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知识 » 北京人叫溜瓜皮叫什么
扩展阅读
北京月租200是什么梗 2025-09-19 19:59:56
杭州杀妻小区住了多久 2025-09-19 19:41:24
永泰到厦门高铁多久 2025-09-19 19:31:39

北京人叫溜瓜皮叫什么

发布时间: 2022-11-06 08:02:33

❶ 北京人有哪些特征,这些特征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北京人的特点 北京人便多半是生活在美梦和史诗之中。这使他们虽然难免不切实际,但也确乎大气磅礴;虽然难免自以为是,但也确乎圆润浑成。北京人是有点油,但不浅薄。他们也不避俗,但俗中有雅,而且是典雅和高雅。即便是最俗的俏皮话,也有历史典故打底子;即便是最底层的市井小民,也显得(当然也只是显得)相当有智慧学问。甚至就连他们的世故,也因为是哲学诗,以至于最世故处反倒显不出世故来,岂止是显不出世故?没准还有几分天真可爱。北京人毕竟是古老文明最正宗的承传者。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他们怎么也掉不了价。 北京人是很大气,但这大气常常变成霸气;北京人是很平和,但这平和可能变成平庸;北京人是很达观,但这达观往往成为不思进取的托词;北京人是很幽默,但这幽默弄不好就变成了油嘴滑舌。北京人,也不是完美无缺的。比方说,你在北京问路,如果不先叫一声“大爷”,得到的回答便可能是:“自个儿找去吧,您哪!”没什么无私奉献热情好客的事。 甚至北京人最引以为自豪的礼数和豪爽,也可能变成虚套和假模假式。一个朋友这样向我描述他对北京人的感受:北京人不是很热情很豪爽么?见面三分钟,如果你们很投缘,他立马就会和你拍肩打背,成了“哥们”。如果你到他家里去,神吹海哨聊得起劲,他会坚持留你吃饭。 如果你要走,他会生气说:“哥们别走!我锅都给你刷了!”可你要真留下来吃饭,那就麻烦了。“哟!哥们,您可把我坑啦!”“你不是连锅都刷了吗?”“锅是刷了,可面还没买哪!” 北京人最可贵的,是他们的贵族精神。什么是“贵族精神”?依照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的说法有“独立心而勇敢者曰贵族道德”。 显然,所谓“贵族精神”,指的是一种高尚的人格理想、高贵的精神气质和高雅的审美情趣。其中,人格又最为重要。所以,贵族精神其实无关乎门第和血统,也无关乎身份和地位。比如在危难关头挺身而出的曹刿,虽无官衔爵位,却有贵族精神;而那个在俘虏营里“乐不思蜀”的刘禅,虽然是凤子龙孙,却与贵族精神无缘。 然而,贵族精神既名之曰“贵族”,也就并非轻易可以养成。它多半是在优势的文化教育环境中熏陶出来的。所以,它不可能产生在乡村,而基本上只会是城市文化、上层文化和精英文化的对应物。北京是中国最大最高贵的城市,北京当然会有贵族精神。 正是由于这种精神,北京才成为中国最大气的城市。北京从来就是一个敢于独立思考同时也敢于发表这些思考的城市。惟其如此,它才会成为五四运动和中国新文化运动的策源地。就连所谓“北京人什么话都敢说”,也有这种精神在内。它甚至使北京人的贫嘴不那么让人讨厌。反倒有时会有几分可爱。 同样,正是这种精神,使北京虽有粗俗粗鄙却不致沉沦。北京是不乏粗俗粗鄙的(比如“YT”“SB”之类的“市骂”)。它往往表现为北京特有的一种痞气,我在下面还要讲到。而且,正如北京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是第一流的,北京的痞气也是第一流的。如果要和北京人比一比看谁更痞,相信没有人比得过。但,北京却不会因此而变成一个“痞子城市”。因为贵族精神是北京的灵魂。所以北京人即便 痞,也痞得帅、痞得派、痞得俏皮,痞得有艺术性,甚至干脆就痞成艺术品。 无疑,贵族精神不是一朝一夕所能产生。它需要长时间的培养、积累与熏陶。北京恰恰有这样的条件。 不过,贵族精神可取,贵族派头则不可取,尤其是在今天。包括北京学人身上的某些士大夫气,也不完全可取。可取的是其人格精神,不可取的是其现实态度。一方面,这种士大夫气总是不免半农村文化和遗老遗少的味道。北京某学人刊物就有很重的这种味道。传统当然是宝贵的,田园诗也很美,但不要忘记它们和“封建社会”总是有着不解之缘。另一方面,正如下面将要讲到的,北京现在也少有田园诗般的情调, 北京的学术界现在也相当浮躁。由某些特别浮躁的人来提倡士大夫气,便 不免让人怀疑其中有什么“猫腻”。至少,正如北京的某些建筑给人以穿西装戴瓜皮帽的感觉,北京某些人的贵族派头和士大夫气,也让人觉得是孔乙己不肯脱 下长衫。如果那长衫竟是为了把“尾巴”遮住,更加不敢恭维了。 这也未必就是杞忧。事实上,“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没有永远的贵族,也没有什么永恒不变的东西。从庄子到阿Q,有时也只有一步之遥。事实上,不少北京人就不乏阿Q精神。比如“打肿脸充胖子”,就是他们的拿手好戏。前面已多次讲过,北京人的毛病,就是虚,喜欢摆谱、讲排场、充胖子和夸夸其谈。就连他们最看重的礼数,也透着一股子虚气。所谓“倒驴不倒架”, 便很可能驴没了,只剩下架子;贵族精神没了,只剩下派头,而且还是塑料纸包装的。无疑,矛盾对立的双方,总是会转化的。崇高会变成滑稽,勇敢会变成粗鲁,巧智会变成油滑,大度会变成马虎,贵族精神也会变成痞子作风,此之为北京人所需警惕者。

1、从小在北京长大的会认为自己是北京人。 2、北京人坚持认为自己的方言——北京话就是普通话。 3、北京男生喜欢说脏话,在外地的北京女生听到脏话后会激动的说:你也是北京的? 4、北京人喜欢损人,用他们的话说,是开玩笑。 5、北京人很贫,任何生物都能成为他们攀谈的对象,如果身边没有生物他们会捧着电话聊。 6、北京人喜欢问别人是哪里来的,如果对方碰巧也是北京人,双方会互报学校,直到找到双方都认识的人为止。 7、北京人喜欢出去撮饭,用他们的话是联络感情。 8、北京人最常回家,却又最容易想家。 9、北京人做错了事,一定会被其他北京人说:真给北京人丢脸。 10、北京人最大的耻辱则是被人说:你不象个北京人 纯北京人管他不叫他,叫丫。 纯北京人管你不叫你,叫您内。 纯北京人管女人不叫女人,叫娘们儿。 纯北京人管男人不叫男人,叫爷们儿。 纯北京人管朋友不叫朋友,叫瓷器。 纯北京人管妻子的姐妹的丈夫不叫姐妹的丈夫,叫担儿挑。 纯北京人管情人不叫情人,叫傍尖儿。 纯北京人管小女孩不叫小女孩,叫丫头片子。 纯北京人管姑娘不叫姑娘,叫小妞儿。 纯北京人管美女不叫美女,叫蜜。 纯北京人管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不叫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叫发小儿! 纯北京人管山楂不叫山楂,叫山里红。 纯北京人管扫把不叫扫把,叫笤帚疙瘩。 纯北京人管墙角不叫墙角,叫旮旯儿。 纯北京人管散步不叫散步,叫遛弯儿。 纯北京人管拔腿不叫拔腿,叫撒丫子。 纯北京人管拿劲不叫拿劲,叫拿堂。 纯北京人管不给面子不叫不给面子,叫甩脸子。 纯北京人管可以不叫可以,叫得类。 纯北京人管来劲不叫来劲,叫上脸。 纯北京人管胡说不叫胡说,叫扯蛋。 纯北京人管没戏不叫没戏,叫歇菜。 纯北京人管说大话不叫说大话,叫吹牛逼。 纯北京人管没正经不叫没正经,叫没溜儿。 纯北京人管****不叫****,叫打泡儿。 纯北京人管撒尿不叫撒尿,叫尿虽。 纯北京人管拉屎不叫拉屎,叫蹲坑儿。 纯北京人管孙子不叫孙子,叫孙贼。 纯北京人管外行不叫外行,叫棒槌! 纯北京人管生气不叫生气,叫搓火儿! 纯北京人管见人不敢说话不叫见人不敢说话,叫处窝子 纯北京人管没有良心不叫没有良心,叫操蛋! 纯北京人管专家不叫专家,叫大拿! 纯北京人管接吻不叫接吻,叫打奔儿! 纯北京人管寻开心不叫寻开心,叫逗闷子! 纯北京人管耍贫嘴不叫耍贫嘴,叫逗咳嗽! 纯北京人管走了不叫走了,叫颠儿! 纯北京人管到此为止不叫到此为止,叫打住! 纯北京人管丢面子不叫丢面子,叫跌粪! 纯北京人管小孩儿哭不叫小孩儿哭,叫掉金豆子! 纯北京人管恶心不叫恶心,叫硌应! 纯北京人管等着不叫等着,叫候着! 纯北京人管吝啬不叫吝啬,叫抠门儿! 纯北京人管开玩笑不叫开玩笑,叫开涮! 纯北京人管丢脸不叫丢脸,叫露怯! 纯北京人管扔下事情不管了不叫扔下事情不管了,叫撂挑子 纯北京人管明白的事不叫明白的事,叫门儿清! 纯北京人管脸皮薄不叫脸皮薄,叫面软! 纯北京人管长本事不叫长本事,叫能个儿! 纯北京人管小气不叫小气,叫鸡贼! 纯北京人管仗义不叫仗义,叫局器! 纯北京人管瞧瞧不叫瞧瞧,叫喽喽! 纯北京人管快点不叫快点,叫麻利儿! 纯北京人管脾气执拗不叫脾气执拗,叫 轴! 纯北京人管没见过世面的人不叫没见过世面的人,叫土鳖! 纯北京人管安静不叫安静,叫消停! 纯北京人管话多不叫话多,叫碎嘴子! 纯北京人管花招儿不叫花招儿,叫幺蛾子! 纯北京人管套近乎不叫套近乎,叫套磁!

