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末代皇帝溥仪的一生简介
皇帝作为封建时期的最高统治者,我国自秦始皇开始,就是至高无上的存在,但是作为末代皇帝,溥仪的一生注定会不平凡,他的一生充满着坎坷,无论是他的自传《我的前半生》还是电影《末代皇帝》,我们都可以看出这一代皇帝的艰辛与苦涩。
他的一生总是在动荡中度过,几上几下,晚年相对安稳一些,在《末代皇帝》这部电影中他回家需要买门票,看着龙椅时,眼睛有说不出的故事。
② 末代皇帝溥仪如何被赶出紫禁城
同中国历朝历代的末代皇帝相比,清朝末代皇帝溥仪无疑算是非常幸运的。1912年2月12日,宣统皇帝溥仪颁布诏书宣布退位。由于溥仪是主动退位,所以得到了民国政府给予的《清室优待条件》保护。
按照《清室优待条件》的规定,溥仪不但可以继续住在紫禁城的内廷中,保留皇帝的尊号,民国政府每年还要向其拨发四百万两作为生活费。此外,清帝私产由民国政府特别保护,这些私产在当时包括:紫禁城内廷中的所有物品、热河行宫(今承德避暑山庄)内藏物品、盛京行宫(今沈阳故宫)内藏物品,颐和园内藏物品,以及东三省大量皇家庄田、林地、矿场。因此,溥仪在退位之后,其个人财富仍可以说是富可敌国。
溥仪退位后,他和他的“小朝廷”在紫禁城内仍保留着过去皇室的生活,吃穿用度等方面都是是极尽奢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溥仪不用履行皇帝的义务,却还可以享受皇帝的大部分权力,日子反倒比从前过的更惬意了。
不过,这种好日子并没有一直持续下去。民国十三年(1924年)11月3日,国民军将领鹿钟麟率部占领了紫禁城北面的景山,并将紫禁城的内城守卫部队全部缴械,紫禁城的岗哨全部换上了国民军的士兵。此时,溥仪和前清的王公们都陷入了惶恐之中。不过,也有人仍心存侥幸,认为这不过是军阀之间“城头变幻大王旗”,对于清室的优待不至于会发生什么变化。然而,这次却和以往并不一样。
根据溥仪自传《我的前半生》中的记载。11月5日上午约9点多,溥仪和皇后婉容正储秀宫边吃水果边聊天。突然内务府大臣脸色惨白的跑进来交给溥仪一份公文,公文的内容是要“修正”原来的《清室优待条件》,说白了就是废除了《清室优待条件》。此外,鹿钟麟还让人传话给溥仪,要求皇室在三小时内全部搬出紫禁城。溥仪的私产可以带走,但私产仅限于随身携带的珠宝、银两、日用品等等。紫禁城中的文物一律划归公产,归民国政府所有。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化,溥仪和身边的那些遗老们各个都是六神无主,不知道该怎么办好。最终,在国民军威胁再不搬走就要开炮的情况下,溥仪带着皇后婉容、皇妃文绣,离开了他生活了十六年的紫禁城。
溥仪被赶出宫后,鹿钟麟亲自“护送”他前往醇亲王府(醇亲王载沣是溥仪的生父)。到达醇亲王府后,鹿钟麟问道:“溥仪先生,你今后是还打算做皇帝,还是要当个平民?”溥仪回答:“我愿意从今天起就当个平民。”其实这个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鹿钟麟身边跟着一群拿枪的国民军士兵,而溥仪只是个前朝的末代皇帝。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怎么可能嚷着说自己还要当皇帝呢?
