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知识 » 北京南城有什么好玩的藻井

北京南城有什么好玩的藻井

发布时间: 2022-07-16 03:37:50

1. 藻井的藻井分类

按其方井结构和中心纹样可分为五类:①方井套叠藻井:是北朝平棋图案的遗风,只得保留了方井套叠框架的结构,井内纹样却有多样变化。②盘茎莲花藻井:是隋代独有的一种藻井,特征为井内是一八瓣大莲花,莲花周围盘绕变形茎蔓忍冬纹,纹样倾向自然形态。井外有圆形连珠纹、忍冬纹、白珠纹三道边饰,长、大精美的三角纹垂幔。 隋代藻井作品没有程式,形象新颖,千边万化,各逞其思,各有其妙。③飞天莲花藻井:井心较宽大,大莲花周围画若干飞天绕莲花飞翔,此类藻井装饰已超越了窟室的空间,让人有一种举首高望空旷辽阔的感觉。④双龙莲花藻井:井心莲花两侧画作二龙戏珠状,藻井四周画十六飞天撒花奏乐,内外呼应,有强烈的动感。⑤大莲花藻井:井内只画一朵大莲花,或四角偶配一角花,井外边饰层次较多,简练清新。汉族传统建筑中室内顶棚的独特装饰部分。一般做成向上隆起的井状,有方形、多边形或圆形凹面,周围饰以各种花纹、雕刻和彩绘。多用在宫殿、寺庙中的宝座、佛坛上方最重要部位。现存最早的木构藻井,是蓟县独乐寺观音阁上的藻井,建于984年,为方形抹去四角,上加斗八(八根角梁组成的八棱锥顶)。北京故宫太和殿上的蟠龙藻井,是在八角井上设一圆井,当中为一突雕蟠龙,垂首衔珠,称为龙井,是清代建筑中最华贵的藻井。

2. 北京市香山公园-碧云寺怎么样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碧云寺位于香山东麓,原名碧云庵,始建于元代,为西山风景区中最完整的一座寺院,颇像西湖的灵隐寺。全寺面积4万平方米,内有罗汉堂、孙中山纪念堂、水泉院、金刚宝座塔等名胜。寺里风景秀丽,松柏参天。山门外边是一座悬空石桥,沟旁高槐大柳,沟底水声潺潺,四季不涸。殿后是孙中山先生纪念堂。碧云寺创建于元代至顺二年(1331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当时称碧云庵。明代正德年间(1514年),太监于经在寺后山上修建了生圹改名为碧云寺。明天启年间,魏忠贤大加扩修碧云寺。清康熙四十年江南巡视张瑗得知碧云寺是逆臣魏忠贤之生圹而铲平。清干隆十三年(1748年)大加扩建,在碧云寺后建起了一座印度式的金刚宝座塔,在寺右部仿杭州净慈寺罗汉堂修建了碧云寺罗汉堂,形成轴线对称的格局,奠定了碧云寺今日规模。碧云寺依山势而建,它的建筑逐层升起,六进院落自成格局。寺院既保留了明代佛寺的禅宗特点,又吸收和发展了佛教迷宗的建筑风格。山门上有兰地金字匾一面,上用汉、蒙、满、藏四种文字书写“碧云寺”,为干隆手书。寺门两旁石狮峙立,雕琢精细,是明代留下的较好的石狮之一。碧云寺从山门到寺顶共分六层。山门内的中轴线上有四层大殿,殿后两厢是生动高大、威武勇猛的哼哈二将。前殿是胖乎乎的弥勒佛。中间为释迦牟尼殿。殿内有雕饰精美的金龙藻井、金色蟠龙,正中是释迦牟尼讲经时的雕像,周围是他的门徒和罗汉。碧云寺大殿后面是装饰一新的孙中山纪念堂,院内松柏合抱,草地如茵。堂上是孙中山先生的塑像。院里还有孙中山先生的事迹展览室。从孙中山先生纪念堂拾级而上,经过长达34米的牌坊小径,是全寺最高的建筑——金刚宝座塔,塔高34.7米,建筑宏伟,雕琢精致,是京郊的名塔,也是西山东麓的致高点。

飞猪上还可以查看更多有关于香山公园-碧云寺的介绍和玩法还有周边的景点

3. 北京周边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首推密云,北京的水源、山清水秀、风景迷人。
司马台长城:始建于明洪武初年,又经蓟镇总兵戚继光和总督谭伦加固。这段长城被长城研究专家罗哲文教授誉称为:“长城是中国的建筑之最,而司马台长城是中国的长城之最。”因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人类优秀文化遗产”。其山势陡峭,地势险峻,工程浩繁,绵延19公里,敌楼多达135座。单说楼顶,就有平顶、穹窿顶、八角藻井顶等6种,墙体也有单边墙、双边墙、垛口障碍墙等7种。经过1987年开始复修,已对外开放。中外游客竞相慕名而游。
雾灵山:因其山高、峰美而有“京东第一峰”的美誉。
雾灵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拥有森林近20万亩,被专家誉为“华北物种基因库”和“京东绿色明珠”,是全球北温带风光的极佳代表。这里森林呈现5个明显的垂直分布带,且处在一种动态的良性演替之中,森林结构较为复杂和富于变化。其阳坡叫万花台,阴坡叫清凉界。分为歪桃峰、仙人塔、龙潭、清凉界四大景区,有雾灵云海、雾灵日出、雾灵积雪、雾灵佛光、雾灵林海、雾灵晚霞、雾灵秋色七大景观,莲花台、仙人塔、龙潭瀑布、雾灵樱花、气不忿峰等一百多处景点。歪桃峰烟笼雾锁,峥嵘云上,雄伟险峻,气象万千;主峰西侧,云峰寺 遗址的七盘井,泉水清凉甘冽,蔚为奇观;主峰南侧,海拔1800米处的莲花池,奇花异草,争芳斗妍,山之东北麓,清凉界峡谷中,有一巨石高20余米,上刻明代刘伯温所书“雾灵山清凉界”六个大字及近千字碑文,虽历经数百年沧桑岁月,迄今犹气势雄浑,宏伟壮观。
黑龙潭:坐落在北京密云县石城乡鹿皮关西北面的一条全长四公里,水位落差220多米的峡谷里,,潭多、水奇、石怪,共有三瀑十八潭,距北京100公里。春花秋月,平沙落雁曲叠沉悬,十八个名潭撒落在幽深的大峡谷里,千姿百态、各领风搔,另人目不瑕接。这条峡谷俗称轱辘谷,窈窕峡长,蜿蜒曲折,峡谷两壁陡峭奇耸,峰峦叠嶂。三瀑十八潭贯穿其中,人们对黑龙潭的品评是新、奇、险。
云蒙山国家森林公园:总面积2208公顷,主峰海拔1414米,园内景观资源丰富,森林茂密,百花漫山,空气清新,气清水甜,而且具备非常适宜的气候海拔条件,据测定云蒙山的气温一般比山下平原区低6-7℃,空气湿度与通风条件优越。被称为“小黄山”的云蒙山位于密云县和怀柔县交界处,古称“云梦山”,是京郊着名的风景名胜区,也是北京市着名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境内山势耸拔,沟谷切割幽深,奇峰异石多姿,飞瀑流泉遍布,云雾变幻莫测,林木花草馥郁,自然风景十分优美。