❷ 醋溜冬瓜的做法

烹饪技巧

1、做这道菜一点要热油下花椒,这样做出来的冬瓜才充满了花椒的香气;

2、炸完的花椒一定要捞出来,要不吃的时候您就得不断的挑花椒了;

3、做冬瓜一定不要少了香菜,除非您是绝对不吃香菜的人,冬瓜和香菜是绝配;

4、另外做冬瓜还要记下一点就是冬瓜一定要做的软烂才好吃,炖到透明变色。

❸ 醋溜西瓜皮怎么做

食材明细:西瓜皮300克、油适量、盐适量、干辣椒适量、陈醋适量、白砂糖适量、大蒜适量

醋溜西瓜皮的做法步骤

  • 9

    切碎的蒜米倒入翻拌均匀即可。

  • 小窍门:

    1.之前腌制西瓜皮的时候已经放盐了,所以炒的时候不用再放盐了。

    2.最后放点蒜米提香。

❹ 溜瓜皮游戏怎么玩

向右边的同伴溜瓜皮使用左手。
溜瓜皮的游戏规则,向右边的同伴溜瓜皮要使用左手,向左边的同伴溜瓜皮要使用右手,同时,嘴里要发出声音。
可以增强人与人之间的凝聚力、信任感和合作精神,锻炼团队间相互协作的能力。

❺ 串铃冬瓜后期管理法

串铃冬瓜的生长过程可分为发芽期、幼苗期、抽蔓期和开花结果期。 下面是串铃冬瓜各个时期需注意事项:

1.发芽期

由种子开始发芽至2片子叶展开为止。这一时期的主要目标是使冬瓜迅速发芽出土,达到苗齐苗壮。这个阶段生长的营养完全由种子的子叶中原来贮藏的物质经过水解后供给。冬瓜种子吸水量大,吸水慢,浸种时间长,催芽要求的温度较高,发芽的适温为30-35℃。温度为25℃时发芽不整齐。一般播种到第一片真叶出现需7-10天。

2.幼苗期

指第一片真叶出现至5-7片真叶,有卷须开始抽出为止。这阶段需30-50天,如果是温床育苗约需30天,冷床育苗约50天。这一时期的主要目标是培育壮苗。本期除营养生长、根系生长外,早熟品种还进行花芽分化,所以幼苗期的生长状况对冬瓜整个生长均有影响。如北京一串铃早熟冬瓜、车头冬瓜,在3-5片叶节时就开始连续分化雄花、雌花。而有些晚熟大型冬瓜品种,如粉皮冬瓜、枕头冬瓜等,花芽分化较晚,要在定植后长到15-25叶节时才开始分化第一雌花。雌花分化时,如环境条件不宜,遇到阴雨天,光照弱,日照时间短,则叶变黄绿,上胚轴变细长,植株瘦弱,雌花分化推迟,着生节位升高,即使已分化成的雌花,质量也差,花器弱小,花数减少,严重影响产量。所以,育苗管理上必须保持较好的土壤、营养、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同时加强通风透光管理,增加光照强度和延长光照时间,提高光合效率。

3.抽蔓期

6-8片真叶至雌花现蕾为止为抽蔓期。抽蔓期植株开始抽出卷须,有的出现雄花,叶片分化加速,叶面积迅速扩大,茎蔓节间进一步加快伸长。植株因不能承受过重叶片的负担而倒伏,由直立生长变为匍匐生长,所以称为抽蔓期。搭架栽培此时应及时插架或吊蔓。冬瓜的抽蔓期较长,需10-40天。抽蔓期的长短因品种不同差异很大,早熟品种现蕾节位低,只有很短的抽蔓期,晚熟品种雌花出现晚,抽蔓期长。这一时期根系吸收的营养元素以氮肥最多,如果氮素不能满足需要,则植株表现瘦弱,叶面积小,叶质薄,叶色黄绿,光合作用效率低,积累养分少,会妨碍雌花的分化或现蕾。即使已形成的小果,也会黄化脱落。所以在栽培管理上应注意调节好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的矛盾。

4.开花结果期

从冬瓜植株雌花现蕾到果实成熟并拉秧为开花结果期。此期是植株茎叶生长达到最旺盛的时期,叶片光合作用能力也达到最高峰。这个时期植株生长的重点是连续开花坐果和果实的长大发育,即生殖生长占优势,需要吸收大量的磷钾肥料。冬瓜的主蔓、侧蔓均能开花结果,一般侧蔓在第l-2叶节即可出现雌花,以后每隔5-7节再发生雌花,或连续二节发生雌花。主蔓上一般先分化发育雄花,然后再分化发育雌花。如果到第45叶节摘心,则可发生6-7朵雌花,如果不摘心,则雌花更多,所以在环境许可的情况下,冬瓜的高产潜力很大。但实际生产中受栽培条件和环境等许多因素的影响,每株留瓜数是有限的,如早熟小果型冬瓜可留3-6个,晚熟大果型冬瓜可留1-2个(老熟),如果收获大型嫩冬瓜也可保留2-4个

❻ 背菜名的正确背法是什么

首先更正一下,不是背菜名,而是《报菜名》,有名《菜单子》《满汉全席》。下边的文本为李伯祥先生演出本,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报菜名

