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北京第七中学的简介
北京市 第七中学位于西城区德胜门外安德路。是一所有着悠久 历史和优良传统办学质量 较高的普通完全中学。其前身是始建于一九三一年秋的北平市私立镜湖中学。一九四一年改为北京市公立第七中学。解放后,改称为现校名。几经变迁,于一九五四年秋迁到安德路69号。现学校占地面积约20000平米,建筑面积12000平米。
北京七中以"教学严谨、勇于创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办学宗旨。近年 来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
学生宿舍楼
北京七中有优美的育人环境,绿叶和鲜花环抱着教学楼、科技楼、多功能风雨操场。琅琅的读书声和优美的环境交映生辉,勾画出一幅教书育人的生动画面。
经多年办学实践,学校已建立起一整套科学的管理机制和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并有一支敬业精神强,业务水平高的干部和骨干教师队伍。学校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初中合格率、高中升学率长期稳定在较高的水平上,高考升学率近年一直稳定在90%以上,99年文科班达到100%,理科班达到95%以上,有75%以上升入大学本科,50%以上升入重点大学。先后向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航、理工大等输送优秀毕业 生。七十年来,特别是建国五十年中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各级政府党政干部、将军、科学家、企业家、教师、演员、运动员等优秀人才。还有一大批校友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
教学楼
北京七中有先进的教学设备:有网络化的计算机房、视听一体的语言教室、多媒体电化教室、演播室和闭路电视系统;有16个设备先进、宽敞明亮的理、化、生实验室和音、美专用教室;有藏书六万余册的图书馆和配备
七中校门
三百余种报刊的教师、学生阅览室。有先进的体育设施:占地8000平米的全塑胶人造草皮体育场和水磨石旱冰场,可进行足球、篮球、田径、滚轴溜冰等多项活动;多功能风雨操场可进行室内篮球、羽毛球、体操等活动;地下室还拥有900平米的乒乓球、台球、射击、形体、舞蹈等活动室,可做各种体育培训和多种娱乐、健身活动。这些先进的设备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学校的课外活动丰富多彩:四十多个课外小组,吸引了众多的学生,他们健康的兴趣爱好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发
七中科技楼
展。在科技、文艺、体育竞赛中,年年有不少学生在市区获奖。
近年来,为了吸取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提高办学质量,学校积极扩大对外交流活动。九十年代与平谷县大华山中学、山西省榆社中学建立了"手拉手"友谊校关系,开展了多项教育交流活动,并与法国阿瓦隆市帕克首姆学校建立了长期友好交往关系,先后派校足球队和部分高中学
七中教学楼
生赴法国参观学习,进行文化交流。为了提高师生英语教与学的水平,学校还开设了英语口语、听力选修课,聘请英籍和美籍外语教师到校授课,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这些活动的开展大大促进了教育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并开阔了师生的眼界。
北京七中在社会上有较好的办学声誉。改革开放以后相继被评为全国体育卫生先进单位、首都绿化先进单位、文明校园、西城区科技示范校,同时还被认定为北京教育学院实验基地、北京市足球传统项目重点校、市区射击传统校和区教学管理达标校。现在,全校干部和教职工正满怀信心朝校园、设备、管理、质量四个一流"的目标不懈的努力。可以期待,七中的明天更美好。
⑵ 孩子上七中还是八中谁能提供一下初中生作息时间表谢谢!!
