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哪些开国将军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
既然说开国了那就只有那十大元帅十大将
许世友上将
许世友,1906年出生于河南省新县。1927年参加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期间,历任班长、排长、营长、团长、副军长兼师长、军长、红四方面军骑兵司令。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进入红军大学深造。
抗日战争开始,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第三八六旅副旅长。1940调任山东纵队第三旅旅长,1942年任山东纵队参谋长,10月任胶东军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司令员,东线兵团司令员,山东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司令员。归国后历任华东军区第二副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兼南京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华东局书记处书记,中共江苏省委第一书记、省革命委员会主任,广州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军委常务委员等职。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74任广州军区司令员期间指挥西沙自卫反击战。1979年又在广西方向指挥边防部队胜利地进行了对越自卫反击作战。
杨得志上将
杨得志, 1911年生,湖南醴陵人。1928年2月参加工农革命军。1930年起任中国工农红军排长、连长、团长、副师长、师长。参加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和长征。长征途中曾组织“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15师685团团长,在威震中外的平型关战斗中,歼敌1000余人。后任第344旅副旅长、代理旅长。1939年春任冀鲁豫支队支队长。1940年任八路军第2纵队司令员、冀鲁豫军区司令员。1944年4月率部返回延安,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第1旅旅长,担负守卫黄河河防、保卫延安、保卫党中央的重任。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冀鲁豫军区第1纵队司令员,晋察冀军区第1、第2纵队司令员,晋察冀野战军司令员,华北军区第2兵团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济南军区、武汉军区、昆明军区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中共中央军委副秘书长,中央军委委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爆发于上世纪70年代末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杨得志再次受命负责西线云南边境的战事,军事界普遍认为西线战绩优于广西边境由许世友负责的东线,单从战果上比较,我东线集团军的战绩要强于西线部队,东线集团军谅山战役全歼敌王牌13师,更是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最大战果。但说到伤亡,东线集团军却远远大于西线,甚至还出现了整个一支连队被敌人俘虏的局面。也正是由于西线战功的卓越,杨得志事后得以晋升总参谋长。
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许世友与杨得志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歼灭敌人近6万人,其中击毙敌人42000多人,击伤10000多人,俘虏2000多人(另外约有50000越南平民伤亡,在当时越南全名皆兵的情况下,可算作战斗人员伤亡)。但是我们也为胜利付出了27000人伤亡的代价,其中阵亡将士为6000多人,负伤战士为21000多人。
另外,先后参预指挥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还有33岁就被授予少将军衔而晚年又挎起卡宾枪出现在亚热带丛林指挥作战的“中国巴顿”吴忠将军。
吴忠将军(1921—1990),原名吴光珠,字宝山。四川省苍溪县人。家住四川省苍溪县东溪镇小龙山。一九三三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十军第九十师二六八团排长,团政治处干事。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部特务团排长、副连长,晋西独立支队第二团连长、副营长,教导第三旅八团营长,鲁西军区第八军分区地区支队支队长,第五团副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第七纵队二十旅五十八团团长、副旅长、旅长,第二野战军五十二师师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师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机械化师师长,副军长,军长,北京卫戍区第一副司令员、司令员,广州军区副司令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1977年9月,34岁时就成为我军第一次授衔时最年轻的开国将军的吴忠少将,在担任了7年北京卫戍区司令后奉调到广州军区,给时任广州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上将当副手,任副司令员。
