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国有哪些着名的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哪个好
我国着名师范大学有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
北京师范大学更胜一筹。
1、首都师范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也是位于首都北京,创建于1954年,是一所包括文、理、工、管、法、教育、外语、艺术等专业的综合性师范大学,是北京市重点投入建设的北京市属重点大学,一直受到北京财政的大力支持,学校的投资金额与中国人大不相上下,就业市场广阔,性价比很高。
在教育部最新发布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首都师范大学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5个一级学科评估为A-。
以下是北京师范大学的相关介绍:
北京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确定的首批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学校校园文化以文化节、学术节、体育节和艺术节为主要格局,以文体竞赛、创新创业、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为主要内容,打造了一批满足学生成长和发展需求的精品活动。
在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中:2005年,心理健康者协会获全国高校“优秀学生社团标兵”称号;2007年,2007年,北国剧社《枣树》获共青团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2011年,《最后的小丑》获北京市大学生戏剧节四项大奖;2012年,北国剧社和学生轿厢管乐团双双获“北京市大学生艺术团”称号。
以上资料参考网络——北京师范大学
㈡ 国家教育部直属的6所师范大学有哪些
1、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国家“七五”、“八五”首批重点建设十所大学之一。
入选珠峰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设有研究生院,是一所以教师教育、教育科学和文理基础学科为主要特色的着名学府。
2、华东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简称“华东师大”,位于中国上海,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位列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985工程”、“211工程”。
入选国家“2011计划”、“111计划”和“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长三角高校合作联盟”、“金砖国家大学联盟”、“亚太高校书院联盟”、“中日人文交流大学联盟”成员,设有研究生院和国家大学科技园,是教育部、上海市人民政府和国家海洋局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
3、东北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校,坐落于吉林长春。1946年建校,原名东北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创建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
1950年根据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易名东北师范大学。1958年划归吉林省管理,更名为吉林师范大学。1980年重新划归教育部,复名为东北师范大学。
4、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简称“华中师大”或“华大”,位于湖北省会武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师范大学,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院校,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入选国家“2011计划”、“111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
是中日人文交流大学联盟创始高校,武汉七校联合办学成员,全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国家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培养中、高等学校师资和其他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
5、西南大学
西南大学简称西大,坐落于重庆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校,由教育部、农业部与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是“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位列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入选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百校工程、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是开办师范生免费教育的7所高校之一,全国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之一,重庆市大学联盟创始学校之一。
6、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简称陕西师大、陕师大,坐落于古都西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师范大学,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大学,是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入选“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中俄教育类高校联盟、新丝绸之路大学联盟、长安联盟成员,国家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院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是国家培养高等院校、中等学校师资和教育管理干部以及其他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被誉为“教师的摇篮 ”。
㈢ 北京师范类研究生大学有哪些
北京师范类大学有:北京师范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
师范类,泛指一类高校,而不是具体指某些专业。具体说,过去师范类高校中的所有专业均可算为师范类专业,包括不是从事教师工作的心理,教育学等专业。
现在,很多师范类高校改为综合类高校了。因此习惯上将师范类高校中的数学、物理、化学、中文、外语、政治、体育等与中小学教育科目相关的称为师范类教育。同样,将中小学教育的科研基础性学科,如教育学、心理学等也称为师范类专业。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北师大”,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入选国家“珠峰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设有研究生院。
是一所以教师教育、教育科学和文理基础学科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是1902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08年,改称京师优级师范学堂,独立设校。1912年,改名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学校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师范大学。1931年,北平女子师范大学并入北京师范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简称“首师大”,是北京市重点建设的市属重点大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入选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北京市双培外培计划”。
建设62年来,学校已经发展成为一所包括文、理、工、管、法、教育、外语、艺术等专业的综合性师范大学,共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十余万名,为北京市基础教育输送合格师资和培养其他现代化建设所需人才的重要基地。
首都师范大学创建于1954年,初名北京师范学院;后华北人民大学哲学系、政教系,北京工农师范学院,北京体育师范学院相继并入;1964年,北京艺术学院、北京师范专科学校部分并入;1992年,由北京师范学院、北京师范学院分院、北京联合大学外语师范学院合并,组建首都师范大学。
以上内容来源北京师范大学 - 网络
以上内容来源首都师范大学 - 网络
㈣ 师范大学有哪些学校
