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老北京是否有许多满族人
北京能有今天,我满族(旗人)没有大半功劳也有一半功劳。
北京城建都历史八百多年,我们旗人算上金代,至少占了一半的时间。
北京旗人俗语“少不征南,老不扫北” ,自清军入关,满洲人就把满洲作为自己老家,把北京作为大本营,在清朝,北京的旗人最多。据晚清最后统计,北京城人口大约一百万,而在旗人口七十多万到八十万。
为什么当年北京城近百万的旗人,而今天老北京民族一栏是满族的屈指可数,寥寥无几。
为什么?就是因为当年有一大堆的满族人旗人们,因为历史原因,不得不把自己满族老姓改为汉姓,民族成分报为汉族。。。
无论是辛亥革命后的排满和后来的一些事件,北京的满族受尽了屈辱,流尽了血泪。有那么那么多人都改了汉族,隐瞒了身份。
与此同时的,一些汉族人为考试加分而改为满族,而很多当年因为怕迫害,把满族改汉族的满族人再也改不回满族了。
我不想评价什么,可是我想说,六十年前,随着大兵的进城,老北京四九城内的所有是满族人,腾出了东西城的胡同,搬出了他们世代相传四合院。
是满族,为北京城贡献出了这么多京味文化。
北京有名的艺人学者先驱,尚小云,金寄水,侯宝林,连阔如,刘兰芳,常宝华,罗常培,英敛之,启功……数不胜数。
北京旗人 俗称“生活居住工作在北京八旗子弟”又名“京旗”
有一种禁旅八旗或者叫禁卫八旗。保护北京城周边安全的驻防守护北京城的八旗官兵。
今天的老北京人有很多祖上是北京京旗(北京的八旗子弟)。
明朝时的北京设顺天府和大兴、宛平两县,城区分属五城兵马指挥使司,“五城”即中城、东城、西城、南城、北城。中城位于正阳门内,皇城的两边。东城位于崇文门内,街东往北至城墙。西城位于宣武门内,街西往北至城墙。南城位于正阳门、宣武门、崇文门外。北城位于地安门外往北至安定门、德胜门内。
2. 我国民族呈现大什么大什么的新特点
我国民族分布呈现“大散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各民族在分布上交错杂居、经济上相互依存、文化上兼收并蓄、情感上相互亲近,最终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
少数民族人口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各省、自治区。内蒙古、新疆、西藏、广西、宁夏5个自治区和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1200多个民族乡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这些地区也居住着不少汉族,其比例也相当高,如内蒙古、广西、宁夏三个自治区的汉族人口都超过了少数民族人口,新疆的汉族人口也占40%。同样,在各汉族地区也杂居着许多少数民族。近20年来,少数民族杂、散居人口增长快,民族杂散居的县市越来越多。
民族构成
经过民族识别,现今的中华民族包括汉族、满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傈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
柯尔克孜族、土族、达斡尔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普米族、朝鲜族、塔吉克斯坦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尔族、独龙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门巴族、珞巴族、基诺族共56个民族。
3. 北京的满族人多吗
在少数民族人口中,满族人口是最多的。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资料表明,北京市少数民族人口80.1万,占全市总人口4.1%。千人以上少数民族有21个,其中满族、回族、蒙古族、朝鲜族、土家族、壮族、苗族超过万人。
满族人口最多,为33.6万人,占41.9%。在两次普查期间,在京居住的少数民族人口中增长幅度较大的分别是满族增加了8.57万人;回族增加了1.33万人;蒙古族增加了3.92万人;朝鲜族增加了1.70万人;土家族增加了1.52万人;苗族增加了0.766万人。
(3)北京少数民族人口呈什么的特点扩展阅读:
北京少数民族人口分布(第六次人口普查)
北京市少数民族人口分布仍呈现“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表现在农村相对集中在传统的民族村落,城市主要分布在环城市中心地带。而由于拆迁改造,原有的城市聚居点逐渐分散,农村拆迁后又形成了一些新的民族聚居区,散杂居特征日益明显。全市16个区县都有少数民族居住和生活。
普查数据显示,北京市的任意一个区县都至少有30个以上的民族。其中,朝阳区和海淀区有55个少数民族,东城、西城、丰台、昌平、石景山、房山、通州、顺义、大兴等9个区有40个以上的少数民族,这在全国其他城市是少见的。城近郊区是少数民族相对集中的地区。
普查数据显示,居住在城六区的少数民族人口为49.1万人,占在京居住少数民族人口总量的61.3%。在全市16个区县中,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分布最多的四个区县都集中在城近郊区,分别是朝阳区14.03万人、海淀区13.45万人、西城区7.87万人、丰台区7.18万人。
4. 北京姓宛回民的人多吗
北京作为首都,是各民族人民都十分向往的地方。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北京市有关部门不断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维护民族团结、保护少数民族合法权益的政策和法规,使居住在北京的少数民族数量持续增长,展现出了一派民族大团结的繁荣景象。
