當前位置:首頁 » 福州資訊 » 福州市漳州市綿治村海拔多少
擴展閱讀
杭州蕭山駕考要多久 2025-07-21 05:31:08
深圳打黃掃非怎麼樣 2025-07-21 05:31:08
福州江陰電廠在哪裡 2025-07-21 05:31:05

福州市漳州市綿治村海拔多少

發布時間: 2023-02-11 08:10:20

Ⅰ 漳州旅遊不能錯過的景點

導語:來福建漳州旅遊有什麼好玩的地方推薦呢?下面五個景點可是漳州最有名的旅遊景點哦!把它們列入你的旅遊計劃吧~!

東山縣簡稱陵島。 因主島形似蝴蝶亦稱蝶島,是福建省第二大島。介於廈門市和汕頭之間,隸屬於福建省漳州市,位於廈、漳、泉閩南三角經濟區的南端,東瀕台灣海峽,西臨詔安灣與詔安一水之隔;東南是著名的閩南漁場和粵東漁場交匯處;北經八尺門海堤,同雲霄縣接壤,其地理位置可謂得天獨厚。

由43個小島組成,總面積有194平方公里,被譽為“海峽西岸旅遊島”。

東山島風光秀麗,氣候宜人,這里的海水湛藍如天空,沙灘綿長柔軟,陽光明媚充裕,樹林深深莽莽,白帆點點,海鷗翱翔,是一個優良的旅遊度假勝地。主要的旅遊點有風動石景區、馬鑾灣及烏礁灣海濱森林公園等。

東山島是福建省著名的風景名勝區之一,這裏海灣遼闊,沙灘平緩,綠樹成蔭,勝景眾多,極具南國濱海風光特色。

東山島古稱銅山,現仍存有建於明代的銅山古城,位於銅陵鎮海濱,系為防禦倭寇而建,至今雄風依存。古城內有一座迴廊曲徑、玲瓏雅緻的關帝廟,亦稱武廟,建於明代,至今香火旺盛。位於東山島東部的馬鑾灣,天藍海闊,沙白水凈,加之岸邊綠林蔥蘢,沙灘長2500多米,寬60米,沙灘東北有“三支峰”為屏,東南有赤嶼等四個小島拱衛,因而自成格局。

開放時間:

08:30~18:00

建議遊玩時間: 4小時

地址: 漳州市東山縣

最佳旅遊時節:

春夏秋適宜游覽。氣候宜人,風光正好。

2001年5月, 田螺坑土樓 群被頌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11月所在村莊被公布為中國首批歷史文化名村,是《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申報點之一。

田螺坑由1個方樓:步雲樓,4個圓樓:振昌樓、瑞雲樓 文昌樓、和昌樓組成,四個圓樓圍繞著方樓。“從上往下看一朵花,從下往上看布達拉。”田螺坑土樓群,由1座方形,3座圓形和1座橢圓形的5座土樓組成。居中的方形步雲樓建於清嘉慶元年(1796年),後來又陸續在周邊建成了合昌樓,振昌樓,瑞雲樓,文昌樓。五座土樓依山勢起伏布局,錯落的土牆與層層梯田遙相呼應,一派世外山居的神仙風范。

歷史

福建土樓產生於宋元,成熟於明末、清代和民國時期。世遺土樓中最古老和最年輕的均在初溪土樓群,直徑66米的集慶樓已屆600“高齡”,直徑31米的善慶樓則僅有30年歷史。 福建土樓的形成與歷史上中原漢人幾次著名大遷徙相關。西晉永嘉年間即公元4世紀,北方戰禍頻仍,天災肆虐,當地民眾大舉南遷,拉開了千百年來中原漢人不斷舉族遷徙入閩的序幕。進入閩南的中原移民與當地居民相互融合,形成了以閩南話為特徵的福佬民系;輾轉遷徙後經江西贛州進入閩西山區的中原漢人則構成福建另一支重要民系——以客家話為特徵的客家民系。

文化

2001年5月,田螺坑土樓群被頌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11月所在村莊被公布為中國首批歷史文化名村,是《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申報點之一。

開放時間:

08:00~18:00

建議遊玩時間: 一天

地址: 福建省漳州地區南靖縣書洋鎮

雲水謠古鎮 位於福建省南靖縣土樓風景旅遊區,介於書洋、梅林兩鎮之間,有璞山、官洋、坎下三個村,是閩南聞名遐邇的一個秀美山村,那裡的幽長古道、千年老榕、青山碧水、神奇土樓,宛如一幅濃墨重彩的山水畫。雲水謠是個歷史悠久的古老村落,村中幽長古道、百年老榕、神奇土樓,還有那靈山碧水,無不給人以超然的`感覺。村中有條全部用鵝卵石鋪成的古道——“雲水謠古棧道”。

雲水謠古鎮”原名長教,那裡山川秀美、人文豐富。 2005年底,由張克輝以自己和幾位台胞的生活閱歷為原型創作的電影文學劇本《尋找》改編的電影《雲水謠》,曾經在此拍攝取景。在福建土樓“申遺”成功後,讓遊客在觀賞奇樓美景,領略古道悠悠、碧水青青的同時,感受閩台交流的深遠淵源。在福建土樓“申遺”成功後,當地政府將村中這條長10餘公里,全部用鵝卵石鋪成的古道正式命名為“雲水謠古棧道”,將長教命名為“雲水謠”古鎮。

門票

90.00元

雲水謠古鎮門票信息 【門票優惠政策】 【門票優惠政策】1. 身高1.0米以下兒童免票;身高1.0~1.3米兒童,可購買兒童票,具體價格以景區內公示為准。

2. 60~70周歲老年人憑有效證件,門票半價優惠;70周歲以上老年人憑有效證件免票。

雲洞岩 在福建省漳州市東20里,此山是由各種玲瓏奇特、各具神態的巨石,層層疊疊壘成的。岩石間隙,有數不清的幽深洞壑石室。據《漳州府志》記載:“有石室深廣丈余,天將雨則雲出其中,霽則雲復歸焉,故曰雲洞。”相傳隋朝開皇年間,有潛翁者養鶴於石室中,而鶴時飛鳴於山上,鄉人見之,故又名“鶴鳴山”。

被譽為“閩南第一洞天”、“福建第二碑林”、“丹霞第一洞天”、“閩南第一碑林”的風景文化名山,有大小洞穴四十餘處,歷代各體書法題刻二百餘處。

因山上有一石洞,天將降雨,雲霧從洞中飛出,雨霽天晴,雲霧又飄回洞里,故名雲洞岩。雲洞岩風景區的主峰海拔280米,景區范圍18.1平方公里,多為丘陵地帶,年平均氣溫21.4℃,年平均降水量1560毫米,無霜期為330天,夏季主導風為東南風,冬季為西北風,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一年四季均適宜游覽。