1979年1月,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有位年愈六旬的老将军指挥人民解放军第40军全部、42军、54军各一部和两个坦克团协同作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连克高平等6城,严惩了越军,为捍卫我国主权和领土完整,贡献了力量。他就是时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员的吴忠将军。
1979年3月5日,中国边防部队开始全部撤回中国境内。在1个月的作战中,吴忠指挥南集团部队转战越北山区,连克数城,歼灭越军近万人。回国后,吴忠继续接受了长达8年的审查。
1987年6月18日,经中央军委批准,北京军区党委对吴忠做出最后结论:“经审查,吴忠同志1971年3月至1977年9月,在任北京卫戍区司令员、北京市委书记期间,没有参与林彪、四人帮篡党夺权的阴谋活动…… 1990年2月26日,吴忠在海南岛不幸逝世,终年71岁。
1955年他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他还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1987年离休后,仍在为部队建设贡献余力。
⑵ 至今到底有多少位百岁开国将军
按照中国传统,截止目前,开国将帅中已经有57位“百岁将军”:
1、吴西少将(1900.10.6—2005.7.21)享年105岁,原海军后勤部副政委,我国第一位百岁开国将军。但档案记载是1903年出生,即使这样也享寿102周岁。
2、童陆生少将(1901.1.3—2001.2.27)享年102岁,原军事图书馆馆长。
3、吕正操上将(1904.1.4—2009.10.13)享年106岁,原铁道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目前为止最长寿的将军,也是最后一位去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上将。
4、孙 毅中将(1904.5.12—2003.7.4)享年100虚岁,原总参顾问。
5、曹广化少将(1905.1.13—2004.4.21)享年100虚岁,原中共中央军委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
6、阎捷三少将(1905.12.1-2006.1.29)享年102岁,原后勤学院政治委员。
7、陈锐霆少将 (1906.11.10—2010.6.13) 享年105岁,原炮兵副司令员。
8、肖 克上将(1907.7.14—2008.10.24)享年102岁,历任红六军团军长,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八路军120师副师长,晋察冀军区副司令员,四野参谋长。原全国政协副主席。
9、李懋之少将(1907.12.25—2009.2.11)享年103岁,原第二炮兵原副司令员。
10、魏天禄少将 (1908.2.16—2011.5.21)享年104岁,原海军工程兵政委。
11、陈 波少将(1908.12.20—2009.12.3)享年102岁,二炮后勤部原顾问,独臂将军。
12、阮贤榜少将 (1909—2011.4)享年103岁,长期担任华东各省的军区副司令员。
13、王兆相少将(1909.10.16—2009.6.3)享年101岁,原军委工程兵顾问。
14、张 瑞少将 (1909.3—健在)原总参军务部副部长,现已104岁,为目前健在的最长寿将军。
15、汤光恢少将 (1909-2008.3.4) 享年100虚岁,原江西军区顾问。
16、李丕功少将(1910.2.16—健在)原江苏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
17、阿沛•阿旺晋美中将(1910.2—2009.12)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享年100岁。
18、胡定千少将(1910.3.15—2011.2)享年101岁,原江西军区副司令员。
19、罗元发中将(1910.11—2010.5.10)享年101岁,原雁北支队政治委员、第六军首任军长。 20、谭佑铭少将(1910.12—健在)曾任20军政委、解放军报总编。
21、方 强中将(1911.1.26—2012.2.8) 享年102岁,原海军副司令员。
22、曾思玉中将(1911.2.2—2012.12.31)原64军首任军长、武汉军区和济南军区司令员。
23、王茂全少将(1911.2.22—健在)原河北军区副司令员。
24、孔庆德中将(1911.3.4—2010.9.29)享年100岁,原58军首任军长、武汉军区副司令员。
25、方 震少将(1911—健在)原二军大副政委。
26、殷国洪少将(1911—健在)原海军炮兵学校校长。
27、熊兆仁少将(1912.2.2—健在)原福州军区副参谋长。
28、陈茂辉少将(1912.8.22—健在)原南京军区政治部顾问。
29、高先贵少将(1912.10.14—健在)原广州军区后勤部顾问。
30、裴周玉少将(1912.12) ,再过一个多月就迎来百岁寿诞,原69军政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政委。
31、方国安少将(1913.1-2011.05.08)湖南平江人,原广东军区副政委,虚岁100岁。
32、吴瑞山少将(1913.5-2012.10.24),原武汉军区副司令员,享年100岁。
33、王 晓少将(1913-2013.3.11)山西定襄人,海军后勤部原部长,1961年晋升为海军少将。享年100岁。
34、江鸿海 (1913) 原湖北军区副政委。湖北麻城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解放时任四野第46军136师政治部主任。
35、张力雄 (1913) 原江西省军区政委。福建上杭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49年任二野特种兵纵队政治部主任。
36、曹中南 (1914—2014.2.7) 享年100岁,原天津警备区政委。河北景县人,1938年参加八路军。
(注:以下将军在写此博文时仍健在)
