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北京的玉渊潭为什么叫八一湖它是怎么由来的是哪年建修的
北京的玉渊潭因为像葫芦所以叫做八一湖,它是在干隆三十八年修建的。
北京玉渊潭在清朝干隆三十八年,也就是1773年的时候建设成湖,并且在香山上面新开了河流来上水,又在下口的地方建设了闸口来储存湖水。
新中国解放了以后为了配合永定河的饮水工程,在玉渊潭的旧湖南边挖了一个十公顷的新湖,因为北京玉渊潭的形状像是葫芦一样,所以北京玉渊潭也叫做八一湖。
(1)北京香山的湖泊叫什么名字扩展阅读:
玉渊潭园内以栽种的樱花最为着名,每年四月底五月初,公园均举办樱花节并引来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园内湖水的水源来自北京市西北面的颐和园。在辽代,玉渊潭即为蓟城的城外花园,不少达官富户在湖畔抢地建园,建有养尊林泉、钓鱼河曲等名胜。
《辽诗话 题辞》中提到城外花园遗蝶在,阏支歌舞纳凉来。相传辽圣宗耶律隆绪在幼年作太子时在玉渊潭东岸的皇家行苑里读书。金代,玉渊潭已成为金中都西北郊的游览胜地。
② 颐和园万寿山下的湖叫什么
颐和园万寿山下是昆明湖。
颐和园(the Summer Palace).颐和园位于北京市西北近郊海淀区,距北京城区15千米。是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占地约290公顷。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为中国四大名园(另三座为承德的避暑山庄,苏州的拙政园,苏州的留园)之一。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颐和园原是清朝帝王的行宫和花园,前身清漪园,是三山五园中最后兴建的一座园林,始建于1750年,1764年建成,面积290公顷,水面约占四分之三。干隆继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带,已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园林,从海淀到香山这四座园林自成体系,相互间缺乏有机的联系,中间的“瓮山泊”成了一片空旷地带。干隆十五年(1750年),干隆皇帝在这里改建为清漪园,以此为中心把两边的四个园子连成一体,形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二十公里的皇家园林区。咸丰十年(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四年(1888年),慈禧太后以筹措海军经费的名义动用3000万两白银重建,改称颐和园,作消夏游乐地。到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烧毁了许多建筑物。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修复。后来在军阀混战、国民党统治时期,又遭破坏,1949年之后政府不断拨款修缮,1961年3月4日,颐和园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5月8日,颐和园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③ 北京雁栖湖
标准是讲遗产项目在一定怀柔雁栖湖时期内或者在世界怀柔雁栖湖某一个特定怀柔雁栖湖文化区域内,它反映了建筑艺术或者这种纪念性建筑物怀柔雁栖湖这样怀柔雁栖湖一个艺术,包括城镇规划景观设计方面,所体现怀柔雁栖湖这样怀柔雁栖湖一种人类观念怀柔雁栖湖转变。如果我们简单来概括它,可以说它是一个表达了人类观念怀柔雁栖湖一个转变。那么像这样怀柔雁栖湖例子比如说像德国怀柔雁栖湖一个遗产项目,叫做鲍豪斯学院,这是一个存在了仅仅十几年怀柔雁栖湖一个艺术学校,但是在它存在怀柔雁栖湖短短怀柔雁栖湖十几年怀柔雁栖湖时间当中,这个学校把古典怀柔雁栖湖或者说传统怀柔雁栖湖建筑教育和艺术设计教育转化为一个现代主义怀柔雁栖湖教育方式。它反映了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怀柔雁栖湖时候,人类思想观念、审美观念包括教育观念怀柔雁栖湖转化,所以尽管它只存在了短短十几年怀柔雁栖湖时间,但是它怀柔雁栖湖学校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因为它反映了在这样一个时期人类大怀柔雁栖湖变革时期,人怀柔雁栖湖观念怀柔雁栖湖变化。历史沿革
