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北京哪里有好吃的烤串店
本人在北京就只吃一家的烤串,价格便宜味道特棒,虽说有吃过很多家,但是最后还是觉得这家最好吃,北京丰台区西罗园南里新世纪服装城后门有个海鲜面对面,白天没有,晚上才开。。。
② 十二道锋味谢霆锋在北京吃的烤肉串在那里
点评:这家烤串位置靠近簋街,由于陈奕迅经常光顾而在文艺圈内颇有名气,因此很多人也把它称作陈奕迅烤串,据说除了陈奕迅外,房祖名、章子怡和许多大腕也是常客,有人曾亲眼见过国内某着名导演蹲在摊位旁边,吃相狼狈,表情满足,周边簇拥众多美女,亦是不顾形象撩起裙子蹲坐一排,满嘴流油。烤串摊主姓张,每天晚上10点准时出摊,直至凌晨收摊。
小提示:摊位距离厕所较远,一般都在附近树丛里上厕所,人多的时候树丛里略显拥挤。
人均:¥30
地址:东直门北中街,南馆公园门口,东直门桥向西200米,第一个红绿灯向北即到
③ 北京有哪些有名又好吃的地方
王府井小吃街:夜幕降临,食客骤聚。王府井小吃街由于地理位置好,价位相对也较贵一些。五湖四海的小吃汇集一处,令人眼花缭乱。
王府井的小吃部正宗, 建议你去大栅栏(前门),延楼子后面的那条马路右手边向难走,有很多东西走向的胡同。有一个胡同里都是涮羊肉的就往里走,有四家老字号。小肠陈,爆肚冯,褡裢火烧,月胜斋。在到胡同口之前有“梅园”可以吃奶制品。
北京小吃街 隆福寺小吃街:这里有众多美食,您可以在此悠哉悠哉的边逛边吃,全国小吃汇集在这里,正宗京味小吃当然非白魁老号莫属。这里有正宗的豆汁,焦圈,卤蒸,还有各式烤串,是一家非常地道的清真餐厅。当夜幕降临,小迟届更是热闹非凡,长达百米的小吃摊,热气腾腾的场面,此起彼伏的叫卖声不绝于耳,您可以站在摊边要上一份灌肠或是炒鱿鱼,价格在3-5元不等。
簋街:不要被名字吓倒了,其实这条街的名字是源于这是一条24小时昼夜营业的食街,愈夜愈火爆。这里的小吃店及其适合三五好友把酒言欢,店面不大,装修陈旧,却总有那么几道小菜令人回味无穷,香辣蟹,水煮鱼更是长盛不衰的名菜;夏天还可以去怡园餐厅,月上枝头,四合院林荫下,这里更像一个盛大 Party,屋里屋外洋溢着服务生热情的招呼和美食的气息。悄然兴起的平民化美食鸭脖子也是值得一尝的美味。
北京最佳小吃店排名:
1.天福号
地址:西直门内大街213号(马相西巷6号)
口味 27 环境 12 服务 13 人均 25元
“打小就吃” 的天福号酱肘子,“北京人没有不知道的”。“黑红油亮”,“软烂入味”,“肥而不腻”,味道“那叫一个棒”。尤其每年立春立秋,“吃他家肉都成了规矩”,可见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有多高。好东西,价钱自然“不便宜”,“三十几块钱一斤”,“买一点点都要十几二十块”,可馋起来有什么办法?