咨询电话:51626273 陈云杉

4. 北京市石景山区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1、北京石景山游乐园

北京石景山游乐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距天安门15公里,一线地铁和多条公交线直达园区。有大、中型游艺项目100余项,目前是亚洲游艺项目最多的主题乐园。

2、石景山八大处公园

八大处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北京西山风景区南麓,是一座历史悠久、文脉丰厚的佛教寺庙园林和距市中心最近的现代都市山林。八座古刹分别创建于唐宋元明各朝,经历代重修,迄今古建筑群仍保存完好。

3、灵光寺

灵光寺始建于唐代大历年间(766-779),是一座1200多年历史的佛家古刹。因供奉释迦牟尼佛牙舍利而闻名于世,成为中外佛教徒朝拜的中心之一。

4、石景山法海寺

石景山法海寺介绍及高清壁画图片鉴赏,法海寺有五绝,即明代壁画、古铜钟、白皮松、藻井曼陀罗和四柏。尤其是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壁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北京灵光寺供奉之佛牙舍利

灵光寺所供奉之佛牙确为佛陀涅盘后存留世间的两颗佛牙之一,极为珍贵。1955年在中国佛教界倡议与中国政府支持下,将舍利迎至北京广济寺供奉。

5. 北京有什么地方好玩

北京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旅游景点达200余处,有世界上最大的皇宫紫禁城、祭天神庙天坛、皇家花园北海、皇家园林颐和园和圆明园,还有八达岭长城、慕田峪长城以及世界上最大的四合院恭王府等名胜古迹。全市共有文物古迹7309项,其中世界遗产六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两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九十九处(含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的北京段),三百二十六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三百二十六处。
1、天安门:是明、清两代皇城的大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1420年建成。最初仅是一座三层五间式的木结构牌楼,名字叫做“承天门”,取“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天安门位于北京城传统的中轴线上,由城台和城楼两部分组成,造型威严庄重,气势宏大,是中国古代城门中最杰出的代表作。城楼通高37.4米,建于巨大条石砌成的须弥座式城台上,红墙、黄瓦、五个拱形券门,金碧辉煌,蔚为壮观。城楼上60根朱红色通天圆柱,地面金砖铺成,一平如砥;高大而色彩浓郁的墙台,上有两层重檐楼,有黄色琉璃瓦,东西九间,南北五间,象征皇权的“九五之尊”。南北两面均为菱花格扇门,36扇朱红菱花门扉;天花、门拱、梁枋上雕绘着传统的金龙彩绘和吉祥图案;贴金的“双龙合玺”彩锦,团龙图案的天花藻井,使整个大殿庄严雄伟,金碧辉煌。殿内由一个450公斤八角宫灯和16个各重350公斤的六角宫灯组成的众星捧月图案。城台下有券门五阙,中间的券门最大,位于北京皇城中轴线上,过去只有皇帝才可以由此出入。现在正中门洞上方悬挂着巨大的毛泽东画像,两边分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和“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的大幅标语。门前开通的金水河,一枕碧流,飞架起七座精美的汉白玉桥,一般称为金水桥。桥面略拱,桥身如虹,构成绮丽的曲线美。在王朝帝国时代,中间最突出的一座雕着蟠龙柱头的桥面,只许皇帝一人通过,叫“御路桥”;左右两座雕有荷花柱头的桥面,只许亲王通过,叫“王公桥”;再两边的,只许三品以上的文武大臣通过,叫“品级桥”;最靠边的普通浮雕石桥,才是四品以下官吏和兵了走的,叫“公生桥”。桥南东西两侧,各有汉白玉石华表矗立,云绕龙盘,极富气势。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这里举行了开国大典,它由此成为现代中国的象征,并被设计入国徽。天安门以其500多年厚重的历史内涵,高度浓缩的中华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新中国的象征,是中国各族人民向往的地方。 2、故宫--紫禁城:地处北京市城区中心点的故宫,是明、清两朝二十四代帝王的宫殿,也是世界上最 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故宫始建于明永乐4年(1406年),1420年基本竣工,是明朝皇帝朱棣始建,故宫的建造历时14年,是明永乐年间在元大都宫殿的基础上兴建。明初主持设计者蒯祥(1397-1481年,字廷瑞,苏州人)。故宫建成后,经历了明、清两个王朝五百多年的历史,到1911年清帝逊位的约五百年间,历经了明、清两个朝代二十四位皇帝。是明清两朝最高统治核心的代名词。 3、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中保存最好的一段,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一段,是明代长城的精华,八达岭长城位于北京市延庆县军都山关沟古道北口,距离市区70多公里。八达岭长城是中国古代伟大的防御工程万里长城的一部分,是明长城的一个隘口。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向游人开放最早的地段,八达岭景区以八达岭长城为主,兴建了八达岭饭店和中国长城博物馆等功能齐全的旅游服务设施。八达岭景区以其宏伟的景观、完善的设施和深厚的文化历史内涵而着称于世。 4、北海公园:北海公园位于北京市中心区,在故宫的西北面,与中海、南海合称三海。属于中国古代皇家园林。全园以北海为中心,这里原是辽、金、元建离宫,明、清辟为帝王御苑,是中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最具综合性和代表性的皇家园林之一,1925年开放为公园。是一座山青水秀、风景如画的古老园林,被誉为"世界上建园最早的皇城御园",是我国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之一。 5、颐和园(皇家园林) 颐和园在北京西北部海淀区内,距市中心约15公里,占地二百九十公顷,清末皇室夏季在此坐朝听政,亦有"夏宫"之称,是我国保存最完整、最大的皇家园林,也是世界上着名的游览胜地之一,原为清代的行宫花园,其名为“颐养太和”之义。园中的长廊、石舫、佛香阁、宝云阁、大戏楼、十七孔桥、玉带桥等建筑堪称世界建筑文化中的珍品。在中外园林艺术史上有极高的地位。 全园分万寿前山、昆明湖、后山后湖三部分。前山以佛香阁为中心,组成巨大的主体建筑群,华丽雄伟,气势磅礴。碧波荡漾的昆明湖平铺在万寿山南麓,约占全园面积的3/4。湖中有一座南湖岛,由美丽的十七孔桥和岸上相连。湖西部有一西堤,堤上修有六座造形优美的桥。后山后湖碧水潆回,古松参天,环境清幽。
