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北交所对上海的影响
1. 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成立确立了北京金融中心的地位,上海空金融中心的口号等等。的确,由于中国目前的国情和金融体系的不完善,在北京设立更多的金融机构、法人实体和金融监管机构是不可避免的。
2. 目前,北京在金融资产和人才的集中度上远远领先于上海,但最重要的目的还是要充分发挥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目前,我国金融体系还存在诸多漏洞,发展还相对不成熟。
3. 北京证券交易所的宗旨只是为了完善整个金融体系,保护中小企业的发展,也是为了科技的长远发展。但是,随着金融的不断开放和发展,目前只有上海拥有完整的金融体系。
4. 国家还明确表明,上海是中国的金融中心。事实上,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成立也是中国金融开放的关键一环。从长远来看,它将促进上海。
拓展资料
作为中国北方第一家成立的证券交易所,北京证券交易所注定成为关注的焦点。与现有的香港联交所(HKEx)、上海证券交易所(SSE)和深圳证券交易所(SZSE)相比,北京证券交易所的设立目的和优势。未来四大证券交易所的侧重点将不同。对未来区域乃至全国经济发展将产生什么样的带动作用。对此,多位专家在接受采访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中小微企业上市的福音
作为北方地区第一家证券交易所,北方证券交易所的成立,注定具有非凡的意义。华兴资本首席经济学家李宗光认为,按照中央精神,成立北京证券交易所是为了继续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深化新三板改革。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它说,企业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是有等级的。目前上市门槛对中小企业和“专特新”来说仍然很高,排队时间过长。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成立,将拓宽中小企业的上市渠道。
李宗光认为,中小企业融资难是全球性问题,而我国上市门槛较高,中小企业上市融资难度较大。几年来,注册制改革和科创板的开放对降低中小企业上市融资门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未来,北京证券交易所将进一步拓宽中小企业上市融资渠道,对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加快科技创新步伐起到积极作用。
经济学家、风险投资专家、增量研究院院长张傲平认为,从整体融资情况来看,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北京证券交易所延续以往的新三板市场,重点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尤其是直接融资便利市场。它针对专业化的新型中小微企业,将能够打开中小企业无法在资本市场上实现直接融资发展的核心问题。
据了解,证监会针对“深化新三板改革、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服务中小企业的意义何在”,证监会表示,搭建服务创新发展的专业平台围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需要,进一步扫除新三板建设的政策障碍,巩固市场服务功能,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形成科技、创新、资本的聚集效应,逐步发展成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主阵地。
北京证券交易所的后期发展优势。李宗光认为,北京拥有全国最多的“独角兽”,互联网和服务业发达。因此,北京证券交易所成立后,可以孵化出更多的“大公司”。此外,“新三板”的遴选层和创新层储备了大量优质标的,可为北京证券交易所储备标的资源。
㈡ 上海的金融好还是北京的金融行业更强为什么!!
当然是上海的金融行业更强。
因为上海是国家主要发展金融行业的城市,也是发展成国际金融行业的主打城市。
㈢ 上海和北京哪个发达
上海和北京比较,上海比北京发达。
上海和北京都是中国重要的核心城市,分别是中国第一大都市和中国第二大都市。但是上海的工业体系是远远强于北京的。上海拥有3.5万亿的工业总产值,而北京只有2万亿的工业产值,虽然北京的工业实力也不弱,但是与上海的差距还很大。
上海比北京发达的原因分析
第一,上海在航空制造,钢铁制造。港口机械。船舶制造,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均领先于北京。工业实力仍然是一个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工业实力越强的城市,经济实力和综合实力更强。
第二,上海拥有全球领先的金融体系,仅仅去年上海的金融交易就突破了2270多万亿,上海在金融领域也远远强于北京。上海已经是全球公认的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上海的金融实力不仅领先北京,就连亚洲的金融中心,香港也被上海超越。
第三,虽然说北京的211名校数量强于北京,但是在顶尖的高校实力上海并不弱于北京。在去年的QS中国高校排名中,上海有三个高校进入全国十强,全国十强名校数量超出了北京。可以说上海的教育实力女北京已经不相上下。
第四,上海的国际化程度更高,国际资本更愿意到上海投资。全球440多家世界500强在上海有投资,上海已经累计吸引了外资两千七百多亿美元。吸引外资的规模是一个地区国际化程度,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第五,上海的国际贸易长期保持全球第一。2020年如此严峻的经济环境下,上海的外贸仍然实现逆势增长,实现3.48万亿的外贸总额,占据全国外贸10%。
