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知识 » 兔爷爷是北京哪里的
扩展阅读
厦门西站在哪里 2025-07-05 15:58:00
北京到佳木斯卧铺多少钱 2025-07-05 14:58:01

兔爷爷是北京哪里的

发布时间: 2022-09-24 04:29:14

A. 这只长胡子的兔子叫什么

【鱼】兔爸爸

B. 八月十五,为什么要有兔爷爷和兔奶奶呀

兔爷儿就是月宫捣药的玉兔。被做成泥偶,北京民间的老玩意儿,一种吉祥物。 老北京中秋节的吉祥玩偶 一个传说:有一年,北京城裏忽然闹起了瘟疫,几乎家家都有病人,吃什么药也不见好。月宫中的嫦娥看到人间烧香求医的情景,心裏十分难过,就派身边的玉兔到人间去为百姓们消灾治病。玉兔变成了一个少女,来到了北京城。她走了一家又一家,治好了很多病人。人们为了感谢玉兔,都要送给她东西。可玉兔什么也不要,只是向别人借衣服穿。这样,玉兔每到一处就换一身装扮,有时候打扮得像个卖油的,有时候又像个算命的……一会儿是男人装束,一会儿又是女人打扮。为了能给更多的病人治病,玉兔就骑上马、鹿,或女骑上狮子、老虎,走遍了北京城内外。玉兔消除了北京城的瘟疫,就回到月宫中去了。可是,她那美好的形象却永远留在了北京人的心中。于是,人们用泥塑造了玉兔的形象,有骑鹿的,有乘凤的,有披挂着铠甲的,也有身着各种做工人的衣服的,千姿百态,非常可爱。每到农历八月十五那一天,家家都要供奉她,给她摆上好吃的瓜果菜豆,用来酬谢她给人间带来的吉祥和幸福。人们还亲切地称她为“兔爷儿”、“兔奶奶”。

C. 兔爷爷和兔奶奶的作者简介

迪克·布鲁纳,1927年出生于一个出版商家庭。他的父亲拥有荷兰最大的出版发行网络,并希望儿子继承自己的事业。但迪克对此不感兴趣,他努力成为了一个作家和画家。
1955年,他被一岁多的儿子赖着天天要讲宠物兔子的故事,于是讲出了《小兔兔与海》的故事。这就是世界闻名的米菲兔。
布鲁纳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形象,颜色通常用一种或两种。故事情节也非常简单,通常认为8个月以上的孩子就能够接受。他还特别要求自己的书要做成小开本,因为他强调应该让孩子知道,他的书是特意给孩子的,而不是给爸爸妈妈的。
布鲁纳将图画视为一种特殊的“语言”。他专门为小小孩做图画书,他的目标是让出生在任何一个语言国度的孩子都能轻易“读懂”他的书。他的图画语言采用最为简单的元素,线条单一,粗而且匀,颜色采用最简单的几种色块,最常用的是红色、绿色、蓝色、黄色和白色,而且是纯色。他追求故事简单直观,贴近生活。几个月的小孩子都能读懂他的图画故事。

D. 怎么供兔儿爷。

八月十五供兔儿爷

--------------------------------------------------------------------------------
2005-09-16 14:36:11

一年一度又到中秋节了,各大商场、超市摆满了五花八门的月饼。但我总觉得缺少点过节的气氛和乐趣。

小时候我家里很穷,时常吃了上顿愁下顿。然而每到中秋节这天,母亲哪怕是东摘西借也要买回一两斤猪肉,还有果料,蒸个很大的团圆饼。至今我念念不忘母亲亲手蒸的团圆饼,既美观又香甜松软,远比当今市场上卖的月饼好吃。母亲蒸团圆饼是为了祭月,希冀一家人团团圆圆,和和美美。

团圆饼直径近一尺,五六层摞起来有巴掌那么厚,每一层放上红糖、桂花露,最上面的一层码上杏干、梨干、葡萄干、核桃仁、瓜籽仁、大红枣,再点缀上青丝红丝,花花绿绿,煞是好看,散发着浓郁的桂花香味,让人看一眼就流口水。团圆饼蒸好了,我们几个孩子谁也不能摸一下,母亲要先用来祭月,就是供兔儿爷。在小院当中的枣树下,借着月光,母亲摆放一张小炕桌,桌上正中放上冒着热气的团圆饼,再摆上一盘盘梨、枣、桃、葡萄、香果什么的,还有不可少的几枝绿茸茸的毛豆。在小炕桌的上方摆上半尺高的兔儿爷塑像,母亲点上三炷香,磕头膜拜,口中念道:“求兔爷爷保佑,我全家人没灾没病,平平安安!”而后要我们几个孩子一个个跪下磕头。

