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知识 » 如何对北京四合院开发利用
扩展阅读
厦门如何坐车去弋阳 2024-05-18 13:10:09
深圳最牛的律师叫什么 2024-05-18 12:49:57

如何对北京四合院开发利用

发布时间: 2022-11-13 16:36:40

⑴ 北京四合院的优点和缺陷是什么

旧时的四合院,整个院子一家人居住。家中的长辈都是住在北屋的正房和耳房,子孙辈住在东西厢房,仆人住在外院的南房或后罩房。

在几个院落组成的深宅大院中,长辈居住中间的位置,间数也多,而且宽敞明亮,子孙在两侧的屋里,房间少一些,且相对低矮。

仆人的住房、马号、厨房等坐落在整个院落的最南边,库房以及女仆的住房位于院落最北部的后罩房。

这样一种布局,既有实用方面的考虑,也有特定的文化含义。例如整个院落的大门在南边,马号设置在一进大门的院落比较方便。

一般男仆不经允许是不准随便进入内院的。所以也只能住在最南边的外院里。

库房安排在最北边的后罩房,中间隔着几个院子,离前边的大门很远,易于防贼防盗。

女仆住在后罩房,与男仆的住房保持一定的距离,很符合封建社会"男女之大防"的戒律。

北京的四合院有很多优点。四合院都有一个比较宽敞的院落,里面既可以种植花木,摆设鱼缸,也可以作为儿童、老人的娱乐场地。

冬天阳光充足,院里各屋既有分隔,相距又不远,便于家人起居。

四合院房屋采用抬梁式的砖木结构,屋顶比较厚,抗震性能较好。

夏天院内搭上凉棚可以防止烈日暴晒,办红白喜事时也有足够的地方在院内搭喜棚。

冬天糊上窗户,挂上棉门帘,可以防风防沙。

四合院的安全性也较强,以屋墙、院墙四面围合,使外人不经大门难以入院,既防盗,又减少了外界环境的干扰。

当然,万事有其利必有其弊,四合院也是有它的缺点的。首先是东西厢房和南房不象北房的朝向那么好,南房朝北,阳光不容易照射室内,东厢房夏天西晒,西厢房夏热冬冷。院内房屋朝向不好的占四分之三,这自然是一大缺点。

其次是缺乏功能分区。四合院内各间房屋是按家庭成员的身份划分的,祖父母、父母住北房,儿孙住东西厢房,起居室、餐厅则没有具体的划分,尤其厨房、浴室和厕所没有具体的规化,因此给居民带来了许多不便。

像厨房离餐室比较远,往往要端着菜走过院子。

没有专门的浴室,洗澡自然成了一个不小的问题。

厕所与居室的距离比较远,使用起来很不方便。有些小院没有厕所,居民只得到胡同里去方便。

旧时四合院内是没有自来水的,居民用水只能到胡同里的井窝子去挑,或者花钱雇人送水。

四合院的院门平时紧闭,家人晚上探亲访友、看戏后回家还要留人给开门,有些不速之客来登门拜访,院里人很难听见敲门声。

四合院的格局本来是适合一家人居住的,但是许多市民因经济拮据,只能几家甚至十几家挤在一个院里居住,这样,各家在干做家务活时相互影响、干扰,很容易产生矛盾。

北京四合院的营造与保护

遍布北京城大街小巷中的古老的四合院,是根据不同地区和社会的不同地位差异而营造出不同类型及制式的传统院落式建筑,从平面布局、外观造型、建筑高度和结构装饰等方面,都已形成一套完整规范的营造体系,包含着丰富的建筑种类及形制,其中最突出的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建筑等级严格的府、邸、宅、第等大型院落,多分布在内城的大片四合院区域内,如恭王府、醇亲王府、顺承郡王府等数十个王府大院和一批贝勒府、贝子府、公主府及国公府、将军府等宅邸院落都是当时极具影响的建筑。

建筑规模大小不同的宅院式四合院建筑,是旧城内分布最多的传统建筑。

以建筑围合式为主体布局的各类寺庙、书院、会馆、学堂等,建筑风格。

传统商家店铺建筑也是多种多样的,历史上多分布在老北京的西单、王府井、前门、大栏栅、琉璃厂等地区。上述建筑院落的布局保留了四合院的特征,共同构成了北京旧城中种类丰富的传统四合院建筑群落。

北京四合院所特有的另一个无形文化价值,是体现在它是北京历史名城延续数百年历史的传统文化的载体。分布在旧城内连绵成片的四合院等传统建筑,就是北京城市的历史文脉,它见证了历史上曾发生和出现的重大事件以及记载了历史上的重要人物的光荣事迹。

旧城内经历了数百年沧桑岁月的一批"旧时王榭"与大量的寻常百姓的宅院,都蕴藏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在北京乃至我国历史上很多重要的历史事件、重要的人物活动和着名的古今文学作品的诞生,都与这些传统的院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从民族历史文化保护的视角观察,经数百年历史而流传至今的四合院,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与名城保护价值,而且,它同时它所蕴藏的北京社会历史文化与民族传统文化还有待我们进一步探讨和挖掘,一旦失去,将会是继北京当年拆除城墙之后的最大损失与遗憾。但是,在旧城内开展四合院保护工作,是一项观巨而复杂的工作,特别是在进一步的工作中,还有诸多的问题和矛盾有待解决。

