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知识 » 老北京杂技有什么
扩展阅读
北京哪个区最好住 2025-05-16 20:24:13
福州哪里能考技师证 2025-05-16 20:20:19

老北京杂技有什么

发布时间: 2022-07-17 21:10:59

① 中国传统杂技有什么

中国传统杂技节目

一、顶碗

柔术,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一朵艺术奇葩,它正式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成熟于隋代,唐代进入宫廷,汉代百戏曾经一度鼎盛。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正式命名为杂技柔术,她与中国的戏剧艺术一样,门派、品种繁多,民族文化底蕴深厚。

② 盛京五种老杂技是什么

中国的杂技历史悠久,早在汉代就有各种杂技,称作“百戏”,表演舞盘、弄丸、翻筋斗等节目。辽金时代,杂技艺术已经传到东北各地。清代盛京的杂技已有马戏、戏法等门类。

《陪都纪略》一书中“诸般技艺”门记述了五种杂技。

戏法

戏法妙,变得俏。

搬运童,又来到。

有女彩,更可笑。

无羞耻,不害臊。

乐大爷,准要叫。

文武全套。

撂地戏法艺人演绝活

耍猴、耍熊及驯羊、驯狗等,均属驯兽类杂技。此行艺人,有时是以耍熊吸引观众,然后靠卖膏药或大力丸赚钱。行话把卖药者叫“挑汉儿”。卖膏药的叫“挑炉啃的”。

清代的杂技表演场所有三种地方:一是在杂耍园子,与相声、大鼓、八角鼓、时调小曲同台演出的打把式、变戏法等,包括说学逗唱吹打弹拉练变十种形式,人称为“十样杂耍”;二是在街头巷口;三是在集市空场撂地演出。艺人都为一家一户,师徒数人表演跑马戏、上刀山、耍中幡等节目。

此外,清末还有一些杂技节目被戏曲、曲艺、舞蹈所吸收。如京剧《大卖艺》是描写夫妻二人闯荡江湖,街头卖艺,表演上高桌翻跟头、耍流星等绝技。京剧“八大拿”等武打戏,也都有武术杂技成分。不仅好听,而且好看。梆子戏《顶灯》中,丑角头上顶油灯钻凳子,也是绝技。蹦蹦戏《小天台》中有老道变戏法,许多蹦蹦的丑角都有掏灯花、端蜡台等绝技。有的丑角翻跟头身轻如燕,因此人称“三两六”。高跷秧歌中也有丑角的蝎子倒爬城、多人搭楼叠罗汉等杂技表演,这是舞蹈杂技的巧妙结合。

民国初年,沈阳的杂技班子有四大堂:四合堂、益合堂、双彩堂和抚顺堂。

到了20世纪20年代前后,就沈阳流行的杂技节目,可以说是泥沙俱下,鱼龙混杂。既有舞台上的表演,又有茶园内的玩耍;既有大棚中的耍练,又有街头上的把戏;外国魔术和新的杂技不断出现,传统节目也一应俱全。艺人们为了谋生,被迫从事凶险残酷的表演,穿插低级庸俗的动作,畸形节目产生,杂技中的“苦刑术”迅速发展起来,有的甚至以展示生理缺陷来挣钱。

