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三处古人类遗址分布的特点是什么。这样分布有哪些好处
都是分布在海拔600-1600米的海拔地带,不满意就搜索,元谋火龙果,就知道?
② 北京人,山顶洞人,蓝田人,这些古人类这些在分布上有什么特点
“蓝田人”曾泛指中国陕西省蓝田县的公主岭和陈家窝两地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早期的直立人化石;但不少学者主张,这一名称以专用于公主岭的直立人化石为宜,而另把陈家窝的直立人化石称作“陈家窝人”。公主岭地点的地质时代为中更新世早期,古地磁断代的年代数据,一是距今约100万年,一是距今约80万至75万年;陈家窝地点的地质时代亦属中更新世,用古地磁法测定的年代数据,一是距今约65万年,一是距今约50万年。在公主岭,与人类化石同层,还出土了以三棱大尖状器为特色的石器,并发现了用火遗迹。公主岭化石是亚洲北部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直立人化石。
丁村人是以1954年间在山西省襄汾县丁村发现的三枚人类化石牙齿为代表,一为右上内侧门齿,一为右上外侧门齿,另一为右下第二臼齿。由三枚牙齿的大小、形状和石化情形的相似以及发现地点之近,可以确定它是属于同一个体的,估计其年龄约为十二、三岁。由地层和共生的动物群观察,可能与周口店时期相近或稍晚。
三枚牙齿的齿冠和齿根都比中国猿人的牙齿为细小,而与现代人相似,但又各具有若干原始性质。如上内侧门齿舌面有明显的底结节和由它分出的二指状突,上外侧门齿也有隆起的底结节。此外以上的门齿的舌面都虽明显的铲形,这是现代蒙古人种的上门齿所具有的性质。下第二臼齿有五个结节及一个小结节,嚼面的纹理虽较中国猿人为简单,但又较现代人为复杂。总之,从这三枚牙齿的形态来观察,一方面具有若干原始的性质,但又显然比中国猿人的牙齿为进步。它在人类发展史上的确实地位还要等待其它方面的证据和更多的材料来决定。
中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化石。属直立人。发现于北京市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堆积中,同时出土大量石制品、骨器和用火遗迹。北京人的地质时代为中更新世的明德-里斯间冰期,据铀系法断代、裂变径迹法断代及古地磁断代,年代为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
发现和意义 1918年,中国北洋政府矿政顾问、瑞典地质和考古学家安特生在周口店发现一处含动物化石的裂隙堆积。1921年,安特生和奥地利古生物学家师丹斯基等人在当地群众引导下,在龙骨山北坡又找到一处更大、更丰富的含化石地点,即后来闻名于世的北京人遗址——“周口店第 1地点”。1921和1923年,先后发掘出两颗人牙,并定为人属。由于这一发现,1927年在周口店开始进行大规模的系统发掘,由瑞典古脊椎动物学家B.步林和中国地质学家李捷主持。当年又发现 1颗人的左下恒臼齿。北京协和医学院解剖科主任、加拿大籍解剖学家步达生,对先后发现的 3颗牙齿进行了研究,给这一从未见到过的古人类定了个拉丁语化的学名——Sinanthropus pekinensis(曾译“北京中国猿人”,原意应为“北京中国人”)。美国古生物学家葛利普(1870~1946)则给了它一个俗名:“北京人”(Peking man)。现在已把他的“属”、“种”和爪哇人合并,另建立了一个“亚种”,改称为“北京直立人”(Homo erectus pekinensis)。1929年,在中国考古学家裴文中独自主持下,于12月2日下午发现了一个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这一消息的公布,震动了世界学术界。在此之前,虽然德国的尼安德特人、爪哇的“直立人”(见爪哇人)和德国的海德堡人的遗骨已经问世,但这些发现由于保守思想的束缚并未得到学术界的公认;即使在持进化论的学者当中,对于人类的起源问题和这些发现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的地位,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自从北京人头盖骨发现以后,特别是随后又发现了石器和用火遗迹,直立人的存在才得到肯定,从而基本上明确了人类进化的序列,为“从猿到人”的伟大学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1937年,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全面发动了侵华战争,周口店的发掘工作被迫中断。