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张雪峰评北京科技大学什么档次千万别来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是非985的211大学中实力很强的理工类大学。2022年它在校友会的211工程大学排名榜中位于全国第33名,在非985的211大学中高居第一名。那么张雪峰评北京科技大学什么档次?千万别来北京科技大学是真的吗?接下来,老师就来给同学们解答这两个问题。
之所以有些学生会说“千万别来北京科技大学”,主要是觉得它的优势学科在于冶金工程、矿业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学科上,而这些学科都是很冷门的,想找到理想的工作不太容易。
但老师认为这个看法是很片面的,因为北京科技大学的优势学科不止这些比较冷门的学科。它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工商管理、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等学科都是B类学科,实力也都很不错。
它的很多王牌专业也是现在很热门的专业,比如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的有自动化、通信工程、英语、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等。
北京科技大学是实力很强的理工类大学,很值得同学们报考。“千万别来北京科技大学”这句话大家不必太当真。
2. 考上北京科技大学厉害吗北京科技大学到底什么水平
北京科技大学始建于1952年,是一所由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属于国家的“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也是我国首批正式成立研究院的高等学院之一。本期我将带着大家去了解和解答一下“考上北科大厉害吗?”和“北科大到底什么水平?”这两个问题。
3. 北京科技大学有什么社团
北京科技大学的大部分社团主要由北京科技大学团委社团部负责审核、指导和管理。部分社团隶属于学校的其他部门(如北京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等)。
所有社团主要分为五类:理论型、学术型、文艺型、公益型、体育型。
理论学习类
求是学会
强学会
英语协会
日语协会(已注销)
韩文化爱好者协会
浩然国学社(已注销)
国防知识爱好者协会
青衿哲史学会(已注销)
国旗协会(已注销)
安全知识协会
农村发展促进会(已注销)
新风学社(已注销)
蔚蓝人文生态学社
校史讲解团
学情研究室
鲁迅研究会(已注销)
国际交流协会
国防生工作协会
学术科技类
北科传媒理事会
学生科学技术协会
网络协会(已注销)
IT协会
“学子在线”开发管理委员会
校辩论队
口才协会(已注销)
管理协会
索奥科技中心(已注销)
学生电视台
赛福(SIFE)团队
新闻传播社
公共关系协会(已注销)
就业与职业发展协会
计算机协会
天文协会
文学艺术类
阳光驿站
科幻爱好者协会
电影协会
群众路线话剧社
摄影协会
蓝帆诗社(已注销)
铁流文学社
铁流剧社
红楼梦研究学会(已注销)
“艺海星河”光影协会
飞睿视觉协会(已注销)
现代舞团
舞蹈协会
贝壳动漫社
女生会
指舞手语社
原创音乐社
贝壳视频协会(已注销)
皮影剧团
吉他协会
翰墨情书画协会
雕刻时光电影评论协会
幻羽魔术社
公益实践类
阳光心理协会
红十字会学生分会
创业者协会
学生工作通讯社
汽车爱好者协会
绿盾环境保护与发展协会
青年志愿者协会
行知实践协会
奋斗者联盟
学生公寓自律委员会
京英社
学生就业发展协会
礼仪队
新信息咨询协会
体育健身类
国防体育协会
弈海方圆棋牌协会
原始部落户外运动俱乐部
自行车协会
乒乓球协会
网球协会
篮球协会
排球协会
台球协会
空手道协会
太极拳协会
轮滑协会
魔方爱好者协会
滑板协会
电子竞技协会
4. 北京科技大学什么档次
北京科技大学是一所档次极高的办学水平高超的理工类公办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在全国范围内的认可度与影响力都极高,非常值得高三同学报考!
一、从北京科技大学受教育部认可度来看:
北京科技大学是一所211高校、国家重点高校、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中央部属高校、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高校,北京科技大学的多个专业入选双万计划。
二、从北京科技大学近两年在北京市本科批的录取分数线来看:
考生至少要考进北京市内前5455名,才有较大的可能被北京科技大学给录取。
四、从北京科技大学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取得的成绩来看:
北京科技大学有2个A+学科:科学技术史、冶金工程
北京科技大学有1个A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京科技大学有6个B+学科: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矿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
北京科技大学有7个B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外国语言文学、化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土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
北京科技大学有3个B-学科:数学、物理学、力学
北京科技大学有3个C+学科:仪器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公共管理
北京科技大学有1个C学科:应用经济学
北京科技大学有2个C-学科:统计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5. 北京科技大学属于什么档次的大学厉害吗附全国认可度
每年报考时,高三同学都喜欢追着老师问“北京科技大学属于什么档次的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厉害吗?北京科技大学在全国认可度高吗”,本文圆梦志愿将为大家展示北京科技大学的求学价值,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这所位于北京市的好大学。
综合上文,我们从北京科技大学的受教育部认可度、北京科技大学在全国的排名、北京科技大学的录取分数线、北京科技大学的学科成绩等方方面面中可以窥见, 北京科技大学是一所档次极高的办学水平高超的理工类公办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在全国范围内的认可度与影响力都极高,非常值得高三同学报考!
