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年銷20億的小罐茶,為什麼是國民智商的悲哀
2014年底才成立的小罐茶火了!一款24個小罐包裝的茶葉,價格500~1000不等,別看賣得貴,銷量卻出奇的好,有業績為證:2018年憑借著僅20億元的年收入異軍突起,牢牢占據了3600億體量的茶行業第一的寶座。
杜國楹是誰?
盛名之下,杜國楹收獲的卻不是贊揚,而是各種質疑,最直接的便是產品誇大其詞、質不配位。
遠的不說,就說小罐茶,有人給年銷20億的小罐茶算了一筆賬,看完結果,真是令人瞠目結舌。
也就是說,一位大師一天要炒1466斤鮮茶葉!於是,不少網友便戲稱小罐茶收的便是消費者的「智商稅」。
我們無法否認小罐茶的質量跟不上營銷的事實,但如果我們從「品牌稅」的角度出發,或許會有不一樣的解釋,畢竟沒有人喜歡智商稅這個說法。
品牌稅即品牌除了質量之外,能為消費者帶來的其他價值,比如身份地位的象徵、或者是獨特的服務體驗,或是能為消費者提供什麼樣的心理滿足感。
小罐茶從面市開始走的就是中高端定位路線,所以無論是產品代言人還是宣傳,都在朝著這個定位走,也由此成功樹立起了品牌的高端形象,讓消費者購買小罐茶時,都能倍感有面子。
而且,小罐茶真的貴嗎?不了解茶葉市場的可能不知道,5000元一斤的茶,其實也就是個中等價位,小罐茶勝就勝在了包裝精緻以及其品牌溢價。
當然,質量要跟得上營銷才是真正的品牌之道。
㈡ 八馬茶業、天福茗茶這兩個企業的銷售額、利潤、總資產 是多少
這種東西都是各自公司的內部機密,不可能公布的。
即使有人知道想公布,那也是賣錢而不是在這邊免費公布。
不過天福是上市公司,可以拿股市數據做簡單參考。
㈢ 八馬茶葉是如何拿別的品牌茶葉賣的
相較於喜茶、奈雪、蜜雪冰城等新茶飲品牌在資本市場所受到的的追捧,茶企當前的境遇實在並不好過。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茶葉生產國之一,中國卻鮮少有以茶葉種植和經營為主營業務的上市公司。過去十年間,不斷有茶企試圖登錄資本市場,但卻沒有一家能摘下「A股茶葉第一股」的名號。
根據中國茶葉流通協會數據,從2011至2021 年,我國茶葉內銷總量由109.61萬噸增長至230.19萬噸,呈現出持續穩定增長態勢。2021年,國內茶葉市場銷售總額達 3120億元,首次突破3000億元大關。可盡管茶葉市場規模龐大,目前國內也只有天福、龍潤茶兩家茶企成功在港上市,A股至今「顆粒無收」。
2015年,來自福建的八馬茶業曾在深交所新三板掛牌上市,但在2018年4月,該品牌終止掛牌,並開始謀求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2021年4月15日,八馬茶業遞交了IPO招股書,不過在2022年5月10日,其又主動撤回了創業板上市申請,並計劃於深交所主板上市。
日前,八馬茶業的A股上市申請已獲受理並正式預披露招股書,IPO保薦機構為中信證券。據悉,八馬茶業此次ipo擬融資10.0822億元,相比上次的募資計劃額多了3.2522億元,擬用於打造公司武夷山茶文化生態基地。
不過現階段,我國茶葉市場雖然企業眾多,但仍存在大量傳統的家庭作坊式生產企業及小型茶企,產品種類豐富、銷售區域覆蓋廣的規模性企業屈指可數。由於企業數量多而分散,行業集中度低,不存在絕對的龍頭企業,所以單個品牌企業在整個茶葉市場中的市場份額佔比仍較低。
從2019年至2021年,八馬茶業在全國市場佔有率都沒達到0.5%,分別為0.32%、0.48%、0.48%。此外同時期內,港股上市的天福,還有此前分別提交了港股和A股市場招股書的中國茶葉和瀾滄古茶,三者在全國市場佔有率分別都只有0.32%、0.38%以及0.48%。
為何資本市場喜喝茶飲卻不愛喝茶?八馬茶業又能否迎來A股上市曙光?大公快消深入觀察。
外購茶葉佔比大
公司定位遭質疑
資料顯示,八馬茶業成立於1997年,是一家全茶類全國連鎖品牌企業。相較其他茶葉品牌,該公司銷售的茶葉種類幾乎涵蓋了全部類別,比如烏龍茶、黑茶、白茶、紅茶、綠茶等,而其中以鐵觀音為代表的烏龍茶,則是八馬茶業的「明星」產品。此外,八馬茶業還銷售有茶具、茶桌、展示櫃及茶食品等相關產品。