2.奶酪魏牛街店
地址:牛街北口西侧1号商业楼牛街清真超市2层 58376788
口味 27 环境 7 服务 14 人均 11元
北京老字号。虽说两家分店都“不是很好找”,环境也“差了点”,不过还“真没影响奶酪的质量”——原味的宫廷奶酪“浓、稠、凉、细、滑、香、甜”,用“瓷碗”装着,倒过来还能做到“纹丝不动、一滴不洒”,真不愧是“京城独一份”的“合碗酪”!其他各种奶制品也“很有特色”。有外地朋友来“就愿意往这里带”。
3.美栗乡
地址:西安门大街93号 66170874
口味 27 环境 10 服务 13 人均 13元
“爱死这家的糖炒栗子了”——“没有过多的水分,好剥皮”,又“香”又“甜”又“面”,“热的时候”味道尤其好,“吃完了手也不会很脏”。尽管“每次都要排至少半个小时以上的队”,但还是“心甘情愿”。p.s.也有“瓜子、花生、榛子”等其他炒货供应。
4.爆肚冯
地址:菜市口十字路口西南(枫桦豪景西) 83558088
口味 26 环境 8 服务 10 人均 25元
老字号,“正宗”的北京小吃。爆肚选料“新鲜”,洗得“干净”,而且“脆嫩香”,吃过的都夸“顶级棒”。涮羊肉“闻着很好,吃着更好”,小料更是“很独特”。如果能容忍“很一般”的环境和“很拽”的服务,那一定要去尝尝。
5.小肠陈饭庄宣武店
地址:南横东街128号 63544478
口味 26 环境 4 服务 8 人均 13元
百年卤煮老店,确实“名不虚传”,“能把那么多猪下水做成盘中美味的,非他莫属”。一大锅卤煮咕嘟咕嘟地煮着,“看着香”,“闻着也香”,“吃着更香”(他家的卤煮“不会吃出别的味道”,“可以吃得放心”)。就是环境“差了点”,“饭点的时候还要排队”。
提醒:“前门店的味道最好”。
6.锦馨豆汁儿
地址:广渠门内大街193号(磁器口东北角) 67123690
口味 26 环境 8 服务 11 人均 8元
老字号,“品正宗豆汁的好去处”。他家的豆汁是“绿色的”,味道没的说——“很浓”,“很纯正”,入口也“没有特别强烈的酸味”,“不喝两三碗不回家”。店面“不大”,但饭口上人“较多”且“全是最普通的北京人”,只要一进门“就让你回到十多年前吃饭排队等坐的年头”。
7.秋栗香
地址:地安门西大街2号(地安门十字路口西南) 64016838
口味 26 环境 9 服务 11 人均 13元
“永远要排队”的栗子店,而且“一排就是半个小时”,站在外面“夏天热死,冬天冻死”。让大家这么“执着”的原因只有一个——栗子“确实很好”,拿在手里晃晃,“可以感到果实在活动”,剥开后就是“一粒粒完整的栗子”,吃在嘴里“又甜又香,软糯可口”。其他的炒货也“不错”。待到嘴瘾过足,排队的辛苦也早就“忘得一干二净了”。
8.东兴顺爆肚张
地址:什刹海前海东沿17号
口味 25 环境 5 服务 11 人均 23元
百年老店,“传统风味”。爆肚“很嫩”,“火候恰到好处”。虽然“南方人可能吃不惯”,但北京人都说“特好吃”,“不去吃一回都不算北京人”。好食荤者“前往一尝,也不会后悔”。只是地方“小”,“经常没有位置”,“千万别去晚了”。
9.武汉汤记九九鸭脖子
地址:东直门内大街东口
口味 25 环境 9 服务 13 人均 16元
“嫌麻小脏又嘴馋”时最好的“替代品”。“肉质嫩”,味道“好”,辣得“适中”,吃得“过瘾”,让人“想想都流口水”。不过啃得多了,难免有点“费劲”。
10.河间驴肉王护国寺店
地址:护国寺街90号(护国寺宾馆对面)
口味 25 环境 7 服务 10 人均 7元
别看门脸“又破又小”,里边却藏着“你意想不到的美食”。驴肉火烧是“一定要吃的”,“现烤”的火烧“酥酥软软”,配上“筋道”的“冷”驴肉,浇上“浓郁”的汤汁,口感“层次分明”,有冷有热,“又脆又有嚼头”,那滋味“真是绝了”!难怪人家说“天上龙肉,地上驴肉”,确实“一点也不假”。
11.护国寺小吃店护国寺店
地址:护国寺大街93号 66181705
口味 24 环境 10 服务 11 人均 11元
“北京的有名小吃几乎全集中在这里”,“很有特色”。虽然“国营老店的设施差了些”,服务也“不怎么样”,但是东西味道“确实好”,让人“想起来就流口水”,每到吃饭时间“就排起老长的队”。没事的时候过去吃吃,很有“老北京的感觉”。
12.新川面馆
地址:新街口南大街14号 66182452
口味 24 环境 5 服务 9 人均 10元
“精品小店”,在新街口一带“算不错”了。这里的凉面“不是一般的棒”——面条“非常清爽筋道”,调料配得也“特别好”;还有担担面也“很好吃”。虽然地方 “小”,环境“差”,服务也“国营”,但生意“很好”,“饭点一定会排长队”(常去这儿吃的人,“已经习惯了这种风格”,“就是图这个热闹”)。“在新街口附近逛的话中午可以去尝尝”。
④ 在北京烤羊肉串的新疆人具体是哪一个民族的哪个民族的烤羊肉串最正宗最具特色
维吾尔族,也会有少许回族,汉族。但是维吾尔族考出来的羊肉串最正宗~~~最有特色~~因为他们世代都是吃羊肉,把握火候比较好~~~
⑤ 北京哪里有碳式烤串自己烤的那种谢谢
在六里桥北里,有个烤串的,那肉串就是比较大。
1麦子店朝阳公园南门--东直门羊蝎子
2东直门内小街十字路口往北一百米--有家正宗的陕西餐馆可以吃到正宗的泡摸.