37、张震(1914)湖南平江人。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曾任三野参谋长、中央军委副主席。今年是老将军百岁华诞。
38、王贵德(1914)原铁道兵副政委。福建上杭人,1931年参加工农红军;解放时任18兵团61军182师政委。
39、詹大南 (1914) 原27军军长,兰州、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安徽金寨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49年时任华北军区第209师长。
40、廖鼎琳 (1914) 原炮兵学院政委。江西吉安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49年任河北军区定县军分区司令员。
41、黎 光 (1914) 原68军军长、南京军区工程兵主任。四川南部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49年任20兵团66军198师师长。
42、曾 美 (1914) 原北京卫戍区司令员。江西寻乌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49年任20兵团67军参谋长、196师长。
43、魏国运 (1914) 原空军政治学校校长兼政委。湖北监利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44、李孔亮(1914)河北高阳人,沈阳军区后勤部顾问。
45、涂通今(1914)原总后卫生部副部长。福建长汀人,我军三位“博士将军”之一。
46、李中权 (1915) 原南京军区空军第一副司令员、第二政治委员。四川达县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48任东北野战军九纵政委,1949年46军政委。
47、邹 衍 (1915) 原沈阳军区副政委。江西兴国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49年任四野47军160师政治委员。
48、 张秀龙 (1915) 原浙江省军区、湖北省军区司令员,武汉军区副司令员。湖北仙桃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49、胡继成 (1915) 曾任42军军长,原成都军区副政委。安徽金寨人,1931年入伍;1949年任42军126师师长。
50、钟炳昌 (1915) 曾任67军政委,原中科院副秘书长。江西兴国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48年任66军197师政委。
51、贾若瑜 (1915) 原军事学院副院长。四川合江人,1935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49年任胶东军区司令员。
52、雷 钦 (1915) 原64军190师政委。福建上杭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53、刘自双(1915)原福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四川巴中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解放时任河南军区警备第二旅副旅长。
54、汪运祖(1915)原南京军区后勤部政委。湖北红安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49年时任华东军区后勤部军需部副部长。
55、胡立信(1915)原南空政治部主任。河南新县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56、顾 鸿(1915)原南京工程兵学校校长。安徽庐江人,1936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57、颜文斌(1915—2014.4.1)享年100虚岁。原旅大警备区副司令员。江西永新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⑶ 一个团有多少人一个师有多少人一个连有多少人一个排有多少人
中国人们解放军
目前在解放军部队里边,一个连一般有三个排组成.而一个排一般有三个班组成,一个班一般有十个人左右.所以这样算来,一个排有30人左右.再加上炊事班,通信员,司务长,三个排长、副连长、连长、指导员.大约在120人左右.
图片
解放军的一个连队
解放军的一个营配有四个连左右,人数大约在500人左右;一个团配有三个营,一个标准团人数事1500人;一个师包括五到六个团,再加上隶属于师后勤处的二线非战斗单位,比如养殖场等,隶属于师侦察处的特种侦察连、雷达站等,再加上师部以及其他单位,所以这样算来一个师是一万人左右,而一个标准师的兵力也就是一万人.
图片
解放军基层连队正在训练
一个旅比一个师少一个团左右,而一个标准师是10000人,所以旅人数大约在7000人左右.每个军的兵力是不一样的,会按照各个部队的需求做另外调整。
图片
解放军战士在执行任务
在我们内地的一些部队也有一个军只管三个旅的情况.解放军在1985年裁军以后组建了合成化集团军,每个军大都包括坦克旅、高炮旅、陆航团(陆军航空兵部队)等合成化兵种.所以人数都是不一样的.以上的这些数据都是属于中国陆军的。解放军战士在执行任务
由于中国海军和中国空军由于其特殊性,不能按照这个来划分的。看完这个大家对军队是不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中国的军队平时和战时是不一样的,有个特别的词叫“加强”经常会有比如加强排加强连这样的字眼,有时一个加强排的兵力可能就可以抵得上一个连队
⑷ 吴忠将军简历
吴忠将军简历