根據招股書,八馬茶業銷售的茶葉主要通過三種方式獲取,一是自主生產,二是自主分裝,三是定製采購。而有別於以自主生產為主的中國茶葉和瀾滄古茶,八馬茶業多年來所銷售的產品中定製采購產品佔比均超過50%,原材料、半成品及在產品佔比則低於同行業平均水平。
可以說,公司在絕大部分時間里都屬於茶葉的「搬運工」,而非絕對生產者。
據了解,目前八馬茶業采購的主要物料為毛凈、茶葉半成品、定製成品茶、茶具、茶食品以及包裝輔料等。從2019年到2022年前三個月,公司主要物料采購金額分別為5.17億元、6.58億元、7.69億元和2.10億元,占采購總額比例分別為51.92%、47.42%、47.85%和58.12%。
同時期內,八馬茶業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0.2億元、12.7億元、17.4億元,對應的凈利潤分別為9188.2萬元、1.2億元、1.6億元。2022年第一季度,八馬茶業增收不增利,實現營收約4.57億元,同比增長4.2%;凈利潤則為4514.69萬元,同比下滑9.88%。
圖源:八馬茶業招股書
可以看出,八馬茶業每年采購物料的金額,就佔了當年成品茶銷售的一半。相比之下,大公快消還注意到,八馬茶業每年的研發投入也非常之少。
從2019年到2022年,八馬茶業研發支出金額分別為570.22萬元、328.01萬元、664.12萬元和 148.85萬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0.56%、0.26%、0.38%和0.33%。此外截至今年3月末,八馬茶業的研發人員合計僅有11人,占總人數比例0.49%;核心技術人員6人,其中就包括公司兩位實控人王文禮和王文超兄弟。
中國食品分析師朱丹蓬表示:「從研發投入方面來看,八馬茶業的創新力顯得猶為不足。」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八馬茶業的這一經營現狀,深交所曾在今年上半年發來問詢函。
彼時八馬茶業剛主動撤回於深交所創業板的上市申請,深交所就在審核時提到:八馬茶業研發投入佔主營業務比重較小,但與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福建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等多家機構進行較多技術合作,並參與了多項國家標准及地方標準的起草和制定工作。
對此,八馬茶業需結合同行業可比企業相關情況,進一步說明公司研發投入佔比較小,但與多家機構進行技術合作並參與多個標準的制定工作的合理性;進一步說明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公司是否屬於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是否符合創業板定位。
後續八馬茶業回復稱,公司將傳統茶葉零售與新技術、新業態、新產業、新模式進行了深度融合,屬於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符合創業板定位。
不過有業內人士認為,從業務重點來看,八馬茶業更傾向於從供應商那裡獲取成品並冠以「八馬」品牌、其他子品牌或者合作品牌的形式對外銷售,這一明顯區別於自主生產茶企的「貼牌」模式,實際並不利於品牌未來發展。
外采產品推高資產負債率
加盟模式拉低整體毛利率
值得關注的是,由於定製采購產品佔比較高,一定程度上也推高了八馬茶業的資產負債率。
從招股書可得,2019年至2022年,八馬茶業的資產負債率(合並)處於逐年攀升的狀態,分別為45.06%、44.34%、51.08%、46.71%,其中母公司資產負債率更是常年處於60%上下。
圖源:八馬茶業招股書