3工体北路--新疆红玫瑰餐厅,老板是新疆人,正宗的新疆歌舞表演.
4北京长城饭店后面--俺爹俺娘包子铺---八先生涮肉
5麦子店--百粥乡粥铺
6特色川菜,,春秀路杰作大厦对面,渝信川菜.
这是我和朋友常去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⑥ 中国古代人吃烧烤吗,古代人吃烧烤的历史是怎样的
烤串配啤酒,是夏天人们所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在多数人的印象中,烤串应该是现代才流行起来的。
上面记载着当时的烤肉原料,有牛、犬、豕、鹿、牛肋、牛乘、犬肝、鸡、狗肋肉等,可以说是无所不烤。
⑦ 约会专家里的烧烤店是北京哪里的
很久以前烤串坊
你可以在网络地图里面输入上述名字,你会发现有很多家。
⑧ 关于北京胡同的资料
胡同的来历
是那里的夏家胡同.北京的吗?北京的胡同最早起源于元代,最多时有6000多条,历史最早的是朝阳门内大街和东四之间的一片胡同,规划相当整齐,胡同与胡同之间的距离大致相同。南北走向的一般为街,相对较宽,如从北京火车站到朝阳门内大街的南小街和北小街,因过去以走马车为主,所以也叫马路。东西走向的一般为胡同,相对较窄,以走人为主,胡同两边一般都是四合院。
从地理位置上划分,前门以北的胡同一般较宽,规划比较整齐,前门以南的胡同一般较窄,规划也不整齐。因为在清代时,清政府为了安全,不允许外地来京人员住在京城内,所以外地人集中住在前门和崇文门外,也因此形成了前门商业区;在外来人员中许多是来京赶考的举人,因此形成了琉璃厂文化街,天桥地区有许多娱乐场所,北京的剧院也都集中在南城。
北京城内老百姓集中活动的场所在什刹海一带。
钱市胡同”是北京最窄的胡同,位于前门外珠宝市大街。过去这条胡同里都是钱庄,所以叫钱市胡同。胡同中最窄的地方只有80公分宽,两个人相遇时只有侧着身子才能过去。胡同长约三四十米。
海淀镇上世纪末还保留的一条胡同“军机处”,军机处是清代辅佐皇帝的重要政务机构,始设于清朝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共存在了170余年,是清代最重要的机构,一般人不得进入军机处,皇帝在军机处议事时,其他人不得在场。
因清皇室每年有半年以上的时间在圆明园(后在颐和园居住),为了办公的方便,许多军机大臣在此胡同中建立住宅,胡同也因此而得名,这条胡同原来很长,向北一直延伸到圆明园,后胡同北部约四分之三被北京大学占用。2001年因修北四环路,南边又被截去了一段,仅存三十米左右。2002年整治北京大学周边环境时这条胡同被彻底清除了。清末大太监李莲英在军机处也有一处住房。
这条胡同也是级别最高的胡同,现在闻名于世的中关村,据说也是由于中等官员居住而得名。
胡同,是北京的一大特色。当一北京日益现代化现代化的时候,人们在担心:胡同是否会消逝?大概正因为如此,有人又拣起了一个似乎陈旧的话题:胡同是怎么成为街巷的名字的?这个词是怎么造出来的?
