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知识 » 北京最近降雨要多久
扩展阅读
杭州师范大学一年多少钱 2025-07-13 22:55:02

北京最近降雨要多久

发布时间: 2022-10-15 16:59:26

‘壹’ 暴雨导致多路段积水,北京启动防汛蓝色预警响应,强降雨还会持续多久

目前的强降雨可能还会持续2~3天左右,而且有一些地区的雨已经停了,也说明这次强降雨分布的范围是不一样的。

‘贰’ 京津冀部分地区将有大暴雨,北京迎入汛最强降雨,会持续多久

我们已经了解到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在北京一些部分地区已经持续都有大暴雨这样一种状态,这让许多人感觉到震惊的。因为这样的一个大暴雨来说,很有可能就会造成出现一系列的问题的,对于这样的一系列的暴雨来说,我们也会感觉到十分的吓人,毕竟对于这样的一个最强降雨来说,的确是让人很多人听起来都非常的害怕的。

尤其是一些上班族,他们还是要在这样的暴雨当中去出行,而且是要准时准点的到公司上班,也会让他们觉得这样的一个暴雨已经阻碍了他们自己的生活。所以对于这样的一个持续比较久的暴雨来说,我们会感觉到如果还在持续下去的话,就会对于我们自己的生命来说也是一定的威胁作用的,毕竟对于暴雨来说,如果出现什么样的问题的话,也是不受我们控制的。

‘叁’ 北京的暴雨到底有多大,暴雨天气将会持续几天

北京的暴雨到底有多大,暴雨天气将会持续几天?

根据现在的一些情况来看,北京的暴雨确实是非常大。而且可能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因为按照我国气候的特点,现在正是下雨的季节。无论是江南地区还是北方地区,只要是进入了夏季,就会有非常大量的降水,而且降水量比较集中。每年的七八月份,华北地区都会进入一个持续性的降水时期。在这个时间段内,如果降水量比较大而且比较集中的话,就有可能会形成洪涝灾害。

而且大等到来的家要及时观看天气预报,因为现在除了降水以外有可能还会产生一些台风,因为每年夏季都会受到台风的影响,所以今年有可能依然会受到台,等到台风到来的时候,大家一定要经常关注天气预报,做好各种防灾的准备。

‘肆’ 北京启动一级备勤,路面积水超27厘米将封闭,此次降雨天气会持续多久

气象局数据显示,京津冀地区将有一次区域性暴雨全过程,通报称,根据雨天交通保障经验和当前交通形势,交管局交管处将在主汛期及时启动高等级雨天道路交通维护疏导出勤预案,增派警力对全市易发洪水区域进行巡逻管控,及时发现各类突发事件,加强道路交通秩序维护疏导。

首发养护公司将通过泵站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的立体监控系统,全面提升防汛排水能力;在京承三期高边坡安装“北斗检测系统”进行边坡稳定性监测;在雨中采取“视频监控+车辆”的巡视方式,24小时不间断巡屏及巡视;通过技术手段提高防汛效能,增强强降雨应对能力。降雨过程将会给广大驾驶员的视觉、听觉受到较大影响,同时,路面湿滑、积水,机动车制动效果大打折扣,在雨中行车务必减速行驶,及时开启示廓灯和雾灯,适当增大跟车距离,保持安全车速,注意观察道路情况,提前采取制动、减速措施,避免急刹车、急转向,以防车辆侧滑发生危险。

‘伍’ 最近北京一直降雨,这种情况会持续多久

北京天津河北等地区一直都在强降雨,在经历了将近一个月的干旱天气之后,这些地区终于迎来了强降雨,但是这些强降雨给所有人带来了十分的不便,甚至影响了很多地区的交通,而且我在北京坐火车的时候因为下大雨也耽误了将近一个多小时。我认为这种情况还会延续近十天左右,天气才能变得很晴朗。

根据这样降雨量来推算,每一年的降雨量都差不多,这次的降雨可能会持续一周多,而且每天的天气都不是很好,阴沉沉的,看起来像随时会下雨的样子。有时候莫名其妙的下小雨,也有时候可能就会直接来一场倾盆暴雨。我感觉这种情况会持续一周左右,天空中的积雨云层才会慢慢的消散,这样天气才能慢慢的晴朗起来。希望在下暴雨的时候可以保护自己的安全。

‘陆’ 北京这场暴雨到底会下多大

北京这场暴雨到底会下多大?