少数民族人口的数量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资料表明,北京市少数民族人口80.1万,占全市总人口4.1%。千人以上少数民族有21个,其中满族、回族、蒙古族、朝鲜族、土家族、壮族、苗族超过万人。数据显示,从1964年以后,非世居的少数民族的增长速度大于世居的少数民族人口的增长速度。在两次普查期间,在京居住的少数民族人口中增长幅度较大的分别是满族增加了8.57万人;回族增加了1.33万人;蒙古族增加了3.92万人;朝鲜族增加了1.70万人;土家族增加了1.52万人;苗族增加了0.766万人,其中:土家族、苗族、壮族已成为继满族、回族、蒙古族、朝鲜族之后北京市超过万人的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人口的分布
北京市少数民族人口分布仍呈现“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表现在农村相对集中在传统的民族村落,城市主要分布在环城市中心地带。而由于拆迁改造,原有的城市聚居点逐渐分散,农村拆迁后又形成了一些新的民族聚居区,散杂居特征日益明显。全市16个区县都有少数民族居住和生活。普查数据显示,北京市的任意一个区县都至少有30个以上的民族。其中,朝阳区和海淀区有55个少数民族,东城、西城、丰台、昌平、石景山、房山、通州、顺义、大兴等9个区有40个以上的少数民族,这在全国其他城市是少见的。城近郊区是少数民族相对集中的地区。普查数据显示,居住在城六区的少数民族人口为49.1万人,占在京居住少数民族人口总量的61.3%。在全市16个区县中,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分布最多的四个区县都集中在城近郊区,分别是朝阳区14.03万人、海淀区13.45万人、西城区7.87万人、丰台区7.18万人。
近些年,在城市拆迁改造及城市化进程中,特别是随着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原城区中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聚居规模逐渐缩小,杂居状况日趋突出,民族成分多元化,各少 数民族人口绝对数量上升。同时城市化进程中一些原民族乡村转制为城市社区,又形成了规模较大的新的城市民族聚居社区。少数民族人口占比在20~49%的有10个,主要分布在牛街、马甸、上地等地区,以及经历了旧村改造和市政征地的农村地区。
5. 北京市的少数民族是什么
北京市的少数民族有:维吾尔族、满族、回族、蒙古族、朝鲜族、土家族、回族。北京少数民族人口80.1万人,其中,满族人口最多,为33.6万人,占41.9%。
北京市人口中拥有全国56个民族成分,除汉族外,回、满、蒙古、朝鲜族人口均超过万人。北京常住人口2154.2万人。
(5)北京少数民族人口呈什么的特点扩展阅读:
中国长期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但是,我国究竟有多少个民族,各民族的族称是什么,对于这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历朝历代都始终没有搞清。
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制定和实施民族政功各民族实现平等权利,组织力量对民族成分疾称进行辨别。这项工作,就是民族识别。经过努力,科学地理清了我国民族大家庭的基本构成,确认了56个民族成分。民族识别的顺利进行,开展民族工作提供了依据,打下了基础。
6. 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个名,分布呈现什么什么什么的特点
大分散、小集中,大杂居、小聚居。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1953年全国开展第一次人口普查,进行民族识别,上报民族一度达到400多个,改革开放后进一步识别,到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确定56个民族,当时尚有70万人未能确定民族身份。
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少数民族人口1.1亿,占全国总人口8.49%,两项均呈增长态势。我国民族人口分布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大分散、小集中,大杂居、小聚居。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完善,少数民族在全国的分布范围不断扩大,同其他民族混居人口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比例不断提高。
(6)北京少数民族人口呈什么的特点扩展阅读:
中华民族的相关情况:
1、为了使我国各民族真正实现民族平等,充分享受民族平等和民族区域自治的权利,充分发挥各族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的经济文化迅速发展,有必要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民族识别。
2、少数民族人口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各省、自治区。内蒙古、新疆、西藏、广西、宁夏5个自治区和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1200多个民族乡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