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泾阳县的地理
泾阳县地处关中平原中部,泾河下游。县境介于东经108°29′40″~108°58′23″,北纬34°26′37″~34°44′57″。东与三原、高陵县交界,南与咸阳市渭城区接壤,西隔泾河与礼泉县相望,北依北仲山、嵯峨山与淳化、三原县毗邻。县城位于西安市北偏西54公里,咸阳市北偏东28公里,距首都北京1290公里。 泾阳县水资源由地表水和地下水两部分组成。地表水资源总量19.2328亿立方米,主要由三条过境河流供给。泾河自王桥镇谢家沟入境,张家山出谷,东南流至桃园村附近出境。县内河长77公里,流域面积634平方公里。年平均径流量18.67亿立方米。张家山谷口建有着名的泾惠渠引水枢纽,是该县地面灌溉的主要水源。冶峪河系渭河二级支流,口镇三王沟入境,口镇出谷,东注清河。县内河长27.3公里,流域面积45.7平方公里,年平均径流量1539万立方米。清峪河为该县与三原县的界河,接界段长16公里,年平均径流量0.63亿立方米,境内流域面积100.5平方公里。地下水资源年均8306万立方米,占泾阳县水资源总量的25.8%。
B. 谁帮我介绍一下泾阳县大神们帮帮忙
【泾河】 泾河是黄河的二级支流产,全长455.1公里,发源于宁夏六盘山东麓。有两个源头,南源出于泾源县老龙潭,北源出于固原大弯镇。西源流至甘肃平凉市八里桥汇合,东流平凉、泾川、于杨家坪进入陕西长武县、再流经彬县、永寿、淳化,在泾阳县张家山界入关中平原,于高陵陈家滩与渭河汇合。 泾河流域面积45421平方公里,包括宁夏东南部、甘肃陇东,陕西关中西北部33个县市,总人口570万,有耕地2025万亩。流域内地貌有山区、丘陵、高源、平原四种类型。山区占4.31%、以六盘山、关山为代表;高原沟壑纵横、沟壑面积占50%以上。泾河流域属大陆性气候,雨量和气温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年平均降水量550毫米,年平均气温10℃左右。 泾河主要支流有马莲河、蒲河、黑河、泔河等,干流平均比降2.47%。宁夏,甘肃两省区支流集中区,干流深切黄土高原和丘陵100-150米,干流自甘肃平凉至陕西彬县早饭头,河谷条1-3公里,跌水少,多沙滩;以早饭头到泾阳县张家山,为100公里的急流峡谷段,穿越沙岩和石灰岩的土石山原区,谷深山陡,水流湍急,多有险滩,为八百里秦川冲积平原区,地势地坦,水流平稳,比降仅1%,土壤肥沃,宜于灌溉。 泾河以洪水猛烈、输沙量大着称(居全国江河支流之冠,是渭河和黄河主要洪水,泥沙来源之一。泾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1.4亿立方米。年径流量分配不均匀。据张家山站观测,一般是夏丰(占年径流量42.75%),秋平(占31.6%),冬少(占10.1%),洪水和枯水相差悬殊。该站1933年8月5日,最大洪水流量为9200立方米/秒(洪水总量达14.6亿立方米,酿成陕县特大洪水);1977年4月15日最小流量只有1.94立方米/秒。洪枯相差4742倍。泾河流域水土流失极为严重,年平均输沙总量3.09吨。最大含沙量1430公斤/立方米,年均含沙量141公斤/立方米,为黄河的3倍多,年均输沙模数为7150吨/平方公里。 泾河流域土地平坦,农业发达,矿藏丰富,经济开发潜力很大。耕地占全流域面积近1/3,是西北地区着名的产粮区。甘肃的董志原素有“陇东粮仓”之称。陕西泾河两岸黄土讥源各县及泾惠渠灌区是陕西主要商品粮油基地。全流域生产小麦、玉米。这里又是着名的水果、药材、烤烟之乡、水梨、红枣、苹果、柿子、沙辣等都有大宗出产。猪鬃、羊毛、肉蛋、兔肉等产量也很可观。这里也是着名的秦川牛,关中驴的集中产区。流域内还蕴藏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油母页岩、建筑材料等矿产,仅彬县的煤储藏量就达100亿吨之多。石油量也不少,有被命名长(武)庆(阳)的油田。流域内的采煤、石油、水泥、烟草、机械、电力、皮毛、面粉、食品工业初具规模,乡镇企业突飞猛进。公路干线四通八达,促进了物资交流。 泾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毛主席的“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早已脍炙人口《关山月》、《陇头吟》诗词多得不胜枚举。高源景色如画,如清代谭嗣同《邠州》诗(今称彬县): 棠梨树下鸟呼风, 桃李溪边白复红。 