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古代的当铺怎样经营
当铺最早产生在中国的南北朝时期,是佛教寺院的一大贡献,时称“寺库”。
当铺的发展
老式的当铺门前有木制栅栏,纯属自卫,并非如传统所说当铺是牢狱犯人开设的。
1900年前后,北京当铺多达200多家,其中较殷实的当数常、刘、董、孟等五号,这些个当铺的经营资本多来源于清内务府官员和太监。
当铺有一整套有别于其他行当的传统。古板的从业者,高大的柜台,门外墙上写着巨大的“当”字,总给人一种神秘的隔世之感。
20世纪初,当铺陆续拆除了多年不变的门前旗杆或牌坊,竞相仿效邻近皇城禁区东安门内路北一家于1900年开设的“裕通当”幌子。“裕通当”不设立旗杆牌坊,栅栏门楣子上做了个铜质的三面牌,牌面镂空,凿有云头、方胜、万字不断头等花样,形如挂檐,叫做“云牌”,后部嵌在门楣上,并挂上两个幌子。当时同行觉得新颖,俗称“双幌子裕通”。
旧中国高利贷的一种形式。是按借款人提供抵押品的价值打折扣,贷放现款,定期收回本金和利息的一种剥削方式。当铺起源很早,在南朝时已有寺院经营为衣物等动产作抵押的放款业务。唐朝当铺成为质库,唐玄宗时有些贵族官僚修建店铺,开设邸店、质库,从事商业和高利贷剥削,它与柜坊同在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唐会昌5年,皇帝的一个文告中说:“朝到衣冠”,“贷承华胄”以及“清途”们都私置质库楼店,与人争利。宋代当铺称长生库,由于宋朝社会经济日益发展,长生库(质库)亦随之发达。富商大贾、官府、军队、寺院、大地主纷纷经营者中以物品作抵押的放款业务。宋入长生库抵押的物品除一般的金银珠玉钱货外,有时甚至还包括奴婢、牛马等有生命的物品,而普通劳动人民则多以生活用品作抵押。长生库放款时限短,利息高,还任意压低质物的价格,借款如到期不还,则没收质物,因此导致许多人家破产。元代经营商业的大多数是回回人。开当铺的人也是回回人。元时当铺除称解库外,述称解碘铺,典当放债的利息很高,劳动人民多有无钱赎当者,自己的质品被当铺吞没。明朝正式称当铺,从事典当业的多为山西、陕西商人及安徽人。各明都大邑都有他们开设的典肆,有的商人专以典质为业,并致富。这些商人经营的范围较前广泛,不仅一般贫民受剥削,有的富有之家也因典当而濒临破产。明朝乡镇中还有“代当”,即乡镇小当铺领用城市大当铺的款作资本,押的物品再转押给城市大当铺。清朝经营当铺已十分普遍,干隆时北京已有当铺600-700家。清代当铺对人民剥削相当严重。如浙江湖州府典当“息钱”旧分三等,10两以上者每月1分5厘,1两以上者每月2分,1两以下者每月3分。利息按月计算,超过几天的也按1月取息。而且到一定时期不能取赎即成死当,质品由当铺没收。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典当又同银行、钱庄资本建立借贷关系,形成城乡高利贷网。官僚资本银行也插手其间,国民党一些地方政府也开设公典、公当,同样属高利贷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当铺停止营业……
目前国家已开放当铺经营,在通过所有审核后当铺属于合法经营的范围。
http://ke..com/view/26410.htm
⑵ 现在的典当行生意好不好做
典当行生意不好做,因为典当行的资金投放存在较大风险,加上典当行在收取当物时,程序复杂,又缺乏相关法律的保护,导致典当行业的发展面临困境。目前典当行业存在不少非正规当铺,如金店、首饰店等打着“当”字招牌,经营典当业务的现象,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典当行业的形象。
拓展资料:
作为新时代的理财和融资工具,典当行的功能已发生巨大变化,成为民营企业乃至普通老百姓资金周转,融资理财的新渠道。虽然典当行利息较高,但是典当行因为在融资上具有放款快、信用要求低等特点而颇受中小企业的拥戴。
