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福州地理怎么划分
福州建城有两千多年了,在有人类活动的大约五千年里,福州先民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地理风水遗产,本着“温故而知新”的心态,从福州的城市建设历史中,可以管窥福州往昔的地理风水,对我们今日选择居住之地,也许有点帮助。
福州地处太平洋西岸,晚更新世以来海平面的变化,对福州的影响较大,所以在谈地理风水前,要专门聊一下福州的海平面。在距今35000年前,古海平面在-50米处;距今29000~28000年间,古海面在-110~-100米深处;距今28000~25000年间,海面回升到-90米;距今25000~23500年间,海面又下降至-100米处;距今23000~20500年间,古海面位于-130~-140米处;自18000年前开始,海平面又急剧下降,至15000年前达到最低点,为-150~-160米。中国东海大陆架大部分脱水露出海面,大陆向东延伸数百公里,台湾和本省岛屿均与大陆连成一片;从15000年以来,海面开始回升,在回升过程中曾有几次停顿,形成数级水下阶地;距今14440年,海面回升到-115米;14000年前回升到-100米;12000年前回升到-50~-60米;11300年左右,上升到-18米以上。海水已影响到闽江口地区,当时闽江河谷较现在低15~20米。
8000年前,海面为-5米左右;7000~6000年间,海面达到现在高度;6000~5000年间,海面升到最大高度,比现在海面高3~4米,福州盆地成为海湾;距今约2600年起海平面逐渐下降,直至今日的位置。这次海侵,称为“长乐海侵”,盆地内沉积几米至十几米厚的淤泥层,福州盆地内许多以“屿”命名的地名,如前屿、后屿、台屿、横屿、南屿、盘屿、国屿等,以及甘蔗昙石山的贝丘遗址也都证明这一史实。
而据考古学家的论证,商周至汉初时期,现在的福州市区还是一片内海和沼泽地,屏山、乌山、于山等还是岛屿,所谓于山,就是当初越国的一个分支于越移居在此而得名。如果时光可以倒流,那时的福州大概可以用“福州湾”来形容,就像今日的湄洲湾、罗源湾一样。西周晚期(约前770年间),闽族人已在福州中部丘陵壑地之间(今台江区吉祥山一带)活动。可惜那时的吉祥山不过是福州湾内的一座小岛,地方狭小,甚至可能常常被闽江的洪峰淹没,所以成不了先民们的定居地。
倒是“福州湾”的北部、现新店一带是平坦的高台地,这里的地形就成了先民们落脚的第一站,也奠定了福州城的第一块基石。据查,闽越先民所建的古城遗址位于新店莲花峰下古城山南侧至池边村北侧,由八一水库畔的岩溪和半顶水库畔的半顶溪夹峙,今天,比较靠近那里的别墅有翠湖山庄及其水库对岸的古城山庄。古城遗址东距福飞路150米,以今天的观点,至多是山寨一类的规模,当然,不生产时下流行的“山寨机”。
位于福州市郊区新店乡的古城村距福州市区约5公里,城址呈长方形,南向偏东10度,南北长而东西狭窄。东、西、北三面城墙残存,南墙已荡平。城宽310米,长约600多米,可辨认的城墙残段合计275米,残墙厚10.5米,高1米左右。城墙为夯土建筑,褐色粘质,质坚硬。50年代初,部分城墙还有一人多高,后逐渐毁于建房和平整土地。70年代在平整土地时,当地群众还出土了一批布纹饰瓦片。当地人把城墙以内称为“古城里”,把西城址外称为“古城外”,把城东南侧一块平地称为“校场”。城址北侧200多米有座高128.9米的山丘,名曰“古城山”。1988年1月,在古城山南麓靠古城一侧的山坡上,出土一件汉代方格纹硬陶罐。该遗址于1986年列为福州市郊区文物保护单位。
新店遗址自1996年10月至今历经多次考古发掘,发掘出的众多文物都能证明该古城还是福建省迄今已发现的最早城池。这一带可以看成是福州发展的龙头。东周显王三十五年(前334年), 越王(勾践六世孙)无疆为楚威王所败,越国瓦解,其后裔臣民散居东南一带,部分入闽,逐渐与土着闽族人融成闽越族。这次的人口迁移,对于福州古城的发展无疑是有推动作用的,比如冶炼技术,对农业发展自然利好多多。
沧海桑田,随着地壳的变化、四周山体泥石与山洪的冲淤和闽江带来沙土的沉积,现在市区的陆地渐渐形成。而越王无疆也七传至无诸,无诸先是自立为闽越王,秦时被废为君长,高祖五年(前202年),因反秦有功,无诸被汉高祖复封为闽越王。据推测,当时的古城旧址的发展极其缓慢,可能是因为肃杀的北风或是四周山体泥石与山洪的威胁。所谓“树移死,人移活”,无诸也不例外,他在今屏山东南麓冶山一带筑城建都,称冶城,为福州城垣之始。
冶城北有森林茂密的越王山,因它像屏风一样挡住北面寒气,又称屏山。其东麓为冶山,又名泉山,是一座小山。该地山环水绕,百泉汇集于池,传说欧冶子在此铸剑,故称欧冶池。池面十几里,四周林木繁盛,土地肥沃,既可防洪涝,又可灌溉周围田地。冶城具体方位大致南至今鼓屏路湖东路口,北至屏山,以欧冶池为中心,四面环山,东面今七星井一带较平,土地肥沃,可以耕种。冶城建立后,闽越国即禁止在屏山樵采,保持树木水源,使屏山成为冶城风水宝地。以今天的观点看,冶城大概与"水泊梁山"类似,无诸也算是“占山为王”,同时也接受了汉高祖刘邦的“招安”,后来宋江给“盗版”了。
据《闽都记》载:“汉高祖五年,封无诸为闽越王,都冶。”。因地处冶山附近,故名冶城。由于西周以后封建诸侯王都的面积有所限制:“大者不过三百雉”(即周围不过九百丈)。清郭柏苍《葭桁草堂集》:“相传汉时海航椗于还珠门外”,冶城之南是水漫地区,因而城池是座狭小的土城,城里主要居聚王族官吏和士兵。这座古城,据《三山志》记载:“闽越故城,今府治北二百五步。”正德《福州府志》:“在今府治东北二百五步。”《闽都记》:“将军山一名冶山,在贡院西南,闽越古城。”《榕城考古略》:“今合诸说考之,其地当在今诸古岭以南,城隍庙以北等地也”,即今鼓屏路省财政厅、钱塘巷一带。1989年在鼓楼区城直街21号、22号居民住宅厨房边发现有“冶山古迹”摩崖石刻。1990年在鼓屏路发现有汉代的瓦当、瓦筒等物,在七星井一带发现汉代遗址、遗物。综上述,证实《榕城考古略》所记。
元代萨天锡有《越王山》诗为证:”越王故国四围山,云气犹屯虎豹关。铜兽暗随秋露泣,海鸦多背夕阳还。一时人物风尘外,千古英雄草莽间。日暮鹧鸪啼更急,荒苔野竹雨斑斑。”诗中虽然充满怀古悲凉之情,却客观上记述了前人重视城市风水,使城市居民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当然,此时的福州盆地也还没形成,以现在眼光来看,福州只是一个渔村吧,这个“渔村”就是今天福州的雏形,正如当初的深圳渔村,只是深圳的建设速度使其少了一份历史的沉淀与厚重。
