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知识 » 北京余震多久地震
扩展阅读
天津哪里买跑步机实惠 2025-07-16 21:12:20

北京余震多久地震

发布时间: 2022-08-24 20:27:12

Ⅰ 余震还有震多久

这个馀震只会持续一段时间的而已,不会很长,放心吧!
一般余震都会持续一个月以上,希望余震级数不要太大!

Ⅱ 余震会持续多久

余震一般会持续2个月左右,希望他早点结束啊你也注意安全啊

Ⅲ 地震的余震周期是多少时间

余震的持续时间可达数月,甚至上百年。余震持续时间跟很多因素有关,其中最主要的是主震震级大小,主震震级越大,余震持续时间越长。余震活动持续时间实际上和地震构造加载速率相关,构造加载速率越快,余震衰减越快。此外,余震活动持续时间一般是主震构造加载活动即主震孕育时间的10%左右。

(3)北京余震多久地震扩展阅读:

主震和余震并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界限,一种定义是余震在大地震之后,在主震破裂范围内发生的震级小于主震一级以上的地震。不过,主震和余震的关系并非截然。

举个例子,某地发生一次6.5级地震,之后4个小时发生了一系列震级小于5.3级的地震,人们就把那次6.5级地震称之为主震,之后发生的小震叫余震。

结果6.5级地震过后5小时又发生一次8.0级地震,那么后来这个8.0级地震就是主震,它之前的所有地震包括那次6.5级地震就是前震了。如果6.5级地震过后5小时发生的地震不是8.0级,而是6.7级,人们又会称之为双震,即6.5和6.7级两次地震都是主震。

Ⅳ 北京历史上地震过么

北京历史上地震过。自晋元康四年(294年)有地震记载以来,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地区曾遭受6级以上破坏性大地震袭击有6次之多,5级地震有11次。

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在大陆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会引发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对于同样大小的地震,由于震源深度不一样,对地面造成的破坏程度也不一样。震源越浅,破坏越大,但波及范围也越小,反之亦然。破坏性地震如1976年的唐山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2公里。

地震可由地震仪所测量,地震的震级是用作表示由震源释放出来的能量,以“里氏地震规模”来表示,烈度则透过“修订麦加利地震烈度表”来表示。地震释放的能量决定地震的震级,释放的能量越大震级越大,地震相差一级,能量相差约30倍。

震级相差0.1级,释放的能量平均相差1.4倍。1995年日本大阪神户7.2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1000颗二战时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放的原子弹的能量。

(4)北京余震多久地震扩展阅读:

地震直接灾害是地震的原生现象,如地震断层错动,以及地震波引起地面振动,所造成的灾害。主要有:地面的破坏,建筑物与构筑物的破坏,山体等自然物的破坏(如滑坡、泥石流等),海啸、地光烧伤等。

地震时,最基本的现象是地面的连续振动,主要特征是明显的晃动。极震区的人在感到大的晃动之前,有时首先感到上下跳动。因为地震波从地内向地面传来,纵波首先到达。横波接着产生大振幅的水平方向的晃动,是造成地震灾害的主要原因。

1960年智利大地震时,最大的晃动持续了3分钟。地震造成的灾害首先是破坏房屋和构筑物,造成人畜的伤亡,如1976年中国河北唐山地震中,70%~80%的建筑物倒塌,人员伤亡惨重。

地震对自然界景观也有很大影响。最主要的后果是地面出现断层和地裂缝。大地震的地表断层常绵延几十至几百千米,往往具有较明显的垂直错距和水平错距,能反映出震源处的构造变动特征(见浓尾大地震,旧金山大地震)。

但并不是所有的地表断裂都直接与震源的运动相联系,它们也可能是由于地震波造成的次生影响。特别是地表沉积层较厚的地区,坡地边缘、河岸和道路两旁常出现地裂缝,这往往是由于地形因素,在一侧没有依托的条件下晃动使表土松垮和崩裂。

地震的晃动使表土下沉,浅层的地下水受挤压会沿地裂缝上升至地表,形成喷沙冒水现象。

大地震能使局部地形改观,或隆起,或沉降。使城乡道路坼裂、铁轨扭曲、桥梁折断。在现代化城市中,由于地下管道破裂和电缆被切断造成停水、停电和通讯受阻。

煤气、有毒气体和放射性物质泄漏可导致火灾和毒物、放射性污染等次生灾害。在山区,地震还能引起山崩和滑坡,常造成掩埋村镇的惨剧。崩塌的山石堵塞江河,在上游形成地震湖。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时,神奈川县发生泥石流,顺山谷下滑,远达5千米。

Ⅳ 余震究竟会持续多久呀

2个月左右,5~7级地震. 据国家地震局地震研究专家分析.这次5.12汶川地震类型属于主震余震型地震.余震持续时间,有可能会在一个月会几个月,乃至半年之内.但是,越到后面 人们的对余震的感觉会变得很弱.因为一般来说人们能感觉到得地震都在5级左右.在以后的余震会越来越弱,频率会越来越少.所以请大家不要恐慌.相信专家.相信科学.相信经验.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让我们一起祈祷.祖国明天会更好,四川明天会更好!
希望采纳

