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知识 » 北京慈什么寺
扩展阅读
天津河东马友是什么人 2025-07-11 08:28:46
天津银行在北辰哪个位置 2025-07-11 08:13:07

北京慈什么寺

发布时间: 2022-10-23 06:54:04

A. 慈门寺内的位置、历史和建筑布局是什么样的

慈门寺,就是清华阁十二景中的“慈门杰阁”,是朱家角着名古刹,位于放生桥畔、漕港河边,初建于元代至正年间,原名“明远庵”。明嘉靖中毁于兵祸,1571年,行脚僧湛印募款重修大雄宝殿,民间称为新殿。

据传,正殿如来佛的一对眼睛看上去像活的一样,夜里还会发光,是用“猫儿眼”宝石镶嵌。在如来佛坐垫下有一暗室,直通淀山通灵泉。大殿朱檐石柱,内塑十八罗汉、二十诸天,无所不有,成为远近闻名的大刹。

B. 慈胜寺的人文历史

河南省温县城西二十二公里的番田镇大吴村,是温县、孟县、沁阳三县交界地带,应该说这是一个非常偏僻的村庄。通往大吴村的路两旁簇拥着无边的青纱帐,青翠的玉米棒结结实实地长在玉米秆的“腰”间,暗红色的高粱穗随风轻盈地摇曳。那段柏油路是三十多年前修的,路面坑坑洼洼,大坑小坑连成了片。
在焦作丰饶的黄(河)、沁(水)冲积平原上,这是个最寻常不过的村庄。但这个小村庄有一座千年古刹--慈胜寺,走进这座古建筑,让人恍然走进了大吴村的前世,也让人不能不感叹河南历史文化积淀的深厚。
慈胜寺,为五代时创建,历代又多次重修的古建筑群。寺内现存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和大雄宝殿,其后的延寿殿、毗卢殿已无存。
元代繁华“隐”小村
在外行人看来,慈胜寺实在是个不起眼的寺院。这座寺院既没有青山拱卫、绿水环绕,更未处于繁华都市。
虽然有人称慈胜寺“前临黄河,后有太行作屏,隔河与古代着名的关隘虎牢关相望。远处邙山,历历在目,景色优美如画,清幽异常”,但看着眼前的温县番田镇大吴村慈胜寺,仅是平原上的一个普通村落,离黄河几十里远,太行山就更看不见了。
慈胜寺不起眼,还在于这座古寺如今只有三座建筑,规模也称不上宏大,并且其中的一座还是十多年前重建的。但这座古寺肯定有不寻常的地方,那麽多名满天下的寺院都不过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这小村中的慈胜寺却赫然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不会是没有来历的。
据慈胜寺文管所所长谢公社介绍,慈胜寺之所以能成为“国保”,是因为有三件“宝贝”∶两座元代佛殿和一座后晋石经幢。慈胜寺现存的两座古建筑,是严格按照元代官式建筑的营造法则建造的。可以说,这是令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感慨不已的元代繁华为数不多的遗存,它固化了元代高超的建筑艺术。
该寺山门原名金刚殿,面阔三间,进深五架椽,单檐悬山顶,上覆灰瓦。正脊与垂脊皆用黄绿色琉璃。整个山门造型和建筑结构系后人按照元制仿造,显得古朴大方。
天王殿也叫“无梁殿”,是一座有着很多明代重修痕迹的元代建筑。天王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架椽,单檐悬山,上覆绿色琉璃瓦,不少还是元代建筑构件。殿内西壁现存元代所绘“四大天王”壁画,那彩色人物画保存完整,四大天王皆高两米左右,各执不同兵器,线条粗犷豪放,肌肉节节隆起,强壮有力。他们衣饰迎风飘卷,目光炯炯,栩栩如生,似有脱壁而出的生动。据专家评价,其绘画手法达到了纯熟地步,是罕见的元代壁画珍品,是研究元代绘画艺术的宝贵资料。之所以叫“无梁殿”,是因为这个建筑未使用大梁,巧妙地利用斗拱、枋、榫铆相连,将屋顶的重量传到中柱上,极其稳固,体现了高超的建筑艺术,是中原地区充分利用力学原理的一座典型建筑。很多大学的古建教材上,都把这座建筑当作范例介绍。
