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北京什么时候会热起来
北京地区一般在4月下旬开始正式热起来。虽然今年天暖的比较早些,但是早晚的天气还是很凉的。
2. 北京的历史
北京是一座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古都,在不同的朝代有着不同的称谓,大致算起来有二十多个别称。
蓟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克商以后,封帝尧之后于蓟,封召公奭于燕。另说周以前就有燕国,后燕并蓟,以蓟城为国都,这就是现在北京的前身。秦灭燕之后,设置蓟县,故址在今北京城。
幽州远古时代的九州之一。幽州之名,最早见于《尚书·舜典》:“燕曰幽州。”两汉、魏、晋、唐代都曾设置过幽州,所治均在今天的北京一带。
燕都因古时为燕国都城而得名。战国七雄中有燕国,据说是因临近燕山而得国名,其国都称为“燕都”。以后在一些古籍中多用其为北京的别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曾出版过一种北京文史的刊物,其名就叫《燕都》。
日下始见于《晋书》,颍川距晋国都洛阳极近,故称日下。后来唐朝诗人王勃作《滕王阁序》时有“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之句,即运用于此典故,此后便以“日下”为国都的代称。作为北京的代名词来用的有清人朱彝尊的《日下旧闻》和干隆年间成书的《日下旧闻考》等。
幽都唐代曾设置幽都县,辽时也曾设置过幽都府,所治在今天的北京一带。
燕京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史思明自称燕帝,以范阳为燕京。安史之乱平定后,罢燕京。后来北京的正式命名虽屡有变动,而燕京这个名称却广泛使用。近百年来,“燕京”是北京最常用的一个别称,甚至一些企业的名称、产品的命名也多用这两个字。
春明起源于唐代,唐朝首都长安的正门(东门)名为春明门,古人认为东方主春,于是后人遂以“春明”作为首都的别称,北京成为国都后,也曾被称为“春明”。清人孙承泽着有《春明梦余录》,盖其意即此。
京城唐天宝元年(742年)以前,称首都长安为京城,以后京城就泛指国都,北京成为国都后,也多将其称为京城,时至今日也是人们称呼北京最常用的代名词。
南京辽会同元年(938年),将原来的幽州升为幽都府,建号南京,又称燕京,作为辽的陪都。当时辽的首都在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部)。
燕山北宋宣和四年(1123年),宋、金联合伐辽,攻占燕京。宋、金议和后,燕京回归北宋,建燕山府(因临近燕山脚下),故燕京又称燕山。
中都宋宣和六年(1125年),金人南侵,占领宋的燕山府。金贞元元年(1153年)金人迁都燕京,改称中都,所治均在今天北京西南一带。
大兴金在将燕京改为中都的同时,设大兴府,所治在今天的北京东南部,包括今东城区、崇文区、朝阳区及大兴区的东部。
大都元代以金的离宫(今北海公园)为中心重建新城,至元九年(1272年)改称大都,俗称元大都。
汗八里元时蒙古人称大都为汗八里,蒙语的意思为“汗城”,即可汗所居之处。所以元朝定都北京后也被称为汗八里,马可·波罗在他着的游记中就称大都(北京)为汗八里。
北平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灭掉元朝后,为了记载平定北方的功绩,将元大都改称北平。
北京明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永乐皇帝)取得皇位后,将他做燕王时的封地北平府改为顺天府,建北京城,并将准备都城迁于此,这是正式命名为北京的开始,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
京师明成祖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迁都北京,改称京师,直至清代。京师一词最早见于《诗经·大雅·公刘》:“京师之野,于时处处。”后世遂称国都为京师。还有一种说法,陕西凤翔有山曰京,有水曰师,因周文王和武王在此建都,故统名为京师,以后便将京师当成国都的代称,北京被称为国都后,也曾被称为京师。
宛平这是老北京人对北京的泛称,其实不准确,明清的宛平县治区只是今天北京的一部分,大致方位是现在的北京西南部,包括今西城区、宣武区、海淀区的一部分以及石景山区、门头沟区和大兴区的西部。
京兆民国二年(1913年)废顺天府,翌年置京兆地方,直隶中央,其范围包括今天的北京大部分地区,民国十七年废京兆地方,改北京为北平。
北京历史上除了用过上述名称外,还有秦汉之时,北京曾是广阳郡的治所;隋大业年间,曾是涿郡的治所;唐天宝年间,曾是范阳郡的治所;辽代时曾是析津府的治所;明清之时,曾是顺天府的治所,于是广阳、涿郡、范阳、析津和顺天府也成了北京的别称。
北京在历史上地位的变迁
一 中国与世界各国定都的差别
金主亮贞元元年(1153),由上都迁燕京,北京始成为国都。但那时是宋、金、夏三国鼎立,宋都临安,北京不是唯一的国都。
自此上溯至燕立国,战乱频繁。七国对峙,各有国都。秦灭六国,始有统一的京都。自秦以后,分合无常。多则一二百年,少则一二十年,又出现政治大动乱局面:由合而分,群雄割据,军阀混战,各国对峙,又各有国都。分久必合,新出场的英雄好汉,打天下,统一江山,又从他们集团的利害考虑,往往另建新都,所以都城的变迁很频繁。元以后约七百多年,北京长时间成为京都,但也出现南京和北京的易位。
这是中国国都变迁史的特点,要研究北京建都史,一定要结合这一特点,进行考察。