6. 北京科技大学出过什么名人或杰出人士
魏寿昆 中国科学院院士
魏寿昆,男,汉族,天津市人,生于1907年9月16日。 九三学社社员。1923~1929年就读于北洋大学,1929年获矿冶系工学学士。1930年考取天津 市公费留德。1931~1936年留学德国。1935年获德国累斯顿工业大学化学系工学博士。1935~1936年在德国亚深工业大学钢铁冶金研究所从事博士后进修一年。现任:北京科技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九三学社中央顾问、日本钢铁学会名誉会员及中国金属学会荣誉会员。兼任:《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冶金卷(2)编委会委员,《材料研究学报》、《中国有色金属学报》及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编委顾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曾任:辽宁海城大石桥滑石矿助理工程师,北洋大学矿冶系助教,北洋工学院、西北联合大学、西北工学院、西康技艺专科学校、贵州农工学院、重庆大学、北洋大学及唐山交通大学教授、系主任、教务主任等。又任重庆矿冶研究所钢铁研究室主任、代理所长及重庆材料试验处冶金组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曾任:北洋大学工学院院长兼冶金系教授,天津大学副教务长兼冶金系教授,北京钢铁学院教务长兼理化系教授、图书馆馆长、副院长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曾兼任:北京市政协第一至第四届委员,第五至第七届常务委员及第六届工作组委员会高教组组长;九三学社第六及第七届中央委员会常委兼中央文教委员会主任,第八及第九届中央参议委员会常委;中国金属学会筹备委员会秘书长,第一至第四届中国金属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金属学会冶金过程物理化学学会第一及第二届理事长,荣誉理事长;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首届常务理事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首届理事;国家科委冶金学科组常务副组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工科学科首届评议组成员;《中国大网络全书》(矿冶卷)冶金编委会副主任,《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冶金卷(1)编委会委员,全国冶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金属学报》首届编委会委员《化工冶金》及《计算机与应用化学》编委会顾问,以及Rare Metals (Quarterly)及《稀有金属》编委会常委。
教学方面:从事教学已有72年,主要讲授“普通冶金学”、“钢铁冶金学”、“有色金属冶金学”、“选矿学”、“金相学”、“钢铁热处理”、“冶炼厂设计”、“冶金计算”、“耐火材料”、“高温测量学”、“试金学及实验”、“电冶金学”、“普通化学”、“定性分析化学及实验”、“定量分析化学及实验”、“物理化学”、“染色化学”、“工业分析”、“水质分析”、“矿物学”、“岩石学实习”、“吹管分析”、“德语”、“冶金炉”、(流体力学)、“专业炼钢学”、“活度理论”、“冶金过程热力学”(钢铁脱硫)、“冶金过程热力学”等28门课程;198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全国首届博士生导师,至近已培养硕士生及博士生20余人。
科研方面: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及40年代初期主要从事小型钢铁工业技术的改进及国内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研究;以四川白云石采用CO2选择性溶解后,经“静置后处理法”制得含0.5%杂质(CaO及R2O3)的MgO;用碳还原制备金属钼,纯度达94%,利用硅铁还原钼酸钙制成含Mo40%的钼铁。50年代引入活度理论,对冶炼反应进行了深入的热力学分析研究;60年代发展了炉渣脱硫的离子理论,提出了高炉渣中计算S2-离子活度系数公式;70年代至80年代在国内首先提出了固体电解质电池定氧技术并应用于测定热力学参数,同时研究了国内复杂矿杂质的热力学行为及去除机理和完善了选择性氧化理论并提出转化温度概念的广泛应用。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初与王之玺院士等人走遍祖国大地及沿海港口,对中国铁矿及煤炭资源和钢铁工业发展远景进行了调研并提出咨询报告。又深入进行曲活度相互作用系数的研究,发现用同一实验数据采用不同的运算方法得到分歧的数据,深获国际友人关注。科研成果“锰基合金热力学行为及其脱磷的研究”、“华南铁矿冶炼脱砷的基础理论”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共生矿分离的基础研究—铌在铁液及钢渣中的行为” 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共生矿金属分离的基础研究—金属液中元素选择性氧化及有害元素去除的热力学” 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技术科学”获何梁何利科学技术与技术进步奖。此外,还获有北京钢铁学院、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地质学会从事工作50年荣誉证书奖状,以及国家教委老骥伏枥金马奖章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获得专利5项,即:“利用碳酸钠或碳酸铵自白云石提制镁氧的新法”、“利用静置后处理法自白云去钙提镁的新法”、“人造镁氧制造镁砖的配料方法及加强粘性的风化法”、“制造特纯钼酸铵或钼酸采用铝铁共沉淀新法”、“提炼纯钼的二步还原新法”。出版专着5部,即:《平炉炼铁厂设计》(商务印书馆,1954)、《专业炼钢学——平炉构造及其车间布置》(冶金出版社,1958)、《活度在冶金物理化学在的应用》(中国工业出版社,1964)、《冶金过程热力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魏寿昆选集》(冶金工业出版社,1990);未付印书稿3部即:《冶炼厂设计》(北洋大学讲义科,1950)、《钢铁冶金原理》(北京钢铁学院出版科,1977)、《冶金过程物理化学导论》(九三学社贵州省委员会、贵州科学院及贵州金属学会,1984)。发表论文160余篇。
返回顶部
柯俊 中国科学院院士
柯俊,男,汉族,浙江黄岩人,生于1917年6月23日。1938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曾在原经济部工矿调整处工作,负责原材料的验收、运输和保管工作。1942年派驻印度,曾在印度塔塔钢铁厂实习。1944年赴英国伯明翰大学,1948年获自然哲学博士,从事合金中相变机理的研究,并担任理论金属学系讲师享有终身任命。1954年至今,在北京钢铁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任教,先后任北京钢铁学院金物教研室主任、物理化学系主任、北京钢铁学院副院长。获加拿大麦克麻斯特大学、英国莎瑞大学荣誉理学博士。兼任:日本金属学会、印度金属学会荣誉会员,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技教研学会筹备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金属研究所名誉研究员,原中国金属学会、有色金属学会常务理事,北京科技大学顾问,北京大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顾问,中国社会科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顾问。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曾任学部常委,现为资深院士。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何梁何利奖。
教学方面:主讲过“金属物理”、“相变与扩散”、“金属物理研究方法”及“材料科学与工程方法论”等。
