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民国时期北京寺庙文化的历史变迁,究竟是什么样的
关于清代至民国时期的北京城外寺庙,主要研究资料有《北平寺庙考察》和《北京城内寺庙历史资料》~1等。第一份历史资料有1906年的《北京外城寺庙调查》(仅包括外城西部)。笔者认为,在传统社会中,寺庙的历史变迁有其变化规律,对外城西部寺庙的讨论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整个外城寺庙的历史变化。
为了保护萨里拉并保佑新建的大都督,忽必烈决定在原址上建造一座新塔,由尼泊尔工匠阿尔尼科主持。建成后,白塔成为当时城中最高的建筑,与宏伟的都城构成了 "金玉满堂 "的壮丽景象。(1937年5月《中华民国大学出版》)记载:"北平最早的庙会,据我们所知,是辽代的香寺春游。" 在 "五个庙会 "中,只有白塔寺建于辽代。从这段引文可以推断出白塔寺产生于辽代吗?这还有待专家学者们的验证。
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关注我哦,您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帮助,谢谢大家了。
Ⅱ 北京都有哪些寺庙
北京有不少古寺隐于市井或藏于名山,以下是一些着名的寺庙。
白塔寺
其实本名为妙应寺,有着名的锥形白色佛塔,也是重要的庙会举办地。
·门票:20元
·开放时间:9:00-17:00
·地址: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
法源寺
可烧香礼佛,有江南水乡般的后园,是中国佛学院所在地。
·门票:5元
·地址:法源寺前街7号
·贴士:法源寺在牛街附近,可以顺道去尝尝回民小吃。
智化寺
黑色的琉璃瓦盖顶,是北京保存最完整的明代木结构建筑群,有独特的传承了500年的音乐,属中国五大古典乐钟之一。
·门票:20元,中小学生免费
·地址:东城区禄米仓胡同5号
东岳庙
道教正一派在华北地区最大的庙宇。
·门票:10元
·地址: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大钟寺
因寺内珍藏一口明代永乐年间铸造的大钟,所以称为大钟寺。
·门票:10元
·开放时间:8:30-16:30
白云观
金庸小说经常提到的全真派道观,也是北京现存规模最大的道观建筑。春节庙会人山人海。
·门票:10元
·地址:广安门外滨河路
法海寺
一座很小的寺庙,但有美轮美奂的明代壁画。
·门票:20元,学生票10元
·地址:石景山模式口28号
·贴士:大殿内很暗,游览时务必带手电。
潭柘寺
北京地区历史最久远的寺庙,民间一直有"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一说。寺院依山而建,殿宇宏伟。位于北京门头沟区的宝珠峰山坳,距北京城40多公里。
·开放时间:8:00-17:00
·门票:35元
·自驾:从市区出发,可在五孔桥沿阜石路西行走108国道可直达潭柘寺。从野三坡景区出来上108国道,经马各庄、霞云岭、佛子庄直达潭柘寺。
戒台寺
始建于唐代,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寺内因拥有全国最大的佛寺戒坛而久负盛名。还有佛塔、经幢等辽代佛教中十分罕见的珍品。该寺也以种植丁香、牡丹闻名,春季花开时游人如织。距北京市区大约35公里。
·开放时间:8:00-18:00(夏) 8:00-17:30(冬)
·门票:35元
·住宿:可在公园内留宿,打完5折后170元。
Ⅲ 北京最牛的钉子户是哪里一动它就出现异象,水立方因它挪动了位置
拆迁公司最怕遇上的就是“钉子户”,所谓的钉子户,就是在拆迁计划中某些不愿意配合拆迁,而又身处闹市或开发区域的房屋。这个词还被《现代汉语词典》收录,在里面的解释是:在城市建设征用土地时,不肯迁走的住户。
这样看来钉子户似乎有些可恶,毕竟很多时候城市和开发区要进行规划,就需要拆掉那些杂乱无章的建筑,让城市的面貌焕然一新。
