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建筑女魔头”扎哈,设计北京大兴机场,未等到建成就离世,有何遗憾
在扎哈名气与实力的背后,是常人想象不到的付出。“她一周就能够在办公室耗上八十个小时。”这是扎哈曾经的下属们给她的评价。
也许这听起来十分的夸张,但这确实是扎哈能够做出来的事。作为建筑大师的她,必然是付出了无数的时间与精力,才能换取与名声相符的实力。这也是她人生的斗争之一——与自己的斗争。
作为“建筑女魔头”与“解构主义大师”,扎哈可以说是将自己的一生都投入到了建筑设计当中,自幼时萌发了建筑师的念头起,数十年间,她竟从未停下过自己在梦想之路上的脚步。她的一生充满了斗争——无论是与他人的、与不公的,还是与梦想中的自己,但是借由她笔下线条的无拘无束与超脱。
2. 失去了扎哈,ZAHA的设计显得平庸了许多,扎哈当年在事务所有多重要
扎哈在事务所里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正是因为她的存在才使得事务所被更多的人所熟知,并且在这个建筑事务所里面也创造了她自己的设计风格。
正是因为扎哈的存在才使得事务所有了今天的成绩,所以说扎哈在事务所中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虽然扎哈离开了我们,但是她的设计精神以及留下来的设计作品将永远刻在我们心中。可以说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的今天基本上是由扎哈创建出来的,所以扎哈在事务所里面地位是不可撼动的。
3. 中国建筑师马岩松的有名,是基于什么原因真实力
实力以及先进的设计理念。他所设计的都是更加梦幻的建筑,但是并非不可实现,而且已经得到很多设计方的信任,有建成和在建的项目。
公司网站:http://www.i-mad.com/
马岩松 中标国外标志性建筑第一人
1975年出生于北京,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获建筑学硕士和Samuel J. Fogelson优秀设计毕业生奖。曾获得2006年度纽约建筑联盟青年建筑师奖和2001年美国建筑师学会(AIA)建筑研究奖金。曾经在伦敦的扎哈.哈迪德事务所和纽约埃森曼事务所工作,2004年回国成立北京MAD建筑事务所并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作品包括曾在2002年引起国内外建筑界广泛关注和讨论的“浮游之岛”--重建纽约世界贸易中心方案,作品被中国国家美术馆馆藏;及最近在加拿大多伦多ABSOLUTE超高层国际竞赛中中标的“梦露大厦”设计(2009年建成),成为历史上首位在国外赢得重大标志性建筑项目的中国建筑师。其他作品还包括,上海现代艺术公园(S-MAP) 概念设计竞赛一等奖作品,广州生物岛太阳系广场国际竞赛一等奖中标作品(2008年建成),“Net+Bar”概念设计竞赛一等奖作品。艺术装置作品“鱼缸”,“墨冰”曾分别在中国国家美术馆和中华世纪坛展出。今年九月,马岩松将作为最年轻的中国建筑师参展第十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
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建筑师都在为市场的信心而忧虑,中国成了国际建筑师的试验场,国内的重大标志性项目的设计权纷纷被国外设计师获得,甚至有的项目在招标中竟规定,国内设计单位必须和国外设计机构组成联合体,才能参与投标。在国内设计界理性反思并不断找回市场地位的同时,年轻的中国建筑师马岩松和他的国际团队一起,开始在国际建筑舞台上崭露头角。
赢得城市的尊重
在加拿大第七大城市密西沙加市(Mississauga),举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建筑设计方案确定的宣布仪式,市长亲自宣布结果,当地市民和媒体对设计者的关注如同摇滚明星。而这位明星就是刚刚三十岁的中国建筑师马岩松。