6、天坛公园: 天坛是明、清两代帝王祭天祈谷之处,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与故宫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清单"。天坛公园位于北京市崇文区天坛路,在北京正阳门外,永定门内路东。是明朝、清朝两代帝王冬至日祭皇天上帝和正月上辛日行祈谷礼的地方。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美的古代祭天建筑群。总面积273万平方米。1918年作为公园正式对外开放。天坛是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仿南京形制建天地坛,合祭皇天后土,当时是在大祀殿行祭典。嘉靖九年(1530年)嘉靖皇帝听大臣言:“古者祀天于圜丘,祀地于方丘。圜丘者,南郊地上之丘,丘圜而高,以象天也。方丘者,北郊泽中之丘,丘方而下,以象地也。”于是决定天地分祭,在大祀殿南建圜丘祭天,在北城安定门外另建方泽坛祭地。嘉靖十三年(1534年)圜丘改名天坛,方泽改名地坛。大祀殿废弃后,改为祈谷坛。嘉靖十七年(1538年)祈谷坛被废,于十九年在坛上另建大享殿,二十四年建成。清干隆十六年(1751年)改名祈年殿。以后多次修缮、扩建,祈年殿是一座宏伟而又极具民族风格的独特建筑,鎏金宝顶三层出檐的圆形攒尖式屋顶,覆盖着象征“天”的蓝色琉璃瓦,层层向上收缩。檐下的木结构用和玺彩绘,坐落在汉白玉石基座上,远远望去,色彩对比强烈而和谐,上下形状统一而富于变化。
7、香山公园(香山红叶) 香山位于北京西北郊西山东麓,是一座着名的具有皇家园林特色的大型山林公园,占地面积约1500万平方米。山上着名的景点有昭庙、双清别墅、鬼见愁、静翠湖、望蜂亭、西山晴雪、森玉笛、朝阳洞等。香山公园地势崛峻,峰峦叠翠,泉沛林茂。主峰香炉峰(俗称鬼见愁)海拔557米。园内各类树木26万余株,仅古树名木就达5800多株,公园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鸟啼虫鸣,松鼠嬉闹于沟壑林间。这里春日繁花似锦、夏时凉爽宜人、冬来银妆素裹。特别是香山红叶最是闻名。每逢霜秋,遍山黄栌,如火如荼,瑰丽无比是“北京新十六景”之一。
8、十渡风景区:位于北京西南部,距市区70余公里,辖区面积301平方公里,是华北地区唯一以岩溶峰林、峰丛、河谷地貌为特色的自然风景区。十渡有主要景点20余处,一渡在东头的张坊,这里山青水秀,景色清丽。顺流而下即是二至六渡,沿岸山岩如削,各具秀色,主景有石笋峰、笔架山、千尺窗等。从七至十渡一带,群峰如林,江河似锦,山水风光最为雄奇壮美。十渡的整体清幽俊雅,河滩作伴,傍偎青山,显得格外清秀,独具一格。是春秋郊游、特别是夏日避暑的胜地。 9、周口店遗址:周口店遗址博物馆坐落在北京城西南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脚下,距市区48公里,是1953年在周口店北京人遗址附近建成的周口店遗址博物馆,是世界上材料最丰富、最系统、最有价值的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北京人”遗址位于周口店村西,有两座东西并列的山丘,东边的一座有一个大山洞,俗称猿人洞,1929年后,叫周口店第一地点,东西长约140米,中部最宽处约20米。“北京人”在周口店居住的时间,大约从距今60多万年开始,一直到距今20多万年;“北京人”文化早期从距今60多万年到距今40多万年前,中期为距今40—30万年,晚期为距今30到20多万年前。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因本世纪二十年代出土了较为完整的北京猿人化石而闻名于世,尤其是1929年发现了第一具北京人头盖骨,从而为北京人的存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成为古人类研究史上的里程碑。据推算北京人身高为156厘米(男),150厘米(女)。北京人属石器时代,加工石器的方法主要为锤击法,其次为砸击法,偶见砧击法。北京人还是最早使用火的古人类,并能捕猎大型动物。北京人的寿命较短,据统计68.2%死于14岁前,超过50岁的不足4.5%。
10、龙庆峡:龙庆峡自然风景区位于延庆县城东北15公里处(古城村),距市区85公里,是古城河流经的一道天然峡谷。 被人们称誉为"塞外小漓江"、"中国小三峡"。龙庆峡古称“古城九曲”,其水源于海坨山东麓,经玉都山汇入古城水库。该景区集南方山水的妩媚秀丽和北方山水的雄浑壮观于一体,峡谷曲折蜿蜒,河水幽长碧绿。两岸山崖险峻,森林茂密,裸露的石灰岩形成奇特造型,特别是长年被水浸蚀所形成的溶洞和洞中的石笋、石柱、石断层,与漓江山石极相似,只是当您抬头观望山峰时,才可感到北方峰崖的雄伟峻峭。 龙庆峡景点 鸡冠山:又称独秀峰、凤冠岛。三面环水,一峰独处。山顶至水面约70米,从正面看酷似一只卧着的公鸡,是龙庆峡的标志性景观。
神仙院:位于景区最高峰,距水面200多米,院内有古松,高24.7米,胸径约0.6米,树龄约300年。神仙院分为上下两院,玉皇阁和神茶馆。
百花洞:长320米,展区面积3000平方米,人造花草树木1650种,以鸟兽动物点缀其中。百花洞分为繁花似锦、热带雨林、北国风光、江南小景、百花朝凰等景观。
11、觉生寺(大钟寺)(大钟声远) 大钟寺位于北三环北侧,又称中国古钟博物馆,因寺内大钟殿悬有一口大铜钟而得名。它是以钟文化为载体,开展学术研究、展览展示、科普宣传、社会教育活动的专题性博物馆。是北京市认定的青少年教育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大钟寺古钟博物馆目前收藏钟铃类文物439件套 12、白龙潭(龙潭漱玉) 美丽迷人的白龙潭风景区内山灵水秀、叠潭垂瀑、峰多石怪、松柏满坡,景区内的龙泉寺、五龙祠始建于宋代,现保存有戚继光、干隆、康有为、李鸿章、袁世凯等名人的碑刻。白龙潭深不可测,传说潭中住有一条白龙,广布细雨,为庶民耕耘造福,有求必应,极为灵验。"白龙昼饮潭,修尾挂石壁"是北宋着名文学家苏辙留在这里的诗句。 13、明十三陵:明十三陵是埋葬明朝迁都北京以后的13个皇帝的陵墓群。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区境内的燕山山麓的天寿山。这里自永乐七年(1409)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一位太监。明十三陵是明朝迁都北京后13位皇帝陵墓的皇家陵寝的总称,依次建有长陵(成祖)、献陵(仁宗)、景陵(宣宗)、裕陵(英宗)、茂陵(宪宗)、泰陵(孝宗)、康陵(武宗)、永陵(世宗)、昭陵(穆宗)、定陵(神宗)、庆陵(光宗)、德陵(熹宗)、思陵(思宗),故称十三陵。景区已开放景点有长陵、定陵、昭陵、神路。最着名的陵要数长陵和定陵。 14、卢沟桥:为北京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在北京市西南约15公里处丰台区永定河上。永定河旧称卢沟河,桥亦以卢沟命名。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卢沟桥全长266.5米,宽7.5米,最宽处可达9.3米。有桥墩十座,共11个桥孔,整个桥身都是石体结构,关键部位均有银锭铁榫连接,为华北最长的古代石桥。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 15、慕田峪长城:"东连渤海仙源台,西映居庸紫翠迭",北京着名长城景点之一的慕田峪长城,位于北京怀柔县境内,距北京城73公里。是明长城的精华所在。据文献考证,慕田峪长城是明初朱元璋手下大将徐达在北齐长城督造而成 ,是明代最先建筑的长城。慕田峪长城的构筑有着独特的风格,这里敌楼密集,关隘险要,城两侧均有垛口。慕田峪长城旅游区群山环抱,风景秀丽。春季,群芳争妍,山花烂漫;夏季,满山青翠,流水潺潺;秋季,红叶漫山,果实累累;冬季,白雪皑皑,银装素裹,一派北国风光,在中外享有“万里长城慕田峪独秀”的美誉。慕田峪长城1987 年被评为新北京十六景之一,1992年被评为北京旅游世界之最。 2002年被评为 4A 级风景区。
16、北京大观园:大观园位于右安门西护城河畔。是一座再现中国古典文学名着《红楼梦》中“大观园”景观的仿古园林,位于宣武区南菜园(市区西南隅护城河畔)。原址为明清两代皇家菜园,明代曾在此设“嘉疏署”。1984年为拍摄电视剧《红楼梦》,经红学家、古建筑家、园林学家和清史专家共同商讨,按作者在书中的描述,采用中国古典建筑的技法和传统的造园艺术手法建造。园中的园林建筑、山形水系、植物造景、小品点缀等,均力图忠实于原着的时代风尚和细节描写,《红楼梦》中的大观园是为贾府大小姐元春而建的省亲别墅,因此园中定期举办“元妃省亲”古装表演。大观园总面积12.5公顷,建筑面积8千多平方米,开辟水系24000平方米,堆山叠石6万土石方。全园有庭院景区五处、自然景区三处、佛寺景区一处、殿宇景区一处,共有景点四十多个,成为北京新十六景和中国旅游胜地四十家之一。大观园位于右安门西护城河畔。

