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知识 » 北京博物馆的瓷器有什么特点
扩展阅读

北京博物馆的瓷器有什么特点

发布时间: 2023-05-16 03:21:38

❶ 故宫博物院有几件虎皮釉

4件
首先是这件藏于观复博物馆的磁谨衡州窑卧虎形枕,其所属的磁州窑系,是中国古代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该瓷枕整体呈卧虎造型,通体虎皮花纹色彩艳丽,一双虎目炯炯有神,微微向上仰望,仿佛捕猎状,显得栩栩如生。

磁州窑卧虎形枕
瓷枕始见于隋代,发展至唐代时,多作为医用脉枕使用,式样上体轻形。进入宋代以后开始大量生产,其形体也逐渐变大。慢慢地,人们逐渐认识到瓷枕具有清凉去热的物理特性,开始将其作为驱火明目、延年益寿的理想夏令寝具使用。

再看这件藏于北京艺术博物馆的清康熙釉里三色龙虎纹将军罐,罐身上绘制着竞相追逐的云中飞龙与山间猛虎,祥橡做龙怒目圆睁,虎雄健威武,一上一下彼此呼应,形成双雄争斗之势。周围衬托流云蔽日、山溪松柏图案,笔法豪放,场景尽显恢宏。

清康熙釉里三色龙虎纹将军罐
“釉里三色”工艺始于清代康熙年间的景德镇窑,烧制工艺难度较大,分别采用钴、铜、铁三种矿物原料作为呈色剂,在瓷胎上绘制不同图案,然后罩透明釉,入窑经高温一次烧制而成,成品图案会呈现蓝红青三色,又称为釉下三彩。

瓷器烧制技法在清代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除了“釉里三色”外,还有一如亏种叫“虎皮三彩”,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这只藏于故宫博物院的虎皮三彩撇口碗。

虎皮三彩撇口碗
虎皮三彩瓷器为康熙素三彩瓷器中的新颖品种,器表使用黄、绿、紫、白等色釉,点染成为斑块状,犹如虎皮斑纹,故俗称“虎皮釉”或“虎皮三彩”。

不同时代的陶瓷制品,所绘的虎纹样在风格上则不尽相同,例如这件来自宋代,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登封窑白釉珍珠地划花双虎纹瓶,瓶身外壁刻着两只虎,一只双足站立,一只伏地行走,呲牙翘尾,矫捷凶猛,搏斗于草丛中,衬以洞石、芭蕉,近底处有一周莲瓣纹。图案以外空白处戳印珍珠形小圆圈,故称“珍珠地”。

登封窑白釉珍珠地划花双虎纹瓶
纵观整体,瓶身形状似橄榄,胎为灰褐色,表面施白色化妆土,制作规整,线条流畅,色调和谐,绘画生动写实,笔法苍劲有力,是一件具有代表性的登封窑作品。

❷ 故宫瓷器有哪些特点

艺宴商城介绍明代《宣德鼎彝谱》中记载:内府所藏,柴汝官哥钧定。从这个记载中,后世得知,宋代有五大名瓷流传于世。紫禁城所藏的宋五大名瓷,曾为宋朝皇家御用珍瓷。
哥窑釉面布满开片,开片由深黑色派橘大开片与褐黄色小开片交织而成,俗称金丝铁线。
官窑瓷器,以粉青釉色为最大特点,造型典雅古朴。
定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中,唯一一个烧白瓷的瓷窑。定窑瓷器讲究刻花印花装饰,它的印花水平居宋代各窑之首。
这些瓷器,目前是故宫最珍贵的藏品之一。它们是中国瓷器制造史上的第一个历史高峰。
中国瓷器的工艺水平,在清朝康雍乾时期达到了又一个高峰。当弯羡埋雍正的儿子干隆即位后正经历着中国封建王埋蚂朝最后一个太平盛世。而这个时候,作为陶瓷中心的景德镇人口竟达百万。而为皇家制瓷的御窑厂作坊多达23个。

❸ 鉴赏——首都博物馆宋、辽、金时期瓷器

代形成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窑相继而起,产品典雅袜拍弯精美、格调清新。辽代瓷器风格粗犷、豪放,表现出了鲜明的游牧民族文化特征。金代所辖北方各地瓷窑在原有成就下不断发展,形成独特的釉色、造型及装饰风格。北宋名窑艺术珍品,通过榷场贸易和宋辽使节在辽南京集散,宋、辽、金瓷器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

【越窑青釉划花托盏】

北宋(960-1127) 北京石景山辽韩佚墓出土

【越窑青釉划花鹦鹉纹碗】

北宋(960-1127) 北京石景山辽韩佚墓出土

【越窑青釉划花宴乐人物告闷纹执壶】

北宋(960-1127) 北京石景山辽韩佚墓出土

【越窑青釉划花对蝶纹葵口盘】

北宋(960-1127) 

【定窑白釉划花萱草纹碗】

宋(960-1279)

【定窑白釉童子诵经壶】

北宋(960-1127)北京顺义辽代净光舍利塔基出土

【定窑白釉印花芦雁穿花纹碗】

宋(960-1279)

【定窑白釉鼓钉盒】

北宋(960-1127) 北京丰台出土

【定窑白釉提梁壶】

宋(960-1279)

【定窑白釉刻莲瓣纹“官”字款盖罐】

北宋(960-1127)北京顺义辽代净光舍利塔基出土

【定窑白釉炉】

北宋(960-1127)贺弊 北京丰台出土

【耀州窑青釉团花八角盘】

宋(960-1279)

【耀州窑青釉刻莲瓣纹水盂(音于)】

北宋(960-1127)

