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北京学区房挂580万,房主两次加价至620万!你认为学区房重要吗
在我看来,我认为学区房还是比较重要的,尤其是在一些一线二线城市的学区房,这些学区房往往都是有价无市的,即便是一小块儿看似不起眼的地皮,可能都会卖出很高的价格,而这些学区房对于孩子学习和学习过程中的住宿和其他方面的发展都是非常有利的。这些学区房不仅能提供孩子交通上的便利,也能让一些具备学区房条件的学校能够更好的收取自己家的孩子去入校学习。有句话说,学习要从孩子抓起,而学区房正是孩子学习道路上的一个加速线,这个加速线往往能让自家的孩子比其他孩子有更多的优越之处。
交通位置的便利不管是任何城市的学区房,这些学区房虽然价格昂贵,但是离孩子想要上学的相关地点都是非常近的,孩子在上下学的时候往往很容易面临堵车高峰期的难题,对家长和孩子来说都是一个大问题。而购买学区房的孩子在学区房中生活,不仅能够享受到更好的学习范围,还能在上下学的时候,根本不用考虑这些其他孩子应该考虑的问题,减少了家庭的整体负担,也能让孩子在上学的时候更加方便。
所以不管从任何角度来看,我认为学区房都是特别重要的。
B. 北京海淀万柳学区房,一水之隔单价差10万,为何差距如此之大
北京海淀万柳学区房,一水之隔单价差10万,为何差距如此之大?之所以差距如此之大,正是因为地理原因,因为北京嘛,有市区跟郊外靠近市区的房子,靠近市中心的房子,价格当然是特别的贵了,而且学区房更是贵了,所以这就导致了,可能你俩就在隔壁,但是价格却相差巨大,这是很正常的,因为所处地理位置不同,这就导致了单价不同,这是很正常的,任何一个地方都是这样子的,因为地理位置不同,一旦到了关键的地理位置的话,那么价格自然是翻倍的上涨。
总的来说,一水之隔就能够差这么远也是很正常的,因为你这里是北京北京的房子价格自然是很高的,而且你还是跟那些商业繁华的地区相比的话,那么就更高了,所以说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别说一水之隔了,哪怕是一墙之隔,相距也是甚远。
C. 最贵学区房在哪儿
在南京鼓楼区的“拉、力、琅”小学周边,有不少价格高昂的学区房小区,其中身为力小、二十九中双学区的仙霞公寓,以5.5万元/平方米的均价,被公认为南京最贵的学区房小区。
D. 如何看待北京一50平学区房以620万价格成交学区房为何这么贵
作为国家的首都北京在经济高度繁荣,科技高度发展的情况之下,人们居住在北京的愿望是无比强烈的,能在北京买房要不就是很有钱,要不就是有地位,可谓是人生圆满。
就是在这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环境下,北京当地的人对教育问题十分重视,孩子出生不久后就有可能被各种培训班占据了童年:幼儿游泳课,少年班,补习班。学跳舞,绘画,乐器,书法,骑行,武术,几乎只要孩子一有空闲时间就会被安排上课程。节假日父母还得计划着带孩子外出参加各种比赛训练,孩子长大后父母还可能计划着将他们送出国继续深造。在北京一对高薪夫妇每年的收入除了日常一些不可避免的花销之后全部投入到孩子培养上都不够,甚至还得贷款,这样才能确保孩子不比别人差。所以说学区房的存在就是游戏里的外挂,能节省孩子更多时间花费在学习上,房价当然是越抄越高。
养儿千日,需要付出的心血是难以细数清楚的,与其说是考验父母,不如说是考验金钱,珍惜父母为我们搭建的安全圈吧。
E. 北京的学区房为什么这么值钱
北京的楼市到底有多疯狂?最近两周,即使是一个对房价没有任何概念的中国人,肯定也对北京疯涨的房价有所耳闻,从《北京房价到底打败了多少经济学常识》,到《最近有点为北京感到难过》,再到《还留在北京的,都是没有退路的》……看这些文章的标题就能体会到北京房价是如何一次又一次打击人们的神经。
如果说北京房价永远让人捉摸不透,那么北京学区房的房价更是匪夷所思。2017年3月以来,有报道称北京学区房一周贵了四五十万;有报道称800万只能买到北京德胜门学区约40平的1居室;有夫妻为买学区房离婚,买完后妻子拒绝复合;还有人提出了“为什么学历不值钱,学区房却值钱”这样的天问。
学区房为什么好?