6. 北京石景山区有什么好玩的

八大处公园AAAA
介绍八大处公园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北京市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京市精品公园,位于北京西山风景区南麓。八大处公园为太行余脉翠微山、平坡山、卢师山所环抱。方圆253公顷,最高峰海拔464米,植被覆盖率97.4%。冬季山暖风和,夏季凉爽宜人。八座古刹即指长安寺、灵光寺、三山庵、大悲寺、龙泉庵、香界寺、宝珠洞、证果寺,分别创建于唐宋元明各朝,经历代重修,迄今古建筑群仍保存完好。

石景山游乐园AAAA
看点北京石景山游乐园是以格林童话中的灰城堡为中心,这里哥特式的灰姑娘城堡、阿拉伯式的餐厅、欧陆风格的蓝桥等风采各异,散发着浓郁浪漫的异国风情。 介 绍 ‘石景山游乐园占地27公顷,是一座以欧洲园林为主要特色的大型现代化游乐园,被誉为北京迪斯尼。取材于德国格林童话的灰姑娘城堡和俄罗斯式的快餐厅、 英格兰式的伦敦塔桥等浓郁欧洲风格的建筑群在宽敞的疏林、草坪、广场和几泓碧波荡漾的湖水衬映下,构成了乐园梦幻般的异国情调,为假日郊游提供了最佳去处。

法海寺AAA
介绍明正统四年至八年(公元1439年),由明英宗宠宦御用太监李童集资在原龙泉寺址上修建。明英宗皇帝钦额曰:法海禅寺。法海即佛法广大难题,譬之以海。法海寺的重大价值和精华乃是保存下来的明代大型壁画,位于大雄宝殿内,完成于明正统八年(公元1443年),由宫廷书画官宛福清、王恕等15人所绘。壁画的内容以宗教题材为主。画中的人物像想象丰富,虽为宗教人事,但却被画家赋予了深刻的内在感情,纯洁而真挚的人情味打动人心。对于花草、禽兽的描绘也是轻描细染,精心绘制。壁画中的图案则反映了高超的绘画水平。

西山国家森林公园AA
西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北京西郊小西山,地跨海淀、石景山、门头沟三区,她以北京西山试验林场为基础,总面积5970公顷,是京郊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距北京市区最近的一座国家级森林公园。

十方普觉寺
十方普觉寺又名卧佛寺。位于西山北的寿安山南麓,距市区20公里。唐贞观年间(627—649)建。原名兜率寺。兜率是梵文的译音,意译为“妙足”、“知足”。 始建于唐朝贞观年间,距今已有1300余年。初建时名兜率寺,内供有香檀雕制的卧佛像。

7. 北京天坛的旅景点讲述是什么

天坛,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
天坛,在北京市南部,东城区永定门内大街东侧。占地约273万平方米。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干隆、光绪时曾重修改建。为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谷丰登之场所。天坛是圜丘、祈谷两坛的总称,有坛墙两重,形成内外坛,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主要建筑在内坛,圜丘坛在南、祈谷坛在北,二坛同在一条南北轴线上,中间有墙相隔。圜丘坛内主要建筑有圜丘坛、皇穹宇等等,祈谷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门等。
天坛是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天坛有垣墙两重,分为内坛、外坛两部分。主要建筑集中于内坛。天坛主要建筑在内坛的南北中轴线上,圜丘坛在南,祭天,有圜丘、皇穹宇等;祈谷坛在北,祈谷,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门等,中间有墙相隔。两坛由一座长360米、宽近30米、南低北高的丹陛桥(也称海墁大道或神道)相连。丹陛桥两侧为大面积古柏林。内坛西墙内有斋宫,是祀前皇帝斋戒的居所。外坛西墙内有神乐署、牺牲所等。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圜丘、皇穹宇、斋宫、无梁殿、长廊、双环万寿亭等,还有回音壁、三音石、七星石等名胜古迹。
圜丘坛是举行冬至祭天大典的场所,主要建筑有圜丘、皇穹宇及配殿、神厨、三库及宰牲亭,附属建筑有具服台、望灯等。圜丘明朝时为三层蓝色琉璃圆坛,清干隆十四年(1749)扩建,并改蓝色琉璃为艾叶青石台面,汉白玉柱、栏。圜丘形圆象天,三层坛制,高5.17米,下层直径54.92米,上层直径23.65米,每层四面出台阶各九级。上层中心为一块圆石,外铺扇面形石块九圈,内圈九块,以九的倍数依次向外延展,栏板、望柱也都用九或九的倍数,象征“天”数。

