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华北地区常见的蛇有几种
华北地区常见的蛇种类繁多,以下举出部分例子:
1、黄脊游蛇(无毒)
身体细长,背部为深红色,背部中间有一条亮黄色的垂直线,黑色边缘。它的前端从前面的鳞片开始,但后端到达尾部。由于鳞片的黑色边缘,身体的两侧装饰着几条深色的垂直线或虚线,腹侧表面是淡黄色。
2. 中国北方有什么蛇
啊这,这个北方范围大了哎。东北和西北全然不一样。
啧,我挨个解吧。
东北可见3大科---游蛇,海蛇,蝰蛇三种
其中游蛇科下的游蛇属的黄脊蛇,虎斑蛇较常见,灰斑蛇罕见
链蛇属只见一种,就是赤链蛇,
锦蛇属里白条锦极其常见,红点锦较为常见,团花锦,棕黑年锦,玉斑锦,黑眉锦罕见。
海蛇东北当然只有辽宁可见,青环海蛇和海蝰较常见,半环扁尾罕见。
蝰蛇中,蝰属的极北蝰可在吉林偶尔见到
蝮亚科的日本蝮常见,黑眉蝮,蛇岛蝮罕见,福建竹叶青只有吉林有观测到,很罕见。
华北地区嘛,可见下面这些
赤峰锦,团花锦,白条锦,玉斑丽(俗称美女蛇),赤链,黄脊,乌鼠,虎斑颈槽,黑头剑,青环,中介蝮,长岛蝮,华北蝮,日本蝮
内蒙地区是这样子滴
花条蛇,赤峰锦,王锦,团花锦,白条锦,三线蛇(这玩意吃鱼),黄脊蛇,虎斑颈槽,中介蝮,日本蝮
西北的话,就啰嗦了---新和其他几个地域显着不一样的说~
沙蚺属 的红沙蚺,东方沙蚺。这家伙喜欢沙漠,是泛西域常见类群
脊蛇属,青脊,可在甘肃见到,黑脊,常见一点,分布偏东一些。
钝头蛇属,平鳞钝头蛇,陕甘较为温暖的区域有
花条蛇属,花条蛇,宁甘新可见。
林蛇类的绞花林,甘肃暖湿的地方有。
翠青蛇属,翠青指名种,陕甘就有【这种大部分地方都可见呢】
锦蛇属,双斑锦,陕甘宁都有;王锦,也是陕甘宁;白条锦,西北全区可见;黑眉锦,仅陕西;
丽蛇属,玉斑丽,陕甘有;
秘纹蛇属,秘纹蛇,仅仅新有,罕见!
链蛇属,双全链,陕甘有;刘氏白环,仅陕西;横纹链,陕甘有;赤链,也是陕甘;黑背链,也陕甘;
紫灰蛇属:红竹,陕甘有;
游蛇属:黄脊蛇,全境有;
鼠蛇属:乌鼠,陕甘有;
线型蛇属:宁陕小头(名字知分布……);
腹链蛇属:锈腹链,(颜色很像锈铁钉)陕甘有;棕黑腹链,仅甘肃;
水游蛇属:水游,棋斑水游,都是新有;
颈槽蛇属:湖北颈槽,陕甘有;虎斑颈槽,除开新;
华游蛇属:赤链华游,乌华游,都是陕甘有
颈斑蛇属:福建颈斑,甘肃有;
斜鳞蛇属:大眼斜鳞,陕甘有;
剑蛇属:黑头剑,陕甘有;
中华珊瑚属:丽纹,陕甘有;
蝰蛇属:蝰蛇,陕甘有;极北蝰,东方蝰,仅新有;
蝮蛇类:亚洲蝮,陕甘有;中介蝮,全境有;六盘山蝮,甘宁有;高原蝮,除开新;
烙铁蛇属:山烙铁,仅甘肃
原矛头蝮属:菜花矛头蝮,笋壳斑,都是陕甘有
竹叶青属:福建竹叶青,仅甘肃;
3. 中国有什么蛇多少种毒性前10名的是什么蛇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大约有蛇219种,其中毒蛇有50多种,包括16种海蛇(均为剧毒蛇),陆地上剧毒蛇10多种,也就是人们所说的中国10毒蛇;其余的为毒蛇和无毒蛇。