四合院的保护是一项社会性极强的工作,涉及到政府的多个部门及社会的方方面面,需要各级政府和规划、房管、文物、建委等各部门多方面努力。

北京旧城内四合院保护与利用的突出问题是超限度地使用,大部分住房往往是几代同堂、空间有限、生活拥挤,应首先采取外迁的方式,疏解住户,减轻四合院居住压力,然后再实施院落的维修、保护。

旧城内保留至今的四合院,经过市区近几十年的建设发展已今非昔比,部分四合院街区与历史原貌有着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已扩展的市政道路将部分历史建筑及院落被新的道路所占用,因此,已不可能没有丝毫改动地对旧城内所有的四合院进行保护。

对现有四合院的保护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区域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和制度。特别是要结合广大住户使用的实际需要制定相应的规定:

首先是对已公布保护的30处历史文化街区中的四合院建筑就原格局、原形制加以保护,而一般地区的四合院只是保护其传统建筑特色和风貌;前者对其原有建筑格局不加以增改和变动,后者可以根据需要对其平面布局进行适量的调整。

其次,四合院建筑的保护,而与文物建筑的保护有所区别,四合院民居建筑的保护工作一定以广大住户现实生活的需要为出发点。其大量的民居四合院建筑,只是保护其建筑规制、原有布局及传统外观与风貌,其内部完全可以根据个人需要进行现代化装修利用。

另外,因受历史地域条件的限制,无法改变旧城内四合院区域中居民的居住生活环境。只能在保护四合院整体完整性的前提下,创造条件逐步提高院落内的基础设施水平。但是一些大型市政管线的引进,对四合院的保护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如煤气、热力等管道工艺要求严格的大口径管线设施,限制了四合院的保护,从而不可能全部引入到每个院落。但大多数的四合院地区,可在不破坏院落的整体格局和不影响街区风貌的前提下,引入多种市政管线和设施,并为四合院住户增设家庭卫生间、厨房等生活设施。

总之,老北京的传统四合院历史建筑,是我们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我们有义务全面保护这份遗产。在北京全力筹备"奥运"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之下,保护传统四合院的工作就更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⑵ 关于四合院的发展与保护,应该采取哪些措施简短一些,

北京市文物局文保处处长王玉伟接受采访时说,胡同四合院的保护不同于通常意义的文物保护,必须兼顾历史风貌和居民生活条件提高的双重要求,让四合院的居住条件更舒适、更环保是此次修缮工程的一个重要目标.
胡同四合院在北京有800年历史,由于年久失修,北京旧城里大量的胡同四合院的生活居住条件堪忧.由于大量四合院不属于文物,保护阻力重重.
近年来,北京市在旧城内陆续划出33片保护区,对胡同四合院区域实施整体保护.在保证外观与整体风貌一致的前提下,四合院建筑内部可以做相应的提升改造.
“这就使得化解历史风貌保护与居住条件改善之间的矛盾成为可能.”王玉伟说,“此次的修缮导则将四合院建筑按价值重要程度分为三类,除了严格要求各类建筑修缮时的历史风貌外,还详细规定了对节能环保的要求.”

⑶ 四合院是北京的传统民居的代表,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对于四合院的开发和保护有不同的观点和做法,你

北京四合院的民居文化形成来自社会的演变,政治和历史对民居文化具有重大的影响.人们的生活改变着民居形式,民居又对后来居住的人的生活构成影响,建筑与人和环境是不断互动、相互影响的.先辈给我们留下的构建民居的宝贵经验非常重要,因此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应尊重历史并对文化怀有深厚的感情.所以在北京发展建设中对四合院要有选择地保护和改造.根据题意.
故选:D.

⑷ 北京四合院的现状是怎样的

进入21世纪,北京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这种大规模的新城建设和旧城改造运动在带来城市的勃勃生机的同时,也伴随了一定历史的磨灭与消亡。而最能代表老北京民俗文化和反映北方古老文化生活的四合院就在其中。

北京市政府于2004年4月12日下发了《关于鼓励单位和个人购买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四合院等房屋的试行规定》,允许四合院自由买卖,以此来鼓励民间资本介入四合院的保护。

专家透露说,目前北京四合院总面积大约为300万平方米,交易价格为每平方米1万至1.5万元之间。据有关专家预测,由于四合院的不可再生性,一旦实现公开的自由流通,价格将会翻倍上涨。不过专家们强调说,其实,四合院的交易原本就一直存在,而且在大多数的情况下都是有价无市。《规定》的出台,只是使交易公开化和合法化。

北京四合院面临的困境与本身因素也有一定联系。四合院被大规模的拆迁,其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处在具有商业价值的特殊地段。四合院毁灭的真正原因便是这种商业价值所带来的短暂性利益。四合院所承载的经济价值也随着这种不断的毁灭而更加攀升。