大雄宝殿,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上覆绿色琉璃瓦。结构精巧,四翼角向上反翘,酷似大鹏展翅,造型庄重优美。殿内前墙与东西壁,尚存有人物、楼阁、城廓、山水、树木、花卉等彩色壁画,表现了元代民间画风;内檐的拱眼壁间,皆有彩绘坐佛,结跏趺坐于云层中,其后有项光与背光,可能是明代重修时所绘。这大雄宝殿是“原汁原味”的元代建筑,没有任何修补的痕迹,杜先洲、祁英涛等着名古建专家来看的时候击节赞赏,认为是中原地区“结构最纯正的元代建筑”。大殿前门额上方有“风”字形牌匾,上书“大雄之殿”四个字,笔力刚劲,落款为“大元至元五年(一三○四年)”,被认为是中原地区现存寺院牌匾中时代最早的。
慈胜寺现存的建筑是元代的,但其实创建于更久远的年代。宋代末年的一场战火曾将这座寺院化为废墟,元代只是在原址上进行了重建。那麽这座古刹的历史能够追溯到什麽年代?慈胜寺现存的碑记为人们提供了线索。
石经幢上“五代史”
慈胜寺大雄殿前古碑罗列,斑驳的石碑上有些模糊的字迹,显示着岁月的痕迹。仔细端详,可看到明嘉靖四年的《重修慈胜寺大雄殿记》、清顺治六年的《重修毗庐殿碑记》等等。
明代的石碑记载∶“慈胜寺,温之古刹地,肇自五代,历宋、元,...入国朝香火始盛。宫殿森然,其大雄藏尤为奇绝..”清干隆十九年的《重修延寿殿毗庐殿碑记》则云∶“邑(温县)西四十里大吴村,寺名慈胜,规模宏大,殿宇深广,前天王金刚,中大雄殿,后毗庐,其最后曰延寿殿。晋天福二年奉敕创建,嗣后,郑王一修于弘治,庐江王再修于万历..”这则碑记让我们知道,古代的慈胜寺远比现在大,建筑物也远比现在多。
大雄宝殿右侧,大小不同、形状各异、雕刻精美的石头摞成一个形状特别的东西,五六米高,像塔又不是塔,这是五代后晋天福二年(九三七)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石幢。经幢是古代宗教石刻的一种,是带有宣传性和纪念性的艺术建筑。印度幢的形式是在纪念佛的玉垣上刻各种浮雕,也有的在塔前方左右各竖一石,宛如中国长方形的碑。中国经幢多为石质,大的有数丈高,小的尺把高。唐宋间建幢之风盛行,有为建立功德而镌造的陀罗尼经幢,也有为纪念高僧而建的墓幢,也叫“八碑”、“八佛头”、“宝幢”、“花幢”等。慈胜寺的这个陀罗尼经幢高五.四米,共有十七层(十七块石头)。上部为石雕的火焰、宝珠、城堡等,中部是刻着经文的八柱,下部是浮云、须弥座、伎乐飞天等。石雕形象逼真,刻工精湛,刀法流畅,姿态华丽生动,被公认为经幢中的珍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最难得的是,十多块大小粗细不同的石块交错着垒起来,竟然非常稳当。这经幢可不是砌的,石块间没有任何东西粘连,就那麽摞在一起,不平的地方用铁片垫一下。按照落款的记载,这石经幢建于后晋天福二年(西元九三七年)八月二十八日,是住持僧宝林及邑主吴宝等“添修”的,至今已经将近千年,其间发生过一次八级地震,其他天灾人祸难以尽知,慈胜寺其他的五代建筑全都无存,只有这个石经幢完好无缺地保存下来,稳稳地矗立在寺院内。
这个石经幢上保留了寺院内年代最早的文字,一般认为慈胜寺创建于后晋天福二年,就是以此为依据的。但也有人认为,既然石经幢是“添修”的,那说明寺院可能早就存在,实际兴建于唐朝贞观年间,但这种说法没有找到直接的依据。
后晋的建立者是那个出卖燕云十六州落下千古骂名的石敬瑭,这是一个仅仅存在十年的短命王朝,在中国历史上留下的痕迹非常少,这个石经幢因此被认为更有价值。
·石敬瑭创建此寺庙?!
