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八国联军当年为什么没有烧掉故宫
1、英、法两国政府都不希望清政府垮台,故八国联军尽量避免不破坏故宫。故宫是清朝政府办公的地方,是清朝政府的象征。如果说八国联军把清朝政府的象征也给烧了,那清朝政府绝对是誓死抵抗的,肯定不会一而再再而三的退让。
2、八国联军入城时曾承诺不对北京城进行破坏,火烧故宫可能使清廷陷入“无政府状态”,进而使联军找不到“议和对象”。这对给养不足、急于早日撤军脱身的联军而言,是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3、如果火烧圆明园后,清廷仍不屈服,八国联军极有可能毁掉故宫。清廷在圆明园被焚后答应“议和”,这才是故宫幸免于难的关键所在。
4、其实这是很多人的误解,八国联军同样对故宫进行了搜刮。就连故宫门口狮子上面的金边都被他们给刮走了。
(1)八国联军进北京故宫是怎么保住的扩展阅读
侵华的联合国军总人数前后约为5万人,装备精良,声势浩荡,1900年8月14日,北京城彻底沦陷,八国联军所到之处,杀人放火、奸淫抢掠!从紫禁城、中南海、颐和园中偷窃和抢掠的珍宝更是不计其数。
八国联军总司令瓦德西在后来也承认,‘’所有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1901年9月7日,以《辛丑条约》的签订为结果,中国自此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给当时的国家和人民带来了空前沉痛的灾难。
‘贰’ 八国联军攻进紫禁城用了多少兵力紫禁城因何而破防你对此历史事件有何感慨
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时,帝国主义联军一共18811人(有史料记载)
而此时的清廷方面,一是京城三大营,具体数字不详,但是根据三大营最高17万总兵力来看,次时三大营至少有十万以上人马;二是义和团,当时在京城攻打各国使馆的义和团至少在十万人;三是京城内部守军,比如最耳熟能详的九门提督所统帅的部队等,至少有三万多人马,可以说,此时的京城防御体系至少有二十万以上的军队
而攻打北京时,清廷方面也是做了顽强的抵抗,在天津廊坊阻击战里,一度将1500名侵略者包围,也曾经在天津反击,击毙400余名联军。然而随着联军增兵,天津防御体系崩溃。之后,18811名联军在德国统帅瓦希德的带领下近攻北京,北京仅10天就沦陷了
从天津攻防战到紫禁城沦陷,只用了十余天,联军被击毙600余人,其中在天津一线就击毙了400多人,由此可见清廷不是没有反抗过,而且颇有一定的战果,以至于在天津沿线联军不得不将兵力从一万余人增兵到四五万人。但是随着天津防线被撕破,清军的抵抗被瓦解,联军攻打紫禁城时,清廷已经无力组织有效反抗,而次时,慈禧裹挟光绪带着一众亲信逃跑,导致京城群龙无首,加速了清廷抵抗的瓦解。最后在逃跑途中,慈禧更下令清军调转枪头攻击义和团以讨好洋人。
而紫禁城的沦陷,大致原因包括:1,防御失当,为了防止战火蔓延到紫禁城,清军主要防御体系在天津,天津靠海,最有利于联军战舰配合步兵攻击,而紫禁城的防御却非常薄弱;2,士兵颓废,在清朝后期,八旗子弟堕落腐朽,战斗力非常差,但清廷为了防着汉人掌权,在太平天国被镇压后,就陆续裁撤了湘军,淮军等,又在几次海战中损失了北洋,南洋等舰队,可以说此时的京城防御,大多用的是腐败的八旗子弟,毫无战斗力;3,政治腐败,甲午战争后,清朝明明是危机四伏,然而高层内部的争斗却有增无减,最后闹出伪造归政的文书事件,让慈禧一怒之下不顾现实向列强宣战,然后又仓皇出逃,而各级官吏又各自为己,东南八省互保,东北各自为战,都大大削弱了清朝的组织和抵抗能力;4,落后就要挨打