北京四合院所面临的状况可谓是危机重重,对它的改造也已经是必然的趋势。改造四合院并非轻而易举,稍有不慎,很有可能将几百年流传下来的古老文化毁之一旦。不改,则将面临彻底毁灭的境地。

令许多关注四合院文化价值人士担忧的是,新政策的规定是否会给市场带来不利条件,而最终破坏四合院的文化价值。购买之后,产权人具有了一定的处置权利和获得收益的权利。在政府没有出台实施细则的情况下,投机行为的存在仿佛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行为。《规定》鼓励四合院的购买者保留产权的时期为五年以上,这样可以进一步遏制投机行为,但却不是强制性规定。

总之,四合院的保护与拯救工作是一个艰巨而长期的工作,但我们只要以保护传统文化为已任,摆脱功利思想,就一定能使这个宝贵的遗产继续保留下来,流传下去。

⑸ 请就北京城市建设中的胡同、四合院改造和保护问题谈谈自己看法

在经济面前何来保护。除了那些有名点的胡同,四合院。在不久的将来都会消失。还有古建周边的四合院也还能错在。好似是因为古建周边不宜有高的现代建筑。其他都将被拆除。

⑹ 北京的四合院如何保护与改造

北京的四合院独具特色,属于文物保护对象。但是如何保护与改造,专家学者、政府部门、居民百姓的意见众说纷纭,我也想谈谈我这个草民的看法。我所在的西城区目前还有约6万户居民住在平房区,其中文化保护区内约4万户、14万人,人均居住面积仅6平方米。平房区人居生活环境质量低下,80%是三、四、五类危旧房,70%是大杂院,院内外私搭乱建的违章建筑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居民居住条件十分恶劣,拥挤不堪,火灾隐患严重,基础设施陈旧落后.群众对这种居住环境非常不满意,要求改善生活环境的呼声强烈。如果你从空中鸟瞰,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区破旧的平房、大批的违章建筑、杂乱不堪的四合院与其周边现代化的居住小区、金融街区、商业街区、办公街区形成巨大的高低端反差,显得极不和谐。如果深入危旧平房区居民中调查,你很难找到一个科长级人物。那里居住的多数是收入偏低的群体、效益差的企业职工、退休职工及下岗人员、老弱病残人员、外地来京租赁房屋的人员。如果危旧平房区长期得不到改造,它有可能成为中心城区的贫民窟,它也可能成为藏垢纳污的场所,它会影响首善之区形象,它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西城区这几年一直在进行水电一户一表、煤改电等改善平房区生活环境的工作,2008年市政府给东、西、崇、宣四个城区各拨款1.5亿元进行平房危房翻建改造,2009年又给每个区拨款2.5亿元;我原来住过的四合院也在2008年全部进行了翻建。这些工作也是需要做的,但是我认为只是政府在资金仍然不足的情况下采取的治标办法,它还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平房区脏乱差的面貌。四合院翻建后,解危未解困,老百姓私搭乱建的违章建筑仍然存在,我所居住过的胡同有几个院还盖起了二层楼,就像日本鬼子的碉堡一样耸立在四合院,把四合院搞的是越来越乱,这哪里还有四合院的特色!因此,我认为,这种改造不是治本的方法,必须采取彻底的改造办法改善平房区生活环境,保护四合院传统风貌。我认为,保护是指对历史地段及其环境的鉴定、保存、维护、整治以及必要的修复和复原等活动。这种保护概念用于王府、寺庙等重点文物保护对象以及几百个挂牌的四合院比较适合,而对于绝大部分普通民居四合院并不合适。本市的情况是,在文保区内居民所住的危旧房的比例超过80%,而且建筑质量普遍比较差,修修补补不是办法。这些大杂院没有什么保护价值,绝大部分房子都要拆了按照古都风貌重新翻建,形成了“保护少,改造多”的情况。这样就需要对历史街区按照不同的风貌与功能重新进行建筑规划设计,精心安排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等等。我的看法:一是统一各方面认识,制定保护与改造的具体政策、法规和可操作性的细则,统筹协调各部门关系,制定改造工作计划。二是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单位与群众积极参与的模式进行改造。三是在解决历史街区改造资金的问题上,采取土地收益全部返还政策,并由市、区政府按照适当的比例建立公共基金,对改造进行补贴。四是采取多种安置方法妥善解决历史街区居民疏散安置问题。

⑺ 北京市目前是一个国际大都市,但是城区内还有一些诸如四合院之类的建筑.对待北京旧城民居四合院的做法,

如今在北京很多地方正在进行老城区改造,老城区有很多古老的建筑,如一些四合院、或是胡同被称为文化遗产,丰富着北京市的旅游资源.在不破坏文化遗产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让四合院和胡同不完全被现代化建筑取代,可以有选择地保护和改造,保留其古朴的外表,增添一些现代化的功能.
故选:C.

