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福州资讯 » 福州土拍多少钱
扩展阅读
厦门心喜有什么好吃的 2025-05-25 17:42:07
天津32年工龄补贴多少钱 2025-05-25 17:33:39

福州土拍多少钱

发布时间: 2022-06-17 19:25:53

1. 部分地区调整土拍规则:预留利润空间,关注中标企业落地能力

北京日前完成了2022年第一轮集中土拍,流拍率下降,溢价率上升,土地市场有所回暖。梳理发现,在已披露2022年集中土拍信息的城市中,多地调整了土拍规则。

引导市场理性竞争

日前,厦门公布2022年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住宅用地266公顷(含商住用地83公顷、保障性住房用地7公顷、安置房用地148公顷、租赁住房用地28公顷)。在符合政策前提下,通过适当放宽配建指标、出让金缴纳条件等方式,提高企业参与积极性,确保土地成交率。针对热点地块,在溢价率、竞价轮次和最高限价等方面制定了预案,引导市场理性竞争。

为保障商品住宅用地出让,资源规划部门会同各区政府、各相关单位按成交时间节点倒排工作计划,共同推进商品住宅地块前期各项工作。

上海首批集中土拍挂牌40宗地块,起拍总价850.7亿元。首创证券表示,上海本次集中土拍规则有所调整,修改了评标办法等规则,细化技术指标,关注中标企业资金实力、产品力和落地能力。

预留利润空间

北京第一轮集中土拍计划出让18宗住宅用地,成交17宗,流拍1宗,成交总价480亿元,整体溢价率为4.5%。

中海企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32.6亿元竞得昌平区中关村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C-30地块R2二类居住用地的使用权,成交楼面价24861元/平方米。

“北京作为2022年第一个集中土拍城市,成交热度虽不及2021年首轮,但较2021年第二轮、第三轮有明显回暖。”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分析师关荣雪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中信建投数据显示,北京第一轮集中土拍流拍率为5.6%,较2021年第三轮集中土拍下降近10个百分点;三宗土地最高限价成交,触限率16.7%,较2021年第三轮集中土拍提升了9个百分点。

北京第一轮集中土拍吸引了多家房企参与。其中,绿城竞得3宗地块,中海、华润摘得2宗地块。

中泰证券房地产行业分析师陈立介绍,福州土拍推出20宗地块,其中17宗地块设置最高限价,达到最高限价后的预估房地价差在8400元/平方米-17100元/平方米,为房企预留了利润空间。

聚焦都市圈

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今年前2个月,全国300城共推出住宅用地规划建筑面积5718.26万平方米,成交面积3922.2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61.48%。

2月,50家代表房企拿地金额同比下降67%。中指研究院企业事业部研究主管彭澧丽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50家代表房企在一线城市投资占比高。前2个月,50家代表房企在长三角区域拿地面积占比达38.1%,京津冀为31.3%。”

滨江集团日前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公司布局区域为“三省一市”,即浙江省、江苏省、广东省和上海市。公司坚持布局经济发展潜力好,人口吸纳能力强,居民购买力有支持的地区,充分发挥公司在人员、品牌、融资等方面的优势。1月-2月,公司通过招拍挂方式新增5个项目,其中宁波1个,杭州4个,土地面积17.85万平方米,计容建筑面积49万平方米。

2月28日,南山控股披露的调研纪要显示,公司对房地产业务保持谨慎乐观,始终坚持“区域深耕、布局重点城市”。公司地产项目主要分布在上海、苏州、深圳等城市,整体盈利能力和回款情况较好。

(原题:《部分地区调整土拍规则》)