③ 中国杂技的杂技之乡

中国的杂技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珍贵的优秀文化遗产。中国的杂技之乡有多个,像山东的聊城、江苏的盐城、河南的周口、濮阳、湖北的天门、安徽的广德、天津的武清、河北的沧州吴桥、肃宁、霸州等。但是,就历史悠久、群众基础雄厚和在海内外的影响而言,最着名的要数沧州吴桥了。据沧州吴桥县志记载,在沧州吴桥,每逢佳节“掌灯三日,放烟火,演杂技,士女喧阗,官不禁夜”。 省级杂技之乡
在河南历史上,不仅产生过中国最早的杂技表演艺术家,而且举行过中国最大的“百戏”汇演。《列子》一书记载:“宋有兰子,以技于宋元君,召见,以双技长倍其身属其径并趋;并驰弄七剑,选而跃之”,这是见之于记载的河南省最早出现的杂技女演员。隋大业六年,又出现了我国最大的“百戏”汇演,不仅有18000人的乐队,3万余人的表演队伍,而且还有绵亘八里、周围2500丈的巨大戏场。据《隋书》记述,这次在洛阳端门外举行的“总追四方散乐”的演出活动,“从昏达旦”,“终月而罢”,其营费钜亿万”,民众“三百里皆来观”,达到了历史上“百戏”活动的顶峰。北宋以后,杂技大量流入中原民间,其普及程度是其它省、区所难以比拟的。例如,太康县马厂乡的“王老家杂技村”,仅百户村民即有8个杂技团。宝丰县赵庄乡的“周营魔术村”,仅千户人家即有33个魔术团,从艺人员达百余名;新野县仅施庵、沙堰、范集三个乡,即有玩猴专业户1200余人;淮阳县太昊陵古庙会上,从农历二月到三月三,上会演出的杂技团常多达二三十个,“人祖爷”的“节”竟成了自发的“杂技节”。
市级杂技之乡
2004年10月21日,中国文联将“中国杂技之乡”的荣誉授予了河南周口市和吴桥县,使周口成为全国唯一的市级“中国杂技之乡”。 周口的杂技历史悠久,是我国杂技艺术重要发祥地之一。据史志记载,早在春秋时期,周口就有众多民间艺人以杂耍技艺谋生。虽经时代变迁,但杂技艺术在周口大地历久不衰,每年一度的淮阳县太昊陵古庙会就是杂技大展演的舞台。浓厚的杂技艺术氛围,催生了众多的杂技户、杂技村、杂技乡。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市范围内,目前有专业杂技团体100多个,业余杂技团体201个,从业人员近15000人。从市、县到乡、村,从基础培训到高精尖竞技,各类杂技团、魔术团、驯兽表演团、飞车表演团等犹如朵朵鲜花,开遍周口大地。
村级杂技之乡
2001年10月25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杂技艺术家协会成立20周年大会上,河北省肃宁县窝北镇大王庄村和河南濮阳市东北庄村被首次命名为首批村级“中国杂技之乡”。
大王庄村现有3080人,从事杂技的就达1600人,占全村人口的1/2多。当地的杂技班、团有15个。说起大王庄人玩杂技的历史,就不能不说到我国着名的杂技艺人、人称“画眉张”的张增财。张增财生于1890年,卒于1964年,他以口技着称,尤其擅长模仿画眉鸟的叫声,故艺名叫“画眉张”。
濮阳素来被称为河南的“杂技之乡”,濮阳的东北庄和河北的吴桥自古就有“杂技南北两故里”之说。濮阳杂技艺术源远流长,在民间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东北庄村人酷爱杂技,上至70多岁的老人,下到3岁的顽童,几乎人人都会耍上几个把式。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该村为国内外输送杂技人才400多人,演出足迹遍布全国27个省市及朝鲜、日本、德国等20多个国家。据当地有关部门统计,在国内外杂技团中,担任过团长的东北庄村籍人就有37人,在近10年的国内和国际大赛中捧回奖杯达30多个,为国家争得了荣誉中国的杂技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珍贵的优秀文化遗产。

④ 在中国杂技中有那些表演项目

(一)力技。狭义的角抵就是指角力,争交相扑之类以力量较量为主的节目,在汉代百戏中占有重要地位。汉画中常可看到人与人,人与兽,兽与兽之间角抵的图像。百戏表演者中有一类为“象人”,研究者认为就是专业的斗兽士。河南南阳一处出土的汉墓画像石中,就有二十多处“象人斗牛”、“象人斗虎”、“象人斗犀”等图绘。“载竿”节目中同样显示了表演者的力量,山东安丘汉墓百戏图中的“载竿”一人举竿上面有10人表演,其力量可达千钧。

(二)形体技巧。中国杂技早在汉代就形成以“顶功”为中心的形体技巧,顶功就要求有过硬的腰功、腿功、倒立和跟斗基本功,这种传统一直至今。汉代表现顶功技巧的画像砖石很多,山东嘉祥武氏祠的这两幅就很典型。

(三)耍弄技巧。汉代的“跳丸弄剑”、“舞轮”都是经常表演的节目,四川出土的汉画像砖“丸剑乐舞宴饮图”就是很有名的一幅。

(四)高空节目:汉代文献和文物图像中都有高空节目的记载,像撞技,走索和戏车,皆有高空表演,缘竿之技在汉代很盛行,基本有两种类型:一是在平地表演,一是在车上表演前面“百戏图”中戏车上树立双竿双台,表演的少年演员,正从前撞翻跟斗落到后撞的小台上。今天杂技中仍保留此类技巧,“跟斗过车”就是一种。

⑤ 古代 杂技都有那些例:胸口碎大石、、、、、、、

1、跳丸

跳丸也叫“弄丸”或“飞丸”,是杂技艺人用手熟练而巧妙地抛接玩弄丸铃的一种游戏。表演者快速地用两手把若干个丸铃连续抛接,一个在手,多个在空中。当时已有能抛接九个丸铃的技巧。又有抛接剑的,称为“跳剑”,技术高的可抛接七把剑。这类杂技流传至今,成为手技的组成部分。