圜丘台面石板、拦板及各层台阶的数目均为奇数九或九的倍数。如台面石板以上层中心圆石为起点,第一圈为九块,第二圈为18块,依次周围各圈直至底层,均以九的倍数递增。各层汉白玉石栏板的数目也是如此。燔柴炉位于圜丘坛外壝内东南,座南朝北,圆筒形,绿琉璃砖砌成,其东西南三面各出台阶九级。燔柴炉是举行冬至祭天大典望燎仪时焚烧祭祀正位(皇天上帝)供奉物用的。

皇穹宇
皇穹宇院落位于圜丘坛外壝北侧,坐北朝南,圆形围墙,南面设三座琉璃门,主要建筑有皇穹宇和东西配殿,是供奉圜丘坛祭祀神位的场所。皇穹宇由环转16根柱子支撑,外层八根檐柱,中间八根金柱,两层柱子上设共同的溜金斗拱,以支撑拱上的天花和藻井,殿内满是龙凤和玺彩画,天花图案为贴金二龙戏珠,藻井为金龙藻井。皇穹宇殿内的斗拱和藻井跨度在中国古建中是独一无二的。皇穹宇配殿,歇山殿顶,蓝琉璃瓦屋面,正面出台阶六级,饰旋子彩画,造型精巧。东殿殿内供奉大明之神(太阳)、北斗七星、金木水火土五星、周天星辰等神版,西殿则是夜明之神(月)、云雨风雷诸神神牌供奉处。皇穹宇殿前甬路从北面数,前三块石板即为“三音石”。当站在第一块石板上击一下掌,只能听见一声回音;当站在第二块石板上击一下掌就可以听见两声回音;当站在第三块石板上击一下掌便听到连续不断的三声回音。这就是为什么把这三块石板称为三音石的原因,也有人专门把第三块石板称为“三音石”。
回音壁
皇穹宇院落周围的圆形围墙,墙高约3.72米,厚0.9米,墙身用山东临清砖磨砖对缝,蓝琉璃筒瓦顶,这就是着名的“回音壁”。皇穹宇圆形院落的墙壁自然形成音波折射体,磨砖对缝的砌墙方式使墙体结构十分紧密,墙的表面直径651米,围墙高3.27米。当人们分别站在东西配殿的后面靠近墙壁轻声讲话,虽然双方距离相距很远,但是可以非常清楚地听见对方讲话的声音。这是因为圆形十分光滑,对音波的折射。

祈谷坛

是举行孟春祈谷大典的场所,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东西配殿、祈年门、神厨、宰牲亭、长廊,附属建筑有内外壝墙、具服台、丹陛桥,内坛墙上东南西北各设天门,西外坛墙设祈谷坛门,内坛东部有七星石。祈谷坛的祭坛为坛殿结合的圆形建筑,是根据古代“屋下祭帝”的说法建立的。坛为三层,高5.6米,下层直径91米,中层直径80米,上层68米;殿为圆形,高38米,直径32.7米,三重蓝琉璃瓦,圆形屋檐,攒尖顶,宝顶鎏金。

皇乾殿
皇乾殿,坐落在祈年殿以北,祈年墙环绕的矩形院落里,由三座琉璃门与祭坛相通。
这是一座庑殿式大殿,覆盖蓝色的琉璃瓦,下面有汉白玉石栏杆的台基座。它是专为平时供奉“皇天上帝”和皇帝列祖列宗神版的殿宇。神版均供奉在形状象屋宇的神龛里,每逢农历初一、十五,管理祀祭的衙署定时派官员扫尘、上香。祭祀前一天,皇帝到此上香行礼后,由礼部尚书上香,行三跪九叩礼再由太常寺卿率官员将神牌恭请至龙亭内安放,由銮仪卫的样铒抬至祈年殿内各相应神位安放,受祭,是平时供奉祈谷坛祭祀正位和配位神版的大殿。

七十二连房
祈年殿东边在内墙东门外,有72间走廊,是祈谷寺的附属建筑。为连檐通脊式的一面暖房,北面砌砖南面安设大窗门,俗名称为“七十二连房”。长廊中部偏北,有五间“神库”,是收藏祭祀用品的库房。“神库”西面是“神厨”,祭天时,在这里制作供馔和糕点。祈谷坛的神厨、神库和宰牲亭与祈谷坛之间由长廊相连,长廊由东砖门至东北方的宰牲亭呈曲尺形,共72间,与祈年殿大小36根柱子相对应,象征七十二地煞。

祈年殿
天坛祈年殿
由28根金丝楠木大柱支撑,柱子环转排列,中间4根“龙井柱”,高19.2米,直径1.2米,支撑上层屋檐;中间12根金柱支撑第二层屋檐,在朱红色底漆上以沥粉贴金的方法绘有精致的图案;外围12根檐柱支撑第三层屋檐;相应设置三层天花,中间设置龙凤藻井;殿内梁枋施龙凤和玺彩画。祈年殿中间4根“龙井柱”,象征着一年的春夏秋冬四季;中层十二根大柱比龙井柱略细,名为金柱,象征一年的12个月;外层12根柱子叫檐柱,象征一天的12个时辰。中外两层柱子共24根,象征24节气。

丹陛桥
丹陛桥
是连接祈谷坛南砖门及其南天门(成贞门)的甬道,也是连接祈坛和圜丘坛的轴线,长360米,宽30米。丹陛桥上有三条石道,中为神道,东御道,西王道,北高南低,北端高4米,南端1米,北行令人步步登高,如临天庭。

斋宫
无梁殿(斋宫正殿)
是皇帝举行祭天大典前进行斋戒的场所,位于祈谷坛内坛西南隅。宫内建有无梁殿、寝殿、钟楼、值守房和巡守步廊等礼仪、居住、服务、警卫专用建筑,均采用绿色琉璃瓦,以两重宫墙、两道御沟围护。斋宫布局严谨,环境典雅,是中国古代祭祀斋戒建筑的代表作。无梁殿即斋宫正殿,绿琉璃瓦庑殿顶,殿内为砖券拱顶,殿前月台崇基石栏,三出陛,正阶13级,左右各15级。无梁殿是皇帝白天斋戒场所,殿内陈设朴素,明间所悬“钦若昊天”匾为干隆皇帝御笔,表达了天子对皇天上帝的虔诚之心。

