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秦始皇兵马俑的由来
古代实行人殉,奴隶是奴隶主生前的附属品,奴隶主死后奴隶要作为殉葬品为奴隶主陪葬。秦始皇兵马俑是为秦始皇制成的兵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
秦始皇自13岁即位,就开始在骊山修建大型奢华陵墓。全国各地的精兵巧匠参与了这场浩大的工程,有72万人被征募参与了陵墓的修建。
秦始皇陵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闻名遐迩。每个陶俑都具有独特的风格与迥异的武器配备。事实上,秦始皇陵兵马俑规模之宏大远超大家想象,这点从其修建时间便可见一斑:秦始皇陵始建于公元前246年,修建时间共持续37年。
一般认为始于1974年临潼西杨村农民打井。但考古发掘表明,此前历史时期曾有许多次机会,人们以不同的形式遇到过兵马俑的碎片。有考古专家将这些陶片拼接成陶俑并且认识到这是为秦始皇陵陪葬的军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发现兵马俑。
(1)俄飞北京先低咸阳为什么扩展阅读:
人殉是伴随原始公有制的瓦解而萌芽,至奴隶制建立而盛行的一项残酷而野蛮的丧葬制度[9]。人殉最兴盛的时代是殷商时期,商代贵族大墓中都有殉人。在安阳殷墟工陵区内,已发掘的十几座大墓中被生殉、杀殉的多达五千余人。
周王朝吸取了殷商暴政的教训,强调“明德保民”。周礼的诞生和推行,使得人殉现象得到很大程度的抑制,但并未根绝。到了春秋时期,列国争霸,时代动荡,人殉复燃。战国时期,诸侯各国先后废止了人殉制度。秦献公元年(前384年),“止从死”,秦国正式废止人殉制度。
春秋战国之际的社会变革促使葬俗发生了变化,出现以俑殉葬,即用陶俑、木俑等来代替人殉。“俑”的本意就是人殉,当人殉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之后,“俑”便成了墓葬中陶塑、石雕、人像的专有名词。
秦兵马俑就是以俑代人殉葬的典型,也是以俑代人殉葬的顶峰。秦俑之所以在规模、写实程度上达到如此的高度,除了工匠的智慧之外,还与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皇帝秦始皇的意志分不开。
❷ 图—154是怎样的飞机
北京时间4月10日,波兰总统卡钦斯基乘坐的图-154飞机在俄罗斯西部接近斯摩棱斯克机场时坠毁。据当地救援部门称,包括卡钦斯基在内的132人当场死亡,无人幸存。有报道称,该飞机在降落过程中刮到了树梢,另有统计数据显示,图-154飞机失事率高达3%。那么这款飞机的设计是否存在问题?新浪航空第一时间连线了民航有关人士进行分析。 该业内人士表示,如果是在降落过程中挂到树梢的话,应该是飞机自身出现了故障,例如他的发动机或者机翼出现了问题。如果说人为的操作失误那就是太低级的错误了,应该不会出现的。具体情况还要看找到黑匣子才能下定论。 这次卡钦斯基乘坐的图-154飞机是前苏联使用比较广泛的一型民航机,他在苏联的地位相当于波音737和空客320在美国的地位一样。在设计上来讲是没有什么大的缺陷的。 那么为什么这款飞机自面世之后,失事率达到3%?该业内人士介绍说,其实这款飞机在前苏联时期,它的飞行状况一直较好,在我国图-154虽然在民航领域已经退役了,但是空军一直使用该机型,它的整体表现还不错。而且以往在我国民航领域使用图-154的时候,出现的事故大多情况都是人为操作失误造成的。例如曾经在咸阳机场失事的一架图-154飞机,就是由于驾驶员在维护操作时失误而造成了失事。 该专家表示,在前苏联解体后,独联体国家对飞机维护上存在很大的问题。因为他们对飞机的维护体系和美国维护体系不一样,美国采用的是适情制来维护的,对整个飞机的维护从设计之初就已经制定了维护策略。而前苏联的维护体系是根据时间来制定的,现在的独联体国家也是在沿用这种方式。明明飞机在飞行中出现了问题,但是因为没到维护时间,也不会进行维修和维护,这种情况下就会造成很大的隐患。长期下来,飞机的性能就越来越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