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广州在增城的哪个方向
增城位于珠江三角洲东北部、广州东部,背靠大广州,南与东莞隔江相望,东临惠州,北界从化、龙门,地处广州、东莞、深圳、香港等发达区间,紧连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广州科学城
⑵ 增城区的地理环境
增城区位于广东省广州市东边,东部的龙地、红花地、新山吓、荔枝坳、钟鼓岭、单竹山与惠州市博罗县相连;东北部四方山、磨刀石、龙潭埔、铁线关、牛牯嶂、正在顶与惠州市龙门县接界;西北部大尖山、凤凰山、大鹧鸪山、张古坳顶与广州市从化区为邻;西部省国药农场、山口、官山、沙村与广州市黄埔区接壤;南部沿东江与东莞市隔江相望。荔城城区西距广州市中心约60公里,东距博罗县城60公里,北距龙门县城108公里,西北距从化城区51公里,南距东莞市城区40公里。自古以来增城就是广州至粤东各地的主要通道,是捍卫广州的军事要地。
地理坐标为北纬23°5´至北纬23°37´;东经113°32´至东经114°0´,总面积1616.47平方公里。 增城的地貌特征:北部地势较高,南部较低,山地以低山为主,占增城区面积8.3%,是九连山脉的延长部分,山脉呈东北与南西走向,平等排列的中山与低山,其间形成了东江与增江。丘陵地主要分布在中南部,占增城区面积的35.1%。台地多在中南部,占增城区面积23.2%。南部是三角洲平原,加上河谷平原,占增城区面积的35.4%。
中低山:主要分布在北部的大尖山、牛牯嶂等(高度500~1000米)。由砂页岩和中细粒花岗岩等岩石组成。山脊狭窄,起伏大,山坡较陡,一般40°~50°,河谷切割较深,常形成跌水瀑布和峡谷。
丘陵:绝对高度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形态和缓,切割破碎,分布零乱。如小楼西部、正果北部、永和西部等地,主要由花岗岩组成,一般是山坡缓,山顶圆浑,水系呈树枝状,切割较强烈。
缓坡丘陵地:由花岗岩和变质岩构成。高度多为200~400米,山顶圆浑,坡度20°~30°,水系呈树枝状,多成缓坡谷。如境内东南部,宁西西部等地。
台地:周围有陡坡的广阔平台,称为台地。高度在150米以下,坡度在25°上下,没有突出山顶,如花岗岩、变质岩所构成的台地。零星出现在高滩地区的石炭系石灰岩,多在河谷旁形成岩溶残丘、孤峰与峰林等岩溶地貌。表层多已风化成红土,草木丛生。贮水条件较差,雨水往往流失。泉水出露少,旱季干枯。
河漫滩上第二阶地:分布在派潭河中上游,高出河面6~13米,宽约200~800米,以2°~4°向河床倾斜。由第四纪近代冲积物组成,厚13米,阶地地面平坦,土层沃厚,是农业生产较好的地区。
河漫滩上第一阶地:分布在增江中游,面积63平方公里。阶地宽3~4公里,厚3.5~12米,高出河面1~6米。正果至小楼地段,地势平坦,仅有一阶地,阶地面不对称,宽度0.5~1.5公里。
河谷平原:分布在高滩东洞、灵山至派潭一带,面积41平方公里。正果、小楼一带河谷平原的特点是:地势平坦,高程6~20米,河道弯曲,支流繁多。平原中有花岗岩和混合岩组成的低丘,平原面积约76平方公里。
河海堆积地:新塘~仙村~石滩~三江三角洲平原是珠江三角洲东北部平原。由东江、增江的冲积、堆积作用与古海湾堆积物所形成。厚20~30米,最厚39.6米。 增城水系属珠江支流东江水系,流域面积超过5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东江、增江、西福河等3条,超过100平方公里的有6条。增城区多年平均径流量19亿多立方米,南部还有潮水进入,水资源丰富。
东江发源于江西省寻邬县,经龙川、河源、惠阳、博罗等县市流过增城南部,为增城与东莞界河。从市境东南与博罗交界处开始,至西南与广州市黄埔区接壤处止,流程30公里,全为冲积平原地带,河床坡降为0.08‰,河网纵横,支流繁多。再向西南流入珠江口狮子洋,是中国罕见的自东向西流向的河流。境内河段宽400~500米,最宽800米。水深坡缓,可通航300吨轮船,新塘以下可通1000吨轮船。
增江是境内最重要的河流。原来直接流入珠江口,自珠江三角洲平原形成后,成为东江支流。增江发源于新丰县七星岭,流经从化县东北部转入龙门县西北部,再折向南流,为增城、龙门的界河。于境内正果东北角磨刀坑流至龙潭埔接纳永汉河后,流量增加,经正果、荔城、石滩三地,于官海口汇入东江,全长203公里,流域面积316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35.9亿立方米,平均坡降0.74‰。增江在增城境内长66公里,宽90~220米,流域面积971平方公里,占增城区面积的60%,境内坡降为0.17‰。
派潭河发源于南昆山马坑嶂,由高滩水、灵山水、高埔水、车洞水和小径水等5条小河组成。流经派潭圩于小楼镇合二龙河汇入增江。河长36公里,坡降为5.5‰。流域面积357.5平方公里,年径流量5亿立方米。
二龙河原名澄溪河,发源于小楼镇内丫髻山。流经二龙圩、腊圃村,于大楼村汇入增江。河长22.5公里,坡降为2.8‰。流域面积122.7平方公里,年径流量1.5亿立方米。
和平水又称九曲水,发源于正果马鼻岭,经白湖合冷水坑水流入增江。河长18.7公里,流域面积48平方公里。
