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知识 » 北京为什么叫北京
扩展阅读
厦门明圆花园是哪个街道 2025-08-22 07:00:31
广州狮岭民办小学有哪些 2025-08-22 07:00:26

北京为什么叫北京

发布时间: 2022-06-06 15:25:13

❶ 我国首都为什么是北京

在古代主要是元明清在那里建都.元建都在那里主要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因为他们是蒙古人.在上都不力统治中国.所以就把都城迁在大都<北京>,
明的都城原来是在南京,因为在1421年.万历就把都城迁在北京.万历是北京的一个王爷,他造反才当上皇帝的.而北京是他的老窝.那里更容易巩固他的地位/.
清迁在北京大体和元的差不多了
新中国在那里建都是有多个原因
1,那里是我国古代<元明清在那里建都>政治中心.
2.那时我国的力量弱.我们要靠苏年.那里离我们的老大<苏联>近.
3.那时我国南方还没有解放,那里是最好的统治和指挥地.
4.那时的北京的环境不像现在那样的坏.
5.那里是远离美国叫好的地方.那时美国在和我国打冷战.我们要靠苏联了

❷ 北京为什么叫北京有哪些典故渊源呢

北京有着三千多年的历史,别称有很多,不同的朝代有着不同的称谓,如幽州、蓟、燕京、北平、大都、京师等等,那北京是从何时才开始叫北京的呢? 让我们先了解一下北京的历史。

五代十国时,石敬瑭以幽云十六州为代价,换取契丹辽国的支持,灭后唐建立后晋。938年年,辽太宗将幽州升为南京幽都府,并大兴土木营建,作为陪都。辽圣宗耶律隆绪时,改为析津府。宋朝没能通过武力收回幽云十六州,宋徽宗宣和五年(1123年),只好花重金赎回了幽州。不过,很快金军南下,宋朝被赶往江南,幽州落入金朝之手。1153年,金朝皇帝完颜亮在北京建都,称中都。

❸ 北京为什么要叫北京

北京城被称为六朝古都,可久远的燕国对于现在来说可以说是无迹可寻,可北京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期的五个朝代建都之地,这五朝指的是辽(公元916——1125年)、金(公元1115——1234年)、元(公元1279——1368年)、明(公元1368——1644年)、清(公元1644——1911年)。当初辽时,只把北京作为陪都,北京只不过是辽代“五京”之二,而真正在这里建成中央都城的,不始于辽而是始于金。据《金史·海陵纪》记载说燕京就是北京在当时的名称,金建都之后改称中都。当时为公元1153年4月21日,即正式将燕京定为首都。

不过我以为,说到北京城,还是要从辽代的燕京聊起。辽人,即契丹人,契丹族是世代生活于辽河上游的一个游牧民族。公元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了各部落,建立了契丹国,建都城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称为“皇都”。随后登基称帝(辽太祖),改国号为“辽”。

同时期的中华大地的中原上正处在“五代十国”政权纷乱的时期。公元936年,即五代时期中的后唐清泰三年,后唐的节度使石敬瑭为篡夺政权,许诺割让国土为条件,换取辽太宗(耶律阿保机次子耶律德光)发兵协助。石敬瑭篡位当上了后晋皇帝,随之割让北方国土幽、蓟、云、朔等十六个州(史称“燕云十六州”杨家将那里面老说)送给辽国作为回报,并尊称辽太宗为“父皇帝”,石敬瑭自己则做了现在着名的骂名千载“儿皇帝”。

当时割让给辽国的幽州城,在今天北京西南的广安门一带。公元938年,辽太宗将国都“皇都”改名为“上京临潢府”,定幽州为“南京析津府”,定辽阳(今辽宁省辽阳)为“东京辽阳府”,其后于公元1006年定今内蒙古宁城为“中京大定府”,后又定云州(今山西省大同)为“西京大同府”。以上就是我所说的辽国的“五京”,一个国都和四个陪都。幽州被升格为辽国的陪都后,改称为“南京析津府”,也称“燕京”。北京城的别称“燕京”的称号即始于此。
后在辽国统治的塞北地区,世居松花江流域的女真族逐渐强大。公元1112年的夏天,辽国天祚帝到混同江(今日叫松花江)渔猎,按惯例女真各部落首领都要前来朝拜。在宴会上,女真族完颜部落的首领完颜阿骨打不肯屈尊献媚,险些被处死,由此引发完颜阿骨打决意反抗辽的统治的想法。次年,完颜部落联合其他女真部落正式起兵反辽。