虽然有气象专家们解释,这风是一种自然灾害性天气,名曰“尘卷风”,但因为奥运会举办迫在眉睫,而且民间的舆论一面倒。所以在经过权衡之后,国家还是修改水立方和鸟巢的建筑方案,将两座场馆的建设位置向北移100米左右,绕开了这座庙,之后果然再没有怪事发生了。
Ⅳ 北京最有名的“八个庙会”是什么
北京最有名的“八个庙会”是:
1.都城隍庙庙会。
2.土地庙庙会。
3.白塔寺庙会。
4.护国寺庙会。
5.隆福寺庙会。
6.厂甸庙会。
7.白云观庙会。
8.北京郊区庙会。
Ⅳ 北京的着名道观都有哪些
1、北京白云观
白云观位于北京西城区西便门外白云观街道。始建于唐,为唐玄宗奉祀老子之圣地,名天长观。金世宗时,引大加扩建,更名十方大天长观,金末重建为太极宫。
参考资料:网络-道观
Ⅵ 北京有“五坛、八庙、颐和园”五坛、有那五坛…八庙、又有那八庙五坛又叫九坛、其他四坛又是什么
八庙:太庙、奉先殿、传心殿、寿皇殿、雍和宫、堂子、文庙和历代帝王庙。
九坛:天坛、地坛、祈谷坛、朝日坛、夕月坛、太岁坛、先农坛、先蚕坛和社稷坛。
1、天坛: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是明清两朝皇帝祭天的地方,是北京一日游的必选景点。天坛位于北京市崇文区在永定门内大街路东。原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皇天上帝的场所,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
2、地坛:又称方泽坛,是古都北京五坛中的第二大坛。始建于明代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是明清两朝帝王祭祀“皇地祇神”的场所,也是我国现存的最大的祭地之坛。地坛公园位于北京市安定门外大街东侧,依邻北二环与雍和宫隔河相望。
3、日坛:日坛是北京着名文物古迹五坛之一,始建于明代1530年,是明清两代帝王朝拜太阳神的地方。坛西向,四周是圆形围墙,四面有棂星门,西门外有燎炉、瘗池;北门外有神库、神厨、宰牲亭、钟楼、具服殿。
4、月坛:是中国古代祭月的场所,又称“夕月坛”。早在周代,即已有天子春天祭日、秋天祭月之制。目前仅存的月坛地处北京城西,始建于明朝嘉靖九年(1530年),清代重修,是北京九坛八庙之一,到民国初年废弃。
5、先农坛:明、清两代帝王祭祀先农神及举行耕籍典礼的场所。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宣武区东南部,永定门内大街西侧。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初名山川坛,合祀先农、太岁、风云、雷雨、五岳、五镇、四海、四渎和钟山诸神,并在钟山之下加祀天寿山神。
Ⅶ 北京北顶娘娘庙水立方折迁灵异事件,可以在拆一次正式真伪不是吗,虽然是文物,
还在,世间也真有名符其实的钉子户,北京市的北顶娘娘庙就是一户。娘娘庙位于朝阳区大屯北顶村,北临"水立方"、东临"鸟巢",是规划之中必须拆除的破落户。据知情者透露,在"鸟巢"最初的设计中,它四周的建筑物必须全部拆迁搬离,用现代化建筑取代, 2004年8月27日下午3点,当然未经娘娘点头,几个工人就被派去执行拆迁任务。结果刚拆了庙门,突然昏天黑地,一阵大风就开始狂刮,这一刮不要紧,不仅平地刮起了龙卷风,也刮出了个史上真正第一钉子户的英名。 看看娘娘是怎么发怒的吧。报导说,一股旋转的黑色风柱在半空中席卷了整个"水立方"(国家游泳中心)工地,风柱有七、八米高,三、四米粗,旋风卷着黄沙将工地围栏的铁皮卷起十几米高。狂飙把刚刚建好可抗7级风力的临时建筑物几乎全部摧毁,整个建设工地夷为平地,现场陷入瘫痪状态。44名工人受伤,2人死亡。 当时现场拍摄的录像,重现大风狂扫的惊险过程。铁皮像纸片一样被风柱卷到高空,在水立方上空旋转。几十米高的不锈钢旗杆折断,一幢办公楼也被风刮得整体倾斜,铁架倒下砸在楼下的10多辆汽车上;还将一座工人宿舍整个卷了起来,又摔到地上,夷为平地,另有一幢办公楼的整个屋顶被刮走。