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冬奥会中的地理知识有哪些
冬奥会中的地理知识有:
1、举办地区位1960年以来,历届承办冬奥会的东道主城市们都位于北半球,大致分布的纬度范围是35°N—65°N。这是冬奥会的举办的时间所决定的,当然更是气候条件驱使的。
2、冬奥东道主区位特点位置最南的是日本长野(1998),最北的是挪威(1994)。在“个头”方面,美国斯阔谷(1960)海拔最高(1880米)。加拿大温哥华海拔最低(21米)。北京海拔55米左右,但是协办城市张家口的海拔接近716米,二者的“平均身高”不算矮哦。
北京是温带季风气候,近12年来二月平均最高气温为6℃、最底为-5℃,降水量均值为5.1毫米,是东道主当中比较愁水的城市。俄罗斯索契在办奥运会时二月最高温度达到了20℃,成为最暖和的奥运举办地。而日本札幌则以100多毫米的月降水成为了东道主中最不缺水的城市。
3、北京“双奥之城”的优势北京的地理纬度为40°N左右,属北温带地区,又处亚欧大陆东部、华北北部,为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区,气候特征表现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分明。所以从奥会比赛项目来看,夏季、冬季的赛事均适合在北京的冬夏季举办。
4、张家口区位冬季气候寒冷,降雪量大,存雪期长;山地地形条件适宜开展滑雪运动;距离北京较近,交通通达度高,能够保障两地间的联系;张家口冬季运动设施完善;多次举办冬季运动国际大赛,经验丰富。
Ⅱ 有关北京地理的知识,北京的庙算人文地理吗
摘要 人文地理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地理学的两个主要分支学科之一。“人文”二字与自然地理学的“自然”二字相对应,泛指各种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现象。人文地理学一般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社会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狭义的人文地理学则指社会文化地理学。
Ⅲ 北京地理知识
直接网络一下北京地理就行了!我们口述肯定不如网上准确和专业!楼主你这个补充有点刁啊!
北京位于北纬39°56′,东经116°20′,雄踞华北大平原北端,总面积16,800多平方公里。平原地区有“北京湾”之称,从地理位置上看,其西拥太行、北枕燕山、东濒渤海,南向华北大平原,整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河流纵横,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自古以来这里是沟通我国中原地区和东北、西北地区的交通枢纽。诚如古人所言:“幽州之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诚天府之国。”
北京的西、北、东北面群山环绕、连绵不断,东南面为开阔的平原。西部山地统称西山,属太行山脉,北部山地统称军都山,属燕山山脉,两条山脉在关沟附近交汇。东北部平谷县境的造山为燕山的西缘,与军都山交会于潮白河谷。西、北、东北面连绵不断的诸山岭形成一个向东南展开的半圆形大山湾。山区面积为10,418平方公里,约占全市总面积的62%,最高峰为位于西境的东灵山,海拔高度2,303米。
境内主要河流有属于海河水系的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拒马河和属于蓟运河水系的泃河。这些河流都发源于西北山地,乃至蒙古高原。其中泃河、永定河分别经潮白新河、永定新河直接入海,拒马河、北运河都汇入海河注入渤海。
“四季俱可喜,最佳新秋时”,北京地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适中,四季分明,无霜期较长,年平均气温在8—12摄氏度。冬季寒冷干燥,时有风沙;夏季潮湿多雨。年均降水量600多毫米,降水季节分配很不均匀,70%的降雨集中在7、8、9三个月。最好的季节是4月下旬—6月上旬、8月下旬—11月底。
我国古代文人墨客形象地称北京山环水绕的形胜是“山川峙濯,险甲寰区”,“山水一大交汇”,“诚万古帝王之都”的“天府”、“神京”
Ⅳ 北京冬奥会地理知识点有哪些
北京冬奥会地理知识点有:
1、国际奥委会在确定冬奥会举办国家和地点时,除了考虑经济水平、国际地位外,从地理角度还要考虑什么因素:冬奥会的选址对地理环境要求较高,不宜在热带城市举办(理由显而易见,不必多说);高纬度地区尤其是极地气候区也没有(极低温度满足冰雪存在的条件,但对运动员来说,影响发挥水平,也容易导致冻伤)。
2、冬奥会举办地选址大有讲究,为什么申请冬奥会的选址选在北京和张家口而不是降雪丰富的东北冬奥会举办地并非越北越好、越冷越好,因此历届冬奥会几乎所有主办城市都位于北纬30度到北纬60度之间,举办时间一般在2月份。气温-17℃—10℃是冬奥会举办最为理想的温度。
3、从气象角度,主要考虑如下:与夏季奥运会相比,冬奥项目,尤其是室外举办的雪上运动项目,本身受气象条件影响更大,风速、风力、气温、雪温等甚至直接考验着运动员的技术发挥。