㈣ 北京上海的经济差距是什么
2018年1月北京和上海同时发布了2017年经济成绩单。同为超一线城市,二者经济实力一直就难分伯仲,各有千秋。
从城市定位来看,北京更偏重政治和文化中心,但其经济实力也很强;上海更偏重经济中心,但在文化方面也不示弱。
第七:财政收入
上海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642.26亿元,比上年增长9.1%;北京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5430.8亿元,同比增长6.8%。
财政收入方面,上海还是挺厉害的,主要是上海的经济总量大。但一个地方的财政收入不仅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还有中央税收返还和中央转移支付。
财政部最新发布的《2017年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分地区预算汇总表》显示,北京2017年预算数为700.46亿元,上海为525.28亿。
看来,在转移支付方面,中央还是更偏爱北京一些,毕竟北京是中国的首都,需要花钱的地方多。
第八:接待游客
这个指标主要是为了对比一个城市的开放程度,相比之下,上海确实比北京更开放,上海入境的外国(包含港澳台)游客比北京多很多。
2017年,北京全市累计接待入境游客392.6万人次,上海全年的数据没公布,但是截止去年11月,接待入境游客就达到801.6万人。
不过,两市有个共同点,从主要客源国来看,接待最多的外国游客都来自美国、日本和韩国。
第九:人口
上海去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2418.33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37万人;北京201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170.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2万人,下降0.1%。
两个城市都是人口超大城市,但去年北京人口下降了2.2万人,有人分析可能和疏散低端产业有关。
看完详细对比,很多人会发现,北京和上海的差距可能并没有外界想象中那么大,他们在很多方面都是齐头并进的。
如果要说二者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产业结构上,这主要是由两个城市的定位决定的,总体上孰优孰劣真的不好下结论。
声明:对比不是最终目的,主要是为了让大家更了解两个城市的差异,拒绝无缘无故的地域黑。
㈤ 金融街税收为什么比陆家嘴还高
政治文化。
在北京金融街里面有着中国金融中心的“一行三会”(如今变成一行两会),因此全国各大金融和银行总部自动聚集到北京金融街。从金融中心的角度,北京金融街依然牢牢把持着“中国金融中心”的地位,本质上这种金融中心地位不是经济特征,而是北京作为中国政治文化中心的定位而决定的。因此从大数据对比非常明显:北京金融街更像传统国家金融中心,上海陆家嘴更像综合商务区,所以税收会比陆家嘴高。
税收是指国家为了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满足社会共同需要、按照法律的规定,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强制、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规范形式。税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政策工具。
㈥ 中国北京厉害还是上海
谁是中国城市一哥?上海还是北京?中国真正的一线城市从来都是北京和上海,那么它们谁是中国城市一哥?我们从8个方面比较:
1,经济:上海的gdp总量高于北京,北京人均gdp略高于上海,经济作为评定一个城市实力最重要的指标占到了最高的权重,数据上上海领先较多,再加上中国经济中心的头衔,此轮上海领先。
2,政治地位 :上海作为中国经济中心,直辖市,长三角龙头,中国门户城市,政治地位不言而喻,但还是难与首都北京竞争。政治地位也是一个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并关乎到影响力和发展。此轮北京胜出。
3,体量:上海在人口,建成区面积,GDP总量占优,北京仅全市面积大于上海,此轮上海占优。
4,生活水平 :北京在人均工资,人均存款,人均消费方面略胜一筹。上海在人均可支配收入 ,人均社消 ,人均税收方面占优。综合来讲都代表中国富民最高水平,但北京物价似乎稍低,本轮持平。
5,金融业 :上海作为中国金融中心,金融市场更大更广,外资金融企业集中。但北京由于金融街这个bug一般的存在,北京金融资产规模,生产总值都高于上海,金融企业实力也更强,本轮北京小胜。
6,历史文化 :北京始终是历朝前几大的城市,并且是世界上拥有最多文化遗产的城市,中国四大古都之一。而上海晋朝时叫松江府作为苏州的附属城,直到近代才开始发展,文化影响力较弱。此轮毫无悬念北京大胜。
7,城建 :上海浦西商业区的建设很人性化,夜景led虽多,但内透也不差。而北京单体见诸虽然品质更高,但城建除了几大商圈外细节方面就要逊色上海很多,特别是城南和郊区,规划设计夜逊色一些。此轮上海胜。
8,教育:清华北大人大遥遥领先复旦交大同济,人大附和四中貌似也强于复旦附中和上海中学,北京胜。
综上,8个方面北京上海各占4优,谁是中国城市一哥,只能说半斤八两,如果硬要分出个高下,北京作为首都,似乎中国一哥称号更名符其实。你认为呢?
㈦ 力压上海、深圳北京真正的实力原来如此强大
前些日子上半年经济数据公布,数据显示,北京与上海之间的差距,广州与深圳之间的差距,都在缩小。
北京给自己的定位是“四个中心”,分别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 科技 创新中心。
就我们长期的认知积淀而言,我们默认上海就是经济中心,北京就是政治和文化中心,不曾想,北京的经济优势也在逐步显现。
北京一直是我国的超一线城市,但我们其实很少谈到北京经济。另外,北京不仅仅是北京市,还是我国首都,首都经济是独特、稀缺资源的叠加,整个北京区域的经济实力是不容小觑的。
北京有何优势成为经济中心?