据说,这股旋风在工地的工棚停滞旋转20分钟左右。 据气象专家称这场百年不遇的突然刮起的圆柱形怪风为"尘卷风",但在北京的气象资料中,没有过"尘卷风"的记载。就是说,没人知道这风怎么来的,只是人工安个名字了事。 但是,娘娘一怒,官府确实被镇住了,面对"尘卷风"袭击区内却完好无损、毫发未伤的北顶娘娘庙,所有人都开始犯嘀咕,有许多工人怕真的冒犯了神仙,赶紧离开了"水立方"不干了。 当局的头头脑脑也慌了,真要是把娘娘的家给硬拆了,将来"鸟巢"、"水立方"盖好了,被娘娘发怒一块掀,这事可就大了。于是决定"保留这座具有文物价值的明朝娘娘庙,并拨款重新修复",为此,"鸟巢"在原规划的基础上"被迫"向北移了100米。据说,这座古老的庙宇也即将向社会开放。就是说当局在拆迁史上首次告饶,真是撞上神明了,知道厉害了。
娘娘红颜一怒,逼退"鸟巢",保下娘娘庙,来日香火必旺,
Ⅷ 西顶碧霞元君庙的历史沿革
当时,西顶所在的位置,即在今天的世纪金源购物中心一带,称为“蓝靛厂”。蓝靛厂位于海淀区的腹地,北邻颐和园,东临昆玉河(旧称“长河”),西面是巍峨的西山群峰,是一块风水宝地。慈禧太后每年从万寿寺乘船去颐和园消夏都要经过这里。
“西顶”主要供奉道教的女神——碧霞元君(俗称“送子娘娘”)。碧霞元君是道教传说中的人物,其来历说法不一。有人说她是泰山东岳大帝之女,宋真宗朝泰山时,受封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有人说她是玉皇大帝所遣七仙女之一。还有人认为,她是由“泰山神女”的传说故事演变而来。
在传说中,碧霞元君能够护国佑民,因而被加以崇祀。据《搜神记》载:周文王时,“以太公望为灌坛令。期年,风不鸣调。文王梦一妇人,甚丽,当道而哭。问其故,曰‘吾泰山之女,嫁为东海妇,欲归,今为灌坛令,当道有德,废我行。我行必有大风疾雨。大风疾雨是毁其德也。’文王觉,召太公问之。是日果有疾雨暴风,从大公邑外而过。”明代时期,碧霞元君信仰尤为兴盛,碧霞元君庙遍布京城。
西顶以庙会而闻名。相传农历四月十八为碧霞元君诞辰,西顶庙在每年旧历四月初一至十八,办有庙会。自明代起,北京人即有赴西顶进土的风俗。据明末刘若愚《酌中志》载,“(西顶)其地素洼下,时都中有狂人倡为进土之说。凡男女不论贵贱,筐担车运,或囊盛马驮,络绎如织。甚而室女艳妇,借此机会以恣游观,坐二人小轿,而怀中抱土一袋,随进香纸以徼福焉”。清宫内务府亦派大臣前去拈香,这是其它4顶不曾享受的殊荣。
魏忠贤、康熙曾为之修缮
在历史上,西顶就曾多次修缮。关于每次修缮的记载,见于事后的碑记,成为今天考证西顶历史的重要依据。
根据《敕赐护国洪慈宫碑记》记载,明天启年间,司礼监太监魏忠贤还曾捐钱为西顶修缮。明天启二年(1622年),魏忠贤到蓝靛厂视察厂务,顺便到西顶瞻拜,发现西顶已经废弛,“喟然长叹”。于是与司礼监的太监王体干等人商议重修,得到了司礼监及乾清宫内许多太监的资助,大规模修缮扩建娘娘庙。此次修缮历时两年,于明朝天启四年(1624年)完工。经过修缮,西顶娘娘庙初具规模,新增了山门、钟楼、鼓楼、藏经阁、法坛等,还在寺庙的西侧修建了几十间精舍,作为皇帝派到这里来的宦官的住所。
清朝年间,西顶又得到了康熙皇帝的眷顾。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康熙皇帝到西顶进香,目睹西顶的残败,下旨重修。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康熙皇帝再次到西顶进香时,御赐西顶为“广仁宫”,并御赐珠冠、袍幡、御书天仙玉女经卷,还立了一块《御制西顶广仁宫碑记》,盛赞碧霞元君的灵验,歌颂元君在御灾捍患方面的功德:“元君初号大妃,宋朝宣和年间始着灵异,厥后御再捍患,奇迹屡彰。下迄元明,代加封号,明成化弘治之后,祀观尤盛,郊廊之间五顶环列,西顶其一也”。