时间表:7:20进校 7:25-7:45早自习
第一节课:7:55-8:40 第二节课:8:50-9:35
大课间:9:35-10:20
第三节课:10:20-11:05 第四节课:11:15-12:00
下午:1:00-1:35午自习
第五节课:1:45-2:30 第六节课:2:40-3:25
第七节课:3:35-4:20 第八节课:4:30-5:15
一般情况下是下午5:15放学,但要看各学校不同的安排,有可能会有晚自习,到晚上六七点左右。
我觉得不一定非要考哪里,顺其自然就好了。
加油吧。
⑶ 北京市第七中学 怎么样
北京市第七中学是一所普通完全中学,始建于1931年,时称镜湖中学,后迁址于西城区安德路69号,更名为北京市第七中学。学校现位于西城区德胜门外德胜科技园区内,占地面积约23000平米,建筑面积12000平米,是一所典型的花园式学校。学校教学环境素朴宁静,自然清新,浸透着浓厚的人文气息。
学校办学条件优越,基础设施完善。学校的建筑主体由教学楼、科技实验楼、图书馆、阅览室、学科专业教室、体育馆、阶梯礼堂以及师生餐厅构成。校园内有全塑胶体育场、篮球馆等体育运动设施。学校所有教室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全部实现网络化管理。所有设施、设备均达到了市级办学标准。
学校现有学生900多人,共有三十个教学班,其中初中12个班,高中18个班。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学校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干部队伍求真务实、潜心治校、精诚合作。教师队伍治学严谨、爱生敬业、经验丰富。逐渐形成一支以特级教师、市区骨干教师、区校学科带头人为引领的业务功底扎实、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师团队。
我校一直秉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贯彻“以德立校,依法治校、以能创校、以勤持校、以绩强校”的办学思想和“以创新为内涵,以活动为载体,以科研为先导,以质量为核心,以育人为根本”的办学风格。学校始终把科学规范管理、创造和谐校园和师生共同发展放在首位。为了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学校将近期发展目标定位为“学校有凝聚力,课堂有生命力,对社会有吸引力”。
我校十分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和品格教育。在德育教育中,学校始终围绕着“亲情”和“诚信”两条主线,把“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设立为育人目标,通过举办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心理活动周、少先队建队、少年团校、学生业余党校、十四岁生日、高三成人仪式等主题教育活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搭建了展示自我和发展自我的平台。为了适应新课程发展的需要,不断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学校不仅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科技活动,还在不同年级开设了以“生涯规划”为引领,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的德育课程体系。
我校始终把教学质量的提升作为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学校以课程改革为契机,努力寻找课改的突破点;聚焦“常态课”教学,积极探索常态课有效教学的策略;以“反思、规范、改进、提高”作为学校教学的工作宗旨,逐步推进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在课程建设方面突显了本校的教育思想、办学宗旨,同时也整合了本校的优势教育资源。
学校在遵循科学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坚持全面育人,努力促进不同层面学生的均衡发展。2008年学校成为西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的首批实验校,并自主开发了以《面塑艺术》、《剪纸》、《傅雷家书》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为代表的一系列校本课程和以《胡同文化》为代表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同时,还为初、高中学生增设了门类不同的选修课,有效促进了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和谐地发展。
多年来,北京七中凭借逐步形成的办学特色以及较高的教育教学质量逐渐赢得了社会的认可,学校相继被评为全国体育卫生先进单位、北京市卫生红旗单位、首都绿化先进单位、西城区文明校园、西城区科技示范校,同时,学校被认定为北京教育学院实验基地、北京市足球传统项目重点校、区综合管理优类校和区教学管理达标校等。
“崇德、敬业、谨学、善教”是我们一直恪守的教风,“博学、善思、笃行、求新”是我们始终如一的追求。相信科学、合理、特色化的课程设置以及优美宁静的校园环境会成为你报考我校的终极理由。欢迎你报考北京市第七中学。我们真诚而热情地期待你的到来。
联系方式:62006685
网址:www.bj7z.com www.bj7zhx.org
⑷ 北京小吃什么好吃
北京小吃
北京的风味小吃历史悠久、品种繁多、用料讲究、制作精细,堪称有口皆碑。清代《都门竹枝词》云:“三大钱儿卖好花,切糕鬼腿闹喳喳,清晨一碗甜浆粥,才吃茶汤又面茶;凉果炸糕甜耳朵,吊炉烧饼艾窝窝,叉子火烧刚卖得,又听硬面叫饽饽;烧麦馄饨列满盘,新添挂粉好汤圆……”这些小吃都在庙会或沿街集市上叫卖,人们无意中就会碰到,老北京形象地称之为“碰头食”。
着名的北京小吃有:
·面食类:
艾窝窝、炸酱面、褡裢火烧、驴打滚 等
·火锅类:
豆汁、炒肝、爆肚、卤煮火烧 等
·油煎类:
油条、炸糕、灌肠、焦圈 等
·饮品类:
酸梅汤、莲子粥 等
去哪里吃正宗的北京小吃呢?