‘叁’ 为什么故宫能躲过八国联军和日军的抢劫呢
1900年8月28日,八国联军在皇宫阅兵,各国在金水桥前集结列队通过天安门、端门,穿过皇宫,出神武门。依次有俄军、日军、英军、美军、法军、德军、意军、奥军等3170人,俄罗斯军乐队吹奏各国国歌、乐曲。这是对中国的严重的侮辱,对中国主权的践踏。阅兵之后,各国军官重新回到皇宫,以参观为名公然疯狂抢劫,一个英国侵略者事后回忆说:“一大群联军军官见到这些东西伸手就拿,把他们想要的东西装入口袋”。
当时的中国几乎陷入了无政府主义的状态,洋人的险恶用心表面上看来是剿灭义和团,实际上是打算对以慈禧为首的清政府狠狠地来次“下马威”,而更深次目的说到底就是要让列强的利益在大清帝国的范围内最大化。
显而易见,要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光靠一把火烧了故宫根本无法办到,倘若洋人真的一旦这样做了,作为代表皇权统治中心的故宫化为灰烬,那么,势必会引起整个满清贵族与洋人的拼命抗争,而对于整个中华民族来说,故宫被焚则意味着清朝失去了执行行政职能的权力中枢,中华民族的尊严简直就是被人踩在了地上来回摩擦,这不悖于引发全体中华民族与洋人死磕,届时洋人不仅没有保住在华权益的可能性,甚至大有葬身异国的可能。
‘肆’ 为什麽八国联军竟把故宫完好无损地留给了中国
很无语,想也知道不可能完好无损的拉
北京被占领以后,八国联军统帅、德军元帅瓦德西特许士兵公开抢劫三天,以后各国军队又抢劫多日。中国的珍贵文物遭到了空前的浩劫。皇宫和颐和园里珍藏多年的宝物被抢掠。俄军最高指挥官阿列科谢也夫将军等人把慈禧寝宫用黄金和宝石精制的数十件珍宝"洗劫一空"。英、法士兵把各类珍宝抢光以后,以搬取大件之物,用大衣包、布袋装,运回驻地。仅嵩祝寺一处,丢失镀金铜佛3000余尊,锦绣制品1400件,铜器4300件。就连太和殿前存水的铜缸上面的镀金,也被侵略军刺刀刮去,至今刮痕斑斑。法国天主教主教樊国梁从一个官员家里抢走价值100万两白银的财物,法国侵略军统帅佛尔雷一个人抢劫的珍贵财物就有四十箱。法军抢劫礼王府白银200万两。东四一带的商店被抢掠一空,着名的"四大恒"金号全部被抢。地安门以东、东安门以北,房屋被焚毁十分之七八,前门以北东四以南,几乎全部被毁。
‘伍’ 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都曾攻进北京,为何紫禁城能始终得以幸存
这帮洋鬼子的目的不在紫禁城。
干隆皇帝弘历没事就喜欢收藏一些稀世珍宝,而且把这些宝贝都放在他亲自选择的建福宫里面,他儿子一看做爹的好这口,那就把它们永远封存起来,以后弘历魂儿要是回来还可以再看看,不止他儿子嘉庆一个人这么想的,后面好几代皇帝都是这么认为的,直到满清最后一位皇帝,也就是溥仪在少年时代打开了建福宫的门,当然只是打开其中一间房而已。
反正这帮洋鬼子来中国这个地儿,都是狼子野心,也怪当时国家太弱,要不然像李云龙一样,来一发意大利炮,轰洋鬼子滚回老家。
‘陆’ 当年的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为什么最后却留住了紫禁城
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后,要报复清军扣押外交人员,致使39名外交人员中26人死亡的事件。有人提出烧抢紫禁城以示惩罚,但英国公使额尔金认为紫禁城是中国的象征,而圆明园只是满清皇家的园林,最后决定烧圆明园,但对紫禁城决定不动分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