外国建都后很少迁移,如泰国的曼谷、埃及的开罗、墨西哥的墨西哥城、阿根延的布宜诺斯艾利斯、美国的华盛顿、加拿大的渥太华。欧洲绝大多数国家的国都没有变迁,如英国的伦敦、瑞士的伯尔尼、瑞典的斯德哥尔摩、西班牙的马德里等,有些国家在二战期间为法西斯德国所兼并或占领,复国后仍以原国都为都,如奥地利的维也纳、比利时的布鲁塞尔、荷兰的阿姆斯特丹、丹麦的哥本哈根等,巴黎于二战期间为法西斯德国占领,以贝当为首的法国卖国分子在法国中南部维希组织傀儡政府,盟军登陆后,法国解放,仍以巴黎为首都。二战末期,罗马尼亚人民起义,成立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仍以布加勒斯特为首都。
有的国家国都变迁的也不过一次,如日本的都城原在西部的“京都”,明治维新后迁往江户,改称“东京都”。莫斯科原是莫斯科公国的都城,后来成为统一的俄罗斯的京都。十六世纪彼得大帝迁都彼得格勒, 10月革命后,都城又迁回莫斯科。柏林原是德国的首都,二战结束后,德国分裂为二,东德的都城仍在柏林,西德的都城则在波恩,德国统一后,暂时,仍以波恩为国都,已决定迁回柏林。
中国情况很特殊,建国很早,建都也很早,而都城的变迁却很频繁。
二 燕国的建立及其发展
殷纣王父帝乙迁都朝歌,今豫北淇县地区。武王伐纣灭殷,不以朝歌为国都,回关中,另建镐京,称宗周,在长安西南。周公东征后,又建洛邑(今洛阳),称成周。到了公元前771年,周幽王为吠戎等所杀,子平王东迁,以洛邑为都城,史称东周,直到战国末为秦所灭 。
洛邑虽是东周王朝的都城,由于周王窒衰落,没有形成为政治中心,因其地居天下之中,商业发达,经济较繁荣,为天下一都会。
各诸侯国及战国时各王国也有其国都,如晋都曲沃(又迁绛)、齐都临淄、楚都鄂、赵都邯郸、秦都咸阳等。
今北京地区当时属于燕国。周武王灭殷后,封召公爽长子于北燕,称燕国。据《史记·索隐》载,唐时幽州蓟县,属边区,与山戎杂居,社会发展缓慢。西周时,最初八代无世系可考。从周厉王至春秋初,只列世系。春秋时期记载亦极简略,不参与中原诸侯的盟会。战国时期,特别自燕昭王(前311至279)进行改革,招贤纳士,经济、政治、文化都有很大发展,曾参加“合纵”以攻秦,又大败齐国,攻占70余城。20年前,房山琉璃河出土周代墓葬,其中驷马车葬不少,这标志畜牧业、炼铁业等有较大发展,与中原地区相同,荆柯将去刺秦王,别时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土一去兮不复还。”格律和情调同项羽《亥下歌》、汉高祖《大风歌》相同,与中原先进文化并驾齐驱。
燕名将秦开曾袭击东胡,迫其后却干余里,筑长城,从今怀来至辽东,置上谷(唐时称北燕州,今怀来一带)、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各郡,防御东胡和匈奴,形势地位很重要。
司马迁评曰:“燕迫蛮貉(指东胡、匈奴),内措齐晋,崎岖强国之间,最为弱小,凡灭者数矣。”然能维持八九百年,“在姬姓独后亡”,至前222年,为秦所灭,燕人卫满等则流亡辽东,经略开发。
出现了秦开、燕昭王、荆柯、卫满等英雄人物,当时已传扬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土,表现了燕人的气质。
三 秦汉至隋唐时期东北部的政治军事重镇
秦始皇灭6国,一统天下,舍东周王朝的洛邑,而以咸阳为京都,因秦在关中已有几百年的根基。
前202年10月(秦汉以农历10月为岁首),项羽败亡后,刘邦在诸侯将相拥戴下,即皇帝位,初以洛阳为都城。5月,他采纳张良、刘敬等建议,入都关中长安,由丞相肖何营建宫殿,因为秦始皇在咸阳及其周围曾建离宫三百,又另建阿房宜,被项羽一把火烧了三个月,所以要另建。不都洛阳,而都长安,一因关中形势险要,一则刘邦在楚汉战争中,得到关中吏民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大力支持,有其政治基础。
秦统一后,设40郡,今北京地区属渔阳郡。西汉因之,属幽州(13州之一)渔阳郡。
秦始皇筑长城,防御匈奴,渔阳郡是军事重镇。陈胜,吴广等900戌卒,就是调赴渔阳去屯守,而中途起义。
秦汉之际,燕、齐、赵居民避乱流亡辽东的约几万人。汉初,燕人卫满亡命辽东,成为流民的领袖,自立为王,并略地至朝鲜北部,汉武帝起兵灭卫满后代右渠,水路由渤海,陆路出长城。幽州渔阳郡成为经略辽东的军事重镇。
王莽篡位,仍以长安为都,因他在长安掌权多年,有其政治基础。
东汉光武帝以关中经过更始,赤眉与豪强的混战,破坏不堪,遂以洛阳为京都,并以此为基地,陆续消灭割据势力。
东汉设13州部,今北京地区属幽州,州治在蓟县,仍然是东北边方的政治军事重镇。
东汉末,东胡族乌桓兴起,分三大部,居住于辽西、辽东、右北平,各称王。中山太守张纯叛汉,自称“弥天安定王”,为乌桓三大部元帅,寇掠青、徐、幽、冀4州,杀略吏民。灵帝末期,委任刘虞为幽州牧,平定叛乱。
不久,中原大乱,军阀混战,争夺地盘,冀州牧袁绍得到辽西乌桓部大人蹋顿的援助,打败幽州牧公孙瓒,兼并幽州,矫制封乌桓三大部大人蹋顿、难楼、削王等为王,皆称单于。
袁绍自官渡战败病死(202),曹操连年进攻袁家诸兄弟,袁尚败走幽州,投奔乌桓蹋顿,蹋顿于206年寇边,企图助袁尚收复冀州,第二年,曹操亲率大军打败乌桓兵,斩杀蹋顿,各部陆续归降,徙居内地,幽州、并州均归曹操统领,新兴起的鲜卑部落也归附曹操。
安禄山即以范阳节度使的身分,以今北京地区为基地,起兵叛乱。白居易“渔阳毖鼓动地来”,即指此。
后来藩镇割据期间,范阳节度使改名幽州节度使,又名卢龙节度使,治幽州,即今北京,领幽、蓟、易、定、沧等9州,直至唐末,为李克用所兼并。
四 燕云十六州的割让与宋辽对峙
五代初期,幽州等州郡属后梁、后唐管辖。 936年,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塘起兵叛变,企图篡位夺权,勾结契丹主耶律德光,取得他的军事支持,拜他为父,并由德光册立为帝,史称“儿皇帝,建国称后晋。交换的条件:割幽云16州与契丹,计:幽州治蓟,即今北京;蓟州治渔阳,亦今北京;瀛州治河间;莫州治莫,今肃宁;涿州治范阳,即今涿县;檀州治燕乐,即今密云;顺州今顺义县;新州治今涿鹿县;她州治今怀来县;儒州治今延庆县;武州治今宣化;蔚州治今蔚县;云州治今大同;应州治今应县;寰州治今朔县东;朔州治今朔县。