開放時間:

8:00—18:00

地址: 福建省漳州市龍文區

在福建漳浦縣畲鄉湖西碩高山下,距漳州市區90公里,是南宋末年皇族閩沖郡王趙若和流亡避難隱居的一個古城堡,俗稱 趙家堡 。趙家堡素有“五里三城”之稱,其布局立意,處處仿照兩宋故都。該城堡內外兩道城牆,外城是條石砌基的三合土牆,高6米,寬2米,周長1082米,築東西南北四個城門。東門橫匾刻“東方鉅障”,南門刻“丹鼎鍾祥”,西門刻“碩高居勝”。

浮雕

城中部 有5座並列的府第,俗稱“官廳”。按南宋臨安鳳凰山下的皇宮仿建,每座5落,後落雙層,共有150間房。府第前是石板廣場,場上有“修竹”、“父子大夫”石坊。廣場前有內外魚池。池中石橋橫跨,名曰“汴派橋”,是按“清明上河圖”仿製的。橋上建有六角涼亭。園中還有一座高6米的實心石砌7級聚佛寶塔,塔壁上刻有20尊浮雕佛像。

三堂

還有三堂、輯卿小院、武廟及“悟石”、“墨池”、“雲巢”、“禹碑”、“咫尺玄門”等石刻多處。“墨池”碑高1.56米,寬0.68米,字高0.5米,寬0.45米,乃宋代四大書法家米芾的手跡;“松竹村”為明代著名書法家張瑞圖所書;禹碑又稱“岣嶁碑”,全文77字,記載大禹治水功績,其篆書高古難識,全國同類碑記僅存3處。

內城矗立著趙家堡的主體建築3層宋式生土方樓完璧樓,名取“完璧歸趙”之意。樓用花崗岩條石砌成台基,以三合土為牆,高20米,周長88米,佔地400多平方米。第一層有10間房,第二層有9間房,第三層為四合大通廊。樓底天井右角邊有地道通往城外,樓前有一座二層樓相對。完璧樓現辟為宋史陳列館,陳列著趙氏宗族代代相傳的宋代18位皇帝的肖像以及有關宋史的文物資料。

趙家堡古建築群內住有100戶,600多名趙氏後裔。

開放時間:

全天

地址: 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縣畲鄉


Ⅱ 高平海拔最高點及最低點在哪裡

縣志說:最高點是東北部與長治交界的金泉山,海拔1391.1米。最低處是河西鎮杜村所在地,海拔800米

福州哪裡好玩

1、福道

福州城市森林步道,簡稱福道,是國內最長的森林步道,貫穿左海公園、梅峰山地公園、金牛山公園、國光公園,全長19公里。

步道採用全國首創的鋼架鏤空設計,四周環繞著青翠的山林,空氣清新,風景非常棒。

2、鎮海樓

鎮海樓是是古代福州城的最高樓,是城正北方向的標志。鎮海樓始建於明代,在這六百年內歷經滄桑,屢毀屢建,現在的鎮海樓是在2006年開始重建的。鎮海樓雄踞於福州中軸線的屏山之巔,是遊客俯瞰福州城最棒的眺望點。

3、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是福州的一張名片,是福州老城區拆遷後僅存的一部分,是福州這座城的歷史之根、文化之源。

三坊七巷形成自晉、唐,在清朝、民國時期走向輝煌,走出不少對中國近代史影響深遠的人物。

三坊七巷是我國為數不多的古建築遺存之一,有著中國明清建築博物館的美稱。


4、西湖公園

西湖公園是福州保留最完好的一座古典園林,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了。

西湖公園始於晉,為郡守嚴高所鑿,引西北諸山溪水,才成西湖。歷朝歷代,西湖都是福州的游覽勝地,文人墨客對西湖的美景都贊不絕口。

現在是福州市民的最佳休閑去處,從早到晚遊客不斷,非常熱鬧。


5、烏山

烏山又稱烏石山,是福州的三山之一。山上有著奇特的自然景觀,36奇景。

還有著數量眾多的人文景觀,有200多段摩崖石刻,最著名的還是唐代書法家李陽冰的篆書,堪稱一絕。

Ⅳ 平和二十個旅遊景點

平和縣,地處福建省漳州西南部,毗鄰廈門、汕頭兩個經濟特區,與閩粵兩省八縣毗鄰,素有「八縣通衢」之稱。下面是我為你准備的平和二十個旅遊景點,希望對你有幫助!

1、漳州三平風景區 AAAA

三平風景區位於漳州西南部平和縣文峰境內,是閩南粵東一帶的朝聖旅遊勝地。景區以閩南千年古剎三平寺為中心,佔地面積共12平方公里,包括三平寺、毛氏洞、紅軍會師紀念館等景點,有古代八景和現代二十四景之稱。這里群山環抱,風景綺麗,每年接待中外遊客達50萬人次。省園林專家稱,三平風景區具有佛教文化、紅色文化、醫葯文化等六大文化。三平寺的簽詩文化也極富特色,這里香火旺盛,旅遊朝聖者遠至東南亞及歐美各地。

2、三坪村

朝拜三平祖師公、看富美鄉村建設、賞繽紛花卉……三坪村位於平和縣文峰鎮東北部,東鄰龍海,南連漳浦,是平和縣的東大門。村民種有琯溪蜜柚、漳州蘆柑、毛竹等經濟作物。三坪村森林覆蓋率高,風景迷人。三坪村有座遠近聞名的千年古剎——三平寺(國家4A級風景區)。相傳系唐朝咸通七年(866)由楊義中禪師創建,寺的建築富有唐、宋時期的藝術特色。寺附近有龜蛇峰、和尚潭、虎跑泉、仙人亭、侍郎亭、龍瑞瀑布、毛氏洞、虎林八大勝景,可供遊人觀賞,倍受海外華僑、僑眷、港澳台胞佛門弟子所敬仰。寺院終年香火不斷,遊客絡繹不絕,春節期間更是人山人海。走出三平風景區,坐上電瓶車,去看看三坪村「富美鄉村」的創建成果。沿著清澈的三坪溪,可以看到三坪村的「三路並進」,那就是旅遊商品購物一條街、步行綠道和慢車道。下了電瓶車,走在河濱休閑景觀綠道上,隨處可見花開清雅、修竹搖曳,充滿詩意。