⑻ 北京在发展过程中,应如何对待传统民居——四合院

四合院是北京特色的文化住宅,其建筑都采用典型的北方官式手法砌筑,色彩凝重,表现出北方文化端正大方的风格,承载着北京人几百年来的日常生活,赛发着经久不息的永恒魅力。如果把城墙比作北京的皮肤,故宫比作北京的心脏,那么遍布全程的四合院就是老北京的血肉。一旦失去大片的四合院,北京也就失去了城市的肌理血脉和几百年流传下来的醇厚气息,变成一座没有灵魂的二流城市。对于一楼的朋友的说法,本人不敢苟同。同样属于历史悠久的城市——巴黎,它的城市规划与布局,还是按照几百年来的样式保留着。巴黎并没有因为城市高速发展的需求而大量破坏,销毁老建筑物,反而尽全力保留这些历史古典建筑。巴黎的发展,并不一定说影响到了城市规划发展就要被消除,那样和剥离自身的灵魂有什么区别?同样作为世界级旅游城市,巴黎这个老城反而比北京这个所谓“现代化”的城市更加让人向往,为什么,就因为它尊重自己的历史,城市的发展是建立在这座城市的沉淀的内在美起来的。
具体怎么保护,现在还不知道,但政府的行为完全可以说是本末倒置。真的希望政府能够充分认识到城市的本质,发展是需要的,同时保护更加迫切。

⑼ 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开发和保护四合院这种具有代表性的民居

呵呵
四合院有很多种
关中民居,北京四合院,米脂窑洞四合院等等
保护意思不只是保存建筑本身,保存建造方法,建筑特点是
保护民居使之得以延续的根本方法

保护:首先保护民居应该保护地方特色
其次延续建造方法,因为这是祖先几千年的生活经验得来的
再次是相关规划与建筑人员合理规划,保护
至于开发,你想的的太远了,这不是7年级小朋友该关心的事情,因为这牵扯到很多商业利益,弄不好反而会使民居本质变味
但你提到这一点,国家规范部门应该树立相应的建筑法规,与建造方法,使之能够符合现代生活需求和安全需求

⑽ 就北京建设的胡同四合院改造和保护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老师留的作业要3000字 知道的麻烦贴下啦 十分感谢

一、传统四合院建筑的特色及价值

北京悠久的都城发展史创造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历史传统建筑,遍布全城大街小巷中的各类古老的四合院建筑及院落,都蕴涵着上百年乃至数百年的都城历史文化,从而成为当今北京历史文化名城所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北京自元代营建大都城开始,由四合院民居所构建的传统胡同、街巷,历经明、清数百年来的巩固发展而成为最具北京都城特色的民居建筑系统。在历史上,由于四合院这种独特的布局型制适应了社会不同阶层的、最实用的居住与使用的需要及多种利用功能,因此,在北京漫长的历史与朝代更替中,四合院民居始终是历代都城中最普遍的建筑形式。它在全城的整体规划布局中,协调和联系着城内南北中轴线两侧的及分布全城的重要建筑,烘托着处于全城中心位置的宫城、御苑等皇家建筑的威严和尊贵。

在北京历史上,这种以四合院为布局方式的庭院建筑,是根据城市的不同地区和社会的不同阶层的等级差异而营造出不同类型及制式的传统院落式建筑,无论在平面布局、外观造型、建筑高度还是结构装饰等方面,已形成一套完整规范的营造体系,包含着丰富的建筑种类及形制,其中最突出的有四种类型:一是建筑等级严格的府、邸、宅、第等大型院落,多分布在内城的大片四合院区域内,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有恭王府、醇亲王府、顺承郡王府等数十个王府大院和一批贝勒府、贝子府、公主府及国公府、将军府等宅邸院落;二是建筑规模大小不同的宅院式四合院建筑,是旧城内分布最多的传统建筑;三是以建筑围合式为主体布局的各类寺庙、书院、会馆、学堂等,各有其不同的建筑风格;四是建筑多样性的传统商家店铺建筑,历史上多分布在老北京的西单、王府井、前门、大栏栅、琉璃厂等地区。上述以四合院布局为基本特征的建筑院落,共同构成了北京旧城中种类丰富的传统四合院建筑群落。