甲:我们这位演员啊。
乙:啊。
甲:很多观众都认识。
乙:您客气。
甲:经常啊在收音机里头,电视里头看到您。
乙:倒是经常的广播。
甲:您是天津市曲艺团的演员。
乙:对啊。
甲:原籍是北京人。
乙:不错。
甲:一直就在北京住。
乙:唉。
甲:现在家不还在北京哪。
乙:啊,在北京哪。
甲:您住在新街口北小五条十三号。
乙:啊,对,对,对。
甲:是不是?
乙:对。
甲:家里都好啊?
乙:都不错。
甲:老太太好啊?
乙:身体健康啊。
甲:大哥好啊?
乙:也不错啊。
甲:大嫂子好?
乙:不错。
甲:孩儿们都上学了?
乙:全上学了。
甲:替我向老太太问候。
乙:谢谢您。
甲:呵呵。几口人?
乙:六口人。
甲:六口人都挺快活?
乙:每位全不错。
甲:您住的是小五条。
乙:啊。
甲:小的时候我跟您住街坊。
乙:唉,咱俩是邻居。
甲:我住小六条。
乙:啊?
甲:一条胡同。
乙:对对对。
甲:我比您大一岁。
乙:啊。
甲:我今年四十五,您四十四。
乙:差一岁。
甲:那年我八岁。
乙:啊
甲:那年您七岁。
乙:对。
甲:咱们哥俩就在一块儿玩儿。
乙:发孩儿。
甲:咱们是小朋友。
乙:不错。
甲:小弟兄。
乙:嗯。
甲:长大了又是同学。
乙:啊。
甲:现在又是老朋友。
乙:咱俩相好。
甲:咱们二位这老朋友啊。
乙:啊。
甲:可不是一般的老朋友。
乙:那咱们俩是什么样的朋友呢?
甲:咱们二位是思想一致的好朋友。
乙:什么叫思想一致的朋友啊?
甲:就是想法一样,志同道合。
乙:那你说一说。
甲:比方说你要是积极分子——
乙:那么你呢?
甲:我就是先进分子。
乙:这话对。
甲:你要是劳动英雄——
乙:你呢?
甲:我是生产模范。
乙:不错。
甲:你要是光荣军属——
乙:你?
甲:我就是革命之家。
乙:啊。
甲:你要说相声——
乙:你?
甲:我就讲滑稽。
乙:噢。
甲:你要当演员——
乙:你?
甲:我就搞文艺。
乙:嗯。
甲:你要演电影——
乙:你?
甲:我就唱京剧。
乙:嚯!
甲:你体育家——
乙:你?
甲:我运动员儿。
乙:嗬!
甲:你是冠军——
乙:你?
甲:我是选手。
乙:啊。
甲:你是健将——
乙:啊。
甲:我是第一。
乙:嚯!
甲:你是左树生——
乙:你?
甲:我就是陈金刚。
乙:啊。
甲:你要刘立福——
乙:你?
甲:我就是吕洪祥。
乙:嚯!
甲:你要大郎平——
乙:你?
甲:我就是孙晋芳。
乙:嚯嚯,有意思。
甲:你要是科学家——
乙:那你呢?
甲:我就是工程师。
乙:啊。
甲:你高中毕业——
乙:你?
甲:我小青年儿。
乙:噢。
甲:你做小买卖儿——
乙:你?
甲:我做小生意。
乙:啊。
甲:你要卖金鱼儿——
乙:你?
甲:我就卖花盆儿。
乙:啊。
甲:你要卖鸭梨儿——
乙:你?
甲:我就卖金鱼儿。
乙:啊。
甲:你要卖草帽——
乙:你?
甲:我就卖凉席儿——
乙:啊。
甲:你卖豆腐丝儿——
乙:你?
甲:我卖豆腐皮儿——
乙:嘿!有意思。
甲:你卖咸鸭子儿——
乙:你?
甲:我卖酱猪蹄儿。
乙:啊。
甲:你卖红鱼虫——
乙:你?
甲:我卖花生仁儿吧!
乙:嘿嘿嘿,哎呀。
甲:你要是开大买卖——
乙:那你呢?
甲:我开大商店。
乙:啊。
甲:你要是大经理——
乙:你?
甲:我是大老板。
乙:嚯!
甲:你要是大财主——
乙:你?
甲:我就是大资本家。
乙:啊。
甲:你要是大特务——
乙:你?
甲:那我就是大叛徒呗!
乙:嗨!这就不怎么样了。
甲:你不了解我的意思。
乙:怎么回事儿?
甲:咱们二位是老朋友。
乙:啊。
甲:联欢会儿嘛,说个笑话儿,开个玩笑这个问题不大。
乙:啊,您刚才那是跟我开玩笑?
甲:说笑。
乙:您可错了。
甲:怎么了?
乙:您这玩笑开得过火儿了。
甲:哎哟,那我这尺寸没掌握好。
乙:唉。
甲:这个笑话儿开的有点儿过重了。
乙:我不爱听。
甲:有点儿过分了。
乙:这是。
甲:使您不高兴。
乙:那当然了。
甲:我表示遗憾。
乙:诶。
甲:这是我的缺点。
乙:唉。
甲:我的不对。
乙:对。
甲:我的错误。
乙:就是。
甲:我对不起你。
乙:啊。
甲:你向我道歉吧!
乙:(语塞)。。。不是。。。我向你道歉哪?!
甲:应当的。
乙:你向我道歉。
甲:我向您道歉?
乙:唉。
甲:我怎么跟您道歉?
乙:怎么道歉?
甲:我给您赔礼。
乙:啊。
甲:我给您鞠躬。
乙:甭客气。
甲:我拿您开玩笑,这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
乙:就是。
甲:特别是过分了就更不应当了。
乙:啊。
甲:我得弥补弥补我的缺陷。
乙:是吗?
甲:根据我的水平,
乙:啊。
甲:我用什么方法弥补我的缺陷呢?
乙:用什么方法呢?
甲:我请请客。
乙:请客?
甲:一请客,一赔礼,代表就是道歉了。
乙:噢,您要请我。
甲:啊。
乙:行。
甲:我请请你。
乙:行。
甲:我请您干什么呀?
乙:干什么哪?
甲:我请您看电影儿?
乙:现在看电影儿?
甲:现在看有点儿来不及了。
乙:对。
甲:请您吃糖?
乙:唔?
甲:吃糖太小气,观众笑话,这人不大方。
乙:唉。
甲:请您吃冰棍儿,天儿凉闹肚子。要请您啃西瓜皮呢——
乙:啊——您这?!有请客啃西瓜皮的嘛?!
甲:啃不了。
乙:怎么啃不了?
甲:你还不会那种技术。
乙:我这么大人不会啃西瓜皮?!
甲:啃西瓜皮哪是专门儿技术。
乙:那您说怎么啃呢?
甲:有一种要领。
乙:你说一说。
甲:就是横着啃解渴,
乙:啊。
甲:竖着啃洗脸。
乙:嗬!这连毛巾肥皂都省了。
甲:我反正想办法。
乙:啊。
甲:我得请请你。
乙:你怎么请我呢?
甲:请你干什么呢?
乙:啊。
甲:我得琢磨一个好主意。
乙:你研究研究。
甲:唔,有主意了。
乙:啊?
甲:我给你买双皮鞋。
乙:啊这倒可以。
甲:也不行。
乙:啊?
甲:不知道你穿多大号的。
乙:你看看。
甲:给你买条裤子——
乙:行!
甲:不知你爱什么料的。
乙:嘿!
甲:这样吧。
乙:啊。
甲:你到我家去吧。
乙:干嘛去呀?
甲:明天到我家呀,
乙:啊。
甲:我请您吃饭。做客
乙:噢,您要请我吃饭?
甲:好不好?
乙:好!
甲:我请你吃饭。
乙:行!
甲:您爱吃面爱吃米?
乙:北京人爱吃面。
甲:爱吃面?
乙:啊。
甲:春天到了。
乙:唔。
甲:咱们吃点儿春饼。
乙:行。
甲:这是北京人最喜欢吃的。
乙:啊。
甲:春饼也就是薄饼。
乙:啊。
甲:我给您烙六张薄饼。
乙:还真不少。
甲:吃不了剩下。
乙:啊。
甲:主要吃的是菜。
乙:您给我来几个什么菜呢?
甲:我给您炸点儿鱼。
乙:可以。
甲:炸点儿鱼,炸点儿虾。
乙:啊。
甲:炸鱼炸虾炸雀巧儿。
乙:唉。
甲:炸干丸子炸蚂蚱,清蒸鱼翅虾米头,锅烧。。。
乙:。。。您等会儿。
甲:鸭子嘴儿鸡爪子羊犄角驴蹄子。
乙:这驴蹄子有炸着吃的嘛?!干脆。
甲:啊。
乙:您也甭炸了。
甲:怎么了?
乙:烙得了薄饼啊,您给我弄盒扣冰钉卷上得了。
甲:为什么?
乙:太硬了。吃完了我腮帮子全烂了。
甲:太。。。太硬?
乙:啊。
甲:给您来点儿软和的。
乙:就是。
甲:烙张薄饼。
乙:啊。
甲:给您卷一碗豆腐脑儿。
乙:(语塞)这。。。烙饼卷豆腐脑儿啊?!
甲:炒菜。
乙:唉,炒几个菜。
甲:给您炒菠菜——炒菠菜炒韭菜炒藿菜汤黄菜打点儿甜面酱买点儿羊蕨葱弄点儿萝卜条儿。
乙:嗬!
甲:我有一个亲戚在天津小站住。
乙:啊。
甲:送来五斤小站稻米。熬点儿稻米稀饭,北京人叫粳米粥。
乙:啊。
甲:咱们哥俩儿是吃干的喝粥灌灌缝儿吃饱了喝足了您做那边儿我坐这边儿
乙:啊。
甲:咱们是小肚子上弦——
乙:这话怎么讲?
甲:弹弹(谈谈)心。
乙:呵呵,有意思。
甲:好吧?
乙:好好好。
甲:明天上午十点半,不见不散。
乙:我一定去。
甲:我家里等你。
乙:我准去。
甲:啊。
乙:唉,您等会儿。您家在哪儿住啊?
甲:不远儿。
乙:哪儿啊?
甲:张家口。
乙:(语塞)张。。。不去了。吃顿薄饼跑趟张家口啊?!
甲:西直门里头张家胡同口儿。
乙:嗨,你说清楚喽!
甲:张家胡同口儿往里走十二号半。
乙:唉?——
甲:明天你到家。。。
乙:(打断)什么叫十二号半哪?!
甲:去年下雹子给勀下半角儿去!
乙:嘿!十二号!
甲:十二号。
乙:唉。
甲:我在家里等您。
乙:我一定去。
甲:记准我的名字。
乙:啊。
甲:十二号啊。李伯祥。
乙:薄饼和菜。
甲:找我。
乙:您请我。
甲:咱们就吃薄饼。
乙:唉。
甲:炒和菜。
乙:不见不散。
甲:刚才耽误您演出,影响观众看节目。
乙:唉。
甲:对不起诸位。
乙:您请客就行了。
甲:您留步。
乙:呵呵,慢走。
甲:您演出吧。
乙:您慢走。
甲:明天见。
乙:我不送您了。
甲:薄饼和菜。
乙:您慢点儿走。
甲:不见不散。
乙:我不送您了。
甲:您留步。
乙:您慢走。
甲:(继续客气)
乙:您慢走。您这是?
甲:客气过火儿了。
乙:走吧您呐。
甲:薄饼和菜。
乙:唉。
甲:我走了。
乙:再见再见。
甲:回见。几位回见。
乙:(赔笑送别)呵呵呵呵。
甲:我没带帽子吧?