契丹得幽云16州后,改称幽州为燕京,改国号为大辽。
北宋都大梁,即开封,称东京。自此以北至河间府,一片平原,无险可守。辽占燕云16州,对宋是一大威胁。宋太宗两次北伐,欲图收复燕云,均不幸战败无功。此后一直处守处,澶渊之盟后,每年向辽交纳银绢,称“岁币”,买得暂时和平。宋神宗急于变法,就是为了富国强兵,收复燕云。可见幽州(燕京)归那一方所有,关系重大。这就是燕京在当时所处的特殊地位。
、金自太祖阿骨打于11l5年建国称帝后,不断向外扩张,亦建立5京:上京会宁府是初期的都城,东京辽阳府,北京大定府,西京大同府,南京大兴府,即燕京。除上京外,其他四京是政治军事重镇,不是国都。
金主亮贞元元年,迁都燕京、以燕是列国的名称,不宜为京师的称号,改名为中都。开封府原称汴京,改称南京。11 61年6月,他又迁都南京开封府,大肆搜括骡马,9月起兵南侵至瓜州,为宋虞允文所指挥军队大败于采石矶。金人立曹国公东京(辽阳)留守完颜乌禄(改名雍)为帝,即金世宗。10月,金主亮为部将所杀,金世宗又定都中都(燕京)。
十三世纪初,蒙古兴起.1213年,蒙古兵一再围金中都(燕京),金宣宗被迫于1214年5月迁都开封,燕京为蒙古所占领。
金以燕京为首都前后共82年。
3. 你知道北京城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吗
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据考古专家近年来的考证,北京城不仅是辽、金、元、明、清的“五朝古都”,而且早在西周时期便是燕国的都城。它的城址几经沧桑,它的名称多次变更。那么,北京城究竟是怎样诞生的?后来又如何发展和变迁?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追溯一下它的历史,了解一下它的现状和未来吧!
北京城的诞生 大家知道,早在约70—20万年前,中华民族的远古祖先之一——“北京猿人”,就生活在北京西南周口店一带。那时候,北京城所在地区还是一片汪洋,海水一直延伸到燕山和西山脚下,形成一个海湾,地质上称“北京湾”。后来,经过永定河、潮白河的长期冲积,“北京湾”形成一片小平原,叫做“北京小平原”。到了距今3000多年前,西周时期的诸侯国燕的都城,就在这片小平原西南部琉璃河附近的董家林诞生了。战国时期,燕国都城几经易地,现在的北京城是在东周燕都蓟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故址就在广安门到白云观一带。
也许你会问:北京城为什么会在蓟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呢?这里的地理环境有什么特点呢?原来,北京小平原三面被群山环绕,南面连接华北大平原。不过,那时的华北大平原刚刚形成不久,地势低洼,有一大片湖沼,成为南北交通的障碍,只有西南沿太行山麓地区地势较高,成为南北往来的重要通道。蓟城恰在这一交通要道的北端,从这里向西北通过南口,可直上蒙古高原;向东北通过古北口,可抵达东北平原;向东沿燕山山麓,可直抵山海关。北京城为什么不能在古代永定河渡口(即今卢沟桥)附近发展起来呢?那是因为华北夏季暴雨集中,使永定河洪水猛涨,出山后经常泛滥成灾,严重威胁着城市的安全,而蓟城位于距离渡口最近,又最不易受洪水威胁的永定河冲积扇的脊部,所以能够迅速成长,经久不衰。
历代的北京城 从秦到隋唐时期,蓟城凭借它有利的地理位置,在中原汉族地区和北方少数民族地区之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逐渐发展成为我国北方的一个军事重镇和交通贸易中心。
汉朝时,蓟城是广阳郡的行政中心。隋朝以蓟城为涿郡的行政中心。唐朝初期改涿郡为幽州,治所仍在蓟城,叫幽州城。
唐朝末年,发迹于北方的辽,南侵占据了幽州城,并将它定为陪都,改名南京,又称燕京。辽以后的金占据幽州城之后,迁都燕京,改名中都,并且成为中国北方的政治、文化中心。
金中都城是在辽南京城的基础上进行扩建而成的,其大部分就在今天宣武区西部广安门内外一带。中都城略成方形,东、西、南各有三个城门。现在军事博物馆南面有个地名叫会城门,那里就是中都城北面最西边的城门旧址;西三环路上新建的丽泽桥,就是取自金中都城西南角一个城门的名称。金中都城兴建之后不到百年,就被北方兴起的蒙古部族骑兵付之一炬。
元朝统一中国后,认为中都“龙蟠虎踞,形势雄伟,南控江淮,北连朔漠”,决定在原中都城的东北郊建立新城,定名大都,并迁都于此。从此,北京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政治中心。大都意为“汗之都”,就是帝王都城之意。大都城布局完整,建筑宏伟,经济繁荣,贸易发达,是当时世界着名的大都市。
元大都城以大内(就是皇城,位置大约相当于今景山公园以北到地安门一带)为中心,其范围包括旧北京内城的绝大部分,北面伸展到今北土城。大都城的东、西、南三面各有三个城门,北面有两个城门,这些门的名称多数已被人们遗忘了。今日安贞桥和安贞里的名称,就是取自元大都城北面一个城门的名称;新中国成立之前,朝阳门又名齐化门,这个名字就是沿用元大都城东面一个城门的名称。
元朝灭亡后,大都改称北平,明朝迁都这里后始称北京。明朝的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进行改建的,全城分为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四重,由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南起永定门,北抵钟鼓楼,整个外城、内城、皇城和宫城都以这条中轴线对称展开,形成完整和谐、举世无双的巨大建筑群。以紫禁城(即宫城)为中心的北京城的建成,反映了当时国力的强盛和建筑艺术的高超水平。明朝以后的清朝完全袭用了明朝的北京城,直到封建王朝的最后崩溃。
