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义务献学者每次献血量一般为多少毫升
世界卫生组织根据人体的血量和可以耐受的一次失血量,规定一次献血量应该在600毫升以内。
全世界几乎所有国家都是推行无偿献血。
这些国家和地区,一次献血量最大的是550毫升,最少的是200毫升。
按规定在我国大陆地区,一次献血量是200毫升、300毫升和400毫升。
这是每次捐献全血的量。
在我国,除捐献全血外,还有成分血捐献。
成分血(主要是采集血小板),每次可以采集一个治疗量和两个治疗量。
采集一个治疗量的血小板,带血浆,总量大约250毫升左右。
2. 一个健康成年人的血液总量为多少升到多少升义务献血者每次献血量一般为多少毫升
一个健康成年人的血液总量,大约是人的体重的7%到8%。
一个50公斤的成年人大约有血液3.5升到4升。
无偿献血的每次献血量标准为每次200毫升、300毫升和400毫升三个标准。
有很多地方没有300毫升的标准(比如河南全省),有的地方没有200毫升的标准(比如深圳),在洛阳,基本不采200毫升血液,如果够献血条件,只能一次捐献400毫升。
3. 现行规定的每次献血量为多少毫升
一个健康人的总血量,约占体重的8%,一个成年人的总血量约为4000~5000毫升。平时80%的血液在心脏和血管里循环流动着,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另外20%的血液储存在肝、脾等脏器内,一旦失血或剧烈运动时,这些血液就会进入血液循环系统。一个人一次献血200~400毫升只占总血量的5%~10%,献血后储存的血液马上会补充上来,不会减少循环血容量。献血后失去的水分和无机物,1~2个小时就会补上;血浆蛋白质,由肝脏合成,一两天内就能得到补充;血小板、白细胞和红细胞也很快就恢复到原来水平。人体的血液在不断新陈代谢,每时每刻都有许多血细胞衰老、死亡,同时又有大量新生细胞生成,以维持人体新陈代谢的平衡。献血后,由于造血功能加强,失去的血细胞很快得到补充。所以说一个健康的人,按规定献血,对身体不会有任何影响,更不会“伤元气”,反而会有利于健康。
按规定献血,可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和抗病能力,还会刺激人体骨髓造血器官,使其始终保持青春时期一样旺盛的造血状态,收到延年益寿的效果,并能防止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据报道,有人对66岁以上的332名曾献血者与同样条件的399名未曾献血者作了比较,结果曾献血者存活率显着高于未曾献血者,献血总量较多的存活年龄还较长。
国内献血者体检标准有:
(1)年龄:18~55周岁。
(2)体重:男>=50千克,女>=45千克。
(3)血压12~20/8~12千帕(90~140/60~90毫米汞柱),脉压差>=4千帕(>=30毫米汞柱)。
(4)脉搏:60~100次/分,高度耐力的运动员>=50次/分。
(5)体温正常。
(6)皮肤无黄染,无创面感染,无大面积皮肤病,浅表淋巴结无明显肿大。
(7)五官无严重疾病,巩膜无黄染,甲状腺不肿大。
(8)四肢无严重残疾,无严重功能性障碍及关节无红肿。
(9)胸部:心肺正常(心脏生理性杂音可视为正常)。
(10)腹部:腹平软,无肿块、无压痛,肝脾不肿大。
不能献血的情况有:
(1)性病、麻风病和艾滋病患者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2)肝炎病患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者,丙型肝炎抗体阳性者。
(3)过敏性疾病及反复发作过敏患者,如经常性寻麻疹、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单纯性寻麻疹不在急性发作期间可献血〕。
(4)各种结核病患者,如肺结核、肾结核、淋巴结核及骨结核等。
(5)心血管疾病患者,如各种心脏病、高血压、低血压、心肌炎以及血栓性静脉炎等。
(6)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以及支气管扩张肺功能不全。
