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知识 » 北京如何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
扩展阅读
厦门哪里找工作 2025-05-17 00:45:44
深圳到温州多少车费 2025-05-17 00:37:46
杭州内部寄快递多少钱 2025-05-17 00:35:01

北京如何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

发布时间: 2022-07-18 03:47:00

A. 北京实行自贸区总体方案,有何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

9月21日,备受瞩目的北京自贸区总体方案公布。建立北京自贸区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战略举措。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明确,自贸试验区的实施范围119.68平方公里,涵盖三个片区:科技创新片区31.85平方公里,国际商务服务片区48.34平方公里(含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5.466平方公里)高端产业片区39.49平方公里。

北京自贸区的设立意味着京津冀三地均已设立自贸试验区。

B. 新时代新北京的战略定位和目标是什么

摘要 一、战略定位

C. 2021年1月20日新闻联播主要内容是什么

1、总书记在北京河北考察并主持召开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工作汇报会时强调,坚定信心奋发有为精益求精战胜困难,全力做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工作;

2、【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脱贫攻坚答卷】十八洞村,从贫困苗乡到小康村寨;

3、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全体会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和《“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征求意见稿)》;

4、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在京举行;

5、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分组审议动物防疫法修订草案、行政处罚法修订草案等;

6、《之江新语》《习近平谈“一带一路”》《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中文繁体版出版研讨会在香港举办;

7、2020年全国实际使用外资规模创历史新高;

8、【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加快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

9、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通知》进一步做好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10、深化标本兼治,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11、四集电视专题片《正风反腐就在身边》即将播出;

12、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介绍当前疫情以及春节前后疫情防控有关情况;

13、各地继续全力以赴筑牢疫情防控网;

14、国家卫生健康委通报最新疫情;

15、国内联播快讯:

(1)我国成功发射天通一号03星;

(2)“十三五”全国累计办理出口退税70736亿元;

(3)西藏发布最新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4)自然资源部督办和通报13起土地违法违规案件;

(5)最高法发布加强未成年人审判工作意见;

(6)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建设;

16、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超9412万例,美国新冠肺炎死亡人数超40万,美新冠死亡人数接近二战美军死亡总数。美媒:近九成受访者认为美疫情未受控制,英国新冠单日新增死亡病例为新高;

17、美首都华盛顿进一步提升警戒级别;

18、国际联播快讯:

(1)欧盟通过战略文件强化欧元地位;

(2)俄批评美对“北溪-2”的制裁野蛮非法。

(3)北京如何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扩展阅读

节目制作

《新闻联播》运用了高度程式化的编排风格。从播出顺序来看,依次为时政报道、常规报道、国内简讯、国际简讯。四大版块虽偶有调整,但总体维持着次序的稳定。

其中,时政报道作为《新闻联播》的传统题材和优势资源,在整个节目中占据主要地位,其时长往往占据整个节目的近1/2;新闻性较强的常规报道,往往处于较弱的地位。而《新闻联播》近期改版的一个主要举措,就是对时政报道进行精简,并强化常规报道的地位。

D. 北京未来发展的方向是什么

★老规划

难适应新形式

根据1993年国务院批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0年来,北京经济社会迅猛发展,10年前总体规划所确定的部分目标已经提前实现,规划空间容量趋于饱和,难以容纳新的城市功能。

具体看来,北京市的大城市问题日益显现,共患有城市中心区功能过度聚集,城乡二元结构下的空间发展缺乏协调,区域协调不够等多种病症。原有规划思想面对发展中的新问题,需要及时调整和补充。

有关部门也已经认识到了其中的问题,自2002年12月起,北京市规划委员会组织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清华大学三家编制单位,开展了《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的编制工作。

经过专家分析,目前北京城市空间发展的制约条件有:有限的土地资源及绿色空间对人口及建设规模的制约;适宜人口密度的制约;水资源条件的制约;空间布局制约。

★新规划

确定三步走战略

通过对国内外首都城市的发展趋势,特大城市的发展趋势,城市文化的发展趋势的分析,基于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专家提出了北京新的四大定位和三步走战略。

北京新的四大定位是,国家首都———政治中心,国际交往中心;世界城市———世界级服务中心,世界级大都市地区的核心城市;文化名城———文化、教育、科技创新中心,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宜居城市———充分的就业机会,舒适的居住环境,创建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首善之区。