4、另外国际奥委会在主办城市的选择上也有严苛的要求。其中核心气象指标有两条,2月份平均气温是否低于0℃,2月份降雪量是否大于30厘米。如果主办城市两项指标中有其中一项可能性低于75%,则没有申请冬奥会主办地的权利。如果有一项或有两项指标的可能性在75%-89%之间,则该城市属于高风险城市,在申办的竞争中将处于相对的劣势。
5、举办冬奥会的城市也不是越冷越好。作为中国纬度最高、冬季运动项目开展最为发达活跃的城市之一,哈尔滨早在1996年就承办了第三届亚洲冬季运动会。然而,2002年哈尔滨申办2010年冬奥会却无缘进入第二轮投票。据冰雪界专业人士介绍,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过低的温度。温度太低不利于运动员发挥水平,也容易导致冻伤。
Ⅳ 北京人文地理介绍
地理:北京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部、北部和东北部三面环山,东南部是一片缓缓向渤海倾斜的平原。
气候:北京的气候为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短促。
饮食:北京被《福布斯》列为世界第八大美食之城。北京的风味小吃历史悠久、品种繁多、用料讲究、制作精细,堪称有口皆碑。
京味小吃:豆汁儿、豆面酥糖、酸梅汤、茶汤、小窝头、茯苓夹饼、果脯蜜饯、冰糖葫芦、艾窝窝、豌豆黄、驴打滚、灌肠、爆肚、炒肝。
建筑:北京在历史上曾为六朝都城,在从燕国起的2000多年里,建造了许多宫廷建筑,使北京成为中国拥有帝王宫殿、园林、庙坛和陵墓数量最多的城市。
Ⅵ 2022年北京冬奥会地理知识点有哪些
2022年北京冬奥会地理知识点有:
1、冬奥会天气并不是越冷越好,冬奥项目受气象条件的影响更大,风速、风力、气温、能见度都直接影响着运动员的发挥。,比赛核心气象指标有两条,一是2月份平均气温低于0摄氏度,二是2月份降雪量大于30厘米。
2、温度太低既不利于运动员水平的发挥,也容易导致冻伤。国际奥组委要求,冬奥会举办地的极限温度不能低于零下17摄氏度。
3、考虑到自然界天气过程尤其是降雪的不确定性,且雪上竞技项目对场地雪量的严格要求,国际赛事尤其是冬奥会,一般都会使用人工造雪来铺设雪地赛道。除了有助减少“靠天吃饭”的不稳定因素,人造雪密度大,比天然雪更能抵御风、雨以及温度变化的影响,更为稳定和持久。
4、人造雪和自然雪在本质上没有太大区别,都是水或者水汽构成,区别在于密度,自然雪为328公斤/立方,人造雪为856公斤/立方,密度更大,在相同条件下,同体积的人造雪比自然雪融化慢。
5、人工造雪通常是指在一定气象条件下,人为模拟天然降雪的过程,将微细的水滴喷射或喷洒到冷空气中,实现由水滴到雪花的转变。
6、北京冬奥会所使用的雪炮制出的人工雪,分为9种型号,号越小越接近粉雪,号越大雪则越湿。白天温度较高时,使用含水量少的小号雪。当夜间达到零下二十几度时,则使用7号雪、8号雪,这样出来的雪质更好。
7、国家跳台滑雪中心的赛道成35°陡坡状,为了使喷上去的雪不滑落,还要把人工雪经过重约六吨的压雪机反复碾压,雪才能逐渐变得紧实,变身成为华丽的冰状雪。
8、滑雪比赛反而怕下雪,首先,下雪会对赛道造成影响,一是下雪时伴随升温会影响赛道的雪温和雪质,因此运动员雪板打蜡的种类和多少需要做好相应调整;二是新增积雪会使赛道表面松软、摩擦力增大,不利于运动员发挥。
其次,降雪天气下能见度较低,会影响运动员和裁判的视线,尤其对于高速滑行的运动员来说是非常危险的。24h内无降雪更适合滑雪运动。
Ⅶ 北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有什么特征
北京位于太行山、燕山和华北平原的结合部,北京的经纬度位置是40°N,116°E,位于北半球、东半球,属于北温带,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故答案为:北京位于太行山、燕山和华北平原的结合部,北京的经纬度位置是40°N,116°E,位于北半球、东半球,属于北温带,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Ⅷ 首都北京共几环是如何分布的环中心又有些什么
1.北京一共有7条环路,即一环路、二环路、三环路、四环路、五环路、六环路、七环路。其中的七环路也称为北京大外环高速公路,全长940公里,其中890公里都在河北地区。
2.这七条环路是从中心一圈一圈往外扩的,每个环以桥隔开。
3.北京内城中心是景山万春亭
景山的万春亭是北京城的最高点,山上一一块圆盘,北京城中心点。圆盘的圆心正是景山万春亭。景山万春亭在地理位置上是北京内城的中心,老北京凸字形的城市,北部称为内城,南北称为外城,内城的地理中心正是景山。
(8)北京的地理知识有哪些扩展阅读:
北京位于东经115.7°—117.4°,北纬39.4°—41.6°,中心位于北纬39°54′20″,东经116°25′29″,总面积16410.54平方千米。位于华北平原北部,毗邻渤海湾,上靠辽东半岛,下临山东半岛。
北京与天津相邻,并与天津一起被河北省环绕。
北京市山区面积10200平方千米,约占总面积的62%,平原区面积为6200平方千米,约占总面积的38%。北京的地形西北高,东南低。北京市平均海拔43.5米。北京平原的海拔高度在20~60米,山地一般海拔1000~1500米。