而與同行業茶企相比,數據顯示,八馬茶業的資產負債率也明顯高於瀾滄古茶和中國茶葉,與天福較為接近。並且,八馬茶業的資產負債率(合並)也顯著高於這類以茶業為主營業務的企業資產負債率(合並)的平均值。
對於這點,八馬茶業也於招股書中坦言,由於公司外采產品佔比更高,使得流動負債規模較瀾滄古茶、中國茶葉更大。
此外,與基於經營模式及銷售渠道所選取的可比公司相比,八馬茶業的資產負債率還高於來伊份。這主要由於八馬茶業預收款項及合同負債、 應付職工薪酬、應交稅費占總資產比例高於來伊份,使得整體流動負債占總資產比例高於來伊份,進而使得公司資產負債率更高。
圖源:八馬茶業招股書
招股書顯示,目前八馬茶業的經營模式主要直營和加盟,其中直營模式又分為線下直營和網路銷售。截至今年3月底,八馬茶業門店數量超2700家,其中直營店有400家。這也意味著,八馬茶業的加盟店數量已經超過了2300家。
不過雖然兩種經營模式下的門店數量有著近乎5倍的差距,但加盟店卻並沒有給八馬茶業帶來多高收入和毛利率。
數據顯示,從2019年到2022年,八馬茶業加盟模式下的銷售收入分別為4.80億元、5.95億元、8.91億元和2億元,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47.44%、47.33%、51.50%和44.76%。同期,該模式下的毛利率分別為39.69%、40.39%、42.77%和43.98%。
相比之下,報告期內,八馬茶業直營模式下的銷售收入(包括線下直營及網路銷售)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則分別為52.33%、52.43%、48.21%以及55.13%。同期,線下直營毛利率分別為70.24%、73.77%、76.21%和75.79%;網路銷售毛利率分別為55.09%、49.04%、51.27%和56.20%。
可以發現,盡管八馬茶業加盟店的數量是直營店近5倍,但前者毛利率幾乎只有後者一半,甚至還拉低了公司整體毛利率,門店實際發展質量並不高。對此,八馬茶業指出:「公司以終端零售價的一定折扣比例向加盟商銷售產品,其毛利率低於直營模式。」
朱丹蓬曾指出:「八馬茶業的商業模式就是收取加盟費,再將產品賣給加盟商,和蜜雪冰城等加盟企業類似。"但他也同樣表示:「市場遲早會飽和。」
於招股書中,八馬茶業披露風險稱,若公司的重要加盟商發生變動,或是嚴重違反特許經營合同,或是不能很好地理解公司的品牌理念和發展目標,則將會對公司的經營業績及品牌形象造成不利影響。
若加盟商因經營管理不善、經營資質不全等問題受到行政處罰、消費者訴訟或食品安全事故相關訴訟,公司存在作為共同被告或主要責任方被行政立案調查、面臨民事賠償、行政責任的法律風險,從而對公司商標品牌、商業信譽產生不利影響。
銷售費用高企
產品質量難過關
事實上,八馬茶業的擔憂不無道理。
目前,網路上關於八馬茶業產品質量問題的反映不在少數。在黑貓投訴平台上,今年以來,就不斷有消費者投訴稱「八馬茶葉禮盒發霉長毛」「八馬茶業有蟲子」「八馬茶葉普洱茶夾雜頭發」「八馬茶葉大紅袍中有煙頭」等。
圖源:黑貓投訴平台
早在2017年,八馬茶業就曾在央視《每周質量報告》欄目中被曝光,烏龍茶樣品存在樣品質量較差、污染物超標、實測品質低於明示等級等問題。
此外在2018年,八馬茶業還曾於公司網站首頁宣傳其產品為「2018博鰲亞洲論壇指定用茶」,並稱公司擁有「博鰲亞洲論壇授權書」。然而隨後,博鰲亞洲論壇就在官微上斥責八馬茶業虛假宣傳,稱其從未授權或許可八馬茶業任何產品。關於此事,後續雖以八馬茶業道歉收了尾,但仍對公司品牌聲譽帶來不良影響。
數據顯示,從2018至2021年,八馬茶業共設涉及113起投訴、舉報事件。其中,虛假宣傳有63起,質量問題有23起,其他(產品執行標准、售假、超范圍經營等)則有27起。
值得一提的是,在八馬茶業多次營銷「翻車」背後,實際是公司日漸高企的銷售費用。
從2019年到2022年,八馬茶業的銷售費用分別為3.58億元、4.29億元、5.76億元和1.55億元,占各期營收比例分別為35.02%、33.85%、33.04%、34.37%。此外同期內,八馬茶業的銷售費用也遠高於瀾滄古茶、中國茶業等同類公司。