1、华东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是由国家举办、教育部主管,教育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重点共建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学校成立于1951年10月16日,是以大夏大学(1924年)、光华大学(1925年)为基础,同时调进圣约翰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和浙江大学等高校的部分系科,在大夏大学原址上创办的。
2、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是一所以教师教育、教育科学和文理基础学科为主要特色的着名学府。学校前身是1902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08年改称京师优级师范学堂,1912年改名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学校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师范大学。
3、天津师范大学
天津师范大学是天津市属重点院校,始建于1958年,原名天津师范学院,1982年更名为天津师范大学。1999年,原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天津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新天津师范大学。学校占地面积3500亩、建筑面积84万平方米。
4、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位于九省通衢的湖北省武汉市,是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师范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教师教育“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首批列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是国家培养中、高等学校师资和其他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
5、四川师范大学
四川师范大学是四川省属重点大学、国家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高校,是四川省举办本科师范教育最早、师范类院校中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大学。学校位于四川省省会——成都市,现有狮子山校区、成龙校区、东校区三个校区。
㈤ 全国有那几所师范院校
1、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国家“七五”、“八五”首批重点建设十所大学之一。
入选珠峰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设有研究生院,是一所以教师教育、教育科学和文理基础学科为主要特色的着名学府。
2、华东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成立于1951年10月16日,是以大夏大学(1924年)和光华大学(1925年)为基础,同时调进圣约翰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和浙江大学等高校的部分系科,在大夏大学原址上创办的。
1972年与上海师范学院、上海体育学院等院校合并,改名上海师范大学。1980年恢复华东师范大学校名。1997-1998年,上海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上海教育学院和上海第二教育学院等先后并入。
3、东北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校,坐落于吉林长春。1946年建校,原名东北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创建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
1950年根据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易名东北师范大学。1958年划归吉林省管理,更名为吉林师范大学。1980年重新划归教育部,复名为东北师范大学。
4、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简称“华中师大”或“华大”,位于湖北省会武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师范大学,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院校,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入选国家“2011计划”、“111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
是中日人文交流大学联盟创始高校,武汉七校联合办学成员,全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国家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培养中、高等学校师资和其他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
5、西南大学
西南大学简称西大,坐落于重庆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校,由教育部、农业部与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是“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位列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入选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百校工程、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是开办师范生免费教育的7所高校之一,全国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之一,重庆市大学联盟创始学校之一。
㈥ 北京的大学有哪些学校
北京共计92所大学,其中本科学校67所,专科学校25所:
1、北京大学
2、中国人民大学
3、清华大学
4、北京交通大学
5、北京工业大学
6、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7、北京理工大学
8、北京科技大学
9、北方工业大学
10、北京化工大学
11、北京工商大学
12、北京服装学院
13、北京邮电大学
14、北京印刷学院
15、北京建筑大学
16、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17、北京电子科技学院
18、中国农业大学
19、北京农学院
20、北京林业大学
21、北京协和医学院
22、首都医科大学
23、北京中医药大学
24、北京师范大学
25、首都师范大学
26、首都体育学院
27、北京外国语大学
28、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29、北京语言大学
30、中国传媒大学
31、中央财经大学
32、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33、北京物资学院
34、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35、中国消防救援学院
36、外交学院
37、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38、国际关系学院
39、北京体育大学
40、中央音乐学院
41、中国音乐学院
42、中央美术学院
43、中央戏剧学院
44、中国戏曲学院
45、北京电影学院
46、北京舞蹈学院
47、中央民族大学
48、中国政法大学
49、华北电力大学
50、中华女子学院
51、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52、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5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54、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55、北京联合大学
56、北京城市学院
57、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58、首钢工学院
59、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60、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
61、北京工商大学嘉华学院
62、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
63、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
64、北京警察学院
65、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瑞酒店管理学院
66、中国科学院大学
67、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68、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69、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70、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71、北京京北职业技术学院