科研方面:自1948年至今,一直从事合金中相变的研究,首次发现并提出贝氏体切变机制,在钢的过热性能及合金钢的贝氏体相变研究中取得突破性成果,发展成世界这一现象的主流学说,1956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1956年初主持筹建北京钢铁学院(现为北京科技大学)金属(材料)物理专业及金属(材料)物理化学专业,培养有关冶金金属材料研究人才,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荣誉;1958~1964年间,积极为国家节约战略金属物资,开发国内急需的新材料制备工艺及质量研究(如:节约镍钴的电热丝电热材料、电表用硬磁材料、稀土元素在钢中的应用),接近当时世界先进水平,1964年获全国新产品工艺奖;1977年以来,对微量元素对钢的组织和性能影响及作用机理开展研究,1989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74年以来,开拓了探索作为人类历史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对中华民族统一、生存和发展具有根本性作用的冶金的历史研究(特别是生铁及生铁制钢),198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及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90年代,在中国科学院及国家教委的领导下,起草了原国家教委关于“超级钢研究”的攀登B“国家重点科研”的论证(现已转为973项目,任专家组顾问);而后把主要精力转向另一个具有战略性高度的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工作,与中国科学院和国家教委的科学家、教育家(如张光斗、张维、路甬祥、师昌绪院士)们一起共同探讨面向21世纪的中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调研起草了中国科学院技术学部送李岚清同志的专题报告,并于1996年承担了国家教委“面向21世纪高等工程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项目中“材料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课题,同年在北京科技大学主持了冶金及材料工程拓宽专业的试点班,志在培养学生工程意识、自学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返回顶部
肖纪美 中国科学院院士
肖纪美,男,汉族,湖南省凤凰县人,生于1920年12月。材料科学家、金属学专家和冶金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43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1948年2月赴美国留学。1949年1月获美国密苏里大学冶金工程硕士学位,1950年8月获冶金学博士学位。曾在美国林登堡钢铁热处理公司实习一年半,随后在爱柯产品公司和美国坩埚钢公司任研究冶金师五年半。1957年7月冲破美国政府的重重阻挠,回中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1957年 10月到北京钢铁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任教至今。先后任金属物理教研室主任,材料失效研究所所长、环境断裂开放实验室主任。1978年被聘为国家科委冶金新材料组和腐蚀科学学科组成员;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93年改称院士)。1991年,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历任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第一、二届副理事长,第三、四届理事长;中国金属学会理事、材料科学学会理事长、荣誉会员;中国稀土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顾问;并在中国兵工学会、中国航空学会,中国宇航学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所属的材料专业委员会任职。1999年至2000年任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副理事长,为中国博士后制度的建立做出了贡献。1977年至1986年先后获得北京科技大学优秀教师,北京市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冶金教育劳动模范称号。 1989年国务院侨办授予全国优秀归侨称号,中国科学院授予他对中国科学事业作出贡献的荣誉章;1984和1991年,两次当选为北京市海淀区人民代表,1980年至1995年担任国际性学术刊物“冶金学报”(Adta Metallurgica)及“冶金快报”(Scripta Metallurgica)的中国编辑;1999年美国腐蚀工程师协会(NACE)授予“资深会员”称号。1996年国家科委和教委授予全国高校先进科技学作者称号,1977年至1999年,共获得部级奖励27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教学方面:40多年来,为北京科技大学金属物理专业和材料物理系的本科生、研究生主讲过“热力学”、“金属材料学”、“腐蚀金属学”、“合金相理论”、“金属物理” 、“断裂力学”、“断裂化学”、“金属的韧性与韧化”、“合金能量学”、“材料学的方法论”等课程或讲座,并应邀到20多个省市的50所大学及95个学术研究单位讲学。先后12次应邀在国际专业学术会议上作大会特邀报告,并受邀到美国、德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巴西等国讲学,在国际材料界赢得了较高的学术声誉。传播材料学的知识方法,在国内材料学界有广泛的影响。先后编写教材,出版专着15部,共计560多万字,其中《合金能量学》及《合金相及相变》分别于1988年及1992年被国家教委评为全国优秀教材;《材料的应用与发展》1990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并根据该书内容编导拍摄成20集电视科教片,已在中央电视台教育频道正式播放2次。1989年 3月,以师昌绪院士为组长的评审专家组认为:“这是中国电化教育领域的创举,为干部继续教育作出了贡献”、《材料学的方法论》1995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此外,他合作主编的《金属腐蚀手册》获1991年华东地区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材料的表面与界面》及《中国稀土理论与应用研究》先后于1993年及1995年获高教领域出版着作的优秀图书奖。从1962年到现在先后培养博士及硕士研究生53名。
科研方面:从事金属材料的基础理论研究。早在50年代中期,对铬锰氮奥氏体不锈钢的相图、相变和力学性能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首次提出了节镍奥氏体不锈钢基本成分设计和力学性能计算的新方法,获得了美国专利;回国后,继续深入研究节镍不锈钢和耐热钢的新钢种。主要从事合金钢、晶界吸附、脱溶沉淀、晶间腐蚀、应力腐蚀断裂及氢致开裂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对中国铬锰氮系不锈钢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981~1985 年是国家科委两个基础研究重点项目:“金属腐蚀机理研究”及“金属材料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研究”的主持人,1986~1990年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金属材料断裂规律及机理研究”的负责人。1993~1997年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国家攀登计划共同资助的“材料损伤、断裂机理和宏微观力学理论”重大项目的共同负责人。在进行金属材料力学性能的教学和科研过程中,十分重视对工程构件的断裂分析和研究。1974~1985 年先后开展对中国冶金、机械、石油、化工、电力、建筑、兵器、航空、航天、原子能等工业部门13个项目工程材料与构件的断裂分析和安全性评价,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改进措施,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工程材料与构件的断裂方法,在国防工业学术会议上进行介绍,得到同行专家和工业部门的好评。1983年获国防科工委及冶金部攻关成绩优异奖。 1996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首次提出了“断裂化学”这个分支学科,成为“断裂力学”、“断裂物理”、“后断裂”学科的三大理论支柱之一,对发展断裂力学理论和断裂学科鞒隽酥匾�毕住?985年创建了北京科技大学失效研究所,1986年建立了国家教委所属的“环境断裂开放实验室”。