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知识 » 北京的什么鼓楼
扩展阅读
想去杭州打工去哪里找 2025-07-15 15:24:02
福州市区娱乐哪里好玩 2025-07-15 14:56:24

北京的什么鼓楼

发布时间: 2022-12-24 16:04:30

❶ 北京鼓楼属于哪个区

东城区

北京鼓楼位于北京东城区地安门外大街北端。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楼前后纵置,气势雄伟,巍峨壮观,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

北京鼓楼坐北朝南,为重檐三滴水木结构楼阁建筑,通高46.7米。楼身坐落在4米高的砖砌城台之上,东西长约56米,南北宽约33米,台上四周围以宇墙。钟鼓楼作为元、明、清代都城的报时中心,是古都北京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见证中国近百年来历史的重要建筑。

(1)北京的什么鼓楼扩展阅读:

发展历史

鼓楼位于北京城中轴线的地安门外大街北端,为古代城市的报时台。

清代划每夜为五节,每节为两小时,晚7时至9时(戌时)曰定更(又称起更或初更);9时至11时(亥时 )曰二更;11时至此次01时(子时)曰三更;1时至3时(丑时)曰四更;3时至5时(寅)曰五更;五时(申末卯初)曰亮更,即天明之意。定更及亮更,皆先击鼓,后撞钟。

而二更至五更则只撞钟不击鼓。击钟鼓时先快击十八响,再慢击十八响,俗曰:“紧十八,慢十八”,快慢相间计六次,共108响。

元代鼓楼在大都中心,原名齐政楼,取齐七政(日、月、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之义,其位置在明清鼓楼以西,今旧鼓楼大街南口。明永乐十八年营建北京,重建钟鼓楼。

❷ 请问北京的哥们什么是钟鼓楼鼓楼呢多谢!

钟鼓楼位于北京东城区地安门外大街北端。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始建。鼓楼是一座单体木结构古建筑,共两层,整体建筑坐落在高约3米的砖石结构台基上。二层楼上原有更鼓25面,其中大鼓1面小鼓24面(代表一年二十四节气),随着世事沧桑更鼓大部分遗失,现仅存大鼓一面。鼓高2.22米,腰径1.71米,鼓面直径1.4米,用整张特大牛皮蒙制而成,鼓面上刀痕多处,是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者的罪证。1986年初又按原状复制一面大鼓同时陈列。鼓楼一层为服务部,二层为展室,先后举办过“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展”、“"90东城文物展”、“北京老店铺招幌展”等,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砖石楼体的钟楼通高47.9米,共二层,下部为砖石台座,底楼四面各有一座拱门,有石阶可达二层楼。二楼四面亦各有一座拱门,门左右各有一石雕窗。报时用的大铜钟悬挂在二楼正中的八角形木框架上,两侧吊一根两米长的圆木,供撞钟使用。钟高5.4米,体厚0.27米,重约63吨,是中国最重的大钟。钟体全部由响铜铸成,撞击时声音纯厚绵长,圆润宏亮,京城内外方圆十数里均可听见。过去每日早、晚各撞钟报时一次,每次报时要撞击108下,俗称“紧十八,缓十八,六遍凑成百零八”。