中国天气网独家报道 这两天朋友圈都在分享帝都的强降雨,有人说是6年来最强暴雨,有人说赶超2012年的7·21暴雨,数据帝的圈外小伙伴都准备好明天请假不上班了……那么,这场雨到底有多厉害?

这一场暴雨势在必下

简单来说,形成降水的关键,就类似拧毛巾,一个要有力气,一个要有水汽。降水的物质来源来自偏南气流从海上输送的水汽,然后遇到合适的环境,被抬升到高空凝结成水滴、冻结成冰晶,然后再因为重力作用落下来。因此,降水最重要的就是水汽和动力这两个基本条件。

不过,由于高空冷涡切断,去年这场雨下的时间更久、更均匀。对比“7·21”,北京地区降雨过程持续了55小时,比“7.21”(20小时)降雨时间长35小时。但此次降雨强度比较均匀,小时雨量一般有10~30毫米,远远弱于“7.21”强降雨过程的40~80毫米的小时雨量。


尽管雨势不强,从下表对比不难发现,北京全市平均雨量、城区平均雨量、累计雨量最大值都是去年的“7·20”更胜一筹。所以,这种“长情”式的降雨最后比“轰轰烈烈”下的雨更多。

从动力角度看,今年北京的这次过程是高空冷涡+低空低涡的驱动模式。由于高空冷涡移动相对缓慢,所以降水可能会以粗暴的强对流形式开场,长情式的持续降水接棒。

面对即将到来的暴雨这几点要get

(1)这场雨很大,是北京今年以来最强降水;

(2)对流降水开场,声势浩大,分布不均,要谨防强对流天气;

(3)22日晚和23日晚可能出现两个降水高峰,普遍有大到暴雨,过程累积量大,可能会出现道路积水,对交通出行尤其是早晚高峰不利;

(4)北京东北部密云和河北承德一带有可能挑战6月单日降雨量极值;

(5)北京西部山区和东北部可能雨量更大,危险系数高,要尽量远离山区和低洼地区。

‘柒’ 北京这场最强降雨到底何时结束

北京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郭金兰介绍, 受副高外围暖湿气流和低涡天气系统影响,北京自11日18时起自南向北大部地区出现暴雨,西南部和城区部分地区大暴雨,降雨时伴有大风和雷电,昌平局地有小冰雹。

目前本市处于雷电黄色、暴雨黄色、大风黄色预警信号和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黄色预警、山洪灾害风险预警中,房山区处于暴雨橙色预警信号中。

预计12日中午至傍晚本市仍有中到大雨,局地暴雨;偏东风4、5级,阵风可达7~9级。夜间风力逐渐减小,降雨减弱,12日早晨结束

未来一周可能仅2天没雨

据@气象北京,预计未来一周(7月12-18日)本市大部分时间天空云量较多,多降雨天气过程。

受低涡系统影响,12日下午到夜间仍有明显降水,雨量可达中到大雨,局地暴雨,并伴有5级左右偏东风,阵风可达8、9级。另外,13-14日、17-18日白天多雷阵雨天气,其中17日夜间降雨量可达中雨。白天最高气温 27~32℃;夜间最低气温 22~24℃。