·东华门夜市
酸的甜的苦的辣的咸的,要什么就有什么!凉粉、扒糕、莲子粥、酸梅汤、红果酪、杏仁豆腐、烤肉串、烤龙虾、烤鱿鱼、炸蚂蚱、炸蝎子、炸蚕蛹,又多又全又卫生。从新东安市场到东华门大街灯火通明、热闹非凡。
·护国寺小吃店
从庙会中的“碰头食”传下来的北京小吃,经过改良得精细起来,没了过去的“个儿大、经吃、一个就饱”的粗糙;墩儿饽饽、枣卷果都小巧可爱;姜汁儿排叉、糖耳朵可谓是百般玲珑。
·锦芳小吃
从民国创始至今的小吃店,有麻团、杏仁茶、艾窝窝、奶油炸糕、炒疙瘩等等,以元宵最为有名,有山楂、青梅、挂花、豆沙、什锦、奶油、椰蓉等十几种陷儿。
·着名的小吃一条街还有:
王府井小吃街、什刹海小吃一条街(原前门小吃迁来)等
⑸ 北京七中
好.下面是介绍:北京市第七中学位于西城区德胜门外安德路。是一所有着悠久 历史和优良传统办学质量 较高的普通完全中学。其前身是始建于一九三一年秋的北平市私立镜湖中学。一九四一年改为北京市公立第七中学。解放后,改称为现校名。几经变迁,于一九五四年秋迁到安德路69号。现学校占地面积约20000平米,建筑面积12000平米。
北京七中以"教学严谨、勇于创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办学宗旨。近年 来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
北京七中有优美的育人环境,绿叶和鲜花环抱着教学楼、科技楼、多功能风雨操场。琅琅的读书声和优美的环境交映生辉,勾画出一幅教书育人的生动画面。
经多年办学实践,学校已建立起一整套科学的管理机制和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并有一支敬业精神强,业务水平高的干部和骨干教师队伍。学校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初中合格率、高中升学率长期稳定在较高的水平上,高考升学率近年一直稳定在90%以上,99年文科班达到100%,理科班达到95%以上,有75%以上升入大学本科,50%以上升入重点大学。先后向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航、理工大等输送优秀毕业 生。七十年来,特别是建国五十年中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各级政府党政干部、将军、科学家、企业家、教师、演员、运动员等优秀人才。还有一大批校友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
北京七中有先进的教学设备:有网络化的计算机房、视听一体的语言教室、多媒体电化教室、演播室和闭路电视系统;有16个设备先进、宽敞明亮的理、化、生实验室和音、美专用教室;有藏书六万余册的图书馆和配备
三百余种报刊的教师、学生阅览室。有先进的体育设施:占地8000平米的全塑胶人造草皮体育场和水磨石旱冰场,可进行足球、篮球、田径、滚轴溜冰等多项活动;多功能风雨操场可进行室内篮球、羽毛球、体操等活动;地下室还拥有900平米的乒乓球、台球、射击、形体、舞蹈等活动室,可做各种体育培训和多种娱乐、健身活动。这些先进的设备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学校的课外活动丰富多彩:四十多个课外小组,吸引了众多的学生,他们健康的兴趣爱好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在科技、文艺、体育竞赛中,年年有不少学生在市区获奖。
近年来,为了吸取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提高办学质量,学校积极扩大对外交流活动。九十年代与平谷县大华山中学、山西省榆社中学建立了"手拉手"友谊校关系,开展了多项教育交流活动,并与法国阿瓦隆市帕克首姆学校建立了长期友好交往关系,先后派校足球队和部分高中学 生赴法国参观学习,进行文化交流。为了提高师生英语教与学的水平,学校还开设了英语口语、听力选修课,聘请英籍和美籍外语教师到校授课,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这些活动的开展大大促进了教育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并开阔了师生的眼界。
北京七中在社会上有较好的办学声誉。改革开放以后相继被评为全国体育卫生先进单位、首都绿化先进单位、文明校园、西城区科技示范校,同时还被认定为北京教育学院实验基地、北京市足球传统项目重点校、市区射击传统校和区教学管理达标校。现在,全校干部和教职工正满怀信心朝校园、设备、管理、质量四个一流"的目标不懈的努力。
⑹ 我考到北京七中了请问
我是北京七中毕业的,北京七中的高中要比他的初中好一些。学生水平倒还好,有好的,当然,哪里都有不好的学生,你一定要有信念,有定力。7中没有实验班,也不分班考试,是按你中考的名次打乱了分班的。所以每个班的水平都差不多。校风,自从08年换了校长和走了一批差劲的老师后,整个学校明显好起来了!没那么可怕。
⑺ 北京大年初一到初七每天吃什么要准确!
亦称“人胜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等。传说女蜗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汉朝开始有人日节俗,魏晋后开始重视。古代人日有戴“人胜”的习俗,人胜是一种头饰,又叫彩胜,华胜,从晋朝开始有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来贴屏风,也戴在头发上。此外还有登高赋诗的习俗。唐代之后,更重视这个节日。每至人日,皇帝赐群臣彩缕人胜,又登高大宴群臣。如果正月初七天气晴朗,则主一年人口平安,出入顺利。
在该日吃摊煎饼和七宝羹:摊煎饼,要吃春饼卷"盒子菜"(熟肉食品),并在庭院摊煎饼,“熏天”。七宝羹,用七种菜做成的羹,在人日的时候食用,以此来取吉兆,并说此物可以除去邪气、医治百病。各地物产不同,所用果菜不同,取意也有差别。广东潮汕用芥菜、芥兰、韭菜、春菜、芹菜、蒜、厚瓣菜;客家人用芹菜、蒜、葱、芫茜、韭菜加鱼、肉等;台湾、福建用菠菜、芹菜、葱蒜、韭菜、芥菜、荠菜、白菜等。其中芹菜和葱兆聪明,蒜兆精于算计,芥菜令人长寿,如此种种。
人日怎样流传下来?