3、平和城隍廟

時代:清地址:福建省漳州市平和九峰鎮東門內,城隍是漢民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大多由有功於地方民眾的名臣英雄充當,是漢族民間和道教信奉守護城池之神。城隍廟坐北朝南,面積1400平方米,為四進建築群,平面呈「中字形」,依地勢北高南低而建,結構嚴謹,布局合理。在中軸線上由南向北依次為人門(牌樓)、儀門(戲台)、拜亭、東獄大殿和後殿,兩側有迴廊。牌樓為面闊三間,單檐懸山頂,正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重檐歇山頂,後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單檐歇山頂。城隍廟的規模與藝術性在當時堪稱一流,其建築具有明末清初典型的地方特色。

4、天湖堂

天湖堂在崎嶺鄉南湖村,原名庵寨,群山環抱,景緻清幽,寨前有一口大水塘。相傳有位仙人游至此地,恰逢中秋,只見湖堂映月,水清如鏡,秋風送爽,景色優美,仙人信口曰:「真是天湖仙景也!」由此,當地居民把庵寨稱為天湖。天湖堂始建於寧嘉定十年(公元1217年),歷代屢次修茸,主體建築為二進皇宮式廟宇,座西朝東,面積960平方米,分為上廳和下廳,天井寬敞明亮。下廳供佛像,左走廓安置崇源、有餘、文凱三位主持僧神主牌位,右走廊供有福德正神、伽藍、文武狀元塑像。正廳分為中殿、後殿、左殿、右殿。中殿有4支大圓木柱、2支八角棱形大石柱和2技透空浮雕青龍獻爪的大石柱。中殿供有奉菩薩像和三寶佛像。左殿奉祀保生大帝。右殿供奉廣濟祖師、待者公、浸水佛像等神像。有佛有道,佛道相聚一堂是天湖堂一大特色,反映了此間民眾的風俗。

5、平和土樓

土樓是一種高大雄偉、別具一格的民間古建築。據查,全縣建築年代在民國元年以前的目前仍保存完好的土樓有476座。較著名的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蘆溪鎮繩武樓、豐作厥寧樓、大溪莊上大樓(全國最大的方型生土樓)、霞寨榜眼府、五寨鄉思永樓等。(一)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繩武樓位於蘆溪鎮蕉路村,始建於清嘉慶年間,為生土樓,佔地面積1506平方米,建築面積1266平方米。經歷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和光緒五代皇帝始得竣工。繩武樓最富特色的在於樓內雕梁畫棟、富麗精工的建築工藝,石雕、木雕、泥雕樣式各異,造型美觀,品位不凡,堪稱「清代中晚期閩南民間藝術寶庫」。

(二)莊上大土樓位於平和縣大溪鎮莊上村,建於清代順治至康熙年間,系生土夯築的單元式與通廊式相結合的土樓民居建築,建築面積9000多平方米,佔地34650平方米。樓內除住房外,社會生活諸多功能方面所需的公共建築和設施應有盡有,是中國農村傳統社會的一個縮影。

6、太極峰

太極峰位於平和縣東南部南勝鎮邦寮山與石屏山之中,東經117°26ˊ15″,北緯24°15ˊ00″。東臨漳浦石榴山城,西靠南勝義路石屏山,南接五寨新美尪石山,北連邦寮山三坪風景區。距南勝鎮12公里,距平和縣城30公里,距漳州77公里,漳浦48公里。現已開通簡易公路12公里。屬內陸性氣候和海洋性氣候交錯,平均氣溫21℃,最高溫度35℃,最低溫度-2℃;年降雨量1700—2100毫米。植物種類繁多,有喬、灌、竹、草等植被,覆蓋率達65%以上。有茂密森林,多種野生動物。境內為燕山期的岩漿層,大部分屬酸性、中酸性岩類,由岩基、岩株、小岩瘤形成奇形怪狀的岩石群自然景觀。主峰太極峰海拔982米,景區有邦寮水庫、岩石坑、金猴手印、雞籠山、紅婆石、狗斷尖、水雞石、石筍尖、太極峰、鼎底湖紫竹寺和閩粵邊區特委遺址等十二個景點,面積18平方公里,是當年0閩粵邊區特委和紅三團活動的根據地。

7、靈通山

上有巨石擎天,下有深谷清泉,險峻雄奇,非常罕見。靈通山,號稱「閩南第一山」,2011年入選國家地質公園資格名單,2012年入選第八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據專家考察,靈通山的地形是1.13億年前由陸相沉積,火山多次噴發形成的深切割中山地貌類型,是集觀光覽勝、宗教朝聖、登山運動、避暑療養為一體的旅遊勝地。它位於中國柚都,福建省漳州市平和縣之西南部,主要景點在大溪鎮,距平和縣城56公里,距漳州市區116里,景區總面積36.36平方公里,平均海拔500-600米,主峰擎天峰海拔1281.4米,與漳州第一高峰——大芹山(1552米)相峙而立。景區以險峰、奇石、清泉、飄雲為四大特色,七大峰,峰峰直插雲霄,其獅子、文殊、鷹嘴、羅漢、巨蟒、象壁等象形石,如刀刻如斧鑿如鑲補,鬼斧神工,栩栩如生,尤其是321米世界「第一天然大佛頭像」和「珠簾化雨千米飛瀑」為景區獨特的風貌。

8、高寨村

捲起褲腿,到田間採摘一捧新鮮果蔬;拎起釣竿,享受一份「屬於」自己的寧靜;聚在餐桌,品嘗一下地道的鄉土風味……這些城裡人的願望,而今在高寨村都能滿足。霞寨鎮高寨村是一個興建在海拔400—600米半山腰的村莊,村民們順著高低起伏的地勢,因地制宜,蓋起了一座座「洋樓」;在滿山遍野翠綠的柚海之中,格外醒目,遠遠望去,宛若西藏的「布達拉宮」。特別是夜色中的高寨村山坡上蜿蜒的路燈,恰似一條騰飛的巨龍。亭台樓閣、燈火輝煌、晨霧飄渺,有如人居仙境。早春三月,白中透黃的滿樹柚花競相綻放,清風徐來,陣陣清香撲鼻而入,讓人心曠神怡。中秋節以後,一座座連綿起伏的山,掛滿金黃黃的琯溪蜜柚果,在太陽光之下明晃晃的,就像璀璨的寶石灑滿大地。大雨過後,站在高寨村的觀景台,經常可以看見柚海之上架起一道七彩虹橋,十分漂亮。正是蜜柚成熟季節,遊客們可以穿行柚園之中,感受豐收喜悅。

9、陽明公園

陽明公園是平和縣城大型濱水公園,位於九龍江上游支流花山溪畔,處城市濱水生態綠帶的得天獨厚核心位置,整個公園整體呈煙斗形,整體地形高低錯落有致。是一個集都市休閑、慢行體驗、弘揚平和歷史文化精髓等多層次功能的城市綜合型公園。