当时已发现的北京人头盖骨共有5个,此外还有头骨碎片、面骨、下颌骨、股骨、肱骨、锁骨、月骨等以及牙齿147颗。这些珍贵的标本,于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全部在几个美国人手里弄得下落不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口店的发掘得到恢复。多次发掘,又发现北京人的牙齿5颗,下颌骨一具;1966年还从靠顶部的堆积中发现一个残破的头盖骨。此外,又从1937年前发现的碎骨中认出一段上臂骨和一段胫骨。如果把前后的发现都计算在内,总共得到了属于40多个个体的北京人化石。同时,发现了不下10万件石制品,以及丰富的骨器、角器和用火遗迹。北京人遗址的材料,在全世界发现的同一阶段人类遗址的材料中,是最丰富也是最系统的,为研究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及其文化提供了可贵的资料。
地层堆积和年代 北京人遗址的堆积物厚40米以上。上部的34米为含化石的堆积,依岩性变化自上而下可分为13层,主要由洞内崩坍的石灰岩碎块和流水带入洞内的粘土、粉砂等残积物构成。在堆积物中还有北京人用火留下的灰烬。较大的灰烬层有4个,第4层的灰烬最厚处超过6米。从第13层以上发现动物化石,这一层还出土了几件石器,表明已有早期人类活动。
根据动物化石的性质,第11~13层的时代与遗址以南约 1.5公里的周口店第13地点相当。后者亦为洞穴堆积,发现有石制品、灰烬、烧骨和哺乳动物化石,是周口店一带最早的遗存。和北京人遗址第1~3层时代大体相当的,有周口店第15、第4和第3等地点。其中周口店第15地点出土的材料最丰富,有大量动物化石和石制品,还有灰烬和烧骨。另外两个地点遗物不多,但在第4地点曾发现一颗人牙,从而成为周口店地区除北京人遗址、山顶洞遗址以外又一个出土人类化石的地点。这3个地点的时代,有的研究者根据存在赤鹿等时代较晚的化石的事实,认为可能已经到了晚更新世的初期
对于北京人遗址时代问题的研究有一个发展过程。当初,安特生和师丹斯基认为是上新世。到了20年代末,法国古生物学家德日进(1881~1955)和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家杨钟健等,以动物群的性质为主要依据,判明这个遗址属于比泥河湾期晚而比黄土期早的中更新世。60年代蓝田人遗址发现后,有人提出将华北中更新世划分为早、晚两期的主张,早期以含公王岭动物群的蓝田人遗址为代表,晚期以含周口店动物群的北京人遗址为代表(见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1976年后,采用铀系法、裂变径迹法、古地磁法等多种方法,测定了北京人遗址的年代,得知第13层以上为距今70万至20万年左右,第14层以下早于距今70万年。
体质特征 北京人头骨的最宽处在左右耳孔稍上处,向上逐渐变窄,剖面呈抛物线形。这与现代人头骨的最宽处上移到脑颅的中部不同,和尼安德特人相比也低一些。北京人的头盖骨低平,额向后倾,虽已比猿类增高,但低于现代人,比尼安德特人也稍低。北京人的脑量平均为1043立方厘米,介于猿和现代人之间。他们的头盖骨比现代人约厚一倍。眉嵴粗壮,向前突出,左右互相连接。颅顶正中有明显的矢状嵴,头骨后部有发达的枕骨圆枕。北京人面部较短,吻部前伸,没有下颏。有扁而宽的鼻骨和颧骨,颧骨面朝前,这表明他们有宽鼻子和低而扁平的面孔。下颌骨的内面靠前部有明显的下颌圆枕。他们的牙齿,无论齿冠或齿根都比猿类弱小,齿冠的纹理也简单,但比现代人粗大、复杂得多。另外,犬齿和上内侧门齿的舌面,有由底结节伸向切缘的指状突;上内侧和外侧门齿的舌面为明显的铲形。北京人的头部保存的原始性质和爪哇人相似,因而它们同属于直立人发展阶段。北京人的门齿呈铲形,有宽鼻子和低而扁平的面孔,下颌骨内面靠前部有下颌圆枕等,又表明他们具有明显的现代蒙古人种的特征
北京人的下肢骨髓腔较小,管壁较厚(股骨的髓腔只占骨干最小直径的三分之一,现代人则占二分之一;胫骨的髓腔更小),但在尺寸、形状、比例和肌肉附着点方面都已和现代人相似,这证明他们已经善于直立行走。北京人的上肢骨除了髓腔较小管壁较厚外,和现代人的接近程度更甚于下肢骨,说明他们的上肢已能进行与现代人十分相似的活动。北京人的身高,从发现的一条比较完整的股骨长度推算,约为1.56~1.57米。
北京人的文化 北京人的文化遗物包括石制品、骨角器和用火遗迹。石器以石片石器为主,石核石器较少,且多为小型。原料有来自洞外河滩的脉石英、砂岩、石英岩、燧石等砾石,也有从两公里以外的花岗岩山坡上找来的水晶。北京人用砾石当锤子,根据石料的不同,分别采用直接打击法、碰砧法和砸击法打制石片。其中,用砸击法产生的两极石核和两极石片,在全部石制品中占有很大比重,并构成北京人文化的重要特色之一。第二步加工多用石锤直接打击,以一面打制为主,并且绝大多数由破裂面向背面加工。