乙:没有您哪,没有。您就这样来的。
甲:呵。(离开)
乙:唉,这位同志还不错。刚见面儿请我吃饭。他走了,您听我一个人说。这个相声有一个人说的有俩人说的。。。(甲回来)
甲:杜老师啊!
乙:啊。
甲:咱甭吃薄饼炒和菜啦!
乙:怎么又不吃啦?
甲:薄饼那个玩意儿,它好看不好吃。吃完了不搪时候。
乙:啊。
甲:一会儿就饿。
乙:啊。
甲:您这个身体这么健康,这么瓷实吃那个玩意儿哪行去?
乙:那怎么办哪?
甲:我给您来点儿瓷实的。
乙:那吃什么呢?
甲:我给您煮俩秤砣。
乙:(语塞)对。。。唉最好呀,您再给我来俩铁球。
甲:也可以呀。
乙:什么也可以!瓷实的饭食。
甲:对,瓷实的饭食。
乙:唉。
甲:我给您炖牛肉烙大饼。
乙:这可解馋。
甲:买它五斤牛肉要肥瘦。
乙:我吃不了这么多。
甲:吃不了剩下。
乙:啊。
甲:我有一个朋友在山西阳泉刚回来。
乙:嚯。
甲:带了一个山西阳泉大砂锅。
乙:啊。
甲:砂锅炖牛肉,烙点儿螺丝转儿饼,撕着吃着解闷儿。
乙:嗬!
甲:喝点儿冰糖水,刮刮肠子去去油腻。
乙:太好了!
甲:可是有一样。
乙:啊。
甲:砂锅炖牛肉,你一个菜太单调。
乙:唉,少点儿。
甲:为了请您。
乙:怎么办?
甲:为了赔礼道歉,狠了狠了吧。
乙:啊。
甲:舍了舍了吧。
乙:嗬!
甲:我家有只老母鸡。
乙:啊。
甲:我把这只老母鸡宰喽!
乙:哎呀!
甲:买它一斤毛栗子。
乙:啊。
甲:砂锅炖牛肉,黄焖栗子鸡。
乙:嗬。真好吃!
甲:怎么样?
乙:好!
甲:这只老母鸡啊,
乙:啊。
甲:我告诉你,这个牛肉甭说五斤,二十斤我都舍的!
乙:嗬!
甲:这只老母鸡要不是老朋友,说什么我也舍不得给你吃。
乙:为什么?
甲:听我说呀。
乙:怎么?
甲:我这只老母鸡个儿又大,又肥,下蛋又多,年头又老。
乙:啊。
甲:老母鸡。
乙:老母鸡?
甲:老得简直。。。老得太可爱了!
乙:特别老?
甲:啊!
乙:您说它老到什么程度呢?
甲:老到什么程度,连我也不知道。
乙:噢。
甲:我们院儿里有一个赵二奶奶跟我说过。
乙:怎么说的呢?
甲:说这只老母鸡比我妈小两岁。
乙:(语塞)嗬!您这是鸡精啊这个!嗬,哎呀!
甲:要是论辈儿,我还得叫它二姨儿!
乙:嘿!好嘛!这不错。行!
甲:这回为了请您,咱就砂锅炖牛肉。
乙:黄焖栗子鸡。
甲:烙点儿螺丝转儿饼。
乙:好!
甲:张家胡同口儿!
乙:不见不散。
甲:十二号。
乙:我准去。
甲:十点半。
乙:行。
甲:不见不散。
乙:就这么办了。
甲:再见。
乙:再见。
甲:不给您鞠躬了。老鞠躬就有点儿千篇一律了。没意思。
乙:握握手吧。
甲:握握手。握握手再走,明天见。
乙:我就不送您了。
甲:明天一定去。
乙:您慢走。
甲:我没穿大衣吧?
乙:没有啦你呐。(甲走)哎呀,还真不错,又改了炖肉烙饼了。您还是听我说。一个人是单口相声,两个人是对口相声。(甲回)
甲:啊,杜老师啊!
乙:啊?
甲:咱甭吃炖肉烙饼了!
乙:这炖肉烙饼怎么也不吃了?
甲:炖肉那个玩意儿它不烂啊!
乙:它你不炖它烂不了啊!
甲:我请你吃点儿好的,大伙儿一听都挑大拇哥的!
乙:什么呀?
甲:请你吃窝头!
乙:(语塞)窝。。。喂。。。窝头呀?!
甲:对!
乙:那你上我那儿吃去得了!
甲:怎么了?
乙:旧社会吃窝头吃得我都寒了心了。
甲:窝头跟窝头不一样。
乙:窝头有什么两样儿啊?
甲:您那窝头什么面儿的?
乙:我这窝头棒子面儿的。
甲:跟我这不一样啊!
乙:你那个?
甲:我这小米面儿的。
乙:这不一样嘛这个。
甲:加上点儿玉米面儿。我这窝头跟您还有不一样的地方。
乙:还有什么不一样的?
甲:您那窝头什么样式?
乙:上头一尖儿,底下一窟窿啊。
甲:跟我这不一样啊。
乙:您那个?
甲:我这上头一窟窿底下一尖儿!
乙:嘿!哎呀,他把那窝头给翻个儿了!
甲:我这面多。
乙:都什么面啊?
甲:有棒子面,玉米面,江米面菱角面荸荠面青丝红丝玫瑰小枣儿核桃仁儿榛子仁儿。
乙:啊。
甲:柿霜晶糕大大鸡子儿一发应名叫窝头实际大槽糕!
乙:嗬!
甲:又名叫八宝大窝头!
乙:还真不错!
甲:正名斋都做不了。起士林都没这手艺!
乙:啊!
甲:怎么样?
乙:好!
甲:咱们就这窝头了!
乙:啊。。。可是干吃窝头他干点儿。
甲:干点儿?
乙:啊。
甲:干点儿给您熬点儿粥。
乙:可以。
甲:要是不爱喝粥给您煮挂面。
乙:行。
甲:给您买五盒挂面。
乙:啊。
甲:六斤鸡蛋,四斤红糖给您请个催生婆。
乙:(语塞)这。。。
甲:您看行不行?
乙:啊。
甲:不行把您送到妇产科医院。
乙:对对对,回头呢我再养活一大胖小子。
甲:那就这么办了。
乙:什么这么办了!我这儿坐月子呢!
甲:咱们就窝头了。
乙:窝头吧。
甲:唉。
乙:窝头挂面。
甲:明天十点半。
乙:好吧您呐。
甲:不见不散。
乙:回见。
甲:再见,再见。哈哈。一定去啊!
乙:啊。
甲:我没骑摩托车来吧?
乙:嗬,哎呀。(甲走)这位连肝儿都穷了,您看见了吧?这窝头也不一定吃得上。干脆您还听我的。这个两个人是对口,一个人是单口。(甲回)
甲:我说杜老师啊。
乙:啊。
甲、乙:咱甭吃窝头啦!
乙:咱喝点儿煤油吧!
甲:煤油太贵啦!
乙:咱喝点儿凉水吧!
甲:凉水我挑不动它。
乙:(咬牙)咱俩上河边饮饮吧!
甲:就这么办了吧!
甲、 乙:哈哈哈!
乙:走!
甲:你怎么往外轰我呀?
乙:你到底请我不请我?
甲:请你请你请你。
乙:啊。
甲:开玩笑。真要请你呀。
乙:啊?
甲:就不在家里吃。
乙:怎么回事儿?
甲:家里吃太小气。
乙:啊。
甲:也没什么好菜。
乙:唔。
甲:咱们俩外边儿。
乙:哪儿啊?
甲:咱们俩北京饭店。
乙:北京饭店?
甲:高级餐厅!
乙:请我吃什么呢?
甲:请几位老师傅给咱们做一做全国大菜,南北全席。
乙:北京饭店?
甲:对!
乙:请我吃全国大菜,南北全席?
甲:嗯。
乙:我不是瞧不起你。
甲:是啊?全国大菜,南北全席。
乙:南北全席?
甲:唉。
乙:今天这么办。
甲:怎么办?
乙:同着各位观众,您把这全国大菜南北全席的菜名说上三样儿五样儿来我就支您请客的情了。
甲:你说这个话有点儿小瞧我。
乙:啊?
甲:我只要把菜名说上几样来就代表请你了?
乙:唉。
甲:我说了!
乙:说说!
甲:你听一听!
乙:啊。
甲:全国大菜南北全席我准备请你吃上四干四鲜四蜜饯,四冷荤三个甜碗四点心。
乙:噢?那什么叫四干呢?
甲:四干就是黑瓜子白瓜子核桃蘸子(?)糖杏仁儿。
乙:四鲜?
甲:北山苹果申(莘?)州蜜桃广东荔枝桂林马蹄。
乙:四蜜饯?
甲:青梅橘饼圆肉瓜条。
乙:四冷荤?
甲:全羊肝儿溜蟹腿白斩鸡炸排骨。
乙:三甜碗?
甲:莲子粥杏仁儿茶糖蒸八宝饭。
乙:四点心?
甲:芙蓉糕喇嘛糕(?)油炸荟子(?)炸元宵。
乙:还真不少!
甲:真不好啊?是真不少啊?
乙:真不少。
甲:真不少啊?
乙:啊。
甲:真不少这是压桌碟儿摆样子,愿意吃吃两口不愿意吃把它撤到旁边儿,真正的南北大菜这才上来。
乙:您慢慢儿说后头还有什么菜。
甲:后边儿头一个大菜就是蒸羊羔。
乙:这可是大菜!
甲:后边儿还有哪。
乙:啊?
甲:后边儿还有蒸熊掌。
乙:噢?
甲:蒸鹿尾儿、烧花鸭、烧雏鸡、烧子鹅、炉猪、炉鸭、酱鸡、腊肉、松花、小肚儿、晾肉、香肠儿。什锦苏盘儿、熏鸡白肚儿、清蒸八宝猪。。
乙:还真不少。
甲:江米酿鸭子
乙:啊。
甲:罐儿野鸡、罐儿鹌鹑、卤什件儿、卤子鹅、山鸡、兔脯、菜蟒、银鱼、清蒸哈什蚂、烩鸭丝、烩鸭腰、烩鸭条、清拌鸭丝儿、黄心管儿。
乙:啊。
甲:焖白鳝、焖黄鳝、豆豉鲇鱼、锅烧鲤鱼、锅烧鲶鱼、清蒸甲鱼、抓炒鲤鱼、抓炒对虾、软炸里脊、软炸鸡、什锦套肠儿、麻酥油卷儿、卤煮寒鸦儿。
乙:嗬!
甲:溜鲜蘑。
乙:啊。
甲:熘鱼脯、熘鱼肚、熘鱼骨、熘鱼片儿、醋熘肉片儿、烩三鲜儿、烩白蘑、烩鸽子蛋、炒银丝、烩鳗鱼、炒白虾、炝青蛤(?)炒面鱼(?)炒竹笋、芙蓉燕菜、炒虾仁儿、烩虾仁儿、烩腰花儿、烩海参。
乙:啊。
甲:锅烧海参、锅烧白菜。
乙:啊。
甲:炸开耳、炒田鸡。
乙:嗬!
甲:还有桂花翅子。
乙:啊。
甲:清蒸翅子、炒飞禽、炸什件儿、炒排骨、清蒸江瑶柱、糖熘芡仁米、拌鸡丝、拌肚丝、什锦豆腐、什锦丁儿!
乙:够啦!
甲:糟鸭、糟蟹。
乙:嗯。
甲:糟鱼、糟熘鱼片、熘蟹肉、炒蟹肉、清拌蟹肉、蒸南瓜、酿倭瓜、炒丝瓜、酿冬瓜、焖鸡掌儿、焖鸭掌儿、焖笋、炝茭白、茄干晒炉肉、鸭羹、蟹肉羹、大碗儿多撒胡椒面热腾乎啦的三鲜木樨汤!
乙:吃不了啦!
甲:后面儿还有呢!
乙:啊。
甲:后面儿还有红丸子、白丸子、熘丸子、炸丸子、南煎丸子、四喜丸子、鲜虾丸子、鱼脯丸子、饹炸丸子、豆腐丸子、氽丸子、一品肉、樱桃肉、马牙肉、红焖肉、黄焖肉、坛子肉、烀肉、扣肉、松肉、罐儿肉、烧肉、烤肉!
乙:啊!
甲:大肉、白肉!酱豆腐肉、红肘子、白肘子、水晶肘子、蜜蜡肘子、酱豆腐肘子、扒肘子、煨羊肉、酱羊肉、烧羊肉、烤羊肉、五香羊肉、爆羊肉、氽三样儿、爆三样儿、烩银丝儿、烩散丹、熘白杂碎、三鲜鱼翅、栗子鸡!这些菜你爱吃不爱吃?
乙:爱吃!
甲:爱吃也吃不了!
乙:怎么?
甲:我兜里没带钱!
乙:馋我呀!