Ⅵ 余震一般会持续多少天

余震是在主震之后接连发生的小地震。余震一般在地球内部发生主震的同一地方发生。通常的情况是一个主震发生以后,紧跟着有一系列余震,其强度一般都比主震小。余震的持续时间可达几天甚至几个月。
“余震”的主要成因是由地震引起的“动态”地震波的冲击,而不是原先认为的缘于地震引发的断层附近的地壳重整。
打一个形象的比方,余震好比人说话的回声,虽然能量不及前面的大地震,但威力叠加起来,经过多次打击的建筑物可能就承受不住了。
余震出现的时候是大震以后,虽不足为患,但多次就成灾。

Ⅶ 北京发生过地震吗

北京发生过地震。

2019年4月14日12时47分,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在北京怀柔区(北纬40.34度,东经116.39度)发生3.0级地震,震源深度19公里。

此前4月7日在距离此次地震27公里处的海淀区(北纬40.08度,东经116.23度)发生了一次2.9级地震,震源深度17公里。虽然震级不高,北京多数地区无震感,对人员伤亡和房屋受损情况影响不大。

4月14日下午,中国地震局所属中国地震台网中心迅速组织专家对近期北京地区发生的两次地震活动进行了研究分析。专家认为,近期北京地区发生的这两次3级左右的地震属于正常的地震活动。

(7)北京余震多久地震扩展阅读

从地质结构来看,北京位于近东西向的阴山-燕山-渤海断裂带中段,北京及附近区域的主要活动断裂带有平谷-三河断裂带、八宝山-高丽营断裂带、怀来-延庆断裂带、南口-孙河断裂带等,其间又分布有一系列近北东、近北西向的小规模断裂。

例如此次怀柔3.0级地震的震中附近20千米范围内已查明的小规模断裂就有4条,但由于震级较低,很难说具体与哪条断裂活动有关,但与其距离最近的为北东向的南口山前断裂,约9千米。而反观4月7日海淀2.9级地震,离它最近的断层为北东向的小汤山-东北旺断裂,约5千米。

因此,从构造相关性分析,北京地区近期发生的两次3级左右地震属于两个断层的活动,两次地震之间距离约27千米,远大于3级地震的正常破裂尺度,因而两次地震彼此没有在构造或力学上的相互关联,是两次独立的正常地震活动。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国地震局专家:北京近两次地震均属正常地震活动



Ⅷ 主余性地震一般发生多长时间后

这是我对另一个帖子的回答,不知是否对你有参考价值。
你提的问题实际上是世界难题,至今并无规律的科研成果,更不用说实际应用了。地震预报三要素:时间地点震级,如果能确定已发生的是主震那就应该没问题了。目前的手段是根据地震、地下水、大地测量、水氡、地下电阻率、地磁、气象、动物异常、历史地震等等很多手段的综合反映,才能做出概率不高的趋势意见上报政府和国家地震局。

这是我对另一个帖子的回答,不知是否对你有参考价值。总的说来,多知道些知识,适当小心就足够了,如同往常一样生活吧。

从统计资料和实际考察以及房屋结构分布等,一般五级或五级半以上才有可能出现大的损失,而且还是在震源深度很浅(数公里之内)的情况下。国家对地震预报非常重视也非常慎重,必须经政府批准,任何个人和单位都无权擅发预报。一旦发出预报不论对错和大小便会带来极大的社会影响和物质损失,而且目前预报水平还极低。听说这次山西地震波及面较广,估计震源不会太浅,同样能量下,波及面越广说明震源越深,震中的损失反倒会相对小一些。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地震学界的主流依然认为,还没有把握预报短期大地震。事实上,我国从1966年到现在,地震预报的技术手段没有任何决定性的突破甚至变化,百花齐放的仅是各种成功率极低的假说。也就是说即使从世界范围,人类的认知和科学技术均距离地震预报还相差甚远。所以,任何数年数月的所谓个人预报均不用相信。地壳是坚硬的,但下面的地幔是在极缓慢的蠕动,所以大地不平静是绝对的,但是因为应力的变化集中非常非常慢,所以绝大多数都是很小的基本无破坏力的地震,一般而言,同一地区较大地震的出现要有几百上千年之久。
中国政府对地震极为重视,世界上只有中国政府设有国家地震局,虽然没大用,但一旦地震利于政府最快应对。地震台网密布全国人口稠密地区,防灾意识和队伍大大加强。中国的中期预报还是不错的,根据中期筛出的重点区域更是从不放松监视,尤其是人烟稠密地区,上了很多综合的地震前兆手段,而且前兆经验积累已经很丰富。可以肯定,在这种形势下,万一有事,虽不可能准确预报时间震级,但必有一段风吹草动的事先反应。据我所知,太原早就有很强大的监视台网,万一有较大异常,一定不会误事的。地层结构上,基岩最牢靠,而沉积层对地震波有放大作用,但现在城市盖房前都必须根据历史地震资料确定结构强度,材料也越来越先进,所以只要不是豆腐渣工程,安全应该问题不大,但农村现在盖楼的多了,但多是外面光,结构强度不规范,应该特别小心。如果是远来地震的应对就简单多了。地震波衰减极快,较远地震波到达时主要是周期较长的面波了,影响的主要是固有周期较长的高楼会晃动,一是高楼大多新盖,抗震性能较好;二是可能会有一些预警时间。当时下楼来不及也没必要,及时卧在坚固结构下即可,千万千万不要跳出窗子。
随着科技发展,经验不断积累、房屋越盖越坚固、信息越来越迅速及全球化,虽然不可避免依然有一定的概率运气因素,但总的说来,完全没有必要因小地震或地震传闻影响我们的日常学习工作生活。
供你参考。建议读读相关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