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国古代北京、南京、东京、西京都是现代的哪个城市
汉代:东京洛阳,西京长安(就是现在的西安);
西晋:江南人称洛阳为北京;
东晋:南朝人称洛阳为中京;
南朝宋称丹徒(实指京口,今镇江市)为北京;
北魏迁都洛阳后称故都平城为北京。
在东汉时期,汉朝的国都迁到了洛阳,但由于东汉是承接于西汉王朝,但刘秀的根基在洛阳,因此,虽然他自称是西汉景帝的后裔,但出于国家管理和自己根基考虑,并没有迁都于长安。
但长安依然保持着一定的地位,名义上也相当于一个都城,但毫无疑问,在东汉,洛阳是毫无异议的京城。
这也成了后世一直以来实行的两都制打下基础。甚至,会有三都,甚至五都的出现,这就出现了东京、西京、南京、北京这样的说法。
两都制,或者叫陪都制如果按照现在习惯的说法就是,一个是政治文化中心,一个是经济贸易中心。
开封最早叫启封,为避汉景帝刘启的讳,改名开封。唐朝末年,朱温割据汴州称霸,建立梁朝后,把开封升为东都汴梁府。还是那个认小干爹的石敬瑭,在公元938年把东都升格为东京。
Ⅱ 明朝时为何有两个都城 一个南京 一个北京
明朝初年南京是都城,后朱棣得到政权为了巩固北方的统治迁都到北京。
1367年,朱元璋攻下平江,张士诚自尽,后又灭浙江的方国珍 。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应天(南京)称帝,国号大明, 年号洪武。
后进行北伐和西征,同年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 的口号命徐达、常遇春等将北伐,攻占大都(即北京),元顺帝北逃 ,彻底结束蒙古在全国的统治,中国再次回归由汉族建立的王朝统治之下。
之后朱元璋又相继消灭四川的明升和云南的元梁王把匝剌瓦尔密、辽东的纳哈出。又八次派兵深入漠北,大破北元,天下至此初定。
朱棣即位后,对异议者强力镇压,诸如黄子澄、齐泰等建文旧臣等都被杀。其中以方孝孺的诛十族 和景清的“瓜蔓抄”最为惨烈。还恢复了明太祖时期后来被废除的锦衣卫,另外他还设置了另外一个特务组织——东厂。厂卫制度确立。
1405年,朱棣将北平改名北京,称行在,设立北平国子监等衙门。1416年,朱棣公布迁都的想法,隔年开始大规模营造北京,1420年完工,隔年迁都。
(2)古时候南京和北京哪个是首都扩展阅读:
明朝的由盛转衰:
1435年,九岁的朱祁镇继位,即明英宗,年号正统。此时太监王振开始干涉朝政,1442年遏制王振权势的张太皇太后去世后王振大肆揽权。
元老重臣“三杨”死后, 王振更专横跋扈,将明太祖留下的禁止宦官干政的敕命铁牌撤下,举朝称其为“翁父”,英宗对他信任有加。王振擅权七年,家产计有金银六十余库。
1435年蒙古西部的瓦剌逐渐强盛,经常寇边。1449年,瓦剌首领也先率军南下伐明。王振怂使英宗集结五十万军队御驾亲征。大军离京师后,兵士乏粮劳顿,八月初,大军才至大同,王振得报前线各路溃败,惧不敢战,又令返回。
回师至土木堡,被瓦剌军追上,士兵死伤过半,随从大臣有五十余人阵亡。英宗突围不成被俘, 王振为将军樊忠所怒杀,史称土木之变, 是明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兵部侍郎于谦拥戴英宗弟弟朱祁钰即位,即明代宗,年号景泰。于谦升任兵部尚书,决定坚守北京,整顿边防积极备战,随后南直隶、河南、山东等地勤王部队陆续赶到。同年十月,瓦剌军直逼北京城下,也先安置明英宗于德胜门外土关。
于谦率领各路明军奋勇抗击,屡次大破瓦剌军,也先率军撤退。明朝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于谦力排众议,加紧巩固国防,拒绝求和, 并于次年击退瓦剌多次侵犯。
Ⅲ 中国古代北京、南京、东京、西京都是现代的哪个城市呢
中国是举世闻名的文明古国,有着悠久而延绵不绝的历史。在中国的漫长历史中,许多朝代兴起、衰落,直至覆灭,而许许多多的城市也就因此被赋予过首都的职责。为了表示都城的地位,许多首都城市都曾被命名为“京”,如周朝首都镐京、辽国都城上京等等。
金朝时,北宋的东京汴梁成为了金的南京。明朝初创,朱元璋以位于今南京市的应天府为南京,以开封为北京,不久又撤销。朱棣即位后,便将自己的封地北京作为京城,而南京则成为了留都。
总体来说,古代的大部分时间里,北京就是今北京市,南京也是今南京市,东京则是洛阳市或开封市,西京是今西安市。除了笔者讲到的几个朝代和时期,还有许多王朝也曾经有过自己的“京”,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了。
Ⅳ 明朝的首都到底是南京还是北京
这个是分时期的,明朝朱元璋时期是定都是南京,后面被朱棣迁都北 京了。
Ⅳ 明朝的都成到底是南京还是北京
是北京,明朝只有太祖朱元璋在位时建都南京,第二个皇帝明成祖就迁都北京了,一直到明朝灭亡。此间,南京是“陪都”。
Ⅵ 中国古代北京、南京、东京、西京是现在的哪里
中国古代北京南京东京西京是现在的哪里,它们的讲解如下。许多人认为它们就是单纯的指的城市,但是其实不是这样子的,不是指哪一个城市,在不同的朝代的时候也是指的不同的城市。中国古代清除了清朝普遍的人都实行多京制,一个政权是可以有很多都城的都城,就称为京的,有两个的,多的有四五个。唐末的时候以辽阳回北京开封,它的南部又是都城,所以把开封也叫做南京,元末的时候,南京也叫做京师,后来也迁到北京,保留了它的名称,也叫做南京,明清灭亡后废除了南京,等民族民国去除了俘虏,恢复了我们的中华,又恢复了南京的称号,所以南京才是南京城的称呼。东京他的名字也是非常高的,但是它也不是确定的,最早的东京在周朝,在西安叫做东京,现在的西安以洛阳为东京,是指西安长安,西安除了武则天之外,以洛阳为东京,西京也是不确定的,今天的西安迁到洛阳之后,以西安为西京的汉朝和州市差不多,他的长安灭亡之后,洛阳为都城,以长安为西京,这样其实是两个阶段。