西福河原名绥福河,是境内西部地区最大河流。发源于大鹧鸪山,流经福和、仙村,于巷头村汇入东江。河长58公里,坡降1.6‰。流域面积580平方公里,增城境内为457.7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5.1亿立方米。二十世纪50年代初,在福和以下可以通航。50年代末以后因水土流失致河床淤浅,加上沿河修陂筑闸,仅铁路以南几公里可以通航。 增城区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北回归线经过增城北部,特点是气温高、雨量充沛、霜日少、光照充足,全年都可栽培作物。但因季风交替迟早及强弱不同,气候多变。受地势影响,北部山区与南部平原气候有差异。
一年四季的气候特征:春季,从立春日起,阴雨连绵空气潮湿,温度较低,一般是12.7~21.7℃之间。夏季,从4月中旬始,气温上升,最高气温为28.5℃,天气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空气闷热;4~6月份多锋面雨,7~9月份多台风雨;常发生洪涝灾害。秋季,从10月下旬始,受北方干冷空气南下影响,气温下降,干旱少雨,但天气凉爽;12~1月,常有寒潮侵袭,偶有霜天。冬季,境内无气候学上的冬季,但人们仍将气温较低的11~1月称为冬季。
多年平均气压为1012.2毫巴,冬夏相差较大。冬季受极地高压控制,气压较高,12~1月平均1020毫巴左右;夏季受热带气旋影响,气压较低,7~8月平均在1003毫巴左右。
据1994~2005年统计,年平均气温为22.2℃(历年值21.8℃),最大年际差1.5℃。7月平均气温28.3℃,最高气温出现在2004年7月2日和2005年7月18日,极端最高气温为38.6℃。最长连续高温天数9天(高温定义:气温≥35.0℃),出现在2005年7月13~21日。1月平均气温13.6℃,极端最低气温0℃(在1999年)。
⑶ 增城地区的基本介绍
增城位于广州市东部,地处珠三角东岸经济带黄金走廊,是穗-莞-深-港等发达城市群和产业带的重要节点,广州东部城市副中心。在广州东进之路上,增城原本就具备的汽车、摩托车、IT业等高新技术产业基础,是广州市三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目前已经引入岭南硅谷,坐落于增城大道与挂绿湖旁,预计仅此一处产业园,年产值就达400亿。后期发展潜力很不错
⑷ 广东增城区是哪个市
广东增城区是隶属于广州市。
增城区位于广东省中部,广州市东部,珠江三角洲东北角和珠三角都市生活圈。地理坐标:北纬23°05′~23°37′,东经113°32′~114°00′。区境东界惠州市博罗县,西连广州市黄埔区,南与东莞市隔江相望,北接惠州市龙门县和广州市从化区。区政府所在地荔城街,距广州市中心60千米。
增城区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北回归线经过增城北部,特点是气温高、雨量充沛、霜日少、光照充足,全年都可栽培作物。但因季风交替迟早及强弱不同,气候多变。受地势影响,北部山区与南部平原气候有差异。
增城区的经济概况:
2021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66.66亿元,同比增长10.8%;规上工业总产值1609.16亿元,同比增长11.1%;固定资产投资1066.99亿元,同比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4.62亿元,同比增长9.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3.85亿元,同比增长5.3%。
⑸ 增城位于广东哪方向如东南西北
增城在广州的正东偏北。
⑹ 增城市属于哪个市
增城区,隶属于广东省广州市。
增城区位于广东省中部,广州市东部,珠江三角洲东北角和珠三角都市生活圈。地理坐标:北纬23°05′~23°37′,东经113°32′~114°00′。区境东界惠州市博罗县,西连广州市黄埔区,南与东莞市隔江相望,北接惠州市龙门县和广州市从化区。区政府所在地荔城街,距广州市中心60千米。
增城区是全国着名的荔枝之乡、牛仔服装名城、新兴的汽车产业基地和生态旅游示范区。增城区境内的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广州市三个国家级开发区之一。拥有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全国第五个国家级侨商产业聚集区“侨梦苑”。2017年12月14日,获评中国工业百强区。
气候
增城区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北回归线经过增城北部,特点是气温高、雨量充沛、霜日少、光照充足,全年都可栽培作物。但因季风交替迟早及强弱不同,气候多变。受地势影响,北部山区与南部平原气候有差异。
⑺ 增城是属于那里
增城区是广东省广州市市辖区,位于广州市东部,地处珠三角东岸经济带黄金走廊,是广州—东莞—深圳—香港发达城市群和产业带的重要节点。增城依托广州,毗邻港澳,南与东莞隔江相望,东临惠州,北界从化,西连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中新知识城。
见网络http://ke..com/view/12110394.htm?from_id=1351535&type=syn&fromtitle=%E5%A2%9E%E5%9F%8E&fr=aladdin
⑻ 增城在哪里
增城在广州市东部,现在已经设为广州市增城区.增城应该算是广州市中心的东郊吧,离广州市中心有70千米左右,临近广州市黄埔区.
