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福州资讯 » 福州马尾港有多少人口
扩展阅读
深圳哪里有薇薇安 2025-09-22 02:42:19
厦门有什么优势货源 2025-09-22 01:59:11

福州马尾港有多少人口

发布时间: 2022-07-01 06:40:07

❶ 福州有多少人口

福州市 面积12153平方千米,人口608万人鼓楼区面积35平方千米,人口 56万。台江区面积18平方千米,人口 32万。仓山区面积 146平方千米,人口 39万。马尾区面积 248平方千米,人口 16万。晋安区面积 567平方千米,人口 28万。福清市面积1932平方千米,人口121万。长乐市面积 724平方千米,人口 66万。闽侯县面积2130平方千米,人口 61万。连江县面积1191平方千米,人口 61万。罗源县面积1079平方千米,人口 25万。闽清县面积1469平方千米,人口 30万。永泰县面积2243平方千米,人口 35万。平潭县面积 371平方千米,人口 38万。

❷ 福州2022人口总数是多少

2022年的人口数据没有统计,只有2021年的数据,根据2021年人口抽样调查数据结果显示,福州市常住人口达到842万人,比2020年增加10万人。福州市2021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73%,比2020年提高0.5个百分点,排名仅次于厦门,位居全省第二。

福州人口的民族构成:

少数民族人口分布相对比较集中,有罗源县霍口乡和连江县小沧乡2个畲族民族乡。有民族行政村85个,其中畲族村79个,主要分布在罗源、连江、永泰、晋安、福清一带;回族村5个,分布在福清市一带;满族村1个,分布在长乐区。有民族自然村358个,其中罗源县151个、连江县55个、永泰县76个、福清市29个、晋安区14个、闽侯县8个、闽清县2个、长乐区1个、马尾区1个。