目前,典当行的监管机构已由商务部向银监会转变,也意味着从国家层面,已经认定典当行业属于金融机构。腾博认为典当行金融化后,其经营范围可能将会出现重大变化,尽管有可能是加法也有可能是减法,但典当行与其他金融模式的融合发展,创造出新的市场,一定是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但谁能抓住机会,那就要看在新增的典当业务领域抢先占领市场了
注册典当行壳公司倒不难,但注册资质齐全的可开展业务活动的典当行就有一定的难度。就典当行注册条件。根据商务部给出的典当管理办理,典当行的注册资金根据其从事的业务范围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典当行的注册资金不能少于300万元,而从事房地产抵押的,注册资金不能少于500万元;从事财产权利质押典当业务的注册资金不能少于1000万元。但是由于我国典当行各地申请需求不一,申请门槛也是存在差异的,像经济水平比较高的深圳、广州、北京、上海、天津等一线城市,典当行审批情况并不乐观,拿深圳地区来说,在注册资金上已经达到了3000万元的门槛,远高于典当管理办法中给出的300万元。
除了注册资金,注册典当行还需要有营业场地,业务开展过程中需要的硬件设施,配备有专业的管理人员和鉴定评估人员,治安管理方面需要符合公安部门的要求。另外,需要建立有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章程,典当行的发展规划要求与商务主管部门的行业发展规划相一致。
⑶ 当铺是什么
收取动产作为抵押,向对方放债的机构。旧称质库、解库、典铺,亦称质押,又有以小本钱临时经营的称小押。
老式的当铺门前有木制栅栏,纯属自卫,并非如传统所说当铺是牢狱犯人开设的。
1900年前后,北京当铺多达200多家,其中较殷实的当数常、刘、董、孟等五号,这些个当铺的经营资本多来源于清内务府官员和太监。
当铺有一整套有别于其他行当的传统。古板的从业者,高大的柜台,门外墙上写着巨大的“当”字,总给人一种神秘的隔世之感。
20世纪初,当铺陆续拆除了多年不变的门前旗杆或牌坊,竞相仿效邻近皇城禁区东安门内路北一家于1900年开设的“裕通当”幌子。“裕通当”不设立旗杆牌坊,栅栏门楣子上做了个铜质的三面牌,牌面镂空,凿有云头、方胜、万字不断头等花样,形如挂檐,叫做“云牌”,后部嵌在门楣上,并挂上两个幌子。当时同行觉得新颖,俗称“双幌子裕通”。
旧中国高利贷的一种形式。是按借款人提供抵押品的价值打折扣,贷放现款,定期收回本金和利息的一种剥削方式。当铺起源很早,在南朝时已有寺院经营为衣物等动产作抵押的放款业务。唐朝当铺成为质库,唐玄宗时有些贵族官僚修建店铺,开设邸店、质库,从事商业和高利贷剥削,它与柜坊同在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唐会昌5年,皇帝的一个文告中说:“朝到衣冠”,“贷承华胄”以及“清途”们都私置质库楼店,与人争利。宋代当铺称长生库,由于宋朝社会经济日益发展,长生库(质库)亦随之发达。富商大贾、官府、军队、寺院、大地主纷纷经营者中以物品作抵押的放款业务。宋入长生库抵押的物品除一般的金银珠玉钱货外,有时甚至还包括奴婢、牛马等有生命的物品,而普通劳动人民则多以生活用品作抵押。长生库放款时限短,利息高,还任意压低质物的价格,借款如到期不还,则没收质物,因此导致许多人家破产。元代经营商业的大多数是回回人。开当铺的人也是回回人。元时当铺除称解库外,述称解碘铺,典当放债的利息很高,劳动人民多有无钱赎当者,自己的质品被当铺吞没。明朝正式称当铺,从事典当业的多为山西、陕西商人及安徽人。各明都大邑都有他们开设的典肆,有的商人专以典质为业,并致富。这些商人经营的范围较前广泛,不仅一般贫民受剥削,有的富有之家也因典当而濒临破产。明朝乡镇中还有“代当”,即乡镇小当铺领用城市大当铺的款作资本,押的物品再转押给城市大当铺。清朝经营当铺已十分普遍,干隆时北京已有当铺600-700家。清代当铺对人民剥削相当严重。如浙江湖州府典当“息钱”旧分三等,10两以上者每月1分5厘,1两以上者每月2分,1两以下者每月3分。利息按月计算,超过几天的也按1月取息。而且到一定时期不能取赎即成死当,质品由当铺没收。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典当又同银行、钱庄资本建立借贷关系,形成城乡高利贷网。官僚资本银行也插手其间,国民党一些地方政府也开设公典、公当,同样属高利贷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当铺停止营业。
