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圣泉寺的具体信息
圣泉寺(当地人称“南寺”)悬空而建,宏阔壮美, 风光秀丽,山势巍峨,植被茂密。该寺整个建筑以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木榫石卯,结构严谨,布局合理,别具匠心,集奇、险、惊、特、巧于一体,从谷底仰望,若断崖飞虹,隔峡远看,又如壁间嵌雕的空中楼阁,令人称奇叫绝!据寺内《重修圣泉寺碑记》载,圣泉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年间(477-499),明正统、清道光年间进行过重修。寺院共有五个石窟,上寺四个,下寺一个。上寺主殿为弥勒洞,阔4.1米,深6.37米,高2.94米,内有泥塑悬山、佛像120尊,最大者高1.2米,最小仅0.2米。其次是地藏洞,内塑地藏王等泥塑像15尊。下寺为文殊、普贤、观音洞,内有泥塑像5尊。壁上彩绘栩栩如生。
圣泉寺建筑基本保存完好,登寺而望一览众山小,沿途峰岭沟谷间松柏成林,灌木葱翠。绝尘世喧嚣,空气清新,适宜漫步观景。核心景观区,有众多人文和自然景观。尤其人文遗迹中,存在许多无从破解的神异古怪的谜团。自古以来,无数到访者揣摩猜测,见仁见智,在民间酝酿成众多神奇的传说故事。这些故事口耳相传,使圣泉寺名声远播。信仰者、猎奇者、访奇者络绎而来,各有心得而云,使圣泉山观音寺地处深山却不萧索,远离人境却香火殷盛。 特别是每年的二月十九,无数香客、游人前来许愿,其场面可谓壮观。
圣泉寺得名亦闻名于弥陀岩下山腰处涌而不溢、取之不竭的“圣泉”。清代《广灵县志》有云:圣泉寺,在南山之西,有石泉焉。寒流当涧,飞瀑悬崖,厥寺最古。两崖苍松屈曲交加,盘盘菌菌。阴翳蔽天,风涛号谷。坐其下者,每疑有宝花坠空,笙簧隔水也。
当代圣泉寺规模、景貌属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筹划、重建,重建寺院工程及人力用水皆取自圣泉井,斗拱飞檐、雕梁画栋乃至磨砖对缝无不透露出当代广灵民间高超的木工、瓦工水平,其主体建筑展现了以陈永明为代表的广灵民间木构件古建筑水平。然于2009年圣泉井停止了不知连续多少岁月的喷涌,住持莲生亦于2013年9月18日(癸巳年八月十四)追月而圆、随穑而寂。
B. 圣泉寺里有什么景点
主要景点
古寺
古寺始建于北宋时期,住宅是典型的中原传统汉族建筑。圣泉寺景区中现有的建筑,大多是清隆庆二年(1568)满聪和尚所修。截止2014年6月,有房舍30余间,面积5460平方米。2014年7月20日,萧县圣泉寺景区新建大雄宝殿。
贤洞书声
贤洞书声又名“二子书声洞”,位于寺西南数十步,深丈余,传说古时行人夜过洞下,常闻洞中读书声,细听是二人一问一答,故名。旧志称“贤洞书声”,列为萧城八景(仙台棋势、贤洞书声、汴流晓渡、眢井春耕、龙潭皎月、凤岭卿云、天枣奇芳、神钟怪迹)之一。
桃花洞
桃花洞位于圣泉山西侧半山腰间,在圣泉寺西南3里许。洞前有草坪,洞后悬崖峭壁,左右怪石嶙峋。进入古洞须从巨石缝中侧身而过。洞内可溶百人,潮湿无光,寒气逼人。洞内南北另有四个小洞,所谓“洞中有洞”。又称“一线天”,那里简直就是一处无人能入之境。
三仙台
三仙台在今三仙台村和盛村之间,与故萧城隔水相望,山高不过百米,因为靠近萧城,明代这里曾是游人雅士汇集的流连之所,山上树木繁茂,登临之下又可遍览萧县故城风貌,明代中期因此入选萧县八景之一。
防空洞