春节“人日”,是怎样流传下来呢?根据汉时东方朔的占书说:正月初一鸡日、初二犬日、初三猪日 、初四羊日 、初五牛日 、初六马日、初七人日 。
占书说:初七人日,从旦至暮,月色晴朗,夜见星辰,人民安,君臣和会。可见人日,在汉朝时代就开始流传了。
链接:
初七人日吃七菜羹 来年大丰收
人日吃“七菜羹”!
在中国传统习俗中,大年初七“人日”,人人过生日,要以七种蔬菜,煮成七菜羹,也就是将七种蔬菜,煮成杂菜汤,在农业社会,大家都祈望吃了七菜羹,来年大丰收。
人日吃了“七菜羹”,也代表新年已告一段落,明天初八应该重新打起精神,开始努力工作了。
古时逢人日,除了吃“七菜羹”,还有吃“及第粥”与“吃面线”等象征吉祥如意,步步高升的食物。
“及第粥”的主要材料是猪润(猪肝)和猪肠,润者富润之意 ,而“肠”音与“长”同,也就是长生富贵之意。大家都希望人日,富润长寿。
在台湾地区,大年初七称为”七元”,也就是人的生日,所以这一天要吃素面线。
华人庆生日,多有吃面线的习惯,长长的面线就是代表富贵长寿,所以,初七吃面线,也含自己庆祝生日的意义。
早期人日还有吞赤豆的习俗,流传人日吞赤豆,长年不生病。时至今日,吞赤豆的风气已经消失。
在中国有些地区还有人日“补天穿”的习俗,说是人日多阴,好像天穿了洞,要帮它补一补,以免大雨成灾。于是以年糕祭神,叫做补天。
⑻ 我想知道老北京都有哪些美食
驴打滚
豆面糕又称驴打滚,是北京小吃中的古老品种之一,它的原料是用黄米面加水蒸熟,和面时稍多加水和软些。另将黄豆炒熟后,轧成粉面。制作时将蒸熟发黄米面外面沾上黄豆粉面擀成片,然后抹上赤豆沙馅(也可用红糖)卷起来,切成100克左右的小块,撒上白糖就成了。制作时要求馅卷得均匀,层次分明,外表呈黄色,特点是香丶甜丶粘,有浓郁的黄豆粉香味儿。
豆面糕以黄豆面为其主要原料,故称豆面糕。但为什么又称“驴打滚”呢?似乎是一种形象比喻,制得后放在黄豆面中滚一下,如郊野真驴打滚,扬起灰尘似的,故而得名。这一点连前人也发出疑问。《燕都小食品杂咏》中就说:“红糖水馅巧安排,黄面成团豆里埋。何事群呼‘驴打滚’,称名未免近诙谐。”还说:“黄豆粘米,蒸熟,裹以红糖水馅,滚于炒豆面中,置盘上售之,取名‘驴打滚’真不可思议之称也。”可见“驴打滚”的叫法已约定俗成。如今,很多人只知雅号俗称,不知其正名了。现各家小吃店一年四季都有供应,但大多数已不用黄米面,改用江米面了,因外滚黄豆粉面,其颜色仍为黄色,是群众非常喜爱的一种小吃。
艾窝窝
艾窝窝,北京传统风味小吃,每年农历春节前后,北京的小吃店要上这个品种,一直卖到夏末秋初,所以爱窝窝也属春秋品种,现在一年四季都有供应。爱窝窝历史悠久,明万历年间内监刘若愚的 《酌中志》中说:“以糯米夹芝麻为凉糕,丸而馅之为 窝窝,即古之‘不落夹’是也。”
可见这种食品是用糯米洗净浸泡,尔后入笼屉蒸熟,晾凉后揉匀,揪成小剂,摁成圆皮,包上桃仁丶芝麻仁丶瓜子仁丶青梅丶金糕丶白糖,拌和成馅,就成了明万历年间称之为窝窝的 食品。但为什么后来又成为爱窝窝呢?在清人李光庭的《乡谚解颐》一书中找到了说明。因为有一位皇帝爱吃这种窝窝,想吃或要吃时,就吩咐说:“御爱窝窝。”后来这种食品传入民间,一般百姓就不能也不敢说“御”字,所以省却了“御”字而称“爱窝窝”。此小吃在明代已流入民间,明代《金瓶梅》中记录当时流行的美味中就有爱窝窝。