1977~1986年,以其为首的科研集体,针对国家建设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和发展前沿科学的需要,对金属材料的应力腐蚀和氢致开裂机理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实验研究中发现在多种系统中压应力可以导致金属材料的应力腐蚀开裂;同时查明了稀土元素提高低合金结构钢抗硫化氢应力腐蚀的机理;实验发现扭转型裂纹或缺口试样都能引起氢致开裂;证实氢能促进塑性变软,提出了氢致软化机理。通过对金属材料相图中含氢相所产生的各种变化、形变、相变、化学变化及对氢致开裂影响作用等的系统分析,统一了各种氢致开裂的机理。被国内外同行誉为“最系统的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处于科学进展的领先地位”。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发表论文 300多篇。由于在这方面的突出贡献,198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近20年来,在学术上不断提出新的思想和观点,发展新的学科体系,主张微观与宏观结合,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及人文学科相结合,建立“材料学”与“宏观材料学”新的学术体系,在这方面发表论文50余篇。
返回顶部
高庆狮 中国科学院院士
高庆狮,男,汉族,福建厦门人,生于1934年8月。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 1980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五届及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曾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加拿大Alberta大学和TUNS大学高级访问教授,以及美、加、日等国的大学和研究所的访问教授。曾担任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地面控制中心设计负责人之一(负责计算机系统设计,后来移交给军方)。现任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兼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兼职首席研究员,以及大连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等客座教授,深圳大学名誉教授。1978年被评为全国科技大会先进工作者,1984年被国家科委授予第一批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教学方面:指导过70多名博士、硕士研究生。
科研方面:从事大型、巨型计算机体系结构(1958~1980),并行算法(1973年起),自然语言及其处理(1980年起),人类智能及其模拟和应用(1980年起),网络安全(2000年起)等等的科学研究工作和工作设计,为中国第一台自行设计的大型通用电子管和第一台大型通用晶体管计算机体系结构设计负责人之一;中国第一台10万次/秒以上晶体管计算机(专为两弹一星研制的被誉为“功勋计算机”的109丙机)体系结构设计负责人;中国第一台超大型向量计算机新体系结构原理提出者和总体设计负责人;中国第一个管理程序(在109丙机上)总体设计负责人。研究并指导过两批博士硕士研究生创汇 300多万美元。获国家级一等奖两个(集体一项是理论提出者和总体设计负责人,另一项是体系设计负责人之一);科学院特等奖一个(集体);全国科学大会重大成果奖四个。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1、计算机应用;2、并行算法与并行处理;3、自然语言及其处理;4、人类智能及其模拟与应用。专着有3部:《向量计算机》(科学出版社,1984)、《计算机系统结构论文选编》(新华出版社,1985)、《智能系统基础与技术》(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在国内外一级学报及国际会议等发表过《一个带有可变结构的总线的常数排序处理机阵列》、《无冲突存取系统的一类斜排方法》,Technical Analysis Machine Translation,The Principle of Macro-Transform,A Vector Computer for Sparse Matrix Operations等70多篇学术论文,此外还有如《通用大型晶体管计算机109乙机系统设计与逻辑设计》、《通用大型电子管计算机119机系统设计与逻辑设计》等30多篇有关重大工程的论证报告。
返回顶部
周国治 中国科学院院士
周国治,男,汉族,广东潮阳人, 生于1937年3月。1960年7月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冶金系,并提前留校在理化系任教。1979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进修。回国后,1984年被破格提升为教授,博士导师,并获首批“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称号。此后,多次出国讲学和合作科研,曾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波士顿大学等多所大学任客座教授。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院士。现为北京科技大学教授,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任中国金属学会理事,国际矿业冶金杂志编委,上海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安徽工业大学、重庆大学等多所大学兼职教授。
教学方面:周国治主要讲授“物理化学”、“化学热力学”、“电化学”、“冶金热力学”、“相图计算”、“冶金动力学”、“统计热力学”等课程。所指导的博士论文曾获得2000年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
科研方面 :周国治的科研领域主要在“冶金和材料物理化学”方面。其主要贡献可概况为如下三个方面:1. 多元熔体和合金的物理化学性质的计算。导出了一系列各类体系的熔体热力学性质和相图的计算公式,概括了一些新原理和方法。提出的新一代溶液几何模型解决了国际上三十多年来几何模型存在的固有缺陷,为实现模型的选择和计算的完全计算机化开辟了道路。近期这方面的工作又有了进一步的进展,几何模型已发展成统一化模型,并将热力学性质的计算进一步扩展到多种物理化学性质的计算中。2. 氧离子迁移的理论和应用。周国治及其科研小组系统的研究了氧离子的迁移规律,并将这一理论成果应用到各种工艺过程中,提出了“无污染脱氧”,“无污染提取”等冶金新概念和新工艺,并为描述和模拟各类冶炼过程打下了基础。这方面的成果已取得了多项专利。3. 材料在微小颗粒下的物理化学行为研究。主要研究材料在微小颗粒下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反应机理,已成功地被应用于纳米材料,储氢材料和Sialon材料中。周国治的许多科研成果已被国内外专家学者以“周模型”和“周方法”应用到合金、熔盐、炉渣、半导体材料等多种体系,用来处理热力学和动力学问题。研究成果也被系统地编入多部高校教科书和专着中用来指导博士和硕士生的论文工作。周国治先后发表论文150余篇,获得中国专利二项,获得美国专利三项。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一项、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冶金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以及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
返回顶部
陈难先 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难先,男,汉族,浙江杭州人,生于1937年10月。1962年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在北京钢铁学院任教,1962~1980年间任助教、讲师;1980~1986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维拉诺互大学、IBM公司担任访问学者和研究员。1984年获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电气工程与科学博士,1997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为博士生导师。2000年5月任清华大学教授、理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曾任:北京科技大学应用物理所所长、北京科技大学副校长。兼任:国家高技术功能材料专家组组长、《中国物理快报》副主编;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常务委员、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中华职业教育社理事长、中国材料研究会理事、全国政协华侨委员会委员等职。曾获1981年CDC公司技术发明奖;1991年北京市优秀教师奖;1993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994年国际理论物理中心资深研究员奖,2001年国家863计划十五年重要贡献奖。
