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讲讲关于北京的历史
关于北京历史,最好还是上学时从历史老师那里学,北京城区的学生在初中都会必修一门历史课《三千年北京史》。
我把我能记住的和你讲讲。
好像是最早有历史记录是春秋战国时代的燕国,那时北京这片叫做蓟。后来一直改朝换代,北京又是华北平原北边的边关,一直打仗,民族融合的很厉害。一直扮演的是边关重镇的角色。由于经常打仗,人口稀少,更谈不上经济政治文化。
好像五代十国期间当过一个小朝代的首都。忘了是哪朝了。
总之记载最清楚的,就是金朝,金朝在北京建了中都,位置大约在现在北京6环的东北方向。金朝是少数民族,所以中都的百姓大多是胡人,因为以前大辽的契丹人也占领过北京这块土地。
记载太少,反正没多少年,蒙古的忽必烈把金朝和宋朝给灭了,灭中都时屠城了,把金朝人给赶走了。中都就废了,忽必烈在现在北京的北三环到北四环之间建立元大都宫殿,开始统治。迁来了一批蒙古人,其他少数民族,色目人。
元朝衰落,明朝朱元璋把蒙古人赶出了元大都,也是烧杀抢掠,元大都成为一片废墟。蒙古人都逃回了蒙古。
明朝的燕王朱棣篡位,朱棣是皇帝的叔叔,在河北当王爷镇守,但篡位叛反当了皇上,当时明朝首都是南京,朱棣因为篡位夺权,心里害怕南方不服他这个皇上,总是担心被造反起义。于是朱棣想到迁都北方,于是回大本营,在现在故宫这个位置建宫殿,建立了京师。京师的面积大约就是现在北京四环内的面积,反正没多大。但是京师的百姓几乎没有,因为元大都废弃不久,这里烧杀抢掠过后没什么人口,于是朱棣命令南京的大小官员和家属随圣驾迁都京师,又调了江浙20多万富户来北京当百姓。于是北京的故宫修建完成,江南的百姓在故宫附近建起了居民区。
大明朝衰落,大顺李自成农民起义,进北京,屠杀官员,抢劫富户,淫掠女性,把陈圆圆抢走了,杀了吴三桂全家。吴三桂听说后暴怒,投降了满人。满清三万铁骑进入山海关,入主了中原。定都也是京师,在明朝的基础上扩充了北京的故宫达到了现在的规模,也就是增加了很多其他的宫殿。将北京的汉人百姓赶到了南城居住,北城留给了满蒙藏回的王公贵族和八旗居住。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攻入京师,霸占京城一年多,杀了十几万京城人,焚毁房屋十之六七。北京人大量逃难外地,很多没能活着再回北京。
1901年,慈禧派李鸿章议和,结束了京城的战乱,重新入主京城,发现帝国首都已经快废墟了,连故宫的镶金铜器都被联军把金子刮掉了。于是密令不许声张,从周围省份(现在的山西山东河北河南)调了10几万百姓进入北京当北京人。
清朝覆灭,北洋军阀时期,北京成了名义上的政治中心,因为军阀割据,战乱频频,各地兵痞子你来我往,人口成分复杂。直到1927年北洋政府解体,国民党在南京建都,北京改名为北平市。北京度过了一段相对平稳的时光,人口也开始增加,经济社会也开始复苏。
1937年,卢沟桥事变,日军占领了北平,改名北京,由于日本想长期占领中国,所以未对北京进行烧杀抢掠,而是和平管理,所以北京相对全国免受了战乱之灾,在经济文化上得到了一定发展,由于北京相对和平,到1945年北京人口增加了55%的外来逃难人口,大量外地的富商和难民逃到北京躲避战乱,总人口达到200万。
1949年,毛主席定都北京,为建设首都,调来200多万全国的精英人才,军人工人教职人员及家属,北京人口扩充到400多万。
1951年,北京市扩容,将原河北省的宛平县大兴县部分土地并入北京,与原先的北京8个郊区合并成海淀区,丰台区,朝阳区,并单设了石景山区,城内十几个区也合并成宣武,崇文,东单区等等。也就是说北京市多了一大片河北土地和人口。
1952年,河北省宛平县和良乡部分划归北京市,设立北京门头沟区。
1958年,河北省的昌平、顺义、大兴、房山、延庆、平谷、怀柔、密云、通州,以及很多乡村都被划入北京市,自此北京完成了最大扩容,形成了现在的行政区划。人口也增加到了770万。北京建设了很多重点大学。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蓬勃,高考恢复以及外地人进城打工,北京的经济文化城市建设有了飞速发展。尽管计划生育40多年,但户籍人口达到了今日的1300多万,城市移民占了多数。
Ⅱ 北京北京这首歌是谁写的
《北京北京》是由歌手汪峰作词作曲并演唱的歌曲,收录于2007-06-01发行的专辑《勇敢的心》中,同时也是电视剧《北京爱情故事》的片头曲。
Ⅲ 北京人说什么语言
说汉语,或者北京话。中国通行的国语是以北京话为准,但北京土语则是缩在北京这个圈子里,不是中国通行的。如随便翻阅举几个例子:奔饭、冰核儿、煤核儿、不走字儿、车匪、吃瓦片儿、吃柱子等。