2、走索

绳技,中国古老杂技的一种。俗称走索。中国的绳技,由西域传入。天竺国人舍利,不但是魔术祖师,而且还是绳技的祖师爷。在《晋书·乐志》里,便有舍利玩绳技的记载。

记载说:“后汉天子受朝贺,舍利从西来,戏于殿前,以两大绳两柱头,相去数丈,两倡女对舞,行于绳上,相逢切肩而不倾。”据此可见,当时舍利还训练到“倡女”踏绳索歌舞。但这却无非只是杂技表演而已,不足为异。

3、戏狮

中国传统的地面狮,若依整套舞法来说,则从狮出洞说起来,配合大头狮俏皮又可爱的动作,整个剧情表演下来,需要将近一个小时,俨然就如一出舞台剧。而常看到的舞狮表演,往往只是将整套表演当中的一部份,撷取出来,至于如何组合运用,全看舞狮者的智能。

传统地面狮包括:基本舞法、戏狮、过桥、采青、睡醒等。


4、抖空竹

抖空竹原是庭院游戏,后经加工提高,有了竞技性质,并成为传统的杂技项目。分双轴、单轴;轴,轮和轮面用木制成,轮圈用竹制成,竹盒中空,有哨孔,旋转发声,中柱腰细,可缠绳抖动产生旋转。

玩的人双手各拿两根两尺长的小竹棍,顶端都系一根长约五尺的棉线绳,绕线轴一圈或两圈,一手提一手送,不断抖动,加速旋转时,铃便发出鸣声。

抖动时姿势多变,绳索翻花,表演出串绕、抡高、对扔、过桥等动作,称作“鸡上架”、“仙人跳”、“满天飞”、“放捻转”等。也有用壶盖、酒瓶等器具代替空竹的。

5、耍坛子

耍弄坛子是进行各种技巧表演的一种杂技。“耍坛子”演员头顶都有一块磨得溜光不长头发的地方,这是苦练的印痕,而更为高超的“耍坛子”演员在轻重感觉通灵入化时,才留起长发来。

古朴的工艺美术和形体技巧相结合的杂耍。“耍坛子”、“转碟”把中国的瓷绘艺术与杂技交溶在一起,那彩绘着龙凤图案的花坛、彩碟,上下翻飞,姿态蹁跹,真是彩凤飞鸣、游龙戏珠一般。

⑥ 杂技表演都有哪些

杂技表演有爬杆、钻圈、跳板、飞人、转碟、草帽、蹬人、杠杆、车技、水流星、空竹、绸调、绳技等。

最喜欢水流星,夜空的流星,总是一划而过。“舞流星”是中国杂技的传统节目,常见的有《水流星》、《火流星》两种。《水流星》是在一根彩绳的两端,各系一只玻璃碗,内盛色水。演员甩绳舞弄,晶莹的玻璃碗飞快地旋转飞舞,而碗中之水不洒点滴。

《火流星》是在彩绳的两端各系一只铁丝络,里面装满燃着的木炭,舞动时,象两团火球上下跳动,互相追逐。

水流星原理:

杂技演员用一根绳子兜着两个碗,里面倒上水,迅速地旋转着做各种精彩表演,即使碗底朝上,碗里的水也不会洒出来。这里面的道理,可用圆周运动来解释。当碗绕着手旋转时,碗里的水就做离心运动,使水紧压着碗底;同时水还有它自身向下的重力。

当碗底朝天时,重力产生一个使水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水就不会从碗里流出来。向心力的大小与物体作圆周运动的线速度有关,运动速度越大,向心力越大。

因为转动的频率越高,转动半径越大,线速度就越大。所以杂技演员在表演时,都是用较长的绳子,以较高的频率来转动。

⑦ 天桥杂技剧场的发展壮大


北京杂技团诞生于北京的杂技之乡--天桥。四十年来,秉承天桥传统杂技的精髓,吸收,借鉴其他民族艺术的精华,大胆创新排除了一大批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艺术杂技之精品,多次入选国家重大庆典活动的演出,并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曾先后出访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和亚洲。非洲等四十多个国家,受到热烈欢迎和高度赞誉。其水平不谨远远超出了五十年前的老天桥,而且已经身于国内和世界杂技艺术的领先水平,的确是推陈出新,的确是青出与蓝而胜于蓝。有了“万胜剧场“这一古老而新兴的演出场所,有了北京杂技团令人叹为观止的杂技节目,城南定会多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