一、“胡同”最初不是汉语
胡同一词最初见诸元杂曲。关汉卿《单刀会》中,有“杀出一条血胡同来”之语。元杂剧《沙门岛张生煮海》中,张羽问梅香:“你家住哪里?”梅香说:“我家住砖塔儿胡同。”砖塔胡同在西四南大街,地名至今未变。元人熊梦祥所着《析津志》中说得明白:“胡通二字本方言。”何处方言呢,元大都的。明人沈榜在《宛署杂记》中进一步说:胡同本元人语。既是元人语,那就不能是汉语。元代将人划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所谓汉人,指北方的汉人、女真人、契丹人、高丽人。这四种人并非同一民族,也不使用同一语言。那么“元人语”也肯定不是“南人语”,至于色目人,包括的民族更多。故此“元人语”只能是蒙古语。
二、胡同与井关系密切
有的学者认为,胡同是从“忽洞格”———井转变过来的。笔者赞同这个观点。因为从大都的实际看,胡同与井的关系更密切一些。
先从胡同的形成看。元大都是从一片荒野上建设起来的。它的中轴线是傍水而划的,大都的皇宫也是傍“海”而建的。那么其它的街、坊和居住小区,在设计和规划的时候,不能不考虑到井的位置。或者先挖井后造屋,或者预先留出井的位置再规划院落的布局。无论哪种情况,都是“因井而成巷”。直到明清,每条胡同都有井,这是毋庸置疑的。
再从胡同的名字上看。北京胡同名字的成因,不外乎这么几个:以寺庙命名的,以衙署、官府机构命名的,以工地工场命名的,以府第、人名命名的,以市场命名的等等。但是,为数最多的,是以井命名的,光“井儿胡同”就曾经有过十个;加上大井、小井、东西南北前后井、干井、湿井、甜水井、苦水井……不下四五十个。这说明,胡同与井是密切相关的。
三、奇怪的名字原于音译
北京有些胡同的名字令人奇怪,因为用汉语无法解释。但是,如果把这些胡同的名字成蒙古语,就好解释了。试举几例:屎壳郎胡同,这名字多难听、多丑陋!当初此地的居民为什么要起这么个名字?其实这个名字译成蒙古语是“甜水井”!朝内有个“墨河胡同”,蒙古语的意思是“有味儿的井”,大概是被污染过吧。此外,如鼓哨胡同(或写做箍筲胡同),苦水井;菊儿胡同或局儿胡同,双井;碾儿胡同或辇儿胡同,细井;巴儿胡同,小井;马良胡同或蚂螂胡同,专供牲畜饮水的井……
北京还有不少“帽胡同”。“帽胡同”蒙古语是坏井、破井的意思,前面加上一姓氏,表明这个坏井是属于某家私有的。这不是牵强附会,白帽胡同旁边,曾有个“白回回胡同”,说明这里曾是白姓穆斯林的住宅。而“猪毛胡同”附近曾有个“朱家胡同”,说明这里确实住过朱姓人家。杨茅胡同附近就是杨梅竹斜街。
年代久远,有些发音被念走了样,这也不足为怪:汉语地名念走了样的难道就少么?不过有些蒙古语的地名难以考证了是真的。
胡同是井的音译,这一点应该没有什么疑问了。但有几点还必须强调一下,胡同和井,在元大都时代都有了“市”的意思,沙络市也可以叫沙络胡同,是珊瑚市的意思。在古代汉语里本来就有“市井”一词,“因井而成市”嘛。同在元大都时代,胡同和井也有了“大街”的意思,《析津志》钟楼:“楼有八隅四井之号,盖东西南北街道最为宽广”。意思很清楚,“井”等于大街。
胡同
头发胡同是北京西城宣武门内一条僻静的胡同,东口直达宣内大街,西口是南沟沿(今佟麟阁路),长约一华里。
就是这样一条普通小巷,五个年前曾是许多知识分子流连忘返之地:西头路市立第一普通图书馆,藏书甚富,莘莘学子埋首用功于此;东头路南一条名叫抄手胡同的小巷,二三十年代称为海市界小市,连同头发胡同东口,以及室内大街路西马路便道上,摊贩林立,另有十数家旧书店和字画店,文人雅士多涉足其间。此两处笔者昔年月必数至,今天边些店铺早已不存,图书馆也辟为民居,把笔记之,以志鸿爪。