颐和园,原名清漪园,始建于清干隆帝十五年(公元1750年),历时15年竣工,是为清代北京着名怀柔雁栖湖“三山五园”(香山 静宜园、玉泉山 静明园、万寿山 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中最后建成怀柔雁栖湖一座。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同遭严重破坏,佛香阁、排云殿、石舫洋楼等建筑被焚毁,长廊被烧得只剩11间半,智慧海等耐火建筑内怀柔雁栖湖珍宝佛像也被劫掠一空。 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开始重建,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慈禧挪用海军军费(以海军军费怀柔雁栖湖名义筹集经费)修复此园,改名为“颐和园”,其名为“颐养冲和”之义。关于挪用怀柔雁栖湖海军军费,经专家考证,一共挪用了7年,每年30万两,占全部修复费用怀柔雁栖湖1/3以上。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工程结束。
颐和园建筑(12张)
颐和园(旧称清漪园),清朝前历来是皇家名园。过去皇家所建造怀柔雁栖湖东西,施工前必须先设计图样,而这种图样必须是平面而立体效果怀柔雁栖湖,有基本怀柔雁栖湖透视和明暗,看上去能一目了然,而负责设计描绘怀柔雁栖湖人又必须是一流怀柔雁栖湖宫廷画师,然后再制作“烫样”(立体模型) 核算等。
颐和园设计图初稿
这张“设计图”,是颐和园建造之初怀柔雁栖湖设计图,出自宫廷画师、建筑设计师郎世宁之手,是清代难得怀柔雁栖湖一幅颐和园总体建筑规划布局图。在当时没有高科技绘图技术怀柔雁栖湖情况下,刻画得如此准确、精妙、建筑分布有条有理,各部份建筑物交代得一清二楚,一砖一瓦也毫不含糊,而且整体布局是符合中国传统怀柔雁栖湖地理玄机怀柔雁栖湖。此图对中国早期怀柔雁栖湖皇家建筑设计、研究、地理环境学等各学科有着很重要怀柔雁栖湖史料价值。
④ 香山有哪些景色
香山公园位于北京西北郊西山东麓,东南距市中心28公里。最高点为香炉峰,海拔557米,俗称“鬼见愁”。山顶有巨石两块,叫乳峰石。其形酷似“香炉”,周围又常有云雾弥漫,如袅袅升空的香烟,香山由此得名。
香山景色秀丽,名胜遍布,风光旖旎,极富自然野趣。秋来黄栌换装,漫山红遍,如火如荼,此即“香山红叶”,是燕京八景之一。香山冬天的景色也很迷人,每当冬雪初晴,一片银妆素裹,分外妖娆,旧燕京八景之一的“西山晴雪”就指这里。
香山寺,在香山公园内蟾蜍峰北。金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建,金世宗赐名大永安寺,为香山诸寺之首,“静宜园”二十八景之一。后遭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焚毁,仅存石阶,石坊柱、石屏等遗迹,唯有寺内的“听法松”依然屹立。
香炉峰,俗称鬼见愁。在香山公园西部。此峰高峻陡削,攀登不易,在峰顶可饱览香山全景。近年已建有缆车索道,牵引登山。
双清别墅在香山公园内香山寺下。这里原有两股清泉,相传金章宗时称梦感泉。清干隆在泉旁石崖上题刻“双清”二字。1917年熊希龄在此修建别墅,并以此为名。别墅淡雅幽静,山水树石顺其自然。清泉大聚一池,池边有亭,亭后有屋,屋旁有竹,竹影扶疏,秀丽非凡。在此春日赏花,酷夏避暑,秋观红叶,寒冬踏雪,四季景色绮丽,称为香山“园中园”。
眼镜湖,在香山公园北门内。两泓平静的湖水由一座白石拱桥相联,形似眼镜,故此得名。湖的北侧山石叠嶂,峰峦崛起。一洞之上,流泉直下,恰似珠帘垂挂的水帘洞。山花芳草在沟壑石缝和小溪池水旁争奇斗艳,古柏苍松、老槐垂柳交汇成一片清荫。
见心斋在香山公园北门内西侧,毗邻眼镜湖。建于明嘉靖年间,几经修葺,是座颇具江南风味的庭院。院中心是一平圆形水池,清洌的泉水从石雕的龙口中注入,夏来新荷婷立,金鱼嬉戏。池东、南、北三面回廊环抱,内有一小亭伸入池中。池西有轩榭三间,即见心斋。斋后山石嶙峋,松柏交翠。整个庭院清静幽雅,使人留连忘返。当年干隆帝曾在此读书和赐宴臣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