新中国的诞生,使北京古城迎来了光辉灿烂的新时代。40多年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首都的城市改造和建设,并且取得了巨大成就。首先,对北京旧城进行了逐步改造。天安门广场几经扩建,显得更加宏伟壮丽;东西长安街经过展宽和延伸,成为东连通县、西达石景山的百里长街,这条新的东西轴线与过去的南北中轴线相交于天安门广场,形成了以天安门广场为中心的新格局。其次,又以旧城为中心,在近郊发展起10多个新建区,逐渐形成分散集团式布局。目前城市建成面积已达420多平方千米,相当于北京旧城的5 倍。作为新中国的首都,北京不仅新建了人民大会堂、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民族文化宫、军事博物馆、中央电视台、北京图书馆新馆、外国驻华使馆、钓鱼台国宾馆、国际大厦以及众多涉外饭店等新建筑,而且大力发展道路、公共交通、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公用设施,大力兴建职工住宅,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北京城市绿化覆盖率已达到28%。首都面貌正在迅速改观,朝着现代化城市迈进。
历史上北京城的发展和城址的变迁,是同解决城市供水水源问题密不可分的。北京城所在的永定河冲积扇脊部,是一个地表水缺乏的地区。蓟城和中都城的水源主要来自莲花池,而元大都城则以西直门外高粱河水源代替莲花池,同时又引昌平白浮泉水接济高粱河。到了明朝,白浮泉水断流,明清北京城则以玉泉山水源补充高粱河。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先后开凿了永定河引水渠道和京密引水渠道,以官厅和密云两大水库的水作水源,才有今天北京城的大发展。
北京城发展前景 1991 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和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在总结贯彻执行《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1983年)的基础上,又制订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2010年),为北京城市建设的发展描绘出一幅美好的蓝图。按照这个方案的规定,规划市区是整个北京城的主体,它由市区中心地区和环绕其周围的北苑、酒仙桥、东坝、定福庄、垡头、南苑、丰台、石景山、西苑、清河等10个边缘集团组成。今后,城市建设重点要逐步从市区向远郊区作战略转移,市区建设从外延扩展向调整改造转移,大力发展远郊城镇,实现人口和产业的合理布局。天安门广场和东西长安街两侧,将矗立起党中央和国家领导机关大厦,以及一些大型文化设施,形成庄严、美丽、现代化的中心广场和干道。旧城中轴线的南北延长线两侧和东西二环路两侧,主要建设重要的大型公共建筑。王府井、西单、前门三大全市性商业中心,将加快调整改造,建设成高水平、高档次、现代化的商业文化服务中心。进一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建设上地信息产业基地和丰台、望京、石景山等科技园区。以故宫、旧皇城为中心,分层次控制建筑高度,以保护与发展历史、文化古城的格局和传统风貌特色。整个旧城将实行统一开发,成街成片改建。要加快市区绿化进程,积极治理环境污染。总之,20年后的市区,要成为格局严整,布局合理,新老建筑相映增辉,交通发达,市政设施完善,环境清洁、优美,历史传统风貌得到进一步保护和发扬的现代化首都中心区。
4. 北京发展历史
民国十九年(1930年)6月,北平降格为河北省省辖市,同年12月复升为院辖市。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七·七事变后,北平被日本占领。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此成立,且将北平改名为北京。
1949年1月,在原国民党时期20个区的基础上临时划定32个区,4月将32个区合并为26个区,6月接管任务完成后调整为20个区。
1949年1月31日,傅作义与中国共产党达成和平协议,率领25万国民党军队投向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市,北京和平解放。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北平更名为北京。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北京宣告成立。1952年,北京市由华北行政委员会领导。7月,将河北省宛平县全部及房山、良乡2县部分地区划归北京市。
1956年~1958年间,将河北省昌平、良乡、房山、大兴、通县、顺义、平谷、密云、怀柔、延庆等县划归北京市,形成今北京市行政区域。
1956年3月9日,撤销昌平县,将昌平县所属行政区域(高丽营镇除外)划归北京市,并命名为昌平区。将河北省通县所属的金盏、长店、北皋、孙河、崔各庄、上新堡、前苇沟等7个乡归北京市。
2002年2月7日,北京市撤销怀柔、平谷两县,设立北京市怀柔区、平谷区。2010年7月1日,北京市撤销原东城区、崇文区,设立新的北京市东城区;撤销北京市原西城区、宣武区,设立新的北京市西城区。
2015年11月17日,北京市撤销密云、延庆两县,设立北京市密云区、延庆区。至此,北京告别县治时代。
(4)北京什么时候能兴起来的扩展阅读:
北京,简称“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是世界着名古都和现代化国际城市,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办公所在地。
北京地处中国华北地区,中心位于东经116°20′、北纬39°56′,东与天津毗连,其余均与河北相邻,北京市总面积16410.54平方千米。
截至2017年底,北京市下辖16个市辖区。截至2018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2154.2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032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4万元。
5. 北京城市怎么样发展起来的
北 京 最 早 见 于 文 献 的 名 称 叫 做 蓟。 公 元 前 十 一 世 纪 时, 蓟 国 是 统 治 中 国 北 方 的 西 周 王 朝 的 一 个 分 封 国。 春 秋(公 元 前770年 - 前476年) 中 期, 位 于 蓟 国 西 南 面 的 另 一 个 封 国 燕, 吞 没 了 蓟, 并 迁 都 于 蓟 城。 从 这 时 起, 直 到 公 元 前226 年 燕 国 被 强 大 的 秦 国 所 灭, 蓟 城 一 直 是 燕 的 都 城。 据 考 古 学 家 考 证, 当 年 的 蓟 城 就 在 现 北 京 城 区 的 西 南 部。
公 元938年, 蓟 城 成 为 辽 的 陪 都。 辽 是 崛 起 于 中 国 东 北 方 的 少 数 民 族 契 丹 人 建 立 的。 因 为 蓟 位 于 它 所 辖 的 疆 域 的 南 部, 所 以 改 称 南 京, 又 叫 燕 京。 一 个 多 世 纪 以 后, 另 一 个 少 数 民 族 女 真 人 建 立 的 金 朝 将 辽 灭 亡, 并 于1153年 迁 都 燕 京, 改 名 中 都。1214年, 金 朝 因 受 到 新 兴 的 蒙 古 族 军 队 的 进 攻, 被 迫 迁 都 汴 京(今 河 南 开 封), 第 二 年 蒙 古 铁 骑 入 占 中 都。1267年, 蒙 古 族 首 领 忽 必 烈 下 令 在 中 都 城 的 东 北 郊 筑 建 新 城。 四 年 后 这 位 首 领 即 在 兴 建 中 的 都 城 内 登 上 皇 帝 的 宝 座, 建 立 了 中 国 历 史 上 的 元 朝。1258年 新 城 全 部 建 成, 这 便 是 意 大 利 旅 行 家 马 可. 波 罗 在 游 记 中 称 之 为“ 世 界 莫 能 与 比” 的 元 大 都。 从 此, 北 京 取 代 了 长 安、 洛 阳、 汴 梁 等 古 都 的 地 位, 成 为 中 国 的 政 治 中 心, 并 延 续 到 明、 清 两 代。
1911年10月10日, 中 国 爆 发 了 资 产 阶 级 民 主 主 义 革 命, 第 二 年 二 月 清 帝 被 迫 宣 告 退 位。 至 此, 中 国 最 后 一 个 封 建 王 朝 溃 亡, 北 京 作 为 帝 都 的 历 史 到 此 结 束。 在 此 后 的30多 年 里, 北 京 历 经 苦 难: 先 是 连 年 不 断 的 军 阀 战 争, 使 当 年 的 帝 都 变 得 衰 微 破 败;1937年 日 本 侵 略 军 侵 入, 古 城 在 血 与 火 中 苦 熬 了8年; 抗 日 战 争 胜 利 后, 国 民 党 政 府 接 管 这 座 城 市。
苦 难、 屈 辱、 血 泪, 终 于 使 人 民 起 而 抗 争。1949年10月1日,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成 立, 北 京 成 为 新 生 的 共 和 国 的 首 都, 古 城 的 历 史 揭 开 了 新 的 一 页。
一 座 城 市 的 历 史 就 是 一 个 国 家 的 历 史。 作 为 几 代 帝 都 和 今 日 中 国 首 都 的 北 京 是 中 国 历 史 和 现 状 的 缩 影。 北 京 是 古 老 的, 但 同 时 又 是 一 座 焕 发 美 丽 青 春 的 古 城, 北 京 正 以 一 个 雄 伟、 奇 丽、 新 鲜、 现 代 化 的 姿 态 出 现 在 世 界 上。
地理:北京位于华北大平原与东北平原、蒙古高原的交接处,对于维持东北这一相对独立而又极为重要的地理区域与内地的联系、维持国家和民族的统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北京位于渤海沿岸,属于环渤海经济圈,发展经济的条件优越。最后,作为全国陆上交通总枢纽,北京与东南、华南经济发达地区的交通都相当便利,京沪铁路一带是中国人口最密集的东部沿海平原地带,京广铁路则纵贯中国南北中轴线,同时又有京哈铁路贯穿东北。从地图上看,中国版图像一只雄鸡,东北和本部分别是头部和身体,是至关重要的两个组成部分,而新疆、西藏等地则是尾部蓬松的羽毛,北京恰恰处在咽喉部位,在心理上也具有中心地位。
6. 北京为什么在宋朝之后忽然成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北京是我们国家的首都,历史悠久。在中国历史上,从元朝开始,后来的元明清三朝,都将其作为首都。
至于清朝之后,也在没有了封建制度国家。我们现在的国家首都,也是继承了老祖宗的遗泽。
7. 北京是什么时候建的
北京城的起源
北京是世界上建城最早的历史名城。商朝的时候,如今的北京地区存在着蓟、燕两个自然生长的古国。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灭商,分布于此的燕和蓟被纳入周的版图,成为西周王朝的诸侯国。《史记》载:“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封召公奭与燕”。召公奭与周王室同姓,沿用旧俗建立燕国,此为西周燕国。