❸ 马尾区的行政区划

民国期间
民国38年境内仍属林森县,马江镇、闽亭镇、嘉登乡(琅岐)均属第三区。马江镇设10保、126甲;闽亭镇设11保、174甲;嘉登乡设12保、178甲。共计33保,478甲。 共和国成立后
1949年8月15~17日,马江镇、闽亭镇、琅岐乡相继解放。是时,区公所址在闽安镇,辖有马江镇、闽亭镇、嘉登乡,仍设33保。1949年12月,马江镇、闽亭镇划为闽侯县第三区,闽琅镇为第二区,设区公所,为县派出机构。1950年,境内开始民主建政,废除保甲制,建立乡镇政权。1950年4月22日,第二区划设1镇6个乡,第三区划设2镇8乡。
2013年马尾区辖三镇一街(马尾镇、亭江镇、琅岐镇,罗星街道),共62个村委会、13个社区(居委会),行政区域土地总面积276平方公理 。 马尾位于东经119°37′,北纬25°29′,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闽江下游北岸,距闽江口17海里,是福建省的军商要港,福州的水上门户。
这一带正是乌龙江、白龙江与琴江三江交汇的地方,三江自闽安镇、长门流入东海。东南临江与长乐市隔江相望,东北毗邻连江县琯头镇,西与晋安区鼓岭乡接壤,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区内地形总趋势呈西北高(海拔标高500~800米),东南低(海拔标高1~10米)。海拔标高10米以上低山丘陵山地占73.18%,海拔标高10米以下平原区占16.82%。琅岐镇则为中间高四周低,最高白云山海拔标高275米,平原区海拔标高1.5~3.5米(海拔标高,高程均为黄海高程系)。
地质构造处在中国东南沿海华厦系第二复式隆起带东缘福州盆地东侧,属江口溺谷海湾型游沙堆积,区内第四系厚度一般为30-40米,自山边沿江增厚,基岩为变质火山岩和花岗岩。 民国36年(1947年),全境总人口61101人。其中,汉族61099人,占总人口99.99%,满族、苗族各一人。1952年,全区总人口78563人,其中,汉族78548人,占总人口的99.98%,少数名族有满族9人,苗族5人。
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区155862人,其中,汉族155543人,占人口总数的99.79%;13个少数民族总共318人,占全区人口总数的0.20%;与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对比,除侗族、瑶族人口保持不变外,蒙族增加6人、回族增加51人、藏族增加2人、壮族增加13人、满族增加14人、白族增加1人、土家族增加4人、畲族增加175人、布依族增加1人,与第三次人口普查相比,苗族减少121人,黎族、高山族各减少1人。
汉代,马尾境内已有民居。两晋、南朝至唐,北方汉人纷纷南迁。明代倭寇之患,影响境内人口的增长。清代,闽安设左右两个标营,官兵1500人,将弁兵员大都携眷定居,逐渐成为当地住民。同治年间创办船政,匠工达2600人,人口增加。清末境内(已含亭江、琅岐,下同)已建村庄62个。
民国时期,尤其在抗日战争期间,人口锐减。抗日战争胜利后,人口有所增加。民国34年(1945年)年底,人口57970人。民国38年3月,增加至60697人。
1950~1959年,出现第一次人口出生高峰期,年平均出生2290人,平均出生率为29.34%。1960~1961年,国民经济暂时困难,出生人口从1959年的2209人,下降到1961年的1036人,同期出生率从26.33%下降到12.94%;而死亡率从1959年6.52%上升到1961年9.18%。1961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仅4.88%。1962~1973年,是第二次人口出生高峰期,年平均出生达3268人,平均出生率33.18%,比第一次高峰期每年平均增加978人。1974~1986年,贯彻落实人口政策,控制人口增长,出生率迅速下降,年出生人数从1973年的3922人下降到1986年的2337人,同期出生率从34.46%下降到16.81%。1987~1994年,计划生育成效明显,出生率下降,从1987年的14.22%,下降到1994年的10.80%。但由于人口再生产的惯性作用,这一时期年平均出生2361人,仍比1986年增加24人,出生人数和出生率出现不协调的情况。1997年,马尾区人口154956人,比1949年的60656人,增加94300人。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马尾常住人口为231929人。
1997年,马尾区人口154956人,比1949年的60656人,增加94300人。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马尾区人口数为231929,所占比重为3.26%。 (公路)
民国17年(1928年),福建省公路局开始筹建福(州)马(尾)公路。民国19年,福州市段(南门至水部)路基及部分路面竣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20世纪50年代初,省公路工程处削低望楼山,填平君竹港西段,建成从中岐(马尾旧镇)直通罗星塔的公路。1973~1976年,全线改建为沥青路面,路基宽7.5~9.0米。1984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和福州市人民政府决定将福州至马尾公路改建成一级公路。104国道福州至马尾段总长19.3公里,路基宽23米,横断面采取中间分隔,上下分行,主车道各宽7.5米,路面为碎石铺底,沥青混凝土铺面,桥梁为钢筋混凝土结构。1990年10月1日,全线正式通车。1995年5月,马尾君竹至长安段公路按一、二级标准进行拓宽改建,铺设水泥混凝土路面,宽24米,横断面采取中间分隔,上下分行,主车道宽8米。1997年建成通车。
(铁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20世纪50年代中期,福(州)马(尾)铁路的路基工程动工修筑。1959年已完成大部分,因受投资资金限制,无法铺轨。1970年7月,福建省革命委员会决定重修福马铁路。9月动工,组织民工修筑路基续建工程,桥涵、铺轨工程由南昌铁路局第一、二工程团铺设;通信、信号工程由福州电务段负责,房建工程由福州建筑段施工。1971年8月1日建成通车。该支线从福州东站接轨,终点是马尾青洲。全长21.25公里,全线共有小桥15座,长277.8延米、涵洞38座。铁路道口22个,其中有人看守的11个,无人看守的11个。 (航道)
马尾港航道属河海相通航道,自马尾至福州万寿桥为闽江内河航道,马尾至闽江口入海处为通海航道。
从马尾(罗星塔)至闽江口七星礁,全长50公里(包括川石岛至外拦门沙15公里),航道状况复杂。马尾至川石岛长35公里,两岸多山丘石岩,河面宽窄相间。1988年1月,一期整治工程竣工后,基本能乘潮通行万吨级海轮。1991年实施通海航道二期整治工程,1997年,乘潮可通航2万吨级海轮。
(码头)
清代及其以前,马尾地区没有建设专门码头,海轮进港均停泊在罗星塔锚地(12个泊位),以小船盘驳。民国25年(1936年9月),在罗星塔下右傍岸兴建石砌驳岸码头,设置两道铁引桥和两艘浮船,可供4000吨级、吃水14尺(合4.66米)的海轮靠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马尾地区码头设施仍处于落后状态,1959年,罗星塔浮码头(民国25年建造)修复1座。至90年代已初具规模。