Ⅸ 北京地理概况有哪些
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也是中国七大古都(西安、洛阳、南京、北京、开封、杭州、安阳)之一,简称京,位于华北地区,面积1.680万平方公里,东南部为平原,西北部为燕山、太行山山地。北温带亚湿润气候。1月平均气温-9℃~4℃,7月约25℃。年平均降水量600多毫米左右。主要有汉、回、满、蒙古等民族。工农业发达,传统工艺品生产历史悠久,技艺精湛。70万年前北京猿人即生活于周口店地区,春秋战国时期燕国建于蓟,辽南京、金中都均在此地区,元、明、清三代北京更成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因此,皇家宫庭、园囿、朝坛及宗教建筑遍布,且大多保存完好。更兼长城丽,古运河以此为北端,故文物古迹荟萃是北京旅游资源的最大优势。40多年来新建筑如雨后春笋,北京是了解新中国的窗口。北京亦不乏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名山、森林、草原、溶洞、温泉、湖泊不一而足。因此,北京成为全国最重要的旅游热点城市之一。
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中央人民政府的直辖市,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按中央对北京的要求,北京将建设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和各项公共服务设施、基础建设及生态环境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历史文化名诚和现代化国际城市。
北京总面积16808平方公里,市区面积735平方公里。下辖10个区、8个县。城区:东城区、西城区、崇文区、宣武区;近郊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远郊区:门头沟区、房山区;远郊县:昌平县、顺义县、通县、大兴县、平谷县、怀柔县、密云县、延庆县。
北京位于北纬39°56′,东经116°20′。其雄踞于华北大平原的西北端,西部、北部、东北部,由太行山(西山)与军都山及燕山山脉所环抱,造成形似“海湾”之势,故自古就有“北京湾”之称。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全国政治、文化、交通、旅游和国际交往的中心。全市由11个区和7个县组成。总面积16800平方公里,其中市区占地1040平方公里。人口1150万。北京为我国四大直辖市之首。
北京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分明。春花、秋月、夏雨、冬雪,是其各季气候的不同特色,不论你何时来京观光,均有迷人的风彩。北京春秋季较短,夏冬季稍长。一月份较冷,月均气温-4.7℃,七月份稍热,月均气温26.1℃。年均降雨量650毫米,无霜期180天。这里地理位置显赫,山川雄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故历来被视为藏龙卧虎的神州宝地。
北京,已有3000多年的文字记载历史和悠久的城建沿革。远在70~50万年前,这里就是人类祖先的发祥地,“北京猿人”便在京西南的周口店等地繁衍生息。公元前586年,周朝的封侯国——燕国,在此建都,名“蓟”,从此“燕京”之名流传至今。公元前三世纪后,此地历为秦、汉、隋、唐各朝的北方重镇。公元十世纪初,我国东北的契丹族建立辽朝,将这里作为陪都,名南京。1125年,女真族兴起,灭辽而建金朝,正式于此建都,定名中都,并大兴土木,建起三十六座豪华的宫殿。中都城在今广安门一带,但1215年毁于兵火。这一年,我国北方的蒙古族举兵南下,相继灭了金朝和避于杭州的南宋王朝而统一了中国。1267年,元朝以金代的大宁宫(今北海公园)为中心重建都城,改名为大都,此是今天旧北京城的前身。1368年朱元璋率领农民起义军推翻了元朝,建立明朝,都城设于南京,将大都改称北平。1403年朱棣夺得皇位,迁都北平,并改名为北京,北京之名从此开始。不久兴建紫禁城等,经过十五年施工于1420年建成,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1644年清军入关,明朝灭亡,清朝也在北京建都。各朝在此建都共达800多年历史。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古老的北京获得了新生,被确定为新中国的首都。古老的北京城,经过历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在此留下了中华民族极其光辉灿烂的文化。全城的建筑布局以紫禁城为中心,从南到北贯穿一条全长8公里的中轴线。其前朝后市,左祖右社(太庙与社稷坛);街道纵横,殿宇辉煌;坛庙神奇,园陵壮美;河湖穿绕,风光如画。全城既有平面布局,又有立体造型,这不仅是中国古都的典范,而且在世界城建史上也占有极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