【耀州窑青釉刻双鹤纹碗】

宋(960-1279)

【耀州窑青釉刻花牡丹纹梅瓶】

宋(960-1279)

【酱釉盖缸】

宋(960-11279)

【定窑白釉莲瓣盘】

宋(960-1279)

【龙泉窑青釉凸龙纹盘】

南宋(1127-1279)

【吉州窑白釉褐彩缠枝蔓草纹罐】

南宋(1127-1279)

【白釉钵】

金(1115-1234)

【黄釉凤首瓶】

辽(907-1125) 北京辽金城垣博物馆藏

【龙泉务窑三彩菩萨像】

辽(907-1125) 北京门头沟龙泉务窑址出土

【景德镇窑青白釉凸花莲纹盘】

宋(960-1279) 北京丰台塔基出土

【耀州窑月白釉刻花卧足钵】

金(1115-1234) 北京丰台乌古论窝论墓出土

【磁州窑白釉划花莲瓣形枕】

宋(960-1279)

【缸瓦窑白釉剔花填黑梅瓶】

辽(907-1125)

【黑釉碗】

宋(960-1279)

【白釉鸡冠壶】

辽(907-1125)

【白釉刻双凤纹盒】

辽(907-1125)

【缸瓦窑白釉刻莲瓣纹瓶】

辽(907-1125)

【白釉瓜棱罐】

辽(907-1125)

【酱釉猴纽盖鸡冠壶】

辽(907-1125) 北京顺义辽墓出土

【白釉鸡冠壶】

辽(907-1125)

【龙泉务窑白釉刻菊莲纹葫芦式执壶】

辽(907-1125) 北京丰台辽墓出土

【绿釉“杜家”款璎珞纹净瓶】

辽(907-1125) 北京密云冶仙塔基出土

【临汝窑青釉胆式瓶】

金(1115-1234) 北京怀柔出土

【钧窑天蓝釉三足炉】

金(1115-1234) 北京庆寿寺出土

【黑釉胡人驯狮纹枕】

金(1115-1234)

【磁州窑白地黑花人物故事枕】

❹ 故宫博物院当中有哪些清代的精品瓷器值得一观

故宫博物院中文物众多,有近百万件的文物,其中瓷器就约有35万件,故宫博物仿耐院还有专门展出瓷器的陶瓷备肢春馆。在这些精美的瓷器中有哪些清朝的瓷器值得一观呢?

1.各种釉彩大瓶

粉彩钟馗醉酒像是清康熙年间的瓷器。它的高有16.8cm,长度有29cm。钟馗是中国古代民间传说中的冥神之一,他象征着驱魔镇宅。这尊瓷像所展现的钟馗与常见的钟馗形象是不同的。人们多数见到的钟馗都是面部狰狞,手持宝剑,是驱妖除魔的。而这尊钟馗像双目微闭、神色悠然,面部还微微的带有一丝笑容。他手持酒杯,依山而坐,一副享受的样子,让人觉得很和蔼。一般的彩色瓷像是三彩,而这尊瓷像却是粉彩。这就显得,更为珍贵。

❺ ┃天师说奇闻┃首都博物馆镇馆之宝竟是80元捡漏而来

捡漏历来是古玩人的梦想,但捡漏需要的不仅仅是运气,还有眼力,专业知识。

下塌岩面就来看看这宗捡漏奇闻吧。

这是一件首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洒蓝釉钵漏缺,明宣德 (公元1426-1435年),高11.5厘米,口径25.3厘米。洒蓝釉又称青金蓝釉,宣德时创烧。上釉方法是以竹管蘸蓝釉汁,吹于器表,形成厚薄不匀、深浅不同的斑片,片片留白,如雪花飞舞。

在这件“洒蓝釉钵”背后,还有一段古玩收藏奇事。

故事发生返衫辩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一个穿着简朴的老太太,肩上挎着一个布包,走进了北京的文物商店,话还没说,就先从布包中拿出一个瓷碗,说是拿来卖的。工作人员看着瓷碗看了一番,上边满是污泥,还有磨痕,问老人想要卖多少钱,老人也没准确的数目,只是说,碗是祖上流传下来的,看着有些年代,随便给点钱就可以。工作人员就给了老人80元,老太太拿着80块钱,也没留下什么联系方式,高高兴兴地走了。 

可当工作人员将瓷碗上的污泥洗干净之后,发现这哪里是什么简简单单的破碗,碗内的“大明宣德年制”,以及浅蓝色底上有水迹般的深蓝色斑点,处处显示碗的不平凡。工作人员一时间也拿不定主意,便请了文物商店内有资历的专家来看,“大明宣德年制”六个字,为青花写款,笔画规整,少说也有五六百年的历史了。紧接着,不少北京的专家都慕名而来,想要看一看这件瓷碗,经过一番鉴定,专家一致认为,这是大明宣德年间景德镇制造的上好瓷器,也就是洒蓝釉瓷器,最后专家命名为洒蓝釉钵。

这样的瓷器,世界上仅有三件,私人收藏的那件,1980年的时候,收藏家转手卖出了370万港币的价格。而首都博物馆这一件,仅仅花了80元就买下了,好在老人不识货,80元就卖掉了自家祖传的古董。不过当时专家也认为,80元亏待了人家,于是想要多补偿一些,但始终找不到那个买碗的老太太,所以这件事情也不了了之了。

而今,首都博物馆中的这件洒蓝釉钵,已经成为该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也是我国的国宝级文物。

首都博物馆部分馆藏:

预告:

你所不知道的陶瓷器釉色(三)——红釉、绿釉、蓝釉

釉下彩和釉下彩 斗彩 珐琅彩

更多精彩,请订阅关注老天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