根据北京未来的发展目标,有关部门还提出了分阶段三步走目标,第一步:2003年至2008年。率先在全国基本实现现代化,构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基本框架。第二步:2009年至2020年。全面实现现代化,确立北京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地位。第三步:2021年至2050年左右。北京将建设成为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发展的可持续的城市,进入世界城市行列。

★两轴两带

明确区位功能

在新的规划中,专家结合北京城市的轴线布局特点和自然地理特征,提出要在继承发展城市传统中轴线和长安街沿线十字轴的基础上,强化政治、文化与首都经济发展的职能。在其外围构建“东部发展带”和“西部生态带”。

“两轴”是北京城市的精髓,应结合传统中轴线和长安街的延伸,全面实现保护与发展,从空间布局上体现首都政治、文化、经济职能的发挥。“东部发展带”北起怀柔、密云,重点发展顺义、通州、亦庄,东南指向廊坊、天津,与区域发展的大方向相一致,应主要承接新时期的人口产业需求。“西部生态带”与北京的西部山区相联系,既是北京的生态屏障,又联系了延庆、昌平、沙河、门城、良乡、黄村等,应实现以生态保护为前提的调整改造,各级城镇主要发展高新技术、高教园区等环保型产业,为北京建成最适宜人居住的城市奠定基础。“多中心”是指在市区范围内建设不同的功能区,分别承担不同的城市功能,以提高城市的服务效率和分散交通压力,如CBD、奥运公园、中关村等多个综合服务区的设定。在市域范围内的“两带”上建设若干新城,以吸纳城市新的产业和人口以及分流中心区的功能。

E. 1月20日的新闻联播主要内容是什么

2021年1月20日新闻联播主要内容:

1、【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脱贫攻坚答卷】十八洞村从贫困苗乡到小康村寨。

2、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分组审议动物防疫法修订草案、行政处罚法修订草案等。

3、2020年全国实际使用外资规模创历史新高。

4、【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加快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

5、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通知》进一步做好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6、深化标本兼治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7、四集电视专题片《正风反腐就在身边》即将播出。

8、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介绍当前疫情以及春节前后疫情防控有关情况。

9、各地继续全力以赴筑牢疫情防控网。

10、国家卫生健康委通报最新疫情。

11、国内联播快讯:

(1)我国成功发射天通一号03星。

(2)西藏发布最新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3)自然资源部督办和通报13起土地违法违规案件。

(4)最高法发布加强未成年人审判工作意见。

(5)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建设。

12、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超9412万例,美国新冠肺炎死亡人数超40万,美新冠死亡人数接近二战美军死亡总数。美媒:近九成受访者认为美疫情未受控制英国新冠单日新增死亡病例为新高。

13、美首都华盛顿进一步提升警戒级别。

14、国际联播快讯:

(1)欧盟通过战略文件强化欧元地位。

(2)俄批评美对“北溪-2”的制裁野蛮非法。

以上内容参考 CCTV-1综合频道-新闻联播20210120

F.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规划

北京市“十二五”规划确定了“两城两带、六高四新”的产业发展空间格局,南部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占据其中“一带一高”,是全市重点发展的南北两个产业带之一,市委、市政府对开发区未来发展寄予厚望,要求开发区成为“北京创造”品牌的主力军。
基于北京市“十二五”规划,开发区确定了“战略产业开发区、区域发展支点、创新驱动前沿、低碳绿色家园”的总体定位,提出“一体化、高端化、国际化”的发展目标。
一体化,就是要加大统筹发展力度,坚持一体化规划、建设和管理,形成城市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实现行政区与功能区、新城与新市、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一体化协调发展。
高端化,就是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高端、高效、高辐射产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打造一批“北京创造”品牌,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水平,实现产业集约、集聚、循环发展,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高水平建设南部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
国际化,就是要紧跟北京向中国特色世界城市迈进的步伐,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集聚国际优质要素,提高国际服务能力,努力建设具有国际水平和国际影响力的开发区。
(图册资料来源 ) 按照总体思路,开发区提出了“三城、三带、一轴、多点、网络化”的规划设想,构建“新城-新市镇-农村社区”的新型城市体系。
“三城”指亦庄新城、大兴新城和规划中的新航城。三座新城定位明确,亦庄新城是南部高端制造业发展的主体平台、首都生产性服务业重要组成部分;大兴新城是地区行政和文化中心、区域消费性服务业中心、南部开发区的部分重要产业集聚区;新航城定位于世界城市的门户枢纽,带动高端临空产业集聚,推动南部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产业化国际水平和辐射带动能力,加快城乡一体、区域统筹发展步伐。
“三带”包括京津塘高速公路发展带、京开高速公路发展带和南六环路发展带。
“一轴”指南中轴延长线,围绕“生态绿轴、文化中轴”的定位,对南中轴实施保护性开发,打造以生态涵养和历史文化为特色的功能轴线。规划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和临空经济,建设首都中部生态涵养和文化创意发展区。
“多点”是指庞各庄镇、魏善庄镇、安定镇、采育镇四个重点镇。庞各庄镇重点发展旅游、会议、休闲及专项体育产业;魏善庄镇集中优势力量发展文化创意和军民结合产业;安定镇重点发展生态旅游和都市产业;采育镇主要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通过基础设施、产业设施等合理布局,实现区域内的城、带、轴、点“网络化”有机衔接和紧密配合。