北京地区就有一种毒蛇--白眉腹蛇。眼镜王蛇是我国体型最大、性情最凶猛的毒蛇!竹叶青蛇\尖吻腹(五步蛇)\金环、银环剧毒
中国现在有50种毒蛇,最后发现的为蟒山烙铁头蛇。
十大毒蛇为:
白唇竹叶青
别名:青竹蛇、竹叶青。
白唇竹叶青头部呈三角形,颈细,形似烙铁。头顶具细鳞,吻侧有“颊窝”。上颌仅具管牙,有剧毒。体背鲜绿色,有不明显的黑横带;腹部黄白色。体最外侧自颈达尾部有一条白纹;上唇黄白色。鼻间鳞大;鼻鳞与颊窝间一般无鳞片。背鳞起棱,21-21-15行;腹鳞147-167;尾下鳞雄55-73,雌41-66。体全长雄性可达541-673毫米,雌性可达745-872毫米。
白唇竹叶青主要栖息于山地林区,日夜均有活动。捕食蜥蜴、蛙和鼠类。卵胎生,每产6-14条。
本种主要分布于云南、贵州以及华南地区。
灰蓝扁尾海蛇
白眉蝮
毒性毒性很强可以使血液凝固
尖吻蝮
也叫:五步蛇
它为脊椎动物门眼镜蛇科。蛇体细小,盘成圆形,头在中央,尾含口内,状如古代铜钱大小,故又名“金钱白花蛇”。蛇头略粗于体,长方圆形,黑褐色。背部有一条隆起的脊棱,周身由黑褐色和白色细密片组成的横环纹带,黑褐色的节带较宽,节带四十五至六十节,腹部灰白色或黄白色,黑褐色的节带,颜色浅淡,气微腥。主要产地在湖北浠水县蔡河、关口、望城等区。
药用幼蛇干燥躯体,性味甘温,入肺经。功能祛风湿,镇惊、攻毒。主治风湿关节酸痛、四肢还遂、口眼鼻斜、疥疮、梅毒、恶瘤、破伤风等症。
它以身长五市寸以内的为一等口,头部有毒腺,含有强烈的神经性毒,并含有溶血成分及血球凝集成分,但不含出血性毒。被它咬伤后,如不积极治疗,在一、二天内,常麻痹死亡。因药用部分是幼蛇,不能大量自然繁殖,需要很好保护成蛇资源。
金环蛇
分布于广东、广西、江西、云南、福建、海南等省(区)。
喜欢活动湿热地带的平原丘陵、山地的森林中,近水域的水塘边,溪流边或山坡岩洞内和住宅附近,为夜行性蛇类,黄昏后出洞捕食其他蛇类,偶尔也吃蛇卵、鱼、蛙、鼠类等。白天多不活动,常盘蜷着身体把头藏在身下。它怕见光线,不主动攻击人畜,性情亦温驯,故少见有此种蛇伤病例。但幼蛇较凶猛、活跃。卵生,每次产8~12枚,多产于落叶堆或洞穴内,雌蛇有护卵的习性。
身体较粗大,一般长1~1.6公尺。头椭圆形,略大于头部,头背黑色,有八字形纹斜过头侧。头尾部有黑黄相间的宽环纹缠绕周身,黑环与黄环几乎等宽。背脊有头着隆起,背正中一行鳞片扩大呈六角形。尾较短,末端钝圆。
它具有神经毒bungarotoxin及心脏毒,所以毒性强。
眼镜王蛇
眼镜王蛇多栖息于沿海低地到海拔1,800米的山区,多见于森林边缘近水处,昼行夜伏,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华南和西南地区。它的主要食物就是与之相近的同类——其他蛇类,所以在眼镜王蛇的领地,很难见到其他种类的蛇,它们要么逃之夭夭,要么成为眼镜王蛇的腹中之物。