❹ 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马尾镇下属村有哪些

马尾镇 面积152.2平方千米 人口3.8万人(2004年) 代码350105100位于闽江下游北港北岸,与长区、13个行政村:~001_旺岐社区、~002_马江社区、~003_船政社区、~201_六江村、~202_中洲村、~203_上德村、~204_新马村、~205_朏头村、~206_下德村、~207_儒江村、~208_快安村、~209_魁岐村、~210_快洲村、~211_双协村、~212_建坂村、~213_龙门村。

❺ 马尾区的历史沿革

西周时,境内属七闽地。秦时属闽中郡。西汉时属东冶。东汉时属侯官。晋代属原丰县。从隋代至清末,属闽县。民国时期,归闽侯县管辖。
唐乾元元年(758年),长乐郡改为福州,领闽县、侯官等8县。闽县设115乡,今马尾地区部分归闽县晋安乡,部分归闽县安仁乡。晋安乡设合浦里(今闽安、亭头)、海滨里(今英屿、东岐、长安)、海畔里(今琅岐);安仁乡设胜残里(今马尾)。
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年),今马尾地区分别归晋安东乡和安仁乡。晋安东乡原为晋安乡,区划同唐时,设海曲里(壶江、川石)、海畔里、合浦北里、合浦南里,安仁乡下设永盛北里(原胜残里)。
元明时期,马尾地区仍为闽县晋安东乡和安仁乡。海曲里、海畔里合为嘉登海曲里。明万历八年(1580年),改嘉登海曲里为嘉登里(今琅岐),改合浦北里为江右里(今亭江),改合浦南里为江左里(今闽安)。安仁乡永盛北里改为永北里(今马尾)。
明宪宗成化十年(1474年)市舶司从泉州移设福州,琉球商人纷纷经马尾赴榕,马尾港的地位更为突出。
清代末年,闽县撤乡建区,共分为11区,今马尾地区分别属于琯江区、马江区、嘉屿区。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被迫开辟五口通商。福州是五口之一,各国兵商船来福州均停泊于马尾港。1866年,洋务派在马尾创办船政,聘法国人建厂制造轮船,次年创办船政学堂,马尾成为中国近代科技队伍萌生和形成的基础。
1984年4月在马尾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首期开发面积4.4平方公里,后经国务院批准,1985年1月23日,正式设立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1989年5月国务院批准在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福州台商投资区,面积1.8平方公里。建国后至90年代末全区总面积274平方公里,辖马尾镇、亭江镇、琅岐镇和罗星街道,总户数4.41万户,人口15.5万人。
1991年3月国务院批准设立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马尾科技园。1992年11月19日国务院批准在马尾设立福州保税区,面积1.8平方公里,1993年1月18日正式运营。1993年1月,国务院批准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沿闽江北岸向快安延伸,面积扩大至10平方公里。1993年1月1日,马尾区与福州开发区“两区合一”,实行两块牌子、一套行政机构。1995年12月15日马尾街道更名为罗星街道。
1996年1月1日,福州市辖区行政区划调整,马尾区辖罗星街道和马尾、亭江、琅岐三镇,面积从原来的76平方公里扩大到274平方公里,区内的福州港于1996年8月经交通部批准作为海峡两岸定点直航试点口岸。2000年琅岐设立经济区。2003年2月27日新增魁岐等5个村。据区国土资源局统计,2006年末全区土地面积189.96平方公里。至2006年末马尾区辖罗星街道和马尾、亭江两镇,全区户籍人口9.26万人,12个社区,35个村委会。

