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知识 » 北京奥运汉字符素如何排练
扩展阅读
怎么将驾驶证迁到深圳 2025-07-20 14:43:59
天津哪里有双人自行车 2025-07-20 14:42:34
杭州7月盛产什么水果 2025-07-20 14:27:24

北京奥运汉字符素如何排练

发布时间: 2022-09-25 14:08:05

1. 北京冬奥会中国元素有哪些

北京冬奥会中国元素有:

1、冬奥会会徽“冬梦”。汉字成为系统的文字,可追溯至殷商时期。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冬梦”,体现了书法与体育运动的结合:以中国书法“冬”字为主体,上半部分展现滑冰运动员的造型,下半部分表现滑雪运动员的英姿。

2、冬残奥会会徽“飞跃”。2022年冬残奥会会徽“飞跃”,把汉字“飞”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滑行、冲向胜利的运动员形象。上半部分线条刚劲曲折,下半部分柔美圆润,寓意运动员经过顽强拼搏、历经坎坷最终达到目标,定格了运动员超越自身、激励世界的体育精神。

3、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是世界公认的“活化石”和中国国宝,形象友好可爱、憨态可掬。

4、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象征团圆喜庆的中国灯笼,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西汉。古代的学校都是每年正月开学。此时,家长会为子女准备一盏灯笼,由老师点亮,象征前途一片光明,被称为“开灯”。

5、国家速滑馆“冰丝带”。西汉开始,中国被称作“丝国”,那时候,中国丝织品大批运往国外,更开启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东西方大规模的商贸交流。

6、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形似北斗七星的如意,最早出现在我国的东汉。它可作为防身器物,战争中也用于代麾作指挥之物,寓意万事顺利,吉祥如意。

2.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中国元素有哪些

一颗直径18米、晶莹

剔透的蓝色星球从“鸟巢”正中间缓缓升起,演员们踏歌而舞,寄寓了人类向往和谐同在、自由欢歌的美好愿望。压轴大戏“同一个梦想”让亿万观众眼前一亮,把开幕式演出推向高潮。中国的工程师太棒了

起初,当导演提出想要一个可以上人表演的“球”时,大家都对它有一种神秘感。这个球在演出最后才登场,因此它必须能够在地下好好藏着。它不能太轻,太轻载不动那么多演员;也不能太重,太重会超出底层舞台的承重范围。它必须省钱,这是中国一贯的原则。同时,它所在的这块场地半个月后要举办闭幕式,期间要承办足球、田径等比赛。因此,必须能够尽快拆装。

这样的问题,中国工程师们有信心解决。当这颗“星球”完整地呈现出来时,北京奥组委的国际顾问情不自禁地说:“中国的工程师太棒了!”总导演张艺谋则连连招呼工作人员合影。

首先,需要确定球的结构形式。据组织项目研制的刘晓华介绍,最初的选择至少5种以上,逐一分析、排除后,剩下“多环同心”方案。从小至大画出九个同心圆环,用一根轴串起,每环之间加以连接,就构成了球的上半部分。下半部分以最大圆环为中心,对称安排。

接着,需要确定构造九环球的材料。环的部分用合成金属,还算好办。麻烦的是环与环之间、球的表面,要求采用半透明的材料。原来想用一种航空材料,可是太重。找来PVC板,却达不到要求的强度。有的产品,工程师们在上面使劲跳、拼命踹,都完好无损。换了上场演出的“少林小子”,三拳两脚就坏了。几经周折,前后试了七、八种材料,才找到最终选择。特种材料打造球体

特种结构专家,九环球的技术负责人尹华刚介绍说,造球用的材料,有普通合金,有各种高分子材料,总共20多种,不少是航空、航海、野外特殊装备。在球的内部,环与环之间有绳索连接,同时起到减震作用。好钢用在刃上,绳索是球的“双保险”,选用强度与弹性兼备、价格昂贵的防弹材料制造。

看似自由奔跑的“少林小子”,其实腰缠“风火轮”——通过一种特制的小车固定在球的圆环轨道上。这些小车不仅使他们各就其位、各得其所,也是牢靠的安全保障。这种小车原用于帆船,经过巧妙改造后,适应了训练场的风沙扬尘,耐磨性大幅提高。据悉,所有的改造都建立在复杂的计算分析基础上。不同部位、不同方向、不同大小的力度对小车可能造成怎样的破坏,都进行了详细分析。一环一球迈开步