2. 土地拍卖价320万一亩,容积率2.5,建成房后至少可以卖多少钱一平

五、合理的开发利润是组成销售价格的一部分,

有些地方基本是按项目中投入乘以每年8%的利润来事先确定销售限制价格的,那么3年开发周期就是24%,这一块就按每平方米1500来计算吧。

六、结论

经过以上几项的相加,得出的数字是7020元,按照这个数据,那么这个楼盘的销售价格大致在7000元左右。

开发商赚钱吗?当然很赚钱,虽然现在各地都是“双限”,但还是有很多空子可以钻,比如工程造价,一般都是按定额下浮10%左右,这块也就是开发商赚走了。

3. 第三轮供地拉开序幕,多城降低门槛吸引房企入场

临近年末,土地市场供应行至最后一轮。11月9日,福州也发布了新一批集中土拍的信息,共计33宗涉宅地块,起始价约136.44亿元,将于12月初进行。此前,包括济南、苏州、无锡、南京、深圳、上海、广州等在内的多个城市已陆续披露了今年第三轮集中供地的信息。

在经历了第二轮的土拍的冷淡之后,第三轮集中供地的门槛出现了较为明显的降低,如广州的部分地块取消了“限房价”,南京放宽房企的资质要求,苏州下调了土拍保证金比例和首付款比例等,旨在降低房企参与土拍的难度。

克而瑞预计,为了应对土地市场的降温,将会有更多重点城市会进一步完善优化土拍规则。

不过,已经完成了第三轮土拍的无锡,表现冷清依旧,底价成交、本地城投城开托底情况明显。多位房企内部人士向第一财经表示,当前资金依然紧张,第三轮供地整体保持谨慎态度。业内也预计,“房企土地采购的意愿将长期下降”。

多城调低土拍门槛

调降入场门槛,成为第三轮土拍的一大特点。

11月初挂出集中出让公告的广州,在第三轮将推出17宗地块,总起价为434.1亿元。这其中有7宗地为第二批流拍地块再上架,并明显调低了出让门槛。有4宗地块下调起始价,番禺、增城两宗地块起始价虽未下调,但降低了配建要求,增加了可售货值。同时,广州第三批次供应中的南沙、黄埔地块,取消了“限房价”的要求。

此外,广州对部分地块取消了一个月内一次性付清总价的要求,允许最长六个月内付清。中指院指出,在房企融资难度升级,市场行情下滑,年底要结清工程款的当下,这将极大缓解房企短时间内资金压力。今年年底前仅需支付20%的保证金,提高了对房企的吸引力。

苏州在保证金方面也做出了让步,第三轮地块的保证金比率统一为30%,而在第二轮时,22宗地块中,仅有8宗地块保证金比例为30%,余下的多为50%。

南京拍地规则放松,一方面在于房企资质的要求从此前的二级甚至一级,降至当前三级及以上,更重要的是,第二轮供地中,有11宗地块要求不得联合报名竞买、不得合作开发,严格限制股权转让等要求,而第三轮中取消了这一约束。

除了规则的变化,具体地块体量的调整,也会对企业购地产生影响。中指院指出,在北京的第二轮土拍中,“房企资金压力下更倾向于同板块小体量地块,石景山区首钢园区和门头沟区永定镇均推出了两宗地块,其中建面较小、保证金较低地块获房企参拍,而大体量地块因无人报名被延期至下一批。”

上海在第三轮供地中便出现了这样的变化,供应的地块明显“缩小”。共计24宗宅地中,有8宗地块起始价在10亿元以下,有10宗地块的在10亿元-20亿元之间。其中,青浦朱家角地块总价低至5.3亿元。业内人士指出,总价较低的地块带来的资金压力也相对较小,对没有入帐的房企来说是个机会。

整体来看,亿翰智库研究总监于小雨认为,第三次集中供地的规则来看,确实有些城市出让放宽了拿地要求,预计这次除了国央企拿地外,不排除一部分此前发展平缓的本土企业有拿地的可能性,这部分企业熟悉当地市场、熟悉当地政府,且资金受限不大。