吴忠(1921—1990),原名吴光珠,字宝山,四川省广元市人,出生于广元市苍溪县东溪镇小龙山。一九三三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十军第九十师二六八团排长,团政治处干事。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部特务团排长、副连长,晋西独立支队第二团连长、副营长,教导第三旅八团营长,鲁西军区第八军分区地区支队支队长,第五团副团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第七纵队二十旅五十八团团长、副旅长、旅长,第二野战军五十二师师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师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机械化师师长,副军长,军长,北京卫戍区第一副司令员、司令员,广州军区副司令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时年34岁的吴忠少将成为我军第一次授衔时最年轻的开国将军。
吴忠将军人生经历
年,吴忠从南京军事学院毕业后,被任命为志愿军第12军第31师师长,率部入朝参加了1952年冬季和1953年的春季战役。他归国后又历任解放军机械化师师长、第40军副军长、军长。
1955年,34岁时成为我军最年轻的开国少将,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以后任北京卫戍区第一副司令员,司令员。
1976年,奉命抓捕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等“四人帮”。
1977年9月,在担任了7年北京卫戍区司令后奉调到广州军区,给时任广州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上将当副手,任副司令员。
1979年1月,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这位年近六旬的老将军指挥人民解放军第40军全部、42军、54军各一部和两个坦克团协同作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连克高平等6城,严惩了越军,为捍卫我国主权和领土完整,贡献了力量。
1979年3月5日,中国边防部队开始全部撤回中国境内。在1个月的作战中,吴忠指挥南集团部队转战越北山区,连克数城,歼灭越军近万人。回国后,吴忠继续接受了长达8年的审查。
1987年6月18日,经中央军委批准,北京军区党委对吴忠做出最后结论:“经审查,吴忠同志1971年3月至1977年9月,在任北京卫戍区司令员、北京市委书记期间,没有参与林彪、四人帮篡党夺权的阴谋活动……
1987年离休后,仍在为部队建设贡献余力。
⑸ 北京卫戍区一师三团师干什么的
负责警卫工作,站岗或者纠察。
⑹ 开国将军还有多少健在
53位开国将军健在
李孔亮(1914-2015.4.13)64少将。任广东军政大学副政治委员,中南军政大学第六分校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第二十五步兵学校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军事体育学校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军械部政治部副主任,第一军械科学试验靶场政治委员,总后勤部白城办事处政治委员,沈阳军区后勤部顾问。河北高阳人,沈阳军区后勤部顾问。
截至2015年4月,开国将帅(1964年前)仅剩53位。
1955年至196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共授衔将军以上1614人,其中元帅10名、大将10名、上将57名、中将177名,少将1360名,他们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殊勋,我们称之为开国将帅。随着时间的流逝,将星们也一一陨落,目前上将以上全部逝世,开国中将只剩下1位,开国少将仅52位,当年的着名战将已廖若晨星。
一、开国中将1人
张震(1914)湖南平江人。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曾任三野参谋长、中央军委副主席。
二、55开国少将(55年少将共806人,健在21人)
开国将军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开国将帅共1614人,而狭义的开国将帅则不包括迟至1964年才晋升的少将,55少将无论如何都是无可争议的开国将军。55开国少将几乎成了“百岁将军”的摇篮。
汪东兴 (1916) 江西弋阳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长期任毛主席的警卫员。解放后历任公安部副部长、江西省副省长、中央办公厅主任兼警卫局局长;最高职务是第十一届中共中央副主席,系中共九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十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第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中顾委委员。
向守志(1917)原二炮司令员、南京军区司令员。四川宣汉人,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解放时任二野15军44师师长兼政治委员。1988年授上将军衔,系中共12届中央委员。
李耀文 (1918) 原海军政治委员。山东荣城人,1937年参加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1949年任3野26军政治委员。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系中共第12届中央委员,13届中共中央中顾委委员。
王贵德(1914)原铁道兵副政委。福建上杭人,1931年参加工农红军;解放时任18兵团61军182师政委。
方槐(1917)原空军第2军军长。江西于都人,原名赖芳槐(曾用名赖世禄),1932年参加工农红军;1949年任军委航空局作战教育处处长。
任荣(1917)曾任38军政委、成都军区和武汉军区副政委,出任过西藏自治区第一书记。四川苍溪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解放时任辽东军区171师政治委员。系中共中央第11届中央委员,第10届、12届中央候补委员。