全程跟踪九环球研制的姜初伟介绍,球的制造前后经过7次大的试验。其中用三分之一大小的模型作过结构形式和整体稳定性试验,用30度球检验过灯光效果,在排练场制作了一个训练用球和专用平台。之前,还专门制作了轨道训练器。

球上表演效果如何,能做哪些动作,导演和演员心里都没底。球还没造出来,就要开始训练。从直线到弧线,从1/8球到1/2球,负责球的技术保障的樊宏伟先后组织制作了8套不同形式不同规模的

轨道训练器。最紧张的时候,两、三天就要升级一套装置。从适应轨道行走到丰富动作姿态,到春节前后,包括倒立行走的下环球演员,都已经基本完成动作编排。

球的制作也在紧张进行。春节7天长假,球的安装一天没停。工程师们每天两人轮流值班,现场指导服务。正月初四,专门用于训练的九环球安装完毕,先做沙袋试验。从超重承载到异常情况,一个环节套着一个环节,把可能影响安全的每一个问题都找出来。拆除球笼仅需8分钟

演员上球之前,负责训练保障的刘丹第一个爬到球上。在狭窄的滑道上,他竖起耳朵,仔细分辨小车在轨道上滑行的声响,直到找出并排除每一个异常因素。

今年4月中旬,赶在首场测试赛前,九环球第一次进入鸟巢安装。直径18米的九环球,切分成80段,摆满从通道到台仓的每一块空地。20多个工人忙了3天,球才安装到位。球的拆装,是开幕式演练的一项重要内容。经过两次测试赛,多次场地转换,工人们把安装调试时间顺利缩减到3个小时以内。

为了保证演出需要,球上装了球笼——直径20米的圆形平台。台面分成20块,最重的一块1.2吨。中间主梁由两段组成,重1.4吨。球笼必须在15分钟内拆除,为此专门研制了两种叉车。车子进入台面再发力拉出,解决了场地局限、无处用力的问题。160多人的一支技术保障队,前后训练20多次,用了1个多月,把拆除时间从一个半小时缩减到最快8分钟。

球的“破笼而出”是开幕式台仓准备的重要工作。上场演员还未全部退出台仓,负责“球笼”拆除、球体和演员保障的工作人员已经全部到位。台上演出正精彩,台下保障也酣畅。球笼拆除,九环球打开到位,演员们上球站定准备好。随着主题歌前奏响起,活动盖板迅速打开,球缓缓升起,“同一个梦想”随即展现在亿万观众眼前

3.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会鰴就是运用汉字符素设计的,主要是由北京的“京”字变形而成,请说出它的妙用。

每一个会徽的后面都讲述着一个故事。

在这个故事里充溢着中国北京的盛情和期盼。在这个会徽中记载着中国北京向世界做出的承诺。这就是“舞动的北京”,这就是“北京奥运会会徽”。

里程碑

“舞动的北京”是一座奥林匹克的里程碑。它是用中华民族精神镌刻、古老文明意蕴书写、华夏子孙品格铸就出的一首奥林匹克史诗中的经典华章;它简洁而深刻,展示着一个城市的演变与发展;它凝重而浪漫,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思想与情怀。在通往“北京2008”的路程上,人们将通过它相约北京、相聚中国、相识这里的人们。

承诺

“舞动的北京”是一方中国之印。这方“中国印”镌刻着一个有着十三亿人口和五十六个民族的国家对于奥林匹克运动的誓言;见证着一个拥有古老文明和现代风范的民族对于奥林匹克精神的崇尚;呈现着一个面向未来的都市对奥林匹克理想的诉求。它是诚信的象征;它是自信的展示;它是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主办城市北京向全世界、全人类做出的庄严而又神圣的承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枚以先贤明言创意、以金石印章为形象的会徽,是中国人民对于奥林匹克的敬重与真诚。当我们郑重地印下这方“中国印”之时,就意味着2008年的中国北京将为全世界展现一幅“和平、友谊、进步”的壮美图画,将为全人类奏响“更快、更高、更强”的激情乐章。

形象

“舞动的北京”是这个城市的面容。它是一种形象,展现着中华汉字所呈现出的东方思想和民族气韵;它是一种表情,传递着华夏文明所独具的人文特质和优雅品格。借中国书法之灵感,将北京的“京”字演化为舞动的人体,在挥毫间体现“新奥运” 的理念。手书“北京2008”借汉字形态之神韵,将中国人对奥林匹克的千万种表达浓缩于简洁的笔划中。当人们品味镌刻于汉字中博大精深的内涵与韵味时,一个“新北京”诞生了。