爱窝窝外皮用的糯米是已经蒸熟的,馅也用桃仁丶瓜仁丶芝麻仁和白糖事先炒好,所以做得之后就能食用。故《燕都小食品杂咏》中说:“白粉江米入蒸锅,什锦馅儿粉面挫。浑似汤圆不待煮,清真唤作爱窝窝。”还注说:“爱窝窝,回人所售食品之一,以蒸透极烂之江米,待冷裹以各式之馅,用面粉团成圆形,大小不一,视价而异,可以冷食。”
糖卷果
糖卷果是北京风味小吃中的名品,深受中外食者青睐,尤得女性食客的喜爱。
糖卷果主料用山药和大枣,配以青梅丶桃仁丶瓜仁等辅料。山药鲜品营养丰富,含蛋白质丶精纤维及维生素等成分,是中医传统的用药。中医认为山药性温味甘,无毒,入脾肺丶肾经,有补中益气丶补脾胃丶长肌肉丶止泻和健脾。固精丶益肺的功用。大枣更是中医和民间常用的滋补品,每100克干品含糖量63-76.3克,并含蛋白质丶脂肪和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其中维生素C含量居各种鲜果之首,每100克鲜枣肉中含量达300-600毫克,人体利用率平均为86.3%。中医认为枣肉味甘性温,有补脾和胃丶养气生津之功,可治脾胃虚弱丶气血不足丶营卫不和丶贫血心悸丶烦躁多梦等症。卷果主料为山药丶大枣,是一道名副其实的药膳。
制作方法:将山药1500克去皮剁碎,大枣500克去核,果料切碎,两料拌匀后稍加水和面粉,搅拌均匀,用油皮将拌匀的料裹包好,上笼蒸5分钟;准备消毒过的干净豆包布一块,将蒸得的原料趁热置于布上,捏成三角状长条,凉后切成小手指厚般的块,入七成热的油锅,炸成焦黄色时捞出;另用锅加油丶水丶桂花丶白糖,小火熬成糖稀,将炸得的卷果倒人,裹上糖汁,撒上白芝麻和白糖,软绵香甜,十分可口。因其有滋补作用,去南来顺饭庄用餐的食客每每点要,成为饭店的名牌小吃之一。
姜汁排叉儿
姜丝排叉,从其名就可知道,它原料中有鲜姜,因而食用时有明显的鲜姜味而得名。
它要用鲜姜去皮跺成细末,面粉加一定比例的明矾末,一起放入盆中,用凉水和成面团。还有一种方法是用水和面,放到轧面机上轧五六次,直轧到薄片均匀光滑,然后在薄片上撒上细淀粉面,叠起合成长条后,用刀切成宽为2厘米丶长5厘米的排叉条,将两小片叠到一起,中间顺切三刀,散开成单片套翻在一起,用温油炸。将炸好的排叉过蜜,过蜜的方法是用鲜姜去皮切成细丝,用水把姜丝熬开后捞出姜丝,放入白糖,开锅后放饴糖丶桂花,继续熬开后移小火上,将炸得的排叉入姜丝熬出的桂花饴糖中过蜜。
过蜜后的排叉成浅黄色,有酥丶甜丶香的特点,食用时有姜味。南城"南来顺"的姜丝排叉1997年被评为"北京名小吃",同年又获"中华名小吃"称号。
还有一种带咸味的排叉,原料为面面粉丶苏打和盐,也用油炸,做法与姜丝排叉一样,不同的是它不过蜜,有酥丶脆丶味微咸的特点,爱喝酒的人常以咸排叉当下酒菜用。
据《天桥小吃》作者张次溪先生说:"旧天桥有专门卖小炸食的店家,如面炸不盈寸的麻花排叉,用草纸包装,加上红商标,时过年送礼的蒲包,又是小孩的玩物。"对这种小炸食前人还有诗称赞说:"全凭手艺制将来,具体面微哄小孩。锦匣蒲包装饰好,玲珑巧小见奇才。"过去天桥卖这类小炸食的还要吆喝:"买一包,饶一包,江西腊来,腊秦椒。大爷吃了会撂跤,撂官跤,跛子跛脚大箍腰。大麻花,碎排叉,十样锦的花,一大一包的炸排叉。"小孩听到了,多喜欢去买。
奶油炸糕
北京小吃中奶油炸糕是富有营养的小吃品种。它用上好面粉为原料,先烧适量开水,水开后,改用小火,将面粉倒人锅内,迅速搅拌直到面团由自变成灰白色,不粘手时,取出稍晾成烫面。白糖用水化开,香草粉用水化开,适量鸡蛋液在碗内搅匀,分几次加入烫面中,最后一次加入奶油丶糖水丶香草粉水,揉搓均匀。