❻ 有没有关于福州马尾地区的详细资料

一、马尾区 马尾区概况: 马尾区面积约为13.5平方公里,人口约12万人左右,其中有约1.25%身居海外。它地处闽江口,依托地下位置的优越,成为福建省会福州市的一个重要通商口岸和引资渠道,特别是近年来党对沿海开放地区的政策的倾斜,使马尾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着的提高。 1、居民的生活水平 马尾区居民生活水平正在向小康水平发展,据区委会公布的数据:户年约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占总户的约20%。户均面积约100平方里,人均约18平方米。各类现代化的家用电器的普及为87%左右。各类休闲设施也较齐全。 2、居民的受教育水平 马尾区居民的受教育水平也比旧时代有了很大的增长,各类院校星罗棋布地分布在区的各个行政村,其中师大二附中做为省级重点中学,源源不断地向高校输送高质量生源。还有二十四中做为市级重点职业中专,也不断地向当地企业输送掌握一定技术的技术人员。 3、各类区政设施 自建区以来,区委就十分重视区政设施建设,据不完全统计,区委以投入数亿资金用于区政建设,现在马尾区中已有的IC卡电话亭数百处。 二、各类人文景观 1、磨溪位于鼓山东侧快安村,是有名的游览景点。磨溪原名龙溪,全长期25 华里,发源于鼓山,清道光年间沿溪处处磨坊,故名“磨溪”。其中有“情侣岩”、“南宫拜石”、“罗汉巡山”等景点。 2、罗星公园位于马尾罗星山,面积2.33米。罗星塔俗称磨心塔,是一座空心石塔,高31.5米,塔座直径8.6米,原为古代港口航海灯塔的标志,是以公认的海上重要航标之一,世界邮政地名称为“中国塔”。 3、昭忠祠位于马尾马限山东南麓,是中法战争马江战役烈士埋骨处,后山岩壁上有“仰止”、“铁心同心”等摩崖石刻。墓西是马限山炮台遗址。 4、福建船政学堂是中国最早的高等教育学府,也是中国海军的摇篮,航空事业的发祥地。近代中国第一艘军舰“万年青”号在马尾竣工下水,1919年,中国自己制造的第一架双桴双翼“甲型1号”在马尾起飞。 5、另有一些名胜,如: (1)马江忠魂:1884年中法马江海战遗址。 (2)浮礁岩马:马尾马限山前江有一长型礁岩叫马礁,落潮时像一匹骏马。马尾因此得名。 (3)七星祝寿:马尾红山村后山上有七块岩石,犹如少女婷婷玉立。 以上各类人文景观经区政府的多年保护,重修,已成为人们节假口游览的好去处。 三、马尾区各大开发项目 马尾区在近内已经先后完成了各类工程的开发: 1、江滨大道的建成,江滨大道全长8.公里,由马尾区罗星塔至金牛公园,使从马尾区到市区的时间大缩短,并加快了马尾区有经济发展。在江滨大道靠江边,风景优美,空气怡人,成为人们晚上散步、休闲的好去处。 2、位于青州的青州大桥的建设正在进行中,据施工单位的总工程师称,青州大桥有望在国庆期间正式开放通车,届时,从马尾区出发到长乐国际机场的行程将大大缩短为只需15分钟。再也不用从市区绕道前往了。 3、位于青州的新港区与旧港区的万吨级货运码头已经与世界上数十个国家通航,据称报告称,新旧港口的年吞吐量达到数千万吨。另外新港区将会成为台湾与祖国大陆三通的试点口岸,届时闽台两岸的文化交流将进入历史性阶段,为祖国的和平统一尽了一份力量。 4、而位于港区对面的保税区不但提供了仓储、货运的全面的、快捷的各项服务,还在保税去内形成保税制度,为招商引资立下了汗马功劳。 5、即将动工的罗长高速公路(罗源至长乐)也将延伸至马尾区,为马尾区的经济腾飞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6、白眉水库的兴建彻底解决了当地居民和企业的生产用水。 7、做为三星级宾馆的“海上明珠”,内部完善的设施,周刊的服务,使投资者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从而进一步改善了投资的款环境。 8、新建的“马江医院”内部环境优雅,设备齐全,毫不逊色于市大型医院。从此,马尾居民足不出区,就可以享受到优质、保障的医疗服务。 9、新建成的游乐场使马尾区居民的休闲内容更加丰富多采。 10、商贸街的建成引来的许多充满希望的商家,使马尾的经济更加繁荣。 11、位于快安村的着名的“中华映管”,专门生产电子显象管,号称“百亿电子城”,也是全面最大的由外商投资的电子城。另外附近又有许多大中型工厂,如:JVC、多多良、元斗、东联等等,为开发区的经济发展增添了许许生机。 以上的各项工程使马尾成为了一个海陆空立体化的沿海城市,从而使马尾区成为了福州市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枢纽。综上所述马尾经济开发区在党的政策下,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已经开发成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马尾区的经济发展将更上一层楼。

