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知识 » 北京政法大学在哪里

北京政法大学在哪里

发布时间: 2022-06-05 18:15:23

㈠ 中国政法大学位于北京哪个

这所大学的主校区是在北京的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但是也有昌平校区的府学路27号。

㈡ 中国政法大学地址在哪里

可以直接通过地图上找出来,在地图上输入这个地址,系统自动回复你,就能看到在哪里了。

㈢ 中国政法大学在哪里个城市

中国政法大学在北京昌平区

㈣ 中国政法大学在哪儿

你好同学,中国政法大学目前有两个校区,本科校区在北京市昌平区,研究生校区在北京市海淀区,如果你想了解中国政法大学法学考研情况可以私信或留言讨论哦

㈤ 中国政法大学所在地在哪里

中国政法大学位于中国的首都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法学为特色和优势,兼有文学、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多个学科门类协调发展、具有鲜明特色的全国重点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分为两个校区,海淀校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昌平校区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27号。

㈥ 中国政法大学在哪啊

中国政法大学位于北京市,现有海淀区学院路和昌平区府学路两个校区。中国政法大学是一所以法学学科为特色和优势,兼有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历史学、哲学、教育学、理学、工学等学科的“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学校还是“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11计划”和“111计划”(高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重点建设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直属于国家教育部,由教育部与北京市共建,正致力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中国政法大学学科建设情况。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理论经济学为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哲学、应用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中国史、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为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其中,法学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政治学为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

证据科学入选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建设名单。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9个一级学科参评并全部上榜,其中法学进入A+档。

以上内容参考中国政法大学——学校简介

㈦ 北京政法大学校址在啥地方,从火车站做几路车到

海淀校区100088 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昌平校区102249 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27号

中国政法大学前身是1952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四校的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组合而成的北京政法学院。1954年,学校迁址至学院路;1960年成为国家确定的全国重点高校;文革中学校停办,1978年复办;1983年,北京政法学院与中央政法干校合并,组建成立中国政法大学;1985年学校开辟昌平校区。

北京有五个火车站1、北京站2、北京东站3、北京西站4、北京南站5、北京北站

以北京站至海淀校区,

公交线路:地铁2号线 → 地铁13号线 → 专168路,全程约15.6公里

1、从北京站步行约500米,到达北京站

2、乘坐地铁2号线,经过9站, 到达西直门站

3、步行约400米,换乘地铁13号线

4、乘坐地铁13号线,经过1站, 到达大钟寺站

5、步行约190米,到达地铁大钟寺站

6、乘坐专168路,经过2站, 到达蓟门桥南站

7、步行约90米,到达中国政法大学(海淀...

㈧ 中国政法大学在哪

中国政法大学(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简称“法大”,位于北京市,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教育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 ,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211工程”建设高校,入选“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

为“立格联盟”成员,是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是一所以政治学和法学为特色和优势,兼有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理学、工学等学科的全国重点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前身是1952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四校的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组合而成的北京政法学院。

1954年,学校迁址至学院路;1960年成为国家确定的全国重点高校;文革中学校停办,1978年复办;1983年,北京政法学院与中央政法干校合并,组建成立中国政法大学;1985年学校开辟昌平校区。

截至2022年3月,中国政法大学设有昌平校区、海淀校区,教学行政用房共计173722平方米,馆藏纸质文献达246.6万册;学校下设19个教学单位、26个本科专业,拥有39个博士学位授权点、7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和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现有在校生18143人,其中内地本科生9719人,内地研究生7642人,港澳台侨及外国留学生782人;教学科研岗教师119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