从此以后,福州的城垣,自汉冶城起历经五次移扩兴废,即汉冶城、晋子城、唐罗城、五代夹城和宋元外城。我们的先人在城市建设中自古就很重视规划和风水。从汉无诸开始就把冶城建在屏山南麓,坐北朝南,食南方风水;背靠屏山,左倚鼓山,右傍旗山,有依有靠;面对三道横案(吉祥山、高盖山、五虎山),主理万民生机。我们有理由说这就是历代领导者、建设者精心设计的一条城市中轴线,也就是今天的八一七路,由此也可以看到福州的“来龙去脉”。
这条中轴线从屏山开始,经鼓屏路、东街口、南街、南门兜、茶亭街、洋头口、中亭街,其实贯穿了整个福州城市发展的轨迹。这种形胜历经2200多年不变,即使近代增辟了许多新线路,也离不开这样的态势
无诸在此风水宝地建城后,闽越国发展很快,到汉武帝时,闽越王郢仗着国力强盛举兵围东瓯、攻南海,向东北、西南扩张,严重威胁汉朝的集权统治。20年后,东越王余善举兵反汉。汉武帝于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派兵平叛,灭闽越国,拆除冶城,把居民迁往中原,福州古城一度荒废。
沉寂了400年后,晋太康元年(280年),晋武帝在吴建置的建安郡地,增设晋安郡,辖地相当于现在福建的东南沿海地区。太康三年,任命严高为晋安郡守。严高到任后见旧城狭小,不足以聚众,即着手选择新址。他原计划将新城建在白田渡,又嫌不是坐北朝南,于是以地形图向着名地理风水学家郭璞求教。郭璞指着旧城南面的小山阜说:“是宜城,后五百年大盛。”
据宋梁克家《三山志》载:“晋太康三年(282年),既诏治郡,命严高治故城,招抚昔民子孙。高顾视险隘,不足以聚众,将移白田渡,嫌非南向,乃图咨以郭璞。蹼指其小山阜,曰:‘是宜城,后五百年大盛。’于是迁焉。”又明王应山《闽都记》载:“闽自无诸开国,都冶为城,所从来久远,晋太康三年,治郡树牧,狭视冶城,太守严高询于郭璞,乃经始于越王山之南。”再清林枫《榕城考古略》载:“晋武帝太康三年,始治郡。太守严高狭视冶城规制,将移白田渡嫌为南向(疑系”非南向“之误)。乃为图咨于着作郎郭璞。璞指一小山阜,使迁之,乃经始于越王山之南,是为子城,自晋迄六朝皆仍之。”以上都是说晋严高迁建子城时,都曾请教郭璞。
郭璞确有其人,且是历史名人。在诸多有关郭璞的资料中,1989年版《辞海》所载较为扼要简明,且具权威性。《辞海》载:“郭璞(276-324)东晋文学家,训诂学家。字景纯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博学,好古文奇字,又喜阴阳卜筮之术。东晋初为着作佐郎,后王敦任为记室参军。敦欲谋反,命其卜筮,璞谓其必败,为敦所杀。王敦平,追赠弘农太守。擅长诗赋。今传《郭弘农集》系明人所辑。”根据这些记载,郭璞还是一条硬汉,人品可嘉。他直言王敦谋反必败,引起王敦不满。王敦问他:“卿寿几何?”答曰:“命尽今日日中。”(这里为福州话说白天为“日中”找到了依据)他明知王敦立即要杀他,还是不改口,年仅48岁的生命。
高啸云的《八闽新记》中《严高与郭蹼》篇说得更具体:“郭璞好经术,博学有奇才,只是有‘口吃’的毛病,说话期期艾艾,可是下笔千言,词赋为东晋中兴之冠,以江赋与南郊赋为最有名,在赋中极言江南风景之美……”由此可见郭璞很可能来过福建,对包括福州在内的八闽大地的山水颇为了解。因此他有资格为福州城看风水。
上文讲到的白田渡究竟在哪里呢?《长乐六里志》释及,白田山在闽县钦仁里,即晋郡守严高欲徙郡治处。地产蕉草,可以为布。坑曰蕉坑,溪曰蕉溪。另据《闽都记》载,白田渡在白田山下,有马江之左次港,称上桐江,潮通龙门、坑田、琅尾、东渡、白田,接蕉溪、大溪二水。白田山和白田渡之间,村庄鳞次栉比,为白田村。白田村俗称“白田”,至今仍在口头流布,而书面写的是“玉田”,显然属地名的雅称。《长乐六里志》有“玉田即白田”记载,便为佐证。玉田村,又是今长乐玉田镇所在地,为大福州平原的中心地带。可惜虽然有山可靠,却是朝北,冬天却是挡不住北风的。
言归正传,据《福州府志·卷四·城池》记载,郭璞在《迁城记》中写道:“桑田为海,人事更改……鸟出木空,千载不昧。前有双眉,重施粉黛。溪涧水来,尽归于海。主揖其客,客住主在。稳首东日,高山镇寨……”。
在这里,郭璞对福州建城的选址作了风水理论的阐释,大意是说:沧海变为桑田,能聚集更多的人居住,可变荒芜为繁荣。有树才有鸟,有树鸟才有优美的居住环境,这是千年不变的道理,绝对不能毁坏林木花鸟。城前面有乌石山和于山两座山,就像是双眉,必须很好保护山上树木。林木郁郁葱葱,就像重施粉黛一般,才能使溪涧里的水保持清澈,流归大海。人类与环境,就像主人与客人一样,主人善待客人,客人住得安稳,主人就很自在。太阳从东方升起,照耀着高山下的城镇,这里是一片繁荣景象。
严高得郭璞指点后,即着手建晋安郡城。北起今鼓屏路小山阜,南至八一七北路虎节路口;东起湖东路丽文坊口,西至鼓西路渡鸡口。设五座城门,城外均有护城河,规模较冶城为大,后代因城扩大,故称为子城。
同时,严高疏导西北面山上的水流。他利用因筑城取土而被掏深的城郊东北和西北的洼地,开凿成东湖和西湖,绕湖一周各二十里。西湖东临城墙,西南有大梦山、象山,西北有五凤山环绕,农田间杂其中,既防涝又防旱。西北山上溪水汇集湖中,灌溉农田。东湖集东北山上流下之水,旱季灌溉,雨季储水以防涝东湖在城东北,今新店、琴亭、斗门一带,浮村山是东湖的中心,湖前、湖塍村是东湖留下地名,湖今已无存。两湖以五凤山的续脉龙腰山为界,如两颗绿色明珠,调节气候,绿化环境,生产食物。这是当时最大的水利工程,既使福州城西北面山峰成为风水宝地,龙脉所在,又使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福州城从此成为山清水秀、物产丰饶的安居福地。有鉴于此,福州目前计划在琴亭一带重新挖掘一个东湖,就不足为奇了,风水上应该有益(所以万科金域榕郡也“不失时机”地加以利用了东湖)。
其实,真正使福州兴旺的是筑城后的永平至永嘉年间(291~313年) 为争夺中央政权而持续16年的“八王之乱”,导致政权覆灭,战祸连绵,驱使中原士族和民众南逃避难,其中一部分辗转入闽。这是北方汉人首次大批入闽,史载“自永嘉不竟,中原板荡,江左衣冠右族林、陈、黄、郑、詹、邱、何、胡八姓迁入闽中。”这就是史上着名的“衣冠南渡”。北方汉人同时带来了蚕丝业,从此,福建也有了彩缎生产。
此后,随着城市的繁荣,福州城不断扩大。特别是唐天宝十四年(755年),爆发安史之乱,出现“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的惨状,大批北方人经由浙江、江西进入福建。仅贞元十四年(788年)“奔闽之僧尼士庶”一次便达5000人。第二次的北方人南迁,给福州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到唐中和年间(约882年)经济繁荣,人口大增,福建观察使郑镒再在东南隅进行拓修,北至今鼓屏路小阜,南至今八一七北路上的虎节路口,东至今湖东路丽文坊口,西至今鼓西路渡鸡口。设6个城门,城门外均有护城河,南名虎节门,门外有大航桥,俗称大桥,桥在今八一七北路虎节路口。东南名安定门,门外有仁爱桥,桥在今开元路南端与妙巷东端之间,即今卫前街。东名康泰门,上建有东山楼,门外有东康桥,桥在湖东路中山路口之间,即今丽文坊。西丰乐门,门内宜兴门,门外有宜兴桥,在今鼓西路渡鸡口。西南名清泰门,上有清泰楼,门外有雅俗桥,俗称杨桥,桥在今达明路雅亮里与葛厝弄附近。拓建后的子城,面积比旧城扩展,城内官衙鼎立,郡衙在北居中,北靠城边,南设仪门,门在今鼓屏路湖东路口。同时,在乌石山西麓凿南湖,后引西湖水流入南湖,灌溉城西南田地。