这是一栋56层的公寓楼,开发商对其进行了国际创新设计大赛。马岩松领衔的北京MAD建筑师事务所的方案“玛丽莲·梦露大厦”,最终击败了进入提名阶段的另外5家建筑公司方案后脱颖而出。马岩松说,“我从早上开始,就不断接受当地媒体的采访,包括在电台和电视台做现场直播节目”。密西沙加市的市长还亲自给马岩松写信,感谢他为城市设计了一个非常好的建筑。
创造自由与新生
如果说一部分建筑是附会某种形式,“玛丽莲·梦露大厦”则是建筑带给人无限遐思。马岩松说:“‘玛丽莲·梦露大厦’不是我们定的名字,而是当地一家着名媒体上的评论家这么叫起来的。他们认为,这大厦看起来与可以和玛丽莲·梦露婀娜的姿态媲美。而建筑作为一种大众艺术品,不是要刻意造型,而是真实地反映人性、自然,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引发人们丰富的心理活动。这栋建筑有人说像玛丽莲·梦露,也有人说像流动的音乐,但都给人美的感受。”“我们所有的作品,都反对机器带给人的压迫感,也反对技术第一低成本复制的建筑,人需要从工业时代的紧张与压迫中解放出来,寻找平等、开放的空间,建筑要满足的功能性,在新的世纪里,应该延伸到人的精神世界,给人的生活创造更大的自由、更多的可能。”
在完成玛丽莲·梦露大厦建筑设计的同时,马岩松还在设计建筑的一部分室内空间。建筑的每层都有一圈大阳台,户型的空间不做功能区的划分,混合功能成为具有最大可能性的功能。
在工业时代的建筑里,空间被人为划分成各种功能,吃饭、睡觉、会客。人被建筑所统治着,人们必须要服从于一个规则,而不是随心所欲和不断创造自己的空间。马岩松说,我们始终坚持的创作精神,就是要让人成为主体,建筑只能成为人活动的舞台和背景。“鱼需要鱼缸吗?”
什么样的空间才是最适合人需求的呢?”马岩松和他的团队一直在思考和研究着这些带有哲学性的建筑问题。他们的理念已经超脱于建筑。
在MAD建筑事务所的办公空间里,放着一个不大的鱼缸,这鱼缸获得了国际大奖。“我们用摄像机拍摄鱼的活动,在电脑里分析它们的行为,发现了它们的一些习惯,并按照它们的生活需要设计了一个鱼缸。但后来我们想,鱼一定要跟鱼缸有什么关系吗?与忘情于江湖相比,什么样的鱼缸都是对鱼的限制。人类从住山洞,到住帐篷,现在又住进遍布城市的方盒子一样的建筑里面,每一次技术进步都改善了人的居住条件,同时也更多地限制了人与自然的交流和自由的生活。我们在拥有了如此高水平的技术之后,应该思考的是,如何让人们生活得更开放,如何利用技术,更尊重人的选择,让空间尽可能拥有自己的个性,而不是限制。”
冰冻三尺之寒
无论是因纽约世贸大厦重建方案“浮游之岛”而成名于纽约,还是获得上海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国际竞赛一等奖、上海现代艺术公园(S-MAP)概念设计竞赛一等奖,包括最近获得的广州生物岛广场国际设计竞赛的胜利和“玛丽莲·梦露大厦”设计权的获得,马岩松和他的伙伴们一直在坚持着同样的设计思想。
但在国内,市场认识他们还需要个过程。他们最近几年里,完成了六七十个方案,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开始建设。马岩松说:“对于我们,更重要的是传播我们的理念,建筑最大可能地满足人的需求,这是必然的未来。中国最重要的传统是具有强大的创造力,这是决定我们的民族一直在不断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因素。而建筑的创造,重要的不是形式,更不是仿照,而是用最有效率的付出,实现最大的意义。我们的建筑绝不是追求形式上的新奇怪异,而是要创造未来。”
在北京城市规划展览馆里,有一处非常惹人关注的展品——“哈迪德的未来家居”。而这正是马岩松在哈迪德事务所里的最后一件作品。马岩松说:“我的老师哈迪德非常希望我们成立自己的事务所,实现自己的追求。但我们不仅仅要有艺术上的执着追求,更要看到中国的实际问题。作为中国建筑师,应该更多考虑的是对社会的贡献。”
对于马岩松和他的事务所,取得的成功是长期的积累和追求;同样,要在国内得到在国际上一样的认可,要打破过去的很多制式,也要不断努力,让中国的市场对建筑有更新的理解。
中国建筑师的国际机构
MAD建筑事务所在北京的空间很宽敞,员工有的在电脑前专注工作,有的在自由交流,英语成为沟通的常用语言,三个合伙人当中,有美国国籍的,也有日本人,金发碧眼的员工与中国员工共同合作。在记者采访时,又一个加拿大建筑师专程来到MAD建筑事务所找工作。