⑷ 古代的当铺到底有多赚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店铺
人总有没钱的时候,现在我们没有钱了,会想到信用贷款之类的,用贷来的钱暂时周转一下。古代人也会遇到没钱的问题,他们没有钱了,有的人就会把自己家值钱的东西拿去当铺当掉换一点钱,和当铺老板约定一个日期赎回那件东西,如果到时候没有钱去赎回那件东西,那么当铺老板就可以处置那个东西了。
现在,典当行业还是存在的,只是它换了个形式,不仅典当实物,比如房子、车子等,还可以利用信用贷款,提供给需要资金的人资金。尽管过去了那么久,缺钱这种事情在哪个时期都是有的。
⑸ 如何评价古代和现代的典当业
对现代人来说,银行是极其重要的行业。不用说企业,就是普通人,在生活中也是离不开银行的。
具有存款、贷款、汇兑、储蓄及信用中介功能的现代银行诞生于欧洲,是随着资本主义一起出现的。银行拉丁文Banca的原意为长凳,代指早期意大利的货币货币兑换商。世界上最早的银行是1580年成立的威尼斯银行,随后西欧成为现代银行的发源地。工业革命之后,银行随着欧洲的殖民扩张遍布全世界,成为现代商业文化的典型象征。
就中国而言,“银行”在古代是指经营金银等贵重金属及其制品的店铺,有时也叫“金银行”,属于“三十六行”之一。比如南宋时期的建康(今南京)城内,不仅有纱市、盐市、牛马市,也有花行、鸡行和银行,甚至还出现了“银行”一条街,类似现在的专业市场。
银行作为存贷款的商业金融机构,在中国古代一般叫做“票号”或“钱庄”,其服务对象以大客户和官府为主。对一般普通民众而言,可提供日常性的存款与贷款服务的银行其实是典当行。与银行的历史相比,典当行的历史要久远得多;在中国相当长的时期内,典当行一直扮演着“银行”的角色,或者可以说,典当行就是中国古人的银行。
一
典当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行业之一,甚至说,只要有了金钱,典当就出现了。特别是在中国,早在二三千年前,典当就已经存在。典当最早叫做“质”,东汉时代的《说文解字》中,对“质”的解释是“以物相赘”,对“赘”的解释是“以物质钱”。秦汉之前,中国以贝为货币,仅从字形上,就可见“质”和“赘”都与货币相关。
中国虽然有着丰富的历史传统,但关于古代平民的生活,特别是日常经济的记录却非常少。对今天的人们来说,要了解古人的生活历史,只能从一些片言碎语中寻觅推测。西汉刘歆的《西京杂记》中记载:“司马相如初与卓文君还成都,居贫愁懑,以所着鹔鹴裘就市人阳昌贳酒,与文君为饮。”《说文》中解释,“贳,贷也。”这段“典鹔鹴之裘”的故事已经成为千古佳话,阳昌无疑算是最早的典当业名人了。《后汉书·刘虞传》记载:“虞所贲赏典当胡夷。”这是“典当”二字最早见于史册。进入南北朝之后,关于典当业的记载非常详细和广泛,以至于有人认为典当由此起源。
有一点可以确定,即使中国很早就已经有了典当业,但到了南北朝时期,这一行业更加发达和繁荣,成为社会经济的一种主流产业。《南史·甄法崇传》中记载,甄彬“尝以一束苎就州长沙寺质钱,后赎苎还,于苎中得五两金,以手巾裹之。彬得,送还寺库”。《梁书·庾诜传》中记载:“邻人有被诬为盗者,被治劾,妄款,诜矜之,乃以书质钱二万,令门生诈为其亲,代之酬备。”所谓“寺库”,就是寺院经营的典当行。典当的物品从珍贵的赏赐、书籍,乃至一束麻。