子城扩建期间,唐光启元年(885年),河南光州固始人王潮、王审知兄弟随王绪农民军入闽,有众3万余人,此后陆续有中原人士南下归属,并就地娶闽越族遗民女子为妻,人口迅速繁衍,又一次实现大规模的民族融合。据《闽县乡土志》载:“及唐季王氏来闽,随之者有36姓”。第三次的北方人南迁,更加开拓了福州的城建。
唐天复元年(约901年),威武军节度使王审知筑罗城,故罗城又名“威武军城”,把子城围成内城。城呈不规则圆弧形,方圆约40里,城高20尺,厚17尺,把晋安郡城包在城内。北面将冶山围入,成为全城制高点。南面以安泰河为限。罗城以大航桥河为分界,政治中心与贵族居城北,平民居住区及商业经济区居城南。同时,强调中轴对称,城北中轴大道两侧辟为衙署;城南中轴两边,分段围筑高墙,这些居民区成为坊、巷之始,以后逐步形成“三坊七巷”的布局雏形。罗城城墙全部用砖砌筑,城砖都印有“威武军式样制造”的字样。砖的大小“以开元尺为准,长一尺八寸,厚三寸”。设8个城门,南利涉门,即今安泰桥北岸;东海晏门,即今东大路五一路口澳桥西端;东南通津门,即今津门路的高节路口;东北延远门,即今中山路北端贡院前附近,俗呼北院后;北永安门,即今北门钱塘巷永安境;西善化门,即今西门兜善化坊口;西南清远门,即今光禄坊澳门路澳门桥北;西北安善门。
五代后梁开平元年(907年)(《闽录》云:二年,后诸郡志相沿),王审知把椭圆形的南北端加以扩大,把罗城夹在里面,故称“夹城” ,名南北月城,方圆26里。南北夹城建成后,包括罗城略呈圆形,南端由利涉门扩展到今南门兜的宁越门,北端由永安门扩展到越王山(屏山)东麓的严胜门、遗爱门。夹城又叫做南月城、北月城,周围二十六里四千八百丈。南月城大门2个:宁越门(今南门兜)、美化门(原阔埕街),并开浚护城濠和江湖相通。北月城也有2个大门:严胜门(今华林寺东段)和遗爱门(今北门兜)。当时城南还有1座内城门,名叫水步门,在原水部菜头桥。北城还有2城门,一名井楼门,在今井大路七星井附近;一名迎仙门,在今西门兜。夹城建成后和罗城连成一起,把屏山、乌山、于山3个制高点都围在城中,提高福州的防御能力。当时还建筑7座佛塔(现仅存定光塔和坚牢塔,即俗称白塔和乌塔)和鼓山白云峰涌泉院(明永乐年间改名涌泉寺)。
北宋开宝七年(974年),福州刺史钱昱出于加强防御又增筑的东南夹城。南自光顺门(合沙门)而西,城329丈,门楼6间,敌楼30间;东自东武门(行春门,今称东门)而北,有安道、临江2门,楼3门,敌楼皆5间;便门2个(汤井门、船场门),敌楼9间,城274丈,开沿城河2900尺;自东武门而南,门楼3间,敌楼24间,城310丈,开沿城河3600尺,城高1.6丈,厚8尺,下用坚石为墙基,上垒以砖壁,复为屋盖。在福州历代城垣建设中第一次出现建敌楼。从当时外城的几座城门的旧址,可以看出其扩展范围。南面扩至合沙门,名远南,后改光顺,今洗马桥北边;东南扩到通仙门,今通仙境;东至春门(亦名东武门),今晋安桥西侧;东北扩至汤井门,今汤井兜和船场门;西南扩至怡山门,在迎仙门外,今西门兜。
宋太平兴国三年(987年) 宋太宗统一福建,宋王朝顾虑有反,下令废毁城垣,仅余残墙高数尺。宋熙宁年间(1068~1077年),程师孟知福州,于次年动工修建福州城,在子城旧址加以修复。程师孟修复子城时,将西门扩展到今鼓西路元帅庙河沿,取名丰乐门,门外为定远桥,并将都仓(今称旧米仓),围在城内,又在城上建楼阁9座,即:蕃宣楼、西湖楼、五云楼、三山楼、清徽楼、泰山楼、堆玉楼、缓带楼、坐云楼。同时疏浚护城濠,架桥12座:虎节门大桥、清泰门雅俗桥、发苗桥、义和桥、宜秋桥、长利桥、仁爱桥、乐游桥、群乐桥、开通桥、便民桥、宜兴门桥。元朝再次下令废毁福州城墙。
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大举南侵,北方人口纷纷南迁,形成福州历史上第四次移民高潮。据宋《三山志》记载,南宋淳熙九年(1182年)福州户数已从太平兴国年间的94475户,增加到321284户,200年内增加226809户,增加2~3倍多,其中主户211500户,客户109692户,客户也占主户的半数。人口增长压力之下,南宋咸淳年间(1265~1274年)又于外城加以增筑。
明洪武四年(1371年),朱元璋命驸马都尉王恭修建福州旧城。王恭详细考察福州风水(又一位风水先生),认为要使城内生态完好,必须把屏山、乌山、于山三山环于城内,于是以石砌墙,北跨屏山主峰,外城绕乌山、于山二山建城墙,广袤方十里,基本上呈圆形,风水奇佳。重建时,先在屏山巅修建一座作为各城门楼样本的谯楼,故名“样楼”。从楼中可望大海,又名镇海楼。城墙的东、西、南三面则按宋代的外城遗址修复。南面的城垣围绕于山、乌石山麓,方圆10里,四周边长3340丈。城墙高2.1丈多,厚1.7丈,城上有敌楼62座,警铺98座,堞楼2164个,女墙4085个。
洪武六年(1373年)福州中卫指挥李惠等又加修建,在城中增建城橹,环城俱加屋盖。为防御倭患,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在城上增设敌台36个,环城3面,挖濠深7.5尺,宽10丈,长3300余丈。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倭寇又侵犯,因有城垣保护,曾歼灭倭寇于城下。市郊“八十一堆”,相传就是当年倭寇葬身之地。万历十年(1582年)又重修,共有7大城门:南门(在九仙桥)、北门(即前夹城的严胜门,此门后塞,改仁爱门为北门)、东门(即前外城的行春门)、西门(即前夹城的迎仙门)、水部门(在东南面)、汤门(在东北面,即前汤井门)、井楼门(在汤门北面,即前船场门)。在石城之外的要冲地方,再加上一重半圆形的瓮城,亦有门,可关闭。还有水关4个,以沟通城内外的河道。
明代学者王世懋在《闽部疏》中写道:“天下形势,易辨者莫如福州府,诸山罗抱,龙从西稍衍处过行省,小山坐其中,乌石、九仙(于山)二山东西峙作双阙。其外托东山高大,蔽亏日月,大海在其外,是谓鼓山。西山迤逦稍卑,状若展旗,曰旗山,以配鼓。其前则印山若屏,似人巧凑泊而成者,然犹未睹水所经宿也。登道山(乌石山)以望,则大小二水,历历在目。大江从西南蛇行方山下,南台江稍近城而行。大江复从南稍折而东北,南台江水合之,汪洋弥漫,东下长乐入海,其山川明秀如此。”