因为在加拿大和欧洲的设计项目,往返于中国与欧美,成为新一代“空中飞人”建筑师的工作方式。在国内,他们也突然间获得了包括房地产开发项目在内的不少任务。马岩松说,20世纪70年代人的创造力开始爆发了,包括建筑、音乐、绘画等等,中国的年轻一代都已经在国际舞台上开始闪光。
在MAD建筑事务所的办公空间里,看不到门,桌子与桌子中间没有隔板,没有阻碍沟通的任何事物,甚至是国界和语言。合伙人是不同国籍的,员工也来自不同国度,他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那就是建筑让人的生活更自由。
国际建筑师马岩松的成长经历
马岩松,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YaleUniversity),获建筑学硕士和SamuelJ.Fogelson优秀设计毕业生奖。2006年获得纽约建筑联盟青年建筑师奖,2001年获美国建筑师学会(AIA)建筑研究奖金。曾经在伦敦的扎哈·哈迪德事务所和纽约埃森曼事务所工作,2004年成立MAD北京事务所并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并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纽约建筑联盟举办讲座。建筑作品包括在国际建筑界广泛讨论的国际竞赛中标作品加拿大多伦多ABSOLUTE超高层公寓(2009年建成),浮游之岛——重建纽约世界贸易中心2002,广州生物岛太阳系广场国际竞赛一等奖中标作品(2008年建成),上海现代艺术公园(S-MAP)概念设计竞赛一等奖作品,“Net+Bar”概念设计竞赛一等奖作品,台湾鸿四川竞图一等奖作品,以及在北京即将完工的红螺湖会所和RISINGHOUSE。装置作品“鱼缸”,“墨冰”曾分别在中国国家美术馆和中华世纪坛展出。浮游之岛——重建纽约世界贸易中心也曾经在国内外建筑界激烈讨论,并被中国国家美术馆馆藏。
4. 备受争议的建筑女魔头扎哈,设计北京大兴机场,后来怎样了
2019年9月,北京大兴机场正式投入使用,旅客们一进机场就纷纷发出惊讶的赞叹。原来,大兴机场的设计十分特别,所有的柱子、回廊,都运用了曲线设计,配上穹顶的玻璃构造,简直是一个现代建筑艺术的神作!
很快,大兴机场就成了新一代的“网红。”
扎哈对中国有着深厚的感情,她在中国留下了十余处设计精妙,举世无双的建筑作品,2014年,扎哈成功当选北京大兴机场的总设计师。
没想到,这是她最后的作品。
生命如流星般短暂,但艺术可以永恒,在那些熠熠生辉的建筑之下,曾经有一个伟大的建筑师,为它们付出了毕生的热情,也为我们,留下了永久的纪念。
5. 建筑女魔头扎哈设计北京大兴机场,没等建成就在争论中去世,后来怎样
众所周知,在我国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出现过众多建筑天才,他们用自己的知识与智慧,建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基建奇迹,令世界都为之赞扬。"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用《杂诗》中的这句话来形容这些天才,是在合适不过的了。
在人才这一方面,从来没有国界之分,我国有很多人才去海外天地谋求发展,自然也有很多外国人才前往中国奉献力量,扎哈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才。"建筑女魔头"扎哈,设计被称为"世界第七大奇迹"的北京大兴机场,却还没等建成就在争论中去世,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眼中战国成争鹿,海内人才孰卧龙",用《出都留别诸公》中的这句话来形容扎哈,是在合适不过的了。从年少扎实苦学,到中年业内有名,再到饱受争议,最终创造奇迹,扎哈用了一生的时间,这其中的坚毅与努力,或许只有扎哈自己知道吧。故事至此结束,那么关于"建筑女魔头"扎哈,设计北京大兴机场,没等建成就在争论中去世这件事,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吗?欢迎留言讨论!