(7)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疾病患者,如较重的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肠炎、急慢性肾炎以及慢性泌尿道感染、肾病综合征、慢性胰腺炎。
(8)血液病患者,如贫血、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及各种出、凝血性疾病。
(9)内分泌疾病或代谢障碍性疾病患者,如脑垂体及肾上腺疾病、甲亢、肢端肥大症、尿崩症及糖尿病。
(10)器质性神经系统疾病或精神病患者,如脑炎、脑外伤后遗症、癫痫、精神分裂症、癔病、严重神经衰弱等。
(11)寄生虫病及地方病患者,如黑热病、血吸虫病、丝虫病、钩虫病、囊虫病及肺吸虫病、克山病和大骨节病等。
(12)各种恶性肿瘤及影响健康的良性肿瘤患者。
(13)做过切除胃、肾、脾等重要内脏器官手术者。
(14)慢性皮肤病患者,特别是传染性、过敏性及炎症性全身皮肤疾病,如黄癣、广泛性湿疹及全身性牛皮癣等。
(15)有眼科疾病患者,如角膜炎、虹膜炎、视神经炎和眼底有变化的高度近视。
(16)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胶原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肤炎、硬皮病等。
(17)有吸毒史者。
(18)同性恋者、多个性伴侣者。
(19)体检医生认为不能献血的其他疾病患者。
参考资料:http://..com/question/1723901.html
献血前后需禁忌
为保证献血者的健康和用血者的安全,医务人员提醒大家在献血前后注意:献血前一天要休息好。临献血时不要过量喝水,也不要空腹,可以吃些清淡的食物,如馒头、稀饭、咸菜等。前一天晚上和当天早餐不要喝酒,不要吃鱼、肉、油条等脂肪含量高的食物。把两臂洗干净,有条件的话最好洗一次澡。别忘了携带本人身份证,军人可持《军官证》或《士兵证》,学生持《学生证》、外籍人员持护照。
有的献血者在拔针后,针眼处不断流血。医务人员支招:拔针后应伸直前臂,或前臂伸直后稍稍上抬,用另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按压针眼处及上方5分钟止血。不要屈肘止血,因为屈肘会给手背静脉网回流心脏的血液增加一定的阻力,使血液回流受阻,从血管的针眼处溢出,而出现皮下瘀血。也不要捻动棉球,那样会使血管上的针眼刚粘合住又被揉开。
正常人献血后应注意饮食营养和搭配,吃些瘦肉、蛋、奶、豆制品、蔬菜和水果,当天可多饮水,但不要暴饮暴食。献血后为防止针眼感染,献血者要注意1-2天内不要让针眼处沾水,保持清洁。献血后当天不可参加剧烈运动或通宵娱乐活动。健康献血者间隔6个月之后方可参加下次义务献血。
特殊人群不能参加献血
一些人不能参加无偿献血。如性病、麻风病和艾滋病患者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肝炎病患者;过敏性疾病及反复发作过敏患者,各种结核病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疾病患者;血液病患者;内分泌疾病或代谢障碍性疾病患者;器质性神经系统疾病或精神病患者;寄生虫病及地方病患者;体检医生认为不能献血的其他疾病患者。一些特定情况的人暂时不能参加献血。如半月内拔牙或其他小手术者;妇女月经前后三天,妊娠期、流产后未满六个月,分娩及哺乳期未满一年者;感冒、急性胃肠炎病愈未满一周者,急性泌尿道感染病愈未满一月者,肺炎病愈未满三个月者;某些传染病如痢疾病愈未满半年者,伤寒病愈未满一年者,布氏杆菌病愈未满二年者,疟疾病愈未满三年者;近五年内输注全血及血液成分者;较大手术后未满半年者等。
献血前的注意事项?
应学习献血知识,了解献血常识,消除紧张心理。
1.献血前应尽可能适当休息,保证充足睡眠。
2.在献血前应当吃些清淡的食物,不要吃油腻食物,不要空腹献血。
3.献血前还应把手臂特别是肘部洗干净。
献血前为什么不能大量饮水?
因为大量饮水会稀释血液,降低血液质量,从而影响病人治疗。
有什么手续吗?
填表---个人资料及健康情况问卷
登记---录入电脑,便于用血报销时核查
体检---量血压、称体重、听心肺等
验血---血色素、血型、乙型肝炎表面折、抗原等
领饮品、喝水
献血---约10分钟
休息---用棉球压住针眼处10分钟后,贴止血胶布
领献血证-用血报销时的凭据。
献血者体检及化验多少天内有效?
献血者体检及化验有效期为2周。
之后怎么保养身体?