72、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73、北京青年政治学院
74、北京农业职业学院
75、北京政法职业学院
76、北京财贸职业学院
77、北京北大方正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78、北京经贸职业学院
79、北京经济技术职业学院
80、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
81、北京汇佳职业学院
82、北京科技经营管理学院
83、北京科技职业学院
84、北京培黎职业学院
85、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
86、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
87、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
88、北京艺术传媒职业学院
89、北京体育职业学院
90、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
91、北京卫生职业学院
92、北京网络职业学院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全国高等学校名单
㈦ 北京的师范类的大学有哪些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入选国家“珠峰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设有研究生院,是一所以教师教育、教育科学和文理基础学科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是北京市重点建设的市属重点大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入选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北京市双培外培计划”。建设62年来,学校已经发展成为一所包括文、理、工、管、法、教育、外语、艺术等专业的综合性师范大学,共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十余万名,为北京市基础教育输送合格师资和培养其他现代化建设所需人才的重要基地。
㈧ 中国有哪些师范类大学
1、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原西南师范大学)这六所就是我们常说的“部属师范”,在提前批招生的免费师范生正是出自这六所部属高校。
图片
2、省属重点师范大学
省属重点大学有两种情况:一种原来是中央部委属重点大学,后来国家办学体制调整时没有进入“211工程”行列,而被调整为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以地方政府管理为主。另一种是各省市公布的省属重点大学,这些高校的综合实力在该地区省属高校中名列前茅,并且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较强。
目前我国共有省属重点师范大学35所,其中南京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均位列“211工程”,除此之外,上海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江苏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淮北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吉林师范大学、新疆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海南师范大学均属于省(市)部共建的师范大学。这些学校中有些是完完全全的一本院校,有些则在部分省市还是二本招生
㈨ 北京市有几所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共有2所: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其中北京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是一所以教师教育、教育科学和文理基础学科为主要特色的着名学府。
㈩ 北京师范类大学还有哪些
一、北京的师范大学有:
二、北京师范大学,由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入选国家“珠峰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设有研究生院,是一所以教师教育、教育科学和文理基础学科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优势专业和重点学科:
1、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特殊教育
汉语言文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
物理学
历史学
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
心理学
天文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影视学
地理科学
体育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化学
环境科学
教育技术学
英语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2、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教育学
心理学
中国语言文学
数学
地理学
3、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马克思主义哲学
民俗学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中国古代史
理论物理
物理化学
细胞生物学
生态学
系统理论
环境科学
教育经济与管理
4、交叉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
自然资源
5、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
中国史
生物学
公共管理
艺术学理论
戏剧与影视学
6、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
外国哲学
世界经济
凝聚态物理
无机化学
有机化学
环境工程
英语语言文字
体育人文社会科学
天体物理
三、首都师范大学,是北京市重点建设的市属重点大学,由教育部与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入选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北京市双培外培计划”。建设62年来,学校已经发展成为一所包括文、理、工、管、法、教育、外语、艺术等专业的综合性师范大学,共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十余万名,为北京市基础教育输送合格师资和培养其他现代化建设所需人才的重要基地。
首都师范大学的优势专业、重点学科:
1、北京市“211工程”重点学科(9个):
首都基础教育创新与现代化、中外历史与文明、中国文学研究与现代文化、思想政治教育与哲学研究、艺术教育与艺术理论、基础数学与应用数学、遗传与生物工程、城市地理信息技术与首都圈生态环境保护利用、光物理科学与技术
2、国家重点学科(4个,二级学科):
基础数学、植物学、中国古代文学、世界史
3、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二级学科):
美术学
4、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1个):
数学
5、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11个):
马克思主义哲学、文艺学、汉语言文学、俄语言文学、音乐学、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遗传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美术学
6、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2个):
教育学、外国语言文学
7、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13个):
宗教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基础心理学、光学、物理化学、细胞生物学、通信与信息系统、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工程、旅游管理、自然地理学、计算机应用技术、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分析化学
8、交叉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2个):
数字文献学、数学与信息技术
9、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
小学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地理信息系统、汉语言文学、软件工程、西班牙语、俄语
10、北京市级特色专业(10个):
小学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地理信息系统、汉语言文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世界历史、英语语言文学、心理学、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