6. 最有实力的专业建筑师是谁
戴帆(DAI FAN)创立了先锋室内与建筑设计事务所——共振设计集团与DESTROY建筑事务所⌄共振设计集团与DESTROY建筑事务所也是当代亚洲和中国知名度最高的顶级设计集团。曾荣获环球设计大奖、亚洲设计大奖,在学术界和公众中享有广泛声誉。
7. 北京大兴机场设计师,扎哈:没等作品建成就已去世,后来怎样
“她让建筑成为都市精力的虹吸管,让我们看到了城市生命力的喷薄和流动。”——卡洛斯吉门内兹
成就一个人的事业奇迹从来都不是一腔热血,相反,依靠异于常人的天赋再加上超出常人的努力,如此一来,我们才会拥有与奇迹相遇的机会。
这个世界更为令人惊奇的还在于,很多将事业做到极致的人往往也是最容易受到非议的存在,他们的思维太过超前,甚至每时每刻都在颠覆着同行们的认知,然而,这个世界同样是在如此非议中逐步建立起来的。
去过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人无不对于眼前这座堪称艺术品的建筑精品叹为观止,要知道,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曾在英国卫报中被评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首,独特的空间利用居然可以保证整个机场年运送旅客人次高达一个亿。
而说起这座建筑奇迹,一定要提到的就是它的设计者——扎哈哈迪德,一个打破“建筑界是女人事业禁区”魔咒的传奇女子。没有人会知道扎哈下一秒还会创造怎样的建筑奇迹,而她的一生注定是为世界顶级建筑而来,备受争议的一生终究也是受人敬仰的一生。
1999年,赢得罗马当代艺术博物馆设计竞标,2004年,因斩获世界建筑师领域最高奖普利兹克奖而被冠以“曲线女皇”称号,2005年,赢得伦敦奥运会游泳馆设计资格。从曾经被英国建筑界无视再到成为英国爵士、英国皇家金奖唯一女性得主,扎哈不断地用温柔平静却威力强大的实力打破了所有的非议。
正如开篇名家所说,扎哈的建筑设计赋予了城市难得的生命力,而绝非只是单纯的建筑那样简单,懂得扎哈的人才会领会到这里的独特魅力!
三、事业巅峰之时的巨星陨落,一生建筑成就注定后人的无法颠覆
从那时起,即便非议、流言还在,扎哈还是得到了普遍的认可,而由她设计的作品也开始遍布世界各个角落,扎哈从未在事业上有所懈怠,相反,这位总是有着旺盛精力的传奇女性每周都会在办公室至少耗上80个小时,在她看来,只有对于设计偏执般的狂热才会造就一个又一个奇迹。
要知道,扎哈当年的工作强度以及思想维度都让她的团队又爱又恨,甚至,60多岁的她都没有选择步入婚姻,一生都奉献给了建筑事业,人们常常称她是“爱神也会吓跑的女魔头”。
而扎哈同样在中国境内留下了自己的建筑设计奇迹,广州大剧院、北京望京SOHO、南京国际青年文化中心,所有的建筑精品无一不被人们称之为奇迹般的存在,而要说最能彰显扎哈建筑艺术极致造诣的,还要属北京大兴国际机场。
可惜的是,在六年前还在主持设计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扎哈却在两年后因心脏病离世,巨星的陨落总是那样的突如其来,生前就堪称建筑奇迹的诸多作品如今更像是建筑艺术的绝唱。
而扎哈受到的非议从设计思路能够被建设再到曲线运用是否太前卫,这位世间少有的将解构主义运用到完美的建筑设计师穷其一生向世人展现了建筑与艺术的真正完美结合。
小结
66岁离世,扎哈的陨落是全世界的损失,更是天妒英才的写照,如今的人们不会再去质疑这位天才建筑设计师,因为,她的智慧对于世人来讲只有看不懂绝非不卓越。而身为普通人的我们,更是应该从扎哈的经历中汲取宝贵的人生力量:首先,珍惜内心最初的小小愿望,它将变成参天大树成就我们的人生;其次,通往最高殿堂的路上总是人迹稀少,别因为非议停下脚步,坚持就是打破流言的最佳方式;最后,一生只做一件事,这样的人生想不成就都难!