锅内倒花生油或生菜油,也可用牛油。但不宜用豆油或芝麻油,因为后两种油容易抵消奶油味,旺火烧至冒烟后,改用小火,此时将揉匀搅拌好的面团,500克分成40个均匀小球,人油锅前用手摁成圆饼,逐个下人油中,待饼膨起如球状,并呈金黄色时捞出,滚上白糖即成。
奶油炸糕呈圆形,外焦里嫩,香味浓郁,富有营养,易于消化。
除奶油炸糕外,还有黄米面炸糕和江米面炸糕(用水磨米,质量最好),面均要加水和好后发酵,面和得不要太硬,要适当揉进一点碱。制作时抓一块面约50-60克,用手指在中间按一个坑儿,包进豆沙馅,将口封严,随包随入温油炸至金黄色。此种炸糕外焦里嫩,香甜可口,很受欢迎。
还有一种烫面炸糕,先把水烧开后,倒人面粉搅拌均匀,面烫好后出锅分成大块,摊开晾凉,对上发面和适量碱面,揉匀揪成小剂,摁扁,包上用红糖丶桂花丶面干拌匀制成的馅儿,用温油炸。此种炸糕外焦酥,里软嫩,易消化。
糖耳朵又称蜜麻花
蜜麻花是北京小吃中常见名品,又称糖耳朵,因为它成形后形状似人的耳朵得名。前人有诗说:"耳朵竟堪作食耶?常偕伴侣蜜麻花,劳声借问谁家好,遥指前边某二巴》。"并注说:"糖耳朵蜜麻花,为清真教人所制食品,其原料不外砂糖面粉及小糖等,小糖即俗称之稀也。"
前人已将蜜麻花的原料讲得很清楚了。不过它用的面要用和好的发酵面对上碱,另用一块面和上红糖,做时将发酵面分两块,一块擀开后,将红糖和的面铺是上,再擀另一块发酵面,铺在红糖面上面,这样成了二层酵面,一层糖面。用刀切下5厘米左右的长条,将长条一边摁薄,成坡形,把薄边和厚边合到一起,再切成重40克左右的小块。自小块中间开一刀口,然后打开,将薄的一面往里翻过去,厚的一边一折,就成了耳朵形的坯子了。花生油烧五成热,分批将坯子入油里炸过,呈金黄色时捞出,沥尽油,趁热放入温热的饴糖中泡一分钟,称过蜜,浸透后,捞在盘里晾凉就成了。要注意必须炸透,否则就会因炸不透,蜜也浸不透的质量不佳现象。
蜜麻花棕黄油亮,质地绵润松软,甜蜜可口。南城的南来顺饭庄的蜜麻花由于常年制作。质量稳定,主要是放碱合适,没有酸口,炸得透,吃蜜均匀,达到了松软绵润的质量要求,1997年被评为"北京名小吃"和"中华名小吃"。
与蜜麻花相似的还有蜜篦子,原料配制与蜜麻花完全一样,唯形状不同,它是三层擀平,中间竖划几刀,油炸后过蜜而成。此外还有干糖麻花丶芙蓉干糖。干糖麻花不过蜜,芙蓉干糖也不过蜜,而是滚上一层用熟面和 白糖混合的糖粉,也都有甜丶酥丶脆的特点。
面 茶
油茶是北京小吃中的滋补佳品,它是用面粉放入锅内炒到颜色发黄,麻仁也炒至焦黄,另加桂花和牛骨髓油,拌搓均匀,然后将搓得均匀的面茶放在碗内,加上白糖,用开水冲成浆糊状即可。油茶味道甜美,可作为早餐或午点,很受百姓喜爱。
面茶在北京小吃中,一般在下午售卖。有诗说:“午梦初醒热面茶,干姜麻酱总须加。” 喝面茶很讲究吃法,吃时不用筷丶勺等餐具,而是一手端碗沿着碗边转圈喝,非老北京人恐怕无此吃法的。为什么要用这种吃法呢?这与品尝面茶的风味有关。
馓子麻花
馓子麻花是北京清真小吃中的精品,很受百姓欢迎,它的制作比较麻烦。在事先将矾丶碱丶红糖丶糖桂花放在盆内用温水溶化,再将面粉倒入和均匀,和好后挫长条盘起来饧一会儿,然后揪成40克一个的小剂。
将麻仁用开水拌起来,将小剂粘上拌好的麻仁,挫成10厘米长的小条码在盘中,码3至4层再饧着。饧好后,拿起两小条用手挫成均匀的长绳条2根,对头折两个来回成8根,两头捏在一起,成两头尖丶当中大的枣核形或扇形状,用油炸熟即成。炸时锅内花生油五成热,拿着馓子麻花的捏头处,将坯子下入油锅来回摆动使其定型,待坯子稍硬挺后,整个入油中炸,炸成棕黄色即成。