据中指院统计,超半数城市的宅地成交楼面价较首批集中供地时有所下滑,厦门、重庆、武汉较首批降幅分别达到32%、32%、23%;同时,20城第二批供地共计流拍70宗地块,撤牌195宗地块,整体流拍撤牌率达到31.8%,而首批次则仅为6.5%。

10月76家房企零投资

各地降低拿地门槛的举动,在调动房企拿地积极性上,或能产生部分积极作用。

在准入门槛有明显降低的南京,某Top20房企一线投拓向第一财经传递了较为乐观的态度,“这次南京保证金比例下调到20%了,门槛降低,估计会比二批次热一些,”地块冷热差异会更明显,热门地块会比二批次热度上升一些。

“这批次取消了不得合作的限制,我们预计参拍家数会增加,”上述投拓表示,“南京大部分房企,都不排斥合作,这个时候用小股撬动大货值,还是比较合适的,既保利润,又有规模。”但在资金面整体较为紧张的情况下,“溢价率不会很高的”。

另一位身处合肥的全国性房企内部人士则表示,合肥第三轮供应的都是好地,滨湖新城还有5宗地块,“但据了解,现在还在做测算、准备报名的,就是一些央企国企,再加龙湖。”

也有一位国企背景的投拓人士向第一财经表示,接下来第三轮中有好机会就会拿地,并且也不局限在热点城市地区。

不过,房地产行业整体依然处于悲观情绪之中,对于拿地不太积极。

在上周进行的一场投资者交流会上,世茂集团管理层在谈及拿地问题时便表示,要优先保刚性兑付,集中资金保证债券的偿付,后续融资明显放松了才会考虑买地。

“近期和企业沟通交流下来,一致反馈第三次集中供地不会拿地,没钱的或者说是钱紧的,基本就是不拿。”某地产分析师向第一财经透露,“有点钱的,有两方面的顾虑,政策预期不明确,不敢拿;另外,马上年底要做漂亮财报,不能拿。”

小房企更是如此。一位长沙本地开发商向第一财经表示,第一轮拿了一块地,但第三轮不会拿地了,现在“没钱了”。

据亿翰智库监测,2021年10月,百强房企中,有76家房企零投资,无新增货值,企业投资力度持续下降,各梯队房企货值门槛皆大幅下挫,其中,TOP10房企门槛值为1659.4亿元,同比下降38%。

市场人士预计,房企谨慎拿地的态势将会持续。克而瑞研究中心表示,在宽供应、低门槛的前提下,企业拿地积极性将会有所提升,第三轮集中土拍高撤牌流拍率的现象预计会有所改善,但由于房企资金链紧张,参与竞拍的房企数量将进一步减少,部分城市最终成交价将会明显降低。

标普信评也认为房企土地采购的意愿将长期下降。“目前房地产调控政策在长期而言仍将持续,行业基调仍然是去杠杆,整体资金面将长期处于相对紧张的局面。因此,在资金面紧张的情况下,房企可能收缩土地采购支出以度过难关,土地购置意愿或将长期转弱。”

4. 又一省会城市“松绑”楼市!福州放开“外地人限购”业内:对市场影响不会太大

继哈尔滨、郑州之后,又一省会城市对楼市调控政策有实质性放松。


今日(3月30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福州多家中介机构及地产人士处了解到,福州开始对限购政策“松绑”:即日起针对非五城区户籍家庭(含港澳台)在福州五城区购房,无需提供近两年内满12个月医社保或纳税证明或落户,即可购买一套福州五城区144平米以下的普通住宅。也就是说,外地人不需要落户就可以在福州买房。


对此,记者第一时间咨询了福州市房管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情况属实,限购放松是从这几天开始的。”


事实上,福州并不是今年第一个放开限购的省会城市。今年3月1日,郑州发文明确,已有两套房的家庭可以再买第三套房,被外界视为变相放松限购。在此之前,哈尔滨出台的房地产新政则明确放开限售,也成为第一家正式放开限售的省会城市。