北京土语的来源很广,因为北京建都数百年,各地人人来人往,因此留下了各地的话,蒙古、满洲、古汉语等等,再加上文化作品如元曲传奇、《红楼梦》、《儿女英雄传》中所用的土语,一直都留在北京人的口中,所以北京人的语言可谓丰富极了。
当今影响
北京人都为有自己的方言——北京话感到自豪。一般的方言都在当地流行,北京话可不然,它通行中国,哪个地方的人都能听得懂,而且还都学着说。
把北京人说的北京话去掉京味儿,就成为了普通话。比方说,把“今儿个天儿不赖”改说成“今天天气不错”就成了普通话,可就是京味儿就没了。北京话从总的来说比其他方言更接近普通话,但是北京话不等于普通话,北京话是北京土话,和其他方言一样是一种方言。
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被定义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北京的方言土语正属于这个范畴。
有些语言在民间活态传承已经不现实了,所以将它保护下来是很有必要的。”一位专家说。在外来文化的冲击面前,京味儿从形式到语言都面临着巨大的考验,让人惶然的是京味儿这面旗帜还能扛多久。
Ⅳ 北京春节主要讲了什么
这篇课文,作者用充满北京为的朴实无话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表现了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展现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美好,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选编本文的主要意图,一是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引发了解民风民俗的欲望,激起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二是学习按一定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
北京的春节主要内容-版本二、版本三:
版本二:
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的大笔、“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Ⅳ 什么是"老北京"、怎么算"老北京"、"老北京"的定义是什么
是多义词,共3个义项
老北京是对古都北京的传统风俗的叫法。北京作为七大古都之一,老北京文化的核心就是讲规矩,讲礼仪,讲传承。特色小吃
北京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其小吃历史悠久。北京小吃俗称“碰头食”或“菜茶”,融合了众多民间风味小吃以及明、清宫廷小吃特色而形成,品种多,风味独特。
北京小吃大约二三百种,包括佐餐下酒小菜(如白水羊头、爆肚、白魁烧羊头、芥末墩子等)、宴席上所用面点(如小窝头、肉末烧饼、羊眼儿包子、五福寿桃、麻茸包等),以及作为零食或早点、夜宵的多种小食品(如艾窝窝、驴打滚等)。其中最具京味特点的有豆汁、灌肠、炒肝、麻豆腐、炸酱面等。
一些老字号专营其特色品种,如仿膳饭庄的小窝窝、肉末烧饼、豌豆黄、芸豆卷,丰泽园饭庄的银丝卷,东来顺饭庄的奶油炸糕,合义斋饭馆的大灌肠,同和居的烤馒头,北京饭庄的麻茸包,大顺斋点厂的糖火烧等,其他各类小吃在北京各小吃店及夜市的饮食摊上均有售。
清代《都门竹枝词》写道:“三大钱儿买好花,切糕鬼腿闹喳喳,清晨一碗甜浆粥,才吃茶汤又面茶;凉果糕炸甜耳朵,吊炉烧饼艾窝窝,叉子火烧刚卖得,又听硬面叫饽饽;烧麦馄饨列满盘,新添挂粉好汤圆……”这也说明北京历来有许多风味小吃。
昔日北京不少家喻户晓的小吃,由于时代变迁等诸多因素,早已消失,有的也很少见到,但是,大多数小吃保存了下来,有些小吃店还开到了一起,这样很大程度上方便了顾客。
东华门夜市上聚集了凉粉、扒糕、莲子粥、酸梅汤、红果酪、杏仁豆腐、烤肉串、烤龙虾、烤鱿鱼、炸蚂蚱、炸蝎子、炸蚕蛹等等小吃,安全卫生。护国寺小吃店经营的从庙会中的“碰头食”传下来的北京小吃,经过改良变得精细起来,没了过去的“个儿大、经吃、一个就饱”的粗糙,墩儿饽饽、枣卷果都小巧可爱;姜汁儿排叉、糖耳朵可谓是百般玲珑。锦芳小吃是从民国创始的小吃店,有麻团、杏仁茶、艾窝窝、奶油炸糕、炒疙瘩等等,以元宵最为有名,有山楂、青梅、桂花、豆沙、什锦、奶油、椰蓉等十几种馅儿。九门小吃是在过去的几家着名老字号的倡议下,由北京小吃协会出面组织的。里面的老字号有很多,比如年糕杨、奶酪魏、小肠陈、爆肚冯、瑞宾楼褡裢火烧、李记白水羊头、月盛斋等。北京着名的小吃一条街还有:王府井小吃街、什刹海小吃一条街(原前门小吃迁来)等等。
