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北京外国语学院简介,有知道的没
北京外国语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院校之一,是我国外语院校中历史最悠久、层次齐全、语种最多的高等院校。
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前身是1941年在抗大三分校俄文大队基础上创办的延安外国语学校。她是中国共产党为了适应抗日战争形势发展的需要而成立的,从一开始就受到了党中央和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关怀和具体指导。新中国成立以来,她一直是我国培养外语人才,特别是培养外交、外贸、对外文化交流及外事翻译人才的主要基地。1980年前学校归外交部领导,1980年后直属国家教育部领导,1994年,学校由北京外国语学院更名为北京外国语大学。目前,北京外国语大学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多语种外语教学为主,多学科、多层次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现任党委书记杨学义教授,校长郝平教授。
北京外国语大学现法语系、德语系、日语系、西葡语系、阿拉伯语系、欧语系以及社科部等7个系部;英语学院、俄语学院、高级翻译学院、亚非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国际关系学院、法学院、国际商学院、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外国语言文化学院、日本学研究中心、成人教育学院、网络学院等13个学院、中心。外国语言文化研究院(包括外国语言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首批命名的国家级重点文科研究基地)、日本学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出版《外国文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国际论坛》等核心刊物,另有图书馆、教育技术中心等教学辅助单位。开设英语、俄语、德语、对外汉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国际经济与贸易、外交学、法律、金融、新闻等44个本科专业,具有文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位授予权。讲授英、俄、法、德、日、西班牙、阿拉伯、意大利、瑞典、葡萄牙、柬埔寨、越南、老挝、缅甸、泰国、印尼、马来、僧伽罗、土耳其、朝鲜、斯瓦希里、豪萨、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克罗地亚、阿尔巴尼亚、芬兰、乌克兰、荷兰共43种外国语,其中18种语言是全国唯一学科点。
北京外国语大学是我国首批硕士、博士学位授权单位之一。现设有外国语言文学1个博士后流动站,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阿拉伯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西班牙语语言文学、欧洲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外国语言文学和应用语言学等9个博士点,包括英语、俄语、法语、德语、日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欧洲语言、亚非语言、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比较文学、外交学等15个硕士点,涵盖了学校讲授的全部30多种外国语言以及中文和外交学专业,2个专业学位授权点(翻译硕士、汉语国际教育),在职人员学位授权点6个。英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点,俄语语言文学、阿拉伯语言文学2个北京市重点学科点。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是首批命名的国家级重点文科研究基地。
作为国内开设外语语种最多、学科专业较全的外语类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拥有一批在外国语言文学、文化、翻译等领域具有较强实力,在社会上有较高学术声望的教授、学者,师资力量相当雄厚。全校拥有专任教师576人,包括博士生导师70人、硕士生导师221人,教授、研究员119人,副教授、副研究员235人,讲师268人,其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组成员2名,教育部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3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28名。几十年来,他们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取得了许多高水平的教学、科研成果,为培养高质量的外语人才,为北外的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同类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在学术界享有较高的声誉。另外,学校有来自全世界24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教师122人,已与世界50个国家和地区的172所大学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学术合作和交流关系。
北京外国语大学是一个学习气氛浓厚、环境优美的"花园式校园"。学校占地面积31万平方米,图书馆占地约9,997平方米,藏书80万册,中外文报刊1763余种,其中外文现刊390余种,中文电子期刊3000余种。
学校的目标是:到2010年,将学校建成一所多语种、多学科、多层次、培养复语型、复合型高质量外语专门人才和外语运用能力强的经济、管理、外交、新闻、法律等涉外专业人才,国内一流、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教学--科研型的社会主义大学。
办学特色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北京外国语大学已成为全国外语院校中历史最长、规模最大、语种最多的学校,在人才培养、教学质量、教材建设、学术水平、科学研究以及整体实力上,均有比较明显的优势。特别是1996年通过"211工程"部门预审之后,学校自筹资金启动了"211工程"的各个建设项目。
学科建设是衡量一所高校教学科研实力和发展前景的重要标准。多年来,北外一直遵循"多学科、多语种、多层次"的办学方针,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目前,已形成了以文学和语言学为主导、辅以经贸和外交的学科格局,现有国家重点学科点2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博士点9个,硕士点15个,专业学位点2个,在职人员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本科专业42个,可以培养从学士、硕士、博士直至博士后、联合国译员的各类高级外语人才。