可是这种在蛇的王国中所向无敌的、世界最大的前沟牙类毒蛇,一直被人类视为世界上最危险的蛇,却难敌自然之最大、而又最贪婪的敌人——人类。长期以来眼镜王蛇被人类捕捉杀戮,被人类作为餐桌上的美味、工艺品(蛇皮)以及药物(蛇胆和毒液)。凡在野外被人类发现者,均遭捕杀,鲜有幸免。据统计1991和1992年仅广西边境,眼镜王蛇的流通量分别达到36和18吨。目前,其种群数量已急剧下降,野外犹难得一见,处于濒危状况。 现在国内的部分动物园及养蛇场虽有饲养,但其饲养的眼镜王蛇皆为野外捕捉;且由于多种原因,至今尚没有在饲养下正常产卵孵化的报道;所饲养的蛇,往往在一、二年内死去,因此,通过繁殖以增加种群数量的目的一时尚难以达到。在这种情况下,保护眼镜王蛇的自然生态环境,遏止或杜绝对野生眼镜王蛇的捕杀,是眼镜王蛇唯一生存下去的希望。然而眼镜王蛇却仍未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即不受国家法律的保护,长此以往,眼镜王蛇在我国将有绝灭之虞。
银环蛇
身体背面为黑白两色相间的斑纹,黑色斑纹较白色纹宽。头部为椭圆形,与一般毒蛇三角形的头部大不相同。重要特征之一是其背上最中央一列鳞片较附近的鳞片为大,且呈六角形。
分布于低海拔的山区和平地,常在矮树林、竹林、草原、农田、菜园、溪流及住家附近等环环境活动,尤其喜好靠近水边的环境。大都在地面活动,不太会爬树。
怕见光线,白天往往盘着身体不动,把头藏于腹下,到晚上较为活跃。
行动缓慢,性情在毒蛇之中尚算温和,遇到攻击时常缩作一圈。除非受伤或遭到极为严重的威胁与干扰,否则很少主动攻击人。
毒性剧烈; 属于神经毒,致死率甚高,被咬后中毒者脸唇及舌头出现严重水肿,严重时造成呼吸衰竭。雄蛇头比雌蛇大,尾比雌蛇长。用手指从雄蛇泄殖孔稍后处向前挤压会出现一对交接器,雌蛇则无。
原矛头蝮
原矛头蝮是蝮蛇的一种,绝大部分生活在非洲。是体型
小但很可怕的毒蛇
圆斑蝰
也叫:百步蛇
头部成三角形,嘴间向上翘,头顶成暗绿色,头侧黄色,背部由头部至尾有黄褐色黑边之菱形斑,黑边在体两侧形成褐色三角斑,左右对称而成沙漏状,是台湾体型最大毒蛇。台湾最危险的蛇类,致死率占第一位。
其毒液属于出血毒,可使人在二小时内死亡。
中毒症状:
临床上可见明显血小板减少,患出极为疼痛,局部迅速瘀血、肿胀、起水泡与血泡,对循环系统有严重影响。
舟山眼镜蛇
全长1000~2000 mm。具前沟牙的毒蛇。背面黑色、黑褐色或暗褐色,没有或具有若干白色或黄白色窄横纹,在幼体较为明显。受惊扰时,前半身竖起,颈部扁平扩展,显露出项背特有的白色眼镜状斑纹或此斑纹的各种饰变。腹面污白色,颈腹具灰黑色宽横斑及其前方的两个黑点。头呈椭圆形,与颈区分不十分明显,头背具典型的9枚大鳞。没有颊鳞;上唇鳞7枚,第三枚最大,它前切鼻鳞后入眶。第四、五两枚下唇鳞之间嵌有一枚小鳞。背鳞平滑,中段21(19)行;腹鳞162~182,肛鳞完整或二分,尾下鳞38~53对
4. 中国有哪些蛇
我国地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气候温和,生态环境类型多样,动植物资源丰富。据统计,我国已记录有蛇204种及27亚种,毒蛇58种及12亚种,分别占世界蛇类与毒蛇的10%。