有業內人士指出,由於八馬茶業經營的本質是初級農產品加工,在銷售上的投入大大高於研發投入,加之其經營模式比較倚重加盟和線上,從而導致產品營銷和質量相關問題頻出。
《礪石商業評論》也曾表示,茶企通過茶葉「二道販子」收來的茶葉,不但質量參差不齊,農葯殘留等問題的發現和管控難度也極高,食品安全風險高。這不但使資本望而卻步,也導致了我國茶葉出口的節節敗退。
在朱丹蓬看來,之所以資本化道路不暢,主要是因為行業還沒有進入一個規范化、專業化、品牌化、資本化以及規模化的階段。「目前中國茶企整體運營並不規范,內部審計及原始材料等均需要不斷調整才能符合上市需求。考慮到上述情況,資本對這個行業是有取捨的。」
目前來看,能否成為「A股茶葉第一股」或許不應該是八馬茶業考慮的重點。在產業尚在規范化的過程中,傳統茶企能否沉澱下來完成自我變革,令資本市場看到茶葉的品質與企業的價值,才是公司應該關注的焦點。
㈣ 八馬茶業IPO背後的泉州「富豪圈」
近日,全茶類全國連鎖品牌企業——八馬茶業創業板發行上市獲受理,其擬發行占發行後總股本不低於25%的股份,計劃募資6.83億元。
八馬茶業業績增長迅速,其2018~2020年的營收及扣非歸母凈利潤復合增速分別為31.7%及58.3%。但其也提示,若出現重要加盟商變動等情況,將會對其業績造成不利影響。
近日,全茶類全國連鎖品牌企業——八馬茶業創業板發行上市獲受理,其擬發行占發行後總股本不低於25%的股份,計劃募資6.83億元。
依靠「自主生產+定製采購」的生產及采購模式,以及「線下直營+網路直營+線下加盟」的銷售模式,八馬茶業業績增長迅速,其2018~2020年的營收及扣非歸母凈利潤復合增速分別為31.7%及58.3%。但其也提示,若出現重要加盟商變動等情況,將會對其業績造成不利影響。
目前,王氏三兄弟及兩位家人合計持有八馬茶業62.8%的股份,為其實控人。其中,大哥王文彬夫婦合計持股32.84%。以2020年11月八馬茶業最近一次股份轉讓時的價格計算,王文彬夫婦在IPO前的身家為6.92億元,五位實控人IPO前的身家更是達到13.19億元。
八馬茶業實控人王文彬
但王文彬所聯姻的三位企業家財富更加雄厚,他們分別控制著安踏 體育 、七匹狼、高力控股三家知名公司。
據福布斯數據,截至4月19日,其親家安踏 體育 實控人、董事會主席丁世忠及家族的身家約合698億元。據胡潤數據,截至2020年8月28日,其親家七匹狼實控人、七匹狼集團董事局主席周永偉的身家為28億元;其親家高力控股創始人高仕軍的身家為65億元。
富豪聯姻,三位親家去年8月身家合計538億
招股書顯示,1997年7月,八馬茶業的前身深圳市溪源茶業有限公司成立。王文彬、王文禮分別出資30萬元、20萬元持股60%、40%,兄弟二人分別擔任董事長、監事。
經過近14年的發展,八馬茶業如今的實際控制人為王文彬及妻子陳雅靜、王文禮及妻子吳小寧、王文超,王文彬、王文禮、王文超為兄弟關系。截至今年4月5日,五人合計持有八馬茶業62.8%的股份。
大哥王文彬目前擔任八馬茶業的董事,他持有25.28%的股份,在五位實控人中持股比例最高。他的妻子陳雅靜持股比例為7.56%。
以2020年11月靜遠壹叄收購八馬茶業股份時的27.63元/股計算,王文彬夫婦在八馬茶業IPO前的身家為6.92億元,五位實控人IPO前的身家更是達到13.19億元。
不過,相比於他的三個親家,王文彬夫婦現在的個人財富並不突出。
招股書顯示,王文彬夫婦之子王焜恆的岳父為丁世忠,後者為港股公司安踏 體育 的實控人。安踏 體育 2020年年報顯示,丁世忠為安踏 體育 董事會主席、首席執行官。
截至2020年末,丁世忠及其控制的公司合計持有安踏 體育 61.39%的股份,但年報未詳細披露丁世忠在前述控制公司中持有的具體股份比例。福布斯全球富豪實時排行榜顯示,丁世忠及家族在4月19日時的身家為107億美元(約合698億元人民幣)。
安踏 體育 實控人、董事會主席丁世忠
招股書還稱,王文彬夫婦之女王佳琳,嫁給了周永偉之子周士淵。
公開信息顯示,周永偉為A股公司七匹狼的實控人、董事,港股公司匯鑫小貸的最終控股股東、董事會主席,港股公司百應控股的最終控股股東。