刘中华(1917)原海军高级专科学校校长。山东文登人,1932年入党,1937年入伍;解放时任三野9兵团30军政治部主任。
刘居英(1917)原铁道兵副司令员。吉林长春人,参加过“一二九运动”,解放时任东北铁路总局第一副总局长。
李布德 (1919) 原山西省军区政委。四川营山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49年任20兵团67军199师政治委员。
杨永松 (1918) 原北京军区工程兵政委。广东大埔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49年任四野战车师政委。
邹 衍 (1915) 原沈阳军区副政委。江西兴国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49年任四野47军160师政治委员。
张秀龙 (1915) 原浙江省军区、湖北省军区司令员,武汉军区副司令员。湖北仙桃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49年时任三野22军副军长。
胡继成 (1915) 曾任42军军长,原成都军区副政委。安徽金寨人,1931年入伍;1949年任42军126师师长。
钟炳昌 (1915) 曾任67军政委,原中科院副秘书长。江西兴国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48年任66军197师政委。
贾若瑜 (1915) 原军事学院副院长。四川合江人,1935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49年任胶东军区司令员。
盛治华 (1916) 原二炮副司令员。江西永新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抗战时任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司令员,1949年任67军200师长。
詹大南 (1914) 原27军军长,兰州、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安徽金寨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49年时任华北军区第209师长。
裴周玉 (1913) 原69军政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政委、装甲兵顾问。湖南平江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49年任一野8军政治部主任。系第9、10届中央候补委员。
廖鼎琳 (1914) 原炮兵学院政委。江西吉安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49年任河北军区定县军分区司令员。
熊兆仁 (1912) 原福州军区副参谋长。福建永定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49年时任皖南军区副司令员。
黎 光 (1914) 原68军军长、南京军区工程兵主任。四川南部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49年任20兵团66军198师师长。
在以上开国将军中,熊兆仁、盛治华从军最早,1929年即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而李耀文迟至抗日时才入伍,但解放时已经担任野战军政委职务,比起其它将军的职务更高。在解放前担任野战军高级指挥员的战将有张秀龙(22军副军长)、李耀文(三野26军政委)、向守志(44师师长)、胡继成(126师师长)、黎光(198师师长)、盛治华(200师师长)、詹大南(第209师师长)
三、1961年授衔少将(当年晋升少将218人,健在9人)
王砚泉 (1917) 原昆明军区副政委。河北雄县人,1935年参加“一二九”运动,1937年参加山西青年抗战决死队,解放时任二野14军40师副师长。
孙干卿 (1919) 原昆明军区参谋长。山东淄博人,1938年参加八路军;解放时任四野43军128师383团团长、师参谋长。
杨思禄 (1917) 原福州军区空军司令员。江西于都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解放时任二野直属教导队2师师长。
张力雄 (1913) 原江西省军区政委。福建上杭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49年任二野特种兵纵队政治部主任。
胡炜(1920)原副总参谋长兼军委办公厅主任。河南新蔡人,1937年参加抗日。第九、十届中央候补委员,1977年被解除职务。
姜 钟 (1919) 原总参三部部长。四川平昌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殷国洪 (1911) 原海军炮兵学校校长。湖北红安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高 锐 (1919) 原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山东莱阳人,1937年入陕北公学。
魏国运 (1914) 原空军政治学校校长兼政委。湖北监利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注:1962年、1963年两批授衔少将16人,无人健在。
四、1964年授衔少将(共320人,健在22人)
64开国少将中,有一些是身经百战的资历很老的老红军,比如方震“大革命”时期就参加农民协会,几乎是“国宝”级。有些是抗战以后才参加革命的(以山东籍为多),1955年授衔时大多为大校,甚至是上校,能跻身开国将军行列是十分荣幸的。目前地位最高的是1988年晋升上将军衔的刘振华,王扶之将军则是所有开国将军中最年轻的,“百岁将军”有9位。
刘振华(1921)山东泰安人,原沈阳、北京军区政委,12、13届中央委员,1988年授予上将军衔。
王扶之(1923)原乌鲁木齐军区副司令员。别名王硕,陕西延安人,1935年参加工农红军,解放时系四野39军115师343团团长。开国将军中最年轻的少将。