南神厨院
南神厨院
位于圜丘东,座北朝南,院门南开,主要建筑有神库、神厨、井亭,是圜丘冬至祭天大典之前制作圜丘坛各种祭品的场所。院门外有走牲道与圜丘东棂星门相连,祭时临时搭设走牲棚以运送祭品。建筑规整庄重,是中国祭祀建筑中仅存的几座神厨之一。

神乐署
天坛公园神乐署全景示意图
是天坛建筑之一,位于天坛西外坛,为明清时期演习祭祀礼乐的场所,被誉为明清两朝最高的礼乐学府。神乐署始见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称神乐观,观中殿宇众多,环境优美,开有茶肆、药铺,又称天坛道观。清干隆八年(1743年)改神乐观名为为神乐所。干隆十九年(1754年)定名为神乐署。天坛神乐署的正殿,原为明清两朝演习祭祀礼乐的殿宇,为歇山顶单檐古建筑,坐西向东,六楹五开间,东西向设穿堂门,殿内面积达600平方米。现开辟为“中和韶乐”展演区,举办古代祭祀乐舞展演,同时作为中和韶乐乐器钟、磬的主要展馆。
原天坛公园内有一土山位于祈谷坛内坛西南,丹陛桥西侧,对天坛的总体景观造成了极大破坏。1990年市政府组织搬走土山,恢复了斋宫与丹陛桥之间的景观联系。植物配置是天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天坛坛域宽广,气势宏大,建筑集中,在主体建筑周围密植松柏,使中心祭坛苍翠环绕,形成一种庄重、肃穆、宁静、纯洁的祭坛氛围。祈年殿西柏树林西侧,是北京城最大的一片丁香林,占地6300平方米,种有丁香240丛,树龄近50年,在北京城已十分少见。天坛菊花以品种多、养护水平高闻名遐迩,着名的有“瑞雪祈年”、“丹陛金狮”等。

8. 建筑上的“藻井”是什么意思

网络说很详细。

藻井的出现由来已久,早在2000多年前的汉代墓室顶上已有藻井装饰,上面刻画着藕茎类的水草植物,常见的有菱角、荷花或莲叶。古人迷信,认为水草可以压火。《风俗通》云:"井者,东井之像也;藻,水中之物,皆取以压火灾也。"当然,这只是一种良好的意愿。

中国古代常画莲花作为藻井的主要装饰内容,这是因为莲花是佛教净土的象征,素称藻井"莲之出污泥而不染"。敦煌莫高窟现存492个洞窟,其中420个洞窟里都有藻井,而莲花图案一直延续了千余年之久。

中国古代宫殿多为木结构,常有火灾之患,所以也常用藻井装饰。中国现存最华丽的藻井应推北京故宫太和殿内的那座藻井。太和殿乃是明清皇帝处理朝政的地方。这座藻井位于大殿的正中央,共分上、中、下三层,上为圆井,下为方井,中为八角井。这种设计体现了中国"上天下地"、"天圆地方"的传统说法。藻井内雕有一条俯首下视的巨龙,口衔一银白宝珠,雕刻精细,与大殿内巨柱上的金色蟠龙互相映衬,更加烘托出了帝王宫阙的庄严和华贵。

藻井能压火,这当然是不可信的。但藻井是中国劳动人民在建筑上的一种独创艺术,后人以此引为骄傲。

中国传统建筑中室内顶棚的独特装饰部分。一般做成向上隆起的井状,有方形、多边形或圆形凹面,周围饰以各种花纹、雕刻和彩绘。多用在宫殿、寺庙中的宝座、佛坛上方最重要部位。现存最早的木构藻井,是蓟县独乐寺观音阁上的藻井,建于984年,为方形抹去四角,上加斗八藻井

(八根角梁组成的八棱锥顶)。北京故宫太和殿上的蟠龙藻井,是在八角井上设一圆井,当中为一突雕蟠龙,垂首衔珠,称为龙井,是清代建筑中最华贵的藻井。

藻井是覆斗形的窟顶装饰,因和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结构藻井相似而得其名。敦煌藻井简化了中国传统古建层层叠木藻井的结构,中心向上凸起,四面为斜坡,成为下大顶小的倒置斗形。主题作品在中心方井之内,周围的图案层层展开。由于藻井处于石窟内中央顶部,使石窟窟顶显有高远深邃的感觉。

藻井是敦煌图案中的精华,由于它高踞石窟顶部,受风沙及恶劣自然环境的损坏较少,同时也免除了许多人为的损坏,故保存的很完好。敦煌的藻井多达四百余顶,绘制十分精致。

中国特有的建筑结构和装饰手法。

藻井形状

藻井的形状有圆形、四方形、椭圆形成螺纹回旋形以及八卦形等。藻井

这些藻井,自古以来被认为是中华木造建筑一项繁什的装饰技术。因为匠人不必用铁钉就能推出有深度感的藻井。

圆形藻井的直径是十八尺。顶端最小圆圈内有蟠龙一只,口衔吊灯。

蟠龙圆圈外较大的圆周上,则雕有二十四个黄梨花头灯座。由灯座底部又名自引出一条红色飞带,托看一个黄底青叶红花的环形顶盖。这二十四条放射线状的飞带,把图形藻井衬托得更有深度感。再由黄梨花头灯座向外扩张,另有个由内向外渐次而大的圆周。这些圆周上有莲花灯九十六盏,妈祖神像一百二十座。这些灯座及神像由外圈到内圈逐圈缩小匠人处心积虑的安排。主要使它和飞带同样具有深度感的藻井作用。二十四条飞带的发源处,雕有二十四只古狮。而每两狮之间又立妈祖神像一座。使古狮带有守获的意味。

圆形藻井左右两旁另设长方形藻并各一。这两座藻并各长二十一尺,阔十六尺,深三尺六寸。

每座雕有莲花灯六十盏。妈祖神像八十八座,古狮二十八只。

中间较大的长方形藻井,长二十一尺,阔七尺六寸,深三尺。雕有莲花灯三十二盏,妈祖神像五十座,古狮二十二只。

大长方形藻井左右两旁,又有小长方形藻井各一座。每座长十五尺六寸,阔七尺六寸,深三尺。

每座雕有莲花灯二十四盏,妈祖神像四十二座,古狮十八只。

所有长方形藻井和圆形藻井的妈祖神像,和圆形藻并四方角落的八只祥鹤,加上中央顶部的蟠龙。都被贴上真金箔。使这些藻井看起来。在华丽中。又带有高贵的格调。实在令人叹为观上。