一百里间春似海, 孤城掩映万花中。 对这里的美丽景色作了生动的描绘。 泾河流域的文物古迹之多久已驰名中外,1973年在甘肃合水县西北8公里处莲河西岸发现个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剑齿象化石,距今约有250万年。华池县城西南45公里赵家岔旧石器遗址,是世界公认我国最早发现的旧石器遗址。平凉市西崆峒山道院建筑、泾川县王母宫石窟和南石窟寺(东方洞)。庆阳县西峰镇南的北石窟寺等都是甘肃有名的古刹名寺。陕西长武县的唐代昭仁寺,大殿建筑别具一格,寺内有唐初大书法家虞世南的书刻石碑。彬县城西的大佛寺,是唐贞二年(公元628年)李世民为其母庆寿所造。大佛高达24米。水口乡有秦天苻坚的墓葬。此外,还有周部落姜嫄墓、公刘墓。礼泉县唐太宗的照陵更是中外驰名,“昭陵六骏”石刻是举世皆知的瑰宝。在昭陵周围尚有魏征、李靖、房玄龄、尉迟敬德等157座名臣武将,妃子公主的陪葬墓。泾阳县有郑固渠遗址、明代崇文塔和惠梁寺等名胜。西兰公路大体上是汉唐以来丝绸之路的关中北线的途径。所以泾河流域是陕西甘肃两省主要旅游胜地和热点之一。 泾河流域的历史贡献,最主要的是周王朝的发迹和郑国渠的兴建。周王朝发迹于豳(今陕西彬县),从公刘至周太王(古公亶文)十余代在豳居住,开发农业后来受到戎狄的侵略,周太王由豳迁岐,才由泾河流域迁徙到渭河流域,定居岐山下的周原(今岐山,扶风县一带)传至文王,武王达到鼎盛时期。公元前1066年,武王伐纣,终于建立了西周王朝。周先祖居豳,其文治武功对伐纣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诗经·豳风·七月》对农事活动作了生动细致的描写,说明当时西周农业在全国曾起先导作用。历史把“重稼穑、殖五谷”称为豳风遗训。至今北京先农坛还保留着古建筑“诵豳堂”,颐和园内还有座“豳风桥”,可见泾河农业对我国农业影响之深远。 到了秦代,秦始皇于公元前246年开始兴建郑国渠,用十年时间建成、渠道选在仲山(张家山)西麓谷口(今泾阳县王桥乡船头村),引泾水入渠,沿途接纳冶峪河、清水河、浊峪河、漆水、沮水等,东通洛河。渠成后“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史记·河渠书》),为秦始皇扫灭六国,完成统一大业,而后为刘邦战胜项羽,建立西汉王朝,提供了给养保证。郑国渠连同灵渠、都江堰,前称秦代三大水利工程。后来汉代的白公渠、唐代的三白渠、宋代的丰利渠、元代的王御史渠、明代广惠渠和通济渠、清代的龙洞渠、民国的泾惠渠都是因袭郑国渠的遗迹修建的。 泾河地处黄土高原。由于历代反动统治阶级的破坏和农业上的滥垦,使泾河流域的森林遭到破坏,沃野千里的黄土高原被切割支离破碎,形成千沟万壑。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泾水一石,其泥数斗”,泾河浊流滚滚,使农业遭受摧残。唐代诗人杜甫曾有“秦山忍破碎,泾渭不可求”的感慨。泾河流域森林锐减,水土流失,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形成十年九旱。民国十八年(1929大旱)关中陇东饿殍载道。当时仅陕西省即饿死250万人,逃亡40万人,泾河流域也是田园鱼裂,十室九空。 全国解放后,泾河经过30多年的治理,开发、发生了巨大变化 。国家支援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和水利水电建设,兴建了1000多亩的水平埝地和水平梯田,把昔日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变成了“三保田”,不少原面实现了方田林网化,并涌现出甘肃正宁县、陕西长武县、淳化县等一批以县为单位的水土保持先进典型。淳化县全县造林30多万亩,绿化了70%以上的荒山,建成了8万亩经济林,成为全国先进林业县,先后有16个国家和地区来这里参观考察。水利建设也在逢勃发展,在泾河千支流上先后兴建了绎山、枣曲、朝阳、巴家咀等水库。井、站更是星罗棋布,使部分高原得到灌溉,并且初步解决了人畜用水的困难。泾患渠建改建了渠首大坝,引水流量由16立方米/秒扩大到50立方米/秒,并且实现了井渠双保险,灌区面积由63万亩扩大到132万亩,成为亩产上千斤的高产灌区。 泾河流域解放以来改善了交通。先后在泾阳在渡、礼泉北屯、彬县火石咀及甘肃的泾川、平凉等地建造了泾河大桥、在西峰建成机场,大大方便了交通。近几年工业和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同时对流域内名胜古迹进行了良好的保护和修葺。陕西先后维修了旬邑塔、彬县塔、永寿塔和彬县大佛寺、水帘洞。在礼泉县建了昭陵博物馆,成为陕西第二个“碑林”,是西安地区旅游的新热点,旅游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C. 从渭南到北京要经过那些主要城市