溥仪在紫禁城的生活就这样结束了,当他再次回到紫禁城(1925年10月10日更名为故宫博物院)时,就是几十年后的事情了。彼时的溥仪身份也不再是紫禁城的主人,而仅仅是一个普通的游客了。
③ 溥仪最后是怎样离开紫禁城的
1924年,军阀将领冯玉祥在北京发动了政变,他将溥仪赶出了紫禁城。自此,清朝的末代皇帝彻底地离开了紫禁城。本来,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成果,虽然使得溥仪退位了,但是和溥仪签订了《清室优待政策》。
仍然保留了末代皇帝的尊号,溥仪还能够继续住在紫禁城里,每年还会有400万两的白银给他花销。对于紫禁城的一切财物都会保护起来,不会让人私吞和瓜分。
直到新中国成立了,溥仪终于脱离了囚犯的身份,恢复了公民的身份。自此,他才开始过上一个正常人的生活。不过,在他离开紫禁城的那段时间里,他带走的文物和金钱也被他花得差不多了。他为了复位,被各种人欺骗和利用,这些钱就这么白白流走了。
④ 溥仪是如何被逐出紫禁城的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 变”,监禁总统曹锟,推翻直系军阀统治,震动全国。不久,冯玉祥又干了一件大事,修改《清室优待条件》,废除帝号,将溥仪等满清皇族驱逐出紫禁城,彻底终结了封建帝制,完成了辛亥革命时没有完成的任务。
4
1924年11月3日,冯玉祥的国民军先将忠于溥仪、保卫紫禁城的守卫部队缴械,然后冯玉祥等人通过了《修正清室优待条件》,永远废除皇帝尊号、溥仪等清室迁出紫禁城、清室一切公产应归民国政府所有等等;11月5日上午9时,京畿卫戍总司令鹿钟麟、摄政总理黄郛、北京警察总监张璧、社会名流李石曾带领数十名军警,手持《修正清室优待条件》驱逐溥仪出宫。
当时主导交涉的是冯玉祥的亲信鹿钟麟,溥仪等人面对迁出紫禁城的命令找出各种借口百般拖延,鹿钟麟以炮击相威胁,最终溥仪接受《修正清室优待条件》,于11月5日下午16时10分搬离紫禁城。鹿钟麟的车队一路护送溥仪一家人搬到醇王府,握手道别的时候鹿钟麟对溥仪说“今后你还称皇帝吗?还是以平民自居呢?如果愿作普通人民,则我等军人对你自有保护之责任,如你仍称皇帝,那我们民国不容皇帝存在,我只能枪毙你!”溥仪回答说:“既已接受修正清室优待条件,愿为中华民国之一分子。”
溥仪被赶出紫禁城后自然是不甘心的,于11月29日逃进日本公使馆寻求日本庇护,后来更是在日本人的拉拢下成为日本侵华的工具,出任伪满洲国傀儡执政。但是冯玉祥驱逐溥仪的行为实际上打破了溥仪清朝正统的地位,让民国的大多数民众认识到清朝的统治真的已经消亡,曾经防卫森严的紫禁城变为供民众参观的故宫博物院,“皇帝”这个曾经至高无上的位置成为过去式。
⑤ 溥仪为什么会被逐出紫禁城是谁把他逐出去的
因为当时军阀冯玉祥已经打进了紫禁城。之后,冯玉祥担心溥仪心中还惦记着自己的皇位,担心他会复辟成功,所以干脆就把溥仪逐出了紫禁城。溥仪当时虽然手无实权,但在紫荆城居住的他也是从没为吃穿发过愁,毕竟当时是得到了中华民国的优待。然而,这些所有的美好都被一个叫冯玉祥的军阀给破坏了。1924年11月5日,冯玉祥打进了紫禁城,便将溥仪逐出了紫禁城。
其实,即使冯玉祥当时没有把溥仪赶出去,溥仪肯定也在紫禁城也待不了多久了。毕竟他当时已经不是帝王了,没有人再拿他当回事了,这种心理落差会让他自己主动离开的。
⑥ 溥仪什么时候离开皇宫
1924年11月05日,军阀冯玉祥无视优待条件,派鹿钟麟带兵入紫禁城,逼溥仪离宫并获得大量宫中财物,历史上称这为“北?京事变”。溥仪搬进北府(载沣的居处),继而又逃进日本公使馆。第二年2月移居天津租界张园和静园,与清朝遗老遗少以及张作霖、段祺瑞、吴佩孚等往来。
⑦ 宣统皇帝出宫是那一年
清宣统皇帝溥仪 1912年2月12日退位,1924年11月5日上午,冯玉祥派出的国民军包围了紫禁城皇宫。当天下午,溥仪被监护离开皇宫紫禁城,搬到后海甘水桥的“醇王府”。
⑧ 溥仪在1912—1949的经历(简介)。速度求解。
溥仪在1912年到1949年的经历:
1912年2月12日被迫退位,清朝统治结束。1934年到1945年九·一八事变之后在日本人控制下做了满洲国的傀儡皇帝。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8月17日,溥仪在沈阳准备逃亡时被苏联红军俘虏,被带到苏联,1946年8月10日,溥仪作为证人出席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1947到1948年,溥仪被前苏联转移到同一城市的另一个看守所里,他仍享受与其他被拘人员不同的生活待遇。
如仍可单独用餐,不必参加劳动,甚至不用打苍蝇、蚊子。1949年的时候溥仪一直被关押的看守所中,直到1950年7月30日, 苏联通知溥仪引渡回中国。
(8)溥仪什么时候离开北京皇宫扩展阅读:
长期以来,人们对中国的末代皇帝溥仪的称呼都是宣统帝或者清废帝、末代皇帝、逊帝等,因为他没有庙号和谥号。
他去世时是平民身份,所有没有谥号。但爱新觉罗家族在台湾的后裔于1967年给溥仪上了庙号宪宗和谥号配天同运法古绍统粹文敬孚宽睿正穆体仁立孝襄皇帝。
但溥仪所谓的谥号,庙号并不算是正式的谥号、庙号,这个庙号和谥号是家族内定的,未获国民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