萧县防空洞是上世纪为了未来战争需要修建的防御工程,在半山腰上,全长500多米,洞里没有任何照明装置,冬暖夏凉。是去圣泉寺游玩,具有挑战性的一个项目。走出防空洞可以观览到萧县城区全貌。
萧县圣泉寺,萧城八景之一。位于安徽省萧县龙城镇西北1.5公里的陡山口北坡,始建于北宋年间,乡贤窦师道在此隐居,并修筑拱翠堂,明清时期亦有修扩,历来是游人雅士流连之地 。距今(2015年)已800余年历史。有房舍30余间,寺依山势,殿庭门廊,颇为壮观。因寺旁有一泉曰“圣泉”而得名。
圣泉寺景区占地约5460平方米,主要以寺庙为核心,多种景点环绕。山阴之左有桃花洞,传为桃花仙子修行的地方,寺北有石洞,深丈余,名贤洞书声。寺东圣泉,虽仅一小池,但四季不涸,泉水甘洌,来此取水游乐者络绎不绝。
清朝诗人王维翰《题圣泉》赞云“不经陆羽煎茶过,谁定江南第几泉”,苏轼任徐州太守时曾亲往圣泉寺猎奇,并作《枯木怪石图》,有“圣泉寺的水——喝一梆子”的歇后语。
C. 北京怀柔圣泉寺
怀柔圣泉寺景区,紧临怀沙旅游公路,交通便利。景区山水奇美,幽静深远,集众多自然、人文景观于一体,适宜登山健身、休闲观光,探身仿古、礼佛拜祖的国家2A级旅游风景区。 圣泉山观音寺,一方名胜。相传始建于唐代,复修于明代(有碑文记载),以后历代都有修葺。寺周围南松北柏,繁盛苍翠,为北斗七星点化。寺内圣泉古井,寺前滴水泉,是韦驮菩萨背来。寺小神奇旺,境深灵迹多,历来受到众多人们的信仰和供奉,自古以来就是北京地区着名的观世音道场。 欣逢盛世,宝像重光,山门重启。2006年4月28日,圣泉山景区正式向社会开放。
信奉观世音菩萨的人,不妨去那里许愿求平安。
D. 谁知道怀柔圣泉寺详细的历史和人文记载
圣泉山观音寺始建于唐代,距今已有千年历史。但风云变幻,现在已找不到确切的文字记载。
据民间传说,唐代着名女将樊梨花镇守幽州北境。一次与北国交兵,被困九龙山(那时圣泉山还叫九龙山)下,敌强我弱,命悬一线。情急之中,樊梨花合掌急呼,“观世音菩萨显灵!观世音菩萨救我!”观世音菩萨闻听呼救,立即点化九龙山的九条伏地青龙,请它们施救,成就殊胜因缘。九条青龙欣然领命,立即兴云布雨,在军阵上空下起倾盆大雨。交战双方被大雨浇得睁不开眼抬不起臂,自顾不暇。乱军中,樊梨花率亲兵蒙头急奔,突围而去。事后,樊梨花感念观世音菩萨救命之恩,遂在九龙山后云兴之处,为观世音菩萨建寺塑像,以永久供奉。
年深日久,风雨侵凌,唐代建筑已不见踪迹。但观音寺内正殿前西侧及韦驮殿东南角,今天尚可见到两株古愧残存的根桩,其直径达1.5米以上,应是唐代遗存。唐以后辽、金、元时期,圣泉山一带社会动乱,人口迁徏不定,圣泉山观音寺的故事多被历史湮没了
明代正统年间,京师名僧碧天大和尚云游至此。瞻礼古刹,浏览风光,深悟此地藏风聚气,远离尘世,是难得的掩关静修之所。遂发愿重修圣泉山观音寺。经多年募化,明成化年间,由碧天大和尚的弟子定澄禅师主持,圣泉山观音寺得以重修.
明代以来,由于朝庭迁都北京,实行移民政策,京北地区人口骤增,人民生活相对稳定,圣泉山前怀沙河南逐渐形成了较大的村落,因村落地处长城慕田峪关所在山沟的沟口,所以村名定为口头村.
至清代嘉庆年间,观音寺年久失修,殿宇颓败。[旅游联盟2007-7-28提供:旅游资源大全,免费旅游交易平台,旅游社区,旅游软件,www.tourunion.com]经住持僧劝募,口头村乡绅大户共同发起集资,庙宇又得到全面修复。
建国后,时事变迁,寺僧四散,至一九五八年最后一名寺僧圆寂,僧房遂空,但口头村民一直在尽心保护寺院建筑,即使在十年动乱期间,圣泉山进香路上的足迹也没有断绝.