蛇的分布地区是依种类不同而各异。从我国蛇类的分布状况来看,古北界蛇类的种类数量较少,仅有4科41~85种5亚种。其中绝大多数,即:3科33属60种4亚种对古北界、东洋界广布种,而只分布在古北界的仅有3科14属25种1亚种。
在这25种1亚种中,珠光蛇、喜山过树蛇、南峰锦蛇、平头腹链蛇、黑带小头蛇、温泉蛇、山坭蛇、小头坭蛇、墨脱竹叶青、察隅烙铁头、西藏竹叶青只在西藏有见,草原蝰、花脊游蛇、水游蛇、棋斑游蛇仅分布在新疆,宁陕小头蛇分布在陕西,蛇岛蝮只在辽宁的蛇岛上。余下的3科6属8种中,除了团花锦蛇、中介蝮和岩栖蝮分布在此界6~9个省区外,剩下的仅在本界2~4个省区有见。
从古北界范围内各省区的情况来看,蛇的分布状况多寡不一,相差相当悬殊。如青海省仅有白条锦蛇、虎斑颈槽蛇、中介蝮和高原蝮4种;宁夏只有6种,即:东方沙蟒、花条蛇、白条锦蛇、虎斑颈槽蛇、高原蝮和中介蝮。西藏地区是古北界蛇类分布最多的省区,有蛇36种及亚种;甘肃35种;陕西31种;河南18种;辽宁17种;其余省区均分布有10—14种之间。
我国南方隶属于东洋界,这里蛇类分布数量较多,约占我国蛇类总种数的88%,共8科58属179种26亚种。仅分布在此界的为8科50属119种22亚种,是仅分布在古北界蛇类的5.4倍。在141种及亚种中,仅分布在一个省区的特有种为67种(表2)。余下的74种及亚种,有17种及亚种各分布在两个省区,有12种及亚种各分布在三个省区,余下的45种及亚种各分布在四个以上省区。
从东洋界范围内各省区的情况来看,蛇的种类普遍较多,即使是蛇类种类最少的上海市,也分布有12种及亚种。云南是我国蛇类种类最多的省份,有蛇100种。
从古北界、东洋界广布的3科33属60种4亚种来看,赤链蛇、王锦蛇、白条锦蛇、玉斑锦蛇、红点锦蛇、黑眉锦蛇、翠青蛇、虎斑颈槽腹链蛇、华游蛇、黑头剑蛇、乌梢蛇、竹叶青都分布在15个省区以上,其中赤链蛇分布广达23个省区。黑脊蛇、钝尾两头蛇、黄脊游蛇、黑背白环蛇、细白环蛇、锈链颈槽腹链蛇、小头蛇、鼠标蛇、白头蝰、短尾蝮、菜花原矛头腹和华东山烙铁头分布在9~14个省区。
从毒蛇的状况来看,游蛇科仅花条蛇一种只分布在古北界的宁夏、新疆和甘肃。其余5属11种1亚种,除西藏分布有绿瘦蛇和紫沙蛇外,均在东洋界多个省区有分布。水蛇属4种,全部分布在东洋界的一些省区。海蛇16种,主要分布在东洋界沿海的省区。古北界沿海省份的辽宁省,分布有半环扁尾海蛇、青环海蛇和海蝰;山东省分布有青灰海蛇、青环海蛇、淡灰海蛇、平颏海蛇、长吻海蛇。
眼镜蛇科和蝰科均为陆生剧毒毒蛇,对人类危害严重,但同样也有着重要的经济价值。眼镜蛇科毒蛇共13属23种3亚种,除海蛇16种外,古北界中,仅西藏分布有丽纹蛇、孟加拉眼镜蛇和眼镜王蛇。这26种及亚种在东洋界均有分布,其中金环蛇、银环蛇、福建丽纹蛇、丽纹蛇、舟山眼镜蛇、孟加拉眼镜蛇和眼镜王蛇分布在3~14个省区不等,是我国重要的经济蛇类。