清朝的碑记说,慈胜寺是“(后)晋天福二年奉敕创建”,果真如此的话,这个千年古刹竟然是“臭名昭着”的石敬瑭下令创建的。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最动荡的时期之一,而石敬瑭又是那个时代最龌龊最可耻的人物。五代的皇帝,基本上是靠武力劫夺的帝位,虽然造成了极大的社会震荡,也还是军阀本色,倒也不丢人。石敬瑭却是个例外,为了坐上皇帝的宝座,他竟然拜比他小十一岁的契丹主耶律德光为“父亲”,换取一个儿皇帝的称号,并且出卖燕云十六州的广大土地,另加岁贡帛三十万匹。这样的角色在当时也十分为人所不齿。
西元八○九年,范希朝被唐王朝任命为河东节度使,他带了一千二百名沙陀武士先后平定了多次叛乱,建立了累累功勋。沙陀人的首领朱邪赤心因此被皇帝赐国姓为“李”,其后他以李国昌知名于世。其子即是名闻史册的李克用。身为河东节度使的李克用,剿灭了庞勋和黄巢两支强大的农民起义,逼得黄巢最后在?山东境内自杀,沙陀英雄李克用由此成为唐晚期势力最强的诸侯之一。
李克用的儿子李存勖大破后梁,攻下洛阳,加冕称帝,建立后唐,这就是韩愈笔下那个喜欢演戏为乐的唐庄宗。在矛盾丛生的后唐,沙陀人石敬瑭先追随李克用义子李嗣源(后来的唐明宗)反叛成功,后为争帝位向契丹求援∶请求称臣,以父事契丹,约定事成之后,割卢龙一道及雁门关以北诸州与契丹。对这种认贼作父、卖国求荣的行径,连他的亲信大将刘知远也表示反对∶称臣也就可以了,当儿子似乎太过分;多拿钱贿赂,就能请来援军,不必出卖国土,只怕以后成为中国大患,后悔就来不及了。但石敬瑭一意孤行。契丹主耶律德光大喜,带了三万骑兵增援他,大败后唐军队。那是西元九三六年,契丹主作册书封石敬瑭为大晋皇帝,改元天福,国号晋,史称后晋。
石敬瑭称帝后,很守“信用”,割燕云十六州给契丹,承诺每年给契丹布帛三十万匹。燕云十六州乃北部天然屏障,至此中原完全暴露在契丹铁蹄之下。以后燕云十六州成为辽国南下掠夺中原的基地,使北方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贻害长达数百年。
历史上最黑暗最动荡的五代十国时期,也是佛教极其兴盛的时期,这或许是现实的痛苦和无奈,让人们更容易产生遁入空门的念头。有史料记载,那时全国共有寺院三四万所。是时,佛教寺院占有土地和劳力,僧尼不耕不织,虚耗国力。同时,寺院还销熔大量铜器乃至钱币铸造佛像,致使铜价上涨,钱币奇缺。石敬瑭很多方面照着后唐庄宗的“规矩”办事,天福二年,他多次重申“此后不得辄造寺院”的话,而石经幢的落款也是这一年,因此有人认为清朝石碑所说的慈胜寺“奉敕创建”有很大可能。
那时众多的寺院,经千年的岁月,已经难觅踪迹,石经幢和它所栖身的慈胜寺,也算是那个时代留在大地上的见证。
五代不是一般的兵荒马乱。那时的国都不在开封就在洛阳,于是这两座城市间的黄河自然成为征战杀伐的战场。朱温掘开黄河阻止李克用东进,而李克用的儿子李存勖最终杀过黄河,下洛阳,陷开封,建立后唐。此后石敬瑭、耶律德光、刘知远、郭威等等都先后用兵黄河。中原文化是跨越黄河的文化,而开封、洛阳都是黄河岸边的城市,依赖这段黄河为天堑,那麽黄河的渡口,自然就是军事要冲,自然就是交通要道。
而慈胜寺就处在这样的交通要道上,它的南边,有孟津渡等着名的古渡。我们今天看这个地方偏僻,那是因为黄河古渡尽废。从这个意义上说,慈胜寺曾经的辉煌,是黄河古渡所造就的。
焦作黄河桥修建以前,温县是个比较偏僻的地方。如今一桥架通南北,温县畅快多了,郑州和洛阳都在一小时车程内。古代的慈胜寺,就仿佛守着一座“黄河桥”,它所有的辉煌和沧桑都与此有关。
·元朝风韵昨失却
着慈胜寺后围墙外五六十米处的电线杆,这寺院以前可大了,那竖电线杆的地方都在院子里,寺院的中轴线上有五个大殿,两边还有配殿。清干隆十九年的《重修延寿殿毗庐殿碑记》刻着这样的话∶“邑(温县)西四十里大吴村,寺名慈胜,规模巨集大殿宇深广,前天王金刚,中大雄殿,后毗庐,其最后曰延寿殿。”最大的建筑是延寿殿,其阔九间。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国家多难,社会混乱,大吴村附近的流氓无赖为了弄点儿小钱花,竟把古建筑一座座拆毁了,倒腾出砖瓦木石零卖。慈胜寺像被人一根根拔掉羽毛的凤凰,越来越不成样子了。最后在村民极力保护下,总算留下了山门、天王殿、大雄殿三座建筑。