馓子麻花颜色棕黄,质地酥脆,香甜可口。
萨其玛,汉语为金丝糕
焦 圈
北京小吃中的焦圈,男女老少都爱吃,酥脆油香的味儿,真叫人吃不够。北京人吃烧饼,常爱夹焦圈,喝豆汁也必吃焦圈。焦圈是一种古老食品,制作比较麻烦,由于劳效太低,一般吃食店不愿制作,故有一段时间常断档。说到炸焦圈,北京人都知知道一个“焦圈俊王”,原是“南来顺”职工,已故去。他的技艺一般人不能与之相比,炸出的焦圈个个棕黄,大小一般,特别是具有香丶酥丶脆的特点,放在桌上,稍碰即碎,决无硬艮的感觉。
焦圈的制作,需用温水化开盐丶碱丶少许矾,加水拌和面粉成面团后,用手反复压揉面团,揉匀后放案板饧3个小时,然后把面团压扁,用刀切成5厘米宽的条,取成条面坯置案板,用一手按住一端,另一手托住面坯的另一端,捋成长扁片,厚约6厘米,用刀把面片切成4厘米宽的剂(一般50克面切14小剂),每两个剂叠在一起,用小炸刀中间切一刀,两边不能切通,稍连一点,油烧至五成热时,用手拿住生焦圈坯的一头下油锅,随即用筷子从中间撑开,使之成手镯形,定型后翻过来,炸至枣红色出锅控油,即成香酥脆的焦圈了。
宋代苏东坡曾写过一首诗,相传是中国第一首产品广告诗:“纤手搓成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无轻重,压褊佳人缠臂金。”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谷部》也有记载:“人少盐,牵索扭捻成环钏之形,油煎食之。”焦圈可贮存十天半月,质不变,脆如初,酥脆不皮,是千百年来人们喜爱的食品。
糖火烧
北京以大顺斋的糖火烧最出名。糖火烧香甜味厚,绵软不粘,适合老年人食用。
蛤蟆吐蜜又称豆陷烧饼
豆陷烧饼是北京小吃中的常见品种,因其以豆沙为馅而得名,在烤制过程中,因烧饼边上有自然开口,吐出豆馅,挂着烧饼边上,所以人们就形象地称这种烧饼为蛤蟆吐蜜。
豌豆黄儿
北京春夏季节一种应时佳品。原为民间小吃,后传入宫廷。清官的豌豆黄,用上等白豌豆为原料,做出成品色泽浅黄丶细腻丶纯净,入口即化,味道香甜,清凉爽口。因慈禧喜食而出名。其制法是,将豌豆磨碎丶去皮丶洗净丶煮烂丶糖炒丶凝结丶切块而成。传统做法还要嵌以红枣肉。以仿膳饭庄所制最有名。
民间的糙豌豆黄儿是典型的春令食品,常见于春季庙会上。例如在三月三蟠桃宫,"小枣糙豌豆黄儿"便是时令鲜品,小贩们一声"嗳这小枣儿豌豆黄儿,大块的来!"好象是给人们报出了春讯,带来了暖意。
"糙豌豆黄儿"是用白豌豆去皮,以两倍于豌豆的水,将豆焖烂,然后放糖炒,再加入石膏水和熟枣搅拌均匀,放入大砂锅内,俟其冷却成坨后,扣出来,切成像切糕一样的菱形块,放上小片金糕以为装点,通常都置于罩有湿蓝布的独轮车上去卖,经营此业的大多是京东平谷丶香河以及京南采育等地的老乡。
"细豌豆黄儿"乃是清宫御膳房根据民间的小枣糙豌豆黄儿改进而成。其制法较精,是将豌豆煮烂过筛成糊,加上白糖丶桂花,凝固后切成两寸见方,不足半寸厚的小方块,上面放几片蜜糕,色味俱佳,质地细腻纯净,入口即化,属上品。民国以后,北海公园漪澜堂饭庄和仿膳茶社卖的即是细豌豆黄,以纸盒盛之,每盒十块。它与云豆糕丶小窝头等同称宫廷小吃。
1、热干面
新街口的稻香春门脸,有一个小小小极了的四川小吃店里的热干面一绝,好象只要2.5元哦
2、锅贴
从地百北边的胡同串向后海,中途会有一个小店,里面的锅贴一绝,也很便宜,两个MM吃,连汤不超过10元,超值!