福州城市建筑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VCG08787791


外地人可直接买房


具体来看,针对非五城区户籍家庭(含港澳台)在福州五城区购房,无需提供近两年内满12个月医社保或纳税证明或落户,即可购买一套福州五城区144平米以下的普通住宅。此外,长乐户籍也属于福州本地户籍,拥有长乐户籍的购房者可在福州五城区购买两套住宅。


而此前福州的限购政策规定,外地户籍家庭(含港澳台)在福州五城区购房,需提供2年内在五城区累计满12个月的医社保证明或个人所得税。


某头部房企福建区域营销负责人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此次放松限购并非全面取消限购,只能说是简化其中环节,毕竟自从全面放开落户政策后,外地人在福州买房基本没有任何障碍,所以新政对市场影响不会太大。


“区别在于,原先福州实行的是零门槛落户,只要在福州工作就能落户。而此次无非是简化了这道落户程序,可以新增这一波客群,比如有些农村户口不想来福州来落户的人。”上述营销负责人表示,要想这批人来福州买房,最终还是要看房价和市场的接受度,即房子是否值得买。毕竟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市场整体购买力出现明显下降。


“此次限购松绑的操作,主要目的在于给福州五城区去库存,让企业能尽快回笼资金,让市场活跃起来。”克而瑞福州区域研究负责人张暑娇表示,现在只是第一步,下一步预计首付款比例也会进一步放开。


事实上,此前福州已下调了住房公积金贷款的首付比例。自今年2月1日起,第二次申请纯住房公积金贷款的,首付款比例由50%调整为40%;首次申请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的,首付款比例为30%


去化周期近20个月


自去年以来,不少房企因现金流紧张导致债务违约甚至“爆雷”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购房者的观望情绪。


“去年下半年开始,金融利率不断收紧,在贷款层面上对购房者不是很友好,虽然现在虽然有一定放松,但购房者依然选择持续观望。”上述营销负责人告诉记者,福州五城区商品住宅去化周期达近20个月,市场供大于求的态势依然明显。“在此背景下,适度放松限购有利于市场供求平衡,更有利于缓解供给的结构性压力。”


克而瑞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底,福州五区商品住宅广义存量约585.42万平方米,其中帝封江、三江口、北区等板块存量均超80万平方米,库存高企。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去年4月份至11月,福州新房价格持续下跌,自去年12月以来开始回升,不过今年2月的新房价格较1月又出现小幅下滑。


福州的新房市场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持续探底,不少楼盘项目也推出一些打折促销,或通过加大分销点数的方式来以价换量。该营销负责人表示,“大部分楼盘主要靠分销,而现在新盘比较多,有的营销点数已经高到10%,但不敢降价,只是以特价房或工抵房的方式来促销。”



近八周福州五区新房量价走势 来源:嘉论市场研究中心


土地市场持续冷清


在张暑娇看来,当下的福州市场还处于冰冻待解封状态,尤其是土地市场依旧冷清。


3月16日,福州今年首轮集中土拍结束,17宗用地现场取消出让3宗,流拍2宗,8宗低价成交,仅4幅溢价出让。尽管国企托底占比进一步提升,在本次土拍中拿地占比高达70%,但并没有扭转土地市场的颓势。


就溢价率来看,福州今年首批集中土拍溢价率仅4.42%,虽然两幅地块撤牌流拍,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起拍价175.08亿元,实际成交价仅77亿元,相比去年的第三批次集中土拍缩水约47%。


“虽然自去年9月份以来房地产行业信贷端有所改善,但在地方政府加强预售资金监管、市场周期性调整,致去化速度放缓等因素叠加影响下,房企现金流压力仍然较大,民营房企拿地积极性并未有显着提升,现金流的持续承压,民企的投资力度持续降低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张暑娇表示,土地市场能否回暖,还是要看金融端,能否向以往一样将资金引入房企。春节后高层就连续表态要把房地产引导到平稳阶段,并给房企纾困。但目前来看,涉险房企的资金问题并未得到真正解决。