北京人的石器有砍斫器、刮削器、雕刻器、石锤和石砧等多种类型。他们挑选扁圆的砂岩或石英砾石,从一面或两面打出刃口,制成砍斫器。这类石器的尺寸较大。“刮削器”系用大小不同的石片加工而成,有盘状、直刃、凸刃、凹刃、多边刃等形状,是石器中数量最多的一类。“尖状器”和“雕刻器”数量不多,但制作比较精致,尺寸小,有的只有一节手指那么大小,制作程序和打制方法比较固定,反映出一定的技术水平。(见彩图“北京人”的尖状器)在世界上已知的同时期的遗址中,还从没有听说过精致程度堪与相匹的同类石器。石锤和石砧是他们制作石器的工具。从石锤上留下的敲击痕迹可以看出,北京人善于用右手操作。此外,在一些未经第二步加工的石片上,往往也发现使用过的痕迹
北京人的石器
以细小石器为主要成分的北京人石器,是华北旧石器时代两大文化传统之一,即“周口店第1地点(北京人遗址) -峙峪系”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个传统不但在华北,而且自旧石器时代中期以后在西南、东北等地区也有着广泛的影响(见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
北京人的洞穴堆积中,有许多破碎的兽骨。有的研究者认为,其中某些是北京人制作和使用过的骨器。例如,截断的鹿角根既粗壮又坚实,可以当锤子使用,截断的鹿角尖可以作挖掘工具。从这些鹿角上可以看出,北京人已掌握了在要截断的地方先用火烧,使之容易截断的方法,又例如,许多鹿头骨只保留着象水瓢似的头盖,上边有清楚的打击痕迹,多数经过反复加工,保留部分的形状也相当一致,可以看作是舀水的器皿。有的肢骨顺长轴劈开,把一头打击成尖形或刀形;有的骨片在边缘有多次打击痕迹,也可作工具使用。不过,有些学者对北京人是否制作和使用骨器持相反意见。
在北京人洞穴里的灰烬层中,发现许多被烧过的石头、骨头和朴树籽,还有一块紫荆木炭。灰烬有的成堆,说明他们已能很好地管理火。虽然目前还无法证明北京人已能人工取火,但他们显然学会了保存火种的方法。
自然环境 北京人住地的北面是重叠的高山,西面和西南为低缓的群山所环绕,东南方是广大的平原,在龙骨山的东边有一条河流。北京人在这里居住的时期,气候和自然环境屡经变化。早期偏冷,可能还处于明德-里斯间冰期的初期,喜冷的动物如狼獾、洞熊、扁角大角鹿、披毛犀等在动物化石中占优势。中、晚期较温暖,喜暖的动物如竹鼠、硕猕猴、德氏水牛、无颈鬃豪猪等占优势。由于发掘出安氏鸵鸟和巨副驼等动物化石,证实这里有过干旱的时期,出现过草原甚至沙漠。而水獭、居氏巨河狸、河狸等喜水栖动物的发现,又表明这里也曾出现过大面积的水域。
生活 北京人穴居,从事狩猎和采集。在灰烬中发现的敲破的烧骨,表明他们已经知道熟食。在严峻的自然条件下,北京人依靠群体的力量进行着艰难的生存头争。季节变化、自然灾害、猛兽侵袭、疾病困扰,无一不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威胁。从化石测知的数十个北京人个体的年龄告诉我们,他们的死亡率极高,这也可反映出他们的生活条件相当恶劣。
③ 说说我国原始人类遗址分布有哪些特点为什么这样分布
1.分布特点:
概括而言,我国原始人类遗址都分布在江河流域,土地资源丰厚的平原地带。
2.分布原因:
原始人类主要依赖捕鱼、畜牧、种植等简单劳作生存,对水资源土地资源要求较高,因此会选择气候适宜,土地肥沃的地带居住,这样更有利于繁衍生息。
④ 大部分北京人的祖先都在南方,是吗
应该不是,中国汉人的祖先是黄河长江两条大河流域的各种部落混血而来的,然后人越来越多,就分散到各地进行生存繁衍。所以九州地区的汉人种群基本是原先的华夏族,所以虽然数百年隔阂地域文化上有所区别,但是基因上是相近的。
所以北京人,目前的1310万户籍人口,好像十几万是少数民族,大多数的汉人都是华夏裔。所以是黄河长江附近的。
当然南方的汉人都是从黄河长江流域迁徙到南方的。所以中国汉人又分为了南方人和北方人。
那北京这1310万户籍到底祖籍是南方人多还是北方人多呢?答案是城区南方祖籍多,郊区北方祖籍多。
北京的城区,1949年到现在,大约有600多万南方裔拿了北京户口,生老病死计划生育,现在2019年还活着的南方裔北京人以及他们的后代,大约有400多万人。城区一共才600万北京户籍,南方裔有400万,相当多了。当然他们不报祖籍,一口京腔,你不知道他是南方裔。
北京的南方裔,多数来自:江西、浙江、湖北、湖南、江苏、四川、广东、福建这几个人口较多的南方省份。
北京的郊区以前都是河北省的,建国后从河北划入北京的。所以700多万郊区人,600多万其实都是以前的河北人,当然这群河北人祖籍很多是来自山西山东的,所以是北方人居多。
⑤ 从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分布范围来看,说明了什么