二00三年,风云际会,因缘合和,圣泉山观音寺修复工程再次启动。如今殿宇新辉,宝像重光。
E. 怀柔圣泉寺求什么最灵验
求子。
圣泉寺全名圣泉山观音寺,因为是观音寺所以求子比较灵,位于北京市怀柔区慕田峪长城和红螺寺景区之间,面积4平方公里。据历史记载建于唐代,是有着千年历史、众多传说和遗迹的观音古道场。
景区山水奇美,幽静深远,集众多自然、人文景观于一体,是适宜登山健身、休闲观光,探身仿古、礼佛拜祖的国家2A级旅游风景区。圣泉寺,位于北京市怀柔区桥梓镇口头村,是一座汉传佛教寺院。
F. 关于旅游——圣泉寺
圣泉山观音寺旅游景区位于怀柔区桥梓镇口头村,距怀柔城6公里。景区地处红螺寺、慕田峪长城景区之间,东距红螺寺3公里,西距慕田峪长城10公里,紧临怀沙旅游公路,交通便利。
景区背靠燕山,宏阔壮美,前拥怀沙河,风光秀丽景区占地5平方公里,区内九龙山,前弥勒顶海拔388米,山势巍峨,植被茂密。山麓至禅林春晓段, 海拔落差288米,旅游步道平均坡度25度,适宜登山健身。前峰以北,高岭百转,群峰林立,峰岭之间沟谷棋布。后峰观音顶海拔393米,山端庄饱满,意出云表。观音顶前,天成一道迂回峡谷。峡谷中段地势稍见平阔外,松柏掩映间,有唐代古德始创对泉山观音古寺。禅林春晓至观音寺段,平均海拔320米。旅游步道平均坡度1.3度,沿途峰岭沟谷间松柏成林,灌木葱翠。绝尘世喧嚣,有百鸟啼鸣。空气清新,适宜漫步观景;凉风习习,适宜休闲避署。
核心景观区圣泉山观音寺周围,有众多人文和自然景观。尤其人文遗迹中,存在许多无从破解的神异古怪的谜团。自古以来,无数到访者揣摩猜测,见仁见智,在民间酝酿成众多神奇的传说故事。这些故事口耳相传,使圣泉山观音寺名声远播。信仰者、猎奇者、访奇者络绎而来,各有心得而云,使圣泉山观音寺地处深山却不萧索,远离人境却香火殷盛。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今天,圣泉山观音寺得殊胜因缘,观世音菩萨重现金身宝相,山门重启,圣泉再涌。观迎各界朋友登圣泉山,游观音寺,于身于心,必有所得。
圣泉山观音寺位于圣泉山后峰弥勒顶东侧谷内,为规整的两进四合院。前为山门,规模虽小,但三门并峙,抵近南山。中门内仅一丈甬路,便是一间正殿,谷称韦驮殿,正供弥勒佛。出韦驮殿后门,是正院,北面三间两进正殿为大雄宝殿,正供佛祖释迦牟尼,配供文殊、普贤二位菩萨。正院东西各三间配殿,西厢正供南海观音,东厢正供如意轮观音。院落不大,建筑雕梁,精雅紧凑。正殿门前左右石碑各一,左为明代成化年功德碑,右为清嘉庆年功德碑。右碑前一古井即韦驮神背井。井口漫砌石板,麿砺光滑,井迷木质辘轳,俱为古物。
圣泉山观音寺始建于唐代,距今已有千年历史,但风云变幻,现在已找不到确切的文字记载。据民间传说,唐代着名女将樊梨花镇守幽州北境。一次与北国交兵,被困九龙山(那时圣泉山还叫九龙山)下,敌强我弱,命悬一线。情急之中,樊梨花合掌急呼“观世音菩萨显灵!观世音菩萨救我!”观世音菩萨闻听呼救,立即点化九龙山的九条伏地青龙,请它们施救,成就殊胜因缘。九条青龙欣然邻命,立即兴云布雨,在军阵上空下起倾盆大雨。交战双方被大雨浇得睁不开眼抬不起臂,自顾不暇。乱军中,樊梨花率闲兵蒙头急奔,突围而云。事后,樊梨花感念观世音菩萨救命之恩,遂在九龙山后云兴之处,为观世音菩萨建寺塑像,以为永久供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