蝰科蛇8属23种8亚种,其中台湾蝰蛇、台湾竹叶青、台湾山烙铁头只在台湾有见;墨脱竹叶青、察隅烙铁头、西藏竹叶青仅见于西藏;雪山高原蝮见于云南;草原蝰见于新疆;蛇岛蝮只在辽宁的蛇岛;极北蝰分布新疆与吉林;山烙铁头、云南竹叶青和乡城竹叶青分布在四川和云南,分布范围比较狭窄。白头蝰、短尾蝮、中介蝮、岩栖蝮、白唇竹叶青、竹叶青、原矛头蝮、尖吻蝮等10种及亚种虽分布范围较广,也仅见于4~14个省区。本科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蛇类。
从全国各省区的情况来看,毒蛇分布状况相差悬殊,北京、河南、河北和天津四省市各自仅有1种毒蛇;山西、黑龙江、青海和上海四省市也各自仅见2种。云南、海南、台湾、广西、广东、福建六个省区毒蛇种类较多,毒蛇种类均在22种及亚种以上,福建省和台湾是我国毒蛇种类最多的两个省份,各有30种及亚种。澳门特别行政区蛇类分布状况未见报道,但并不说明该特区无蛇类分布。
5. 北方绿色的蛇,有黑色花红色的斑点是什么蛇
是虎斑颈槽蛇。
虎斑颈槽蛇,别称虎斑游蛇、野鸡项、雉鸡脖、竹竿青、鸡冠蛇,野鸡脖子。属有鳞目、游蛇科、颈槽蛇属。
形态特征:
体长约0.8米,体重200~400克。颈背有一明显颈槽,枕两侧有一对粗大的黑色斑块。背面翠绿色或草绿色,有方形黑斑,颈部及其后一段距离的黑斑之间为鲜红色,腹面为淡黄绿色,下唇和颈侧为白色。
毒性:
虎斑颈槽蛇的毒液量很低,平均毒量11.8mg,毒液成分主要是金属蛋白酶类凝血酶等。但静脉毒性很强,静脉LD50高达0.265mg/kg,超过绝大多数蝰科毒,08年我国已把它列为毒蛇。
(5)北京地区什么蛇最常见扩展阅读
生境分布:
生活于山地、丘陵、平原地区的河流、湖泊、水库、水渠、稻田附近。以蛙、蟾蜍、蝌蚪和小鱼为食,也吃昆虫、鸟类、鼠类。广泛分布全国各地,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台湾、江西、山东、河南、湖南、湖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重庆、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等地均有分布。北京各区县均有分布。
6. 北方常见的蛇
辽宁省: 辽宁省共有17种蛇,其中毒蛇7种,无毒蛇10种。辽宁的蛇类有:大陆东亚腹链蛇,黄脊游蛇,赤练蛇,赤峰锦蛇,团花锦蛇,白条锦蛇,玉斑锦蛇,红点锦蛇,棕黑锦蛇,虎斑颈槽蛇,半环扁尾海蛇,青环海蛇,短尾蝮,岩栖蝮,蛇岛蝮,乌苏里蝮。
吉林省: 吉林省共有11种蛇,其中毒蛇4种,无毒蛇7种。毒蛇有:岩粞蝮,乌苏里蝮,竹叶青,极北蝰。无毒蛇有:大陆东亚腹链蛇,黄脊游蛇,赤练蛇,白条锦蛇,红点锦蛇,棕黑锦蛇,红脖颈槽蛇。 北京市: 北京市共有10种蛇,其中仅有短尾蝮是毒蛇,无毒蛇有:黄脊游蛇,赤峰锦蛇,王锦蛇,团花锦蛇,白条锦蛇,玉斑锦蛇,红点锦蛇,黒眉锦蛇,虎斑颈槽蛇。 内蒙度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共有10种蛇,其中毒蛇3种,无毒蛇7种。分布在内蒙古的蛇类有:东方沙蟒,黄脊游蛇,团花锦蛇,白条锦蛇,红点锦蛇,斜鳞蛇,虎斑颈槽蛇,中介蝮,岩粞蝮,菜花原矛头蝮。