❼ 马尾港的介绍

马尾港(又称马江)系淡水良港,位于福州东南、闽江两分流——台江、乌龙江会合处,水路西至福州16.4公里,东距闽江口26.6公里。

❽ 目前福州的常住人口有多少

全市常住人口为7115370人,年平均增长率为1.09%,占全省的人口比重19.29 %,人口密度为581人/平方公里。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217万户,家庭户人口为635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92人。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363万人,占51.02%;女性人口为348万人,占48.98%。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03万人,占14.49%;15-59岁人口为522万人,占73.42%;60岁及以上人口为86万人,占12.0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58万人,占8.21%。全市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440万人,占61.95%;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270万人,占38.05%。全市常住人口中,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37万人,其中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为33万人。具有市外户籍的迁入人口为123万人。

❾ 福州市五区人口2021总人数是多少

福州市有六个区,2021年六个区总人口341万。

2021福州省区总人口是,仓山区一百一十四万人口,鼓楼区六十六万人口,晋安区九十八万人口,台江区四十四万人口,马尾区三十万人口,长乐区七十六万人口。福州城区共计六个区,总人口是三百四十一万,在全国属于人口密度较大的,大型省会城市。

福州的户别人口与性别构成

1、户别人口

全市共有家庭户2817830户,集体户246255户;家庭户人口7438133人,集体户人口85313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2.64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2.92人减少0.28人。

2、性别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4251512人,占51.28%;女性人口4039756人,占48.72%。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105.24,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4.16提高1.08。

❿ 我要福州市的每个区域的人口,谢谢 急。。

福州市辖5个市辖区、6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
福州市 面积12153平方千米,人口608万人
鼓楼区 面积 35平方千米,人口 56万
马尾区 面积 248平方千米,人口 16万
晋安区 面积 567平方千米,人口 28万
福清市 面积1932平方千米,人口121万
长乐市 面积 724平方千米,人口 66万
连江县 面积1191平方千米,人口 61万
罗源县 面积1079平方千米,人口 25万。
闽清县 面积1469平方千米,人口 30万。
永泰县 面积2243平方千米,人口 35万。
平潭县 面积 372平方千米,人口 4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