北京四合院、胡同所特有的另一个无形文化价值,是体现在它是北京历史名城延续数百年历史的传统文化的载体。分布在旧城内连绵成片的四合院、胡同等传统建筑,就是北京城市的历史文脉,它记载着历史上曾发生和出现的重大事件和重要的历史人物。尽管北京城经历了自民国以来巨大的历史变化与时代发展,原有旧城也有了很大改变,特别是最能体现北京古城特色的城墙及大部分城门的拆除,已成为影响北京历史名城整体形象的最大遗憾。但是,旧城内经历了数百年沧桑岁月的一批“旧时王榭”与大量的寻常百姓的宅院大多完整,这些古老的四合院、胡同都蕴藏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在北京乃至我国历史上很多重要的历史事件、重要的人物活动和着名的古今文学作品的诞生,都是在这些传统的院落和胡同中实现的。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北京城是元代以来中华历史文化精华荟萃之地,而不同时代的历史文化大都与四合院、胡同等传统建筑是融汇一体、密不可分的。
二、传统四合院建筑成为危破房屋的历史原因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很长一段时期内,北京城内的四合院建筑一直担负着百余万户市民居住生活和机关办公、企业生产、商业经营、学校教学等多种社会使用的需要。特别是旧城中心区域的四合院、胡同,始终是广大市民赖以生存居住的民居建筑。随着建国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北京市人口的迅猛增长和城市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北京传统四合院的原有功能越来越显露其不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加之,我市在建国之后的几十年中对四合院民居的长年失修,致使旧城内传统四合院普遍面临房屋破旧、人口过密、居住拥挤、环境恶化等问题。今年初,东城区房管部门对本区某个街道的住房情况调查,大致代表了当前旧城内传统四合院建筑的使用现状:东城区某街道总面积147平方公里,社区居委会10个,现有居民19745户,总人口52446人,四合院区内有1940个院落,按传统的一院一户的居住方式,应居住1940户,但实际居住19745户,是传统居住户的10倍。在这狭小拥挤的空间内,居民的生活环境十分恶劣,就生活基本要求而言:上下水、电力设施严重恶化,难以更新;取暖燃煤污染环境;公厕难以使用,儿童老人十分不便;私车增多堵塞胡同,居民出行困难;院内私搭乱建严重;消防隐患增多;天燃气、热力、通讯等现代设施无法引入院内,杂乱的环境严重影响了居民情绪……。
三、对传统四合院保护的认识过程

对老北京四合院、胡同的保护,经历了一个漫长而逐步认识的过程。在建国初期的那段关键时期,我们最终没能采纳保护旧城另建新城的建议,而是确立了对北京旧城进行改造利用的方案。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北京旧城及存量最多的传统四合院就始终面临着无休止的现代建设与时代发展的冲击。回顾建国以来北京城市的建设与发展,不难看到,北京旧城及四合院、胡同等历史传统建筑,在建国后曾受到过多次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冲击:其一,是将全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确立在旧城之内后所开展的多项建设工程,其中包括各类国家机关行政办公设施的建设;其二,是70年代后开始实施的大规模的旧城改造工程,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北京市先后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对旧城的改造、建设、发展的规划,如《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和《北京市区建设高度的控制方案》等等,规定旧城内的建设高度以故宫为中心,其东西两侧的建筑可向外逐步建成9米、12米以及18米以下的楼房;旧城边缘一侧的建筑高度可以达到30米至45米之间……。自实施改造工程以来,旧城内多条传统街道被改造、展宽;大体量的楼房建筑不断出现……。旧城内原有的四合院、胡同也在一系列的改造建设工程中逐步缩小。

在总体改造规划的要求下,部分历史文化街区也实施了改造工程。但由于缺少保护规划的指导,改造后的街区其传统风貌及原有建筑均发生了重大变化。如老北京着名的王府井传统商业街区、西单传统商业街区等在经过改造后,已建设成为与传统商业街完全不同的现代商城;前门、琉璃厂、隆福寺等传统街区,在经过改造和部分改造后,原有的传统建筑风格也有很大改变。

20世纪90年代开展的危旧房改造工程,曾一度对传统四合院、胡同的保护构成较大威胁,一些实施危房改造工程的四合院、胡同区域被成片的楼房小区所替代,部分文物建筑周边由四合院、胡同构成的历史环境也被一派崭新的现代环境所替代。如牛街的清真寺、齐白石故居、蔡元培故居、朱彝尊故居、林白水故居、于谦祠等文物单位,其周围原有的四合院、胡同等传统建筑已不复存在,这些传统建筑已完全“淹没”在高楼形成的小区之中成为“盆景”。全市性的危改工程其规模之大、速度之快,引起了社会各界和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纷纷呼吁改变旧城内的危改方式,全面保护旧城内目前存留不多的四合院、胡同。一些学者断言,旧城内若全部失去反映老北京文化传统的四合院、胡同,北京历史名城也必将失去其存在的意义。

市政府高度重视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于2003年初做出决定,明确要求停止在旧城内以拆除四合院、胡同的方式开展的危房改造项目和一切开发建设工程;保护好旧城内的每座四合院和每条胡同。通过调查,在危旧房区域内先后确定了一批(658处)挂牌保护的四合院;在全市研究制定和实施了有关传统四合院维修、保护的多项办法和规定,一时间,在全市形成了保护传统四合院、胡同等历史建筑的浓厚气氛。社会各界也积极参与这一保护活动,有的企业还出现将早年建于四合院区域的厂房、车间拆除后,重新恢复原有四合院、胡同的事例。如着名的老字号企业同仁堂医药公司,为支持全市开展的四合院保护工作,已决定将企业在20世纪50年代建于什刹海等四合院区域内2万余平方米的厂房、车间、办公楼全部拆除,恢复历史上原有的四合院建筑,做为企业的办公、接待使用。由此可见,北京传统四合院、胡同的保护已得到全社会前所未有的重视,从而使社会及民众对北京四合院、胡同等传统建筑的认识观念实现了转变和价值重估,将以往开展的“拆房建楼式”的危房改造转变为对危旧四合院的维修、保护。这种过往而复归的社会认识与保护工作的实施,将使北京传统四合院、胡同最终重新回到历史文化名城中的原有位置,并纳入到历史文化名城所永久保护的范畴。

