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福州几线城市
福州是二线城市。
别称榕城,简称福、榕,隶属于福建省,位于福建省东部、闽江下游及沿海地区,是福建省省会,福建省的政治、文化、交通中心,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之一。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都市、东部战区陆军机关驻地。
福州是首批14个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海上丝绸之路门户以及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三片区之一;福州也是近代中国最早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福州马尾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中国船政文化的发祥地。
曾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滨江滨海生态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等称号。
矿产资源
福州较特殊的区域地质,形成了独特的矿种结构。已探明的地下矿产资源近四十种,以建材原料非金属矿为主,叶蜡石、标准砂、型砂、建筑砂、饰面用花岗石、高岭土、明矾石等储量多、品位高、分布广、埋藏浅,具有相当大的经济价值和开采前景。
其中,叶蜡石的保有储量居中国首位;可广泛用于工业生产,且是工艺美术制品的重要原料。市郊的寿山石从南朝开始用于工艺雕刻。
植物资源
福州市林地面积7792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65%,现有森林总面积947万亩,林木总蓄积量168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7.8%,绿化程度达88.6%。
福州地区维管束木本植物,共有109科、428属、945种。及亚变种,约占全省木本植物总种数(1900余 种)的48%,种类不少,但资源量不大。在树种结构上,针叶林明显多于阔叶林,两者大致为75∶25。针叶树中以马尾松和杉木为主,其中马尾松尤为突出。
阔叶树中以壳斗科为主,如米槠、苦槠、甜槠、栲等,其次为樟科,如樟、楠等。桑科榕树分布也较普遍。
② 福州市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五一广场;座落在福州市中心于山南麓,占地面积4.5公顷,绿化面积31373平方米
三坊七巷;三坊七巷地处福州市中心,是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概称。 “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
十八重溪;位于福州市南沿闽侯县南通镇境内,十八重溪因有十八条支流而得名
西湖公园;位于市区西北部的湖滨路,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是福州迄今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古典园林
达摩十八景;位于鼓山涌泉寺之西,又称“十八洞景”。
朱紫坊街区;位于安泰河边,面积15.84公顷,街区内坊巷10条。区内建筑基本保存了自唐宋以来形成的格局
登山古径;登山古径是古时登鼓山之道。从山麓廨院登上2000多级台阶,经过“七亭七里路”就可到达涌泉寺山门。
屏山;位于市区北端,海拔62米,面积50公顷,又名平山,俗称样楼山
闽江;闽江为福建省的第一大江,也是福建省最大的水系,发源于闽、赣交界的武夷山,流经36个县、市,总长2872公里。流域面积6万多平方公里。
青云山;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岭路乡境内,景区方圆50多平方公里,揽九座千米以上山峰,有九条溪流穿行于峡谷之中
林则徐纪念馆;福州市中心的澳门路上,原先是林则徐的祠堂,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
福州森林公园;福建省首家国家级森林公园,是全国十大森林公园之一,属于4A景区。
③ 中国绿化最好的城市排名
1 / 10深圳:国家园林城市之一,我国一线城市中的新秀,年轻的生命赋予深圳这个城市现代化的活力,而绿化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环,集商业与创新的城市符号使得深圳城市绿化在全国也是名列前茅,至少没有那些老牌工业城市的诟病。
2 / 10贵阳:别名林城,名副其实的生态之城。贵阳是我国西南地区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城市。贵阳是我国首个国家森林城市,凉爽的高原气候区,低紫外线辐射,优质的水质等铸就了贵阳“中国十大避暑旅游城市”之首的荣誉。
3 / 10乐山:古城嘉州,四川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青衣江、岷江、大渡河三水交汇处,是我国绿化城市中的模范城市。乐山是联合国城市管理中心在中国唯一的合作城市,城市各项指标均是我国城市中的佼佼者,乐山作为世界闻名的生态与文化旅游胜地,除了优异的城市综合水平外还是我国唯一一处拥有三处世界遗产的地方。