北京的 科技 创新能力居全国首位,新经济发展能力强劲。
北京拥有最好、最多的高校资源,汇集了全国最多的985、211高校;中关村等创新基地,依然保持活跃,中关村高精尖产业强链工程等专门应对卡脖子问题的核心能力在加强,中关村示范区企业技术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为20%,同比提高1.9个百分点。
北京是总部经济最发达的世界级城市。
8月2日,《财富》杂志发布了2021年世界500强排行榜。
北京拥有60家世界500强企业,连续第9年雄踞全球第一,其次是东京、纽约,并且北京的数量超过东京、纽约之和。
同时北京是央企国企最多的城市,在共同富裕时代,作用明显。
与其他城市相比,北京才是真正的“央企基地”,这些央企都是一些关乎经济命脉等的垄断性行业。
北京金融业愈发发达,与上海差距微乎其微。
北京作为国家金融管理中心,是国家金融管理部门、大型金融机构和重要金融基础设施所在地,据不完全统计,总部级法人金融机构突破900家,金融资产总量占全国一半。
北京实质上就已经是金融中心。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城市,中国形象第一名片与代言,在很大意义上讲,首都北京的经济 社会 发展,是中国经济 社会 发展的气象台和风向标。
尽管实体经济举步维艰,全国步入新常态,但是北京以国都之姿,一直闲庭信步。不仅经济大盘无忧,公共资源亦引领天下。
最多公共资源,促使最多人追随
尽管北京最近几年奉行了非常严格的赶人政策,但是,一代又一代,一年又一年的外地人,还是前赴后继潮水般涌入北京,北京到底香在哪里?
论繁华便利,北京不如深圳,论宜居,北京不如珠海、青岛,人间天堂的苏杭。论气候,朔风强劲的北京,不如南风习习的江南。
北京的最大利器,是公共资源。
最好的学校,最好的医院,最强大的央企,都云集北京。这些资源,才是国内其他城市无法替代的。
中国城市的公共资源安排,北京处于第一个梯队,它不仅是直辖市,而且是首都,其政治地位超越国内一切城市,其掌控和调动资源的能力十分强大。
在文教领域,中国最顶级的高校,包括北大与清华,均设立在北京。全国三十余所顶级大学中985名校,北京独居其八,集中了全国五分之一精锐。
双一流改革之后,北京高校实力更进一步。以人口论,北京仅占中国人口的2%不到,以面积论,北京占中国面积也不到0.2%。其高校密度,无论是从人口还是面积而论,都为中国一般城市的数十倍以上。
在医疗资源方面,北京也独步全国。
在2016年中国十大医院中,北京独占其四,在全国100强中,北京也独占17家,北京三甲医院也为全国最多。
在经济领域,110多家央企中有超过80家以上的总部驻扎北京,超过其他所有城市总和。北京的繁荣,相当一部分贡献,来自这些巨头。
至于中央机构,则更是大多集中于北京,而且绝大多数挤在二环内巴掌大的地方。三环外的机构都是少数。
追逐资源,犹如人间追月!
读书看病求官都要来北京,谁能无视北京?
北京不仅是中国的京城,更是中国的金城。
它还是中国事实上的经济中心。
北京在中国经济体系中的强势地位,体现在三个方面,央企;世界500强和中国五百强总部。
北京拥有惊人的高端生产要素
就人才方面而言,2019年北京共有国家杰青102人,占全国比重达到34%。 科技 方面而言,2018年北京技术合同成交额占全国三分之一,吸纳创业投资金额占全国35.4% 。
金融方面而言,截止到2018年末,北京金融业资产总值约140万亿元,占全国金融资产总值45%。金融决策机构主要在北京。以金融为代表的服务业,以 科技 为代表的制造业,不仅意味着经济而且意味着中心。
过去我们说人才、 科技 、金融这三大方面是最核心的生产要素,而北京正是三大方面兼备。
北京拥有一流的营商环境
北京不仅这些要素强大,而且还拥有一流的营商环境,无论是世界银行的研究,还是国家发改委最新发布的研究,都有一个共同的结论:北京的营商环境在全国内地是第一的位置。
首都北京,政治中心毋庸置疑,文化中心无可厚非, 科技 中心理所当然,经济中心更是责无旁贷!
首都北京,是文化外交传媒的第一高地,是中国任何一个城市和区域都无法逾越的,有着得天独厚,无与伦比的天然资源优势。
读到这里,你眼中的北京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你觉得北京的经济实力是否超过上海、深圳?欢迎下方留言与笔者互动
(小橘子)
㈧ 为什么金融行业工资都非常高据说北京cbd和金融业高工资(高富帅)的人超多我朋友才进金融公司一年
金融行业分成比较多,拿客户的钱投资,稳赚不赔。上海金融行业的平均每年薪资大概是60到70万,北京应该也差不多这个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