教学方面:主 讲“电动力学”、“振动波动学”、“热力学”与“分子物理”等课程。
科研方面:主要从事固体界面声子谱与应用物理中逆问题的研究。主要成就集中在石墨插层化合物和应用物理逆问题的研究。第一个从第一原理出发算出石墨与锂石墨的各种光学性质及色散关系,并分析了等离子散发的起源。在国际开创用数论方法由结合能由线得出原子间对势的简捷而严格的公式,并结合虚拟结构设计解决了一系列原子间、离子间和原子与离子间相互作用势的建立问题。和国际先进软件平台接轨,建立了面向国家目标和有系列性、含自主原创性内容的科技材料模拟设计实验室。对新型稀土化合物和半导体材料结构以及界面的研究有所突破。逆问题研究包括黑体辐射逆问题、由声子比热反溃声子能谱逆问题、晶体总热反溃原子部二体相互作用问题、费米体系能谱问题、单电子周期势反溃等效离子-电子相互作用问题等重要方面(其中有些方法是本人开创的),如第一个运用富氏卷积和数论中莫比乌斯变换得到问题的两种严格形式解,并分析了问题的存在唯一性及稳定性。所建立的比热逆问题的普遍解,推广和统一了爱因斯坦解与德拜的解,在凝聚态物理的应用方面有首创性;黑体幅射逆问题的普遍解为遥感和天体物理学的应用提供了新方法。以上工作曾得到英国Nature杂志主编整版评论,认为是开创性工作,方法十分巧妙。另外,Physical Review,Physics Letters等重要杂志也都有专门评述,命名陈定理。在核结构、电路分析幻方变换群、静电屏蔽、薄膜光学性质、调制法测焦点等方面都有过许多工作,曾发表各种论文几十篇。其代表作主要有《锂石墨光谱从头计算及其离子激光之起源》和《变型莫比乌斯定理的物理应用》;译着有《付里叶变换及其物理应用》、《振动波动物理学》等。
返回顶部
葛昌纯 中国科学院院士
葛昌纯,男,汉族,浙江平湖人,生于1934年3月6日。中共党员。1952年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冶金物理冶金专业。1952~1984年在冶金部钢铁冶金总院先后在冶金室、压力加工室、粉末冶金室担任专题负责人、高级工程师、研究室副主任。1980年10月~1983年4 月作为德国洪堡基金会研究员在Max-Planck材料科学研究所和柏林工大非金属材料研究所从事粉末冶金和先进陶瓷研究,获Dresden技术大学工学博士学位。1985年起在北京科技大学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晋升为教授、博士生导师。2001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88年被人事部评定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90年被国家教委和国家科委评定“全国高校先进科技工作者”。兼任:中国金属学会粉末冶金专业委员会特种材料与制品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世界陶瓷科学院层状和梯度材料学会主席;世界陶瓷科学院自蔓延高温合成学会理事;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HS Materials Technology和“粉末冶金工业”等国际、国内刊物的编委。
教学方面:到2002年共培养博士生8名,硕士生12名。
科研方面:长期从事材料科学研究,主要研究领域是粉末冶金和先进陶瓷。1960~1984 年负责研制用于生产浓缩铀235的孔径为纳米量级的分离膜,创建起中国第一个比较完整的包括金属和非金属、粉末合成,材料制造和性能检测的纳米材料实验室,是国家一等发明奖“乙种分离膜的制造技术”的第一发明人,冶金部科技成果二等奖“戊种分离膜的制造技术”的第一完成人,为中国“两弹一星”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科研项目“以复合氮化物做烧结助剂的氮化硅基陶瓷的研究”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冶金部科技进步三等奖;“燃烧合成氮化硅陶瓷的应用基础研究”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997 ~2000年提出、论证和指导完成了“863”课题“耐高温等离子体冲刷的功能梯度材料研究”,已通过验收。“以氮化物做烧结助剂的氮化硅陶瓷”获得发明专利(87101293.6 )。1985年创办特种陶瓷粉末冶金研究室,和其他教授先后创建起中国第一个粉末冶金博士点和北京科技大学非金属材料博士点。在国内外各类核心刊物上主要发表论文164篇,近期的有SHS Research in Lab Special Ceramics.P/M at USTB Beijng,New Development of SHS Composites in LSCPM, USTB of China,Present Status and Trends of SHS FGM(Keynote lecture)等,其中被SCI收录15篇,被ISTP收录11篇,被 CSCD收录8篇,被EI收录19篇。专着一部。
返回顶部
陈先霖 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先霖,男,汉族,四川遂宁人,生于1928年9月。1949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1954年至今任教于北京钢铁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历任机械系冶金机械教研室主任、机械系副主任、研究生院副院长。现任机械工程学院教授,为中国首
7. 北京科技大学怎么样什么专业最强全国排多少
我是北京科技大学的学生,北京科技大学的强势专业是冶金工程全国排第一,科学技术史全国排第二,材料全国排第三(个人认为应该是第一),采矿工程全国第四,机械专业没有参与全国排名(如果排名个人认为至少前五),学校在冶金、材料、机械、矿业等领域的7个全国重点学科学术水平蜚声中外;管理、科技史等学科享有盛誉;控制、热能、力学等学科具有雄厚实力;一批新兴学科,如计算机、电子信息、环境工程、土木工程等焕发出勃勃生机。
我学得是土木工程,感觉也不错!但其实
还是看自己喜欢什么专业了,还有就是今后的就业问题。
8. 考上北京科技大学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学习成绩还是非常不错的
优点的话,北科像个高中,学习氛围挺好,老师都挺好,有很多很多优秀的老师,我现在还没见到几个那种,其他同学跟我说的其他学校里素质很不行的老师。然后北科校园偏小,上课什么的不用很赶,但是同样的,没啥逛的地方。地理位置还行,如果不封校的话出行挺方便,可以多出去玩玩。社团活动丰富,志愿活动比较多,有很多大佬。全程导师制跟开盲盒一样,开到很好的老师那就赚大了,四年会过的很开心,其他的也不太知道怎么说。
缺点的话,我自己认为在可接受范围内,一些设施啥的不够完善,比如体育馆,体育场,食堂都不够好。看进来以后遇到什么样的人吧,有可能遇到很好的人,也有可能运气不太好,碰到一些形式主义的领导。
如果你的分数够985,就进北科比较稳,建议冲一下985,但是如果在北科录取分数边缘,我觉得进来也不会吃亏。毕竟北科转专业比较容易,已经在我知道的学校里面最容易的了,基本不挂科都能转成功,所以擦线进来的话,完全可以选择的转专业。
9. 照片里的故事作文700字初一范文10篇
翻开照片,轻轻地抚摸着它,我们就会想起了许多事。每一张照片都有它的回忆,都有不一样的 故事 ,大家可以将你知道的故事说出来。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照片里的故事 作文 700字初一 范文 10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照片里的故事 初一作文 700字一
星期天在家大扫除,我分到的任务是扫灰。于是我拿着抹布这抹一下那抹一下。突然“砰”的一声,不知道什么东西被我打翻。我捡起一看,原来是相框。可爱的小熊相框里放着的是我们一家在北门山游玩的照片。
看着看着不禁想到了以前,我们在另外一个城市生活。那时候生活条件不是特别好,但也过得去。爸爸妈妈整天早出晚归,十分辛苦,所以我们很珍惜一家人在一起的时光。
那时候姐姐在老家,好不容易盼到她来。姐姐一来,我们家不仅多了一份温馨,而且爸爸妈妈也会有更多时间和我们一起了。为了“庆祝”一下姐姐的到来,我们全家出发准备去北门山!