截至2020年末,周永偉持有七匹狼15.09%的股份,持有百應控股16.33%的股份;截至2020年6月末,持有匯鑫小貸11.34%的股份。以三家公司4月16日的收盤價計算,周永偉的身家為6.69億元及1.02億港元(合計約為7.55億元人民幣)。
周永偉目前還擔任七匹狼、匯鑫小貸控股股東七匹狼集團的董事局主席,並持股37.82%。截至2020年9月末,七匹狼集團的歸母凈資產為71.19億元。因此,據胡潤百富榜計算,周永偉在2020年8月28日的身家為28億元。
七匹狼實控人、七匹狼集團董事局主席周永偉
此外,王文彬夫婦的另一個女兒王佳佳,嫁給了高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高力控股)的實控人高力。
高力控股官網顯示,其由董事長高仕軍於1995年創立,是城市綜合產業運營商,業務涵蓋地產、能源、商業、教育、資本五大領域,總部位於江蘇省南京市。
然而,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則顯示,高力為高力控股董事長,高仕軍為總經理。高力控股的注冊資本為20億元,此前高仕軍及妻子何虹分別持股93.4%及6.6%。2020年3月及4月,高力入股而何虹退出。截至2020年5月14日,高力及高仕軍的持股比例分別為51%、49%。
目前無公開資料披露高力與高仕軍的關系。但一位南京地產界人士向搜狐 財經 透露,高仕軍與高力為父子關系。據胡潤百富榜計算,高仕軍在2020年8月28日的身家為65億元。
高力控股創始人高仕軍
胡潤百富榜還顯示,丁世忠在2020年8月28日的身家為445億元。因此,王文彬夫婦三位親家在2020年8月28日的身家合計為538億。
與九牧王、361度、恆安等泉州企業均有合作
除了高力控股外,八馬茶業、安踏 體育 、七匹狼有一個共同點,它們都發家於福建省泉州市。
據中新社2007年10月報道,八馬茶業坐落於鐵觀音發源地——安溪縣龍門鎮,源於百年前的老字型大小「信記」茶行。其創辦者王氏家族,是清乾隆年間發現、培育出鐵觀音的王士讓的後代。
而公開信息顯示,七匹狼於1990年在晉江成立,安踏源自1991年在晉江創辦的一家製鞋作坊。安溪縣、晉江市都隸屬於泉州市。
八馬茶業與兩家企業的聯系或許很久遠。但在公開資料上,他們的交集最早可以追溯到2011年。網路上流傳的通稿稱,2011年5月,八馬茶業賽珍珠全球巡迴品鑒會在泉州舉辦,賽珍珠為八馬旗下的鐵觀音品牌。
通稿還稱,安踏總裁丁志忠、特步總裁丁水波、利郎總裁王良星、七匹狼董事局主席周永偉、三安光電董事長林秀成、中駿置業董事長黃朝陽、恆安集團許清流等企業家嘉賓出席該活動。公開信息顯示,這些企業家的家鄉均為泉州市。
八馬茶業品鑒會現場圖片(2011年5月)
2013年5月,八馬茶業完成首輪私募股權融資。八馬茶業董事長王文禮當時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時稱,九牧王2012年定製八馬茶業產品3萬份,2013年增至5萬份。
此外,八馬茶業當時宣稱已與近百家企業開展高端定製合作,客戶包括中國平安、中國移動、民生銀行、恆安集團、七匹狼、361度等上市公司或其母公司。九牧王、361度創始人的家鄉也在晉江市。
另一篇通稿顯示,到了2014年5月,八馬茶業宣布的開展定製合作的公司及機構名單,又增加了安踏、三安光電、三棵樹、IDG資本、天圖資本、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等。其中,三棵樹創始人的家鄉在泉州市北部的莆田市,IDG資本、天圖資本為八馬茶業首輪融資的投資方。
可以說,八馬茶業的實控人利用地域或資本連結,為公司編織了密集的業務關系網。在這種情況下,王文彬夫婦與同為泉州企業家的丁志忠、周永偉聯姻,就顯得水到渠成了。
據自媒體「婚道」記載,「七匹狼主席周永偉先生大公子周士淵與八馬茶業王文禮董事長千金(註:此處應為侄女)王佳琳」的婚禮,於2012年1月舉辦。而據自媒體「茶業天地」報道,「八馬茶業實際控制人王文彬兒子王焜恆與安踏 體育 老闆丁世忠女兒丁斯晴」的婚禮,則在2020年1月舉辦。