明代学者王应山在《闽都记》中写道:”三峰峙于域中,三绝标于户外。甘果方几,莲花现瑞。襟江带湖,东南并海。二潮吞吐,百河灌溢。山川灵秀所都耶。逢兵不乱,逢饥不荒。沙合路通河口,海滨邹鲁,而自古记之。”至此,学者认为明代福州城的选址得天时、地利、人和,为最佳风水。其关键在于避风藏水,城内有树木茂盛的三山,可避风;城外有江河湖塘,可以藏水,福州成了天造地设的人间福地。
以后的清朝基本是照着明城府的布局加以完善,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总督李率泰因防火灾,拆换城屋,增筑垣墙,高2.4丈,厚1.9丈,计窝铺264座,炮台93座,垛口3000多个,马道5530丈。康熙三十年(1691年)总督郭世隆重建西南2城楼。雍正五年(1727年)、九年(1731年)相继重修,增筑女墙。干隆十六年(1751年)总督喀尔吉善、巡抚潘思榘又重修。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福建督抚重修城垣,竣工后将其山川形势以及坛庙、官署、坊乡、衢路、桥梁地位绘图注说。道光年间(1821~1850年)再次进行大修,但城的范围都没有拓展。
辛亥革命后,为了发展交通,城墙陆续拆毁。还珠门始建于五代龙德元年,初名镇闽台,又名归投门。清代经过改建,改名狮子楼,俗称双门楼,双门中置有石凿大狮3只,面朝南方,用以压五虎山,俗称“三狮掣五虎”。民国时改建公路时拆毁,三狮移置鼓楼前“海天鳌柱”匾下面,1952年拆鼓楼城墙建鼓屏路时,把石狮移置南门兜环岛,“文化大革命”时期被毁。当然,从此以后,福州城的建设基本是限于停顿。
福州地理与风水有很大关系 以及相关的匪夷的事也发生了很多
2. 福州哪里有好玩的景点,
福州购物娱乐:
安泰中心、东街口、宝龙城市广场、中亭街。
出行游玩:
一、东郊
1.鼓山—十八景
乘汽车到鼓山下院,从第一亭经东际亭、乘云亭、半山亭到达摩洞十八景、千佛庵,再顺公路下行到涌泉寺停车场,乘车回榕。沿途观赏历代摩崖题刻和达摩洞十八景自然景观。
2.鼓山—龙门
从鼓山下院第一亭到半山亭,再上行不远见一座小亭,走向东小路,经杨树庄墓、海会塔古墓到舍利院,再向东到般若庵,然后沿小路下山,见龙门水库,顺石阶通至龙门村到龙门车站,返回市区。途中可欣赏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
3.鼓山白云洞—罗汉台
乘汽车沿福马路到远洋站下,向北走到端口兴村,永德信山庄旁,沿石阶登山,经积翠庵、凡圣寺、龙脊道到白云洞,再上行到山顶仙人脚印巨岩,下山穿过密林经十八罗汉台,回到积翠庵,再按原路返回。沿途见悬崖峭壁十分壮观,尤其雨过天晴时,白云飞舞,如入仙境。
4.樟林—古寺西来院
从远洋站到端口兴村再向西行到樟林、秀岭自然村,沿古道登山,沿途奇岩怪石、入深山到古寺西来院,若向西沿溪谷行至鼓岭,乘汽车返榕,或向东经凤池老古山、风动石、白云洞到端口兴村返榕。
5.鳝溪—鼓岭
乘966或973公交车到鳝溪,走到鳝溪西侧,沿新修建的鼓岭登山古道登山,经武圣庵、知止亭、下歪村到鼓岭柳杉王公园,再上行到新开辟的柱石山公园或向西到牛头寨,后回鼓岭避暑山庄,乘车返回市区。这是一片绿色世界,世外桃源。
6.磨溪—鼓岭
乘马尾方向公交车到龙门站下,沿磨溪登山,经水库、磨房、果园到龙潭,再上行穿过竹林向西一条小路,经采石场直达鼓岭,路途较长,但有山、有水,风景秀丽是十分清静的休闲天地。
7.蝴蝶溪—马尾
乘福马方向公交车到下惠站下,向北走进溪谷,行至半山蝴蝶溪,春秋季节这里成群蝴蝶空中飞舞,可谓奇观,再往上近山顶见一座石桥,向西小路至快安村,向东小路可通至马尾翔龙山庄,路途较长,到马尾乘车返市区。
8.金鸡山—登云水库
乘车到金鸡山公园,后登山,沿着东北方向山顶小路前行,经康泰桥(铁索桥)到炮山、登云水库,观赏湖光山色和湖边垂钓之景,走到登云新村,乘961路公交车返市区。
9.登云—蛇山
从登云水库登山,走到新开辟的登云景区,沿溪旁石阶登山,到观瀑亭,观赏蛇山瀑布景观,再上行,直到山上公路,从山顶俯视白眉大水库,风景秀丽,沿公路东南行至鼓岭,乘车返市区。
二、北郊
10.森林公园—龙潭
乘945支路公交车到森林公园南门,进公园西侧小溪顺石阶登山,可达龙潭。沿途森林茂密,溪水清澈,十分幽静,再向上攀登,可达福州至岭头的公路,然后搭乘汽车返回市区。
11.猫头山—升山寺
乘公交车945支路到新店健康村下,向西走到猫头山,沿石阶登山,观山上石景,到半山可看到过溪水库,再顺公路上行至升山寺,立于寺前观赏高楼林立的美丽榕城。寺后有林则徐当年游览时留下的摩崖题刻。从寺东侧小路可登山到转播台,路途较远,从岭头叶洋返榕。
12.崇福寺—降虎寨
乘19路公交车到华塑二厂,参观崇福寺后从西侧古道登山,经宦溪到降虎寨,戚继光当年在此设寨,为福州东北交通要道,1949年“八·一七”解放福州的部队,从这里经过,地势险要,风光秀丽,路途较长,想继续登山,可以经弥高村、鹅鼻村,回到崇福寺,再乘车回福州。
三、西郊
13.金牛山—梅亭
乘公交车到金牛山公园,走到后山有一条大路可达山顶观景台,到此可以观赏福州市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沿公路到后山,穿过茂林可达梅亭,由总院乘946公交车返回。
14.上街—溪源宫
乘39路汽车到上街,沿溪上行,经大水潭到溪源宫,近处有不少古代和近代摩崖题刻,为山溪景色增辉。想继续登山,走远路经吉洋村、山洋村,穿过观音岩寺,下山行至公路,搭车返回市区。
15.旗山—棋盘峰
乘942公交车到南屿,向北走到上坎村、石松寺,顺大路登山,经风动石、游仙洞、侧身岩到棋盘石,这些奇岩怪石,大自然造化,立峰顶观看福州盆地和闽江流水。有一条小路可通达勾漏洞。
16.旗山—勾漏洞
乘车到南屿后,北行至刘前村,通过村后竹林,小路登山,勾漏洞就在半山,这里是岩石构洞,洞连洞、洞套洞,有蝙蝠洞、流沙洞、滴水洞、一片瓦、一线天等奇景及名人摩崖题刻,洞中穿行,观后原路返回。
17.旗山—双峰森林公园
乘车到南屿转乘三轮车到王庙水库,从水库边小路沿溪上行,穿过密林,到双峰瀑布群,顺石阶而下,观赏一个接一个瀑布,非常壮观,经水库到双峰林场,登上状元峰,一览众山小,一片绿色世界,观后可沿公路下山到南屿。
四、南郊
18.高盖山—妙峰寺
乘946公交车,到高盖山公园,沿桃花溪登山,可达妙峰寺,这里有海灯法师纪念堂。从寺东侧小路可登山顶,这里观赏福州盆地,东西南北风光,另有一番情趣。
19.五虎山—虎灵岩
乘30路公交车到尚干,走到歧尾村,顺村后一条土路走到半山虎灵岩,一座古刹“虎头寺”依山势而建,这里有“悬石洞”“观景台”诸景,寺西小路经滴水岩可达山顶,继续登山,西行过方正水库,下山到南通乘车返回。
20.螺洲—江中岛
乘3路公交车到螺洲镇参观孔庙、名人故居、天后宫之后,乘船到江中岛,岛东有大果园,岛西蚬子场和白鹭洲,众多白鹭又一奇观。
21.福州 --石竹山
乘车至福清宏路下车,再坐"面的"至石竹山脚,顺石阶登山,一天可来回.