藻井分类

总论

藻井是敦煌图案中的精华,由于它高踞石窟顶部,受风沙及恶劣自然环境的损坏较少,同时也免除了许多人为的损坏,故保存的很完好。敦煌的藻井多达四百余顶,绘制十分精致。

分类

按其方井结构和中心纹样可分为五类:

①方井套叠藻井:是北朝平棋图案的遗风,只得保留了方井套叠框架的结构,井内纹样却有多样变化。②盘茎莲花藻井:是隋代独有的一种藻井,特征为井内是一八瓣大莲花,莲花周围盘绕变形茎蔓忍冬纹,纹样倾向自然形态。井外有圆形连珠纹、忍冬纹、白珠纹三道边饰,长、大精美的三角纹垂幔。隋代藻井作品没有程式,形象新颖,千边万化,各逞其思,各有其妙。③飞天莲花藻井:井心较宽大,大莲花周围画若干飞天绕莲花飞翔,此类藻井装饰已超越了窟室的空间,让人有一种举首高望空旷辽阔的感觉。④双龙莲花藻井:井心莲花两侧画作二龙戏珠状,藻井四周画十六飞天撒花奏乐,内外呼应,有强烈的动感。⑤大莲花藻井:井内只画一朵大莲花,或四角偶配一角花,井外边饰层次较多,简练清新。

纹样分类

①方井套叠藻井:是北朝平棋图案的遗风,只得保留了方井套叠框架的结构,井内纹样却有多样变化。②盘茎莲花藻井:是隋代独有的一种藻井,特征为井内是一八瓣大莲花,莲花周围盘绕变形茎蔓忍冬纹,纹样倾向自然形态。井外有圆形连珠纹、忍冬纹、白珠纹三道边饰,长、大精美的三角纹垂幔。隋代藻井作品没有程式,形象新颖,千边万化,各逞其思,各有其妙。③飞天莲花藻井:井心较宽大,大莲花周围画若干飞天绕莲花飞翔,此类藻井装饰藻井

已超越了窟室的空间,让人有一种举首高望空旷辽阔的感觉。④双龙莲花藻井:井心莲花两侧画作二龙戏珠状,藻井四周画十六飞天撒花奏乐,内外呼应,有强烈的动感。⑤大莲花藻井:井内只画一朵大莲花,或四角偶配一角花,井外边饰层次较多,简练清新。中国传统建筑中室内顶棚的独特装饰部分。一般做成向上隆起的井状,有方形、多边形或圆形凹面,周围饰以各种花纹、雕刻和彩绘。多用在宫殿、寺庙中的宝座、佛坛上方最重要部位。现存最早的木构藻井,是蓟县独乐寺观音阁上的藻井,建于984年,为方形抹去四角,上加斗八(八根角梁组成的八棱锥顶)。北京故宫太和殿上的蟠龙藻井,是在八角井上设一圆井,当中为一突雕蟠龙,垂首衔珠,称为龙井,是清代建筑中最华贵的藻井。

象征设计

在传统的观念上藻井是一种具有神圣意义的象征。只能在宗教或帝皇的建筑中应用。在中华建筑中它也称得上是一种特殊的形制,它的发展由简而繁,由实用结构形状而演变为装饰的构造。明代之后,藻井的构造和形式有了很大的发展,极尽精巧和富丽堂皇的能事,除了规模增大之外,顶心用以象征天国的明镜开始增大,周围放置莲瓣,中心绘云龙。后来这中心的云龙愈来愈得到强调。到了清代就成为了一团雕刻生动的蟠龙。蟠龙口中悬垂吊灯,不失原来明镜的形式。由于清代的藻井流行能为顶心,于是便把藻井改称为龙井了。藻井的形状有圆形、四方形、椭圆形成螺纹回旋形以及八卦形等。

装饰技术

这些藻井,自古以来被认为是中华木造建筑一项繁什的装饰技术。因为匠人不必用铁钉就能推出有深度感的藻井。天后宫的藻井有两种形状,一种是圆形藻井,一种是四方形藻井。圆形藻藻井

井的构造更是精采绝伦。虽然它是以水泥雕的姿态出现,但与木雕的细致手法也不遑多让。圆形藻井的直径是十八尺。顶端最小圆圈内有蟠龙一只,口衔吊灯。蟠龙圆圈外较大的圆周上,则雕有二十四个黄梨花头灯座。由灯座底部又名自引出一条红色飞带,托看一个黄底青叶红花的环形顶盖。这二十四条放射线状的飞带,把图形藻井衬托得更有深度感。再由黄梨花头灯座向外扩张,另有个由内向外渐次而大的圆周。这些圆周上有莲花灯九十六盏,妈祖神像一百二十座。这些灯座及神像由外圈到内圈逐圈缩小匠人处心积虑的安排。主要使它和飞带同样具有深度感的作用。二十四条飞带的发源处,雕有二十四只古狮。而每两狮之间又立妈祖神像一座。使古狮带有守获的意味。圆形藻井左右两旁另设长方形藻并各一。这两座藻并各长二十一尺,阔十六尺,深三尺六寸。每座雕有莲花灯六十盏。妈祖神像八十八座,古狮二十八只。中间较大的长方形藻井,长二十一尺,阔七尺六寸,深三尺。雕有莲花灯三十二盏,妈祖神像五十座,古狮二十二只。大长方形藻井左右两旁,又有小长方形藻井各一座。每座长十五尺六寸,阔七尺六寸,深三尺。每座雕有莲花灯二十四盏,妈祖神像四十二座,古狮十八只。所有长方形藻井和圆形藻井的妈祖神像,和圆形藻并四方角落的八只祥鹤,加上中央顶部的蟠龙。都被贴上真金箔。使这些藻井看起来。在华丽中。又带有高贵的格调。实在令人叹为观上。中国特有的建筑结构和装饰手法。中国古代建筑对天花板的装饰很注意,常在天花板中最显眼的位置作一个或多角形、或圆形、或方形的凹陷部分,然后装修斗拱、描绘图案或雕刻花纹。由于这个部分产生精美华丽的视觉效果。藻井是中国建筑民族风格在室内装饰上的重要造型手段之一。

发展历史

藻井在中华建筑中它也称得上是一种特殊的形制,它的发展由简而繁,由实用结构形状而演变为装饰的构造。明代之后,藻井的构造和形式有了很大的发展,极尽精巧和富丽堂皇的能事,除了规模增大之外,顶心用以象征天国的明镜开始增大,周围放置莲瓣,中心绘云龙。后来这中心的云龙愈来愈得到强调。到了清代就成为了一团雕刻生动的蟠龙。蟠龙口中悬垂吊灯,不失原来明镜的形式。由于清代的藻井流行藻井