“文化大革命”后期,大吴村建面粉厂缺少木材,有人出主意将寺院的山门拆了,倒腾出的柱子被锯成板儿,搭在了面粉厂的机器上。在大吴村早已倒闭的面粉厂,房屋破旧简陋,院子里被种上了成片的玉米。就为了这麽个地方,慈胜寺的千年门面毁于一旦。
幸存的慈胜寺建筑,看起来也有点儿像“脱毛的凤凰”。大雄殿过去也叫“三绝殿”,这座元代建筑的写、画、塑号称三绝,特别是殿内四壁工笔重彩的元代壁画曾经久负盛名。墙面很“素”,基本看不到传说中的壁画。在谢公社的指点下,分别在三面墙壁的不同位置看到了残馀的手提电脑大小的三小片壁画,有的画殿阁,有的画城郭和人物。谢公社说,别小看残馀的这点壁画,在专家看来,其画技之高超、题材之丰富,在河南现存元代壁画中,“当以此为冠”!技法多样,“所画山石、杂树、人物、动物和图案,笔法细腻,构图紧凑完整,人物服饰精致,透视准确合理。从着色看,这些画也有独到之处,不但用色富于变化,层次有序,花团锦簇,色彩缤纷,而且十分调和...”
其馀的壁画哪儿去了?如果都保存下来,元朝的流风馀韵不是更能撼动世人?谢公社给出的答案很简单∶被偷走了,那是一九二二年前后发生的事。
一九六二年的时候,大吴村老人吴来先、吴学古曾经跟人这样口述事情的经过∶当时慈胜寺东边驻有国民党巡警局,局长褚北宣和巡警吴德胜、李文成勾结寺内和尚先后两次盗窃壁画,卖给了北京的不法商人。一九二三年,一个北京奸商带二三十名工匠来寺内取画,村民发现后到温县巡警局上告,巡警局局长李振江带人到寺院,把取下来的壁画毁坏一部分,并把北京来的奸商痛打一顿带回县城。
但两天后,这名奸商又回到大吴村取画,并用木板夹住取下来的壁画运走了,原来他已经用钱“搞定”了县城的李局长。从留下的痕迹看,那些人偷壁画是分块截取,在不重要的位置开槽至墙体,四周都开槽后,选用等面积的木板从外面紧紧扣住,用又薄又长的铁片从上面的槽往下铲,是个非常有技术的活儿。铲离墙体后,再用木板从里面贴住分夹,捆好后用草席包装运走。壁画被偷走后就没了下落,到现在没有人知道这些壁画在什麽地方。
不知什麽原因,三小片壁画躲过了那些窃贼的黑手,幸运地留在了原处,让人还能感受一下元朝的文化,想象一下慈胜寺曾经的辉煌。但疑问也接踵而至∶一个三县交界的偏僻村庄,怎麽会有一个如此宏大的寺院兴旺数百年?
·南北僧侣此中转
慈胜寺更详尽的历史很难寻觅,除石碑外没有更多的文字资料留存下来。这里曾经有哪些着名的和尚,曾经有过什麽样的往事,统统不得而知。但有研究者认为,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座寺院曾经是个僧侣中转站。
这种说法的依据是温县、孟州与黄河南岸的孟津、巩义、荥阳之间的黄河古渡口很多。前几年小浪底搬迁时进行抢救性发掘,在三十多公里长的黄河岸边发现了密密麻麻的栈道、粮仓和码头遗址。
由于最近几十年水位急剧下降,黄河如今几乎失去了运输功能,但在历史上,却为东西交通提供了黄金水道,但同时却也是南北交通的天堑。黄河在孟津冲出峡谷,渐渐收束性情,水流平缓起来,便于建立渡口。黄河通过这些渡口与南北各地联结起来,渡口同时成了黄河上下航行的码头,因此人们习惯上称其为“水旱码头”或“水陆码头”,一些着名的古渡是重要的交通枢纽。
如今看起来极其偏僻的慈胜寺,在古代却有着巨大的交通优势,站在滔滔黄河边的这些渡口向北看去,慈胜寺就遥遥在望了。说这座寺院因黄河古渡而生,可能并不为过。这里是豫北和豫西之间,甚至是北京与西安之间的交通要道。而在佛教文化传播和交流的“地图”上,这个寺院的位置也显得很重要。谢公社介绍说,有专家研究认为,从山西五台山到山东泰山,从安阳修定寺到登封少林寺,来来往往的游方僧大多路过慈胜寺,在这里休息、讲授佛法。可以说,这座寺院的特色就是一个游方僧的中转站。或许因为这样的特殊性,从五代(也可能上推到唐代)到宋,再到元明清,黄河北岸的这个寺院历代都得到整修,得以传承到了现在。