不過,這兩樁象徵意義濃厚的聯姻,對八馬茶業具體業績的助力並不多。
八馬茶業向包括七匹狼集團子公司七匹狼控股、匯鑫小貸在內的七匹狼及其關聯企業銷售茶葉及相關產品,最近三年的銷售額分別為4.94萬元、0.34萬元及9.18萬元,累計銷售額為14.46萬元。
八馬茶業也向安踏 體育 及其關聯企業銷售茶葉及相關產品,最近三年的銷售額分別為5.52萬元、零及5.31萬元,累計銷售額10.83萬元。
實控人表弟旗下公司,曾連續兩年成為第一大供應商
正如前文所述,八馬茶業在包含鐵觀音在內的烏龍茶產品上實力較強,其主導或參與了6項涉及烏龍茶的國家標准。其烏龍茶產品在2018~2020年的毛利率始終超過61%,毛利率也是所有產品類別中最高的。
2018~2020年,烏龍茶收入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從43.3%下降至33.1%,毛利佔主營業務毛利的比例從49.7%下降至39.6%。由於推行以鐵觀音為主向全品類茶葉的戰略轉型,烏龍茶的營收及毛利佔比明顯降低,但仍為八馬茶業的核心產品。
與此同時,黑茶及白茶增長迅速。兩者合計的主營業務收入佔比從15.04%增長至27.16%,合計主營業務毛利佔比從15.59%增長至28.49%。八馬茶業稱,這主要是因同期黑茶、白茶市場增速較快,其調整並完善產品線,加大推廣力度和渠道建設力度等。
不過,這些業務新增長點主要來源於對外采購。八馬茶業稱,其鐵觀音及部分岩茶(兩者均屬烏龍茶)為自主生產,小部分茶葉產品為自主分裝,其他大部分產品均由供應商生產並供應。
最近三年,八馬茶業定製采購產品的主營業務收入佔比分別為52.6%、60.1%及54.3%。以此計算,其2020年定製采購產品實現收入約為6.72億元,營收佔比約為53.9%。
銷售模式上,八馬茶業同樣藉助外力實現了業務的快速發展。
2018~2020年,其線下直營渠道的主營業務收入及毛利佔比分別下降了8.7個百分點及9.6個百分點,而網路直營渠道的這兩項指標分別上升了1.7個百分點及2.8個百分點,線下加盟渠道的這兩項指標則分別增長了7個百分點及6.8個百分點。
八馬茶業表示,這主要是由於其「直營+加盟」 、「線上+線下」 的全渠道銷售體系的逐步完善;且線下直營渠道毛利率最高,網路直營渠道及線下加盟渠道毛利率較低。
八馬茶業還提示到,加盟模式是其進行渠道拓展的重要一環。但如果重要加盟商發生變動,或是嚴重違反特許經營合同,或是不能很好地理解其品牌理念和發展目標,則將會對其的經營業績及品牌形象造成不利影響。
綜上所述,通過「自主生產+定製采購」的生產及采購模式,以及「線下直營+網路直營+線下加盟」的銷售模式,八馬茶業營收最近三年由7.19億元增長12.47億元,年均復合增速為31.7%;扣非歸母凈利潤由4382.64萬元增長至1.1億元,年均復合增速為58.3%。
隨著經營模式變化,八馬茶業的前五大客戶及前五大供應商亦有調整。
2018年,其第二大、第三大客戶為線下直營,第四大、第五大客戶為線下加盟。到了2020年,除第三大客戶為線下直營外,第二大、第四大及第五大客戶為線下加盟。
但網路直營模式下的京東在最近三年均為其第一大客戶。2020年,京東為其貢獻5636.62萬元銷售額,主營業務收入佔比為4.6%。
八馬茶業京東自營旗艦店
2018年及2019年,其第一大客戶均為供應岩茶、紅茶定製成品茶的福建武記茶業有限公司(下稱福建武記)。到了2020年,其第一大客戶變為供應普洱茶(屬於黑茶)定製成品茶的勐海縣楊聘號茶葉有限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王氏三兄弟的表弟蔡澤凌曾持有福建武記50%的股權,雙方的交易屬於關聯交易。2020年,八馬茶業岩茶及紅茶的營收增長10.4%,但其對福建武記的采購額卻下降了54.3%。今年2月,蔡澤凌又將其持有的福建武記全部股權轉讓給非關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