一路上我们有说有笑,没过多久就到达目的地。那里是当时着名的游玩公园,还可以爬山呢!我们在底下的公园玩,一起打打闹闹,摸摸这个看看那个,到处参观。那时候觉得一切事物都是那么的美好。爸爸妈妈的脸上也逐渐绽放出笑容,全家人都乐在其中。
我们为了纪念这美好的时光,于是找了一个好心的路人帮我们拍照。
在一个小小的水池上,有三头牛,它们的前脚向上扬起,目光炯炯有神,给人们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我们就站在它们的面前拍。“一、二、三,茄子!”大家全都露出灿烂的笑容,令这张全家福显得十分和谐开朗。那时候我才上四年级,我笑的多么纯粹啊。不禁开始羡慕小时候,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现在,我们的笑容,不再那么灿烂了,其中夹杂了忧愁、烦恼、沧桑。这无情的岁月,让原本青春的父母变得苍老,虽然有时他们沧桑的脸上会露出笑容,但是他们的眼角却隐现了像恶魔一般的侵蚀着他们美好时光的皱纹!原本乌黑的鬓发却变成苍白的。
是啊,父母老了,他们承担的太多太多了,以至于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而我们,不但没给他们减压,还一直当他们的“绊脚石”。我们是应该体谅父母了…
突然,思绪一下拉回现实。照片里的我们依然是笑容灿烂。是的,我们应该给父母“减压”了。其实人老了,心是可以不老的吧?望着相框上布满的灰尘,我拿起抹布擦啊擦,啊,一尘不染了!
照片里的故事初一作文700字二
当一个个今天逐渐成为失去的过往,你是否曾忆起,生命中那些温暖而美好的一幕?
--------题记
在我还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喜欢为我拍照,经常为此忙的不亦乐乎,打开相薄,儿时的记忆翻滚在眼前:有取得三好证时的开心;也有小时候因摔倒儿哭鼻子的难过,而当目光停留在这张看似普通全家福时,心头却不由泛起涟漪……
还记得那天我一进门 报告 了一个喜讯,我们一家被评为社区优秀家庭,高兴之余,我忽然想起居委会黄阿姨说过,转天要价一张全家福,爸爸一听,忙不迭的找起照片,可知道翻到最后一张照片才发现照片的女主角几乎都是我,却根本没有全家福。
我不以为然地说:“咱们去照相馆找一张不就得了吗?”“恐怕不行,”爸爸一脸的焦急与担忧,“你妈妈这几天发高烧自己去输液了。”什么,高烧?我怎么没发觉?连照相馆也去不了,有这么严重吗?“叮咚!”门铃响了,我打开门,一看是妈妈输完液“全副武装”地回来了。我瞥了她一眼,她的脸雪一样白。
爸爸走上前去,搀着妈妈走进卧室。门虚掩着,偶尔传来她们的悄声细语。不一会儿,妈妈走出卧室,又开始“武装”自己,我诧异地问道:“妈,您这是……?”妈妈并没有停下手中的动作:“宝贝,别听你爸的,我的病哪有这么重,走,咱们照相去”不知怎的,原本预想的欣喜却被一阵酸楚重的烟消云散,望着妈妈红彤彤的面颊,我嗫嚅道:“妈,算,算了吧,我再问问黄阿姨过两天交行不行……”可还没等我说完,妈妈便费力的拉起我爸爸往家门外走。爸爸没说什么,但我看得出他的不情愿。
照相馆里,镁灯光下,妈妈努力地绽放笑容,我轻轻的把脸颊贴在妈妈的脸上,很烫很烫,那是爱的温暖,那一刻,我尽力地笑着,所有这一切都定格在照片中。
总有一种情能够珍藏在心底,总有一种情能够融化在眼里,这浓得化不开的便是亲情。纵使时间如何流逝,照片如何泛黄,那浓浓的亲情总会静静的在那里流淌,散发着清香……
照片里的故事初一作文700字三
在我爸爸的相册里,有许多十几年前我爸爸出差时拍下的照片。爸爸几乎走遍了华东地区。那些照片就像秋的落叶一样,记载着春的生机。有在杭州拍的,在北京拍的,还有在南京,黄山,上海等地拍下的。我小时候最喜欢看这些照片,看着爸爸身后那些优美的景色,十分羡慕。却不知道这些照片后隐藏着多少爸爸辛酸。
我爸爸出生在云南的一个小山村里,家里还有五个孩子。奶奶省吃俭用地供着五个孩子上学,但最后只留下了学习最好的爸爸,其他的孩子都辍学了。爸爸便更加珍惜这个机会,更努力的学习。
那时候爸爸的学校,就只有几间破土房,下雨时还会漏水,桌子都是些凹凸不平的石桌。就连作业本,每个孩子都只有一本,写完了后把字全擦掉,再重新写。那时候爸爸天天吃不饱饭,饿了就在别人挖过的红薯地里挖一些红薯根吃。放学回家后还要帮大人干农活,到很晚时才能点着一盏昏暗的小煤油灯写作业,学习。爸爸用的橡皮擦就是一块破旧的胶皮,就连一根铅笔都要用很久,短到拿不住时,就在上面接一根竹管继续用。
爷爷奶奶都不识字,遇到不会的题时,爸爸只能走一大段山路去问老师。从小学到大学,爸爸连一本课外书都没有,参考书就只有从别人那里低价买的一本破旧的数学辞典。
就在这种环境里,爸爸的学习成绩在年级中依然名列前茅。终于,爸爸凭借着自己的努力,从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走了出来,考上了北京科技大学。爸爸还在校园里照了相,相片上的爸爸穿的还是借来的衣服,脚上穿着一双破旧的布鞋。爸爸是整个班最穷的学生,但也是学习最努力,成绩最好的学生。
在大学的三年时光里,每到节假日,同学们都去公园里玩,去逛街。爸爸就独自一人在教室里学习。放假回家时,爸爸根本没时间写作业,学习。整天都在干农活。只好提前回到学校独自学习。
最后,爸爸终于学有所成,靠着自己的本事找到一个好工作。这些都是靠爸爸无数的努力得来的。这些记载春的生机的落叶,永远鼓舞着我在人生的漫漫长路上走下去。
照片里的故事初一作文700字四
记忆中的黄色相片,娇纵没有底蕴,翻开的瞬间,是一股潮湿,一股温暖,冲击缓和,又回到了彼时。
幼时,天真烂漫算不上美满。硬是要花花草草作陪衬,留下一路美好。父亲则担下重任,用未受时代感染的傻瓜相机一张张记录美好的记忆。我却嫌他拍得不好,一个细节一个细节地挑过去,他默默地修正,没有怨言的,像遮盖刺目阳光的那片云,却还是暖洋洋地在我身上洒满了幸福。
幸福留下了黑色底片,放在光处,呈现了诡异的绿色,擦不去,赶不走,却是幸福最基本的根基。