我们先要试着回答一个问题,学区房到底好在哪里?人们最容易想到的是,父母买学区房是为了给孩子一个前途无忧的学校,一个能碾压别人的未来。2015年9月,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对此做过测算,北京的重点小学主要分布在东城(25所)、西城(29所)、海淀(33所)和朝阳(27所)。
可以读重点小学的学区房小区,大概只占到全北京所有小区的10%多一点。除了朝阳区之外,西城、东城和海淀的重点小学学区房价格,都要比相邻的一般学区房高出20%左右。换言之,家长愿意为优质学区房支付20%的溢价。家长不愿意在朝阳多花钱的原因可能只是,朝阳重点小学没和其他学校拉开差距。
家长又不傻,溢价体现了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望。根据21世纪教育研究院,2009年海淀区的中关村第三小学,光是教育事业费支出就有6186万元,而调查到的另外96所普通小学的均值仅为987万元,根本不是一个量级。
再比如中关村第一小学,中级及以上职务教师数达到163人,相比之下96所普通小学平均就只有可怜巴巴的27人。虽然公开数据极其匮乏,市面上少有对小学教学资源的最新研究,但是可以肯定近几年北京学校差距没有得到多少改观。
家长不怕当接盘侠,还因为他们预计到北京学区房溢价是可以收回来的,溢价不是泼出去的水。为了孩子上学购买了更贵的学区房,还没等孩子上学,房价已经涨到能抵消溢价、甚至抵消孩子抚养成本的地步,天底下只有中国有这样的好事。
学区房有群众基础
可以说,北京学区房不涨价是没有道理的。北京市卫生信息中心的数据告诉我们,北京经历过三次生育高潮,分别为上世纪60年代初、整个80年代以及本世纪初延续到今天这一时间段(2003年-2015年)。
你会发现,2003年-2015年这一波生育高潮,其实对应的就是80年代那一波出生人口高峰——“80后”们刚好进入了生育年龄,他们对北京出生人口增长的贡献功不可没。再加上本世纪头10年能幸运成为北京人的外地年轻人还不少,各种因素作用在一起,推高了北京市每年的出生人口。
出生人口的增长带来的当然是几年后上学人数的增长。由于北京市儿童普遍的入学年龄是6周岁,意味着2003年出生的北京孩子,2009年就得入学,家长就得为孩子考虑哪个学校更好。同样地,2011年出生的北京孩子,其家长可能在2017年之前就已经为孩子买好了学区房,做好了打算。
2003年的京籍出生人口区区不过44859人,是1950年以来最低的。接着经历了十年不可思议的增长,京籍出生人口到达了2014年的顶点:152929人。2010年-2014年这5年间,京籍出生人口总数超过了60万。既然北京好学校就那么几个,这些新生儿的家长当然对有限的学区房垂涎欲滴,他们就是最近几年学区房涨价的群众基础。
北京不愁后继无人
那么学区房到底会涨多久?我们不可能预测房价,我们只能试着预测人口,人口比较容易预测。
假如北京维持现有户籍制度不变,随着这一波生育高潮的结束,出生人口只会减少不会增长。要知道,城市化是最好的避孕药之一,北京今天的总和生育率位居全国各大城市倒数。2015年的京籍出生人口已经出现了下降,又回落到126648人。2016年的统计数据还未发布,恐怕再也不会达到2014年的顶点了。
虽然放开了二胎政策,但是2016年全国出生人口仅为1786万,低于预期的2000万爆发式增长,生育率断崖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北京也不能幸免。虽然北京卫计委自信满满地宣布,2016年北京新生儿数量将再创新高,但最后的生育高峰马上要走到头了。
不过别忘了,户籍和上学这种东西不过就是政府一句话的事。京籍新生儿不够了,非京籍可以来补。最近几年为了严控城市人口,北京使出了无数狠招,包括教育控人、以房控人、以业控人,但北京无论怎样都赶不走外地人。
北京是一个巨大的吸铁石。2009年-2014年,北京常住人口(包括户籍、非户籍)净流入达到396万,总数达到2151万人。2015年北京市常住外来人口中,离开户口登记地五年及以上的人占到了47.1%,意味着有将近半数的外地人在北京住了下来,至少5年都没逃离北京。
没逃离北京的原因很简单,对大多数外地人来说,家乡已经没有希望了。2015年,北京常住外来人口主要来自五个省:河北、河南、山东、黑龙江、安徽,合计占到57.6%。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查阅这些省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标,看完就能明白什么叫“用脚投票”。
尽管天价学区房扎堆的西城区、东城区的常住人口,在2015年出现了负增长,但这基本上是政府控人的直接结果。未来东西城的京籍新生儿越来越少,为了稳住学区房的高价,什么事情干不出来呢。
每一轮教改都是涨价