四、传统四合院建筑的历史性与时代局限性

北京历史上的四合院、胡同始终都是国际社会普遍青睐的、具有东方传统特色的民居建筑,它以独特的建筑围合、庭院布局形成胡同、街巷,并最终构成幽雅的都市景观,在世界民居建筑史上独树一帜,已成为北京历史文化所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是,也必须看到,随着都市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广大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北京旧城内原有的四合院、胡同不可能全部按历史原貌保留下来。从社会发展和人们现代生活需要的视角观察,历史上流传至今的四合院建筑在其原有布局及使用功能等方面,已显露出需要探讨和重新认识的问题:

其一,是在现代生活中传统四合院已具有两重性。延续至今的老北京传统四合院、胡同,一方面保存有丰富的传统信息和历史文化内涵,其建筑本身既有历史文化价值,又具有构成北京历史名城文化中不可分割的整体价值;另一方面,从目前旧城内传统四合院、胡同的整体保存状况看,大都超过修缮年限,已普遍成为破旧的房屋院落,加之住户增多、生活拥挤、市政设施落后,整体环境日趋恶化,与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传统形象及首都的国际地位极不相称。

其二,是传统四合院的居住使用功能与都市现代生活需要的不适应性。老北京四合院建筑,是数百年来城市建设与社会传统生活发展的产物,也是封建社会中家族式居住生活的反映,其建筑布局基本适应古代城市社会生活水平和家庭生活方式及传统的家庭观念。自进入20世纪以后,特别是近几十年社会生活的发展与提高,当年老北京传统的居住生活方式已有了极大的改变。如历史上曾几代同堂的传统生活方式,已被子女分居的小家庭生活方式所取代,而适用于历史上几代同堂居住生活的四合院建筑,已不能满足目前几户乃至十几户小家庭同院生活使用的需要,以往的大家族式的居住生活,每座四合院只需一处厨房、厕所即可满足全院众多人口的使用,而现今院内每户一处小厨房,使得以往规整有序的四合院都变成了大杂院。几十年来,首都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已有了飞跃性的进展,而旧城内的四合院、胡同区域的整体市政设施却没有大的改变,大多数四合院内的住户至今没有卫生间、没有淋浴设施,有的院落甚至没有排水管道,各种市政管线无法引入。冬季仍然以燃煤方式取暖,既污染了城市环境又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从今后城市居民生活发展的趋势看,汽车作为人们工作生活的代步工具将走入家庭,待人们普遍达到购卖条件时,汽车却无法驶入窄小的胡同,更无法进入传统的四合院……。这些都反映了传统四合院与发展中的都市生活之间的不适应性。

其三,是传统四合院建筑在空间利用上的局限性。与欧洲国家的传统民居建筑相比较,四合院建筑作为平面建筑形式,只是单纯地利用了有限的地表面积,其建筑面积及容量十分有限,不能有效地利用地下和地上的空间面积,使城市的建筑和居住空间不能得到充分地利用。若与欧洲国家的历史名城中的传统住宅建筑——立体形态的楼房相比,土地面积相同的城市,其立体楼房建筑的居住容量将是四合院平房建筑的几倍。如巴黎、罗马等历史名城中的传统住宅楼,其地上空间的建筑高度一般都在七层左右,而且地下面积也得到了充分利用,这种立体方式的建筑,不但极大的缓解了地面建筑与居住的压力、扩大城市公共使用面积和成倍地容纳城市内的居住人口,而且能够提供和保证每户都能具有较好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设施及活动空间,这些都是传统四合院所不能比拟的。

其四,是传统四合院建筑修复工艺的复杂性。北京旧城内保存至今的四合院建筑,是延续数百年传统营造工艺的不断完善、发展而形成的具有不同等级的民居建筑,其建造工程从砖瓦、梁架、墙体到门窗、油饰等程序及做法都有着严格的用料及工艺要求。若与现代的轻体结构、造价低廉的平房比较,很显然,传统四合院建筑的营造存在着:用料多、工艺复杂、费工时、造价高等特点。尤其是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观察,四合院建筑结构中的“四梁八柱”及门窗、屋顶等部位使用大量的木质材料,若在超千万人口的大都市,原样保留和全部使用四合院建筑,这无疑将会耗尽我国有限的林木资源。

显而易见,上述问题不但是制约北京传统四合院建筑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且也是造成近几十年来旧城内传统四合院逐步演变为危房的重要原因。

