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知识 » 明朝北京治安管理工作由什么负责
扩展阅读
深圳公安禁酒怎么看 2025-07-16 19:28:09
上海锦鸿有限公司怎么样 2025-07-16 19:14:46
上海三井住友有多少人 2025-07-16 19:00:20

明朝北京治安管理工作由什么负责

发布时间: 2022-10-04 19:34:37

❶ 中国古代京城安全由什么人负责保卫

中国古代几个重要的朝代的京城保卫人员的详情:

1、周是我国第一个有年代可考的王朝,《周礼》中叙述可周朝的禁卫体制。周朝将禁卫军按照其任务区分为“腹心之兵”、“重兵之卫”和“环列之兵”三部分。担任宫廷宿卫的禁卫军称为“腹心之兵”,由宫正、宫伯统领,兵士由士大夫阶层的贤良子弟担任,专门负责宫廷的警卫。

2、秦朝实行皇帝、皇宫、京城三级保卫体系,即由郎中令率领郎官等贴身侍卫部队守护皇宫殿内,形成皇宫的核心警卫;由卫尉率领卫士守卫皇宫殿外和宫墙之内,担任宫门守卫,形成环卫皇帝的第二道防线;由中尉率领的禁卫军负责皇宫之外宫城的警备,形成拱卫皇帝的外围防线。

3、汉朝继承了秦朝的制度,特别是禁卫制度在秦朝制定的皇帝、皇宫、京城三级保卫体系的基础之上又一步完善。汉朝初年,设置郎中令负责皇帝的核心警卫;设置卫尉负责皇宫殿门之外,宫门之内皇宫禁卫;设置中郎掌握京城卫军,负责京城治安保卫。

4、魏晋南北朝时期御林军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曹魏时期,禁卫体制基本沿用秦汉模式,设置了宫殿、皇城、京师的三条防线,但有结合战乱频仍、政局动荡的总形势,进一步加强了以精锐部队为主的禁卫力量。

5、隋炀帝继承并改革北周军制,将中央禁卫军设置十二俯,太子东宫禁军设置东宫十率。

6、唐代的禁卫军制度规模远远超过汉代,其中央禁卫军分为南北衙兵两个系统,职守各有侧重,共同担负皇帝、皇宫和京师的警卫任务。此外太子还掌握一支相当规模的禁卫武装,设置太子中左右卫率俯、太子左右司御率俯、太子左右清道率俯等,分别负责东宫的警卫安全。

7、宋朝禁卫军沿用后周旧制,设置侍卫亲军司,统领马步禁军;设置殿前司,统领殿前诸班以及马步诸军。侍卫亲军司和殿前司并称为二司。

8、元朝。1263年,忽必烈设置枢密院管理全国军事机要,负责宫禁宿卫,继承了成吉思汗的旧制还建立了强大的侍卫亲军,分别担负宫廷和都城的警卫。侍卫亲军初称武卫军,约3万人,后改为侍卫亲军,分别设置前、后、左、右、中五卫。

此外,还有东宫、后宫侍卫亲军左右都威卫,左右卫率俯,卫候司等,专门负责太子的和皇后的警卫。随着禁军数量的增加,根据任务,元又创建了围宿卫、依仗军、邑从军、看守军、巡逻军等。

9、明朝设置“上二十六卫”担负宫廷警备,建立了一套防卫与治安制度。所以明代的禁卫军不同于历史上其他时期的禁卫军,他既是京城的守备力量,又是对外作战的主力。

10、清朝。清朝最高统治者为了维护其利益,集八旗兵力过半约十万余人于京师(北京),号称“禁旅八旗”以保卫皇室和都城的安全,其中上三旗由皇帝直接统辖,为皇帝亲军,是清朝禁卫军的核心力量,下五旗由诸王、贝勒、贝子分领。

“禁旅八旗”按照任务又可以分为郎卫和兵卫。郎卫由满蒙贵族子弟组成,负责皇帝的安全。兵卫负责守卫京城、皇城、禁苑和随从皇帝出巡、狩猎等。


(1)明朝北京治安管理工作由什么负责扩展阅读:

中国古代的历代京城的定都地点:

1、夏都阳翟(今河南禹州),后迁阳城(今河南登封),斟鄩(即二里头,今河南洛阳偃师),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南),又东迁商丘(今河南商丘),又迁都纶城(今河南商丘东)。

2、商都亳(今河南商丘),后西迁嚣(今河南郑州),后又西亳(今河南洛阳),后又迁相(今河南安阳内黄县),后又迁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末迁朝歌(今河南鹤壁淇县)。