22.福州 -- 永泰方广岩
乘永泰方向的车,交待售票员到方广岩时叫一声,下车后约走五公里至山顶,山上大岩石下建一寺庙,有些特色.一天可来回
八县可游玩的:
一日游:
长乐漳港:90分钟,沙滩、踏浪、海泳、海鲜,适合中大规模FB
长乐环岛:2小时,驾车、名胜古迹、近代史,适合休闲、小聚
大鹤海滨森林公园:长乐90分钟,山海风光,适合休闲、小聚
五虎山:闽侯45分钟,登山、寺庙,适合健身、小聚
旗山森林公园:闽侯90分钟,驾车、登山、森林、溪流瀑布、野味,适合练车技、健身、摄影、中大规旗山农家饭庄:闽侯30分钟,河鲜、野味,适合中大规模FB
雪峰寺:闽侯2个半小时,驾车、古刹、山野风光,适合练车技、小聚
三叠井森林公园:闽侯60分钟,登山、溪流瀑布,适合健身、休闲、小聚
兔耳山:闽侯50分钟,登山、溪流、烧烤,适合健身、小聚
地球村河鲜:闽侯40分钟,河鲜,适合中小规模FB
十八重溪:闽侯60分钟,溪流瀑布,适合休闲、小聚
石牛山:闽侯90分钟,爬山、瀑布、洞穴,适合健身、小聚
金水湖度假山庄:闽侯60分钟,烧烤、棋牌、水上娱乐,野味,适合中大规模FB
亚青游艇别墅:闽侯60分钟,烧烤、棋牌、水上娱乐,野味,适合中大规模FB
莒溪:永泰60分钟,溪流,适合休闲、小聚
赤壁:永泰70分钟,登山、森林、溪流瀑布,适合健身、小聚
天门山:永泰90分钟,登山、森林、溪流瀑布、烧烤,适合健身、休闲,摄影、中大规模FB
百漈沟:永泰3小时,溪流瀑布、乡村,适合休闲,摄影、小聚
方广岩:永泰80分钟,洞穴、寺庙、摩崖石刻,适合休闲,小聚
龙门:永泰80分钟,森林、溪流瀑布,适合健身、休闲、小聚
姬岩:永泰3小时,登山、寺庙、摩崖石刻,适合健身、小聚
高盖山:永泰2小时半,登山、寺庙、高山平湖,适合健身、摄影、小聚
白岩山:闽清100分钟,登山、寺庙,适合健身、小聚
宏琳厝、四乐轩:闽清100分钟,古民居,适合休闲、小聚
黄楮林:闽清2小时半,温泉、森林、瀑布,适合健身、休闲、小聚
石竹山:福清60分钟,登山、寺庙、水库,适合休闲、小聚
灵石山国家森林公园:福清70分钟,登山、森林、寺庙,适合休闲、小聚
碧岩:罗源120分钟,洞穴、寺庙,适合休闲、小聚
罗源湾海鲜:罗源100分钟,海鲜、海钓,适合休闲、中大规模FB
畲族风情:罗源120分钟,民俗,适合休闲、小聚
黄岐:连江120分钟,港湾、沙滩、海鲜,适合摄影、中小规模FB
青芝山:连江100分钟,登山、寺庙、摩崖石刻,适合休闲、小聚
二日游:
鼓岭:市区东郊30分钟,避暑、赏月、观日出、棋牌、野味,适合中小规模FB
下沙度假村:长乐90分钟,沙滩、踏浪、海泳、日出、海鲜,适合中大规模FB
琅岐岛:马尾2小时,驾车、名胜古迹、田园、沙滩、踏浪、海泳、棋牌、日出、海鲜,适合摄影
青云山:永泰2小时,峡谷、瀑布、峭壁、悬崖、深潭、碧水、幽洞,适合健身、摄影、中大规模FB
三日游:
平潭岛:平潭3小时,龙凤头海滨浴场、石牌洋、海坛天神、南寨山、将军山、仙人井、三十六脚湖、凤凰山沙坡,适合摄影、中大规模FB
3. 水晶榕着楼盘离规划中的地铁站有多少米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1-21
4. 福州附近有什么景点是可以一日游的
福州周边一日游旅游风景区自助游简介 天门山峡谷生态旅游景区 占地6平方公里最高海拔828米。因山中有一巨石屹立形状如天门而得名。天门山巍峨秀丽、景点众多、类型各异。主要景观有天门、天门洞等,乃自然界天公造物之奇。地下河岩壁上万年后乳形成的天然“观音”、“弥勒”显像,出神入化,栩栩如生。古朴幽奇的鸳鸯林、迎客松、千年藤、百年樟,成群的天然弥猴、羚羊、穿山甲等珍稀动植物和千年园坪、古代染窑、天门寺遗址都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考古价值。 1、福州五一广场西侧停车场(广达路与古田路交叉路口)有直达天门山景区的旅游专线车,每周六、日及黄金周期间上午7:30左右发车,往返车费36元/人。车程:约1小时20分钟。 2、到福州洪山桥西客站搭乘福州前往永泰的班车(每10分钟一班),12元左右/人,至天门山景区路口下车,再换乘其他交通工具(两轮摩的6元/趟,面的7元/人)10分钟可抵达景区。 3、景区门票:25元/人 莒溪被誉为“小九寨沟” ,溪水极清,蓝天和树影掩映下呈梦幻般的幽蓝色;溪竹夹道,正午时分也难见日光,阴凉惬意。溯莒溪而上,小径曲折婉转,竹木茂密。溪水与小径交错穿插数十处,过溪皆无桥,需涉水,深者过膝。水急石滑处,险象环生。莒溪上游两山夹峙,无村落人居,亦无田亩蔬苑,溪水清澈明净,不受污染,生活着多种珍希鱼类,两栖动物,如“娃娃鱼”。石滩处,水流溅溅,声响里许。幽潭间,树影婆娑,静若处子。更有石壁陡如刀削,鹰翔岩顶,飞瀑流泉点缀其间,活生生一幅国画山水,世外桃源。 1、莒溪位于永泰大樟溪下游,溪口小村名莒口村,到福州洪山桥西客站搭永泰方向公交车至莒口下车(只需购买至永泰塘前的车票,空调大巴9元/人,告诉售票员到莒溪下车即可)车程:约50分钟 2、莒溪风景区门票15元/人(包括过渡费)。 旗山森林公园 ,位于闽侯南屿境内,面积3587公顷。距福州市中心仅25公里。公园内千峰竞秀,古树参天,飞禽走兽,奇花民草,碧水青山,瀑布奇石,触目皆趣,独具魅力。这里气侯温和,雨量充沛,动植物种类繁多,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刺桫椤,南方红豆杉,有百龄的柳杉王、夫妻树等优美景观。还有天梯、珠帘、潜龙等落差百米的瀑布群。 1、前往福州洪山桥西客站乘坐福州——南屿的中巴,至旗山景区路口(告诉司机需前往旗山森林公园,请司机提醒)下车,票价3元/人。约40分钟。 2、旗山路口下车后,可搭乘小面的(7人座的小面的来回大慨需要90元)或两轮摩托(单程20元)前往景区。门票20元/人 三叠井森林公园 为国家森林生态保护区.距福州23多公里。纵贯景区的采兰溪为昙石山古人类文化母亲河荆溪的上源,沿途崖壑幽深,潭碧山青,林木蓊郁,充满浓郁的原始风貌。景区内景点众多,类型各异,有深潭飞瀑,怪石峻岩,奇树古藤.异草香花.尤其是拥有大量国家保护的各种珍稀动植物,具有很高的旅游观赏价值。雷霆万钧的象鼻瀑布、鸳鸯瀑布,神秘莫测的仙字潭、天书岩,惟妙惟肖的万寿龟、金蛤蟆,古朴幽奇的奇树园、百藤湾,沁人心肺的林间空气,无不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而精彩绝伦、如诗如画的天女散花瀑布.更是让人沉醉在青山绿水之间。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瑰奇美妙。 