陽明公園沒有過多的亭台樓閣,沒有奇花異草,傍晚的陽明公園是坐看雲起雲落的最佳位置。公園內花溪邊上的高樓映入水中,水面上撲騰翱翔的白鷺,微風晃動的水草,竹排撒網捕魚的漁翁,活脫脫就是一副副動態水墨畫。

地址:漳州市平和縣309省道附近

門票:詳情咨詢景區

開放時間:全天

交通參考路線:從平和長途客運站進入東大路--長安路--河濱路--山舊線,從山舊線到陽明公園

10、高峰谷風景區

高峰谷位於平和縣霞寨鎮官峰村,景區佔地3600畝,享有「全國最美茶園」的美譽,景區所處位置海拔900米,常常可見雲霧在一座座茶山之間互相追趕,待陽光灑落,再緩慢褪去,彷彿大山就是它們的舞台,高峰谷景區負氧離子含量每立方厘米達20000個以上,高於武夷山的5000多個,接近廣西八馬的22000多個,是名副其實的天然大氧吧,對人體健康非常有益。

高峰谷是漳州目前僅有的設置聲控噴泉的景區,靠聲音的分貝大小,來控制噴泉的噴射高度,在天然「氧吧」里放聲吶喊,可增大肺活量,有益身心健康。

地址: 漳州市平和霞寨鎮官峰村

門票:90元

開放時間:08:30-17:30

交通參考路線:從平和汽車站進入東大路--北環路--S207--S309--坂雲線--S309--嶺尾隧道--S309,從S309到高峰谷

11、大芹山風景區

大芹山,海拔高1544.8米,漳州地區第一高山,位於平和縣境內,崎嶺鄉、國強鄉、九峰鎮、大溪鎮處交界,為漳州市最高峰,距汕頭約160公里,比泰山海拔1532.7米高12.1米,頂峰有一奇石,長2.5米,寬2米,厚0.3-0.5米,由3個石柱撐著,在不同的方位敲打,會發出不同的音響,被譽為八音石。秋高氣爽時,登上高峰,用望遠鏡可觀看雲霄方向的大海。

登上高峰,用望遠鏡可觀看雲霄方向的大海。主峰的周圍有小芹山、鵝公髻、出水仔、筆架山、黃世尖、南山崬、大尖尾、石尖仔崬、谷坪山、交洞山、溪頭尾及東北邊的粗科崬、北邊的江秀斜崬、西北的觀音崬、拉子旗等15座千米高山。該山植被較好,海拔1000米以上覆蓋著灌木和高山小草,常年多雲霧,缺水,氣溫較低。東南西北面各鎮都有一條小路通往頂峰。

地址:漳州市平和縣九峰鎮

門票:詳情咨詢景區

開放時間:全天

交通參考路線:從平和長途客運站進入東大路--北環路--S207--大協關隧道--S207,從S207到漳州平和名峰山景區

12、蔡家堡

蔡家堡位於漳州市平和縣山格鎮隆慶村境內。隆慶村於南宋紹定元年(公元1228年)開基,開基人叫蔡期遠(公元1208-1276年),蔡期遠是漳州一帶的蔡氏。蔡期遠其後裔子孫,世世代代在隆慶村這里生活繁衍。隆慶村從開基至今,將近800年。

相傳,隆慶村是一塊風水寶地。地形象個「牛蹄地」即「U」字型狀。在風水寶地上,興建了一座近800年歷史的神奇蔡家堡!蔡家堡的始建時間,應與開基時間是一致的,即公元1228年。因為在四面環水的「牛蹄地」上居住,笫一件事就要作好防洪堤,就要築牆。而這「防洪堤、築牆」就是蔡家堡最早的基礎,隨後逐年興建而成。現有外牆雖然有近代痕跡,但其地基及主體,卻近800年歷史!

蔡家堡有三大神奇:「天人合一」思想的奇妙結合;安居樂業美好心願的祈盼;閩南民居「連體別墅」的典範。

地址:漳州市平和縣山格鎮隆慶村境內

門票:詳情咨詢景區

開放時間:全天

交通參考路線:從平和長途客運站進入東大路--迎賓路--S207,從S207到平和蔡家堡

13、小西天風景區

位於平和小溪鎮聯光村大坑山中的「小西天」風景區,隨著景區道路等硬體設施的完善以及「柚香游」活動的推介宣傳,日益受到遊客的青睞。據不完全統計,至今該景點接待遊客已達6千多人次,單日最大遊客接待量達500人之多。 據了解,座落在萬畝柚海之中的「小西天」,陽光明媚,流水潺潺,在鮮花點綴下美不勝收。遊客到這里春可賞柚花,夏可挖竹筍,秋可摘蜜柚,冬可動手煮一份農家鄉味的「柴灶飯」。四季都有美景美食,都可體驗原汁原味的農家樂。

小西天風景區佔地之廣,內含福建綠道、棧道、河流、樓閣、蜜柚基地等。在小西天,眾多遊客慕名而來,踏青登山都會經由山中的那條福建綠道,一步步的台階扶搖直上,蜿蜒曲折,道路兩旁的河流樹木為遊玩增添了不少的樂趣。

地址:漳州市平和縣小溪鎮聯光村

門票:詳情咨詢景區

開放時間:全天

交通參考路線:從平和長途客運站進入東大路--銀河路--旗仔山路--西山路,從西山路到小西天

14、三平祖師文化園

三平祖師文化園位於三平寺東側的小山坡上,園區總用地面積250畝,園區總體布局以三平祖師銅雕像為核心,主要建築有仰聖廣場、六福台、祈福廣場、六度台和尚德廣場五部分。氣勢恢宏的尚德廣場是三平祖師文化園的核心部分,金碧輝煌氣勢磅礴的廣濟祖師金身堂就在其中。廣濟祖師金身堂中供奉著3666尊祖師公金身像,神像皆為銅打造,金碧輝煌、法義圓滿,堪稱全國最大的銅殿佛堂。

站在整個文化園最高處遙望,遠山幽靜,青山環抱,讓人心曠神怡。文化園的標志性建築三平祖師公銅像就坐落在這里。銅像氣場雄厚、庄嚴神聖,總高度達22.88米,是福建省最高的銅像。

地址:漳州市平和縣三平風景區

門票:30元

電話:0596-5290132

開放時間:全天

交通參考路線:從平和長途客運站進入東大路--迎賓路--S207--寶豐大橋--S207,從S207到三平風景區

15、九龍江高峰生態谷

漳州九龍江高峰生態谷位於平和縣霞寨鎮鍾騰村與官峰村,包括鍾騰村榜眼府第及周邊土樓、銅場、高峰茶場、官峰自然村和下官峰自然村,以茶文化為切入點,分期建設五區一谷,分別為高峰茶世界、榜眼府文化區、官峰驛站、鵝將軍樂園、下官峰世外桃源、清心谷等六大景區。