C. 慈门寺在1611年和1628年分别有哪些改造

1611年,明朝廷敕赐寺名为“护国明远慈门寺”,并赐一尊乌斯藏大士像和20部经卷。为此,寺院又特别建造了观音阁和藏经阁,以珍藏这两件御赐的镇寺之宝。此后,慈门寺名声大振,香火旺盛。

1628年,大殿左侧增建一座高20米的钟楼,钟重1250千克,钟声在10千米以外都可听到。每当风晨月夕,钟声隆隆,震于太空,闻者肃然而醒,惶然以思,止恶而兴善,作警世之教,也深有裨益。

D. 北京的寺庙有哪些

·北京寺庙大全——潭柘寺
潭柘寺,位于京西门头沟区东南部、太行山余脉宝珠峰南麓,因庙后有龙...
·北京寺庙大全——旸台山大觉寺
大觉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郊阳台山麓。辽咸雍四年(106...
·北京寺庙大全——昌平银山塔林
银山塔林位于北京市昌平县海子村西南、银山南麓古延寿寺遗址...
·北京寺庙大全——居庸关云台居庸关位于昌平县境内,距北京市区五十馀公里,是长城的一...
·北京寺庙大全——石经山云居寺云居寺位于北京市房山县西南山区山峦起伏的一块小盆地里,距北京约75公里,背...
·北京寺庙大全——翠微山法海寺
法海寺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模式囗东北约两公里的翠微山麓,其地...
·北京寺庙大全——东城雍和宫
雍和宫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内城的东北角即雍和宫大街路东,是北京市内最大的藏传佛教...
·北京寺庙大全——宣武法源寺
法源寺位于北京宣武门外教子胡同南端东侧,1983年,被...
·北京寺庙大全——后海广化寺
广化寺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后海鸦儿胡同,是北京着名的佛教石方丛林,也是北京...
·北京寺庙大全——广济寺
广济寺又称“弘慈广济寺”,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阜城门内西市路口,是佛教着名古刹之一,中国佛教协会设于此。...

E. 高分求北京最着名的寺庙

广济寺
又称“弘慈广济寺”,位于西城阜城门内西市路口,中国佛教协会设于此。

广化寺
广化寺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后海鸦儿胡同,是北京着名的佛教石方丛林,也是北京市佛教协会所在地。

法源寺
法源寺位于北京宣武门外教子胡同南端东侧,它不仅是北京城内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古刹,也是中国佛学院、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所在地,是培养青年僧伽和研究佛教交化的重要场所。

雍和宫
雍和宫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内城的东北角即雍和宫大街路东,是北京市内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

潭柘寺
潭柘寺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东南部、太行山馀脉宝珠峰南麓,因山有龙潭和柘树,又名“潭柘山”,因而寺随山名称为“潭柘寺”。

戒台寺
戒台寺又名“万寿禅寺”,位于北京西郊门头沟区马鞍山麓,去潭柘寺8公里,距城区35公里。因为寺内一座全国驰名大戒台,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所以一般人均称此寺为“戒台寺”或“戒坛寺”。

红螺寺
红螺寺位于北京市怀柔县城北部的红螺山,距县城约10公里。该寺初建于冬晋永和四年(348年),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历史。