在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是一个罕见的宗教时代,从遗留至今的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等珍贵的佛教造像,可以想象佛教曾经的鼎盛。“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据说仅建康(今南京)一地,就有佛教寺院500余所。无论从社会地位还是经济地位,佛教寺院都达到空前绝后的程度。这些寺院除拥有无数田产和大量农奴,再加上皇家的赏赐和社会各界的捐赠,一时之间成为财富最为聚集的地方。所以有“十分天下之财,而佛有七八”之说。
寺院本身作为宗教机构,慈善为本,这些财富之所以能聚集,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寺院有扶危救困的责任。寺院设立“质库”,就是发放贷款,以救济民众。事实上,欧洲的典当业也是由教会发起的,如果再向前追溯,公元前2000年的巴比伦寺庙、公元前675年的罗马埃西利亚寺院、公元前500年的希腊寺庙,也都有经营保管金银、收付利息、发放贷款的机构。
二
进入盛唐之后,工商业得到长足发展,寺院经营的典当业更加繁荣。《两唐新纪》记载:“贞观之后,钱帛金绣,积聚不可胜计。常使各僧监藏,供天下伽蓝修理。燕、凉、蜀、赵,咸来取给。每日所出,亦不胜数。或有举便,亦不作文约,但往至期还送而已。”唐中后期的灭佛运动严重打击了寺院经济,典当行摆脱了寺院的垄断,逐渐社会化,由此成为中国古代社会最为核心的金融行业。在当时200多个商业行业中,最大的行业就是典当业,甚至连政府也涉足其中,以公款(“官本”)开办典当行。
唐代的典当也也称“僦柜”,《资治通鉴》的解释是,“民间以物质钱,异时赎出,于母钱外复还子钱。”由于经营典当行的富商不仅资金雄厚,而且拥有可靠的信用,因此除典当业务外,一般还接受存款,贷款,以及储存保管业务。从服务功能来说,基本与现代银行类似。现代银行一般以存贷款为主,而古代典当行则以抵押贷款为主;相对而言,典当行的服务对象更加偏重于普通家庭。用现代话语来说,典当行的主营业务就是小额抵押贷款。一般农民的抵押物以农产品为主,城市居民的抵押物以金银饰物和衣服等家用品为主。
典当行与银行的共同之处是都以存贷款利息差来营利。贞观年间,时任宰相的房玄龄奉命撰写的《唐律疏义》规定,“凡质举之例,收予不得逾五分,出息过其倍;若回利充本(复利),官不理。”即规定存款利息为5%,贷款利息为10%,不许利上滚利。开元二十年,唐玄宗下诏:“今后天下放债收息,私人只许四分,官本五分。”
安史之乱后,国库空虚,政府不得不向民间借贷。“德宗建中三年,又括僦柜钱”。从唐朝开始,典当业的发展已经介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杜甫写诗“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白居易写诗“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典当行里上演着多少人间悲喜剧。
宋朝达到中国古代社会的巅峰状态,无论是政治、科技还是经济、文化,都是空前绝后的。作为金融业的最大创新,这一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时间是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宋代的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相当高的程度,因此典当行业也比唐代更加兴盛,数量更多。在《清明上河图》中,就画有一处挂着当铺招牌的典当行。南宋政府进一步加大对经济的促进力度,高宗下诏:凡开设典当者得授以朝奉郎官衔,跻身仕版,并免除捐税徭役。“朝奉”从此便成为人们对典当从业者的尊称。典当业的地位是如此重要。以至于连衣服也不同于普通商人。《东京梦华录》记载:“其士农工商诸行百户,衣装各有本色……质库掌事即着皂衫角带、不顶帽之类。”
三
明清时代,随着徽商、陕商、晋商等商帮的兴起,典当业成为最热门的行业,遍布通都大邑。特别是徽商和晋商,有“无当不徽”和“无西不成当”之说。《明实录》记载:“今徽商开当,遍于江北,赀数千金,课无十两,见在河南省计汪克等二百十三家。”就典当业总体而言,南方以徽商为主,北方以晋商为主。
