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知识 » 祖母在北京地区应叫什么
扩展阅读
上海哪里有镶牙的医院 2025-05-20 19:48:06
深圳福永到顺德怎么走 2025-05-20 19:44:04

祖母在北京地区应叫什么

发布时间: 2022-07-09 04:50:32

1. 对外祖母的称呼,为何有的地方叫外婆,有的地方叫姥姥

在我们的记忆中,从小父母就首先交给我们认识身边的人,并且会一遍遍地交给我们如何称呼她们,而有趣的是,对外祖母的称呼,有的地方叫外婆,有的地方叫姥姥。这是因为南北方的差异。

其实在很久以前,我们中国人无论南北,称呼妈妈的妈妈应该是外婆居多。因为“外”这个词历史非常悠久,比如我们东汉时期有个词叫“外戚专权”,那么这个外就是娘家的亲戚。所以,当时我们称妈妈的妈妈是外祖母,这个外祖母是书面用语,外婆应该是口头用语。

由于文化的融合和和历史的发展,人们的语言也在发生着不同的变化,而“外婆”和“姥姥”都是其实都是对长辈的称呼,由于南北方的差异,和历史的因素,一般北方用“姥姥”来称呼的比较多,而南方大多都是用“外婆”来称呼,在历史的长河中,人们的思想和语言都在不停的变化,但是尊敬长辈的传统美德却一直保留了下来,即便是称呼不一样,但是我们依旧爱我们的家人,这是文化差异的必然产物,也是人们在不断进行文化融合的产物。

2. 姥姥的称呼

古代对姥姥的称呼:

外婆、阿奶、外婆阿奶、奶奶:外祖母(奶,音nā;奶奶,音nānā)。

将外公叫“大大”,将外婆称“奶奶(音nānā)”,可显得更亲近些。在中国北方,入赘的上门女婿,生了孩子,外孙、外孙女叫外公外婆一般也叫“爷爷奶奶”。

另外,因现在独生子女多,女儿出嫁后,往往公婆和父母两面设婚房,女儿仍将娘家视作自己家,而不像以前那样当作亲戚,这样一来,就会让孩子称呼自己父母亲为“大大、奶奶(音nānā)”,或者是“爷爷、奶奶”(交流用普通话时)。

(2)祖母在北京地区应叫什么扩展阅读

“姥姥”和“外婆”及相关问题

在我国亲属称谓系统中,母亲、妻子、姐妹及女儿方面母系亲属称“外”,“婆”有“祖母”义,“公”“婆”相对,“公”有对应的“祖父”义,“外公”“外婆”与“外祖父”“外祖母”、“外孙”“外孙女”等组成了亲属词词群,语义显豁,出现时间也较早。

相对而言,“姥姥”语源较为隐晦,引发人们的猜测。其实,作为外祖母的称谓,“姥姥”是由“姥娘”演变而来的。俞敏(1999)推断,北京话中原来外祖母的称谓方式是“姥娘”,而小孩子喜欢用叠字称呼,“姥姥”就产生了,而“姥娘”则专指接生婆。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姥姥”收有两个义项,其中“外祖母”义为普通话词汇,“接生婆”义为方言词,标〈方〉。“姥姥”(老老)的出现比“外婆”要晚得多,大概在明代以后。

其实,《红楼梦》中“刘姥姥”的“姥姥”是外祖母称谓的泛化用法,犹如“奶奶”也有类似用法。这也表明“姥姥”早就进入有影响的书面语了。

“姥娘”原写作“老娘”,《现代汉语词典》一直只立“老娘”条,未立“姥娘”条,其中“外祖母”义标〈方〉。“姥爷”原写作“老爷”,《现代汉语词典》原先只有“老爷”条,第3版才立“姥爷”条。揭去字形遮蔽的面纱,“姥姥”的语义也变得显豁。

普通话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有广泛的地域优势,普通话还是书面语的基础。“姥姥”是北京话词汇,变成普通话语汇的机会较多,能在活生生的语言运用中优先被确定下来。“姥姥”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2版中标〈口〉,第3版以后去掉了〈口〉,变为普通话通用词。

“外婆”虽然历史悠久且分布广泛,但在北京话及周边大片官话区确实不说,标〈方〉是可以的。但“外婆”通过大量文学作品、流行歌歌词广为人知,甚至也被部分北方作家接受,加上“姥姥”类称呼不像其他普通话称谓那么通行,据此取消“外婆”标〈方〉也有理由。

3. ·北京人叫奶奶爷爷都是叫做什么的阿

我就是北京人

妈妈的父母叫姥爷、姥姥

爸爸的父母叫爷爷、奶奶

4. 北方爷爷奶奶怎么叫

爷爷、奶奶。在北方,北方人叫爷爷奶奶就叫奶、爷,祖母、祖父,但是叫爷爷和奶奶的还是多一点。而且北方人遇到年龄大了的老人一般尊称对方爷爷、奶奶。

5. 这种情况到底是称呼祖太姥姥还是祖太奶奶求解

如果是太奶奶的妈妈,那就是祖太姥姥。

6. 奶奶用北京话叫什么

奶奶。。。

7. 北方人都管外婆外公叫姥姥姥爷还是外祖父外祖母

北方人叫姥姥,姥爷的多一些,但不是绝对的,也有其他的叫法。现在能够讲满语的人已经没有几个了,满族现在都汉化了,叫法和汉族是一样的。

8. 北京话里的“姥姥”,是什么意思

姥姥是指妈妈的妈妈。

姥,本意母亲的意思,引申义,母辈值得尊敬的女人的意思。又指,从母(姨妈),母之母(姥姥),母之从母(姨姥姥)。引申义,老年妇女的尊称,后来成为老年妇女的俗称。

中国北方称祖母、祖父为奶奶、奶爷,称外母、外父为姥姥、姥爷。粤语称祖父母为爷爷、嫲嫲或阿爷、阿嫲,称外母、外父为婆婆、公公。

(8)祖母在北京地区应叫什么扩展阅读:

明代的湖南临湘人沈榜,在其《宛署杂记》卷十七中第一次明确使用了“姥姥”二字:外甥称母之父曰老爷,母之母曰姥姥。

晚于沈榜的明代江西宜春人张自烈,在其《正字通·女部》中说:嫽,即媪之转声,义与媪通。今北人称外祖母为嫽嫽。沈榜用“姥”,张自烈用“嫽”,用字不同,读音释义全同。

今北方诸多地方以“姥姥”称外祖母,至晚在明代之前,即已在今北京一带流行。此由沈榜的《宛署杂记》可证。张正烈的《正字通》更说“北人”如此称呼,或许以“嫽嫽”称外祖母,经过有明一代,进而流传扩展至北方更多的地区。

9. “奶奶”在中国还有哪几种叫法

祖母,通称奶奶,不同地方亦有不同方言称谓。如下:
阿嬷(阿嫲)(ā mà):粤语、闽南语、客家话、潮汕话、台湾话中称奶奶;
嫲嫲:广东、山东潍坊等部分地区称奶奶为“嫲嫲”。
婆婆:四川、广东等地方言称奶奶。
阿婆:浙江温州一带吴语称奶奶。
娭毑(āi jiě):湘方言称奶奶。
唔奶/嗯娘/亲娘/阿娘:吴语称奶奶。
嬢嬢/娘娘:山西、四川部分地区称奶奶。

10. 北京话爷爷奶奶怎么叫

父亲的爸爸叫 爷爷 妈妈叫 奶奶

母亲的爸爸叫 老爷 妈妈叫 姥姥

北京人在称呼上 很正规 这些称呼其实最早是从北京传过去的

可以追溯的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