九龍江高峰生態谷,以一期高峰茶世界為核心,箱變空間辦公區、高峰茶廠已建成投入使用;伴手禮店、主題茶餐廳已完成封頂;目前正在施工的有集裝箱宿營區、玻璃景觀橋、遊客服務中心。

地址:漳州市平和縣霞寨鎮官峰村

門票:90元

開放時間:全天

交通參考路線:從平和汽車站進入東大路--北環路--S207--S309--坂雲線--S309--嶺尾隧道--S309,九龍江高峰生態谷

16、繩武樓

繩武樓位於平和縣蘆溪鎮焦路村,坐落在山間盆地中部,依山傍水,風光秀麗。是一座單元式與通廊式相結合的圓形土樓。堅實的台基,粗重的大門,高聳的'牆體,寬大的屋檐,牌匾字體遒勁有力,門楣石雕栩栩如生。繩武樓為生土夯築的、單元式與通廊式相結合的土樓古民居建築,平面呈圓形,分內外雙環,外環三層,佔地面積達1506平方米,樓體結構緊湊,木雕精美,煢煢孑立,尤若處子。

繩武樓以精美的木雕出名,其精緻的雕刻藝術令人嘆為觀止,共有600多處。「繩武」二字典出《詩經·大雅》「繩其祖武」,意為繼承先祖業績。起初居民們並沒意識到木雕的珍貴,直到有個小偷撬走一塊門窗,賣了一筆大錢,這數字經民間傳播變成天價,讓居民們非常吃驚,這才懂得要防火防盜防小偷。而在動畫中,原本的鋪地被改成了兩條飛舞的龍,使繩武樓的精細之中,又添加了莊重與氣度。

地址:漳州市平和縣蘆溪鎮蕉路村

門票:50元

電話:0596-6673666

開放時間:8:00-18:00

交通參考路線:從平和長途客運站進入東大路--北環路--S207--S309--坂雲線--S309--嶺尾隧道--S309--坂雲線,從坂雲線到平和縣繩武樓景區

17、名峰山風景區

名峰山風景區位於福建省漳州市平和縣境內,距九峰鎮區約15公里處,距漳州市區約110公里,距汕頭約160公里。由大芹山、獅子、玉女、擎天、靈通、天池等36峰組成,其主峰大芹山,海拔1544.8米,素稱「閩南第一高峰」,比泰山還高21米,正可謂「高於泰山,壯於廬山」。

名峰山景區的大芹山頂不但有神奇的雲霧和嫩綠的草甸,常年氣候溫和,雲霧繚繞,可謂人間之仙鏡。其頂峰的神奇八音石更有一番奇特,輕輕敲擊便能發出曼妙的音符,傾情為您演奏一曲人間至高無尚的峰鏡神話。

名峰山,四季如春,氣候宜人,峰巒疊嶂,溪流婉蜒,奇峰怪石,林木蔥郁,花果茶苑千畝,有數百種野生動物、葯材與奇花。名峰山的景區還有七大寶:「一綠一紅兩金三白」。分別是:一綠:有機茶基地;一紅:高山杜鵑;兩金:佛光、葦海;三白:星空、霧凇、雲海。

地址:漳州市平和縣九峰鎮

門票:詳情咨詢景區

開放時間:全天

交通參考路線:從平和長途客運站進入東大路--北環路--S207--大協關隧道--S207,從S207到漳州平和名峰山景區

18、莊上土樓

莊上土樓位於平和縣大溪鎮莊上村,當地居民稱為莊上大樓,樓內曾住著180多戶、1300多名葉姓客家人,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一座土樓。土樓的建造,大都選擇依山面水的風水寶地,或者相對平坦的地勢,莊上土樓卻索性將一座山包圍了起來,形成了樓內有山的格局。

莊上土樓建於清代順治至康熙年間,土樓平面形狀呈前方後圓,東南北三面為直線,西面呈弧形,類似馬蹄形,南北相距220米,周長700多米,建築面積9000多平方米,佔地34650平方米。

土樓內部建築分內外兩環,均為穿斗式木構梁架,外環三層,共有142個單元,分東、西、南、北四個大門及1處小東門。樓內除住房外,社會生活諸多功能方面所需的公共建築和設施應有盡有,是中國農村傳統社會的一個縮影。

地址:漳州市平和縣大溪鎮莊上村

門票:詳情咨詢景區

開放時間:全天

交通參考路線:從平和長途客運站進入東大路--長安路--河濱路--山舊線,從山舊線到福詔高速--福詔高速,從福詔高速到坂雲線--坂雲線--鴻西路--環鎮西路,從環鎮西路到莊上土樓

19、閩南風俗園

閩南風俗園位於長泰縣岩溪鎮甘寨村,東臨廈門,西接漳州,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是集休閑娛樂、餐飲住宿、商務會談、企業擴展為一體的復合型山莊。景區內設休閑娛樂項目:水上樂園、七彩滑草、高空鋼絲、釣魚、燒烤等。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秘的世外桃源。

閩南風俗園內還有歡樂園,孩子的天堂,在這里孩子們可以盡情地玩耍,家長們可以跟孩子們一起嬉戲玩耍,陪伴孩子做各種親子游戲,寓教於樂,給孩子十足的樂趣;來長泰閩南風俗休閑山莊用心親近自然,讓生活更多姿多彩。

地址:漳州市長泰縣岩溪鎮甘寨村

門票:30元

開放時間:08:30-18:00

電話:(0596)8223889

交通參考路線:從長泰汽車站進入建設南路--建設北路--S207--迎賓路--S207,從S207到閩南風俗休閑農庄

20、霞寨榜眼府

霞寨榜眼府,話說大清乾隆年間,福建漳州府的平和縣,有一黃姓少年,他神力過人,武藝超群,擁有絕招「魁星踢斗」,以此威震天下,在殿試中深得乾隆皇帝的賞識,因而御賜榜眼。這少年名叫國梁,他一生行俠仗義,忠心保國,剛正不阿,不畏權勢,驅除邪惡,卻招來了奸臣的暗害,年僅三十九歲就英年早逝。

乾隆皇帝親賜萬銀,在其家鄉平和縣霞寨鍾騰村興建榜眼府,以恢宏的氣勢和魂魄,精美的雕刻和彩畫,天人合一的門樓景觀,意境深長的匾額和對聯,獨具風韻的附屬土樓,形成一種人文特色濃郁的榜眼府文化,為後人彰顯了黃國梁的優良品德和崇高精神。