1、前往福州洪山桥西客站乘坐福州——甘蔗的中巴至铁岭下车,票价5元/人。约50分钟。2、铁岭下车后,可乘坐小面的前往景区,5元/人。门票15元/人. 兔耳山风景区 位于闽侯、永泰、福清交界处,因在山下大樟溪上可看到一只活灵活现的兔耳而得名。 兔耳山景区内峰峦叠嶂、崖壁陡峭、潭多瀑美、洞寨险奇,妙趣横生。每个景点都有一个富有诗意的美丽传说,如飞天神树、老妪赶兔、双龙抢珠、和尚恋情、黄猴出洞、天狼窥美、水帘洞、飞仙赛、八仙迎客等,饶有趣味。沿溪有许多水潭和瀑布,其中最高处的飞龙瀑布落差有10多米,瀑宽2—3米,蔚为壮观。值得一提的是山上的飞仙寨景点,它位于一个山头的近顶处,山势陡峻,岩洞较多,在约百米的距离内,呈三角形分布着3个岩洞,颇为奇特。 兔耳山深处还有一个700年前古人留下的全国最小的水库遗址,名为“永通陂”。 1、福州火车站(北)乘坐到永泰的中巴车票18元/人。约50分钟 2.景区门票:20元/人(含船票) 十八重溪 , 在距福州约20公里的闽侯县南通乡境内,发源于县南古崐崖山尾东麓,为大樟溪下游南岸支流。流域面积约62平方公里,其间崐水平长度500米以上的溪流有24条,取名"十八",形容其多,是第三批省级风景名胜区。全区散布着崐由火山岩构成的峰、岩、崖、谷、洞、石,山水交融,天然浑朴,有崐西溪瀑布、乌龙戏珠、大帽山、文笔峰、宝塔峰、三仙洞等景点。 1、前往福州洪山桥西客站搭乘福州——闽侯南通的中巴,6元/人,至南通镇下车。约40分钟.2、南通镇下车后,可搭乘两轮摩的或三轮车前往景区,6元/趟。景区门票为12元(可砍价,约8元/人)。 赤壁景区 占地23平方公里,赤壁溪贯穿景区全境,共有九十九弯、八十八曲,溪水清澈见底,森林植被完好,瀑布凌空飞泻,奇峰千姿百态,石龙蜿蜒盘旋,石柱直插云霄。景区内有柳杉王、刺桫椤群等珍稀植物,还有山羊、短尾猴等野生动物。 赤壁景区目前已开发出千米石龙、百米石柱、赤壁瀑布、珠帘瀑布、野外烧烤场天然猴观赏园、自然生态观赏区等十大景点和五公里长的赤壁溪漂流项目。其中不惜以高造价修建的千米栈道是福建省景区仅有的风景线。 1、福州五一广场西侧停车场(广达路与古田路交叉路口)有直达赤壁风景区的旅游专线车,每周六、日上午7:15左右发车,往返车费36元/人。 2、到福州洪山桥西客站搭乘福州前往永泰的班车(每10分钟一班),至赤壁大桥头下车,10元/人。下车后转乘赤壁景区专线车前往景区,往返10元/人。约1小时 3、景区门票30元/人,漂流108元/人。 青云山风景名胜区 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岭路乡境内,距离永泰县城10公里,距离福州市区78公里。景区总面积53平方公里,分布着七座千米山峰和九条峡谷溪涧,属火山岩地貌,由云天石廊、青龙瀑布、白马双溪、水帘宫、桫椤峡谷、天池草甸六个景片组成。境内瀑布秀丽多姿,崖峭峰险,峡谷幽深,溪流回环曲折,潭池澄澈翠绿。青云山地处中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森林植被类型多样。 1、福州五一广场西侧停车场(广达路与古田路交叉路口)有直达青云山风景区的旅游专线车,每周六、日上午7:00左右发车,往返车费36元/人。车程:约1小时50分钟 2、到福州洪山桥西客站搭乘福州前往永泰的班车,至永泰下车,车票15元/人。下车后可搭乘面的前往景区,车票5元/人。景区门票25元/人 宏琳厝 座落在闽清坂东镇,始建于清干隆乙卯六十年 (1795),一座饱经三朝沧桑的古宅,以它人文兴盛,二百年长久不衰的历史而享誉八闽大地,这幢古老的广宅深院,有着别具一格的建筑风采,特别是厝内廊回路转,纵横有序而着称,厝内35个大小厅堂、30个天井、15个花圃、666间居室,知其结构者方能进出自如,整个建筑结构精巧,对称翼檐卷仰,雕梁画栋,工艺精湛,堪称民间建筑艺术的魄宝。 1、到福州洪山桥西客站搭乘福州前往闽清的班车,至闽清下车,车票13元/人。下车后,搭乘闽清前往坂东的中巴,至宏琳厝下车即可,车票5元/人。约1小时20分钟. 景区门票:20元/人 2、福州西客站坐班车是17元到闽清县城,然后转到塔庄或省潢的车在坂东宏琳厝下车即可(车费是6.5元),另外每天下午大概两点半在西客站有一部班车是可以直接经过宏琳厝不用转车的,车费好象是22元 灵石山 位于东张镇的三星村内,。灵石山以其茂密的森林,优美的风景和悠久的佛教文化而闻名遐迩。着名的有三峰、九叠峰、留雪峰、报雨峰,其中尤以九叠峰挺拔,峻峭,势若插天。山中有灵石寺,座落于万绿丛中,始建于唐,初为草庵,后由唐懿宗赐额“灵石俱胝院”。明万历四十年,高僧性麟大举募修,规模乃大,它依山建造,以山为门,大雄宝殿为轴,布局严谨,气势壮观。该寺现全部由尼姑管理,堪称一奇。 灵石山于1992年被国家林业部授予“国家森林公园”,公园内动植物品种丰富,可谓天然生物博馆。 1、搭乘福州——福清的班车(汽车北站、南站或白湖亭车站均有往福清方向的班车),至甘厝口下车,车票15元/人。下车后,转乘班车或小面的至东张镇,车费1.5元/人,最后搭乘前往灵石山森林公园的小面的即可,车票3元/人左右。约1小时20分钟,景区门票:10元/人 冶山景区 :在省贸易厅院内,在正对着中山路的大院中轴线上,省商业大厦前面,有一座两层的中国式建筑,这就是中山堂。它建于民国元年(1912),是全国最早的中山纪念堂,也是最早的近代非教会建设的中国式建筑。中山堂目前正在维修中,尚未开放。中山堂西有冶山,是福州“三山藏”之一,也是福州最早的城池“冶城”故址之一,福建最早的公园州园故址也在附近。冶山不大,但山上古木参天,题刻众多,有王坛岗、乾岗岑、玩琴台、独秀峰、望京山、观海亭等,民/国海军上将、代理国务总理萨镇冰晚年住所“仁寿堂”也在冶山。冶山北面是欧冶池,池在冶山路旧福建省财政厅大院内。相传为春秋时期着名冶炼家欧冶子铸剑处,故名。唐代浚池,曾出土铜剑、刀环等,证明这里确实是古代的冶炼工场。古时,池周围数里,池畔有利泽庙、剑池院、五龙堂、欧冶亭等。后池渐为民居侵蚀,仅存半亩方塘。清道光八年(1828年)购民居重浚,池面扩充数倍,重建欧冶亭于池南。1983年再浚,疏通水源,重整石驳岸,在池中建剑光亭,池北建石肪、喜雨轩等。欧冶池现已列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宋行宫:林浦(又名濂浦)的泰山庙 ,原为赵昰幼帝的行宫,占地373平方米,位于平山东侧,离城约十五华里,与鼓山隔水相望。宫前,建左右金古亭,近阶两边,建金银库。前程古榕三株,虬干盘挚,绿阴翁地。门口石狮几只,威武雄壮。行宫庄严肃穆。墙上人物花卉浮雕栩栩如生,屋顶丹凤朝阳、双龙戏珠,维妙维肖。