根据文字记载,明清时期的西顶规模宏大,殿宇众多。庙宇坐北朝南,四合布局,模仿了宋朝的法式。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是戏楼、牌楼、山门、山门殿、正殿、后殿、垂花门和藏经楼。山门后为山门殿,供奉马、赵、温、刘四神将,“神气如生,狰狞可畏,座下八怪,尤觉骇人。凡携小儿者,多掩其目而过之”。
正殿平面呈“工”字,前为正殿,后为寝宫,中以长廊相连接。这种建筑形式在北京的诸多寺庙宫观中较为罕见。正殿内供奉有9位圣母娘娘,已知8位是:正中为天仙娘娘、子孙娘娘、眼光娘娘,左龛为催生娘娘、送生娘娘、乳母娘娘,右龛则是癍疹娘娘、痘疹娘娘。还有一尊娘娘像,法身较小,面向内,据当时的文字记载,“锈蚀斑剥,其苍翠欲滴较其他各神为尤甚”,但已无从考证其名姓。这些塑像均为青铜所铸,可以想见当时西顶娘娘庙的富庶。
清朝光绪初年,西顶庙毁于火灾,只剩下菜圃。光绪二十年(1894)光绪皇帝重修行宫。西顶至民国时仍基本保存完整,但已甚为衰败。新中国成立后,庙址曾被疗养院和福利工厂占用。50年过去后,这里除戏台和牌楼已毁外,尚保存完整。
或存或废,都要付出代价
随着北京城的不断发展扩大,原本偏远的蓝靛厂也逐渐成为房地产开发商关注的焦点。世纪金源购物中心落户蓝靛厂以后,这里的土地价格蒸蒸日上。西顶庙所在的五金厂与世纪金源购物中心协议,同意于2004年2月迁出。世纪金源购物中心规划在这里修建一个地下停车场,西顶面临被拆掉的命运。
2003年,海淀区人大代表王越去蓝靛厂听取选民意见时,意外获知这一消息。王越经调查后发现,西顶庙在布局上沿用了宋代格局,前殿与中殿有廊庑相通,呈“工”字形,这种建筑形式目前在北京庙宇中已经十分少见。出于对古文物的关心,王越向有关部门呼吁加强对西顶古庙的保护,避免因周边地区的拆迁受到损坏。2004年,他将古庙的有关资料带进了海淀区第十三届人大代表团,建议保护“西顶”。他的建议得到了人大代表的赞同,西顶得以保存下来。
一个周五的下午,我穿越巨大的世纪金源购物中心,寻找昔日盛名远扬的“西顶娘娘庙”。现在,西顶正在紧张地修复中,从现场可以看到,西顶的山门、山门殿、正殿、后殿和藏经楼保存完好。现场的施工人员介绍说,除东侧一个配殿是重建外,其它殿宇都是“老古董”。目前,大殿的修缮已经基本完成,正在架线通电。
但山门和山门殿的修缮尚未提上日程,因为这里的搬迁工作还没有完成。从外表看,山门和山门殿古朴、凝重,灰色的屋顶长满了野草,比之新修葺的殿宇,更有几分历史的厚重和沧桑。山门殿正面开了一家小吃店,青砖被油烟熏得发黑。
越过小吃店,狭窄逼仄的山门殿内住满了外来打工者。他们都在饭馆里做厨师和服务员,饭店老板为他们租下了山门殿作为宿舍。除了打工人员以外,据说这里住着几户盲人家庭,但我没有亲见。西顶庙原来被一个五金福利厂占用,推测他们应该是福利厂的工人。
而在西顶庙的东侧,有几栋即将拆迁的五金厂的宿舍,房子接近废弃,门窗都已经敲掉,但还没有拆毁。现在,大部分窗户又已用砖砌上,不少外来人员就在这里居住,我敲开一户人家,想要从楼上拍摄一张西顶庙的全景,被告知“家里没有窗户”。听了这句话,我无端地感到一种悲凉。一座庙宇的存或者废,都要付出代价,二者之间的平衡把握,着实不易。即将离开时,回头看西顶庙山门上蒙着灰尘的野草,在风中摇曳。
如今西顶庙已修葺一新,屹立在北京的西方,默默地注视着时代的变迁,不变是桃花依旧笑春风。
Ⅸ 北京有哪些寺庙比较灵验
比较灵验的有:
雍和宫、潭柘寺、红螺寺、白云观、白塔寺
Ⅹ 《北京纪事》报导龙卷风突袭鸟巢,北顶娘娘庙居然让鸟巢北移
主要是在04年8月份的时候,根据原有的规划,就是将北顶娘娘庙拆掉,然后盖水立方和鸟巢,但是在拆了北顶娘娘庙两扇门儿过后水立方附近就出现龙卷风。《北京纪事》当时是这样介绍的,说是有一个很大的龙卷风在水立方工地上方徘徊,然后龙卷风他差不多有七八米高三四米宽这样。
这种种灵异事件最后就导致那个庙作为一个明朝的文物保留了下来,然后原定建在那个庙上的鸟巢也向北移了100米。我觉得这可能就是一种巧合,并没有网上报道的那么邪乎。毕竟大自然它的天气喜怒无常,其实有好多时候都是说不下雨,到最后又下雨,说没有坏天气,到最后又有坏天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