考古证明,人类的居住环境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而逐步发展的。我国古代城市发展的历史也表明,历代的民居建筑都是在继承前人已有成果的同时,又根据时代的需要而有所变化和改进。在旧城内延续至今的不同格局的四合院建筑和胡同、街巷,就是我国元、明、清以来历代政治、经济及社会生活发展变化的产物。有关文献记载,元代在营建大都城时,就是继承了宋金时期的坊巷制度,在大都城内规划营造了50个坊,作为城内市民居住的区域,但同时又结合元代已实现了全国统一,社会安定的实际情况,根据城内交通需要,对以往传统的坊巷规制进行了改造,保留了原有的围合式的四合院建筑,取消了各坊原有的坊门和坊墙,从而产生了着名的胡同、街巷,以往的坊名,在以后的发展中逐步被胡同、街巷的名称所代替。如元大都时期在钟鼓楼东侧营建的靖恭坊、金台坊,到明代以后就逐步改为南、北锣鼓巷。元代营建的四合院,在经历了明清以来数百年的岁月后,其原有的建筑格局也有很大改变。由着名的历史学家侯仁之教授主编的《北京历史地图集》,就清楚地记载了北京城内元、明、清各代以来的坊巷、胡同的变化“痕迹”。再对照清代编绘的《干隆京师图》,就更加清楚地看到,北京内城长安街北侧现有的主要街道、胡同的格局、走向,自元代以来的确没有大的变化。但是,仔细核对就不难发现,各条胡同内四合院的建筑格局、房屋排列及院落规模,在明、清各时代乃至民国时期,都有明显的变化,其中有的院落和区域显然是“当朝”的“新建筑”。因此,我们可以说,北京旧城内延续至今的四合院建筑及其布局,就是数百年来北京的社会历史发展与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提高的最后“产物”。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北京将建成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为新时代的发展目标,已全面加快了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根据总体目标的发展要求,北京旧城内保存至今的成片的四合院、胡同等历史传统区域,也将全面提升整体区域的居住及市政环境,世代居住在四合院区域的广大住户,也应享受到都市现代化高质量的生活方式,对各传统四合院区域,从市政、电讯、燃气等各种管线的引入,到每户卫生间、厨房等设施的配备,已经提上了日程。面对全市乃至全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与社会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古老而传统的四合院建筑,随着现代使用功能的增加,其原有的历史建筑格局及形制,也必将出现时代性的变化。四合院民居建筑,作为一种内容丰富而又极具特性的地域文化,既有源远流长的历史传统,又有与时俱进的完善发展能力。四合院本身的发展历史也证明,只有适应人们生活的不断提高和社会发展的时代需要,具有数百年历史传统的四合院建筑才能获得新的生命力,在快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生活中,其最终才有继续存在和延续发展的可能。反之,其结果则是,北京旧城内除少量作为“历史遗产”的文物建筑加以保护而一成不变的四合院供人参观外,目前作为民居使用的一般的四合院将迟早被居民住户乃至现代社会所淘汰。
五、四合院保护工作中需解决的问题

从民族历史文化保护的视角观察,经数百年历史而流传至今的四合院、胡同等传统街区,不仅是北京历史名城所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与名城保护价值,而且,它同时还是有待于我们挖掘的蕴藏着北京社会历史文化与民族传统文化的最后一块宝贵“资源”,一旦失去,将会是继北京当年拆除城墙之后的最大损失与遗憾。因此,对北京四合院的保护已成为社会关注的“交点”。在市政府的重视下,近些年来,针对四合院、胡同的保护问题,已开始逐步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如先后公布了30片四合院集中区域为历史文化保护街区;制定公布了街区的保护范围和保护规定;对部分现状较好的院落采取了挂牌保护的措施,以及将整个皇城公布为保护街区等等。目前,在各方的关注下,四合院的保护工作已在全市拉开序幕。实践证明,在旧城内开展四合院保护工作,是一项比“危改”难度更大的复杂工作,特别是在进一步的工作中,面临着需要解决的诸多矛盾与问题:

其一,是需要在保护观念上进一步统一认识,调动社会各方的工作积极性。四合院的保护是一项社会性极强的工作,涉及到政府的多个部门及社会的方方面面,需要市、区政府和规划、房管、文物、建委等各部门共同参与。特别是“危改”和建设部门,应服从保护工作的大局,彻底放弃以损失四合院等传统建筑为代价的小规模、小范围的“危改”项目,落实市政府的决定,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危破四合院建筑的维修、保护工作上来。

其二,是引导四合院的居民住户,要正确认识和看待拆除四合院建楼房的眼前利益与保护四合院的长远利益的关系。特别是使危房住户切实理解,老北京四合院建筑的真正价值在于今后全市的永续利用,长期为广大人民服务。按照逐步发展的认识规律,目前,北京旧城内成片的、貌似一般的传统四合院所包含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也只有在今后长远的时段内才能真正体现出来。因此,在当前的社会经济及文化观念的条件下,我们对当今传统四合院的认识程度,具有十分明显的时代局限性,是远远不能代替今后所展示的、长远的历史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所以,我们当前应特别强调对旧城内四合院的保护,因为只有做好当前的保护工作,才可以为今后长远的利用提供重要保证。