公元1115年,完颜阿骨打创建了大金国,建都与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1123元金军攻陷了辽国的“南京析津府”(即燕京);1125年,金兵又俘获了辽国皇帝天祚帝,辽国正式灭亡;1126年,即靖康之耻那年(靖康元年),金兵攻陷北宋国都开封。随后金国在燕京设立了“中书枢密院”和“行尚书省”,以便就近统治新征服的北宋领土。

公元1149年,位居金国丞相的完颜亮(金太祖之孙)发动政变,杀死金熙宗。完颜亮即位后,为了巩固帝位和有效地统治中原,下诏迁都燕京。
定下迁都大计之后,完颜亮派官员梁汉臣、张浩、蔡松年等征调军队40万人、工匠民夫80万人去燕京,全力营建宫殿城池;另派画工去北宋故都开封,测量和描绘北宋的宫殿园囿,依样在燕京仿建。

公元1153年,金正式迁都燕京。完颜亮特意下诏改元,改新年号为“贞元”,升内外文武官员皆进级一等。为促使留恋故土的王公贵族们尽快搬迁,也为了防止亲族中的敌对势力盘踞故都,完颜亮又下令拆毁了会宁府的宫殿宅第以消除后患。

迁都后,完颜亮仿效辽国的“五京”制度,定燕京新都为“中都大兴府”,另外定四个陪都:今内蒙古宁城西南为“北京大定府”,北宋故都开封为“南京开封府”,今辽宁省辽阳为“东京辽阳府”,今山西省大同为“西京大同府”。

辽国时期的燕京城(南京析津府),是辽国“五京”之中规模最大和最为繁华的一个城池。中心位置在今广安门一带。现在北京仅存的辽代建筑,也是北京城里现有年代最古老的地上建筑物,就是当年矗立在辽燕京城内的密檐式十三层八角砖塔,位于广安门北滨河路西侧的天宁寺院内,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了。

金中都城是环绕着辽燕京城扩建而成的。基本是在燕京城的基础上全城外扩三里,外城墙平面基本呈正方形,宫城完全仿照北宋都城开封皇宫的样式,其部分建筑构件和大量的珍宝陈设,也是当年从开封搜掠来的原物。完颜亮还将先帝的皇陵也迁移到金中都来。后建的皇陵在西郊大房山,至此金迁都宣告完成。金中都也正式出现在历史舞台上。

只可惜辉煌的金中都城在历史也只闪光了63年。
金贞元元年(1153年)完颜亮建立中都一直到1214年金宣宗迫于蒙古成吉思汗的威胁而迁都“开封府”,再至迁都的次年中都城被蒙古铁骑彻底捣毁。金中都短暂的命运就此结束,在这63年中,中都还是为北京留下了大量的名胜古迹。今天的钓鱼台、玉渊潭、香山、玉泉山、北海、陶然亭都曾经是当年金代皇家的离宫别苑。

❹ 北京市为什么叫北京呢

明朝燕王朱棣经靖难之变后夺得皇位后,于永乐元年(1403年)改北平为北京,是为“行在”(天子行銮驻跸的所在,就称“行在”)且常驻于此,如今的北京也从此得名。

永乐十九年(1421年)正月,明朝中央政府正式迁都北京,以顺天府北京为京师,应天府则作为留都称南京。明仁宗、英宗的部分时期,北京还曾一度降为行在,京师复为南京应天府。

明清时设置顺天府管辖首都地区,地位与今日的北京市类似,但管辖面积不同。清兵入关后即进驻北京,亦称北京为京师顺天府,属直隶省。

民国十七年(1928年)六月,北伐战争后,首都迁回南京,撤销原京兆地方,北京改名为北平特别市,后改为北平市,隶属于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