从预报来看,本周可能仅15日、16日两天无雨。

‘捌’ 北京多久没有有效降雨

北京多久没有有效降雨了,大约有一两个月时间了吧?每次降雨都是零零散散地皮还没有湿透,就停止了。

‘玖’ 北京降雨还会持续多长时间马上要…

北京夏季雨水比较充沛,大规模的降水估计会持续到6月份。
这个季节,清晨、傍晚冷热交替时,最易下雨。盛夏时白天降雨也会很多,有时还会有冰雹。
不过多为雷阵雨,随身带好雨具,多关注天气信息以便安排好自己的行程。

‘拾’ 北京36个小时降水近19亿立方米,这些水都去哪儿了

北京36个小时降水近19亿立方米,这些水都去哪儿了?你要站在城市的街道上,看着水流成河的大道,你根本无法想象到,这么大的降水量都去了哪里呢!

北京市面积约1.641万平方千米,山地面积就有6390.3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2.7成。山间林地是一个天然的蓄水池,能收集和储存大量的地表水;遇到干旱时慢慢释放。其功能不亚于密云水库。

另外,北京辖区内的密云区、门头沟区,以及通州大兴等等各区域内,河流纵横。象潮白河、北运河、拒马河等等大小河流,也都为洪水分流起到巨大的作用。

整个北京市西、北两面环山拥抱,东、南两方面向平原。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降水量的大部分都渗入地下,剩余的部分降水顺河而下,途经天津等地进汇入浩瀚的大海之中。

大部分渗入了地下,尤其是农村平原地区,无法渗入地下的,如城市和山区的降水,随河流进入水库或流入大海,极少一部分蒸发进入大气。

19亿立方的水,估计有一大半是生态补水了!

今年开春和入夏时节,太干旱了,地表十分缺水。这次降水分好几天降的,相当于给地表农作物补水了,湖库也十分缺水,也把湖库水量大大的补充了。估计只有少量沿河流流失了。 这次降水总体来说是非常好的。

基本三大途径:补充地下水、随地表径流及排水管道排走、地表蒸。其中前两个为主要去向。

地下水位上涨,北京市水文总站监测井数据显示,今日降雨,导致全市地下水位普遍回升,地下位水平均回升约0.25米,平谷区回升为0.51米,单点位回升最大值为4.48米,出现在延庆区。

地表排水,最近几天北京持续降雨,降雨量大又急,很大一部分降水来不及下渗就随管道沟渠径流排走了。森林绿化等有很强的蓄水作用,提高森林覆盖率,抗旱抗涝,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北京历年来都处于一直缺水状态,此次降雨对北京旱情和缺水有很大缓解作用。

19亿立方米,看似很大一部分的水量,但是降雨形成的这部分水量真正能被我们利用的却非常之少,甚至连五分之一都没有,那么这部分水量究竟去了哪里?这其实和水的流动、循环以及人工干预有很大一部分影响。

北京的地形地貌

北京是快速发展的城市,也属于人类对自然影响干扰较大的区域。北京地区整个地形西北高,东南低,既有山区地形、也有平原地形,其中山区降雨汇流较快,短时间的降雨容易较快形成山洪,而平原地区坡度较缓,可以留存一部分水量。

对于城市地区,路面硬化之后,基本很少渗水,其地下水量主要通过未硬化的土壤吸收,深入土体深处的地下水交汇贯通,形成地下水网体系,以前城市发展广泛开采地下水,会造成城市一定程度下陷,也会破坏城市水资源的平衡,现在南水北调后,地下水的开采已经逐步减弱或停止,其对城市整体生态还是很有利的。

19亿立方米的降雨量都去了哪里?