妙应寺
妙应寺位于北京市阜成门内大街路北,寺内有一座高大、雄伟的藏式喇嘛塔,因塔身通体皆白,所以人们都习惯地称它为“白塔”,而将搭下的寺庙称为“妙应寺”或“白塔寺”。

法海寺
法海寺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模式囗东北约两公里的翠微山麓,其地山谷幽静,景色宜人,峰峦绵亘,松林葱郁。

云居寺
云居寺位于北京市房山县西南山区山峦起伏的一块小盆地里,距北京约75公里,背后以朱山为依托,对面以石经山为屏障,坐落在逐鹿山中。云居寺以佛舍利和石经而闻名于世,是京郊具有金石、书法、美术、民族史、佛教史等重大文化意义的古迹,在北京以至全国诸多古寺名刹和佛教界占有重要地位。

智化寺
智化寺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禄米仓东口路北。明初司礼监太监王振于正统八年(1443年)仿唐宋“伽蓝七堂”规制而建,初为家庙,后赐名“报恩智化寺”。

大觉寺
大觉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郊阳台山麓。辽咸雍四年(1068年)建,距今己近千年,初名“清水院”。金时为西山八大院之一,称为“灵泉寺”,明宣德三年(l428年)重修,改今名。

卧佛寺
卧佛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山馀脉聚宝山(又名寿安山)南麓,背倚山岩,前面是开阔的田野,离城约20公里。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年),原名“兜率寺”,又甸“寿安寺”。以后各代有废有建,寺名亦随朝代变易有所更改。

碧云寺
碧云寺位于北京海淀区香山公园北侧,西山余脉聚宝山东麓,是一组布局紧凑、保存完好的园林式寺庙。创建于元至顺二年(1331年),后经明、清扩建,始具今日规模。

长安寺
长安寺是着名的“西山八大处”之一。西山八大处,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翠微山东部,这里山势蜿蜓,峰峦叠翠,四时景色绮丽迷人,是箸名风景区。

灵光寺
灵光寺位于北京市西山馀脉翠微山东麓,因供奉释迦牟尼佛牙舍利而闻名于世,成为中外佛教徒朝拜的中心之一。

三山庵
三山庵位于北京市西山馀脉翠微、平坡、卢师三山之间,故名”三山庵”。三山庵在灵光寺以西数百步,初建于金天德三年(1151年),早年称“麻家庵”。清干隆年间(1736-l795年)曾重加修葺。

大悲寺
大悲寺位于北京市西山馀脉平坡山半腰,三山庵西北一里的密林深处,大悲寺旧名“隐寂寺”,始建于辽金时代(1033年),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在原有两层大殿后增建了大悲阁,以供奉观世音菩萨。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重建此庙,改为“大悲寺”。干隆六十年(1795年)再度重修。

龙泉庵
龙泉庵又称“龙王堂”,位于北京西山馀脉平坡山大悲寺西北,又名“龙泉寺”。始建于明仁宗洪熙元年(1425年)。清顺治二年(1645年)在该寺地下发现一泓清泉。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重修。

香界寺
香界寺位于北京西山馀脉平坡山龙王堂西北,是八大处中面积最大的一座寺院,因这里山势平缓,又名“平坡寺”。

证果寺
证果寺位于北京西山馀脉卢师山腰绿荫深处,与翠微、平坡二山的寺院遥相对应。证果寺始建于隋代仁寿年间,名“尸陀林",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唐天宝年间,因卢师又叫“感应禅师”,改称“感应寺”。元泰定三年(1326年),改名“大天源延圣寺”,明下统景泰年间又易名“清凉寺”和“镇海寺”,天顺年间改称今名。

柏林寺
柏林寺始建于元至正七年,明正德十二年、清康熙五十一年、干隆二十二年分别重建。它位于雍和宫东侧约150米(戏楼胡同一号,旧柏林寺四号),1984年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西黄寺
西黄寺位于北京安定门外黄寺大街,距内城约三公里,与东黄寺并称“黄寺”或“双黄寺”。

大钟寺
大钟寺正名“觉生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西路北侧。建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占地三万多平方米。大钟寺原为清帝祈雨场所,1985年被辟为古钟博物馆。

天宁寺
天宁寺位于北京市广安门外北面,初建于5世纪末北魏孝文帝时(47l.476年),原名“光林寺",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隋仁寿二年(602年),改名“弘业寺”,并建了石塔。唐代叫“天王寺”。