其三,要把四合院保护与居民住房条件的改善结合起来。当前,北京旧城内四合院保护与利用的突出问题是超限度地使用,大部分住房往往是几代同堂、生活拥挤,应首先采取外迁的方式,疏解住户,减轻四合院使用的压力,然后再实施院落的维修、保护。在运作方式上,应由市、区政府列入计划,每年提供适量的外迁用房,按区域逐步安置院内住户。在此基础上,有计划地开展各个院落的修复工作。由单位或企业拥有的四合院建筑,也应列出职工搬迁计划,逐年落实并负责完成四合院建筑的修复工作。市、区政府部门应将四合院的保护列为全市环境治理项目,研究制定搬迁住户、整治环境的专项规划,列出工作目标和实施方案,市、区政府联合行动共同落实,坚持数年,必见成效。

其四,是认真研究和妥善处理四合院的保护与利用的关系。旧城内保留至今的四合院、胡同,经过市区近几十年的建设发展已有很大改变,部分四合院街区与历史原貌相比已有很大不同。特别是市政道路的扩展使部分历史建筑及院落被新的道路所占用,因此,已不可能原封不动地对旧城内所有的四合院进行保护。对现有四合院的保护也应区别情况,要根据四合院分布的不同区域,提出不同的保护标准。特别是要结合广大住户使用的实际需要制定相应的规定:首先,是对公布保护的30片历史文化街区中的四合院建筑与一般地区的四合院建筑要有所区别。这两类区域的四合院建筑相比,有着不同的保护要求:前者是原格局、原形制加以保护,后者只是保护其传统建筑特色和风貌;前者不能增改其原有建筑格局,后者可以根据需要适量调整其平面布局。其次,是保护四合院建筑的传统外观与内部装修利用相结合。四合院建筑的保护,不同于文物建筑的保护,四合院民居建筑的保护工作一定要结合广大住户现实生活的需要。在我市除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四合院建筑以及重要街区的四合院建筑,依照文物法规严格保护外,其大量的民居四合院建筑,只是保护其建筑规制、原有布局及传统外观与风貌,其内部完全可以进行现代化装修利用,以适应时代生活的需要。三是,保护四合院的历史格局与广大居民追求现代化生活方式相结合。都市的现代生活水平及方式,是今后我市包括传统四合院、胡同区域发展的目标,但同时也必须清楚地看到,因受历史地域条件的限制,不可能从根本改变旧城内四合院区域中居民的居住生活环境。只能在保护四合院整体完整性的前提下,创造条件逐步提高院落内的基础设施水平。但是一些大型市政管线的引进,将与四合院保护发生较大矛盾,如煤气、热力等管道工艺要求严格的大口径管线设施,就将受到四合院、胡同保护的制约,不可能全部引入到每个院落。但大多数的四合院地区,可在不破坏院落的整体格局和不影响街区风貌的前提下,可以引入多种市政管线和设施,并为四合院住户增设家庭卫生间、厨房等生活设施。

总体讲,在全市四合院区域内实现现代设施的改造工作,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在实施的方式方法上,还将继续深入探讨与摸索四合院保护与发展现代化生活设施的新模式。

其五,是逐步推进四合院住房私有化。四合院住宅私有化,是最终实现全市四合院保护良性循环的出路所在。对此,专家已提出建议,市房管部门也制定和公布了“私人购买四合院的有关规定”。但是,我们是面对半个世纪的住房公有制所积累的诸多问题,新的办法一时难以全面推开,需要创造条件,渐进实施,逐步推进,应根据不同街区、胡同以及院落的具体情况,制定几种实施四合院私有化的模式:第一种,是面向社会团体、私有企业、文化名人等,购买四合院产权,同时出资搬迁和安置现有住户,按四合院保护的有关规定,恢复院落的原有格局,作为企业、公司的办公场所或个人生活与文化活动场所使用;第二种,是由房管部门负责安置住户和负责恢复院落建筑,然后公开向社会出售,购买者要负责保持四合院建筑的完整性及良好状态;第三种,是单位企业所有的四合院建筑,可以转让给住户或由本企业人购买,产权所有者要全面负责原有建筑的修复与保护;第四种,是由于经济原因无力对祖传宅院进行修复的产权所有人,鼓励其向社会出售,通过产权转让的方式,达到四合院修复、保护的目的。

面对当前首都现代化建设对历史传统建筑保护的冲击,促使我们对北京历史文化保护进行反思。对北京传统四合院建筑的重视与保护,近些年我们经历了一个复杂而艰苦的认识过程,取得了保护北京四合院的社会共识。同时,深刻认识到,老北京的传统四合院、胡同等历史建筑,是我们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全面保护这份遗产是我们当代的历史责任。今天,对传统四合院建筑的保护已得到社会各界前所未有的重视。保护四合院建筑的重要性,还在于提出在北京全力筹备“奥运”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之下,从而将保护传统四合院的工作赋予了历史与时代的重要意义。现在我们已在四合院保护措施的制定上迈出了艰难的一步,由于此项保护工作的复杂性与艰难性,就整体工作讲,全市范围内的四合院保护行动还相对滞后,目前还不能做到全面推进全市的四合院保护工作,还要经过政府部门的通力合作与长期努力及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才能看到北京旧城内传统四合院保护的整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