对于降雨形成的降雨量,其途径主要有以下四种:

第一就是蒸发,蒸发是自然界中很厉害的一种水资源形式,也可以说蒸发是维持气象平衡的主要因素,降雨或降雨停止之后,由于气温作用、风力作用甚至日照作用,落入地面的雨水会快速向空气中蒸发,这就是降雨之后的路面短时间内变干的主要原因,由于蒸发面积很大,基本上的路面、地面、植被上都会蒸发,因此,蒸发水量大概可以占到降雨水量的20%;

第二就是补充地下水。虽然城市硬化了,但是城市硬化路面和建筑毕竟只是少数,大量的仍然是植被、土地、山地,这部分地区在降雨后,会产生雨量的渗入,也就是降雨渗入地下,如果前期降雨很少或者没有降雨,那么土壤干燥,渗入地下的水量就会很大,反之,如果降雨时,已经有过降雨,土壤湿润,那么渗入地下的水量就会减少,这部分水量也很大,大约可以占到降雨水量的30%-40%;

第三就是白白流走的洪水。降雨在渗入土壤达到土体饱和后,会形成地面径流,也就是汇流,当然城市里面地面硬化,其渗入水量极小,所以更容易产生汇流,汇流的水体经过管网或者地面坡度直接汇入河流,如果河流上没有什么水库拦蓄建筑物,就会形成河流中水量大涨,并持续向下游流去,也就是所谓的白白流走的洪水;

能利用的水量很少

除却以上三种水量,那就是可以利用的水量了,也就是河流上水库、湖泊拦蓄的水量,这部分也是降雨带来的,不同的是其被拦蓄起来了,比如河流中汇流的水量被大坝拦住,存在水库里,河流或者地面汇流的水进入湖泊中,暂时存放在湖泊之中,这部分水量不大,主要于汇流量、水库湖泊的状态有关,由于这部分降雨被存放在水库和湖泊中,因此,可以被人们再次利用。

例如水库拦蓄的水量也可以在干旱的时候放水灌溉,也可以发电或者城市供水等等;如果湖泊中拦蓄的水量则可以提供景观用水或者湿地生态补水等等。

同时,对于蒸发的水量,其可以改善局部环境,降低温度,对于深入地下的水量,可以保证植物、农作物的生长用水,避免干旱,补充地下水位,而白白流走的洪水可以冲刷河道,为下游河床提供流量,保证下游动植物的生活需要,总之,降雨对生态还是有用的,各部分水量都可以发挥其作用。

中学地理已经涉及到这个话题,只是没有把问题展开详细叙述,近期京津冀一带强降水,我们聊一聊这个话题,看看一次强降水,这些水都去哪儿了?

我们先看看36个小时降水近19亿立方米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19亿立方米是一个体积概念,就是受水面积与降水量的乘积得出来的 ,受水面积是指垂直投影面积,降雨量我们可实际测得,北京各网点可以设置气象观测站,量算出降水量多少。

区域内一次降水大小还会存在差别,同一时间,有的地方雨大,有的雨小,不同时间,同一个区域雨也有大小,为此观测站数量越多,测得的一个区域降水量数值越精确。

受水面积可以从地图上量算,36个小时各观测站降水量数值取平均值,最后乘积就得出北京降水为19亿立方米,这个大约数值,但不会相差多少,这个误差并不重要。

降落到地面上水都去哪儿了?

降雨落在地表要形成降雨径流,整个过程包括截留、填洼、流域蒸散发、下渗、坡地汇流和河槽汇流等。

截留:主要指地表物,包括植被、人类建筑物或一些设施。对于植被而言,树枝草叶趁此机会进行叶面蓄水并转储到体内,虽然单叶吸收量不大,但高大的树木非常茂密,树叶很多,会截留很多降水,不可小视,当降水量不大时,我们在树下避雨(注意防雷击),发现树下面是干燥的,表明截留量很大,这对于预防山洪暴发起到缓冲作用。多植树,多种草对于黄土高原地区防止水土流失尤为重要。

此外人类建筑设施也会有截留,相比起来,同是一场降水,城市与乡村降雨径流相差很大,每次强降水,城市部分区域桥下面容易形成积水,这也表明城市截留降水少,落在地面上汇集形成涝灾。而农村植被覆盖度高,降雨形成径流弱。