慈寿寺塔
慈寿寺塔原名“永安万寿塔”,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八里庄慈寿寺内,仿天宁寺塔而建。寺为明神宗之母慈圣皇太后于万历四年(1576年)所建。慈寿寺旧址现已改建成公园,因慈寿寺塔在历史上曾名“玲珑塔”,故该园被命名为“玲珑公园”。

五塔寺
五塔寺原名“真觉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外白石桥以东长河北岸,创建于明代永乐年(1403-1424年),寺内高石台上有五座小型石塔,约建成于明成化九年(1473年),名为“金刚宝座塔”。

银山塔林
银山塔林位于昌平海子村西南、银山南麓古延寿寺遗址上。

万佛堂
万佛堂又称“万佛龙泉宝殿”,它位于北京市房山区磁家务凤凰岭下,初建于唐代,原名“龙泉寺”。

宝应寺
宝应寺在宣武区登莱胡同29号。相传是唐代建制的古刹。原有明万历中编修顾秉谦重修宝应寺碑及万历三十二年铜钟1口。寺旁有明司礼监王安墓。清末改为山东登莱义园。现四大殿及偏院仍在,为宣武区重点保护文物。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小学

通教寺
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的一条小街深巷针线胡同中,是北京市着名的尼众寺院。

F. 北京慈善寺怎么去啊

慈善寺位于北京石景山区天泰山,有24处殿堂,100多间房舍,是道释合一的古寺庙,为旧日京城百姓进香求子求福、许愿还愿的地方。因其环境秀美、幽静,爱国将领冯玉祥曾三次隐居慈善寺。 慈善寺主要包括正院、东跨院两大部分。正院殿堂三进;前有韦驮殿,二进正殿大悲坛,三进后殿藏经阁。韦驮殿很有趣。在别的寺院,韦驮殿一般供奉弥勒佛、四大金刚。可在这里就不同了,这里是关羽、韦驮共处一殿,弥勒佛则请到寺外,另建一座弥勒佛殿。 大悲坛是昔日供奉千手千眼佛的地方。 藏经阁又称魔王殿,它是慈善寺最吸引人的地方,每年3月18开殿一次。大殿五间二层。一层塑有魔王坐像,,身穿黄袍,面向东南;二层是过去僧人藏经之所。电话:、乘车线路:乘336、959路汽车在五里坨下车,走潭峪路,挺远的门票价格: 8元,学生4元 开放时间:早9:00—16:30邮政编码:地址:石景山五里坨天泰山

G. 大慈恩寺

大慈恩寺位于古城西安南郊,创建于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寺院新建落成时,唐代高僧玄奘受朝廷圣命,为首任上座住持,并在此翻译佛经十余年。

H. 北京有哪些知名的佛教寺庙

1、西山八大处灵光寺(佛牙舍利塔)。来这里求成佛做祖、开悟成就、
开智发慧、健康长寿、治病消业、超度故人的最多。另外,八大处四处
的大悲寺的白衣大士观音非常灵验,在那里许愿还愿的人络绎不绝。

2、法源寺(中国佛学院,在宣外教子胡同)。最后一个殿有一尊神奇
的千手观音铜像,大概是元代的;虽然密闭在玻璃罩里,可是看上去身
上潮潮的,据说有时候滴水。到那里求子(法源加持嗣源嘛)、求智慧
(佛学院嘛)的多。

3、雍和宫。北京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来这里的商界人士居多,大概
求财吧。

4、广济寺(中国佛教协会所在地,在西四)。这里圆通殿(观音殿)
的观音很灵,来这里求结善缘(包括姻缘)者多。

5、广化寺(北京佛教协会所在地,在后海边)。来这里超度,发焰口
,做水陆最为殊胜。

6、通教寺(北京尼众佛学院)。这里都是尼师(俗称尼姑),她们戒
律精严,修行刻苦。这里为女性信众做临终关怀、往生助念据说效果相
当好。

7、卧佛寺。有人把这里叫做“Offers”,据说这里求工作,求升学出国
考试通过者居多。

8、白塔寺。也是藏传佛教寺院,据说来这里绕元大都标志建筑--大
白塔(塔中曾藏有舍利子无数)可以治病。旁边就是白塔寺大药店,买
药也方便,可以圣药凡药一起吃。

9、香山碧云寺。这里是古代名刹,其“五百罗汉堂”尤其出名,据说
在里面找到自己的相应罗汉,可以得到护持。另外,那里还有孙中山
先生衣冠冢,孙中山先生是“活菩萨”啊,也要拜的。