说了这么多人口,但人口绝不是决定天价学区房的唯一因素。普通人可能不知道北京的入学政策在2014年发生过重大调整,但家长们一定对此如雷贯耳。2014年,北京进行教育改革,试图堵住共建生、特长生、赞助费等各种五花八门的进入好学校的灰色渠道。看似“好心”的教育公平改革,却造就了今天的天价学区房市场。
《南方周末》报道,北京教改之后,孩子上小学,只能按照就近和免试原则提交入学申请。而且家长住哪里,决定孩子能上什么学校。对京籍学生来说,以前只要户籍在西城区就可以申请就近入学,现在除了户籍在西城,还要实际住在西城才行。
有些“牛小”因为学位有限,不得不把孩子分成三六九等。比如2015年西城区黄城根小学的入学顺位表显示,第一顺序是“本片区户口+法定监护人房屋产权”,第四顺序才是“本片区户口+非直系房屋产权”。言外之意就是,户口很重要,但父母有房更重要,这增加了对学区房的需求。
而且,从2016年开始,名校云集的海淀、西城区发明了一个政策,叫做“六年一学位”。一套房产在六年内,只能给一个家庭的一个孩子提供入学名额。这种学区房“用过”一次之后,要等六年才能再次成为“学区房”,相当于减少了整体学区房的供给。
更何况,北京国土局数据显示,2016年北京市的土地供应已经达到了近年来的最低点。尤其是东城区、西城区,最近几年几乎没有批准任何新建住宅用地的指标,也就不会有任何新建商品房。一对父母要买学区房,只能买二手的学区房。是谁造成了学区房供给的血崩,一目了然。
2016年3月,北京西城区文昌胡同,一学区房由460万起价,最终530万成交。/视觉中国
2016年3月,北京西城区文昌胡同,一学区房由460万起价,最终530万成交。/视觉中国
(以上回答发布于2017-03-20,当前相关购房政策请以实际为准)
更多房产资讯,政策解读,专家解读,点击查看
F. 海淀学区房挂580万一夜间两次加价,学区房为何这么贵
“海淀学区房晚间挂580万一二次提价”“春节后海淀学区房一平方米涨3-4万”微博上许多人都是在探讨海淀学区房,引起父母的焦虑情绪。因此,海淀区房管局协同海淀区市场监管局增加监督检查幅度,对存有违纪行为的中介服务开展了立案查处。
在房屋与稀有的教学资源纠缠不清,产生学位房一涨再涨的奇妙局势的另外,这也是成千上万的理想—她们期待下一代能可以借此机会,迈进新天地,不许自身落回当初的起始点。“学位房”就是指政府部门在每一个学年度依据区域内招生数状况而区划出去的、紧紧围绕各关键院校,房子价格显着高过附近的房子。院校所在城市的房子价格等同于“房地产价格”再加上“房子价格”。原先这彼此之间并无密切关系,《义务教育法》也明文规定学龄儿童具有公平的受基础教育支配权。可是现实状况是学位房难以买,一涨再涨,这在其中有很多缘故。
G. 北京最好学区房在哪
一般是指东、西城核心区
H. 北京天价学区房有多贵
事件概述:
作为西城的顶尖优质校,实验二小的“天价”学区房也一直是大家热议的焦点,一间破旧的小卖部卖到四十多万一平,一间10平米的小平房卖到300多万,甚至供不应求。
I. 在北京,买一套学区房大概要多少钱
北京作为国家的首都,经济高度繁荣,科技发展迅速。人们对生活在北京的渴望极其强烈。在北京买房不是有钱就是有地位,可谓人生圆满。在北京这样的发达城市买房很难,更别说学区了。北京的人口高度集中导致了房价的上涨,它的发展导致了它的高房价。在北京训练孩子需要很多。更多来自四面八方的优秀人才还在源源不断地涌入北京。儿童从小就面临着无数的压力和挑战。北京本地人要想继续在家乡扎根,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
所以学区房的存在就是游戏中的外挂,可以节省孩子更多的学习时间,房价当然越来越高。养育孩子需要几千天的努力难以计数。与其说是对父母的考验,不如说是对金钱的考验,珍惜父母为我们构建的安全圈。如果不算别墅或者豪宅的话,可以算普通的房子,不同小区的价格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二环15万左右,四环10万左右,五环五六万左右。也就是说,如果你想在五环路,房子大概7800万元,如果是学区的房子,价格会更高。
J. 哪个城市的学区房的房价最遥不可及
当今社会,看起来最沉重的三个字“学区房”必须拥有姓名。现在的就业压力大,入学门槛高都成为了无法改变的事实,家长们争先恐后的想买到学区房,让孩子就读最好的学校,接受最好的教育,过最好的生活,走向最好的明天。但是背后的压力巨大,买学区房终究还是要综合考虑家庭情况才能下定论。
上海的物价、生活成本本身就是比较高的,学区房更是不例外,均价5万-12万。北京学区房价格在8万~12.5万。深圳学区房价格6万~12万,这惊天的价格让我们不寒而栗,老百姓直呼压力山大,就如有一句话说的“北上广不相信眼泪”,社会是很现实的,如果想要自己和孩子过上好的生活,享受好的教育,还是得努力奋斗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