上世纪七十年代,考古工作者在北京房山县琉璃河镇东北的董家林村一带发现了规模巨大的商周文化遗址,包括居民住址、墓葬区和古城址。专家通过对墓葬及出土器物的考证以及对古城遗址的考察,断定这里就是周初燕国始封地,而古城应是燕国的都城。
由于琉璃河遗址被确认为燕国的都城,北京建城的年代被推断为灭商之年的公元前1045年,1995年,北京市政府正式确认了这一说法。
燕都蓟城的地理位置位于今天北京广安门一带,原白云观以北蓟丘台。随着燕国的强大,蓟城被建设成富冠天下的名城,称为燕京,与赵国邯郸、齐国临淄、楚国宛城等齐名。北京城的城址,自蓟城迄今,虽历数千年,但位置一直都在永定河穿越西山,流入北京平原的古渡口处。这种沟通华北平原和蒙古、东北交通的枢纽位置,便是蓟城崛起的主因。
北京城起源的三种说法 学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在北京城南广安门外滨河公园内矗立着一座“蓟城纪念柱”,柱身上镌刻着着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院士撰写的《北京建城记》,仰望这座并不华丽的“蓟城纪念柱”,让人感受到一种背负历史的使命感,有专家认为,作为古蓟城所在地,北京城起源于此。
北京城的发源地真的在此吗?其实,长久以来对北京城究竟源自何处,期间又如何演进的问题学术界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其中代表性观点有三:一是北京城的源头应在今房山区琉璃河董家林,其主要依据是这里的故城遗址和考古发掘的大量器物、葬墓、车马坑等已证明这里曾是西周分封时燕国故城所在。二是北京城发端于今天的石景山区北辛安、老古城一带。三是北京城肇始于今宣武区广安门内外一带。
已故历史学家、文学家、诗人郭沫若曾在中国古代史中提到,燕和蓟是古代中国的两个国家,它们是商在北方的屏藩。
据《左传》、《史记》记载,由于燕和蓟在战略上的重要地位,公元前一○四六年武王在伐纣灭商之后,便先后将“先圣王”之后或宗室后裔分封到蓟、燕,以巩固其在中原的统治。
这也是迄今为止所知北京地区最早出现的两个城邑。
那么,“蓟”和“燕”究竟哪一个才是北京城的源头呢?
有着渊博历史知识的侯仁之认为,一个蓟丘,一个莲花池,它们与北京城的起源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他认为:古代永定河渡口附近交通荟萃,似乎应该是最适宜于一个城市诞生和成长的地方,如同现在仍然依傍江河渡口的城市一样。但是,永定河的泛滥无常,确如猛兽般严重威胁着一个城市在这里成长。
因此,卢沟古渡口并没有发育成为“蓟”的都邑之地。相反,在离渡口不远,地势较平坦,水源不易受到洪水威胁的地方,却迅速发展成沟通南北的交通枢纽,并进而诞生出城市。
从自然地理位置上看,现今的广安门外地区正好处于古代永定河洪水冲击扇脊背一侧。这里地势平缓,土壤肥沃,其地又正当潜水溢出带,水源丰富,便于凿井汲水。那么,蓟城在此而生也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多少年来,人们尚未在此发掘出像琉璃河那样很具有说服力的文化器物,但专家认为,这只是因为“燕”吞并“蓟”,并将“蓟”作为“燕”都之后,蓟城历经秦、汉、隋、唐、辽、金,直到元忽必烈放弃金中都而在其东北郊,以琼华岛为中心修建元大都城,前后二千三百余年,屡经战火破坏,建筑更新不断所致。
当然,要在这一地区发掘燕都蓟城以前的文化器物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为了左证这一观点,有专家分析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北京的地质地形勘测图,从扰动数据中专家发现,广安门内外的确是北京城近郊区人工扰动最严重地区,或者说是人工回填土分布最多、扰动最深的地区。
北京城的起源与变迁
据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北京城建城已有3040年的沧桑历史,当时它的名称叫做蓟,是周朝所分封的一座都城。隋朝以蓟城为涿郡治所,唐朝统称幽州。辽朝以蓟都为陪都,改称南京,又叫燕京,金朝继辽之后正式迁都到这里,名为中都,到了元朝,又在中都郊外创建新城,叫做大都。明朝改建大都,始称北京。清朝继续建都北京,直到封建王朝的最后崩溃。
“蓟”的成长“蓟”这个名称,最早见于《礼记》中的《乐记》篇:“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讲的是周武王消灭了殷商势力之后,立即着手分封黄帝的后代于蓟的事实。“蓟”是西周分封在北方的诸侯国名,也是当时的国都所在。这就是说,至少在西周初年的时候,今天的北京城附近就已经有一座被称为“蓟”的城市了。
“燕”与“蓟”西周初年,周武王分封蓟国的时候,还在北方分封了另一个诸侯国,这就是燕国。《史记.燕召公世家》记载:“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这里所说的北燕就是我们所说的燕国。这样一来,在西周初年的时候,现在的北京城及临近的地区,实际上有两个西周的诸侯国,一个是蓟国,另一个是在蓟国附近建立的燕国。
那么,周武王分封时的初封地在哪里呢?长期以来史学家们争论不休,一直没有定论。后来在北京西南的房山区琉璃河附近发现了一座西周时代的古城址和大规模的墓葬区,并从中出土了大量随葬器物之后,历史上关于燕国初封地的这桩悬案,才最终得以圆满解决。
到了东周时,北京周围地区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位于蓟国以南的燕国势力增加,逐渐兼并了北面的蓟国,并且将国都迁移到蓟城,从此以后就有了燕都蓟城的说法。后来北京又被称做燕京,也是来源于这里。(左图琉璃河燕国墓地车马坑)