大殿画栋雕梁,翘角飞檐,有飞禽走兽各种图案,精美夺目。宋末,元兵攻陷临安,陆秀夫、陈宜中、张世杰等拥益王赵昰、广王赵昺南行福州,奉益王为帝,是为端宗,改元景炎(公元1276),号召抗元,又坚持了三年,直到广王昺在崖山殉国,宋亡。为了纪念南宋末朝的君臣,乡人把行宫改为泰山庙,在大王庙内重塑帝昰帝昺,康王居中,旁列帝昰,边塑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塑像,另在丞相词塑陈宜中像。 行宫周围还有更楼、文昌阁等与宋行宫有关的遗迹。此外,林浦还有狮山造像白佛与摩崖石刻、断桥、“七科八进士,三世五尚书”坊、邵歧宋代石塔、邵歧炮台等遗迹。从福州去林浦,有水陆两条路:一从福厦路乘公交到黄山转车,可到林浦;一路从福马路魁岐码头渡江,在邵歧码头登岸,这码头为南宋幼帝泊舟上岸之处,尚存石碇,登陆经御道街步行至行宫。 鼓山白云洞 :白云洞位于鼓山西北风池山西侧,因洞在海拔700多米处,常常是“白云混入、咫尺莫辨”故称“白云洞”。登鼓山白云洞,要从永德信山庄的围墙边顺着山溪旁的石阶而上,途中有一株笔直迎客松和古榕树、古樟树、积翠庵、卧潭桥、一天门、凡圣寺、印月潭、龙脊道、二天门、三天门、佛头岩、龙舌岩等,仅从这些景点的名字就可以想象出,这条登山路是如何的险峻! 白云洞上方由一块百丈大小的方壁横盖,叫“一片岩”。距地面2米多高,作为屋顶,其下面有宽约6米、长约40余米的石坪,前面围上石头,称为“良心寺”。洞旁有一清泉,一股水流从高涧悬注而下,声如雷吼,称“吼雷漱”。白云洞石围墙外面有一弓空地,晴天站在此地.大叫一声,即可听到对面岩壁返传过来的不绝回音,称之为“空谷传音”。从白云洞沿石阶而上,经说法台、石棺头等景点可达鼓岭。 磨溪 :磨溪发源于鼓山,因水源丰富,过去沿溪处处磨坊,故名“磨溪”。溪中大大小小岩石,被溪水冲刷得干干净净,不停的流水随着不同落差,发出各种响声,有琴声、锣声、鼓声等。尤其龙潭深邃,水色透明,泉水从高处落下,响声更加清脆。溪两旁有种种奇石,这些岩石有的像“山猫”、“天鼠”;有的称“仙人观景”、“山龟出头”、“巨龙仰首”,也有的一组岩石像“鳄鱼吃鱼头”,特别是有一处“八戒濯水”,就象是猪八戒下半身浸在溪水里,只露出头。从福州乘马尾的公交,在看到快安开发区的时候下车,路北侧沿溪小路进去,即到磨溪。 琅岐? 白云山?闽江口: 从琅歧镇乘车,沿着林荫环岛水泥路行驶,十几分钟就到了白云山麓,顺着山间小路拾级而上,穿越密密麻麻的小松林,峰回路转,二十多分钟就登上白云山。山上白云瑞霭,树木参天,溪流淙淙,鸟语花香,环境清幽,白云寺就藏在山峦之中。寺后山巅有观日台,这里是福州地区最好的观日地方。福州地区可以观日的除白云山外,还有鼓山的另崱峰和连江县的云居山、青芝山。但鼓山离海太远,而云居山、青芝山太矮,视野有限,唯白云山最能体会海上日出的佳处。 石牛山 :石牛山位于闽侯县大湖乡梧桐里自然村,距福州74公里,因山中有一石牛而得名。主峰1116米,面积2.5平方公里,有自然景点70多处。其景观以瀑布为最,有“人字”、“三叠”、“落花”、“飞雾”、“水帘”、“卧龙”、“六月飞雪”等,最长的飞瀑达300余米。石牛山的风景神奇美妙,或临流,或悬空,或曲径通幽,或匿于林中,探之令人幽深莫测,退想万千。山间溪水飞流,溪床上怪石星布,神工鬼斧,千姿百态。山上气候温湿,四季常青,奇花异草不胜枚举。山中老藤古树,攀挂牵缠,猴子等野生动物悠然其间石,别有一番山林风味,令游客留连忘返。 灵济宫: 灵济宫闽侯青圃,祀南唐二位徐真人,在北京皇城西建有分庙。在明代灵济宫地位十分显赫,祭祀规格很高,每年春秋两祭,均由皇帝派遣“钦差”携袍服前来与神更换。传说明代永乐年间,成祖出征漠北,沾染疾病,在昏迷中梦见二位徐真人前来授药,疾顿愈。遂特派遣大臣率领京师官匠前往重修,建筑风格均按营建皇营手法,因此民间有“要看皇帝殿,且看灵济宫”之说。游览灵济宫,可从福州乘车到青口,然后转车去青圃,或雇小车、摩托车等亦可。 五虎山: 五虎山因山脉五个主峰巍峨耸立,势如五虎雄踞而得名,距福州35公里,脉延永泰、福清、长乐三县市,横隔尚干、南通两个乡,是旧时闽县和侯官县的天然界线。五虎山壁立千仞,谷口深隘,四峡如门,形势险要。山中有灵壁岩、天柱峰、鲁鱼石、鸭母岩等胜景,还有石坛、石床、石棋局等遗迹。尚干镇琯前村后的虎灵岩和虎头寺,已成为游览点。 白岩山: 白岩山位于闽清县城西南30公里的三溪乡,因山上岩石色白如玉而得名。白岩山景点以悬崖峭壁、层状方岩和幽深岩洞而着称,共有大小景点108个,故又称“百景岩”。因山巅盛长杜鹃,故又称“杜鹃山”。白岩山保留不少历代摩崖石刻,建筑物有白岩寺、仙君殿、圣君殿、观音阁、天桥、一家仙等。白岩寺位于白岩山半山腰三面陡峭的岩石上,始建于唐。据记载南宋朱熹曾手书“八闽岳祖”于岩上,寺前岩峭谷深,十分惊险。此外白岩山上的观云瀑布也十分壮观,为闽中一大奇景。 定海古城 :定海古城位于连江县东部海边,为明清时期的沿海边防重镇。古城周围有十三沙滩、三十六礁屿和马祖眺胜等自然景观,还有元代烽火台,明代九龙禅寺、古城堡、抗倭五忠墓、抗倭记事碑、倭头坡、古琉球商人墓、波斯摩尼教石刻、明清古宅、天后宫、城隍庙、真武殿、三官堂等历史文化古迹。此外还有那些“备战年代”遗留下来的几十公里长,纵横交错的掩体、坑道和炮台,别具奇观。去定海最好先乘车到连江,然后换车到筱埕,再雇车去定海。 定海古城:路线有2条 1:先乘车到连江闽运车站,然后坐摩的或三轮车到一运车站转车直接到定海。 2:到福州三桥车站坐2:30的分福州到定海的直班车,大概5点多就到 碧岩寺: 位于罗源湾内碧里乡近海的岭头山腰处,巉岩巨石突兄面起,高数十丈,势欲撑天,其下有天然洞室,宏敞幽藏。洞室高二十余米,广约六百平方米,碧岩寺就构筑其中。洞内外名胜古迹甚多,寺史悠久,前人题咏多有佳句。数百年来,一直是罗源县的一处风景胜地,驰名遐尔。 洞户正上方高处,仰面可见一树倒悬,卷校垂干。据寺僧说此树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虽久历尘劫,依然繁茂,四季不凋,生机郁勃。此树至今未能明其种属,因恰巧位于山洞中央佛龛之前,特别是九月间开满白花,其形状就象是佛前的莲花灯,俗称“千叶宝莲花”。 洞内石缝中,还斜生着一株怪树。此树自古以来不沾外界雨露而仍能成活并每年开花结果,果实状象小梨,味道甜美,名曰“仙果”。 洞顶高高穹隆之上,时时渗出滴滴沥沥的泉花,昼夜不绝,微风动处,抛洒如殊,冷然飘坠,素称“匹岩飞雪”。据说能用嘴接到此水的做生意会发财,但游客一般都接不到。 匹岩对面一山名卧虎。登临卧虎山巅,眺望匹岩全貌,恰如醒狮张口衔寺,如鲠在喉,欲吞不下。