王茂全(1911)原河北军区副司令员。江西吉安人,1930年参加工农红军,解放时任20兵团66军198师副师长。
文击(1918)原炮兵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原名刘树棠,河北霸县人,1937年参加八路军,解放时任四野炮兵一师副师长。
方 震(1911)原第二军医大学副政委。江西弋阳人,1926年参加农民协会,1930年参加工农红军。解放时任华北军区运输部分部部长。
刘自双(1915)原福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四川巴中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解放时任河南军区警备第二旅副旅长。
阳自碧(1918)原四川军区副司令员。四川巴中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解放时任华北军区司令部机要处处长。
李丕功(1910)原江苏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山东淄博人,1937年参加抗战队伍,1949年任四野43军128师副师长。
杨斯德(1921)原福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山东滕县人,1938年参加八路军;1949年任3野34军100师副政政治委员。
张英(1916)原吉林省军区政委。辽宁盖平人,1937年参加八路军;1949年任四野炮兵一师政委。
张翼(1918)原空军学院副政委。山东诸城人,1937年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49年任四野38军政治部秘书长。
张中如(1919)原总参二部部长。山西原平人,1937年参加八路军。
张玉华(1916)原武汉军区、南京军区副政委。山东文登人,1937年入伍。系11届中央委员。
张志勇(1916)原国防科技大学副校长。湖北红安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张实杰(1922)原福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山东邹平人,原名赵浩然,1938年参加八路军。
陈绍昆(1921)原沈阳军区副政委,冶金工业部部长。江苏宿迁人,1939年参加八路军。
周建平(1919)原空4军军长、南京军区空军副司令员。江苏吴县人,1938年参加抗战。
姜林东(1918)原广州军区副政委。山东牟平人,1937年入陕北公学,1949年任三野21军62师政治部主任。
贾乾瑞(1916)原国防科工委副主任。陕西大荔人,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顾 鸿(1915)原南京工程兵学校校长。安徽庐江人,1936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高先贵(1912)原广州军区后勤部副政治委员、顾问。安徽六安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涂通今(1914)原总后卫生部副部长。福建长汀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我军三位“博士将军”之一,健在的唯一“博士将军”。
2015年离世的将军(10位):
胡立信(1915-2015.1.24)64少将。原南空政治部主任。河南新县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旅政治部主任、军分区副政治委员,第二十四步兵学校政治委员,防空军预备学校政治委员,空军高射炮兵学校政治委员等职。
曾美 (1914-2015.1.31) 55少将。原北京卫戍区司令员。江西寻乌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49年任20兵团67军参谋长、196师长。 曾美,原名曾昭泰,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五次“反围剿”,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并亲历遵义会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新中国成立后5次担任国庆阅兵副总指挥。
瞿道文(1919-2015.2.4)64少将、南京军区空军政治部第二主任、空军第四军副政委瞿道文同志于2015年2月4日在上海逝世。瞿道文 1919年出生于达县罗江口。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6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乓。二级解放勋章。
谭佑铭 (1910-2015.2.14) 55少将。原20军政委、解放军报总编、四机部副部长。四川云阳人,原名谭林,1933年入党,1937年参加牺盟会;1949年任三野27军79师政委。
汪运祖(1915-2015.2.23)64少将。原南京军区后勤部政委。湖北红安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49年时任华东军区后勤部军需部副部长。
华楠(1921-2015.2.27)64少将。原总政副主任、解放军报社社长。山东牟平人,原名孙宝楠,1936年参加革命;解放时任三野9兵团政治部宣传部部长。
方子翼(1917-2015.3.17)55少将。原广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空军学院顾问。安徽金寨人,1930年参加工农红军;解放时任四野某飞行大队政治委员。
陈茂辉 (1912-2015.3.24) 55少将。原江苏省军区副政委、南京军区政治部顾问。福建上杭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49年任三野23军副政委。