文学和语言学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具有传统优势的两大特色学科,北外拥有一大批在国内外语教育界享有很高学术地位、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的专家学者。在通用语种学科领域内,北外有多种语言学科居全国领先地位,如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和西班牙语语言文学、阿拉伯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等学科,都有国内首屈一指的师资力量。
在我国现有的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中,北外不仅有许多学科名列前茅,而且学科涵盖面很广,其中不少非通用语种学科,是国内在该学科领域的唯一学科点。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化和学科自身的发展,北外按照李岚清副总理1994年提出的关于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指示,在保持传统学科的优势和特色学科的同时,又新建了国际经济与贸易、外交学、金融学、法律、新闻、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等8个新专业,并且积极寻求外语与经贸、外交、法律及新闻等专业相复合的新途径,早已建立的高级翻译学院、对外汉语专业、国际商学院等,就是这种努力的尝试。
北外的亚非语系和欧洲语言系,集中了22个非通用语种专业,大都是全国唯一的专业点。在非通用语种的建设方面、在为国家培养不可缺少的非通用语种人才方面,我校的非通用语种专业功不可没。
学校简介
北京外国语大学(简称北外)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之一。其前身是创建于1941年的抗大三分校,距今已有60多年的办学历史,是我国办学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开设语种最多的外国语大学。经过几十年的创业与奋斗、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北外目前已发展成为一所多语种、多学科、多层次、以培养复合型、复语型的高质量外语人才为目标的国际知名外国语大学。
北外在认真办好本科教育的同时,历来重观研究生教育。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北外就开始招收研究生,至1965年共招收培养研究生65名。从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到2007年6月,北外已授予博士学位192人,硕士学位2602人。目前在校研究生人数1250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96人,硕士研究生1054人,)。在北外培养出的博士、硕士研究生中,涌现出了许多优秀拔尖人才,其中不少人已经成为国家科研机构、高等学校的科研、教学骨干,有的还担任了部级领导职务(如外交部长李肇星、原财政部副部长,现任亚洲开发银行副行长金立群等),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北外目前共教授33种外国语语言,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涵盖了世界上所有主要语种群的文学、语言和文化,研究领域极为宽广。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现已具有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涵盖34种外国语言),有9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涵盖34种外国语和中文、外交学、法学),6个专业(英、俄、法、德、日、阿拉伯语)有权接收在职人员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1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国家重点学科点(英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2个北京市重点学科点(俄语语言文学、阿拉伯语语言文学),1个全国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
北外一贯坚持"以一流的师资,办一流的大学"的办学理念,汇集了一大批学贯中西、蜚声海内外的知名学者和学科带头人。已故的王佐良、许国璋、周珏良等教授作为我国外国语言文学界的泰斗而成为北外的骄傲。梅仁毅、胡文仲、钱青、吴冰、张中载、何其莘、刘润清、陈国华、王克非(英语);王福祥、白春仁、张建华(俄语);纳忠、余章荣、周烈(阿拉伯语);祝彦、谢莹莹、殷桐生、韩瑞祥(德语);严安生、徐一平(日语);董燕生(西班牙语);冯志臣(罗马尼亚语);易丽君(波兰语)等数十位专家是国内外语界享有很高学术地位的学科带头人。更为可喜的是,北外已涌现出一批学有所长、年富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学校现有专任教师五百余人,其中教授112人(博士生导师45人)、副教授173人、讲师198人,还聘请外国籍专家和教师70余位。北外现设法语系、德语系、日语系、西葡语系、阿拉伯语系、欧语系以及社科部等7个系部;英语学院、俄语学院、高级翻译学院、亚非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国际商学院、国际关系学院、法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外国语言文化研究院、网络学院、日本学研究中心、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等13个学院、中心。另有教育技术中心、图书馆等教辅单位。教育技术中心有50多个语言实验室和视听教室,配备各种录像、摄像、演播、卫星接收等现代化电教设备。我校图书馆藏书70余万册,外文报刊400多种,中文报刊800多种,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科研条件。
北外积极开展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到目前为止,已和46个国家和地区的166所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每年都选派教师和学生出国进修、学习,并与国外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
B. 请问您是北外学生嘛请问北外校园里有没有wifi 宿舍也可以收到吗价格如何我是北外12届学生谢谢!
有的,一个月是30元包月,它所谓的那种wifi是要插那个线的,但确实也是属于wifi。
C. 北京外国语大学重要问题
自习室外校学生可以进.