填洼:一次强降雨过后,地面到处都是积水,凡是低洼地积水很多,这些水排不出去,只能通过人工排水,自然界中湖泊是最大的低洼地,把更多的降水储存起来。

流域蒸散发:截留填洼的降水还要蒸发,蒸发时时刻刻在进行,积水洼地经过一段时间便蒸发掉了,露出地面,植被通过蒸发又返回给大气,参与下一次降水的形成,由于流域蒸发面积大,这个蒸发量值非常大,例如,塔克拉玛干沙漠一年蒸发量达3000毫米,相当于给地面平铺了3米深的水,全部蒸发掉了,非常惊人。

下渗:植被截留达到饱和时,便有更多的降水落在地面开始渗入到地表层,地球表面是一层风化层,这些风化层含有孔隙,一部分以薄膜水、毛管悬着水形式蓄存在包气带中,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见到的土壤蓄水,这部分水被风化层截留。

坡地汇流和河槽汇流:当土壤含水量达到饱和时,下渗遇到阻力时,地表积水越来越多,在重力作用下,不断汇集成溪流,由水头高处流向低处,由补给区流向排泄区,最后从四面八方汇集到河槽中,河水不断上涨,形成洪峰汇入水库或注入大海-。

通过地表下渗,河水上涨,也在补给地下水,例如南水北调为河北区18条河流补水,北京调黄河水补给永定河,这几年地下水位不断升高。当然降水丰沛的话,不用南水北调,地下水位也会回升,生态环境比调水恢复来得快。

截留、填洼、流域蒸散发、下渗、坡地汇流和河槽汇流等一系列过程是同时进行的,只是有一个先后,河水上涨是最后阶段,这个时间差,可以帮助我们对水库进行科学调度,提前泄洪,预防洪水灾害。

北京36个小时降水近19亿立方米,这些水都去哪儿了?

我们上面了解了一上降水径流形成过程,就知道这些水去哪儿了。我们来看一看官方统计:(来自于北京新闻广播)

北京这场强降雨的总降水量为18.87亿立方米,蒸发0.24亿立方米,土壤入渗量16.37亿立方米,形成水资源量6.23亿立方米,在2.26亿立方米地表水中,有近1亿方都流入了水库,其中,密云水库增加6440万立方米。

可以看出大部分水入渗了土壤,只有1亿方才流入了水库,这表明北京虽然今年降水偏多,但大地还是饥渴状态,大部分被土壤所截留,形成的水资源量太少了,看来水库蓄水必须要连续降水,象长江流域梅雨一样,水库才能吸饱喝足。

蒸发数据不多,这主要是时间短,这是一个36小时的量,如果按年计算,蒸发量也是很大的。

一场雨就给北京带来的19亿立方米。截止到今年6月,南水北调累计向北京调水64亿立方米,平均每年才10亿多立方,这一次降水相当于南水北调二年的降水,呵呵了,这组数据告诉大家不要寄希望于调水来解决一个流域缺水严重的状况,更多的是我们如何节约用水。以前我们讨论通过调水来解决新疆干旱问题,这是多大的梦想啊,目前我们还是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还是寄希望于多降水气候有变化吧。

天啊,36小时近19亿立方米。真是不明觉厉,哈哈虽然不明白到底是有多么的多,但感觉很厉害啊。不明觉厉。

具体点,19亿立方米到底是什么概念。北京有1.64万平方千米,也就是说如果假定水不流动,那么水要高出地面接近0.9米!

高出地面0.9米的水,小轿车的引擎盖要被淹了!想象一下多么大的水量吧!

事实情况是,即使水一直在流动,许多街道也变成了河。雨下得太急了。

那么如此大的水量,都去了哪里?