“福州今年的商品房用地们基本没有民企参与。”张暑娇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民营房企自去年第二批集中供地到本次的共三批次土拍,基本是销声匿迹,偶尔在租赁住房和安置房用地上才有民营房企的身影。


上述营销负责人告诉记者,福州在土拍在价格上也没有让步,尤其是纯商品房地价和以前相比还有所增加,虽然有15%的溢价规定,但起拍价留给房企的利润空间已经很小了。“如福州东二环两宗非常优质的地块,起拍楼面价接近每平米3万元,虽然政府放开销售指导价,但目前市场看,是很难卖到这个价格,所以很多企业在首轮就会取消跟踪。”


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分院院长张波向记者表示,未来限购放松的城市会增多。从全国调控放松的节奏来看,一二线热点城市步子普遍偏小偏慢也更谨慎,而三四线城市以及部分高库存的二线城市则步子更大。放松限购本身就属于放松力度偏大的政策类型,也是拉动市场改善需求以及部分外来人群首置需求的重要政策。这类政策一旦出台,就说明市场压力已经偏大,市场信心建立的内在诉求已经偏强。


不过,张暑娇表示,近期市场仍然存在买卖双方的博弈行为,但受到外部大环境和内部市场走势等因素影响,购房者的观望情绪还将持续加重。“预计接下来楼盘以价换量现象还将进一步向福州中心板块蔓延。”


(每经房产原创,喜欢请关注微信号meikedichan)


每日经济新闻

5. 放开“限购”第一城诞生,为何会是福州这座城市

因为福州地区的经济承压比较严重,福州也会通过放开限购的方式来进一步鼓励大家买房。

虽然大家普遍不希望房价继续上涨,同时也希望各个城市依然执行限购和限贷的基本措施。但对于部分城市来说,有些城市的房地产压力非常大。如果想要保证房地产行业的正常运作的话,很多地区不得不通过放开限购的方式来鼓励大家买房,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为房地产行业收入现金流。

福州地区成为了2022年的开放限购第1城。

在郑州和哈尔滨之后,福州地区成为了全国第3个开放限购的省会城市,这也是2022年以来第1个全面放开限购的省会城市。为了进一步给当地的房地产行业和房地产企业喘息之机,福州地区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进一步维护当地的房地产行情。

6. 土拍楼面价13500每平方米,建成后大约多少钱一平

. 房屋住宅价值不单是按每平方米建筑面积,价格差关键是容积率大小,如:容积率0.60左右比容积率1.20左右的房屋住宅,每平方米价格要高出一倍左右。 容积率是指建筑总面积与建筑用地面积的比。例如,在1万平方米用地的土地上,有6000平方米的建筑总面积,其容积率为0.6。 规划对低密度住宅的大体标准概念,高层低密度住宅容积率不大于2.2;多层低密度住宅容积率不大于1.2;排屋(Town House)容积率不大于0.7;别墅(Villa)容积率不大于0.35。

7. 5月楼市仍在低位徘徊,地方纾困政策生效仍待观察

近期地方楼市纾困政策接连落地,市场关心此轮松绑能否提振楼市。从5月房企销售数据看,环比数据已经止跌回升,出现明显好转,但同比仍表现惨淡,单月和累计跌幅仍在扩大,目前市场尚难言筑底。

此轮松绑政策特征在于频率密集,力度逐渐提升,甚至触及限购、限贷、限售等核心政策,且逐渐向高能级城市延伸。不过,业内预计政策发挥效果仍存在一定时滞,寄希望于下半年出现回暖信号,其中一二线城市会率先复苏。当前楼市整体回暖仍未到来,导致房企拿地趋于谨慎,土地市场也维持清冷。