3、兰州牛肉面
A、首都剧院斜对面(往南斜)有一个兰州牛肉面馆,门脸不大,卫生也一般,但味道真不错,4元一碗。
B、甘家口路口,东西走向方向,向西50米左右,路北(钓鱼台北门往西斜),名字不记得了,牛肉拉面、凉面(夏季供应)、各式小菜,小碗牛肉都很不错。
C、宣武门,过了SOGO向南一公里,有个小的牛肉拉面。
4、清真小吃
A、牛街卫生学校(绿顶)一带,陈记各式年糕(米的,面的),豆面糕(驴打滚),艾窝窝,豌豆黄????旁边的烧羊肉,烧牛肉,出去CAMP带着吃。
B、地安门十字路口的清真小吃店,那个豌豆黄(个人认为)北京最好吃的????
5、卤煮火烧
A、东四四条口有一家国营饭店,那里的卤煮火烧很棒!
B、鼓楼东北角有一家小的卤煮火烧。
C、南横街“小肠陈”
6、凉面
A、新街口麦当劳对角有一个小面馆,凉面非常好。
B、阳光广场往北,眉州东坡小吃的凉面3元,极好吃!还有它的干绍面,地道!还有香油冻糕,那里的全是3、5元的吃的,最贵的是一扎西瓜汁8元,好喝!不过量比较小。
C、西单地下广场豆花庄的也不错。
D、还有八宝山,鲁谷小区那边的一家韩国餐馆。
7、炒肝和爆肚
A、前门胡同里廊坊二条的炒肝和爆肚冯。
B、前门鲜鱼口内天仙居炒肝,北京头一份!价格便宜,才1.9一碗,正宗老字号。
C、东直门外金键大厦东侧一楼,点爆肚时最好告诉服务员要黑的,那种比较好吃。
8、合勒面
朝阳门华普地下,到家尝有个什么老妈的小摊(忘记全名了),那里的合勒面一绝!8元
9、豆腐乳煮毛豆
在安德路上,往东,过了七中的第二个路口,转弯处。
10、羊肉烩面
地安门十字路口往北海后门方向有个气派的面馆,羊肉烩面(好象叫这个)好吃!10元
11、花生米
在55路线上有个四环市场,那的花生米有一种~说不上是什么一道菜的味道,我朋友说是回锅肉(有点象),10元3斤,绝好吃!
12、羊肉串
另外有N多人喜欢吃“老西安饭庄”的羊肉串,比较辣。
13、米粉
新街口豁口,老桂风米粉店,老字号,听说很好吃。
14、烧饼夹肉
A、颐和园北宫门往西的一条路(通向青龙桥大桥),有一家“马记烧饼铺”,那里的烧饼夹肉3块一个,还有杂碎汤,如果不吃里面的杂碎只要汤是免费的,随便喝。
B、通州电脑城旁边,那里的肉是酱的,味道特别好,记住一定要趁热吃。
15、凉拌莜面
市口莜面馆的凉拌莜面也很好吃,8块一碟虽然不便宜,不过营养价值肯定比白面高。
16、饺子
A、SOGO斜对面“妞妞饺子馆”。
B、宣内大街快到西单路口的天津百饺园,真的有一百种,环境也好,如果真吃饺子一点也不贵。他们那煮破一个,赔两个,所以还有可能吃不了,记得天津特味素不错。
17、油泼面
A、祁家豁子55路总站,下车就是,跟住家屋门差不多大的门脸儿,很正宗的西安风味,尤其是油泼面,全家吃饱吃好不超过20元。
B、要说西安风味,朝阳青年路南边731车站往西走200米左右有一家苏皇食堂,尤其是凉皮和肉夹馍,人间美味啊!
18、煎饼
翠微大厦北头,马路东边有家煎饼店,种类丰富,不同于街边煎饼车上的那种,常常排大队的。
19、肥肠
朝阳门,向南,二环外,富华大厦,东侧,胡同(东西走向)向东20米,在胡同北侧,有一小门脸,红色,名字忘了,专做肥肠,各种味道,非常棒!
20、粥
“世人个个学长年,不知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宏状元,不论甜粥咸粥都好喝得没话说,好几家店呢,车道沟,展览路,花园东路,安华西里一区什么地方都有。
21、其他
A、西四环内,定慧寺桥往北,第一个路口向东400米左右,路北,名字还是记不住了,那里的春饼超好!
B、和平门三千里烤肉附近有一家小馆,卖一种“燃面”,是宜宾特产,据说极香,不过不知道具体位置。
C、“小吃博览”在长安街的长安商场东侧旁边的一条南北大街里,虽然不全,但味还可以,酸菜鱼面不错,广式煎饺也好吃。
网络“老北京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