美丽

“舞动的北京”是中国人崇尚的色彩。在这个标志中,红色被演绎得格外强烈,激情被张扬得格外奔放。这是中国人对吉祥、美好的礼赞,这是中国人对生命的诠释。红色是太阳的颜色,红色是圣火的颜色,红色代表着生命和新的开始。红色是喜悦的心情,红色是活力的象征,红色是中国对世界的祝福和盛情。

英雄

“舞动的北京”召唤着英雄。奥林匹克运动会是成就英雄、创造奇迹、塑造光荣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每一位参与者都是不可或缺的角色。这充满力量与动感的造型是所有参与者用热情、感动和激情书写的生命诗篇,是每一位参与者为奥林匹克贡献力量与智慧的宣誓。奥运英雄传承体育与文化结合的奥林匹克运动的精髓,它为奥运健儿欢呼,为艺术喝彩。

精神

“舞动的北京”是中华民族图腾的延展。奔跑的“人”形,代表着生命的美丽与灿烂。优美的曲线,像龙的蜿蜒身躯,讲述着一种文明的过去与未来;它像河流,承载着悠久的岁月与民族的荣耀;它像血脉,涌动着生命的勃勃活力。在它的舞动中,“以运动员为中心”和“以人为本”的体育内涵被艺术地解析和升华。言之不足,歌之;歌之不足,舞之蹈之。活力的北京期待着2008年的狂欢,奥林匹克期待着全人类与之共舞。

邀请

“舞动的北京”是一次盛情的邀请。会徽中张开的双臂,是中国在敞开胸怀,欢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人们加入奥林匹克这人类“和平、友谊、进步”的盛典。“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是友善而又好客的中国人的心情写照,也是北京的真诚表达。到北京来,读解这座城市的历史风貌,感受这个国家的现代气息。到北京来,共享这座城市的每份欢乐,体会这个国家的蓬勃生机。到北京来,让我们在2008年一起编织和平、美好的梦。

4. 冬奥会中的中国文化元素有哪些

北京冬奥会中的传统文化元素有如下:

一、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

冬奥会火炬“飞扬”,向2008奥运火炬塔形致敬,犹如一个大卷轴。“飞扬”设计灵感是受大自然中树叶的启发,遵循“道法自然”的东方哲学。红色和银色的外观,象征着冰与火的融合,寓意火炬照亮冰雪世界带来温暖和光明。

5. 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包含有哪些中华文化元素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弥漫着中国历史长河沉淀过的古老文明的元素。在世界人民心中备感神秘的东方文化,将以何种方式展示在亿万观众面前,张艺谋“密谋”了7年的奥运大餐,将端出何种美味让世人品尝?随着开幕式揭幕,一一展现在人们面前。

1个多小时的文艺表演,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到丝绸之路,从具有中国特色的戏曲到太极拳,中国人把一台“中国元素”呈现在世人面前!水墨洇开,日月山川,或汪洋恣肆,或灵动轻盈……世界,看到了一个充满文化自信的中国。昨夜,北京无眠!昨夜,中国无眠!

焰火脚印火药推进世界进程

关键词:29个焰火脚印第29届奥运会

29个巨大的脚印,沿着北京的中轴线,从永定门、前门、天安门、故宫、鼓楼一步步走向奥运会主会场,象征着第29届奥运会一步步走进中国、走进北京。脚印由火焰组成,代表着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火药。火药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史上一项杰出的成就,它大大推进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击缶而歌日晷映射“光阴”

关键词:古老日晷光阴

一道耀眼的焰火在体育场上方滚动,激活了古老的日晷。日晷将光反射到场地的缶上,缶是中国古老的打击乐器,由陶土或青铜制成。据了解,早在夏、商时代,就有了“击缶而歌”的演奏。光的律动,传达了“光阴”的概念。

日晷是中国古代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缶阵,缶是中国最古老的打击乐器,由陶土或青铜制成。

画卷述说文化起源与发展

关键词:造纸术岩画陶器青铜器

最先表现一幅中国画卷从纸张制作、文房四宝到落墨着色、装裱成轴的全部过程,预示着文艺表演的整体美学品格。造纸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文房四宝是中国对笔、墨、纸、砚的统称,装裱成轴是中国保护和美化书画、碑帖的一门特殊技艺。