3、西周都镐京(今陕西西安)、洛邑(今河南洛阳)。

4、东周都雒阳(今河南洛阳)。

5、西汉都长安(今陕西西安)。

6、新朝都长安(今陕西西安)。

7、东汉都洛阳(今河南洛阳),汉末迁都许昌(今河南许昌)。洛阳、许昌、邺城、长安、谯号曰五都。

8、三国:魏都洛阳(今河南洛阳),陪都许昌(今河南许昌),汉都成都(今四川成都),吴都建业(今江苏南京)。

9、西晋都洛阳(今河南洛阳)。

10、东晋都建康(今江苏南京)。

11、南朝——宋,齐,梁,陈都建康(今江苏南京)。

12、北朝——北魏都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后迁洛阳(今河南洛阳),西魏都长安(今陕西西安),东魏都邺(今河南安阳)。

13、北周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北齐都邺(今河南安阳)。

14、隋都大兴(今陕西西安),后迁都洛阳(今河南洛阳)。

15、唐都长安(今陕西西安),李治、李哲、李旦、李隆基、李柷迁都洛阳(今河南洛阳)。

16、武周都洛阳(今河南洛阳)。

17、五代--后梁都东京开封(今河南开封)、西京洛阳(今河南洛阳)。后唐都洛阳。后晋都洛阳,后迁开封(今河南开封),后汉都开封(今河南开封),后周都东京开封(今河南开封)。.

18、北宋东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北京大名府(今河北大名)。

19、南宋都应天府南京(今河南商丘),迁行在临安府(今浙江杭州)。

20、辽都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后迁中都(今北京)。

21、西夏都兴庆(今宁夏银川)。

22、金都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后迁都燕京(今北京),南京(今河南开封),末迁归德(今河南商丘)。

23、元都大都(今北京)。

24、明都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后迁顺天府(今北京)。

25、清初都北京(今北京)。

❷ 古代管理京城治安的官是个什麽官职,武官和文官都要,具体的

唐宋时期是十六卫和禁军。

十六卫的建立是北周武帝和隋文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之一,它将禁兵和府兵系统融合为一。这种卫既是府兵的基层组织──军府的领导机构,也是掌管京城宿卫的机构。

军府、地方州县长官、十六卫和行军大元帅互相制约,没有人能够单独控制军队。这样一来,虽然天下府兵驻地分散,仍然是皇帝能够直接控制的中央军队。

唐高祖从太原起义的军队中选拔出三万禁军,负责皇宫的守卫工作,因驻守在皇城北面,故称北衙。

唐玄宗时禁军扩大为四支,称为北门四军。其中如神策军即戍守各地,任务不限于宿卫。


(2)明朝北京治安管理工作由什么负责扩展阅读:

清朝的九门提督负责京城守卫和治安,虽然是个军职,但也可以开堂审案。只不过九门提督虽然名义上可以管理民政,但其工作重心是缉查盗匪,处理严重的治安事件。其职责更多的是为了维护皇帝在京城的统治。

九门提督主要负责北京内城九座城门内外的守卫和门禁,还负责巡夜、救火、禁令、缉捕等等。

与十六卫机构﹑职能相类似的是负责东宫宿卫的十率。十率中左右内率及左右监门率不领府兵。唐也有十率﹐但习惯上只提统领府兵的六率。

因为十六卫官署在皇宫之南,与守卫皇宫北门﹑由招募配充的兵士组成的“北衙禁军”交错宿卫,相互牵制。

❸ 治安管理处罚由谁决定

治安管理处罚由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公安机关来决定。公安机关对治安违法行为,可依法给予治安处罚;而派出所可以依法作出警告、500元以下罚款的治安处罚决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条
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本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第七条
国务院公安部门负责全国的治安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治安管理工作。治安案件的管辖由国务院公安部门规定。

❹ 一般的治安案件由谁管辖

法律分析:行政案件由违法行为地的公安机关管辖。

法律依据:《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 第十条 行政案件由违法行为地的公安机关管辖。由违法行为人居住地公安机关管辖更为适宜的,可以由违法行为人居住地公安机关管辖,但是涉及卖淫、嫖娼、赌博、毒品的案件除外。

违法行为地包括违法行为发生地和违法结果发生地。违法行为发生地,包括违法行为的实施地以及开始地、途经地、结束地等与违法行为有关的地点;违法行为有连续、持续或者继续状态的,违法行为连续、持续或者继续实施的地方都属于违法行为发生地。违法结果发生地,包括违法对象被侵害地、违法所得的实际取得地、藏匿地、转移地、使用地、销售地。

居住地包括户籍所在地、经常居住地。经常居住地是指公民离开户籍所在地最后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但在医院住院就医的除外。

移交违法行为人居住地公安机关管辖的行政案件,违法行为地公安机关在移交前应当及时收集证据,并配合违法行为人居住地公安机关开展调查取证工作。

❺ 古代城管怎么管理城市

中国古代的城管兼有现代公安、消防、工商、物价、税务等部门职能,主要是“城管立法”,不光是有法令支撑执法,还有很大的权力。



城管的来源:

说到城管,首先得说一下“城市”。从现代考古发现来看,中国至少在夏商周“三代”时期就有城市了。但和现代功能较为接近的城市,到春秋战国时期才出现,如齐国的首都临淄,当时就有7万户人家。城市大了,人口多了,治安、卫生、交通等一系列问题也就多了。

在这种情况下,古代城管应运而生。《庄子》一书中提到,早在战国时期就有名为“监市”一职业出现,通常有士兵担当,为的就是市面上的秩序,古代还没有现代城管局这样的专属机构,因此“监市”这一职位的士兵也是不确定的,经常更换士兵。

真正成系统的是到北宋时期,在都城开封成立“街道司”,由于当时宋朝是世界上超级大国,都城的繁华也是有目共睹的。

为了能更好的保障市场的流通还有百姓的安全,成立的“街道司”数量也比较多,有500名士兵组成执法队伍,以保证当时都城的交通秩序还有环境卫生。因此在宋代,城管的队伍也是极其庞大,目的为了维持交通秩序。

唐代在城管立法方面是颇为成熟的,为后世效仿。

《唐律》规定:“距府十丈无市,商于舍外半丈,监市职治之”,就是说摆摊设点至少要远离政府办公地30米,也不能离民房太近,要在1.5米以外,由监市负责督管。

同时,对占道经营有严厉的惩罚:“诸侵巷街阡陌者,杖七十;若种植垦食者,笞五十。各令复故。”挨打后,还要把街道恢复原状。

《宋刑统》规定,“侵巷街阡陌”条规定:“诸侵街巷阡陌者,杖七十。”对乱倒垃圾、影响环境卫生也有规定:“其有穿穴垣墙以出秽污之物于街巷,杖六十。直出水者无罪。主司不禁与同罪。”把尿屎垃圾弄到街上,影响了公共卫生,不只当事人倒霉,连“城管队长”都跟着挨杖打。

宋仁宗在搞城管方面颇有创意,他在要求开封府官员强拆违章的同时,特别指示相当于现代法院的左、右军巡院,配合“开封城管”行动,“惩治侵街者”。

明太祖朱元璋治国以狠着称,明朝的城管也不含糊。据《明会典》,在京城,“凡侵占道路,而起盖房屋,及为园圃者,杖六十,各令复旧”;对往街上丢垃圾、放污水的,“其穿墙而出污秽之物于街巷者,笞四十。出水者勿论”。

另外,明代对破坏公共设施、不按规定行车,以及在禁区内摆摊设点、取土作坯、随地大小便等行为,也一律“问罪”,涉事者要被强行戴上刑具,在街头示众一个月,即所谓“枷号一个月发落”。这样的城管手段不可谓不严。

到了后期,都是根据法令来执行公务,对于执鞭抽打这都是官府允许的。由此可见,古代的城管不光是有法令支撑执法,还有很大的权力。

古代城管的人员组成

古代的城管队员叫法不少,或称“胥”,或称“卒”,还有称“市吏”、“监市”等等。但事实上,古代并没有像现代城管局这样的专职机构,自然也无城管队员一说。

古代城管的身份比较复杂,既有军人城管,也有警察城管,当然更多的是行政人员来当城管。如汉唐时相当于现代首都市长的“京兆尹”,其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城管执法。

在明代的北京,由相当于今天北京卫戍区或武警部队的“五城兵马司”来承担城管的大部分职能。清代的北京,还专设了“督理街道衙门”,其部分职能也与现代城管局比较接近。

到了晚清,西方的城管制度被引入中国,由警察承担起了现代城管的工作。如中国历史上首个警察机构天津警察厅,除了负责当地社会治安外,管理市容市貌、交通、市场秩序等,都是其分内工作。

古代这城管是由衙门来行使职能的,因为在古代,百姓的大小事务,打架斗殴,都是由衙门来解决,相当于现在的警察局,因此这城管一职能由衙门来行使,也最为合适不过的。

古代城管的职权范围相对较广。古代城管除负责环卫、拆除违章建筑、禁止占道经营外,还得“防火缉盗”,就像现代的消防队员、联防队员一样,还有管理市场物价、维持公平交易的义务。

可以说,古代城管兼有现代公安、消防、工商、物价、税务等部门职能,是真正的“综合执法”,权力也比现代城管大。

❻ 中国古代侦查机制中的基层治安机构有哪些,在整个社会治安管理机构以及案件侦查中有什么作用

古代基层没有专门的治安机构,县衙集行政、检查、司法审判等职能为一体,你可以理解为是县政府、县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的统一体。明清前县衙中有县尉一职,就是主要管理治安的,可以理解为专抓治安工作的常务副县长或政法委书记,县衙下属还有捕快,仵作等相关人员,大致相当于警察和法医,其中捕快属于三班衙役之一。明清时县尉被废除,县衙下面设立巡检司,期凡镇市、关隘要害处俱设巡检司,归县令管辖,一般秩正九品,有的地方还有文武巡检之分,有县派出机构之职能,亦有副巡检(从九品)之说。在省一级,按照明清官制,则是有提刑按察使司负责刑狱之事。而再往上,就是大理寺、刑部等中央一级的司法机构了。