体育中心有车去碧里,到碧里再雇摩托车去碧岩。 陈太尉宫 :陈太尉宫位于罗源县北部离城30公里的中房村,建于南宋嘉熙三年(1239年),明嘉靖间毁于倭患,隆庆间(1567—1570年)仍按原结构形式重建。庙宇由正殿、两庑、戏台、宫门四部分组成,建筑面积700平方米,飞檐巍栋,雄伟堂皇。柱之上拱斗相连,构成藻井二米高,图案优美,设计精巧,造型独特,历数百年,饱受风雨侵凌,至今完好,为明代建筑艺术杰作之一。去中房必须在罗源转车。 龙泉寺: 位于长乐县鹤上乡沙京村五峰山,大寺院祖师殿中常供的唐代着名高僧、“清规戒律”的创立者百丈神师在此落发,曾与鼓山涌泉寺、福清黄檗寺并称鼎足。寺院所在的五峰山是平地突兀而起的五个峰峦,分别一其岩石形状命名:曰卧牛、仙冠、贵品、莲花、云梯。山上层岩叠蟑,峰峰崔鬼,林木葱笼,藤萝密布。寺后崖壁上还保留着相传肚脐能出米的“流米佛”,寺周还保存有许多历代摩崖石刻和古迹,如“露松桥”、“盘谷飞琼”、“中丞石”等。 福州车站有车直通沙京。 显应宫: 位于长乐国际机场西南面的樟港镇,始建于宋代,距今已有850多年的历史。大约在清光绪年间,该宫在一次自然灾害中被深深地掩埋于黄沙之中。1992年6月22日,村民在建房时挖出了“显应宫”的基址,出土宋代原塑神像50余尊,色彩依然鲜亮。据民间传说,古庙出土时,不知从何方飞来上百只五彩凤蝶。在这没有花草的沙丘之地,这些当地居民从未见过的生物的出现,为古宫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因此民间俗称此庙为“蝴蝶庙”。 显应宫基础和神像出土后,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当地百姓自发筹资重建了该宫。重建的“显应宫”位于古宫遗址之上,规模宏大,金碧辉煌。在它的地下建有“地下宫”,原神像、柱础、残墙、碑刻等均原地原状保护,供人们研究观赏。 福州有班车直达漳港,或乘民航班车也可到达。 屏山寺: 位干长乐县潭头镇猴屿村屏山北麓,距县城20公里。寺始建于北宋,几经兴废,因寺前有一巨石如供屏,故出名屏山,寺也称屏山寺。屏山寺屹立岩中,布局奇特,筑有碧玉轩等,殿依山势,小巧玲珑,与周围岩洞山石融成一体。寺周有“滴水泉”、“洞天岩”、“合掌岩”等诸名胜。去猴屿一般先乘车到长乐潭头镇再转车。 晦翁岩:位于长乐市潭头镇二刘村上峰山,宋代名儒朱熹避“伪学”禁,曾寓此讲学,故名。因乡人刘砥、刘励兄弟拜朱熹为师,读书于此,又称二刘岩。晦翁岩四周古木参天,岩洞奇诡,景色清幽宜人,有“曲径松荫”、“瀑布飞练”、“海天山月”、“朱刘讲席”、“松翠流馨”等诸多景观,其中最有特色者为“白鹿洞”。相传朱熹避禁伪学时,匿居此间,有白鹿衔粮充饥。洞中深邃曲折,因年深日久,洞为泥土所塞,近年有热心乡民开始清淤,已开辟出“神龟”、“巨型蝙蝠”等石景。游览晦翁岩,可以从长乐潭头雇车前往。 瑞岩寺 :位于福清市海口镇瑞岩山的前岩,始建于北宋,历经兴废,现大多为清代重建。寺背靠峭岩,面对海口。寺中有天王殿、钟鼓楼、大雄宝殿、仙君楼等。山下有着名的弥勒造像,为福州地区最大的石雕佛像,盘腿而坐,袒胸露脐,两眼平视,双耳垂胃,左手捻珠,笑容可掬。寺的后面是大片岩石景点,有穿云洞、桃花洞、独醒石、万人坐等,山上遍布摩崖石刻。 黄檗寺: 座落于福清市渔溪镇西北隅,始建于唐,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该寺主持隐元应日本邀请,率领30多名弟子东渡弘法,在京都建万福寺,创立了黄檗宗,在日本影响很大,有500多座下院。万福寺所在的黄檗山,风景秀丽,有五岭、七石、十五峰和一泓“珠帘瀑布”等自然景观。 名山石室: 位于永泰县樟洋镇旗杆村,始建于唐,有大小自然岩洞5个,分东西两室,是中国道教72福地中的第七福地。名山室前两进早年焚于火,今存后院。附近有一座石亭,内供石佛,系元代摩尼教建筑。名山室所处的高盖山,险峻挺拔,古洞清幽,奇峰环绕,计有紫盖峰、宴玉峰、玉华峰、水帘洞,龙吟池瀑泉、龟台、凤文峰、飞升台等十大胜景。从福州乘车到永泰县城,转樟洋车即经过旗杆村。 闇亭寺: 位于永泰县盖洋、长庆毗邻处的闇峰下,距县城43公里,素有“闇地生辉”之美誉。寺院度山审势而建,造型庄重,工艺精湛。闇亭寺后林木森森,但寺屋顶却无枯枝落叶,据说因为地势缘故,风吹自净,不用人扫,被人称为一奇。寺院四周古树苍郁,环境清幽雅静,涧泉流泻,铿锵悦耳,寺前雄峰列翠,万笏齐开,寺后帽岫浮青,樟、柯、扁树、方篓竹丛生并茂,闇然一色,故有“闇山”之称。山脚下倒流溪有三个深潭日“闇潭”,古有观音寺。闇亭寺地方较偏,须先乘车到永泰嵩口镇,再雇车前往。 福州卧龙谷休闲旅游区 地处福州后花园——晋安区北峰日溪乡湖里村,离福州市区30公里车程1小时。卧龙谷占地1000多亩,坐落于群山迭嶂、古树参天、云雾缭绕的卧龙岗,蜿蜒曲折的华林溪如玉带缠腰,横贯景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这里呈现出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仰视巍巍群山、俯听潺潺流水、忘却滚滚红尘、得意迷迷仙境,这是人们回归自然、陶冶性情的绿色乐园。卧龙谷景区现已开放的旅游项目有滑草、悠波球、射箭、极限攀岩、生态拓展等,在这里,可穿上滑草鞋一试草原雄鹰的豪举,可坐上滑草车(船)感受风驰电掣的快感,可骑上滑草自行车寻找别样的单车体验,可钻进悠波球品尝天旋地转的翻滚滋味,可拉开弯弓演绎射雕英雄传,可攀登绝壁一展侠客佐罗的英姿�6�1�6�1�6�1�6�1�6�1�6�1 这是一个登山戏水草上飞、英雄侠客梦里游的豪放天地,这也是好友聚会、举家休闲、会议商务、团队拓展的游乐场所。让我们暂时放下都市的繁华和喧嚣,走进卧龙谷,走进大自然,过一次大山深处的简单生活,当一回离城不远的乡野草民! 福州新店旧货市场坐(福州---日溪乡村巴士2个小时一班可直达景区。) 福州新店旧货市场----森林公园——领头村——菜领村——寿山溪漂流——红寮村——寿山瀑谷——黄坑——纹洋村——卧龙谷——日溪(密溪)漂流——日溪乡 : 因该资料出处年代无从考证,故景区门票价格和乘车价格等信息仅供参考!
5. 水晶榕着楼盘离规划中的地铁站有多少米
摘要 目前他们那边官方给出的信息是600m。
6. 水晶榕着到永辉超市怎么走
公交线路:11路,全程约8.4公里
1、从住宅·水晶榕着步行约1.0公里,到达肺科医院站
2、乘坐11路,经过12站, 到达南门(福州儿童医院)站
3、步行约430米,到达永辉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