北京外国语大学校园面积相对较小,基本上分为东院西院两部分,中间被西三环北路隔开,主要的教学和生活区基本都位于东院。
东院设施:主楼,清源书店,体育场,网球场,排球场,日研中心,文化广场,英语学院,千人礼堂,电教中心,新旧图书馆,阿拉伯语系,逸夫楼,宿舍楼1-9号(其中1、2号为教职工宿舍,其他为学生宿舍),留学生公寓……
西院设施:北外宾馆,行政楼,国际商学院,德语系,学生宿舍(5号),教职工活动中心,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小学,留学生公寓,网络教育学院,专家公寓,教职工宿舍……
D. 北京外国语大学有wifi热点吗
北外校园里应该有WIFI,不过需要登录名和密码吧。现在的咖啡店里几乎都有无线网了。
E. 了解北京外国语大学的请进
今年提前批次的录取分数
文史 男 540
女 609
理工 男 597
女 651
今年提前批次的招生计划
http://zhaosheng.bfsu.e.cn/zhaosheng/Downloads/2010tiqianpicijihua.xls
其他信息可以登录网站:http://zhaosheng.bfsu.e.cn/zhaosheng/homepage/ 北外招生信息网
其他信息介绍:
北京外国语大学成立于1941年,前身是抗大三分校俄文大队基础上创办的延安外国语学校。目前北京外国语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大学之一,是目前我国外语类院校中历史最悠久、讲授语种最多、办学层次齐全的外国语大学,是中国外国语言、文学和国际问题教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是我国各类外语人才、特别是高级翻译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是我国最大的外语类书籍、音像和电子产品的出版基地。
学校现设有英语学院、俄语学院、高级翻译学院、国际商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国际关系学院、法学院、亚非学院、欧洲语言文化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培训学院)、网络教育学院、专用英语学院13个学院和德语系、法语系、日语系、阿拉伯语系、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系、计算机中心、体育教研部7个直属系部和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外国语言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等59个教学科研中心及信息技术中心、图书馆等教学辅助单位。
学校现开设62个本科专业,讲授49种外国语言,其中11 种语言是全国唯一学科点,具有文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工学学士学位授予权。20世纪80年代初,北外成为国内首批设立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的高校之一,80年代末成为国家教委批准建立的第一批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两个博士后流动站之一。迄今为止,学校已拥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外国语言文学(涵盖了11个二级学科),10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西班牙语语言文学、阿拉伯语语言文学、欧洲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翻译学),1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含新增专业翻译学),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汉语国际教育、英汉翻译),4个国家重点学科:英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日语语言文学(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个北京市重点学科:俄语语言文学、阿拉伯语语言文学、日本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
学校现有教职工1567人,教职工中专任教师64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335人,讲师279人。博士生导师74人,硕士生导师290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教育部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6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13人。
遵照周恩来总理关于外语学习要打好政治思想、语言和文化知识三个基本功的指示,北外历来十分重视学生素质的培养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注重培养高水平、高质量的外语人才。学校一贯重视学生基本功的培养、训练和提高。毕业生语言基本功扎实、适应能力强、发展潜力大,受到各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近年来学校教学改革措施有:1.为了增强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我校加强了第二外语的教学。2.学校在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上进行了较大力度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正逐步从单纯外语型向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复语型转变。目前,学校已增设了国际经贸、金融学、工商管理、电子商务、会计学、新闻学、法学、外交学等复合型专业,所有外语专业增加了外交、经贸方面的专业倾向课程和教学内容;3.学校对所有专业学生实行“主辅修—双学位”制,我校目前开设的 “主辅修、双学位”专业主要包括:①“英语辅修专业”。