旧京每到进入农历八月,大街上便会出现卖兔儿爷的小摊,也有小贩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卖兔儿爷的。那时我家住在东花市一带,花市一条街有十几个卖兔儿爷的小摊,摆满了大大小小的兔儿爷。这兔儿爷就是神话传说中月宫里捣药不止的玉兔,人们供奉他是对美好愿望的企盼。

兔儿爷一般是黏土做的,也有的在黏土中掺入纸浆,填入模子里翻塑而成。待到翻塑出来的兔儿爷八九分干时,配上用另外模子翻塑出来的耳朵(俗称犄角),干透后在其身上涂上一层胶水,再勾轮廓、上色、描金就是成品了。兔儿爷有大、中、小三种,大的高三尺左右,买者得抬回家;中等的有一尺高,可抱回家;小的仅三寸,托在手掌即可。兔儿爷无论大小,均为人形兔脸。脸为粉白色,三瓣嘴,带着几分稚嫩而和善。头戴金盔,身披绿色战袍,威风凛凛,有的怀抱捣药杵,或左手托臼,右手扶杵。大的兔儿爷背后插着宝盖式的罗伞,中等的兔儿爷背后插着护背旗。有的兔儿爷还有坐椅,如虎、狮、鹿、麒麟等,一副大将风度,也有的是坐在莲花宝座上,或做饮酒状或做跳舞状。还有的极为简单,仅是小白兔捣药而已。

供完兔儿爷之后,便进入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刻,母亲拿来刀子给我们分吃团圆饼,还要留出一部分送给街坊四邻。兔儿爷一年一度享受一次香火,不过谁也不真正把他当神,撤供后就成了孩子的玩具了。

八月十五供兔儿爷

--------------------------------------------------------------------------------
2005-09-16 14:36:11

一年一度又到中秋节了,各大商场、超市摆满了五花八门的月饼。但我总觉得缺少点过节的气氛和乐趣。

小时候我家里很穷,时常吃了上顿愁下顿。然而每到中秋节这天,母亲哪怕是东摘西借也要买回一两斤猪肉,还有果料,蒸个很大的团圆饼。至今我念念不忘母亲亲手蒸的团圆饼,既美观又香甜松软,远比当今市场上卖的月饼好吃。母亲蒸团圆饼是为了祭月,希冀一家人团团圆圆,和和美美。

团圆饼直径近一尺,五六层摞起来有巴掌那么厚,每一层放上红糖、桂花露,最上面的一层码上杏干、梨干、葡萄干、核桃仁、瓜籽仁、大红枣,再点缀上青丝红丝,花花绿绿,煞是好看,散发着浓郁的桂花香味,让人看一眼就流口水。团圆饼蒸好了,我们几个孩子谁也不能摸一下,母亲要先用来祭月,就是供兔儿爷。在小院当中的枣树下,借着月光,母亲摆放一张小炕桌,桌上正中放上冒着热气的团圆饼,再摆上一盘盘梨、枣、桃、葡萄、香果什么的,还有不可少的几枝绿茸茸的毛豆。在小炕桌的上方摆上半尺高的兔儿爷塑像,母亲点上三炷香,磕头膜拜,口中念道:“求兔爷爷保佑,我全家人没灾没病,平平安安!”而后要我们几个孩子一个个跪下磕头。

旧京每到进入农历八月,大街上便会出现卖兔儿爷的小摊,也有小贩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卖兔儿爷的。那时我家住在东花市一带,花市一条街有十几个卖兔儿爷的小摊,摆满了大大小小的兔儿爷。这兔儿爷就是神话传说中月宫里捣药不止的玉兔,人们供奉他是对美好愿望的企盼。

兔儿爷一般是黏土做的,也有的在黏土中掺入纸浆,填入模子里翻塑而成。待到翻塑出来的兔儿爷八九分干时,配上用另外模子翻塑出来的耳朵(俗称犄角),干透后在其身上涂上一层胶水,再勾轮廓、上色、描金就是成品了。兔儿爷有大、中、小三种,大的高三尺左右,买者得抬回家;中等的有一尺高,可抱回家;小的仅三寸,托在手掌即可。兔儿爷无论大小,均为人形兔脸。脸为粉白色,三瓣嘴,带着几分稚嫩而和善。头戴金盔,身披绿色战袍,威风凛凛,有的怀抱捣药杵,或左手托臼,右手扶杵。大的兔儿爷背后插着宝盖式的罗伞,中等的兔儿爷背后插着护背旗。有的兔儿爷还有坐椅,如虎、狮、鹿、麒麟等,一副大将风度,也有的是坐在莲花宝座上,或做饮酒状或做跳舞状。还有的极为简单,仅是小白兔捣药而已。