与父亲参观动物园,在人群里被簇拥,格外热闹的一天。父亲却像个顽童,跑东跑西转个不停。看见孔雀开屏开心的紧,瞧见猴子耍戏激动的很,连长颈鹿的脖子也让他高兴不已。直扯着我给他和一切动物园的动物们合影。我看着取景器里的父亲,一副“我与自然共存亡”的快活劲儿,觉得气恼难堪,又是疼惜存储的减少,想拍些别的,于是拒绝父亲的要求,跑开去别的地方拍照。只是转身看看他是否有跟来,却见在人群中若隐若现的他,在戏耍的猴子笼前,无比落寞神情的他。孤零零的,虽然遮住了刺目,却与寂寞相关。
时间像是闪光灯的一瞬间。“咔嚓”一声他就生了那么许多白发。脸上又横生那么多皱纹。顽童般的他明明只是几年前的事情,可现在的皱眉和微笑都布满了沧桑。
突然想起,父亲除了证件照之外,似乎再也没有其他照片了,连上次在动物园拍下的照片,都只是记忆未保存。父亲用不太高明的科技为我留下了美好的童年时代。我却不舍得在父亲尚为年青时存下他的挺拔英气。
他把快乐回忆留给我,自己做背后的人儿;我却吝啬一丝一毫的付出。
我感觉内疚,看见刚刚洗完澡的父亲,往昔的英气又回来了几分,我忙吩咐他坐好,他愕然。我取出相机,他却紧张起来,对着镜子摆弄自己的头发和衣领,不停地询问我是否好看。我只赞他英俊,让他快静下,看镜头。
“咔嚓咔嚓”,快门按下。
相机里从此有了父亲的幸福。
照片里的故事初一作文700字五
看到照片,我想大家都应该知道照片上的主人公是谁了吧!他就是我国北宋时代的一位博才多学,成就显着的科学家之-----沈括!沈括的墓在我的家乡东苕溪边安溪下溪湾村,他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他还是卓越的工程师等等等等。
沈括生于浙江钱塘,是一户有钱人家,他的父亲叫沈周,曾在泉州.开封.江宁等地做官。她的母亲是一为很有 文化 教养的人,沈括从小勤奋好学,在母亲的指 导下,十四岁就读完了家中所有的藏书。后来他跟随父亲到过很多地方,有机会接触社会,增长了不少见闻,也显示出超人的才智。
他二十四岁就做 官了。在江苏.安徽.河南等地做过县令。三十三岁考中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连续升了官职,使他接触到了天文.天象和推测历史,更有机会读到更多的皇家藏 书,充实了自己的学识。接着,沈括又受王安石宰相的垂青并重用了他。但是,没有坎坷的人生不叫人生叫天堂,所以王安石变法失败,使沈括被诬陷,贬了官。从 此被流放,政治生涯宣告结束!
有些记载说沈括是在江苏省镇江安度晚年的,但是我听我太爷爷说沈括是在我们安溪下溪湾村安祥晚年的。沈括晚年 在东苕溪边生活, 总结 了自己一生的经历和科学活动,写出了闻名中外的科学巨着!《梦溪笔谈》和《忘怀录》等。梦溪笔谈是科学史上的坐标,内容极为丰富,记 载了他的许多发明.发现和真知灼见,沈括可说是一个科学通才!
这就是沈括的一生,经历了许多坎坷.挫折和困难,最终在他无官一身轻的晚年时写出了许多巨着,得到了人们的尊敬,使得我们每年 清明 节老师总是带着我们祭奠沈括,并且为他默哀三分钟!每当这时我都会怀着无比敬仰的心情来怀念这位伟大的科学家!
虽然他离我们而去已经有七百多年了,但是他的丰功伟绩,永远铭记在我们的心中!同学们,让我们以沈括为榜样,努力学习,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吧!
照片里的故事初一作文700字六
我家里有几本厚厚的相册,每一本都有着难以忘怀的故事;每一张照片里都拥有着奇妙的趣事。你随便翻看一本,都记录着当时欢乐之端的完美回忆。请让我来讲一个照片里的故事与您共享吧。
在我三、四岁的时候,我还经常傻乎乎地笑,好像有什么令人高兴的事。爸爸教我女这个字的时候,我还常常把这个字说成鼓。女和鼓不分,大家说可不可笑?
记得有一次,爸爸妈妈抱着我到床上照相。我不听话,差点把照相机弄坏了。最终,妈妈给我一个玩具象,这下,我变乖了,很听话,也很配合,他们好像把我收买了似的。妈妈可真是诡计多端。当时,我就像个机器人一样,一切事情都要听她指挥。得到了妈妈这份大礼之后,我还真转变得快,刚刚还是愁眉苦脸,此刻却眉开眼笑。我的小眼珠紧盯着照相机看。玩具大象的眼睛也睁得大大的,像是在吵着争着照相。真不明白照相有什么好的。唉!可是这样咔嚓一下,还挺好玩的呢!嘻嘻,我越照越高兴,不知不觉得就摆出了像帅哥一样的造型。大家都哈哈大笑了起来。有的人甚至笑得前俯后仰。这张照片里的故事趣味吧。
照片是一个好的纪录师,会把我们一些欢乐的日子给记录起来,将来和别人一齐分享照片里的故事。照片承载着我们太多的欢乐时光;承载着父母无私的爱;也承载着我们对长辈的无限深情。
照片里的故事初一作文700字七
本日,我在楼上找东西的时候,一不小心把一本影集给弄掉了,我捡起来随便翻了几张,觉得挻有意思,就下楼详尽翻看。
有一张稀奇漂亮的照片映入我的眼帘。那是在我5岁的时候,一个阳光明眉的春天,妈妈带着我和妹妹去上海旅游,在上海野生动物园照的。
那天,我们来到了天鹅湖,湖水澄澈见底,如一面明镜。湖水旁边有很多很多奇形怪状的石头,湖岸上的柳树把它那翠绿的秀发垂到了地面。妈妈对我们说:“你们看,湖里的天鹅多美啊!有白昼鹅,还有黑天鹅呢!我去买点食物,咱们来喂天鹅吧?”我和妹妹一听满意极了,纷歧会,妈妈把食物买来了,我抓了一些食物正准备往湖里扔的时候,一大群黑天鹅向我游过来,也许它们饿了想吃食物,看到这里我就急速把食物扔到水
里,它们争先恐后地把头伸到了水里去找食物吃,纷歧会就把食物吃光了,又抬开始伸展着精彩的脖子“饿、饿”的直叫,声音清脆嘹亮,犹如在说:“我们还没吃饱呢!”我一想白日鹅还没有喂呢!于是就抓了一把食物往有白日鹅的处所走去,把食物洒到水里,出乎猜想的是它们不吃,或者是因为它们长得漂亮早就被游客喂饱了吧!我又接着喂黑天鹅,直到食物被它们全吃光,我们才恋恋不舍的脱离天鹅湖。
那天我们玩的最开心的便是喂天鹅们吃食物了,所以就拍下了这张照片留作眷念。
我会把这张照片永远珍藏在我的影集里,因为它记住着我童年的幸福和 爱好 !