画卷中央铺放着一张白纸,画纸四周的绫子上,流淌着中国文化起源和发展的图案,有岩画、陶器和青铜器……《画卷》表现了中国历史文化的起源和发展: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岩画是中国先民留给后人的珍贵文化遗产,陶器是中国古老的工艺美术品,中国古代青铜器,是中国古人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这是孔子《论语》中的名句,由他的“三千弟子”吟诵,穿越历史,来到现代。

印刷术改变人类历史进程

关键词:竹简

4年前雅典奥运会上,希腊人别出心裁,在主体育场用2800吨水造出了一个蔚蓝的“爱琴海”,带给世界一个梦幻之夜;现在,这张承载着中国文化精髓的“纸”,成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最具匠心的构思。

一幅长达70米的画卷缓缓打开,伴随着悠扬的琴声,20多名舞蹈演员如飞般地舞动,一幅水墨画呈现在观众的面前。原本铺在地上的水墨画瞬间缓缓立起。

随后,活字印刷与竹简互相对应着出现在了舞台上,一方面,是活灵活现的毕升印刷术,另一方面,是身着汉代服饰的官吏在宣读竹简。一方面,是表演结束后身着简洁的小伙子热情招手;一方面,是长袍水袖的连篇累牍。可以想见,活字印刷术再一次改变了人类历史的进程,在漫长的封建时代,它的出现,基本上相当于互联网。方块汉字连绵起伏,如水波涌动,此消彼长。万里长城的雄伟之姿,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坚强和伟大。

中国文字 以“和”为贵

关键词:活体字印刷活字字盘电脑键盘

巨大的舞台上,孔子的弟子们手持竹简高声吟唱,而一个个活体字印刷的表演,既像古代的活字字盘,又像现代的电脑键盘。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古老的汉字承载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一个巨大的中国古代的“和”字出现在人们面前,又一个中国古代的“和”字展现在眼前,第三个现代的“和”字再次出现,三个“和”字,表现了中国汉字的演化过程,也表达了孔子的人文理念——“和为贵”。

京剧 传统文化

关键词:锣鼓胡琴兵马俑

铿锵的京剧锣鼓和悠扬的胡琴共同响起,拉开戏曲表演大幕。

中国地域广阔,戏曲历史悠久,方言众多,因此,中国戏曲也衍生出了数百个品种,而京剧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种。兵俑是兵马俑的一种,陕西秦始皇陵的兵马俑被称为世界上的“第八大奇迹”。

丝绸之路中西方交流

关键词:丝路之陆路海路郑和下西洋

一幅巨大的地图出现在观众面前,展现出了中国古老的“丝绸之路”。

2000多年前,中国的商队就经常带着贵重的丝绸由长安(今陕西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丝绸之路”成为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这时候,一条“海上丝绸之路”也展现在人们面前,这是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之间海上交通的路线,当年郑和就是通过这条海上之路下的西洋。

长幅画卷上,出现了茶叶和陶瓷,一名女子捧指南针,她在为勇士指明方向。

《清明上河图》盛世气象

关键词:昆曲五幅长卷代表五大朝代

两名演员柔声吟唱,古老的昆曲萦绕在人们的耳畔。

昆曲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艺术,已选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地面上,中国最有名的五幅长卷《游春图》、《清明上河图》、《大驾卤簿图》、《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干隆八旬万寿图卷》一一呈现,它们分别来自唐、宋、元、明、清五大朝代,在古典舞的陪衬下,再现了古代中国礼仪之邦的盛世气象。

古老的画卷在无垠的星光中延展,告诉世人,今天的道路更加美丽宽广;从黑色到白色到彩色,跳跃的颜色,展现出了现代绚丽的风格;1000名演员搭建了一个“鸟巢”,空中飞来一只可爱的风筝。无限的星光,浪漫的旋律,寓意今天的生活更加幸福。

太极 天人合一的哲学

关键词:八卦天圆地方

《自然》环节表演太极,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太极拳是中国武术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拳路,它的特点是“动静结合、刚柔相济”。灯光亮起,“八卦”呈现,生动再现了中国古老的哲学观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008名太极演员排成圆阵,体现了“天圆地方”。古画日月山川图,被孩子们染成了绿色,表达了环保的愿望,也体现了中国太极的核心观念:天人合一。