供完兔儿爷之后,便进入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刻,母亲拿来刀子给我们分吃团圆饼,还要留出一部分送给街坊四邻。兔儿爷一年一度享受一次香火,不过谁也不真正把他当神,撤供后就成了孩子的玩具了。

E. 我老爸今年53岁,职业是司机,身体状况还不错,人挺瘦,近几年突然变得挺喜欢吃白砂糖,吃糖与什么疾病有关

2001年春节,不少报纸都刊出了这样一条新闻:一位94岁的北京老人从大白兔诞生之时就开始吃大白兔奶糖,这一吃就是几十年,人们都笑称他为兔爷爷。老人爱吃糖,因为他喜欢那种甜的味道,他在桌上、床头和口袋里都放满了大白兔,也将这种简单的快乐放满了自己的生活。老人爱吃糖,其实也是因为吃糖的不易。五十年代,"大白兔"为国庆十周年献礼而诞生,在那短缺经济的年代,它成了一种奢侈品。

老寿星不管是声名显赫的名人,还是普通的芙芙众生,他们的养生经验有些地方相近。这些相近的东西,恰恰带有规律性,对我们的养生健身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也有些老寿星的养生喜好,与有的养生理论相悻逆,如有的寿星偏好吃肥肉,有的老人爱吃糖,有的老人吸烟、饮酒成解等。这恐怕是因每个人的身体条件的不同、生活条件有异而导致的一种特殊的需求。

建议你定期(每年)让老爸体检一次,如果没有问题,一切ok.

F. 兔爷爷与中秋节的来历

兔儿爷的起源

兔儿爷的起源约在明末。明人纪坤(约一六三六年前后在世)的《花王阁剩稿》:“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到了清代,兔儿爷的功能已由祭月转变为儿童的中秋节玩具。制作也日趋精致,有扮成武将头戴盔甲、身披戢袍的、也有背插纸旗或纸伞、或坐或立的。坐则有麒麟虎豹等等。也有扮成兔首人身之商贩,或是剃头师父、或是缝鞋、卖馄饨、茶汤的,不一而足。
“每届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黄土抟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谓之兔儿爷。”旧时北京东四牌楼一带,常有兔儿爷摊子,专售中秋祭月用的兔儿爷。此外,南纸店,香烛也有出售的。 这兔儿爷,经过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已经人格化了。它是兔首人身,手持玉杵。后来有人仿照戏曲人物,把兔儿爷雕造成金盔金甲的武士,有的骑着狮、象等猛兽,有的骑着孔雀,仙鹤等飞禽。特别是兔儿爷骑虎,虽属怪事,但却是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还有一种肘关节和下颔能活动的兔儿爷,俗称“刮打刮打嘴”,更讨人喜欢。它虽为拜月的供品,但实在是孩子们的绝妙玩具。
在几十年前的北京街头,大约六十多岁以上老北京都还能记得。一过七月十五,兔儿爷摊子就摆出来了。前门五牌楼、后门鼓楼前、西单、东四等处,到处都是兔儿爷摊子,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摆的极为热闹。

中秋节起源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说法较多。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
一说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
二是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间的意思,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
也有历史学家研究指出,中秋节起源应为隋末唐军于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军裴寂以圆月作为构思,成功发明月饼,并广发军中作为军饷,成功解决因大量吸收反隋义军而衍生之军粮问题。

G. 兔爷爷和兔奶奶的故事简介

“米菲和她的朋友们”是世界上最着名的图画书作家之一的荷兰画家迪克·布鲁纳创作的经典图画书作品。故事把米菲在学校、米菲过生日、米菲第一次坐飞机等种种生活片断一一展现给我们。同时,观众们也能看到布鲁纳笔下的其他可爱的动物形象,如小狗史纳菲、波比猪,鲍里斯熊和他的女朋友小熊芭芭拉等。他们经常在房子和花园里以及周围地方进行各种探险活动。
我们和米菲一起透过放大镜看事物,知道了什么是圆形,还可以分辨出哪些动物大,哪些动物小。像刷牙、穿衣服和骑自行车等日常生活中最平凡的事情,都是通过可爱而又简洁的画面表示出来的。全世界各地的儿童,都从布鲁纳的作品中看到了他们自己身边的世界。
是以儿童为主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