过去,钟、鼓楼的报时之职由清宫銮仪卫承担,1924年随着清逊帝溥仪被逐出故宫,銮仪卫也随之消失,钟楼就不再做报时之用了。

❸ 北京钟鼓楼有哪些修建历史

钟鼓楼,北京内城中轴线最北端的两座建筑,都与时间有关。它们是古代的报时楼,古京城从皇帝到百姓的生活起居都在晨钟暮鼓中演绎,那皇都众生非常熟悉的场景对于今天的我们却已非常的陌生,时间显出了神秘的一面。游览参观钟鼓楼,您会聆听到一部时间变奏曲,它是北京的,也是全国的,甚至是世界的。对时间的认知和驭使,人类必然的要经历一个又一个的积极探索与进取的时代,这也是时间的历程,是它变奏出的华丽乐章。 元朝已有这条街 过了景山,往北便是一条又直又宽的大马路,这就是地安门内大街与地安门外大街。地安门与天安门遥相呼应,是皇城的北大门。地安门因居皇城北方水位,又称厚载门,取“上善若水,厚德载物”之意。1954年为疏导北京城中交通,地安门从原址被拆除,并以原部件编号的方式运到天坛公园内准备重建,但事不遂人愿,一场不期而至的大火将差不多所有的木制编号部件烧光,到2010年又想利用余下的非木制编号部件重建时,图纸又神秘地消失了,所以自1954年以后再也没有人亲眼目睹过这座明清两朝皇城北门的真容。 地安门外大街的北端就是鼓楼,虽然现在街两侧已有一些二层及二层以上的楼房,但鼓楼还是显得那么高大。走到鼓楼之下,人们忍不住抬头上望,太阳与高高的鼓楼让人惊叹时间的魔力。晨钟暮钟催促着太阳每天无情地游走在北京的天空之上,就这样一天一天从东到西,不知不觉地带走了一代一代曾经活在这里的人,留下了一个个鲜活的故事。来源:旅游

❹ 北京钟鼓楼是有什么组成的

北京钟鼓楼,位于北京东城地安门外大街,始建于元代,重建于明代。北京的钟楼在北,鼓楼在南,两楼同时坐落在古城中轴线的北端,是元、明、清三代京城的击鼓报时之处。

西便门城楼位于北京外城西南角,为明清时期的北京外城七门之一,属北京外城简单便门之一,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由城楼、箭楼和瓮城组成。其中,“八瞪眼箭楼”为清代初期增建。

紫禁城角楼于1420年建成于北京紫禁城的4个城角,属于皇宫的防卫设施。东南角楼在北京建国门南大街和崇文门东大街相交处的内侧,建成于1439年,是我国唯一的、规模最大的城垣转角箭楼。

北京钟鼓楼

❺ 北京鼓楼至今有多长时间的历史了

北京钟鼓楼始建于元至九年(1272),是元、明、清三代的报时中心,距今已有七百四十余年的历史。据着名史地专家侯仁之先生主持编制的《北京历史地图集》载:当时,钟鼓楼处于元大都的中心位置。另据《析津志》载:钟楼“阁四阿,檐三重,悬钟于上,声远愈闻之。”后,毁于火。现存的北京鼓楼,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钟楼始建于清干隆十年(1745),两年后竣工

明代的北京钟鼓楼,是两座单体的墩台式建筑,位于北京中轴线的最北端。


鼓楼初名“齐政楼”(取齐金、木、水、火、土、日、月七政之意),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在重建宫室的同时建成,楼体通高46.7米,建在高4米四面是坡道形的砖石台基上。

钟楼应当是与鼓楼同时建成。据《御制重建钟楼碑记》载:“皇城地安门之北,有飞檐杰阁,翼如焕如者,为鼓楼。楼稍北,崇基并峙者,为钟楼。其来旧矣。而钟楼亟毁于火,遂废弗葺治。”大意是:鼓楼稍北为钟楼。鼓楼和钟楼的历史很久了,可是,钟鼓楼曾屡次被雷火烧毁,废弃后而没有重建。直至清干隆十年,为了防雷击起火,才建起了全砖石结构的钟楼。


北京钟鼓楼虽经几次翻修重建,但它始终担负着为全城报时的任务

随着清朝的衰亡、民国的建立和钟表的传入,钟鼓楼逐渐失去了为古都报时的功能,但“击鼓定更,撞钟报时”的方法,一直延续到1924年清朝最后一个皇帝溥仪离开紫禁城后,才彻底废止。

❻ 北京钟鼓楼的地理位置

钟鼓楼位于北京东城区地安门外大街北端。两楼前后纵置,相距百米,一改钟鼓楼左右对峙的传统,并且位于北京南北中轴线的最北端,前所未有。
钟鼓楼与周边形成的胡同、四合院居住区成为古都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大量的历史人文信息,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民俗文化特征,具有独特的人文价值。“暮鼓晨钟”现已成为市民对老北京的记忆,钟、鼓楼在人们的心目中已成为“老北京”的象征。