针对所有非英语的外语专业学生开设,选修该专业的学生,辅修课程全部合格者发放我校颁发的英语辅修证书。与全国其他院校学生不同,我校非英语的外语专业学生大一就可以参加公共英语四、六级考试,并在保证主修专业学习的基础上,大三开始原则上均可报名参加全国专业英语四、八级考试。②“经济、管理、外交、法学辅修—双学位专业”。针对所有外语类专业本科生开设,实行辅修和双学位并轨制。辅修、双学位课程全部合格者,发放我校颁发的双学位证书;③“英语双学位/双专业”。针对所有非外语类专业本科生开设。其中国际商学院、国际关系学院、法学院的学生,经自愿修读,修满规定的学时,并获得相应的学分,即可获得我校颁发的“英语双学位”证书;英语学院新闻专业、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各专业,因这些专业获得的主学位与英语专业一样均为文学学士学位,故这些专业学生经自愿修读,修满规定的学时,并获得相应的学分,即可获得我校颁发的“英语双专业”证书。4.为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从三年级开始,各语种还增加了外交、经贸、新闻和国情专业倾向课程;同时学校还开设了近90门通识教育课程供学生选修(包括每学期从北大、人大等学校引进10门左右的精品课程)。为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对未来社会发展的适应性,使毕业生在未来的人才竞争中具有更大的优势,研究生培养的方向也从过去的单一语言文学发展到包括语言文学、文化、历史、社会、对象国研究、翻译理论与实践及专门用途外语等40多个研究方向,开设课程400余门,其中学位课程占50%以上。
目前学校设有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外国语言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英美文学研究中心等59个教学科研中心。学校主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文学》、《国际论坛》、《中国俄语教学》、《英语学习》等8种学术刊物及外语辅导类刊物。2006年-2008年,全校共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38项,完成学术专着96部,教材211种,产生了一批优秀的科研成果,部分成果在外国文学、外国语言学、外语教育研究、网络教育、高级翻译、专业外语教材、外语工具书等方面代表了我国最高水平的学术精品,获得了广泛的好评。另外,我校编写的各类外语教材为国内众多高校采用。
学校信息技术中心集教学、科研、服务于一体,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提供全面的信息化、数字化服务。中心拥有一座建筑面积7800余平方米的信息技术大楼,配备外语教育资源信息数据库系统、网络辅助教学平台、48路网络外语卫星节目系统、音视频实时点播系统、、数字多媒体语言实验室、同声传译实验室、数字录音制作室、多媒体课件制作室、新闻演播室、卫星接收室、国际会议厅、学术报告厅、电化教育礼堂等现代化设施,并全面负责学校的校园网络运行管理、一卡通系统管理及数字化校园建设。
学校图书馆馆藏文献包括中、英、法、俄、德、西、日、阿等44个语种,文献总量约101万册,中外文期刊1100多种,各种音像资料10000多件,已初步形成了以语言、文学、文化为主要资料的馆藏特色。近年来,随着我校学科建设的发展,法律、外交、经济、新闻等方面的文献资料也在稳步增加。根据我校学科设置及教学科研的需要,现已陆续引进了25个国内外专业全文、文摘数据库及25万多册电子图书,极大丰富了馆藏文献,为推动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培养高级外语专门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国际交流与合作是学校的显着特色和优势。目前,学校已与世界上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50余所大学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并与耶鲁大学、康乃尔大学、早稻田大学、海德堡大学、汉堡大学、莱比锡大学、哥廷根大学、巴黎政治学院、莫斯科大学、雅盖隆大学、加州伯克利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建立了实质性的合作关系,是目前与国外教育机构开展交流最多的国内大学之一。
此外,学校还积极参与国家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在海外承办了15所孔子学院,分布在欧美亚11个国家,是目前国内承办孔子学院数量最多的高校之一。
学校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学者和教师出国进修、深造、合作科研和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等;同时学校实行“7+1”教育模式,每年派遣大批在校学生到国外大学学习。近十年来,学校共向40多个国家和地区派出留学、任教人员500余名。
我校每年聘请150多名外国专家学者来校常年讲学,至今已从60多个国家或地区聘请外国专家来校讲学、参与科研工作3300余人次。
此外,作为国内最早开展对外汉语教学和接收外国学生的高等院校之一,近年来学校加快了发展留学生教育的步伐,已招收了来自欧美、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外国留学生近万名,每年在校各类留学生总人数达2000余人。
建校69年来,北外作为培养外交、翻译、经贸、新闻、法律、金融等涉外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为国家培养了7万余名高质量的涉外人才。据不完全统计,北外毕业的校友中,仅在外交部工作、先后出任驻外大使的就有近400人,出任参赞的有上千人,北外因此赢得了“共和国外交官摇篮”的美誉。面向未来,北外正处在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十一五”规划提出学校的发展目标是:到2010年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多语种、多学科、高层次,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教学—研究型外国语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