夏季饮食
老北京人称冷饮为“冰食”。中国人吃冰食的传统源远流长,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在古代,贵族炎夏要享用冰食,先决的条件是要藏冰。当时,皇室都建有藏冰室。
在周代,朝廷还设有掌管冰事的官员,专管斩冰、藏冰等事宜。因为技术的限制,在中国
Ⅵ 北京你好讲了什么故事
宁浩导演的《北京你好》讲述的是一个北京出租车司机的故事。2008年8月8日,举国欢庆的日子,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葛优饰演的出租车司机性格特别明显,和妻子离婚后,虽然没啥钱,但是还特别地爱显摆。正是因为这样,故事才有了进一步的推动,让他遇到了汶川地震幸存下来的13岁小男孩。 这个故事本是一个喜剧,却包含了许多悲凉的底色。看似乐观的出租车司机,却十分渴望得到儿子的认可,希望用幸运得到的奥运会入场门票来缓和一下父子之间的关系。最后却被自己的善良给打败了,将这张意义非凡的门票给了更需要它的小男孩。
Ⅶ 北京人讲什么话的
北京话,或者叫京腔普通话。
Ⅷ 冯唐的《北京,北京》小说结局是什么过程越详细越好
《北京北京》是万物生长三部曲的第三部,也将是我最后一部基于自己经历的长篇。和之前的《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以及《万物生长》一起,三个断面,构成一个松散的成长过程,希望能对自己蹚过的那段时间有个基本满意的交待。就像学动物学的时候,取腔肠动物水螅不同的横截面,放在显微镜下,有的横切过精巢,有的横切过卵巢,有的什么也不过。这样用最少的力气,明白最多的道理."
摘自 冯唐为本书写的序
北京,北京》,是冯唐“万物生长三部曲”的第三部,情节与风格都一脉相承。由青春步入成熟,从萌动收获迷惘,浓重的男性荷尔蒙是冯唐作品一贯最大的特色。这是冯唐作品中气势最猛烈,如草原野火般的一部。这位语言的魔术师,以汹涌澎湃、聪明灵动的语言,述说着自己的北京往事。他一边说笑着,一边使坏着,当你惊叹着渐渐沉迷时,却突然发现巨大的悲伤悄然而至,漫天火焰消失,然后,只有淡淡的缕缕清烟。
Ⅸ 冯唐的<<北京北京>>是讲什么的
《北京北京》,是冯唐“万物生长三部曲”的第三部,情节与风格都一脉相承。由青春步入成熟,从萌动收获迷惘,浓重的男性荷尔蒙是冯唐作品一贯最大的特色。这是冯唐作品中气势最猛烈,如草原野火般的一部。这位语言的魔术师,以汹涌澎湃、聪明灵动的语言,述说着自己的北京往事。他一边说笑着,一边使坏着,当你惊叹着渐渐沉迷时,却突然发现巨大的悲伤悄然而至,漫天火焰消失,然后,只有淡淡的缕缕清烟。
冯唐简介:
冯唐,男,原名张海鹏,1971年生于北京,金牛座。诗人、作家、医生、商人、古器物爱好者,2013第八届中国作家富豪榜上榜作家。1990年-1998年就读于协和医科大学,获临床医学博士,妇科肿瘤专业,美国Emory University Goizueta Business School 工商管理硕士。已出版长篇小说《万物生长》、《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北京北京》、《欢喜》、《不二》,散文集《猪和蝴蝶》、《活着活着就老了》、《如何成为一个怪物》、《三十六大》,诗集《冯唐诗百首》。
Ⅹ 汪峰唱的《北京北京》是谁写的谁做的曲
歌曲名:北京北京 词曲:汪峰 编曲:汪峰 贾轶男 演唱:汪峰 当我走在这里的每一条街道 我的心似乎从来都不能平静 除了发动机的轰鸣和电气之音 我似乎听到了它烛骨般的心跳 我在这里欢笑我在这里哭泣 我在这里活着也在这死去 我在这里祈祷我在这里迷惘 我在这里寻找在这里失去 北京北京 咖啡馆与广场有三个街区 就霓虹灯到月亮的距离 人们在挣扎中相互告慰和拥抱 寻找着追逐着奄奄一息的碎梦 我们在这欢笑我们在这哭泣 我们在这活着也在这死去 我们在这祈祷我们在这迷惘 我们在这寻找也在这失去 如果有一天我不得不离去 我希望人们把我埋在这里 在这我能感觉到我的存在 在这有太多让我眷恋的东西 我在这里欢笑我在这里哭泣 我在这里活着也在这死去 我在这里祈祷我在这里迷惘 我在这里寻找也在这失去 汪峰哥哥的歌,听起来就是不一样,就是有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