❼ 西瓜皮还另有大用,你知道吗

在炎热的夏天我们总是喜欢来上一份冰镇西瓜!但是一般我们吃完水红色的果肉就把西瓜皮给扔了,但是其实西瓜皮我们还可以拿来吃啊!西瓜皮是很美味的食材哦!吃起来脆生生的,既可以发扬我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又可以满足我们对于吃的欲望哦!接下来给大家盘点一下西瓜皮的几种美味吃法吧~

1.酸辣西瓜皮

白绿色的西瓜皮切成薄片之后再和颜色鲜艳的红辣椒和青椒放在锅里炒一下,这样辣味已经有了,爱吃酸的可以加上一点醋哦!你还可以加上泡菜用的酸盐水!这个酸辣的味道更纯正!

2.凉拌翠衣

西瓜皮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做翠衣。凉拌翠衣是西瓜皮最清爽的一种吃法,口味自己选择,但是西瓜皮后面绿色的皮一定要削掉。

3.翠衣茶

大家喝过冬瓜荷叶茶,应该是没喝过西瓜茶了。但是翠衣茶是用西瓜最外面那一层绿色的翠衣做的哦,晒干后用来泡茶喝,不但清热,还可以解暑,夏日清凉必备哦!

4.糖醋西瓜皮


醋溜这种手法在西瓜皮的身上同样合适,虽然醋溜后的西瓜皮颜色黑黑的不太好看,但是味道是一绝的!爱吃醋溜口味的小可爱们可以试一试!

每次我们吃完的西瓜皮没必要扔掉啦,不但可以节约钱,还可以让你少去菜市场一次,减少麻烦哦!而且都是日常菜,在家里面都可以随便做!