三个途径,上天、下地、入海。

上天:变成水蒸气蒸发到大气中了。

下地:渗入到土地里,当然这部分也有被植物吸收,以及植物和土壤行成蓄水系统把水留下等。

入海:下水道,地面等水汇入河流,它们汇合其他地方的水向东流入大海。但这部分水到底有多少会到海里,很难知道。因为他们会留在了沿途的水库里,下渗透到地下,蒸发等等

雨天过后,雨水会有多种归宿:一部分被雨后晴日蒸发掉;一部分通过排水系统流入附近的河流、湖泊中,通过不断地汇集,最终可能汇入大海;还有一部分雨水,会通过地面渗透等方式流入地下储存起来,成为地下水。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水量稳定,水质好,是农业灌溉、工矿和城市的重要水源之一。尤其是在地表缺水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常常成为当地的主要供水水源。你说对吗?

此次降雨北京全市降水总量18.87亿立方米,蒸发0.24亿立方米,土壤入渗量16.37亿立方米,形成水资源量6.23亿立方米(地表水2.26亿立方米,地下水3.96亿立方米)。

降水那么多,水都去哪了?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正好我前两天。刚给我儿子讲了这方面的知识。现在给你科普一下:

通常情况下,降雨是因为云层中的小水滴聚集的太多了,太重了,所以开始从云中掉落,这个掉落的过程就是下雨,如果冬天天气寒冷,小水滴下降的时候结冰就变成了雪。

那么云层中的小水滴是怎么来的呢?是由空气中的水分子聚集成的,空气中的水分子又是由地面上的水蒸发形成的。

那么降下的雨水会去哪里呢?因为夏天比较热,会有一部分的水分被蒸发掉,当然这部分占比很小,毕竟蒸发并不是很快能够完成的。

第二部分就是地下水了,城市中大部分的雨水都会随着下水道流入地下,以确保路面的畅通。虽然经常有城市因为强降水而造成水流成河,但是北京的情况多少要好一些。这一部分占比应该比较大!

还有一部分是生态水补充了,比如城市中的绿化,土壤,树木,草丛或者郊区一些山林都会吸收掉一部分的降水,这一部分应该是占比较大的部分了。

最后就是各个水库了,截止日前,北京附近各大中型水库较昨日增加库容1188万方,其中密云水库“获益”最大,增加980万立方米。

密云水库“喝水”最多

据初步分析,此次降雨全市降水总量18.87亿立方米,蒸发0.24亿立方米,土壤入渗量16.37亿立方米,形成水资源量6.23亿立方米(地表水2.26亿立方米,地下水3.96亿立方米)。这场仍可能在持续地强降雨已为北京市各大中型水库带来“福利”。截至目前,大中型水库较昨日增加库容1188万方, 其中密云水库“获益”最大,增加980万立方米。

除了密云水库,不少雨水顺着河道进入了其它水库。其中,官厅水库增加93万,海子水库增加55万立方米,白河堡水库增加17万立方米,十三陵水库增加22万立方米。

据水文观测数据,截至今晨8时,全市平均降雨量56毫米, 最大降雨点房山区, 城区平均降雨量为67毫米。

这场降雨覆盖全市,本市各大流域的降雨量也都不小。 其中,密云水库流域28毫米,官厅水库流域19毫米,永定河流域57毫米,潮白河流域43毫米,北运河流域65毫米,蓟运河流域45毫米,大清河流域80毫米。

雨后,西山十二景“水谷流泉”重现

7月13日,经过一场大雨后,西山八大处公园中华精印谷内流水潺潺,干涸许久的山谷再现泉水叮咚, 着名的西山十二景之一“水谷流泉”得以重现。 “水谷流泉”是西山着名十二景观之一。但由于北京地区水位不断下降,大部分泉眼断流,“水谷流泉”这一自然景观也随之消失。

占地332公顷,植被覆盖率97.4%,平均气温比市区低2 -4 的天然氧吧——八大处公园,再现十二景之一“水谷流泉”。茂密的植被,不高不低的山势,使八大处公园成为市民登山、消暑纳凉佳地。不过最近如要前往,一定要关注一下雨讯,以免公园临时关闭扑了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