房企销售环比止跌同比惨淡

5月房企销售出现了一丝暖意,暂时止住了前几个月连续环比下滑的趋势,但同比情况仍不乐观,大多房企离全年销售目标仍有较远距离。

克而瑞数据显示,百强房企5月实现销售操盘金额4546.7亿元,环比增长5.6%,相比4月16%的环比降幅出现明显改善;但单月业绩同比降低59.4%,前5个月累计业绩规模同比降低52.3%,降幅较上月进一步扩大。

已披露销售快报的规模房企体现出相似的特征。碧桂园5月销售金额为287.1亿元,环比增长26.81%,结束了今年前四个月连续下滑的趋势,但与去年同期相比仍近乎腰斩。万科5月销售金额为307.6亿元,与上一月308.6亿元相比基本持平,同比下跌46.56%。

销售排名的门槛也随之急剧下降。前5个月累计销售TOP50的门槛由去年同期的227亿元降至今年的109亿元;TOP100的门槛则由83亿元降至37.2亿元。前5个月累计销售破千亿的仅有碧桂园、万科、保利发展三家房企,权益销售金额分别为1500.8亿元、1087.7亿元和1066.2亿元。

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头部阵营房企数量减少最为明显。千亿以上阵营仅3家,同比减少12家;第一阵营(500亿~1000亿)和第二阵营(300亿~500亿)房企分别为9家和12家,同比均减少9家;第三阵营(200亿~300亿)房企为15家,同比减少2家,基本保持稳定。

由于行业前景不明朗,大多数房企在年初选择不披露销售目标,或者主动调降目标。即便如此,在公开披露业绩目标的上市房企中,前5个月的目标完成度仍不及预期,几乎均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碧桂园的目标完成度相对较高,前五个月1500.8亿元的业绩相比于4550亿元的全年目标,完成率为33%,但仍明显低于去年同期的39.8%。此外,大部分房企目标完成度均不及30%,例如越秀地产、美的置业、龙湖集团分别为28%、22.8%、20.7%。

“5月销售数据尚未完全发布,部分开发商或有小幅环比改善,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些许市场信心恢复,但房地产销售季节性较强,且容易受到疫情影响产生较大波动,故依此判定行业景气是否恢复为时尚早。房价方面,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4月数据,目前尚未看到明显复苏或筑底迹象。”惠誉评级企业研究董事沈家超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政策生效仍有时滞

近期地方松绑楼市动作频繁。据克而瑞统计,截至5月24日,全国已有134城累计出台了223次楼市调控政策,堪称近几年中放松政策出台最密集的时段,且调控政策频次呈现逐月走高的特征。政策内容涉及放松限购、限贷、限售及公积金贷款等多个方面,主要集中在三四线城市。

但从房企销售情况来看,楼市松绑尚未完全发挥出效果。一位头部房企南方区域销售人员告诉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能够感受到市场略有回暖,但是程度有限,“比如惠州也出台了公积金转首付、2.5成首付、降低利率、取消重点区域限购等政策,但提振楼市需要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惠州的大环境还是靠深圳外溢,所以还需要时间恢复市场信心。”

“回暖的力度还没有达到预期。”克而瑞研究中心副总经理杨科伟表示,比如从最早出台政策的郑州的情况来看,政策刺激效应迅速递减,所以购房者还是处在观望阶段,如果没有实质性的稳定预期措施,还会进一步观望。总体来说,接下来情况仍需多观察,但6、7月情况大概率不会比4、5月更差。

这轮松绑开始于今年3月1日郑州放松限购限贷,此举在业内看来具有标志性意义。一位房地产行业分析师告诉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自2016年“房住不炒”提出之后,限购、限售、限贷这“三限”成为限制需求端的核心政策,除了2018年末菏泽推动棚改货币化而取消限售之外,其他城市难以动摇“三限”,而郑州率先突破限制,也引来后续多个城市跟随。

目前来看,已经有多个城市触及“三限”核心调控政策的放松,且城市能级也不断提升,逐渐向一二线城市蔓延。例如成都、长沙、杭州、海口等热门城市都先后加入了楼市松绑行列。