有清一代,无论是大小城市,还是边远乡镇,到处都设有当铺。盐业和典当业是公认的暴利行业,典当业也成为国家利税的主要来源之一。清顺治九年(1652年),规定典当每户纳税银5两;康熙三年(1664年),典当业全行业年入税银达11万余两;以此推算,全国典当铺多达2万余户。干隆年间,典当业发展更加迅猛,北京城内外的大小典当行已经发展到300余户。
清政府虽然明令不许官员经商,但实际上,官吏本性无不善于聚敛,这些巨额资金必然要寻找投资渠道,因此怎能放过典当这个摇钱树。无论是朝中权贵,乃至宫内宦官,自己隐身幕后,找人出面开设当铺。实际上,皇帝本人也在这么做,内务府就将公帑贷放给典当铺生利。上行下效,政府许多部门纷纷加入其中,甚至连刑部监狱也不甘落后,典当业沦为官商勾结,以权谋私的重灾区。
“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在干隆时代,身为大学士的和珅富可敌国;干隆一死,和珅便成为最大的贪官。他被参奏大罪之一就是“通蓟地方当铺、钱铺资十余万,与民争利”。和珅开办的典当行总共有75处,资本金高达白银3000万两。
北京作为帝国的政治中心,冠盖云集,商旅辐辏,官吏朝觐,再加上科考会试,成为典当业的汇聚之地。在当时情况下,出门在外的人一旦遇到麻烦,盘缠告罄,就立刻陷入困境。无论是寄存还是贷款,都离不开典当行,所以北京的典当业一直保持着繁荣。
“洪杨之乱”后,曾国藩为了恢复战后经济,以公款招商开设典当行;章程中规定,存息不得超过一分,当息由二分五厘、二分二厘,逐步减少为二分。湖广总督张之洞也以低息扶持典当业的恢复,经清政府批准,当息定为二分,这成为后来的普遍标准。事实上,典当行业的一般投资盈利都在三三分之间,并不比其他行业高多少。典当业之所以兴盛,或与普遍的贫穷有关,因其做的是穷人的生意,难免落下“剥削”的恶名。
四
就中国历史而言,在钱庄和银行未出现前,典当业一直扮演着城乡平民融通资金的民间准金融机构。从某种意义上,典当行的历史也是一部中国人的经济史和生活史。对一个古代的中国人来说,为了维持农业、手工业的再生产和解决生活急需,典当行是以抵押物品形式贷得资金的唯一去处。对贫穷时代的人们来说,典当行的意义远非今天的银行可比,因为那时人们的财富基本没有多少富余的,身无余钱,家无余粮者,比比皆是。因此典当行有“穷人的后门”这句俗语。这里所说的“穷人”绝不是指现代的相对贫穷,而是指温饱和基本生存都极其苦难的绝对贫穷。上世纪30年代,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李树青)曾对典当行的客户群体进行过一次社会调查,结果显示贫穷者和赤贫者占82.8%,当金在1元以下的占48.5%,以衣服入当的占56.9%。对这些穷人来说,家徒四壁,身无长物,只能用旧衣服当来救命钱,其实也就勉强维持几日的生活罢了。
虽然典当行的经营范围包括接受储蓄存款和其他财务信托业务,但在工业化时代——或者说丰裕时代——到来之前,这些业务与抵押贷款相比,是难以成为主流的。一个穷人占多数的社会与一个富人占多数的社会是完全不一样的。说白了,中国古老的典当行其实就是穷人的银行。事实上,对今天的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去银行存款也只是近30年的事情。传统典当行以富人的大额存款和穷人的小额贷款为主,现代银行则以穷人的小额存款和富人的大额贷款为主;或者说,前者是把富人的钱借给穷人,后者是把穷人的钱借给富人。。典当业侧重救助穷人的生活,银行业偏重支持工商业发展。说到底,典当业和银行业是金融业在农业时代和工业时代的两种不同业态,从本质上完全是同构的。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清廷户部以典当为厚利行业而收税反轻,从当年起,每家典当行的年纳税额从5两增至50两。这一年,中国通商银行成立,这是中国人创办的第一家现代银行。在此之前,英国人在上海创办的汇丰银行已经走过了30年历程。在一份1873年4月5日的《伦敦新闻画报》上,有这样一篇关于中国典当行的报道:
本报特派画家从上海警察总监彭富尔德先生处得到了上海当铺行业的统计数字。在上海英租界里有29家这样的当铺,平均每月共付出75000银元的借款,每月的利息从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九不等,但是大多数当铺的月息只有百分之二左右。南京路上的一家当铺里有6位合伙人,每月平均付出9000银元的借款,其月息要比百分之二要稍高些。在较为贫穷区域的许多小当铺还同时做些别的生意。至于这些偷来的财物,倘若值钱的话,一般都在大的当铺里。中国的当铺老板既不能询问抵押者他们的财物来自何处,也不能问它们属于谁。假如抵押者不能在六个月或八个月之内(每个当铺的抵押期限是印在当票上的)赎回抵押物品的话,它们就属于当铺老板了。后者会把那些没被赎回的物品卖给旧货店的老板,当铺不会自己零售这些物品。出售这些物品的收入全归当铺老板。
中国历史向来都是宏大叙事的,但在其不经意的细节间,有时仍能看见中国古老的典当业,甚至可以说这些细节曾经改变了历史。1900年,清兵恩海开枪打死德国公使克林德;事后,恩海拿走克林德的手表,抵押给当铺。不久,外国侦探从当铺找到手表。“克林德事件”成为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借口。1931年,东北军捕杀日本间谍大尉中村震太郎后,又把中村的手表押给当铺,日本人很快就从当铺找到手表。“中村事件”成为“九一八事变”的导火索。
⑹ 请介绍一下中国当铺的发展史。谢谢
当铺经营以实物为抵押的高利借贷业务,因门前大书"当"字而被称为当铺。旧时北京当铺虽分布九城,但以外城为多。晚清时,北京当铺多达三百余家,1900年曾发生过"抢当铺"的风潮,号称为社会之一巨变。因当铺此较普遍,故以当铺为名之胡同竟有四处。一在东直门内大街路北,北通东手帕胡同。为一小巷,当铺座落在胡同南口的大街上。《干隆图》已绘有该胡同,民国间始定名。六十年代并入东手帕胡同,当铺胡同之名遂废。二在宣武门外,东起南柳巷,西至东椿树胡同。名为民国所定。六十年代更名南柳夹道,只有一个门牌。三在北海西,名前当铺胡同、后当铺胡同,皆定于民国间。二胡同均东起今爱民街,后当铺胡同已没入建筑,惟前当铺胡同尚存,六十年代理名爱民五巷,今西折北至爱民四巷。四在崇文门内苏州胡同南,名公平当。公平为该当铺之字号。六十年代,以其与箭杆白胡同合并,更名为公平巷。今该巷西端之商北巷。即原公平当。
当铺李在东城东直门北小街内的门楼胡同3号、5号。原为李姓人开设的当铺。3号和5号原为一院。坐北朝南,临街为一面砖墙,类似城墙。大门开在西边,现为5号。门上部有一碉堡状砖砌方楼,为望台,上有六孔,可以暇望、守卫。因形似炮台,又属李氏,故俗称炮台李。门框为石质,铁门,铁门内还有可推拉的铁栅栏。大门内上有一楼口,登梯子可进入望台。5号院有倒座3间,北房5间,东西厢房各3间,东部有走廊通往后院,后院有5间后罩房。为东城区重点保护文物。
上海当铺
上海典当行80%以上的收入还是来源于老三样--黄金首饰、钟表、古董等传统业务。以上海恒源行为例,其经营的黄金珠宝业务占全部业务的90%以上,其他行也多在60%左右。传统业务客源稳定,变现能力强,风险相对小,做起来稳妥,有把握。
和以往的当铺不同的是,现在是有钱人上典当行。目前去上海的典当行的,50%是民营企业,50%左右是市民。这些人不是没钱,他们的钱在银行、股市、流通物质里,只是一时周转不开,于是进典当行了。这正应了上海某典当行的门口写着的广告语:"有赚钱机会的人上典当行,头脑灵活的人上典当行,会理财的人上典当行,有资产的人上典当行。"
典当行越来越"大"了。不过在生活中,还是有很多人碍于面子,不愿进典当行。典当行的工作人员在送客时,从不会说"欢迎再来",这是触霉头的话。2003年,约40万上海人走进"当铺",而且其中不乏"有钱人"。有业内人士称,典当行正成为上海人融资、理财的又一扇窗口。
目前上海共有典当行42家。2001年在典当行的典当物品中,首饰、家用电器、高档相机占了80%。而2003年,房子、车子和股票占典当物品的一半以上。