❽ 溜西瓜皮是什么意思

就是啃完了西瓜还要继续啃西瓜皮吧

❾ 相声“报菜名”的词 那里能找到啊

相声文本 报菜名

甲:我们这位演员啊。
乙:啊。
甲:很多观众都认识。
乙:您客气。
甲:经常啊在收音机里头,电视里头看到您。
乙:倒是经常的广播。
甲:您是天津市曲艺团的演员。
乙:对啊。
甲:原籍是北京人。
乙:不错。
甲:一直就在北京住。
乙:唉。
甲:现在家不还在北京哪。
乙:啊,在北京哪。
甲:您住在新街口北小五条十三号。
乙:啊,对,对,对。
甲:是不是?
乙:对。
甲:家里都好啊?
乙:都不错。
甲:老太太好啊?
乙:身体健康啊。
甲:大哥好啊?
乙:也不错啊。
甲:大嫂子好?
乙:不错。
甲:孩儿们都上学了?
乙:全上学了。
甲:替我向老太太问候。
乙:谢谢您。
甲:呵呵。几口人?
乙:六口人。
甲:六口人都挺快活?
乙:每位全不错。
甲:您住的是小五条。
乙:啊。
甲:小的时候我跟您住街坊。
乙:唉,咱俩是邻居。
甲:我住小六条。
乙:啊?
甲:一条胡同。
乙:对对对。
甲:我比您大一岁。
乙:啊。
甲:我今年四十五,您四十四。
乙:差一岁。
甲:那年我八岁。
乙:啊
甲:那年您七岁。
乙:对。
甲:咱们哥俩就在一块儿玩儿。
乙:发孩儿。
甲:咱们是小朋友。
乙:不错。
甲:小弟兄。
乙:嗯。
甲:长大了又是同学。
乙:啊。
甲:现在又是老朋友。
乙:咱俩相好。
甲:咱们二位这老朋友啊。
乙:啊。
甲:可不是一般的老朋友。
乙:那咱们俩是什么样的朋友呢?
甲:咱们二位是思想一致的好朋友。
乙:什么叫思想一致的朋友啊?
甲:就是想法一样,志同道合。
乙:那你说一说。
甲:比方说你要是积极分子——
乙:那么你呢?
甲:我就是先进分子。
乙:这话对。
甲:你要是劳动英雄——
乙:你呢?
甲:我是生产模范。
乙:不错。
甲:你要是光荣军属——
乙:你?
甲:我就是革命之家。
乙:啊。
甲:你要说相声——
乙:你?
甲:我就讲滑稽。
乙:噢。
甲:你要当演员——
乙:你?
甲:我就搞文艺。
乙:嗯。
甲:你要演电影——
乙:你?
甲:我就唱京剧。
乙:嚯!
甲:你体育家——
乙:你?
甲:我运动员儿。
乙:嗬!
甲:你是冠军——
乙:你?
甲:我是选手。
乙:啊。
甲:你是健将——
乙:啊。
甲:我是第一。
乙:嚯!
甲:你是左树生——
乙:你?
甲:我就是陈金刚。
乙:啊。
甲:你要刘立福——
乙:你?
甲:我就是吕洪祥。
乙:嚯!
甲:你要大郎平——
乙:你?
甲:我就是孙晋芳。
乙:嚯嚯,有意思。
甲:你要是科学家——
乙:那你呢?
甲:我就是工程师。
乙:啊。
甲:你高中毕业——
乙:你?
甲:我小青年儿。
乙:噢。
甲:你做小买卖儿——
乙:你?
甲:我做小生意。
乙:啊。
甲:你要卖金鱼儿——
乙:你?
甲:我就卖花盆儿。
乙:啊。
甲:你要卖鸭梨儿——
乙:你?
甲:我就卖金鱼儿。
乙:啊。
甲:你要卖草帽——
乙:你?
甲:我就卖凉席儿——
乙:啊。
甲:你卖豆腐丝儿——
乙:你?
甲:我卖豆腐皮儿——
乙:嘿!有意思。
甲:你卖咸鸭子儿——
乙:你?
甲:我卖酱猪蹄儿。
乙:啊。
甲:你卖红鱼虫——
乙:你?
甲:我卖花生仁儿吧!
乙:嘿嘿嘿,哎呀。
甲:你要是开大买卖——
乙:那你呢?
甲:我开大商店。
乙:啊。
甲:你要是大经理——
乙:你?
甲:我是大老板。
乙:嚯!
甲:你要是大财主——
乙:你?
甲:我就是大资本家。
乙:啊。
甲:你要是大特务——
乙:你?
甲:那我就是大叛徒呗!
乙:嗨!这就不怎么样了。
甲:你不了解我的意思。
乙:怎么回事儿?
甲:咱们二位是老朋友。
乙:啊。
甲:联欢会儿嘛,说个笑话儿,开个玩笑这个问题不大。
乙:啊,您刚才那是跟我开玩笑?
甲:说笑。
乙:您可错了。
甲:怎么了?