地址:漳州市平和縣309省道

門票:詳情咨詢景區

開放時間:全天

交通參考路線:從平和汽車站進入東大路--北環路--S207--S309--坂雲線--S309,從S309到福建平和榜眼府

Ⅳ 福州必去十大景點推薦

1、三坊七巷5A景區

三坊七巷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是福州的歷史之源、文化之根,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之一,是福州旅遊一定要去的地方之一。三坊七巷為國內現存規模較大、保護較為完整的歷史文化街區,是全國為數不多的古建築遺存之一,有「中國城市裡坊制度活化石」和「中國明清建築博物館」的美稱。區域內現存古民居約有270座,有159處被列入保護建築,以沈葆楨故居、林覺民故居、嚴復故居等9處典型建築為代表的三坊七巷古建築群,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Ⅵ 小金縣縣城海拔多少米

小金縣縣城海撥多少
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縣

海拔: 2334米
小金縣的海拔高度
小金縣的海拔高度2000---3000米左右,因地勢地伏大所以有所不同。北部虹橋山海拔5200米,東部四姑娘山高達6250米,一般高山脊達4500米。河谷地區多在3000米以下,垂直距離約1500~2500米。全縣坡度15°以下的緩坡與平坦地僅占總面積的41%。
請問阿壩小金的海拔氣候以及風土人情怎麼樣
:小金縣位於自治州南端。東鄰汶川縣,北接馬爾康縣,西北與金川縣相連,西南與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縣、雅安地區的寶興縣交界。地理座標介於北緯30°35』~31°43』、東經102°01』~102°59』之間。地形狹長,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屬高山峽谷區。面積5582.4平方公里。縣治美興鎮,離成都293公里,距馬爾康143公里。

地處青藏高原東部邊緣、邛崍山脈西側,夾金山北側與西北側。山脈呈南北和北東走向,構成岷江與大渡河及青衣江水系分水嶺。地形復雜,萬山叢矗,千峰峭立,山川並列,溝谷縱橫,切割深重,褶皺強烈。北部虹橋山海拔5200米,東部四姑娘山高達6250米,一般高山脊達4500米。河谷地區多在3000米以下,垂直距離約1500~2500米。全縣坡度15°以下的緩坡與平坦地僅占總面積的41%。地層多系三疊紀,氣候、土壤和地理景觀呈明顯的垂直分布,海拔2000~3000米的高度,土壤為發育在波積礫石土壤母質上的山地灰褐土或山地褐色土,構成早生灌木草地景觀,成為別具一格的乾旱河谷。部分地區分布樺、楊為主要樹種的闊葉林帶。河谷地帶多系山地棕褐土、黃壤土和沙壤土,是培垣農作物的主要地區。縣境屬亞熱帶氣候型。由於高原地形,氣候冬寒夏涼,常年乾燥,雨量稀少,氣溫變化劇烈,四季不甚明顯,日差較大,有時達20C以上。年蒸發量1500毫米,無霜期220天,年平均氣溫12.2°C,全年光照 2214小時。
四姑娘山小金縣沙壩村海拔
中國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縣沙壩村

經度:102.75448299999994

緯度:30.978177

海拔: 2983米
阿壩州小金縣日爾鄉海拔多少
阿壩州小金縣日爾鄉平均海拔3841米,鄉 *** 海拔 2653米。
小金達維海拔
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縣達維鄉 郵政編碼: 624204

海拔: 2747米
四川成都金川縣海拔多少
截至2016年9月份,金川縣(原名靖化縣)不屬於成都市,而是歸屬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管轄。

金川縣位於川西北高原,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西南部,大渡河上游。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西北部為海拔4000米左右的山塬地帶,東南部為峽谷區, 金川縣城海拔2165米。

金川縣地理位置位於州境西南部,介於東經101°13'~102°19',北緯30°04'~31°58'之間。幅員面積5432平方公里,東鄰小金縣,西南與甘孜州的道孚縣、丹巴縣接壤,西北與壤塘縣毗鄰,東北與馬爾康縣相連。
四川省汶川縣海拔有多高?
四川省汶川縣海拔1325米。汶川縣位於四川盆地西北部邊緣,居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東南部,東鄰彭州市、都江堰市,南靠崇州市、大邑縣,西接寶興、小金縣,西北和東北分別與理縣、茂縣相連,縣域東西寬84公里,南北長105公里,總面積4084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達48%。縣城威州鎮位於縣境北部岷江與雜谷腦河交會處,海拔1325米,周圍有茶坪山脈、邛崍山脈等眾多山體圍繞,距省城成都146公里、州府馬爾康246公里,國道213、317線穿城而過。 自1963年恢復建縣至今,全縣轄6鎮8鄉,總人口111788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0057人;羌族人口29839人,占總人口的26.69%,是我國四個羌族聚居縣之一。岷江縱貫縣境西部地區,長達88公里,主要有雜谷腦、魚子溪、草坡等河流,流域面積1429平方公里。全縣水能資源豐富,理論蘊藏量達348萬千瓦,可開發量170萬千瓦,現已開發100萬千瓦,開發潛力巨大。
小金縣的風景名勝
四姑娘山風景名勝區四姑娘山風景名勝區位於小金縣日隆鎮境內,主要由「三溝一山」組成,核心景區包括雙橋溝、長坪溝、海子溝和四姑娘山,面積1375平方公里。 夾金山國家森林公園夾金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小金縣南部,與四姑娘山風景區毗鄰,總面積20700公頃,境內主要有夾金山,木爾寨溝兩個原始生態區。 兩河旅遊區兩河旅遊區位於小金縣北部,距縣城70公里,由「瑪嘉溝、霸王溝、虹橋溝和兩河口政治局會議會址」組成,總面積480平方公里,最高海拔5551米。
四姑娘山道路在海拔多少米上
四姑娘山北面山腳,是一個海拔3760米的大草坪,寬闊而平坦,是溝內植物最為豐富的地方。

四姑娘山長坪溝的海拔都由3200米。

四姑娘山景區海拔 2500-3800 米。

四姑娘山由四座綿延不斷的山峰組成,它們從北到南,在3.5公里范圍內一字排開,從么姑娘山、三姑娘山、二姑娘山到大姑娘山,其高度分別為6250米,5664米、5454米,5355米,其中么姑娘山為四川省第二高峰。這四座山峰長年冰雪覆蓋。四姑娘山中以幺妹身材最為苗條,素有「蜀山之後」、「東方阿爾卑斯山」之稱,人們常說的「四姑娘」多數時候也指這座最高最美的雪峰。四姑娘山的地表主要為中生代和古生代的砂岩、板岩、大理石、石灰岩與結晶灰巖組成。四姑娘山周圍還有20多座被冰雪覆蓋的四五千米的雪峰。山上盛產天麻、貝母、蟲草來自地球第四紀的遠古魚類等名貴葯材。這里的獸類約有五六十種,鳥類約300種,其中包括大熊貓、小熊貓、金絲猴、雪豹、蘇門子、花海子、夫妻海等國家珍稀動物。