京剧 传统文化

关键词:锣鼓胡琴兵马俑

铿锵的京剧锣鼓和悠扬的胡琴共同响起,拉开戏曲表演大幕。

中国地域广阔,戏曲历史悠久,方言众多,因此,中国戏曲也衍生出了数百个品种,而京剧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种。兵俑是兵马俑的一种,陕西秦始皇陵的兵马俑被称为世界上的“第八大奇迹”。

丝绸之路中西方交流

关键词:丝路之陆路海路郑和下西洋

一幅巨大的地图出现在观众面前,展现出了中国古老的“丝绸之路”。

2000多年前,中国的商队就经常带着贵重的丝绸由长安(今陕西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丝绸之路”成为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这时候,一条“海上丝绸之路”也展现在人们面前,这是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之间海上交通的路线,当年郑和就是通过这条海上之路下的西洋。

长幅画卷上,出现了茶叶和陶瓷,一名女子捧指南针,她在为勇士指明方向。

《清明上河图》盛世气象

关键词:昆曲五幅长卷代表五大朝代

两名演员柔声吟唱,古老的昆曲萦绕在人们的耳畔。

昆曲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艺术,已选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地面上,中国最有名的五幅长卷《游春图》、《清明上河图》、《大驾卤簿图》、《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干隆八旬万寿图卷》一一呈现,它们分别来自唐、宋、元、明、清五大朝代,在古典舞的陪衬下,再现了古代中国礼仪之邦的盛世气象。

古老的画卷在无垠的星光中延展,告诉世人,今天的道路更加美丽宽广;从黑色到白色到彩色,跳跃的颜色,展现出了现代绚丽的风格;1000名演员搭建了一个“鸟巢”,空中飞来一只可爱的风筝。无限的星光,浪漫的旋律,寓意今天的生活更加幸福。

太极 天人合一的哲学

关键词:八卦天圆地方

《自然》环节表演太极,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太极拳是中国武术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拳路,它的特点是“动静结合、刚柔相济”。灯光亮起,“八卦”呈现,生动再现了中国古老的哲学观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008名太极演员排成圆阵,体现了“天圆地方”。古画日月山川图,被孩子们染成了绿色,表达了环保的愿望,也体现了中国太极的核心观念:天人合一

6.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的中华文化元素有哪些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的中华文化元素有:历史文化:丝绸之路,航海文化,人文文化:和为贵,乐交友,科技文化:陶瓷文化,茶文化,四大发明。日晷、击缶、司南、活字印刷,还有中华卷轴。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特点:

这次开幕式的运动员入场式有一个重要的改变,就是入场顺序由过去的按照英文字母顺序改为按照汉字笔画顺序入场:只有两个例外,一个是奥运发源地的希腊第一个入场,一个是主办国中国最后压台入场。

这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表明中国参与制定国际标准的时代已经到来,按照中国的标准来规范世界行为从这里开始。

这次北京冬奥会的第二个重要标志是全部人员一律戴口罩,不管是各国政要领导人还是一般运动员,不管是志愿者还是普通观众,不管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概莫能外。

7. 北京奥运会的活字印刷节目如何确定位置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演员模拟活字印刷术的字模,上下起舞,在古人箴言的吟诵声中,一个醒目的“和”字凸显出来。这个节目得到了海内外观众的一致认可和高度称赞。日前,本报记者专访了开幕式舞美总监韩立勋。大到画轴月台、小到一束桃花,韩立勋和他的团队负责开幕式中所有的道具设计,而仪式中创最大亮点的897块字模,其诞生过程也最为艰辛。