❼ 中国最受欢迎的钟鼓楼,北京的标志性建筑,含有岁月气息吗

你去过北京的钟鼓楼吗?钟鼓楼是北京最富有特色的历史建筑,钟鼓楼是钟楼和鼓楼的合称,在地安门外大街,建筑巍峨而富有气势,这些珍贵的历史建筑都是中华文化的精华。钟鼓楼也是历史遗迹,在当地也十分着名,保留保护的很不错,虽然历经风雨,但是依然古朴典雅,与周围建筑相得益彰,交通便利!最近因为一些原因,钟楼和鼓楼不对外开放。

❽ 是北京的钟鼓楼历史悠久还是西安的钟鼓楼历史悠久

如果按照第一次建的话,那就是北京的早一些。但是北京的钟鼓楼曽毁于火,1420年重建钟鼓楼,这个是比西安最早建的钟鼓楼(1380年)晚的。但比西安钟鼓楼重修(1699年)要早。

我觉得要是从历史悠久的角度来说的话。。应该是北京的钟鼓楼?毕竟北京的是元代第一次建立,而西安第一次建立都要到明了

资料:(源于网络啦~)

西安鼓楼是所存在中国最大的鼓楼,位于西安城内西大街北院门的南端,东与钟楼相望。鼓楼始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清康熙三十八年和清干隆五年先后两次重修。楼上原有巨鼓一面,每日击鼓报时,故称“鼓楼”。鼓楼横跨北院门大街之上。鼓楼和钟楼是一对孪生兄弟,相距仅半里,互相辉映,为古城增色。鼓楼是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建成的,比当初的钟楼早建4年。楼基面积比钟楼楼基大738.55平方米,通高34米,雄杰秀丽不亚于钟楼。古时楼上悬挂一面大鼓,傍晚时击鼓向全城居民报时,故称鼓楼

主持修建鼓楼的有长兴侯耿炳文、西安知府王宗周等人,据说是在微雨朦胧之中为鼓楼工程奠基的。清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干隆四年(公元1740年)曾先后两次重修。

北京钟鼓楼始建于元代至元九年(即公元1272年),当时位置处于在大都城(即今北京)北京钟鼓楼外景的中心,后毁于火,元成宗大德元年(公元1297年)重建之后又毁于火。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重建钟鼓楼,并确立了其位于都城南北中轴线北端的地位。后相继毁于火。嘉靖十八年(1539年)鼓楼遭雷击起火,第三次重修。清干隆十年(1745年)再次重建钟楼。钟鼓楼在清代历经修复,所见到的鼓楼建于明代,钟楼则建于清代。

❾ 北京钟鼓楼的建筑历史

北京钟鼓楼 始建于元代至元九年(即公元1272年),当时位置处于在大都城(即今北京)的中心,后毁于火,元成宗大德元年(公元1297年)重建之后又毁于火。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重建钟鼓楼,并确立了其位于都城南北中轴线北端的地位。后相继毁于火。嘉靖十八年(1539年)鼓楼遭雷击起火,第三次重修。清干隆十年(1745年)再次重建钟楼。钟鼓楼在清代历经修复,所见到的鼓楼建于明代,钟楼则建于清代。1932年和1941年前后,为保护建筑并有效地利用,对钟鼓楼进行了不同规模的修缮。1984年国家拨款对钟鼓楼进行大规模的修缮,1986年成立钟鼓楼文物保管所,负责该文物建筑的保护管理与利用。
随着历史的发展,钟鼓楼的功能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在元、明、清三朝,钟鼓楼作为古都的报时中心,鼓楼置鼓,钟楼悬钟,晨钟暮鼓循律韵通。昔日文武百官上朝,百姓生息劳作均以此为度。过去,钟、鼓楼的报时之职由清宫銮仪卫承担,1924年清朝最后一个皇帝溥仪离开紫禁城后,钟鼓楼便失去了报时功能。民国十三年(1924),为使民众勿忘八国联军侵入北京的国耻,鼓楼易名为“明耻楼”,后恢复原称“齐政楼”。民国十四年(1925年)在鼓楼成立了“京兆通俗教育馆”,随后钟楼开设民众电影院,至此钟鼓楼开始向民众教育功能转变。1957年,钟鼓楼被列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钟鼓楼进行建国后的首次大规模修葺,1987年鼓楼对外开放,1989年钟楼开始接待游客参观。1996年,钟鼓楼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