能为顶心,于是便把藻井改称为龙井了。在传统的观念上藻井是一种具有神圣意义的象征。只能在宗教或帝皇的建筑中应用。所以藻井多用在宫殿、寺庙中的宝座、佛坛上方最重要部位。现存最早的木构藻井,是蓟县独乐寺观音阁上的藻井,建于984年,为方形抹去四角,上加斗八(八根角梁组成的八棱锥顶)。北京故宫太和殿上的蟠龙藻井,是在八角井上设一圆井,当中为一突雕蟠龙,垂首衔珠,称为龙井,是清代建筑中最华贵的藻井。藻井是覆斗形的窟顶装饰,因和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结构藻井相似而得其名。敦煌藻井简化了中国传统古建层层叠木藻井的结构,中心向上凸起,四面为斜坡,成为下大顶小的倒置斗形。主题作品在中心方井之内,周围的图案层层展开。由于藻井处于石窟内中央顶部,使石窟窟顶显有高远深邃的感觉。

防火功能

当你有机会漫步神州大地,遨游名胜古迹,步入金碧辉煌、巍峨壮丽的各式殿堂、楼阁时,你可曾注意到它的某些建筑特色,并探寻其中蕴涵的特殊意义,比如一些殿堂、楼阁内天花板的正中,有像倒扣的斗或平底碗似的,在交错重叠的长短梁椽之上,构成方形、多边形或圆形的凹面,并在它的平面(即底)和边框上,或精雕,或细镂,或彩绘着各式图案花纹,其中又多系藻类的形象,这就是藻井。关于藻井这类特殊装饰,史料上有许多描写。东汉着名的天文学家、文学家张衡(公元78-139年)在他描述京都景象的着名作品《西京赋)中写道:“亘雄虹之长梁,结棼镣以相接,蒂倒茄于藻井,披红葩之狎猎,饰华榱与壁当,流景曜之桦晔。”薛综注:“茄蕅(藕)茎也。以茎倒殖于藻中,其华下向反披。狎猎,重接貌。藻井当栋中交,木方为之,如今井干也。”三国魏时玄学家何晏在他描写宫殿建筑的《景福殿赋》中也称:“茄密倒植,吐被芙蕖,缭以藻井,编以缢疏。以上这些都是说明栋、梁如椽如何架接着藻井,并具体描写,在藻井之中深植藕根,掩映的红荷向下披垂,雕绘的框边就像井栏,四旁短椽、梁露出的顶端用壁装饰,像晨曦一样闪烁着日辉。藻井的这种装饰,其含义与象征还和消防有关呢。据《风俗通》记载:“今殿作天井。井者,东井之像也。菱,水中之物。皆所以厌火也。”关于东井,西汉大史学家司马迁(约前145或前135-)所着我国现存较早的天文文献《史记·天官书》中注有:“东井八星主水衡。”东井即井宿,星官名,二十八宿中之一宿,有星八颗,古人认为是主水的。综上所述,在殿堂、楼阁最高处作井,同时装饰以荷、菱、藕等藻类水生植物,都是希望能借以压伏火魔的作祟。自从人类发现火以后,同时也了解到火的危害,人们已懂得了为了生存和发展要避害,但由于当时生产力的低下,人们还缺乏制服自然灾害的有效手段,于是只能努力从多方面表达自己的愿望。殿堂楼阁建筑中对藻井的特殊处理就属此类,虽然是唯心的,但也反映了古人对防火的良好愿望

9. “藻井"是什么意思

藻井是常见于汉族宫殿,坛庙建筑中的室内顶棚的独特装饰部分。一般做成向上隆起的井状,有方形、多边形或圆形凹面,周围饰以各种花藻井纹、雕刻和彩绘。多用在宫殿、寺庙中的宝座、佛坛上方最重要部位。

藻井通常位于室内的上方,呈伞盖形,由细密的斗拱承托,象征天宇的崇高,藻井上一般都绘有彩画、浮雕。据《风俗通》记载:“今殿作天井。井者,东井之像也。菱,水中之物。皆所以厌火也。”东井即井宿,二十八宿中的一宿,古人认为是主水的,在殿堂、楼阁最高处作井,同时装饰以荷、菱、莲等藻类水生植物,都是希望能借以压伏火魔的作祟,以护祐建筑物的安全。
藻井是覆斗形的窟顶装饰,因和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结构藻井相似而得其名。敦煌藻井简化了汉族传统古建层层叠木藻井的结构,中心向上凸起,四面为斜坡,成为下大顶小的倒置斗形。主题作品在中心方井之内,周围的图案层层展开。由于藻井处于石窟内中央顶部,使石窟窟顶显有高远深邃的感觉。

藻井是敦煌图案中的精华,由于它高踞石窟顶部,受风沙及恶劣自然环境的损坏较少,同时也免除了许多人为的损坏,故保存的很完好。敦煌的藻井多达四百余顶,绘制十分精致。

分类
按其方井结构和中心纹样可分为五类:

①方井套叠藻井:是北朝平棋图案的遗风,只得保留了方井套叠框架的结构,井内纹样却有多样变化。②盘茎莲花藻井:是隋代独有的一种藻井,特征为井内是一八瓣大莲花,莲花周围盘绕变形茎蔓忍冬纹,纹样倾向自然形态。井外有圆形连珠纹、忍冬纹、白珠纹三道边饰,长、大精美的三角纹垂幔。 隋代藻井作品没有程式,形象新颖,千边万化,各逞其思,各有其妙。③飞天莲花藻井:井心较宽大,大莲花周围画若干飞天绕莲花飞翔,此类藻井装饰已超越了窟室的空间,让人有一种举首高望空旷辽阔的感觉。④双龙莲花藻井:井心莲花两侧画作二龙戏珠状,藻井四周画十六飞天撒花奏乐,内外呼应,有强烈的动感。⑤大莲花藻井:井内只画一朵大莲花,或四角偶配一角花,井外边饰层次较多,简练清新。汉族传统建筑中室内顶棚的独特装饰部分。一般做成向上隆起的井状,有方形、多边形或圆形凹面,周围饰以各种花纹、雕刻和彩绘。多用在宫殿、寺庙中的宝座、佛坛上方最重要部位。现存最早的木构藻井,是蓟县独乐寺观音阁上的藻井,建于984年,为方形抹去四角,上加斗八(八根角梁组成的八棱锥顶)。北京故宫太和殿上的蟠龙藻井,是在八角井上设一圆井,当中为一突雕蟠龙,垂首衔珠,称为龙井,是清代建筑中最华贵的藻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