蓟丘和蓟城 对我们来说,最感兴趣的还是蓟城城址的确切位置,它究竟在今天北京城的什么地方?现今的北京城是否还保留了一些古老蓟城的遗迹?北魏(386-534年)时代的大地理学家郦道元在他的名着《水经注》中,对蓟城的由来作了比较可信的注释,并且还对蓟城与蓟丘的关系,作了说明。郦道元说:“昔周武王封尧后于蓟,今城内西北隅有蓟丘,因丘以名邑也,犹鲁之曲阜,齐之营丘矣。”按这一说法,蓟城这个城市名称的由来,始于城内西北角的蓟丘,如同鲁国的曲阜,齐国的营丘一样,都是由于当地有一个显着的地理特点,即靠近一个突出地面的土丘而得名的。
唐代着名诗人陈子昂,写过《蓟丘揽古》诗,其中有:“北登蓟丘望,求古轩辕台。应龙已不见,牧马生黄埃。”由此可见,至少在唐代时,蓟丘仍然历历可见,如此才可能有陈子昂蓟丘怀古的诗句。既然郦道元所说的蓟丘的相对位置是可信的,那么,根据这个重要线索,并参照有关的文献记载,我们便乐意按图索骥,来确定蓟城所在的位置。从地理方位及地理形势分析,郦道元所记载的蓟丘,约在今北京广安门附近。现在白云观西墙外原有一处高丘,很可能就是古代蓟丘的遗址。北京解放初期,在高丘周围新开挖不久的土豪里,曾经发现一些战国时期的陶片,说明这一高丘的历史是很久的。1957年春夏之间,考古工作者曾有计划地发掘了这座土丘,发现了一段埋藏在地下的古城墙,和一些从汉代至隋唐间的遗址和遗物。由于种种原因,这次发觉并未能挖到当地文化层的最底部,因此没有找到早期城址的直接证据,但也没有发现充足的证据来否定这里不是古代蓟丘的故址。蓟丘位置最终确定,还需要今后进一步的考古发现来证实。
唐时期的蓟城 隋唐时期,蓟城在我国北方的军事地位显得十分突出。隋的涿郡和唐的幽州都以蓟城为治所,因此蓟城又被简称为涿郡或幽州。隋炀帝和唐太宗在全国统一之后,都曾利用蓟城做为基地,向东北进行征讨,这是汉族中原王朝在势力强大的时候,往往把蓟城作为进攻据点的典型例子。
辽朝的陪都----南京城 辽是契丹族建立的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契丹族是我国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原来居住在今天内蒙古东部西辽河上游的西拉木伦河流域。契丹统治者在吞并燕云十六州后不久,便改国号为辽,建都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并在幽州城建立陪都(首都以外另建的国都)。因为这个陪都位于它所统辖的疆域南部,所以叫南京,又称燕京。契丹为什么要在幽州城建立陪都南京城呢?这里面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要利用这里有利的地理形势,作为向南进攻中原的据点;另一个原因在于契丹占据了燕云十六州以后,它的统治疆域大大扩展,而且新占领的地区人口稠密,物产丰饶,自然条件优越,经济文化和生产发展水平远远高于契丹族原来活动的北方草原地区。因此,为了加强对新占领地区的统治和掠取更多的财富,幽州城自然而然地成为辽在华北的政治中心。
金朝的统治中心----中都城 当辽与北宋沿着塘港湾泺 一线南北对峙的时候,活动在东北松花江流域的一支号称女真族的少数民族,日渐强盛起来。不到两年时间,金人在俘虏辽天祚帝、拔掉心腹之患以后,又卷土重来,乘胜南下攻宋。金军到达燕山府城下时,北宋守军不战而降。于是金军在占领燕山府后即长驱直入,渡过黄河,直逼北宋的京城汴梁。这时宋徽宗如惊弓之鸟,急忙传位给儿子赵桓,即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北宋的都城汴梁被金军攻破,徽、钦二帝以及宗室、官僚三千余人都成了阶下之囚,北宋王朝灭亡了。北宋王朝灭亡以后,金朝的势力范围一下子扩大到淮水沿岸,它在华北平原上的统治也就转入了相对稳定的状态,于是金朝的统治者便把首都从远在松花江上的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白城子),迁移到燕京来了。金天德三年(1151年)三月,金主完颜亮命梁汉臣、孔彦舟等人在燕京城的基础上扩建新都,金贞元元年(1153年)完颜亮正式迁都,改燕京为中都。从此,北京作为我国封建王朝统治中心的历史,真正开始了。金中都即是在北京原始聚落的旧址上发展起来的最后一座大城,又是向全国政治中心过渡的关键;同时在北京城市建设史上还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是值得特别注意的。
大汉之城----元大都 在12世纪末叶、13世纪初年,中国北方的又一个游牧民族-----蒙古族的势力越来越强盛,蒙古族在唐朝时被称为“蒙兀室韦”,原活动于今黑龙江省的额尔古纳河一带,八世纪时开始西迁,游牧于斡难河和怯绿连河之间(今外蒙古乌克巴托以东地区)。公元1206年铁木真正式建立蒙古政权,在斡难河上即位蒙古大汗,被各部尊为成吉思汗,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贵族即向南方发动大规模的战争。公元1211年,蒙古军队大举伐金,两年之后,又分兵三路南下包围了中都城,还占领了中都城以南大平原上的一些地方,当蒙古骑兵攻入金中都城的时候,蒙古的贵族集团还没有在这里建立都城的丝毫打算。于是兵荒马乱之中,中都城内金代的皇宫被大火焚烧,一代宫阙竟成一片废墟。这时的中都城已改称燕京,只不过是一座残破的城池罢了。此后又过了四十多年,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这时候成吉思汗已经去世三十多年,它的孙子忽必烈继承了汗位。中同元年(1260年),忽必烈抱着消灭南宋统一中国的勃勃雄心,从蒙古高原的都城和林(今外蒙古哈尔和林一带)来到燕京城,可是此时城中的宫殿已成为一片废墟,于是忽必烈决定在旧金中都城的东北郊外选择新址,营建一座新都城,又以“元”为国号,并把新都城命名为大都,至元十一年(1274年)大都城建成,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元大都。