照片里的故事初一作文700字八
我打开相册,就看见一张照片,让我忍不住哈哈大笑。
我记得那是上个星期日,我和我姐、老妈,还有我的朋友们准备去 游泳 。刚来到游泳池,就看见里面十分热闹,简直是人山人海呀!我穿上泳衣,套上游泳圈,准备下水。我沿着池边慢慢地下水,我的脚刚一碰到池水,就大叫:“啊!好冷呀!好凉呀!”于是,便不想下水。
这时,家人也来了。一开始,我认为他们是来帮助我的,结果没想到给我帮了倒忙。我越向上爬,他们越是把我向下拉。当然,我的力气比不上他们好几个人。最终,我被无情地拉了下来,渐渐的我适应了水的温度。不一会,我在水里就像一条在水里活泼游玩的小鱼。突然,我一不小心,脚下一滑,呛了水。幸好妈妈飞快地游过来,救了我。要不然,我可惨了。看着我狼狈的样子,我姐和朋友们都在那儿哈哈大笑了起来。我发呆着,心想:这群人怎么了?在那儿笑什么?还笑得那么大声。我大喊:“你们怎么这样,气死我了!气死我了!”正当我生气时,听见“咔嚓”一声,我转头一看,啊!是老爸来了,并给我拍下了精彩瞬间。便惊喜地说:“老爸,你怎么来了?”老爸回答道:“你妈打电话告知我的呀!怎么了?有问题吗?”这时,我们都笑了。
每当我看见这张照片,都会不由自主地露出微笑。
照片里的故事初一作文700字九
时光匆匆,弹指间,我已经从一个爱哭鼻子的小女孩,变成一个拥有理想懂得把晶莹的泪珠藏抑在深处的女生,成长的过程中,流逝的只是时光吗?翻开那本尘封已久的相册,任思绪流动其中,我终于明白,流逝的最多的则是儿时如歌的岁月。不经意,我的目光触到这一张照片,这是一张极其出众,对于我来说非常珍贵的老照片。照片中的我和姐姐把手一其伸向蔚蓝的上空,迎接那一颗耀眼的滑动的烟火。记得,那是 春节 的时候。由于爸爸工作的需要,我们要离开故乡,离开爷爷奶奶。小时任性的我,一想到要与伙伴们分别,就躲在小屋里哭个不停,就连春节也是闷闷不乐的。爷爷奶奶明白这将是在故乡的最后一个春节,为了让家庭气氛活跃,鼓励爸爸买来烟花。爷爷竟然唱起了多年来一直没唱过的京剧。我不明白,离别的时刻,为何这般热闹。爷爷奶奶千叮万嘱,希望我和姐姐勤奋努力,给家人争光,还送我们每人一首小诗。爸爸放起了烟火,望着那空中荡漾的迷人的星火,我和姐姐兴奋的把手迎向天空。就在那一刻,相机留下了这永恒的美丽瞬间。诚然,岁月如歌而过,但儿时就已埋下的真情与希望却还存在;纵然,海枯石烂,那深情的目光将永远是我前进的动力。
这张乘载希望的照片不仅记下了我儿时的笑脸,还记下了故乡灿烂的夜空。
照片里的故事初一作文700字十
在我家相册里,有一张我和舅舅在海边挖螃蟹的照片。每当我看见这张照片时,就情不自禁地想起了令人回味无穷的“小螃蟹,别跑!”那一幕仍然让我记忆犹新。
这张照片是去年暑假我和舅舅去鲅鱼圈旅游照的。
舅舅今年30岁了,梳着小平头,浓眉大眼,乌黑有神,上身穿着一件白色短袖,下身穿着一条蓝绿色的短裤,看起来很帅气。
我们来到海边,大海真是一望无际、辽阔无垠啊!退潮后,我们左手拎小桶,右手拿小铲子,准备挖小螃蟹啦!
我盯准一个小眼儿,俯下身来,只见小眼儿上面冒泡,我心想:这里一定会有小螃蟹的。于是我就蹲下来了,拿起小铲子就开始挖,果然,我挖到了一只小螃蟹。
我小心翼翼地掏出小螃蟹,小螃蟹是灰色的,钳子很锋利,我觉得小螃蟹很可爱。我又盯准了一个眼儿,一次一次的挖去,可是这一次怎么挖都没挖到。这时我想可以找舅舅帮忙呀,于是我急忙跑过去跟舅舅说:“舅舅我怎么都挖不到小螃蟹,你能帮我挖几只小螃蟹吗?”舅舅说:“好的。”只见舅舅弯下腰,对准小眼儿,一铲了下去,一只活蹦乱跳的小螃蟹出现了……
我的小桶里很快就满了,我和舅舅抓得正起劲儿的时候,只听妈妈说:“宝贝看这里!”,我回了一下头,只听“咔嚓——”一声,这张照片就照了下来。每每看到这张照片,我就会想这快乐的一幕。(事情的结束。)
我要把这张照片永远 收藏 起来,永远留下这难忘而又快乐的时刻。
照片里的故事作文700字初一范文相关 文章 :
★ 照片里的故事作文初一范文600字左右【5篇】
★ 照片里的故事初中满分作文600字精选【5篇】
★ 照片里的故事作文范文5篇
★ 关于照片里的故事初一作文集锦5篇
★ 照片里的故事作文精选5篇
★ 照片里的故事600字初中作文
★ 照片里的故事作文七年级
★ 照片里的故事初一作文
★ 照片里的故事优秀作文范文素材【5篇】
★ 小学作文照片里的故事700字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10. 北京科技大学什么水平
北京科技大学是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属于第三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