地理位置

四姑娘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位於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縣四姑娘山鎮境內,屬青藏高原邛崍山脈,距成都220公里。四姑娘山與卧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毗連,地理座標介於東經102°42′30″-102°58′40″;北緯30°54′16″-31°16′21″之間。地貌特徵

四姑娘山地處在中國地貌第一階梯青藏高原東部邊緣,屬於第二階梯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的過渡地帶,大地構造屬於中國大地地槽區的松潘—甘孜褶皺帶,地貌分區屬於川西高山高原區,高山峽谷亞區,大渡河中游高山峽谷地帶。主要地貌類型有:乾暖河谷(半乾旱河谷)地貌、高山地貌、極高山地貌。

區內山勢陡峭,現代冰川發育。海拔在5000m以上的雪峰52座,終年積雪,發育有現代山嶽冰川。主峰四姑娘山海拔6250m,是邛崍山脈的最高峰,四川第二高峰,橫斷山脈第三高峰。

Ⅶ 福建省永泰縣屬於哪個市

永泰縣屬於福州市管轄。

永泰縣(古屬福州府永福縣)為福建省福州市轄縣。永泰縣域位於東經118°23′至119°12′,北緯25°39′至26°05′之間,總面積2241平方公里,約占福州市轄區的五分之一。東鄰閩侯、福清,西接德化、尤溪,南連莆田、仙游,北接閩清。縣城距福州市中心58公里。

截至2019年6月,永泰縣轄樟城、城峰、葛嶺、清涼、嵩口、大洋、同安、梧桐、長慶等9個鎮以及塘前、赤錫、洑口、蓋洋、紅星、白雲、丹雲、霞拔、富泉、嶺路、東洋、盤谷等12個鄉。

設立255個行政村和樟城鎮的楊梅、沙浮、登高、北門、南門、吉祥、樟樹坂(社區),城峰鎮的城南、東門、旗山(社區),梧桐鎮的梧桐、嵩口鎮的街道等12個社區。

(7)福州市漳州市綿治村海拔多少擴展閱讀

建置沿革

唐永泰二年(766年),劃侯官縣(今閩侯縣)西部和尤溪縣東部的一些鄉村組建永泰縣,設3鄉。唐貞元年間(785—795),設3鄉1場。宋時設3鄉14里;元時設36都;明時因戰亂,邱里為墟,並為9都;清時設鄉、里、都、境,全縣分為3鄉14里36都。

民國初期改設區、村,全縣分6區;民國末改為鄉(鎮),保,全縣分為17個鄉(鎮),160個保。建國後,初設區、鄉,全縣分6個區,1個鎮,67個鄉。1952年後區鄉設置的數量略有變動。1959年改為公社、管理區、大隊設置。

1961年取消管理區,只設公社(鎮)和大隊,全縣分17個公社,1個鎮,255個大隊。1984年改公社、大隊為鄉(鎮)、村(居)。

全縣設樟城、嵩口2個鎮,城峰、葛嶺、大洋、同安、梧桐、長慶、清涼、霞拔、東洋、紅星、白雲、塘前、丹雲、富泉、嶺路、洑口、赤錫、蓋洋、盤谷19個鄉,有253個村,2個街道居民委員會(簡稱居委會)。

1985年,村增加為254個,樟城鎮的街道居委會撤銷,設立北門、南門、沙浮、登高、楊梅5個居委會,同時,梧桐鄉設立街道居委會,全縣居委會增加為7個。1989年,梧桐撤鄉建鎮。1992年,葛嶺、大洋、長慶、清涼、同安、城峰等6個鄉撤鄉建鎮。

1998年,城峰鎮設立城南居委會。2005年,城峰鎮增設東門社區居委會。至2011年底,全縣設9個鎮,12個鄉,254個村,10個居委會。2013年9月,城峰鎮設立洋門村。2014年9月,樟城鎮增設樟樹坂社區,城峰鎮設旗山社區。2017年末,全縣設9個鎮,12個鄉, 255個村,12個社區。

Ⅷ 福州地理環境,人文環境怎麼樣

福州,別稱榕城,簡稱「榕」,為福建省省會,位於閩江下游,系我國東南沿海重要都市,東瀕東海,與台灣省隔海相望,北、西、南三面分別與寧德市、南平市、三明市、泉州市、莆田市接壤。福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歷史上長期作為福建的政治中心,既是中國東南沿海重要的貿易港口和海上絲綢之路的門戶,同時也是重要文化中心,自宋代起文化教育非常發達,是產生進士(4100多人)、狀元(31人)和兩院院士(67人)最多的中國城市之一。在近現代史上,是中國最早開放通商的五個城市之一,也是中國近代海軍的搖籃和工業、科技發源地之一。

福州市的常住人口為7115370人。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學(指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為886514人,具有高中(含中專)文化程度的人口為1206679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為2596485人,具有小學文化程度的人口為1810326人(以上各種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類學校的畢業生、肄業生和在校生)。文盲人口(15歲及以上不識字的人)為129904人。

全市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4408076人,佔61.95%;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2707294人,佔38.05%。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為3630096人,佔51.02%;女性人口為3485274人,佔48.98%。

全市常住人口中,0-14歲人口為1031136人,佔14.49%;15-59歲人口為5224094人,佔73.42%;60歲及以上人口為860140人,佔12.09%,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584126人,佔8.21%。

福州是歷史名城,198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中國首批14個沿海港口開放城市之一。

秦置閩中郡。福州歷為漢閩越國都,三國建晉安郡,南朝晉平郡、閩州、豐州,隋泉州、建安郡,唐泉州、閩州、福州、長樂郡,五代閩國都長樂府,宋福州、福建路、福安府,元福建行中書省、福州路,明、

中洲島

清福州府的治所。1913年為東路道(1914年改閩海道)駐地、福建省省會、閩侯縣治。1933年「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及所屬「閩海省」省會設此,為特別市,旋廢。1946年正式設福州市。1949年8月17日解放,為福建省省會、省轄市。

福州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具有悠久的歷史。早在7000年前,福州就同黃河、長江流域一樣進入新石器時代。先民們用簡單的生產工具從事原始漁獵活動,並開始飼養畜類和從事簡單的農業勞動,創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福州原始文化。

20世紀50年代以來,經過歷次考古調查和發掘,福建省境內發現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數以百計,出土了大批遺物,其中以平潭殼丘頭、閩侯曇石山等遺存最為豐富,並具有代表性的意義。