一二线城市需求最为强劲,其松绑措施强度备受关注。“一线城市出于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及控制人口数量过快增长等需要,不太可能出现大力度的松绑政策,更多可能是围绕着人才引进方面有限松绑。政策效果何时体现无法预期,更多取决于经济恢复情况和购房者对房价稳定的预期。”沈家超称。

值得一提的是,南京不久前曾传出“取消二手房限购”消息,但在当日即被叫停,还有很多地方松绑政策并没有明确文件。沈家超对此表示,多数松绑政策属于地方性政策,无明确文件和“一日游”现象意味着地方政府在试探市场反应和上级能接受的边界,因为中央“因城施策”的指导意见并未有明确的定性定量指标。松绑的边界必然是不违背中央关于“房住不炒”的底线。

业内将希望投向今年下半年。多位房企相关人士都对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当前行业大环境仍然没有根本性改善,市场反弹仍需时间。一位TOP10房企人士称,内部高管预计市场触底回升的时间点要到下半年。

克而瑞研究预计,6月将是验证各城市市场成色的重要节点,并给下半年市场定调。规模房企在6月及第三季度,也需尽可能加紧货量供应,同时积极营销以提高去化率水平。

上述分析师也表示,政策出台到市场回暖之间会存在时滞,而且随着市场需求逐步消耗,时滞会越来越长,“比如2008年刺激楼市时,政策时滞只有3个月,但到了2014年那一轮刺激时,真正传导到三四线城市就需要两年以上持续刺激。当前这一轮中,一二线城市一定是率先复苏的,但三四线城市节奏会非常慢。”

“更为根本的区别是,现在已经不会把房地产作为刺激经济的手段,‘房住不炒’仍然是政策基调。”上述分析师称。

沈家超预计,若今后不再有全国范围的大规模疫情,且经济逐步企稳,下半年行业销售同比跌幅将逐渐收窄。主要开发商(非统计局口径)1~5月的新建商品住宅销售额同比下跌约50%,若前述条件满足,惠誉预计全年同比变动数将回升至下跌约25%~30%。

房企拿地趋于谨慎

销售不振也让房企投资拿地趋于谨慎,部分出险房企已经无力投资,土地市场仍然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

据克而瑞数据,销售TOP50企业5月投资力度降至今年次低,仅高于1月份,同比、环比分别下降95%和70%。投资意愿相对较高的企业依然是中海地产、建发房产、华润置地等国企央企,民企在土地市场几乎隐身。

今年前5个月,新增土地货值在500亿元以上的房企有万科、华润置地、中海地产、滨江集团、绿城中国和建发房产。其中,建发房产在5月厦门、福州土拍中拿地近60亿元,成为1~5月新增拿地金额最高房企。

部分出险房企受制于资金压力,已经无缘拿地。对比销售排行和拿地排行可以发现,融创中国、中国恒大、绿地控股、世茂集团、新城控股、阳光城等规模房企没有出现在新增货值百强榜单中。截至5月末,新增货值百强门槛为31.5亿元,环比上涨18%,但同比大降60%。

与此同时,百强房企拿地销售比大幅下降。克而瑞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百强房企的整体拿地销售比仅为0.15,其中近八成房企的拿地销售比低于0.2,近六成企业投资处于停滞状态。一般情况下,拿地销售比多在0.30至0.45之间,比例降低意味着拿地趋于保守。

整体来看,5月土地市场呈现量价齐跌的状况。全国300城经营性土地成交量持续低位,5月总成交建筑面积仅为6606万平方米,环比下降15.6%,同比降幅再度扩大至六成以上;价格方面,由于5月三四线城市成交占比上升,致成交单价回落至3255元/平方米,同比、环比分别下降32%和19%。

(原题:《5月楼市仍在低位徘徊 地方纾困政策生效仍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