据上海典当行的数据表明,如今进出上海当铺的5个顾客中就有一个是小老板。而他们进当铺更多是理性理财,而非生活所迫。
⑺ 北京典当行
当然可以在典当行购物了,但是要注意典当行销售的东西以二手为主,而且东西要你自己看。有些东西没有保修等问题,所以你要注意询问清楚,后再购买。
⑻ 当铺可以当些什么东西
1、不动产抵押
是指以不动产为抵押物而设置的抵押。所谓不动产是指不能移动或移动会丧失其原有价值或失去其使用价值的财产,如土地、房屋、各种地上定着物等。
2、动产抵押
是指以动产作为抵押物而设置的抵押。动产是指可以移动并且移动后不影响其使用价值,不降低其价值的财产。
3、权利抵押
是指以法律规定的各种财产权利作为抵押物客体的抵押。
4、财团抵押
又称企业抵押,是指抵押人(企业)以[2]其所有的动产、不动产及权利的集合体作为抵押权客体而进行的抵押。
5、共同抵押
又称总括抵押,是指为了同一债权的担保,而在数个不同的财产上设定的抵押。
6、最高额抵押
是指抵押人和抵押权人协议,在最高额限度内,以抵押物对一定期间内连续发生的债权作担保。
(8)老北京当铺现在怎么样扩展阅读:
当铺的发展历程:
当铺起源很早,在南朝时已有寺院经营为衣物等动产作抵押的放款业务。唐朝当铺成为质库,唐玄宗时有些贵族官僚修建店铺,开设邸店、质库,从事商业和高利贷剥削,它与柜坊同在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
宋代当铺称长生库,由于宋朝社会经济日益发展,长生库(质库)亦随之发达。富商大贾、官府、军队、寺院、大地主纷纷经营这种以物品作抵押的放款业务。
元代经营商业的大多数是回回人。开当铺的人也是回回人。元时当铺除称解库外,述称解碘铺,典当放债的利息很高,劳动人民多有无钱赎当者,自己的质品被当铺吞没。
明朝正式称当铺,从事典当业的多为山西、陕西商人及安徽人。各明都大邑都有他们开设的典肆,有的商人专以典质为业,并致富。这些商人经营的范围较前广泛,不仅一般贫民受剥削,有的富有之家也因典当而濒临破产。
明朝乡镇中还有“代当”,即乡镇小当铺领用城市大当铺的款作资本,押的物品再转押给城市大当铺。
清朝经营当铺已十分普遍,干隆时北京已有当铺600-700家。清代当铺对人民剥削相当严重。
1900年前后,北京当铺多达200多家,其中较殷实的当数常、刘、董、孟等五号,这些个当铺的经营资本多来源于清内务府官员和太监。
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典当又同银行、钱庄资本建立借贷关系,形成城乡高利贷网。官僚资本银行也插手其间,国民党一些地方政府也开设公典、公当,同样属高利贷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当铺停止营业。
国家已开放当铺经营,在通过所有审核后当铺属于合法经营的范围。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典当行也已经进入连锁经营时代。这表明所以我们国家的典当行业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
⑼ 现在的中国有没有古时候的那种当铺
现在中国也有古代那种形式的当铺,称为典当行。
一、中国典当行简介:
中国大陆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典当业非常兴盛。全盛时期,单在北京就有300多家。1949年后,典当业完全停顿。
1987年12月,“成都市华茂典当服务商行”在成都正式挂牌营业,成为当时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大陆的第一家典当行。1988年,辽宁、山西、广州、上海等地均陆续出现了典当行,而北京第一家典当行“金宝典当行”到1992年底也开始试营业。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典当行也已经进入连锁经营时代。这表明所以我们国家的典当行业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