G.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基点是什么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基点是:

1、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

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是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于国内市场,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

具体来看,要在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等方面切实发力,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使国内市场成为最终需求的主要来源,充分用好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

2、以科技自立自强补短板强弱项

科技实力直接关系到世界政治经济力量的变化,也决定着各国各民族的前途命运。当今世界,核心技术、高端科技就是现代的“国之利器”,谁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长远发展的巨大优势。

立足新发展阶段,我们必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夯实既有优势、塑造新的优势。

3、全面深化改革增强内生动力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要继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进一步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协同推进其他领域改革,形成强大的改革合力。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必须坚持的战略方向。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调整供给结构,使其更有利于满足市场需求,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投资。

4、在夯实既有优势中塑造新优势

新发展格局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既能满足国内需求,又能显着提升我国产业技术发展水平。

一方面,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能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进一步满足国内的生产和消费需求,使国内大循环更加通畅、质量更高。

另一方面,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能在国际合作与竞争中不断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持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的地位。


H. 2020北京冬奥会对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作用

北京冬奥组委全面落实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与各方面紧密合作,扎实推进各项筹办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北京冬奥会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引导前沿科技、促进文体旅融合、建设健康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等具有独特作用,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独特的影响力。

北京冬奥会秉承发展新理念,积极探索文化、体育、科技相互融合、线上线下相互促进的创新业态;服务发展新格局,充分整合旗下“鸟巢”、“水立方”、“冰丝带”等奥运场馆资源和北奥集团等文体行业资源,着力构建符合首都城市定位、服务“四个中心”建设。

(8)北京如何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扩展阅读

北京冬奥会是全球瞩目的盛会,应该作为弘扬绿色体育精神、弘扬生态文明、弘扬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平台。

专家许勤华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在现有基础上把北京冬奥会打造成碳中和的典范。

二是将北京冬奥会打造成践行生态文明的典范。

三是北京冬奥会体现的绿色体育精神将引领一场国内外绿色体育的浪潮,有必要抓紧跟踪北京冬奥会绿色体育精神的研究总结,形成很多可复制、可利用、可推广的经验,为其他国内外体育盛会提供重要经验和行动指南。

I.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基点是

面对复杂的内外发展环境,中国各界需要多管齐下,推动经济持续复苏。要把坚持扩大内需作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基点,以“内循环”支撑“外循环”。

1、扩大内需是做大做强国内大循环的关键。

2、要显着提高创新能力。

3、扩大内需与构建双循环格局要发挥重点区域和中心城市的战略领导作用。

4、宏观领域结构性改革和商事制度改革最能激发内生动力。

战略基点的简介

2021年3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出,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

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J. 如何构建新发展格局

1、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

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是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于国内市场,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

具体来看,要在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等方面切实发力,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使国内市场成为最终需求的主要来源,充分用好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

2、以科技自立自强补短板强弱项

科技实力直接关系到世界政治经济力量的变化,也决定着各国各民族的前途命运。核心技术、高端科技就是现代的“国之利器”,谁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长远发展的巨大优势。

既要有效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又要加强创新人才教育培养,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和科研活动自身规律,力争培养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通过积极参与国际大循环,我国实现了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形成了“世界工厂”发展模式。在此条件下,我国快速提升经济实力、改善人民生活,实现了几十年的经济快速增长。当前,随着全球政治经济环境变化,传统国际循环明显弱化,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

这就要求我们把发展立足点放在国内,更多依靠国内市场实现经济发展﹔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总而言之,就是要办好自己的事,推动形成宏大顺畅的国内经济循环,更好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形成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几个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