10、大觉寺、戒台寺、潭柘寺等。这些都是古老名胜,灵气袭人,而且
都有度假客房,适合在这里短期住宿疗养或者闭关禅修,搞写作、创作。

..................................................................................................
柏林寺 普渡寺 北京文博交流馆(智化寺)
嵩祝寺及智珠寺 宣仁庙 凝和庙
通教寺 广化寺 广济寺
护国寺 福佑寺 火德真君庙(火神庙)
圆广寺 昭显寺 万寿兴隆寺
报国寺 法源寺 慈悲庵
隆安寺 黑龙潭、龙王庙 秀峰寺
金山寺 摩诃庵 金仙庵
海淀龙泉寺 香寺 莲花寺
兴善寺 实胜寺 玲珑公园(慈寿寺)
万寿寺 静福寺(玉皇庙) 西禅寺
定慧寺 碧云寺 大觉寺
卧佛寺 大慧寺 三圣神祠
法海寺 双泉寺 承恩寺
慈善寺 石景山龙泉寺 龙王观音禅寺
潭柘寺 戒台寺 白云禅寺
灵岳寺 仰山栖隐寺 宝峰寺
崇化寺 三家店龙王庙 大悲岩观音寺
小龙门观音堂 大村娘娘庙 白瀑寺
双林寺 白衣观音庵 灵严寺
云居寺 万佛堂 铁瓦寺
弘恩寺 白水寺 十字寺
圆通寺 磨碑寺 蟠桃宫
环秀禅寺 瑞云寺 灵鹫禅寺
长春寺 常乐寺 延寿寺
和平寺 灵照寺 密云药王庙
红螺寺 昙云寺 观音寺
凤翔寺 王土庙 静安寺

I. 慈胜寺的介绍

慈胜寺又称法性禅院(金·泰和七年敕赐),是山西省旅游名胜景点之一。位于孝义市高阳镇苏家庄村,2004年6月10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J. 北京有哪些道教圣地

最有名的是白云观。市区内还有:
东岳庙(朝阳区朝阳门外神路街)
大高玄殿(大高玄殿在西城区三座门大街23号)
吕祖阁(吕祖阁在西城区新壁街41号和明光胡同6号)
吕祖宫(金融街北京道协那个)
蟠桃宫(崇文门东大街东口)
关帝庙(在地安门西)
文昌帝君庙(北城帽儿胡同)
药王庙(崇文区东晓市街)
一亩园娘娘庙(圆明园遗址公园正大光明门东南侧)
城隍庙大殿(西城区成方街33号)
宣仁庙(东城区北池子大街2号、4号)
昭显庙(西城区北长街71号)
火神庙(和平门外琉璃厂东街29号)
关岳庙(西城区鼓楼西大街149号)

下面是郊区的道观:
伏魔大帝宫。伏魔大帝宫位于通县城内西大街与中山街交接处路北。
玉虚宫,位于房山区黄山店乡黄山店村西北3公里的宝金山内。
五顶庙,北京最着名的五座泰山神庙,亦称碧霞元君庙,分别为东顶、西顶、南顶、北顶、中顶。
岫云观,岫云观在房山区琉璃河中学院内。
元圣宫,元圣宫位于顺义县北牛栏山下。
吕祖庙,吕祖庙位于房山区良乡西北25公里大南峪。
沟崖,原名沟沟崖,因沟谷内多悬崖而得名。现玉虚观、碧霞宫、斗姥宫和瑞峰庵等遗址仍存。
圣莲山,圣莲山(圣米石塘莲花山)位于北京西南,房山区西北的群山峻岭之中,海拔930米,是道教的聚集之地。
妙峰山娘娘庙,位于京西门头沟区境内,距市中心50余公里。
丫髻山上的碧霞元君祠为京东着名道观,始建于唐代鼎盛于元、明、清三朝
秀峰寺,秀峰寺位于海淀区北安河乡鹫峰山下。
静福寺,静福寺位于海淀区四季青乡碧云寺北1公里许木兰陀山麓。原名玉皇庙,俗称玉皇顶。
慈善寺,慈善寺位于石景山区天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