市立第一普通图书馆始建于一九二七年,系前京师国书馆及通俗图书馆合并而成,初名京师第一普通图书馆,北伐以后,京兆地方改为北平市,乃改为市立第一普通图书馆。馆地原为情代翰林院讲习馆旧址,藏书除一般经、史、子、集外,尚有大量公私图书馆所不屑入藏的通俗文艺作品,为研究社会民俗的宝库。该馆位于内城西南隅,环境幽谧。馆内南屋为阅报室,北屋为阅书室,后边是书库。阅览手续简单,馆内阅读、馆外借出均可,读者称便。五十年代初,藏书全部由首都图书馆接管。
关于头发胡同小市,近人陈宗蕃在二十年代末撰写的《燕都丛考》记载:“象房桥之南曰抄手胡同曰小市,首颇繁盛,今渐移于宣武门大街之西,又北曰头发胡同。”这个小市一名海市界,又作海市衔,张次溪《北京琉璃厂书肆逸乘》记有“宣武门内头发胡同内海市界,向有书店数家,中午复有打鼓者出摊”云云,颇为具体。头发胡同和拉手胡同还有许多家具店和小器作,则为文人学子所裹足。
头发胡同小市二三十年代最盛,有书店、字画店十余家,到了四十年代仅存文苑斋、致雅堂、文学斋三家书店和醉经堂字画店而已。其中文苑、致雅两家较有名。文苑斋主人赵赖卿,河北冀县人,彬彬儒雅,精版本目录之学,其书多购自没落世族之家,缥帙精美,插架整洁。店在头发胡同东口外迤北路西,匾额为画家新安汪慎生(溶)所书。致雅堂主人阎致中,亦冀县人,补讷少文,其进货来源与文苑斋迥异,每日黎明即起,徒步至宣外西晓市辛勤物色,午后则至宣武门城根小市孜孜搜求,肩荷布包,风尘仆仆,同行戏呼为“阎驴”,盖嘉其能吃苦耐劳也。
店在拉手胡同东口外迤南路西,匾额为收藏家绍兴周养庵(肇样)所书。
史家胡同
位于东城区东南部,东起朝阳门南小街,西至东四南大街,南与东、西罗圈胡同相通,北邻内务部街,属朝阳门街道办事处管辖。据传是以当地史姓大户而得名。
史家胡同,明朝属黄华坊,清朝属镶白旗,1965年整顿地名时,将京华、官学大院并入,“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改称瑞金路十八条,后恢复原名。
该胡同建筑整齐,房屋较好,多为大宅院,据老住户讲,清末中法银行董事长刘福成、名妓赛金花(傅彩云)都有宅第在此胡同内。胡同内51号院为章士钊先生故居。章土钊辛亥革命后曾任教育总长,1949年曾作为南京国民党政府代表团成员参加北平和平谈判,因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遂到香港。后又回到北京,参加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随后全家也来到北京。开始住在东四八条朱启钤家,由于两家人口都比较多,居住比较拥挤。1959年,周恩来总理在探望章士钊时,发现了这个问题,便亲自出面解决章的住宅问题。章夫人选中了史家胡同51号院,是一个三进院。章士钊认为,一家人住太大了,便将第三进分了出去。章士钊去世后,由他的家属居住。1984年定为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胡同内55号院,大门影壁上有砖刻和亲王诗,两边还有对联。
香串胡同是崇文门外一条民居小胡同,胡同里有许多大小不同规格各异的四合院,胡同一丈多宽南北走向约一里多。我家住在胡同中段路西门牌六号,是一个典型的两进四合院。大门前有两级石阶,门旁有两个刻有兽头的小门墩儿,门槛不高,两扇黑漆木门,门洞儿南侧是三间东房,院子挺方正,挺大,院子比房子低。各房前都有两级台阶。西房三间,南北房各两间。后院与前院大小一样只是没有东房。房子是砖木结构,瓦屋顶,木窗棂。虽也装着玻璃但面积小所以采光很差。里屋卧房都有砖砌的炕不过在我的记忆中好像从没烧过炕。
⑨ 北京哪里有自己烤串的店
= =||很多啊!!!北京的烤肉店很多·你上网络一搜应该有一大把!!