乙:您这玩笑开得过火儿了。
甲:哎哟,那我这尺寸没掌握好。
乙:唉。
甲:这个笑话儿开的有点儿过重了。
乙:我不爱听。
甲:有点儿过分了。
乙:这是。
甲:使您不高兴。
乙:那当然了。
甲:我表示遗憾。
乙:诶。
甲:这是我的缺点。
乙:唉。
甲:我的不对。
乙:对。
甲:我的错误。
乙:就是。
甲:我对不起你。
乙:啊。
甲:你向我道歉吧!
乙:(语塞)。。。不是。。。我向你道歉哪?!
甲:应当的。
乙:你向我道歉。
甲:我向您道歉?
乙:唉。
甲:我怎么跟您道歉?
乙:怎么道歉?
甲:我给您赔礼。
乙:啊。
甲:我给您鞠躬。
乙:甭客气。
甲:我拿您开玩笑,这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
乙:就是。
甲:特别是过分了就更不应当了。
乙:啊。
甲:我得弥补弥补我的缺陷。
乙:是吗?
甲:根据我的水平,
乙:啊。
甲:我用什么方法弥补我的缺陷呢?
乙:用什么方法呢?
甲:我请请客。
乙:请客?
甲:一请客,一赔礼,代表就是道歉了。
乙:噢,您要请我。
甲:啊。
乙:行。
甲:我请请你。
乙:行。
甲:我请您干什么呀?
乙:干什么哪?
甲:我请您看电影儿?
乙:现在看电影儿?
甲:现在看有点儿来不及了。
乙:对。
甲:请您吃糖?
乙:唔?
甲:吃糖太小气,观众笑话,这人不大方。
乙:唉。
甲:请您吃冰棍儿,天儿凉闹肚子。要请您啃西瓜皮呢——
乙:啊——您这?!有请客啃西瓜皮的嘛?!
甲:啃不了。
乙:怎么啃不了?
甲:你还不会那种技术。
乙:我这么大人不会啃西瓜皮?!
甲:啃西瓜皮哪是专门儿技术。
乙:那您说怎么啃呢?
甲:有一种要领。
乙:你说一说。
甲:就是横着啃解渴,
乙:啊。
甲:竖着啃洗脸。
乙:嗬!这连毛巾肥皂都省了。
甲:我反正想办法。
乙:啊。
甲:我得请请你。
乙:你怎么请我呢?
甲:请你干什么呢?
乙:啊。
甲:我得琢磨一个好主意。
乙:你研究研究。
甲:唔,有主意了。
乙:啊?
甲:我给你买双皮鞋。
乙:啊这倒可以。
甲:也不行。
乙:啊?
甲:不知道你穿多大号的。
乙:你看看。
甲:给你买条裤子——
乙:行!
甲:不知你爱什么料的。
乙:嘿!
甲:这样吧。
乙:啊。
甲:你到我家去吧。
乙:干嘛去呀?
甲:明天到我家呀,
乙:啊。
甲:我请您吃饭。做客
乙:噢,您要请我吃饭?
甲:好不好?
乙:好!
甲:我请你吃饭。
乙:行!
甲:您爱吃面爱吃米?
乙:北京人爱吃面。
甲:爱吃面?
乙:啊。
甲:春天到了。
乙:唔。
甲:咱们吃点儿春饼。
乙:行。
甲:这是北京人最喜欢吃的。
乙:啊。
甲:春饼也就是薄饼。
乙:啊。
甲:我给您烙六张薄饼。
乙:还真不少。
甲:吃不了剩下。
乙:啊。
甲:主要吃的是菜。
乙:您给我来几个什么菜呢?
甲:我给您炸点儿鱼。
乙:可以。
甲:炸点儿鱼,炸点儿虾。
乙:啊。
甲:炸鱼炸虾炸雀巧儿。
乙:唉。
甲:炸干丸子炸蚂蚱,清蒸鱼翅虾米头,锅烧。。。
乙:。。。您等会儿。
甲:鸭子嘴儿鸡爪子羊犄角驴蹄子。
乙:这驴蹄子有炸着吃的嘛?!干脆。
甲:啊。
乙:您也甭炸了。
甲:怎么了?
乙:烙得了薄饼啊,您给我弄盒扣冰钉卷上得了。
甲:为什么?
乙:太硬了。吃完了我腮帮子全烂了。
甲:太。。。太硬?
乙:啊。
甲:给您来点儿软和的。
乙:就是。
甲:烙张薄饼。
乙:啊。
甲:给您卷一碗豆腐脑儿。
乙:(语塞)这。。。烙饼卷豆腐脑儿啊?!
甲:炒菜。
乙:唉,炒几个菜。
甲:给您炒菠菜——炒菠菜炒韭菜炒藿菜汤黄菜打点儿甜面酱买点儿羊蕨葱弄点儿萝卜条儿。
乙:嗬!
甲:我有一个亲戚在天津小站住。
乙:啊。
甲:送来五斤小站稻米。熬点儿稻米稀饭,北京人叫粳米粥。
乙:啊。
甲:咱们哥俩儿是吃干的喝粥灌灌缝儿吃饱了喝足了您做那边儿我坐这边儿。
乙:啊。
甲:咱们是小肚子上弦——
乙:这话怎么讲?
甲:弹弹(谈谈)心。
乙:呵呵,有意思。
甲:好吧?
乙:好好好。
甲:明天上午十点半,不见不散。
乙:我一定去。
甲:我家里等你。
乙:我准去。
甲:啊。
乙:唉,您等会儿。您家在哪儿住啊?
甲:不远儿。
乙:哪儿啊?
甲:张家口。
乙:(语塞)张。。。不去了。吃顿薄饼跑趟张家口啊?!
甲:西直门里头张家胡同口儿。
乙:嗨,你说清楚喽!
甲:张家胡同口儿往里走十二号半。
乙:唉?——
甲:明天你到家。。。
乙:(打断)什么叫十二号半哪?!
甲:去年下雹子给勀下半角儿去!
乙:嘿!十二号!
甲:十二号。
乙:唉。
甲:我在家里等您。
乙:我一定去。
甲:记准我的名字。
乙:啊。
甲:十二号啊。李伯祥。
乙:薄饼和菜。
甲:找我。
乙:您请我。
甲:咱们就吃薄饼。
乙:唉。
甲:炒和菜。
乙:不见不散。
甲:刚才耽误您演出,影响观众看节目。
乙:唉。
甲:对不起诸位。
乙:您请客就行了。
甲:您留步。
乙:呵呵,慢走。
甲:您演出吧。
乙:您慢走。
甲:明天见。
乙:我不送您了。
甲:薄饼和菜。
乙:您慢点儿走。
甲:不见不散。
乙:我不送您了。
甲:您留步。
乙:您慢走。
甲:(继续客气)
乙:您慢走。您这是?
甲:客气过火儿了。
乙:走吧您呐。
甲:薄饼和菜。
乙:唉。
甲:我走了。
乙:再见再见。
甲:回见。几位回见。
乙:(赔笑送别)呵呵呵呵。
甲:我没带帽子吧?
乙:没有您哪,没有。您就这样来的。
甲:呵。(离开)
乙:唉,这位同志还不错。刚见面儿请我吃饭。他走了,您听我一个人说。这个相声有一个人说的有俩人说的。。。(甲回来)
甲:杜老师啊!
乙:啊。
甲:咱甭吃薄饼炒和菜啦!
乙:怎么又不吃啦?
甲:薄饼那个玩意儿,它好看不好吃。吃完了不搪时候。
乙:啊。
甲:一会儿就饿。
乙:啊。
甲:您这个身体这么健康,这么瓷实吃那个玩意儿哪行去?
乙:那怎么办哪?
甲:我给您来点儿瓷实的。
乙:那吃什么呢?
甲:我给您煮俩秤砣。
乙:(语塞)对。。。唉最好呀,您再给我来俩铁球。
甲:也可以呀。
乙:什么也可以!瓷实的饭食。
甲:对,瓷实的饭食。
乙:唉。
甲:我给您炖牛肉烙大饼。
乙:这可解馋。
甲:买它五斤牛肉要肥瘦。
乙:我吃不了这么多。
甲:吃不了剩下。
乙:啊。
甲:我有一个朋友在山西阳泉刚回来。
乙:嚯。
甲:带了一个山西阳泉大砂锅。
乙:啊。
甲:砂锅炖牛肉,烙点儿螺丝转儿饼,撕着吃着解闷儿。
乙:嗬!
甲:喝点儿冰糖水,刮刮肠子去去油腻。
乙:太好了!
甲:可是有一样。
乙:啊。
甲:砂锅炖牛肉,你一个菜太单调。
乙:唉,少点儿。
甲:为了请您。
乙:怎么办?
甲:为了赔礼道歉,狠了狠了吧。
乙:啊。
甲:舍了舍了吧。
乙:嗬!
甲:我家有只老母鸡。
乙:啊。
甲:我把这只老母鸡宰喽!
乙:哎呀!
甲:买它一斤毛栗子。
乙:啊。
甲:砂锅炖牛肉,黄焖栗子鸡。
乙:嗬。真好吃!
甲:怎么样?
乙:好!
甲:这只老母鸡啊,
乙:啊。
甲:我告诉你,这个牛肉甭说五斤,二十斤我都舍的!
乙:嗬!
甲:这只老母鸡要不是老朋友,说什么我也舍不得给你吃。
乙:为什么?
甲:听我说呀。
乙:怎么?
甲:我这只老母鸡个儿又大,又肥,下蛋又多,年头又老。
乙:啊。
甲:老母鸡。
乙:老母鸡?
甲:老得简直。。。老得太可爱了!
乙:特别老?
甲:啊!
乙:您说它老到什么程度呢?
甲:老到什么程度,连我也不知道。
乙:噢。
甲:我们院儿里有一个赵二奶奶跟我说过。
乙:怎么说的呢?
甲:说这只老母鸡比我妈小两岁。
乙:(语塞)嗬!您这是鸡精啊这个!嗬,哎呀!
甲:要是论辈儿,我还得叫它二姨儿!