明代的帝王之都 元朝末年反抗蒙古统治者的农民大起义,如暴风骤雨席卷全国,朱元璋兼并了起义军陈友琼、张士诚的势力之后占领了江南半壁江山,并于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派大将徐达、常遇春帅师北伐,明洪武元年八月二日(1368年9月12日),徐达攻下元大都后,将大都城改名北平。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封第四子朱棣于北平为燕王,以巩固北方的守卫,防御蒙古族的南犯,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去世,皇太孙朱允文即位,年号建文,这时燕王朱棣拥有重兵,蓄意夺取统治权,并以入京诛奸臣为名,向南京进兵,从他侄儿的手里夺取了地位 。朱棣即位之后,鉴于威胁明王朝的主要危险仍然是来自塞外的蒙古族残余势力,首先迁都北平,并把北平改称北京。明北京城的营建,从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才基本上竣工,前后延续了十五年之久。
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都城 清朝的统治者完全沿用了明朝的北京城,没有什么变动,就连紫禁城在内,也只是对建筑物做了一些重修和局部的、小范围的改建、增建工作。清朝一代在200余年间为满足统治者的享受,大规模地开发了北京西北郊的园林风景区,营建了规模空前、华丽非凡的离宫建筑群。这就是通常所称的西北郊“三山五园”,即玉泉山静明园、香山静宜园、万寿山清漪园(颐和园)和畅春园、圆明园。清代皇帝在这里观览山水,处理朝政,成为与北京城中紫禁城并重的另一个政治中心。清代发生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 都与这一带的园林有密切关系。有人称清代北京是一南一北的“双城”制,可谓不无道理。
北京城的未来 古老的北京城,已经走过了3040年的沧桑历程。北京城的发展与整个中国的漫长历史息息相关,它既饱含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又充满着新时代的勃勃生机,古老的北京城也开始迈开走向第一流现代国际城市的步伐。在这种新形势下,如何在北京城市建设中充分注意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以体现古都传统文化的风貌,这是我们每一个热爱它、关心它的人都应该深深思考的问题。
参考资料:《大公报》
8. 北京798艺术区什么时候成立的什么时候繁华起来的03年的时候繁华吗人多吗
北京798艺术区从2001年开始,来自北京周边和北京以外的艺术家开始集聚798厂。03年的时候一般,2004年首届北京大山子国际艺术节后开始火起来了。
9. 北京城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1、你知道北京城市怎么发展起来的么?
答:
(1)早在七十万年前,北京周口店地区就出现了原始人群部落“北京人”。而北京建城也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最初见于记载的名字为“蓟”。公元前1045年北京成为蓟、燕等诸侯国的都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以来,北京一直是中国北方重镇和地方中心;公元938年以来,北京又先后成为辽陪都、金上都、元大都、明、清国都。1949年10月1日正式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
(2)北京三面被群山环绕,南面连接华北大平原。西南沿太行山麓地区地势较高,成为南北往来的重要通道。蓟城恰在这一交通要道的北端,从这里向西北通过南口,可直上蒙古高原;向东北通过古北口,可抵达东北平原;向东沿燕山山麓,可直抵山海关。北京城为什么不能在卢沟桥附近发展起来呢?那是因为华北夏季暴雨集中,使永定河洪水猛涨,出山后经常泛滥成灾,严重威胁着城市的安全,而蓟城位于距离渡口最近,又最不易受洪水威胁的永定河冲积扇的脊部,所以能够迅速成长,经久不衰。北京城是一个地表水缺乏的地区。蓟城和中都城的水源主要来自莲花池,而元大都城则以西直门外高粱河水源代替莲花池,同时又引昌平白浮泉水接济高粱河。到了明朝,白浮泉水断流,明清北京城则以玉泉山水源补充高粱河。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先后开凿了永定河引水渠道和京密引水渠道,以官厅和密云两大水库的水作水源,才有今天北京城的大发。
(3)在北京市域范围内,构建“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
两轴:指沿长安街的东西轴和传统中轴线的南北轴。
两带:指包括通州、顺义、亦庄、怀柔、密云、平谷的“东部发展带”和包括大兴、房山、昌平、延庆、门头沟的“西部发展带”。
多中心:指在市域范围内建设多个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城市职能中心,提高城市的核心功能和综合竞争力,包括中关村高科技园区核心区、奥林匹克中心区、中央商务区(CBD)、海淀山后地区科技创新中心、顺义现代制造业基地、通州综合服务中心、亦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心和石景山综合服务中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