丁钊(1920.12.14-2015.03.28)64少将。山东黄县人,1939年参加八路军;原空降兵第十五军副政委。曾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
李孔亮(1914-2015.4.13)64少将。任广东军政大学副政治委员,中南军政大学第六分校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第二十五步兵学校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军事体育学校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军械部政治部副主任,第一军械科学试验靶场政治委员,总后勤部白城办事处政治委员,沈阳军区后勤部顾问。河北高阳人,沈阳军区后勤部顾问。
⑺ 请问一个司令管多少个军长,师长,团长,营长,各管多少人
一般说来,一个司令管三个军,一个军管三个师,一个师管三个团,一个团管三个营,一个营管三个连,一个连管三个排,一个排管三个班,一个班有十一二个兵,这么一换算就清楚了。
⑻ 卫戍区警卫一师六团是什么
1、警卫一师的前身是中央警备团,是解放军编制中央军委直接领导主要是以3、4、5、6个团。其中六团是北京唯一的防暴团,5团是保护中央党、政、军、机关和首长家属的安全其他的也是保护重要目标为主。
2、卫戍区直属于北京军区和中央军委总参谋部,可以说是御林军,算是王牌。一师担负主要首长的驻地安全,以及特殊部门,特殊会议的绝对安全任务。
3、三师12团为老虎团,也是外事表演团,其主要为外国来宾展现中国军人的素质。起担负主要是北京周边地区的稳定,配合警卫一师保卫首都北京的绝对稳定与安全。
4、北戴河暑期临时警卫,由一师特务连多所担负。特种作战大队为北京卫戍警卫一师六团担负全天战备任务干部大队为北京卫戍区直属单位,简称干部队,主要负责首长的外出的安全任务。
(8)北京卫戍区师长有多少扩展阅读:
1、卫戍部队是担负首都警卫和勤务的部队,属正规军。武警属于内卫部队,负责的是国内的保卫任务。两者的职责不同,编制也不同。
从编制上来说,卫戍部队直接服从中央军委指挥,不受北京军区限制;武警属于警察部队,归地方行政指挥。
从资金来源上来说,卫戍部队是从财政部专项拨款,武警由地方财政拨款。
从使命和工作上来说倒是差不多的,卫戍部队三军纠察管理京畿的兵员军官,巡视国家核心要害部门的防御和安全,武警也有三军纠察管理地方的兵员军官,并辅助警察稳定地方。
2、北京卫戍区隶属于北京军区,理论上说和河南省军区、四川省军区没什么区别——正军级,下辖少量地方守备部队。但是关键在于它是负责首都地区的守备。所以北京卫戍区麾下的部队比较强一些,也比较风光,自然训练也就辛苦一些。
中央的干活,基本没有比较舒服的差事哦。北京卫戍区的部队最有名是解放军三军仪仗队,北京卫戍区的部队最神秘的是中央警卫团,直接负责党中央的安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于1949年6月成立平津卫戍司令部。1959年1月,改为北京卫戍区。
3、北京卫戍区属北京军区(七大军区之一,不是省级军区)建制,同时是中共北京市委的军事工作部门和北京市政府的兵役工作机构,受北京军区和中共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双重领导,设有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等领导机关。
下辖卫戍部队,领导北京市各区(县)人民武装部,负责北京地区的军事警卫、守备任务,开展民兵、兵役和动员工作,维护军容风纪,协助地方维护治安等。
现在的北京卫戍区和武警北京总队是平级的,没有互相的隶属关系。但是武警北京第一总队的前身就是北京卫戍区警卫第二师。1999年,原武警北京市第一总队(1993年升格为副军级)和第二总队合并,重新组建武警北京市总队(正军级,下辖第1、第2、第3师及若干*级直属支队)。
这是武警内卫部队中唯一的一个正军级单位。北京卫戍区卫戍区,中国担负首都警卫和守备勤务的军队组织。许多国家武装力量都设卫戍区。
中国历代都设有保卫、戍守京师的军队组织,但称谓不一。辛亥革命后,警卫、守备首都或中央政府所在地的军队组织开始称为卫戍司令部、卫戍总督府等。
北京卫戍区特警标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北京设卫戍区,隶属于北京军区,同时又是北京市委的军事工作部门,大区副级。设有领导机关,辖若干警备部队。
主要任务是:负责北京地区的军事警卫、守备勤务任务,开展民兵、兵役和动员工作,维护首都军容风纪,协助地方维护社会治安等。
北京卫戍区的责任重大,起着保卫首都的作用,外界称之为御林军。下北京卫戍区特警风采辖两个常规机械化步兵师和一个预备役高炮师,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海陆空三军仪仗队。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北京卫戎区
⑼ 北京卫戍区司令员是什么级别
北京卫戍区级别为正军级,司令员和政委高配一级,所以卫戍区司令员的级别是副大军区级,军衔中将或少将。
⑽ 一个排,一个连,一个营,一个团,一个旅,一个师,一个司分别有多少人
军,一般3-5个师,总计4-10万人。 师,一般3-5个旅,总计1-2万人。 旅,一般3个团,总计约3000-5000人。 团,一般3个营,总计约1200-2000人。 营,一般3个连,总计300-500人。 连,一般3个排,总计120-150人。 排,一般3个班,总计30-45人。 班,一般为10名战士 这个是部队的标准编制,还有其他情况,比如特种部队之类的各级单位的人数编制都不一样的,情况很多,至于那个司令部情况有点复杂,当然最大的大军区一级是最高的,最低级别的司令部有很多都是师级单位,期间人数波动就比较大了,像大军区级别人数至少都能超过四十万,下一级别的省军区一般对部队没有直接管辖的权利,主要负责地方工作,直接管辖的现役部队人数一般不太多,而警备区一般管辖几个师级单位或者旅团级单位,人数和对应的师级和军级单位人数差不多,还有卫戍区人数大概和一个甲级集团军人数差不多,下辖的人数都在5到10万人之间,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中国只有一个卫戍区就是北京卫戍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