乙:嘿!好嘛!这不错。行!
甲:这回为了请您,咱就砂锅炖牛肉。
乙:黄焖栗子鸡。
甲:烙点儿螺丝转儿饼。
乙:好!
甲:张家胡同口儿!
乙:不见不散。
甲:十二号。
乙:我准去。
甲:十点半。
乙:行。
甲:不见不散。
乙:就这么办了。
甲:再见。
乙:再见。
甲:不给您鞠躬了。老鞠躬就有点儿千篇一律了。没意思。
乙:握握手吧。
甲:握握手。握握手再走,明天见。
乙:我就不送您了。
甲:明天一定去。
乙:您慢走。
甲:我没穿大衣吧?
乙:没有啦你呐。(甲走)哎呀,还真不错,又改了炖肉烙饼了。您还是听我说。一个人是单口相声,两个人是对口相声。(甲回)
甲:啊,杜老师啊!
乙:啊?
甲:咱甭吃炖肉烙饼了!
乙:这炖肉烙饼怎么也不吃了?
甲:炖肉那个玩意儿它不烂啊!
乙:它你不炖它烂不了啊!
甲:我请你吃点儿好的,大伙儿一听都挑大拇哥的!
乙:什么呀?
甲:请你吃窝头!
乙:(语塞)窝。。。喂。。。窝头呀?!
甲:对!
乙:那你上我那儿吃去得了!
甲:怎么了?
乙:旧社会吃窝头吃得我都寒了心了。
甲:窝头跟窝头不一样。
乙:窝头有什么两样儿啊?
甲:您那窝头什么面儿的?
乙:我这窝头棒子面儿的。
甲:跟我这不一样啊!
乙:你那个?
甲:我这小米面儿的。
乙:这不一样嘛这个。
甲:加上点儿玉米面儿。我这窝头跟您还有不一样的地方。
乙:还有什么不一样的?
甲:您那窝头什么样式?
乙:上头一尖儿,底下一窟窿啊。
甲:跟我这不一样啊。
乙:您那个?
甲:我这上头一窟窿底下一尖儿!
乙:嘿!哎呀,他把那窝头给翻个儿了!
甲:我这面多。
乙:都什么面啊?
甲:有棒子面,玉米面,江米面菱角面荸荠面青丝红丝玫瑰小枣儿核桃仁儿榛子仁儿。
乙:啊。
甲:柿霜晶糕大大鸡子儿一发应名叫窝头实际大槽糕!
乙:嗬!
甲:又名叫八宝大窝头!
乙:还真不错!
甲:正名斋都做不了。起士林都没这手艺!
乙:啊!
甲:怎么样?
乙:好!
甲:咱们就这窝头了!
乙:啊。。。可是干吃窝头他干点儿。
甲:干点儿?
乙:啊。
甲:干点儿给您熬点儿粥。
乙:可以。
甲:要是不爱喝粥给您煮挂面。
乙:行。
甲:给您买五盒挂面。
乙:啊。
甲:六斤鸡蛋,四斤红糖给您请个催生婆。
乙:(语塞)这。。。
甲:您看行不行?
乙:啊。
甲:不行把您送到妇产科医院。
乙:对对对,回头呢我再养活一大胖小子。
甲:那就这么办了。
乙:什么这么办了!我这儿坐月子呢!
甲:咱们就窝头了。
乙:窝头吧。
甲:唉。
乙:窝头挂面。
甲:明天十点半。
乙:好吧您呐。
甲:不见不散。
乙:回见。
甲:再见,再见。哈哈。一定去啊!
乙:啊。
甲:我没骑摩托车来吧?
乙:嗬,哎呀。(甲走)这位连肝儿都穷了,您看见了吧?这窝头也不一定吃得上。干脆您还听我的。这个两个人是对口,一个人是单口。(甲回)
甲:我说杜老师啊。
乙:啊。
甲、乙:咱甭吃窝头啦!
乙:咱喝点儿煤油吧!
甲:煤油太贵啦!
乙:咱喝点儿凉水吧!
甲:凉水我挑不动它。
乙:(咬牙)咱俩上河边饮饮吧!
甲:就这么办了吧!
甲、 乙:哈哈哈!
乙:走!
甲:你怎么往外轰我呀?
乙:你到底请我不请我?
甲:请你请你请你。
乙:啊。
甲:开玩笑。真要请你呀。
乙:啊?
甲:就不在家里吃。
乙:怎么回事儿?
甲:家里吃太小气。
乙:啊。
甲:也没什么好菜。
乙:唔。
甲:咱们俩外边儿。
乙:哪儿啊?
甲:咱们俩北京饭店。
乙:北京饭店?
甲:高级餐厅!
乙:请我吃什么呢?
甲:请几位老师傅给咱们做一做全国大菜,南北全席。
乙:北京饭店?
甲:对!
乙:请我吃全国大菜,南北全席?
甲:嗯。
乙:我不是瞧不起你。
甲:是啊?全国大菜,南北全席。
乙:南北全席?
甲:唉。
乙:今天这么办。
甲:怎么办?
乙:同着各位观众,您把这全国大菜南北全席的菜名说上三样儿五样儿来我就支您请客的情了。
甲:你说这个话有点儿小瞧我。
乙:啊?
甲:我只要把菜名说上几样来就代表请你了?
乙:唉。
甲:我说了!
乙:说说!
甲:你听一听!
乙:啊。
甲:全国大菜南北全席我准备请你吃上四干四鲜四蜜饯,四冷荤三个甜碗四点心。
乙:噢?那什么叫四干呢?
甲:四干就是黑瓜子白瓜子核桃蘸子(?)糖杏仁儿。
乙:四鲜?
甲:北山苹果申(莘?)州蜜桃广东荔枝桂林马蹄。
乙:四蜜饯?
甲:青梅橘饼圆肉瓜条。
乙:四冷荤?
甲:全羊肝儿溜蟹腿白斩鸡炸排骨。
乙:三甜碗?
甲:莲子粥杏仁儿茶糖蒸八宝饭。
乙:四点心?
甲:芙蓉糕喇嘛糕(?)油炸荟子(?)炸元宵。
乙:还真不少!
甲:真不好啊?是真不少啊?
乙:真不少。
甲:真不少啊?
乙:啊。
甲:真不少这是压桌碟儿摆样子,愿意吃吃两口不愿意吃把它撤到旁边儿,真正的南北大菜这才上来。
乙:您慢慢儿说后头还有什么菜。
甲:后边儿头一个大菜就是蒸羊羔。
乙:这可是大菜!
甲:后边儿还有哪。
乙:啊?
甲:后边儿还有蒸熊掌。
乙:噢?
甲:蒸鹿尾儿、烧花鸭、烧雏鸡、烧子鹅、炉猪、炉鸭、酱鸡、腊肉、松花、小肚儿、晾肉、香肠儿。什锦苏盘儿、熏鸡白肚儿、清蒸八宝猪。。
乙:还真不少。
甲:江米酿鸭子
乙:啊。
甲:罐儿野鸡、罐儿鹌鹑、卤什件儿、卤子鹅、山鸡、兔脯、菜蟒、银鱼、清蒸哈什蚂、烩鸭丝、烩鸭腰、烩鸭条、清拌鸭丝儿、黄心管儿。
乙:啊。
甲:焖白鳝、焖黄鳝、豆豉鲇鱼、锅烧鲤鱼、锅烧鲶鱼、清蒸甲鱼、抓炒鲤鱼、抓炒对虾、软炸里脊、软炸鸡、什锦套肠儿、麻酥油卷儿、卤煮寒鸦儿。
乙:嗬!
甲:溜鲜蘑。
乙:啊。
甲:熘鱼脯、熘鱼肚、熘鱼骨、熘鱼片儿、醋熘肉片儿、烩三鲜儿、烩白蘑、烩鸽子蛋、炒银丝、烩鳗鱼、炒白虾、炝青蛤(?)炒面鱼(?)炒竹笋、芙蓉燕菜、炒虾仁儿、烩虾仁儿、烩腰花儿、烩海参。
乙:啊。
甲:锅烧海参、锅烧白菜。
乙:啊。
甲:炸开耳、炒田鸡。
乙:嗬!
甲:还有桂花翅子。
乙:啊。
甲:清蒸翅子、炒飞禽、炸什件儿、炒排骨、清蒸江瑶柱、糖熘芡仁米、拌鸡丝、拌肚丝、什锦豆腐、什锦丁儿!
乙:够啦!
甲:糟鸭、糟蟹。
乙:嗯。
甲:糟鱼、糟熘鱼片、熘蟹肉、炒蟹肉、清拌蟹肉、蒸南瓜、酿倭瓜、炒丝瓜、酿冬瓜、焖鸡掌儿、焖鸭掌儿、焖笋、炝茭白、茄干晒炉肉、鸭羹、蟹肉羹、大碗儿多撒胡椒面热腾乎啦的三鲜木樨汤!
乙:吃不了啦!
甲:后面儿还有呢!
乙:啊。
甲:后面儿还有红丸子、白丸子、熘丸子、炸丸子、南煎丸子、四喜丸子、鲜虾丸子、鱼脯丸子、饹炸丸子、豆腐丸子、氽丸子、一品肉、樱桃肉、马牙肉、红焖肉、黄焖肉、坛子肉、烀肉、扣肉、松肉、罐儿肉、烧肉、烤肉!
乙:啊!
甲:大肉、白肉!酱豆腐肉、红肘子、白肘子、水晶肘子、蜜蜡肘子、酱豆腐肘子、扒肘子、煨羊肉、酱羊肉、烧羊肉、烤羊肉、五香羊肉、爆羊肉、氽三样儿、爆三样儿、烩银丝儿、烩散丹、熘白杂碎、三鲜鱼翅、栗子鸡!这些菜你爱吃不爱吃?
乙:爱吃!
甲:爱吃也吃不了!
乙:怎么?
甲:我兜里没带钱!
乙:馋我呀!

厉害吧?~_~

❿ 为什么放死人的地方叫太平间

逢凶化吉的思维方式 中国人喜好用吉祥、洁净的词语避开凶险、厌恶的事物,民俗物象大都具有特定的文化寓意。棺材称寿材,停尸房叫太平间,汤饼隐寓长寿,瓜皮帽隐寓六合统一,梨不分着吃,住居“前不栽桑(丧)后不栽柳(溜)”。在命定、被动意识的背后,又透露出脆弱的主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