典当行在改革开放后,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支持,恢复经营到壮大成长取得了长足发展,业务也做得十分宽广。从民品、产权到股权,可以说只要在典当行资金可操作范围内,所有业务基本都可以囊括,并且不受地域限制。
二、申请成立典当行的条件:
1、有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章程;
2、有符合规定的最低限额的注册资本(典当行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300万元;从事房地产抵押典当业务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500万元;从事财产权利质押典当业务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1000万元。典当行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应当为股东实缴的货币资本,不包括以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的资本);
3、有符合要求的营业场所和办理业务必需的设施;
4、有熟悉典当业务的经营管理人员及鉴定评估人员;
5、有两个以上法人股东,且法人股相对控股;
6、符合典当管理办法第九条和第十条规定的治安管理要求;
7、符合国家对典当行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要求。
三、典当行的申请程序:
1、确定总量。商务部依据“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根据各地相应经济指标等确定调控总量和材料上报时间。
2、接收材料。申请人根据《典当管理办法》的要求,向拟设典当行所在地设区的市(地)级商务主管部门提交申请材料。收到设立典当行或者典当行申请设立分支机构的申请后,设区的市(地)级商务主管部门报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初审,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将审核意见和申请材料报送商务部。
3、商务部审查。商务部组织成立典当行联合审批工作小组对上报材料进行复核。
4、办理批件。根据典当行联合审批工作小组会议纪要,对于符合要求的设立申请,商务部向各省级商务主管部门下发批复,并颁发《典当经营许可证》,申请人持批复和典当经营许可证到有关部门办理登记手续。不予核准的,通知各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并说明理由。
5、企业持商务部批准文件和《典当经营许可证》,经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初审后,向市(地)级公安机关申领《特种行业许可证》,持上述批件及许可证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领营业执照。
⑽ 北京哪个典当行比较好啊
北京四大典当行:金保典当行、阜昌典当行、华夏典当行和宝瑞通典当行
在典当行典当房产一般会产生三项费用:公证费、评估费和典当行每月收取的当金利息及相关服务费用。前两项为公证单位和评估机构收取的服务费,金额均不大。主要费用是典当行每月收取的利息,通常情况下月费率为3.2%—4.0%(国家规定为3.2%),包含典当行所有综合服务费用。
动产质押典当的月综合率不超过为4.2%;房地产抵押典当的月综合费率2.7%;财产权利质押典当月综合费率为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