西安-渭南-潼关-三门峡-郑州-安阳-邯郸-邢台-石家庄-保定-北京。
按照规划,关中城际铁路网共包括13条线路,其中3条利用在建或已建线路,其余10条为新建线路。到2015年,陕西省将实施西安—阎良—富平—铜川和西安北—机场两条线路的建设,总长度136公里;
到2020年,将再建成四条线路,分别是铜川—黄陵—延安线、机场—法门寺线、西安—户县—周至—眉县—法门寺线和阎良—三原—泾阳—机场线,总长度近500公里。
(3)泾阳到北京多少公里扩展阅读
到2030年,以西安为核心的关中城际铁路网线网规模达到1484公里,基本覆盖关中地区5市1区的50多个县区,届时时速在200公里左右的城际铁路将让沿线群众的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根据《关中城市群城际铁路网规划》,关中城际铁路线网的总规模初步规划为1204公里,根据按“一轴一环三走廊”的关中城镇发展布局及客运需求特征轴带,按初期(2015年前)、近期(2020年)、远期(2030年)分三步实施。
初期建设以西安为中心,经阎良向铜川、蒲城两地辐射的“ ∨ ”字形城际铁路主骨架,主要改善铜川、高陵、阎良、富平、蒲城等城镇与西安间的交通现状。
D. 西安离北京大概有多远
北京到西安距离约1106.2公里。
北京位于东经115.7°—117.4°,北纬39.4°—41.6°之间,中心位于北纬39°54′20″,东经116°25′29″,总面积16410平方千米。位于华北平原北部,毗邻渤海湾,上靠辽东半岛,下临山东半岛。北京与天津相邻,并与天津一起被河北省环绕。
西安地理位置:
西安市位于渭河流域中部关中盆地,东经107.40度~109.49度和北纬33.42度~34.45度之间,北临渭河和黄土高原,南邻秦岭。东以零河和灞源山地为界,与渭南市华州区、渭南市、商州市、洛南县相接。
西以太白山地及青化黄土台塬为界,与眉县、太白县接壤;南至北秦岭主脊,与佛坪县、宁陕县、柞水县分界;北至渭河,东北跨渭河,与咸阳市区、杨凌区和三原、泾阳、兴平、武功、扶风、富平等县(市)相邻。辖境东西长约204千米,南北宽约116千米,总面积10108平方千米。
E. 泾阳县属于咸阳还是西安
咸阳,泾河工业园是属于西安的。
F. 泾阳的地理特点,自然风光特点,风俗特点
位于位于陕西省八百里秦川腹地,南靠泾河和渭河,,是国务院印发的《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三个重点经济区之一“关中——天水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属“西安一小时交通圈”。仲山南麓,泾河之滨,八百里秦川中部,坐落着一块古老而又富庶的土地。自从秦汉起,她以三辅名区,京畿要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而为华夏瞩目,并以“关内膏腴之最”惠及京师--咸阳和长安。这里自然条件优越,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山肥水美,物产富饶,素有关中“白菜心”的美誉 。她就是位处泾水以北的泾阳,她也因此而得名,闻名遐迩的“泾阳八景”就在这里。(泾阳八景依次为:睢城古渡、文川秀色、谷口晚烟、文塔晓钟、嵯峨(峤帽)灵云、仲山晴岚、瀛洲春草、龙陂丛绿)她不仅以源远流长的灿烂文明和膏腴之地享誉三秦,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她还以光荣的革命传统及其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所做的巨大贡献而名震三秦,乃至全国。它可谓三秦大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昔日的三辅名区,近现代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如今她已经成为西部大开发的前沿!