Ⅶ 中国各个朝代的首都分别是哪些城市,求罗列
(1)秦朝(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06年)都城在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
(2)西汉(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3年)都城在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
(3)东汉(公元25年至220年)都城在洛阳,今河南洛阳东。
(4)隋朝(公元581年至618年)都城在大兴,今陕西西安。
(5)唐朝(公元618年至907年)都城在长安,今陕西西安。
(6)北宋(公元960年至1127年)都城在东京,今河南开封。
(7)元朝(公元1271年至1368年)都城在大都,今北京。
(8)明朝(公元1368年至1644年)都城在应天,今江苏南京。
(9)清朝(公元1644年至1911年)初期都城在盛京,今辽宁沈阳。公元1644年清军入关后,顺治帝迁都京师,今北京。
(7)古时候南京和北京哪个是首都扩展阅读:
古代首都圈的政区设置特点:
一是实行行政区划层面的特殊制度。
包括两个方面,即首都圈的行政区划通名与其他地方不同,职官制度也不一样。古人认为:“王畿千里之地,天子所自治。”多个朝代在政区通名层面对首都圈进行特别命名。
秦朝在全国施行郡县制,两汉为郡国制。秦朝将首都咸阳附近的地区称之为内史,西汉改置为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官制也不一样。唐代全国实行的是州县制或郡县制。唐玄宗登基后,改雍州为京兆府,洛州为河南府。
Ⅷ 明朝的首都叫南京 当时叫什么
明朝的首都开始是南京,后来改为北京。明朝首都朱元璋时期是现在的南极(应天府),后明成祖朱棣北上迁都,改国都为北京(顺天府)。
明太祖朱元璋在至正二十八年正月初四(1368年1月23日),在应天府登基即位,建国号大明,年号洪武,是为“明太祖”。以应天为“南京”,开封为“北京”。
明成登记后祖十分重视经营北方,加之自己兴起于北平,明成祖在南京即位后,于永乐元年改北平为北京,设行在六部,增设北京周围卫所,逐渐建立起北方新的政治、军事中心。
永乐七年(1409年),明成祖开始了营建北京天寿山长陵,以示立足北方的决心。与此同时,争取与蒙古族建立友好关系。鞑靼、瓦剌各部先后接受明政府封号。
永乐八年(1410年)至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亲自率兵五次北征,巩固了北部边防。永乐十四年(1416年)开工修建北京宫殿也就是紫禁城(但后来部分宫殿被李自成放火烧毁,清初又重新修复)。
永乐十九年(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南京为陪都
1368年,朱元璋南京登基。金陵自古为虎踞龙蟠之地,有王者之气。以至于秦始皇都要把金陵的龙脉挖断,这才有了今日一条穿城而过的名河——秦淮河。
朱元璋的政权是从蒙古人手中夺来的,尽管元人退回了关外,但要挟无时不在,派遣由朱棣去北京主政,称燕王。
后来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为防变乱(朱棣根据地在北京),于是迁都北京,改金陵应天府为南京,改北京为京师。
朱棣死后,明仁宗即位。明仁宗长时间作为太子在南京监国,即位后面临残缺的北京皇宫,有还都南京的欲望了。
但仁宗未满一年就驾崩了,仁宗的遗诏中表明他期望还都的志愿,但继位的明宣宗仍是暂缓了还都的方案。等到明宣宗的儿子明英宗继位后,正式断定北京为明朝京师。
两京城即一国两都制度。“两京制”影响了中国多个朝代都城的兴建,史上的短命王朝里拥有“两京”的更多,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魏、北齐、北周都是两个都城。
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后,由于南京不是在“中国的中心”,就想到了“两京制”。
在明亡清兴以前,中国一直有两个“首都”,一个南京,一个北京,到了清朝,满族人延续了两京制,首都为北京,陪都为盛京(沈阳),清朝人在沈阳建了一座一模一样的故宫
Ⅸ 南京和北京分别是哪个时代的首都
其实南京从秦朝开始就是交通枢纽,秦始皇巡视全国时就是从现在南京下关渡江的,当时叫江乘,它自东汉末年开始就成为历代帝王立都之地,孙权在南京率先称帝建国立都,之后,先后有东晋、南朝宋、齐、梁、臣、南唐,明朝的前期。平均每个政权在南京存活40年,连一个甲子都不到,而且这些朝代定都南京的时期内就没有太平过,兵连祸结、尸骨遍野、腥风血雨、骨肉相残是常有的事,还发生过多次屠城.
而北京市6朝古都。分别是燕、金、元、明、清、中华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