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是原始人类,他们都居住在大江大河的两岸。
说明了早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较强,,而大河流域的水源充足,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温润,能满足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
望采纳,谢谢。
⑥ 造成北京人过群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生产工具简陋和生活环境险恶。
北京猿人(拉丁学名:Homo erectus pekinensis)是生活在远古北京周口店,属于直立人,会使用天然火,打制工具(石器)。
1929年,中国考古学者裴文中在北京周口店的龙骨山上的山洞里发掘出第一个完整的头盖骨化石,遗址堆积层厚40多米。这处最早发现于1921年的遗址由中国考古工作者发掘出了一个完整的远古人类头盖骨化石,这就是名震世界的北京人。
他们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打制和使用工具,会使用天然火。森林茂密,野草丛生,猛兽出没。北京人将石块敲打成粗糙的石器,把树枝砍成木棒,凭着极原始的工具同大自然进行艰难的斗争。
在这样险恶的环境里,只靠单个人的力量,无法生活下去。因此,他们往往几十个人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过着群居生活。这就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会。
⑦ 北京二环内外来人口比例不高,为何感觉老北京人已经很少
在北京这个庞大的城市的布局中,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一种是老北京人都不在北京二环内了,一种是北京二环内没有多少北京人了,都是外来人口。
从数据上来看,北京环线和常住人口,常住外来人口的分布的结构如图所示。
根据上图的结果,北京二环内的人口为148.1万,占全市的6.9%;北京二环内的外来人口为40万,占全市的4.9%。从数据上来看,北京二环内的人口占比为27%,低于北京全市外来人口的占比。
从数据上来看,北京二环内北京人是比较多的,但为何有人觉得北京人现在非常少了呢?
古都北京
很多人的印象中,二环内的北京城,还是老北京的样子,是一个古都感极强的城市。
比如,北海的白塔和四合院??
再比如,老北京的胡同,房檐、胡同口的灯笼。
再比如,老北京的平房、房顶的平台、鸽子群。
另一个二环内的北京
二环内的北京,其实也有另外一方面样子,也是一个没有与老北京的古都风貌完全不同的地方,那是一个现代化的城市,也是非常有特点的城市。
北京西长安街的天际线,现代化的盒子建筑非常壮观,大房顶还有北京的特色,周末的地方人也不多。
北京站附近的流光溢彩,北京夜晚的北京站也没有熙熙攘攘的感觉,反而显得很安静。
下面是一个北京二环内的高层小区,新式的建筑、高耸的楼层、幽静的环境,似乎很难想到传统的北京。
为何感觉”北京人“不多?
北京二环内,到底是什么世界呢?首先27%的外来常住人口占比是正确的,这比例并不高。然而,人们依然感到北京二环内的“北京人“不是很多,主要是下面几个原因造成的:
北京二环内的常住人口的北京人,很多是新北京人,并不是看起来带有北京口音的”北京人“北京二环内有很多办公人群,他们作为白日人口,稀释了北京人的比例北京二环内历史古迹、旅游景点巨大,大量的流动人口才是城市中活动的主力,从感官上来看它们在城市的存在感,高于在家中或者在工作中的人
⑧ 北京市区人口多主要原因是
报告分别对北京市五普工作的难点、准备阶段、登记阶段、开发阶段以及存在的问题作了陈述。针对北京人户分离现象严重、外来人口庞大、结合部区域划分不清等特点,北京市五普办在准备阶段就进行了户口整顿和摸底造册的前期工作。户口整顿包括有人无户、未入户小孩、持证人口(退伍证、迁移证、释放证等)、因消未消户、离京半年以上的外地工作人员、出国人员和外来人口等7种人,截止到2001年8月底,户籍整顿摸底北京人口已达1339万人,其中户籍人口为1090万人,为11月1日零时开始的五普登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五普结束,数据处理日前已进入收尾阶段。数据显示,北京市五普登记人口数为 1357万人,但根据全国1.8%的漏报率,发布公告北京市人口总数为1382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