思路
借助光电,表演与影像互动
2006年初夏,韩立勋通过竞标加入奥运开幕式的设计团队。按照张艺谋导演的意思,所有人都要先“洗脑”,就是把国内这几年各种开幕式的疲劳感,不认同感全都放弃。“我们看了各届奥运会、地区性运动会的开幕式,还到一些国家和工作人员沟通。大家一致认为,开幕式要展示中国文化毋庸置疑,但怎样去展示,这是当时我们最困惑的。”
张艺谋提出了四大发明。视觉创意组认为,字模最有表演性和可叙述性,承上启下,对人类文明的叙述具有连带关系,能够支撑整个表演。通过近一年的摸索,纸卷打开和字模表演成为最早确定下来的创意。“当时我们设定一万多个字模铺满全场,贯穿始终,从历史演到现在。”韩立勋说。
有观众反映开幕式借助光电太多,演员表演反而较弱,对此质疑韩立勋表示:“和影像互动,这是我们创意的重要风格,以往开幕式很少用。我们希望用新的样式来带动表演。如果没有这些东西作支撑,开幕式会留下大量遗憾。我们要把太多的信息传递给大家,中华文明5000年,而并不像澳大利亚的历史那么短,表现相对集中。通过开幕式,我们要把中国文化讲述给全球,带动他们对中国文化产生兴趣。”
挫折
重且不稳,50个字模被废
字模是第一个得到认同并投钱做实验的项目。实验从去年冬天开始,持续了一年多时间。第一次实验投资十几万制作50个字模,结果全部废掉。“字模越高晃得越厉害,战士举了几次后完全没有力量了,就像举哑铃似的。质量不稳定,太重,这都是起初被忽略的问题。”韩立勋说。
失败后,张艺谋很失望,上面也传话“实验不再投钱”。韩立勋找到张艺谋,“就算自己掏腰包我也一定要做下去,请给我时间。刚做第一个就放弃了,我不甘心。”偶然的一次机会,韩立勋从中国的秤中受到启发。“秤上放什么东西,另一边就要放上相应重量的砣,这才能力量平衡。在一边轻轻一碰,另一边就会上升或下降。”团队利用这个剪刀叉原理,找到每个字模的力量平衡点,制作大量弹簧并连接,把水平平衡力变成垂直平衡力。这个过程用了整半年时间。最终开幕式上使用的字模每个重18公斤,但升降设备的操作重量只需5公斤。
“最后做实验前,我跟导演讲这个事情,他们都觉得是天方夜谭。他们让完全不懂的编导来做,怕我们找托儿。编导轻轻一推,字模刷一下就上去了。张艺谋当场说,我看到了希望。字模一定要坚持下去!”这次实验给了大家极大的信心,“第一天彩排的时候,大家特别惊叹,张艺谋说:我把话撂这,字模一定是个大亮点!”
艰辛
数个小时,演员装备尿不湿
问到韩立勋哪个演出环节演员最辛苦,韩立勋想想说:“都辛苦啊!”他仍然举了字模的例子。“字模演员从下午两点进入地仓,钻到字模里,进去就不能出来了。下面那么热,897个人哪,他们一直要待到演出结束,足足待上六七个小时,上厕所都不行,都是穿着尿不湿进去的。”
“为什么演员那么早入场?”“因为观众陆陆续续入场了,演员要提前做准备。整个演出一环扣一环,每个环节出问题都是大问题,直接影响到下一环节。人出不去,地仓升不起来,地仓合不上,人下不去。每个演员都要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待命。”韩立勋说字模是纱质材料,里面能看到外面,但是外面看不到里面,在整个表演中,很多观众都没意识到字模里面是人。也正因为字模的效果轰动,张艺谋特意留出几秒时间,给这些小伙子们一个露脸机会。
遗憾
折叠戏楼未被采用
字模创造了最大亮点之一,但韩立勋感叹遗憾之处也不少,最大遗憾就是戏楼。
“现在大家普遍反映,中国这么多名角为什么不上,而是上提线木偶。其实那些名角都来过,在彩排的时候都演过。最早的设计是秦腔,一本书像戏本一样打开,翻出来是个纸戏楼,上面有剪影、皮影。当时我们觉得这很有创意,不断抖包袱———戏本、戏楼、唱戏,不断有京戏、皮影等表演。这就把中国的戏曲样式浓缩在一个戏楼,创造大的视觉感受。
当时导演非常高兴,觉得这个部分能支持戏曲部分,而且不俗。当时还设计抬轿唱京戏,更有感觉,好玩。”
但这个创意最终未被采用。韩立勋不无遗憾地说:“张艺谋说,你这个戏楼一翻两翻这样,有点抢戏了,抢了演员的表演。”
“导演肯定有他自己的看法。”韩立勋说,最终改成了现在豪华版的戏楼———用提线木偶讲那个时候的故事,展示中国文化的内涵。这一设计有意回避了戏曲真人表演,怕大家看了会有疲劳感。“当时主要考虑了40亿的电视观众,说考虑现场观众,那是有些牵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