8. 备受争议的“建筑女魔头”扎哈,设计北京大兴机场,却没能活着看到,是谁
扎哈哈迪德作为当代公共空间艺术中的集大成者,曾说她的终极目标是创造幸福康乐的生活。的确,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建筑,为更好的城市建筑而奋斗终生。她的设计并不是为了创造一种形式,而是借助建筑来表达她对自由和摆脱各种束缚的情感追求打破世俗的偏见。将一切不可能的变成可能。
这样一位伟大的建筑师,一生背负着太多争议、矛盾的女性建筑师——扎哈哈迪德,用自己的方式,对那些轻视、怀疑甚至欺侮她的人——回击,让女性明白,要努力活得独立、坚强。扎哈哈迪德用她的成就让世人永远铭记。扎哈. 哈迪德是女性的骄傲。
9. 扎哈61哈迪德建筑师事务 位于哪个国家
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2004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奖者。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1950年出生于巴格达,在黎巴嫩就读过数学系,1972年进入伦敦的建筑联盟学院AA学习建筑学,1977年毕业获得伦敦建筑联盟(AA,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硕士学位。此后加入大都会建筑事务所,与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和埃利亚·增西利斯(Elia Zenghelis)一道执教于AA建筑学院,后来在AA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直到1987年。1994年在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执掌丹下健三(Kenzo Tange)教席。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于1983年入选香港The Peak Club的设计竞标方案,获得广泛赞誉。此后,她在柏林Kufurstendamm大街(1986年)、杜塞尔多夫的艺术和媒体中心(1989年)和卡迪夫湾歌剧院(Cardiff Bay Opera House)(1994年)的竞图中均获得一等奖。 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在从事理论和学术研究的同时,在1979年自己开业,为伦敦伊顿广场(Eaton Place)设计了一幢公寓。该作品于1982年获建筑设计金牌奖。其他项目还包括为伦敦Bitar设计家具和室内装饰(1985年),在日本设计了几幢大厦,如东京的两个项目(1998)和大阪的Folly(1990年)。1990年,哈迪德还为格洛宁(Gronn...
10. 这是一家什么样的建筑设计事务所
你好,现在国内能接工民建设计业务的只有两类单位,一类是设计院,另一类就是你所要问的事务所了。如果要做一个类比的话,那设计院就相当于大医院吧,而事务所则相当于小诊所。两者之间没有什么区别,主要还是在单位的老板的水平和单位的资质这两个方面,就我个人来看。
现在的设计院,其实大部分也都是把自己的资质拿出来给人承包,然后每年挣管理费的。老板可以是建筑的专业人士也可以只是有门路拿到设计单子的人,而事务所的老板绝对是注册建筑师,因为那是国家专门为想自己干的建筑师规定的,哈。至于你说的注册资金50万,那个还真不是主要问题,那只是一个门槛而已。就像个人办公司需要多少注册资金一样。相关的规定还有办公场地的面积、设备的数量等。
要看单位的实力,还是得去找这个单位的内部人士去请教的。未来几年的工作,我个人认为啊,一方面单位要能够信任你,能够把事情交到你手上去做,能够让你有提升水平的平台,另一方面,单位要有比较稳定的项目来源,来保证都有事情做。找单位只是一个方面,主要还是在自身,看努力不努力吧。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