民国十九年(1930年)6月,北平降格为河北省省辖市,同年12月复升为院辖市。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七·七事变后,北平被日本占领。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此成立,且将北平改名为北京。

(4)北京为什么叫北京扩展阅读:

北京历史称呼:

燕都,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以后,在尧封帝,此后在苏城建都,在燕封召公。燕都因古时为燕国都城而得名。战国七雄中有燕国,据说是因临近燕山而得国名,其国都称为“燕都”。

幽州,远古时代的九州之一。幽州之名,最早见于《尚书·舜典》:“燕曰幽州。”两汉、魏、晋、唐代都曾设置过幽州,所治均在今天的北京一带。

京城,京城泛指国都,北京成为国都后,也多将其称为京城。

南京,辽太宗会同元年(938年),将原来的幽州升为幽都府,建号南京,又称燕京,作为辽的陪都。当时辽的首都在上京。

大都,元代以金的离宫今北海公园为中心重建新城,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年)改称大都,俗称元大都。

北平,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灭掉元朝后,为了记载平定北方的功绩,将元大都改称北平。

北京,明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永乐皇帝取得皇位后,将他做燕王时的封地北平府改为顺天府,建北京城,并准备迁都城于此,这是正式命名为北京的开始,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

京师,明成祖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迁都北京,改称京师,直至清代。

京兆,民国二年(1913年)废顺天府,翌年置京兆地方,直隶中央,其范围包括今天的北京大部分地区,民国十七年废京兆地方,改北京为北平。

❺ 北京为什么叫北京

北京正式定名为“北京”始于明成祖朱棣。他夺位成功后,就将明朝的首都由南京迁至他的发祥地——北京。之所以叫“北京”是相对于原来的首都南京而言的。

❻ 为什么北京是首都

北京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首都定在北京,其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北京为历史文化名城。自春秋战国时期的燕国开始,先后又有辽、金、元、明、清等朝代在此定都,并不断进行了大规模扩建,为后人留下了大批文化古迹。其次北京有优越的地理条件。北京离出海口——渤海湾很近,交通干线南北贯通,东西交错,使北京成为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的中心。

❼ 北京为什么叫北京它的寓意是什么

历朝历代都将北京视为重镇加以治理和保护,并不断改变着它的名称。有人统计过,北京城的各种名称达六十多个。

就大家熟悉和史书中常见的说,北京地区上古时称幽陵,夏朝时称冀州,周朝时称蓟,春秋战国时是燕国的都城,故称燕京。秦置广阳、渔阳,西汉设幽州,东汉为广阳、蓟县,北魏称燕都,隋改涿郡,京杭大运河的北端就从这里开始。唐改称范阳,安史之乱时,安禄山就是从范阳起兵的。唐以后又一度称幽州。辽建都在上京,把这里作为陪都称幽都,也称南京,因此地在上京之南。金朝建都于此,称中都,并对其进行了扩建。这是北京八百余年建都史的开始。

元朝时称大都,这时的北京城已是一个相当繁华的大都市了。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曾对大都做过详细描述。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中心也由此开始。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将首都定在南京。后朱棣从他侄儿手中夺得政权后,将首都迁到这里,故称北京。明朝时,还一度称北京为京师。清朝也建都北京,并沿用了明朝的名称。民国建立之后仍称北京。1928年改称北平。北平这一名称是国民党四大家族之一的陈立夫提议改用的。

北伐战争后,陈立夫曾在南京办了一份《京报》。这份民间报纸很敢说话,销路很好,其销出的份数比《中央日报》还多。有一天,陈立夫忽然想到首都既决定在南京,北京这一名称应更改,以免残余军阀再图在那里起野心设政府。于是,他让《京报》罗时实执笔,写下了《正名之重要》一文。国民政府采纳了陈立夫的建议。

其实,历史上北京的北平之称早已有之。那是1368年,朱元璋手下大将徐达攻占元朝大都之后,即对大都城进行改建。第二年,朱元璋下令将元大都改称北平府,有平定了北方,从此安宁平静之意。到1403年,朱棣定都北平时,才改名北京。1949年,新中国成立,又将北平改为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