黑龙江省: 黑龙江省共有10种蛇,其中毒蛇2种,无毒蛇8种。这些蛇是:岩粞蝮,乌苏里蝮,大陆东亚腹链蛇,黄脊游蛇,赤练蛇,团花锦蛇,白条锦蛇,红点锦蛇,棕黑锦蛇,虎斑颈槽蛇。
7. 北京这里有银环蛇出没!约半米长,有攻击性,遇到蛇的时候该咋办
遇到蛇可以用硫磺、雄黄驱赶它,距离蛇较远,人可以慢慢离开,距离近则要保持静止不动,等蛇离开。遇到毒蛇要拔打119求助。
平时遇到蛇的时候,可以用雄黄硫磺等具有刺激性气味的物质来驱除它。如果家中经常有蛇出没,可以把雄黄硫磺等物质直接撒在室内的角落中,这样就可以起到很好的驱蛇作用,蛇闻到这样的气味,也不会进入室内。在他出现的时候,即使撒这些东西,可以让他尽快离开。
北京出没的银环蛇就是一种毒蛇当地居民发现这种蛇以后要及时拨打119,向消防人员到现场进行处置,千万不要擅自去挑衅它。那时候如果不小心被蛇咬伤,一定要看伤口,如果有一排细牙,一说明是无毒的蛇,清洗以后就已检查,如果只有两科比较深的眼影并出现了肿胀和麻木的感觉,说明是毒蛇咬伤,要尽快进行解毒处理。
8. 最常见的蛇是哪几种
中国境内常见毒蛇
区分蛇有毒没毒,最简单是从外观上看,无毒蛇一般是圆头圆脖子,细长尾巴,身段很匀称;有毒的蛇都是大尖头(三角头),尾部很短收缩的很快,一下就从很粗的"腰部"收缩成"尾巴"了。极少数无毒蛇长得很像有毒蛇,生物学称为"拟态"。
北京地区就有一种毒蛇--白眉腹蛇。但在不同的生长地区,它的颜色不太一样,并不是就书上那一种黄色。
眼镜王蛇是我国体型最大、性情最凶猛的毒蛇!外形与眼镜蛇相似,但颈背无眼镜状斑。身长2-3米,雄性全长可达 4米。这种蛇专以吃蛇为生,饥饿时甚至连同类都会吃。遇上眼镜王蛇是非常危险的事。因为眼镜王蛇会主动攻击人。被它咬中后,不到 1小时就会断气。当然,抢救及时的话,也不致于丧生。如果你遇到眼镜王蛇,假如它不向你主动进攻,千万不要惊扰它,尤其不要使地面受到振动,最好等它逃遁,或者等人来救援。国内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台湾、海南、四川、云南、贵州、藏东南都有眼镜王蛇分部。国内有据可查最大的眼镜王蛇发现于藏东南,全长4.5米,雌性。眼睛王蛇会喷毒液的,带眼镜的同志占便宜了!
竹叶青蛇--在树上过日子,昼夜活动。我听人说过,在有"竹爷"的地方,最好带顶帽子,为什么--自己想。一般你是看不到它的,也就别老拿手往树上伸,摘个果子、花什么的,你知道果树上有没有它---实在馋了用棍子敲。
尖吻腹(五步蛇)毒腺大、毒牙长、毒素溶血性好,人被咬后不及时处理,几小时甚至几十分钟就翘了---高级杀手嘛!
金环、银环剧毒的。书上说它们善良,行动迟缓,很少攻击人。一般人触动它时,它会把头压在身下藏起头不动。实际上怎样没试过,估计它要让你欺负急了,你就快了!
温暖的海里有海蛇,还不少呢,通常是剧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