献血后的营养补充一般以增加造血所必需的各种营养物质为宜。造血的原料主要包括:蛋白质、铁、叶酸和维生素B12等。
含有优质蛋白质 较多的食物有:奶类、瘦肉、蛋类、豆制品等。
含有铁 较多的食物有:动物肝脏、海蜇、虾、芝麻、海带、黑木耳、紫菜、香菇、豌豆、大枣、桂园等。另外,炒菜时可选用铁锅。
含有叶酸 较多的食物有:猪肝、肾、牛肉等。
含有维生素B12 较多的食物有:动物肝脏、猪或羊肾、腐乳等。
总之,献血后不必特别地去吃些什么,只要吃得科学合理、有营养价值、可口、舒服、适量,就能在短时间里,恢复失去的那部分血液。
献血后如何活动或运动?
献血后当天不要参加剧烈运动或通宵娱乐活动。
献血有害健康吗
血液是一种流体组织,在心脏推动下循环流动于心血管系统中,它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占体重的7-8%,一个50千克体重的人,其血液总量约为3000-4000毫升,正常情况下,这些血液只有80%在血管内运行,其他20%的血液储存在肝、脾以备人体急需。一个正常人一次献血或外伤性出血300-400亳升,对人体健康不会有什么影响,因为机体血容量的减少会刺激红骨髓造血功能,输血后营养适当的话,两到三天血液中的水分即可得到补充。一个月内,铁、蛋白质、维生素、叶酸等也可逐渐恢复,其核心的组成部分血红蛋白也可于两到三个月后回复到献血前数量,所以,一个健康人每次输血不超过400ML是不会影响健康的。
公民献血应遵守的规定是什么?
(1)要如实填写献血登记表,不谎报、不隐瞒继往病史。
(2)一次献血一般为200毫升,最多不超过400毫升,两次采集间隔期不少于6个月。
(3)献血查体合格后,要按规定时间参加献血,以免影响医院用血计划。
哪些人暂不能献血?
(1)半月内拔牙或其他小手术者。
(2)妇女月经前后三天,妊娠期、流产后未满六个月,分娩及哺乳期未满一年者。
(3)感冒、急性胃肠炎病愈未满一周者,急性泌尿道感染病愈未满一月者,肺炎病愈未满三个月者。
(4)某些传染病如痢疾病愈未满半年者,伤寒病愈未满一年者,布氏杆菌病愈未满二年者,疟疾病愈未满三年者。
(5)近五年内输注全血及血液成分者。
(6)较大手术后未满半年者,阑尾切除、疝修补术、扁桃体手术未满三月者。
(7)皮肤局限性炎症愈合后未满一周者,广泛性炎症愈合后未满两周者。
哪些人不能献血?
(1)性病、麻风病和艾滋病患者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2)肝炎病患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者,丙型肝炎抗体阳性者。
(3)过敏性疾病及反复发作过敏患者,如经常性寻麻疹、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单纯性寻麻疹不在急性发作期间可献血〕。
(4)各种结核病患者,如肺结核、肾结核、淋巴结核及骨结核等。
(5)心血管疾病患者,如各种心脏病、高血压、低血压、心肌炎以及血栓性静脉炎等。
(6)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以及支气管扩张肺功能不全。
(7)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疾病患者,如较重的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肠炎、急慢性肾炎以及慢性泌尿道感染、肾病综合征、慢性胰腺炎。
(8)血液病患者,如贫血、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及各种出、凝血性疾病。
(9)内分泌疾病或代谢障碍性疾病患者,如脑垂体及肾上腺疾病、甲亢、肢端肥大症、尿崩症及糖尿病。
(10)器质性神经系统疾病或精神病患者,如脑炎、脑外伤后遗症、癫痫、精神分裂症、癔病、严重神经衰弱等。
(11)寄生虫病及地方病患者,如黑热病、血吸虫病、丝虫病、钩虫病、囊虫病及肺吸虫病、克山病和大骨节病等。
(12)各种恶性肿瘤及影响健康的良性肿瘤患者。
(13)做过切除胃、肾、脾等重要内脏器官手术者。
(14)慢性皮肤病患者,特别是传染性、过敏性及炎症性全身皮肤疾病,如黄癣、广泛性湿疹及全身性牛皮癣等。
(15)有眼科疾病患者,如角膜炎、虹膜炎、视神经炎和眼底有变化的高度近视。
(16)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胶原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肤炎、硬皮病等。
(17)有吸毒史者。
(18)同性恋者、多个性伴侣者。
(19)体检医生认为不能献血的其他疾病患者。
献血者体检标准有哪些?