⑩ 谁知道在北京新疆人烤串淹肉用什麽昨料谢谢
一、选伊犁哈克萨羊肉若干公斤,肥瘦比例为1:3,切成麻将大小的块;
要点1:产自伊犁大草的哈萨克羊,都是吃野草、喝泉水长大的,从来不知道什么叫人工饲料,甚至从小长到大都从没见过粮食,与野生动物无异,故其肉质异常鲜嫩,绝无内地羊肉的那种膻味儿;
要点2:用其它地方的羊肉做烤肉,一般都要选全瘦肉,因为肥肉又腻又膻。因这里选用的是伊犁哈萨克羊,就可以有一定比例的肥肉,这样味道会更加鲜美;
要点3:肉一定要切成麻将大小的块,记住,是方块,不是肉片,这一点很重要。我吃过南疆、乌鲁木齐的烤肉,看起来挺大,其实都是炒菜用的那种薄肉片,上火一烤水分流失,变得又干又硬,大败胃口。
二、肉块入盆,加入少量洋葱丝、盐(盐量根据个人口味而定),再放入适量清水(以把肉拌匀为宜),搅拌均匀,加盖淹制2-3小时以上。
要点1:调料只放洋葱和盐,千万别自作主张的放什么花椒大料之类乱七八糟的调料,这一点很关键。特别是内地人,总担心有膻味,放这放那地压味。请放心,因为这里用的是伊犁哈萨克羊肉,绝对没有膻味,千万不要把纯天然的鲜味糟蹋了。知道在伊犁“鲜”字怎样写吗,一半是鱼,另一半就是羊(啥?别处也这样写?),这里只说羊,鱼以后再说;
要点2:淹制一定要放水,而且时间一定要足。目的有两个,一是要让洋葱和盐渗透到肉的每一个细胞里去。二是要让肉充分吸收水分,这样肉质才嫩,否则上火一烤就发柴。
三、取不锈钢烤肉钎若干,将淹制好的羊肉块均匀地穿在钢钎上,每串5块,其中4块瘦的,中间夹一块肥的。
要点1:专用烤肉钎市场上有售,要选不锈钢带木头把的那种,钎子是扁的,宜宽不宜窄,否则烤制时肉串会在炉子上打滚。强调一下,钎子一定要金属的,因为金属传热快,可以保证肉块的内部也同样熟透,在内地看到有人用竹钎烤肉,那是胡日鬼,无法保持高温(为什么要高温后面我要讲)。
要点2:住钎上穿肉时,切记肉块要顺肉块的长形方向竖着穿入,万不可横着串,也就是说要让钢钎尽可能多接触肉块,否则肉块会受热不均,外焦里生。
要点3:肉串要讲究两瘦夹一肥,是因为瘦肉和肥肉口感风味各异,这样每一串烤肉都会使享用者的口腔在不知不觉间,感受到不同味觉刺激的奇妙体验。(不好了,我的哈啦子又下来了!没办法,每当想到伊犁烤肉,我的口腔分泌物就会异常活跃)
四、将优质无烟煤加入普通煤炉内燃烧,待煤烧透变得通红时,夹入烤肉炉内打散摆均,切不可把生煤直接放在烤炉槽内燃烧。
要点:煤碳一定要选产自新疆伊犁的优质无烟煤,这种煤热量高火力旺(可达8千大卡),且品质纯净无杂质,燃尽的煤灰洁白细腻,无半点炉碴,是烹制烤肉的最佳燃料。我在新疆驻上海办事处吃过几次烤肉,也是维族人做的,尽管工艺还勉强算的上正宗,可用的却是有烟煤等,吃起来全不是那么回事了。
五、将肉串紧密的排放在烤炉上,待一面的颜色由深变浅发白,再翻过来烤另一面。翻的时候可每5串为一把,整体翻身为好。
要点1:烤制时一定要等一面基本烤熟了,再烤另一面,切忌来回翻腾,否则水分会大量丢失,影响品质;
要点2:烤制时切忌出现火苗,否则肉会发黑,且有烟薰味。油滴在炉中往往容易引起火苗,应及时用纸板煽灭(或者往炉中滴水压火苗的)。
要点3:一定要在通红的碳火上的烹烤,也就是说温度一定要足够。千万不能用小火慢慢烘烤,这样会使肉的水分大量蒸发,肉会变得又硬又干(就象南疆和乌鲁木齐的烤肉一样)。
六、等两面都烤熟了,依次撒上辣子面、孜然,再稍微烤一下,出炉装盘。
要点1:辣子面要买辣皮子回来自己加工,成品的辣子面一般都有假。辣皮子要选陕西出产的(就是秋菊到城里去卖的那种),那才是上品。我在成都有一帮食友,他们吃辣最为讲究,什么四川湖南都不要吃,只认陕西的;
要点2:辣子面和孜然必须要等肉熟了再放,不然肉还没熟,调料先煳了,烤焦的辣子面就没什么辣味儿了,更别说香味,孜然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