考古發掘證明,距今5000~7000年前原始社會的新石器時代早期,福州地區就有氏族部落長期定居。「閩人」就是當時的土著居民。距今約4000年前,即公元前21世紀末至公元前16世紀初的夏朝時期,這里的閩族居民已和中原地區的華夏族有了聯系。至周代,這里與中原的關系更加密切。它不僅向周朝進行朝貢,而且也進入了奴隸社會。戰國中期(公元前334年),越王勾踐六世孫無疆為楚威王擊敗殺死,越國開始瓦解,王族南奔,部份越人入閩,與閩族融合成為閩越族。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向福建進軍。公元前220年,秦始皇廢閩越王無諸為君長,在福建地區設閩中郡。秦末,群雄並起,逐鹿中原,無諸率閩越族人先是反秦,繼而佐劉邦攻項羽。漢高祖五年(前202年),漢復封無諸為閩越王,「王閩中故地,都東冶」,福州成為閩越國的都城。無諸依冶山建城,人稱「冶城」。晉武帝太康三年(282年),析建安郡(今建甌市)侯官、東安二縣設晉安郡,福州為晉安郡的郡城,第一任郡守嚴高改建郡城,時稱「子城」。南朝、隋唐時,福州曾作為豐州、泉州、閩州的州城。唐武德六年(623),析建州閩縣等地復設泉州(即今福州市)。 唐開元十三年(725年),改設福州都督府,從此,福州就定了名。唐末,河南光州固始人王審知隨其兄王潮率兵南下,佔領福建全境,創立閩國,定都福州。王審知安置中原移民,選用賢能,興文重教,浚湖拓城,減稅

福州市區鳥瞰

撤卡,發展海外貿易。唐天復元年(901年),王審知在子城外環建大城,設八城門、九便門、三水門,稱「羅城」,全部用印有「錢紋」圖案的城磚砌城。羅城內除官吏居住外,還讓百姓按規定地段修建住宅,分段圍以高牆,稱之為坊,這便是「三坊七巷」的雛型。開平元年(907年),在大城南北增築月城,大城夾在其中,人稱「夾城」。因南門外一帶地勢低窪,又建城牆以防洪。是時全城略呈圓形,越王山(屏山)、九仙山(於山)、烏山均被圈入城中,福州因而別稱三山。後來,王審知的兒子王延鈞立國號「大閩」,避亂者漸次而來,典章人物,極一時之盛。南宋末,益王趙昰登基於福州,升福州為福安府,作為行都。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設福建行中書省於泉州,三年後遷返福州。明代,統治者輕徭薄賦,獎廉肅貪,鼓勵墾荒,發展生產,福州經濟恢復,紡織業、商業、航海業復甦。明洪武四年(1371年),在唐代的夾城與宋代的外城基礎上砌石城以防倭,此為府城。此城沿用至辛亥革命後才陸續被拆除。明末,清兵入關,唐王朱聿鍵在福州即位,稱福州為天興府,又稱「福京」,作為行都。明清時,福州為福州府府治。清代時,福州為閩浙總督(總督福建,浙江二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饟、管理河道兼巡撫事)的駐地。鴉片戰爭後,福州被辟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城市日益擴大。城內、南台和倉山連成一片,上杭、下杭、中亭、台江成為商賈雲集的街市,倉山成為外國領事館區。在近代史上,福州曾經是我國海軍、造船業的發祥地,為我國培養出一代早期著名的海軍將領英才。

編輯本段自然地理

東街口天橋及附近景觀(10張)
福州位於福建省東部沿海,閩江下游,介於北緯25°15′--26°39′,東經118°08′--120°31′。東瀕東海,與台灣省隔海相望,西鄰三明市、南平市和泉州市,北接寧德市,南連莆田市。

地形 福州市區所在地屬於典型的河口盆地,盆地四周被群山峻嶺所環抱,其海拔多在600~1000米之間。東有鼓山,西有旗山,南有五虎山,北有蓮花峰。境內地勢自西向東傾斜。全市總面積12154平方公里,其中市區總面積1786平方公里。

礦產資源 福州市礦產資源豐富,葉臘石、花岡石、硅砂等非金屬礦,在全省乃至全國都佔有一定地位。

森林資源 福州市林地面積7792平方公里,佔全市總面積的65%,現有森林總面積947萬畝,林木總蓄積量1680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57.8%,綠化程度達88.6%。

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數據為准。

地熱 福州市市區地熱總儲量達9800立方米,是中國三大溫泉區之一。

海洋 福州市海域總面積11.09萬平方公里,海岸線總長1137公里,占福建省岸線總長的三分之一。沿海多天然良港,可興建1~20萬噸深水泊位的天然良港有100多個:福清灣、羅源灣、興化灣久負盛名,是全國少有的深水港灣。東部沿海的海壇島面積251.4平方公里,是全省第一大島,全國第五大島。島上的三十六腳湖,湖面積達2.1平方公里,是全省第一大天然淡水湖。其它較大的島嶼有江陰島、琅歧島、粗蘆島、川石島、大練島等。淡水養殖魚類有120種,海洋魚類500多種,陸生動物屬保護和禁僭的有20多種。

氣候 福州位於歐亞大陸東南邊緣,東臨太平洋,屬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福州氣候資源豐富,氣溫適宜,溫暖濕潤,四季常青,雨量充沛,霜少無雪,夏長冬短,無霜期達326天。年平均日照數為1700~1980小時;年平均降水量為900~2100毫米;年平均氣溫為16~20℃,最冷月1~2月,平均氣溫達6~10℃;最熱月7~8月,平均氣溫為24~29℃。極端氣溫最高42.3℃,最低-2.5℃。年相對濕度約77%。近年來常出現熱島效應,又福州為盆地地形,夏季中午氣溫高達36℃以上。福州主導風向為東北風,夏季以偏南風為主。7~9月天氣炎熱,是台風活動集中期,每年平均台風直接登陸市境有2次。最佳旅遊季節為每年4~11月。

春季:常陰雨綿綿,氣溫變化較大,是一年中陰雨天最多的季節。有春雨期(3~4月)和梅雨期(5月)之分,春雨期天氣冷熱多變,有的年份還會出現倒春寒天氣和冰雹等強對流天氣;梅雨期溫度顯著升高,濕度大,雨水多。

夏季(6~9月):以晴熱高溫天氣為主,是出現局地熱雷雨天氣和熱帶風暴、台風活動最集中的時期;

秋季(10~12月):天高雲淡,日照充足,濕度減小,溫度適宜;

冬季(1~2月):雨量一般較少,氣候溫和,極少有零下低溫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