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中国成立后,为什么要把城墙都给拆除呢
历史上,城墙起了很大的作用,有些城市在,攻城战的时候,城墙固若金汤,敌军丝毫没有一丝办法可以进来冒犯,那为什么新中国成立以后要拆除城墙呢?
第三就是扩大城市范围,以前的城市都比较小,那是因为以前中国人口比较少,现在中国人口变多了,所以居住的地方就要变多,就要往外扩建,如果,城墙还在的话,那就不能扩建了,城墙拆了刚好可以扩大城市的面积,让老百姓有更多的生存空间。
还有一个原因是立新。也就是为了打破古代一些不好的象征。由于我国一直处在闭关锁国,一直处于落后的清朝上国的状态,所以百姓看到城门就会有恐惧感,所以为了解除老百姓心中的恐惧,就对很多城市的城墙和城门做了拆除工作。
这就是拆除城墙的原因,你觉得还有哪些原因导致将这些城墙拆除?
2. 明清古城墙为什么要被拆除啊
城市规划的不合理,没有对古建筑做到应有的保护,从当时的角度来讲是为了城市的开发促进交通的发展,但如今看来鼠目寸光。
3. 为什么全国的城墙都拆除了,只有西安的没有拆除呢
中国作为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修筑城墙的历史。经过几千年的风吹雨打后,各地依然保留着历朝修建的城墙。可是,受各种原因的影响,各地城墙纷纷被拆除。最着名的当属北京的城墙,在经过大规模拆除后,如今只保留着德胜门箭楼、正阳门城楼及箭楼等屈指可数的几处遗迹。
只有西安的城墙,几乎没有受到大规模拆除。如今,西安的明城墙还保留着13.74公里,面积达11.32平方公里。不仅如此,西安的城门不但没有拆除,还增加了许多。现在,西安共有城门18座。
今天,随着人们文物保护意识的增强,西安城墙已经成为西安历史文化的象征,不再有拆除之争了。
【参考资料:《西安城墙》《西安古城墙:那一种跨越一步穿越千年的感觉》等】
4. 梁思成要保护北京古城墙,为什么郭沫若却要坚决拆掉
北京是我国的七大古都之一,元、明、清三朝曾在北京建都,所以北京留下了很多的古建筑和古遗迹。
解放战争时期,为了避免战争会给北京的古建筑造成损害,当时的解放军并没有直接攻打北京,而是选择了和谈,最终和平解放了北京,这让北京城中的很多古建筑和古遗迹,得以保全了下来。
新中国建立后,我国人民在广州、上海、西安、北京、南京等11个候选城市名单中,最终决定依然用北京来作为新中国的首都。同时,北京城的兴建工作也提上了日常,但是兴建方案,专家却持不同意见。
但考虑到我国面临的具体环境,以及人口因素等诸多客观条件,最终国家还是采用了以郭沫若为首的专家的看法,将大部分古城墙被拆除了,只留下了少数一部分,这也是我们的一个遗憾。
郭沫若和梁思成的观点,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郭沫若的观点,主要是基于当时的现实情况来考量的,缺少长远的考虑。郭沫若比较重视眼前利益,例如他为了搞艺术研究,挖掘了不少皇帝陵墓。同时,还在他的主张下,不少古建筑、古遗迹被毁掉了,从长远看,这给我国造成了不少损失。
5. 北京城墙为什么会被拆
满意答案不对,为什么当时只拆了北京城墙而没拆其他南京等地的呢?是个风水问题,北京城又叫八臂哪咤城,城墙是八臂哪咤的身躯,八臂哪咤城原来是为了震住“苦海幽州”(即现在的北京城)的水龙,拆了是为了能让共产党长久领导中国,这里面还有很多故事,大部分领导人名字都跟水有就是与这个风水有关。
6. 中共为什么要把北京城池拆除呀遗憾呀
那会的决策层没有现代人的远见,在决定拆除北京城墙和城门的时候,建筑大师梁思成奔走呼号、掉着眼泪去求见决策层,希望保留北京古城,希望另外选址修建新的北京城,可是决策者目光短浅,还是拆除了北京的城门和城墙,修建了现在的北二环路、东二环路北段和西二环路北段、修建了前三门大街。
7. 北京城是怎么一步步被拆的
全面拆除北京城墙的起因是1956年北京市房管局想进行东单东四区的旧房改造工程,但没有砖头,于是向北京市政府申请特批使用城墙上拆下来的砖头。当时社会民主人士也呼吁,南城的城墙毁坏严重,不如拆了用旧砖改善百姓居住条件。北京市顺应民意批准拆除龙潭湖豁口的200公尺的城墙用以进行旧房改造。在拆除时,区政府和市民也趁乱上去扒砖头,当时整个北京城极缺建筑材料的。再后来,北京市政府将拆城用砖的权利下放给各区政府,后来虽一度因保护文物的考虑被中央叫停,但在56至58年的两年时间里,外城的城墙已被全部拆除。
城楼的拆除始于西便门。1952年西便门被拆除,从此开启了浩荡北京的城门拆除史。1953年,拆除广渠门瓮城、阜成门瓮城、左安门瓮城和箭台;1954年,东直门箭台,右安门瓮城,德胜门成台;1955年,广安门瓮城和箭楼,宣武门;1956年,广渠门城台、广安门、阜成门、左安门、安定门箭楼;1957年,朝阳门、朝阳门箭楼和箭台;1957年,东直门;1958年,东便门,右安门,永定门,崇文门;1969年,西直门。从1956至1958年的两年间,大部分城门楼都已经被拆除完毕了。
8. 对于梁思成主张保护的北京古城墙,为啥郭沫若坚决要拆
北京是中国古代有名的大都市,元明清等诸多王朝都在这里建都,这也让北京城有着悠久的文化积淀。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没有直接攻击北京,就是为了保护北京城的诸多古迹,这也让无数的历史遗迹得到保护。
那么在建国之后,新中国的首都也是北京,一个国家的建立,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首都的建设,围绕着首都的兴建工作,很多专家也有着不同的意见。
郭沫若这个人在后世有着诸多的争议,在私德上他有不少的缺陷,他对于古代文化也有一些罪行,但总得来说,郭沫若在新中国的建立中,学术研究等诸多方面都是有着极大的功绩。
要怪,只能去怪当时的中国还没有条件去实现梁思成等人那样非常先进的城市设计理念,郭沫若的这种想法是相对稳妥一些的,可所带来的风险是非常大的。
郭沫若本人可能真没考虑那么多,他这个人确实喜欢带私货,当年在武昌的时候,他也曾提出要拆除城墙,可能郭沫若是真不喜欢这些古代的城墙,他也没有那么先进的城市保护理念,这件事上他算是过大于功。
9. 建国初期北京市政府为什么要拆除北京外围的明城墙
因为要建地铁 ,当时没有暗挖技术~
当时的建筑学家梁思成反对过,但是因为周恩来一局“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就把城建拆了
10. 老北京城墙为什么要拆,向德胜门为什么又能留下来
对交通有影响,这是一种论点,说城墙阻碍交通,这个“废物”没用,因此拆掉。还有一种思想,是意识形态方面的,说城墙这个东西是封建社会留下来的,束缚我们的思想,应该像莫斯科一样——莫斯科拆墙改为花园路——把它拆掉。有这种主张的人还是很有地位的人。 1979年初,北京市为了修建立交桥,准备拆除德胜门箭楼。郑孝燮深知其文物价值,他听说后立刻给当时的中共中央副主席陈云同志写信。陈云同志同意了这个意见。当时交给国务院,谷牧副总理批示,由计委拨了30万块钱,来修缮德胜门箭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