❼ 古时候地方上管治安的官是什么名称

各个朝代不一样的。仅就汉朝而言,主管地方治的除了太守、县令等各级主官以外,还有:一、郡:1、都尉:不仅要掌管军事,帮助太守管理治安也是他的工作内容;2、门下督盗贼:主要工作是保护太守,但也要负责治安;3、贼曹:负责缉拿地方上的盗贼,维护治安,这是他的主要职责;其中都尉是朝廷官员,而后两者皆不是朝廷官员。后两者仅是太守自己骋任的人员,工资也是由太守自掏腰包负责;二、县级1、门下游徼:主管县里的治安;2、门下贼曹:主管县里治安,缉拿盗贼;他们都由县令自己骋请,工资也由县令自己负责;三、乡里:1、游徼:缉拿盗贼,维持乡里治安;2、亭长:负责本停的治安,缉拿盗贼;3、里正:向乡里汇报本地治安

❽ 明朝管理首都治安的部门叫什么

分2种:
1 守卫皇家园林 北京城池的 统称 御林军!
2 专门为皇帝所用 只服从皇帝口谕的 锦衣卫,统一穿着燕尾服 挂腰刀,随时可以到大臣家中 缉拿疑犯,又能保卫皇帝人身安全! 人员在1000人左右。后期都归纳到东厂太监 管理!

❾ 治安管理处罚法归哪个部门管

法律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归国务院公安部门管辖。公安部门管辖隶属于国务院,是国务院的一个部门,是执法机关。国务院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不是同一个级别。国务院是国家级正职,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级副职。公检法是公安部、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的简称。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是司法机关,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公安部是隶属于国务院,是国务院的一个部门,是执法机关。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七条 国务院公安部门负责全国的治安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治安管理工作。

❿ 古代管理皇宫治安的官叫什么

中国古代护卫皇帝、皇家、皇城的特殊军队,叫御林军(明朝为亲军都尉府,后又为锦衣卫),其头目和体制,历朝都有变化。一般设总统领等职。明朝锦衣卫的首领称为指挥使(或指挥同知、指挥佥事),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很少由太监担任。

御林军,亦称“羽林军”,顾名思义,在中国是护卫皇帝、皇家、皇城的特殊军队。始于汉武帝刘彻,此后,历朝历代的御林军多有变化,隶属系统、机构统领、职能权力和地位都不一样。一般设总统领、右统领、左统领、带刀护卫、敢死队、大将军、将军等职位。大明王朝,洪武年间,设立亲军都尉府,统领中、左、右、前、后五卫,专事对皇城的保卫。今天,中国对国外皇家卫队也称御林军。
御林军imperial guard,历史上还称为“羽林军”,羽林军是中国古代最为着名并且历史悠久的皇帝禁军。不同的历史时期,其隶属系统、机构统领、职能权力和地位都不一样。汉武帝刘彻刚登基时受母系亲戚压制,没有实权,为了拿到实权,刘彻假装带一帮武士在羽林中打猎玩耍,实际上是在训练一支真正听命于自己的军队,这就是羽林军的来历。因为羽林军是直接受皇帝指挥的御用部队,所以后朝就改称为御林军了。
隋朝设十二卫府,内掌宫禁宿卫,外统全国府兵。唐朝有“左右羽林军”(“左右羽林卫”)、“北衙禁军”(“北衙禁军”指的是屯驻于宫城以北,以保卫皇帝和皇家为主要职责的皇帝私兵;与国家军队“南衙府兵”相对。由“左右羽林军”发展而成)。而唐随隋制,兵部为掌管全国军事行政的最高机关,兵部隶于尚书省,置兵部尚书一人为长。各卫府置大将军一人.将军二人为正副长官。
明朝设立亲军都尉府,统领中、左、右、前、后五卫,专事对皇城的保卫。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造守卫金牌,或镀金铜牌,牌上有篆文“守卫”、“随驾”字样,存尚宝司,军士值班领取佩带,下值时交回。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建锦衣卫,设南北镇抚十四司,其编制将军、力士、校尉,专门为皇帝护驾,并有巡查缉捕任务,是御林军。锦衣卫的首领称为指挥使(或指挥同知、指挥佥事),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很少由太监担任。明朝历代锦衣卫的指挥使在史书上有所记载。现在,天津河北区还有锦衣卫桥大街。
清朝在北京建立了庞大繁杂的警备治安机构,将号称禁旅八旗的十余万精锐厚集京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