(1)年龄:18~55周岁。
(2)体重:男>=50千克,女>=45千克。
(3)血压12~20/8~12千帕(90~140/60~90毫米汞柱),脉压差>=4千帕(>=30毫米汞柱)。
(4)脉搏:60~100次/分,高度耐力的运动员〉=50次/分。
(5)体温正常。
(6)皮肤无黄染,无创面感染,无大面积皮肤病,浅表淋巴结无明显肿大。
(7)五官无严重疾病,巩膜无黄染,甲状腺不肿大。
(8)四肢无严重残疾,无严重功能性障碍及关节无红肿。
(9)胸部:心肺正常(心脏生理性杂音可视为正常)。
(10)腹部:腹平软,无肿块、无压痛,肝脾不肿大。
什么是无偿献血?
无偿献血是指为了拯救他人生命,志愿将自己的血液无私奉献给社会公益事业,而献血者不向采血单位和献血者单位领取任何报酬的行为。无偿献血是终身的荣誉,无偿献血者会得到社会的尊重和爱戴。
无偿献血是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崇高行为,是我国血液事业发展的总方向。献血是爱心奉献的体现,使病员解除病痛甚至抢救他们的生命,其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公民献血给予经济上的补偿,会使崇高奉献的光彩行为蒙上商品交易的阴影。近半年世纪以来,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红十字会一直向世界各国呼吁"医疗用血采用无偿献血"的原则。
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包括我国的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都实行了无偿献血。
无偿献血是保证医疗安全用血的必由之路。只有以人道主义无私奉献而不是以经济报酬为目的无偿献血,才能从根本上清除有偿供血带来的各种弊病;血液质量才能得到保证;才能保护受血者的安全;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危险.
4. 献血一次最多可以献多少
献血法规定,最多400CC,大陆地区这是上限。港澳地区最多450CC,台湾地区最多500CC。
5. 每次献血最多能献多少毫升可以献800毫升吗
一般来说,人体循环血液总量为4—5L的样子,一下子抽掉800mL,储存的血和造血的速度跟不上,人会晕厥的,甚至出现生命危险。所以一般献血量为200—400mL,这么点量不会对人体产生伤害,人体储存的血液会迅速补给进来的。
6. 献血大王的介绍
高永华是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汤边村的一名普通农民,从1995年以来,他已经累计在全国400多家血站献血126次,献血总量达83000毫升,拥有含港澳台地区等83本献血证,被许多人称呼为“献血大王”。
7. 一次献血可以献多少
中国大陆提倡一次献血200ml、300ml或400ml,具体献血量会根据献血者的体重、血红蛋白含量及其它健康状况综合考虑。对于符合条件的献血者来说,一次性献血400ml与200ml没有什么不同。
献血当天应适当休息,在2-3天内不要做强烈运动,可以正常工作和生活,针眼外应保持清洁。另外可适当补充点营养,吃些蛋、奶、瘦肉、豆制品、蔬菜等食物,但不要暴饮暴食。 按规定要求进行登记填写体检表。 量体重、测血压、医师进行物理检查。抽少量血样进行化验检查。
(7)福州献血总量多少扩展阅读:
健康成年人一次献血200-400毫升后,骨髓的新陈代谢加快,人体在肝、脾等脏器内贮存的血液也会迅速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和循环血量保持平衡。血管周围的液体立即会进入血管内,只要1-2小时便可补上失去的血容量;血浆蛋白大约在1-2天内即可补足;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在7~10天即可恢复到献血前水平。
符合献血条件的人,献血200-400毫升,不超过正常人体血液总量的十分之一,不会对身体造成实质性的损害。血液本身具有旺盛的新陈代谢能力,人体每时每刻都有大量的血细胞在衰老死亡,献血后反而会刺激人体造血功能更加旺盛,加速血细胞的生成,促进血液的新陈代谢,以适应机体的需要。
8. 2021年献血总量是多少吨
近日,国家卫健委就无偿献血、老年健康工作进展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据了解, 998年《献血法》实施以来,中国用仅仅20年的时间全面建立无偿献血制度,实现临床用血全部来自公民自愿无偿捐献。
数据显示, 998年全国无偿献血人次约30万,20 8年达到近 500万。 998年全国采血总量不足500万单位,20 8年达到2500余万单位,增长超过4倍。
此外,中国全面落实血液核酸检测策略,有效缩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的检测“窗口期”,基本阻断HIV等重点传染病经输血途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