⑼ 广州增城在哪里
增城位于广东省广州市东部,又称穗东,地处珠江三角洲都市圈内,是广州、东莞、深圳等珠三角城市群和广深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增城依托广州,毗邻港澳,南与东莞隔江相望,东临惠州,北界从化,西连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广州科学城,是全国闻名的荔枝之乡、牛仔服装名城、新兴的汽车产业基地和生态旅游示范区。 增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建县于东汉建安六年(公元201年),隶属南海郡,因南海郡原辖6县,新设一县,增多一城,故曰“增城”,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1993年撤县设市,现辖6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和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市政府驻守荔城街,全市总面积1616.47平方公里,户籍人口81.8万,外来人口50多万。 近年来,增城以规划建设三大主体功能区为抓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创建广州东部现代化生态新城区为目标,按照“两城三中心”、“三个经济圈”的发展思路,打好“广州牌”,融入珠三角,积极探索都市圈卫星城的科学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地将1616平方公里划分为南中北三个经济圈形成三大主体功能区,南部定位为重点开发的新型工业集聚区、中部定位为优化开发的生活安居与文化产业区、北部定位为限制工业开发的都市型农业和生态旅游休闲区, 南中北三大主体功能区互补互动、协调发展,经济和社会走上又好又快的发展轨道。2008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510.27亿元,工业总产值1104.42亿元,财政总收入102.49亿元,分别比2007年增长18.28%、22.3%和32.72%。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比中,增城跃居全国第12位,连续七年位居广东省首位。先后荣获“联合国和谐城市提名奖”、“中国和谐之城”、“全国绿色小康县(市)”、“全国绿化模范县(市)”、“全国科技先进市”、“广东省文明城市”、“广东省教育强市”、“广东省卫生城市”和“广东省林业生态县(市)”等称号。两城三中心 “两城”,即增城市区和新塘城区,市区努力建设成为青山环抱、绿水绕城、百花盛开、文化繁荣、经济发达的文化产业和国际化会议休闲城,成为广州市区的城市副中心;新塘努力打造成广州东部生态工业卫星城,形成广州乃至广东省的重要经济增长极。“三中心”,即石滩、中新、派潭三个中心镇,作为区域性次中心、广州未来的卫星城来发展,石滩创建生态工业镇,中新创建增城中部工业明珠,派潭创建生态旅游特色镇。新型制造业基地 一要做好汽车产业基地的规划与建设。要力争将汽车产业基地上报成为省级或国家级的汽车产业基地,按 20平方公里规模加快规划编制和推进工作,以广州本田二厂为核心,全力抓好广本汽车仓储物流区和生活服务区以及汽车零部件生产区的建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整合原仙村工业园、原宁西工业园、原永和汽车摩托车配件园,形成组团式布局,远期达到60平方公里左右的基地规模。二要发挥广州本田二厂和五羊本田新工厂两个生产力骨干项目的龙头带动效应。三要扎扎实实做好汽车零部件产业招商工作。紧紧依托两大龙头企业,加快吸引汽车、摩托车及其零部件企业落户,鼓励已落户的零部件企业增资扩产,壮大我市的汽车、摩托车及其零部件产业。四要发展汽车贸易、汽车物流、汽车研发,完善相关配套服务。五要充分利用已有产业基础,加强产业整合。充分利用我市汽车零配件生产企业较多,汽车零配件经营网络遍布全国主要城市的优势,加强汽车产业整合,力争与本田车系互相融合、同步发展,培养根植性,做长产业链,做大产业规模。六要营造汽车发展的良好氛围。大力倡导汽车文化、制造文化。利用职业教育强市的优势,加强汽车人才培养和研发力量的培育。大力发展、完善汽车摩托车销售、检测、维修服务,与汽车、摩托车及其零部件生产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