县人民政府住所地泾干镇,邮政编码:713700,电话区号:029.
泾阳县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中部,泾河下游。县境介于东经108°29′40〃—108°58′23〃,北纬34°26′37〃—34°44′57〃。东与三原县、高陵县交界,南与咸阳市渭城区接壤,西隔泾河与礼泉县相望,北依北仲山、嵯峨山与淳化县、三原县毗邻。县城位于西安市北偏西54公里,咸阳市北偏东28公里, 距首都北京1290公里。全县南北宽27公里,东西长37公里,总面积780平方公里,有耕地67万亩,人均1.35亩。泾阳县总人口49.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4.3万,占总人口的89.5%;非农人口5.2万,占总人口的10.5%。
泾河
泾河是黄河的二级支流,全长455.1公里,发源于宁夏六盘山东麓。有两个源头,南源出于泾源县老龙潭,北源出于固原大弯镇。西源流至甘肃平凉市八里桥汇合,东流平凉、泾川、于杨家坪进入陕西长武县、再流经彬县、永寿、淳化,在泾阳县张家山界入关中平原,于高陵陈家滩与渭河汇合。
泾河流域面积45421平方公里,包括宁夏东南部、甘肃陇东,陕西关中西北部33个县市,总人口570万,有耕地2025万亩。流域内地貌有山区、丘陵、高源、平原四种类型。山区占4.31%、以六盘山、关山为代表;高原沟壑纵横、沟壑面积占50%以上。泾河流域属大陆性气候,雨量和气温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年平均降水量550毫米,年平均气温10℃左右。
泾河主要支流有马莲河、蒲河、黑河、泔河等,干流平均比降2.47%。宁夏,甘肃两省区支流集中区,干流深切黄土高原和丘陵100-150米,干流自甘肃平凉至陕西彬县早饭头,河谷条1-3公里,跌水少,多沙滩;以早饭头到泾阳县张家山,为100公里的急流峡谷段,穿越沙岩和石灰岩的土石山原区,谷深山陡,水流湍急,多有险滩,为八百里秦川冲积平原区,地势地坦,水流平稳,比降仅1%,土壤肥沃,宜于灌溉。
泾河流域的历史贡献,最主要的是周王朝的发迹和郑国渠的兴建。周王朝发迹于豳(今陕西彬县),从公刘至周太王(古公亶文)十余代在豳居住,开发农业后来受到戎狄的侵略,周太王由豳迁岐,才由泾河流域迁徙到渭河流域,定居岐山下的周原(今岐山,扶风县一带)传至文王,武王达到鼎盛时期。公元前1066年,武王伐纣,终于建立了西周王朝。周先祖居豳,其文治武功对伐纣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诗经·豳风·七月》对农事活动作了生动细致的描写,说明当时西周农业在全国曾起先导作用。历史把“重稼穑、殖五谷”称为豳风遗训。至今北京先农坛还保留着古建筑“诵豳堂”,颐和园内还有座“豳风桥”,可见泾河农业对我国农业影响之深远。
泾河流域解放以来改善了交通。先后在泾阳在渡、礼泉北屯、彬县火石咀及甘肃的泾川、平凉等地建造了泾河大桥、在西峰建成机场,大大方便了交通。近几年工业和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同时对流域内名胜古迹进行了良好的保护和修葺。陕西先后维修了旬邑塔、彬县塔、永寿塔和彬县大佛寺、水帘洞。在礼泉县建了昭陵博物馆,成为陕西第二个“碑林”,是西安地区旅游的新热点,旅游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