4 / 10南宁:别称绿城,广西首府。南宁自然条件优渥,四季常青,城市绿化方面是我国众多城市中的标榜,“绿城”就是对其最形象的赞誉。南宁还是国家首批生态园林城市中获奖的唯一省会城市。
5 / 10杭州:浙江省会,长三角中心城市之一,发达的水系与适宜的气候条件是杭州城市绿化的天然保障。杭州是我国优秀的旅游城市之一,城市风貌主打江南的“水”特色,绿化自然是不可或缺的一环,特别是新城区,没有老城区工业短板,绿化建设自然良好。
6 / 10沈阳:辽宁省会,国家级环保模范城市。沈阳作为老工业城市,并未受到传统式的工业污染,城市绿化反而在全国城市中名列前茅,更是获得了联合国宜居城区示范将,中国唯此一家,可见沈阳城市绿化的拔尖。
7 / 10大连:别称滨城,黄海之滨城市群中综合城市素质优越的城市之一,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大连也许是我国城市中最为包容的城市了,享有“浪漫之都”,“北方明珠”殊荣。
8 / 10库尔勒:别称梨城,新疆第二大城市,西北五省中第一座“全国文明城市”。库尔勒距离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仅70公里,在城市绿化方面先天就受到天然限制,但事在人为,库尔勒城建却取得了全国瞩目的成就,单就各项城市荣誉来看,库尔勒享有20多项国家级荣誉称号。
9 / 10厦门:福建省辖市,副省级市,我国东南沿海城市群中的一颗新星。厦门是我国第一批优秀的旅游城市之一,除了风光无限外城市绿化自然也是无可挑剔,享有我国许多国家级城市荣誉称号。
10 / 10珠海:广东地级市,国家森林城市,珠海是全国唯一以整体城市景观入选“全国旅游胜地四十佳”的城市,近年来更是获得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数综合排名的第一,有“幸福之都”的美称。
④ 福建的变化
改革开放30年让福州这个昔日的纸褙小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7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比1978年增长55.4倍;人均生产总值达29318元,是1978年的100倍。
除了经济成就,福州市在民生建设方面也卓有成效;同时,福州还是全国最绿的省会城市之一。
如今,站在历史的起点上,打造“适宜创业、适宜生活的宜居城市”,已成为这座城市新的选择。
“松绑放权”打开改革开放之门
1984年春天,55位厂长经理齐聚福州,以《请给我们“松绑”》为题联名致信福建省领导,掀开了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序幕。
当年,福州市连续颁发了22份文件,在全国率先从自主经营、内部分配、人事调配等10个方面给企业下放99条权限;随后又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
回顾过去,“松绑放权”成为福州改革开放30年的关键词:
——为民营经济松绑,开启了民间“造富”传奇。2007年末,福州市乡镇企业总产值由1978年的2.16亿元增加到2456.13亿元,实现了从“草根工业”到“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历史性跨越;民营企业迅猛发展,全市个体私营企业达到15万户,民营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达56%。
——为引进外资松绑,奠定了福州开放格局。1981年,全国电子行业首家中外合资企业福州日立电视机有限公司在福州创办,此后中华映管、冠捷电子、东南汽车等重大工业外资项目纷纷来落户。到2007年,全市累计批准外资企业8753家,合同利用外资260多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40亿美元;在福州投资或建立机构的世界500强企业达80家,外贸进出口总额由1978年的3.23亿美元增加到186.41亿美元。
——为行政审批松绑,使福州成为投资乐土。1988年,福州率先创建对外商投资实行“一条龙”服务、“一个窗口”的办法,减少审批事项。2007年11月,福州又率先在全省推行网上审批及效能监察制度,在网上构建了一个永不下班的行政服务中心,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和服务效率的提高。
生产关系的解放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30年来,福州市GDP以年均14.9%的速度增长,2007年财政总收入达247.5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46.56亿元,比1978年增长60.1倍,年平均增长15.2%。产业结构日趋优化,一、二、三产业结构由1978年的26.8:47.2:26调整为2007年的10.3:46.5:43.2,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汽车及配件、纺织化纤服装、塑胶、冶金等重点产业集群。
民生建设保障群众安居乐业
改革开放前,福州因为有用木板建房、纸糊墙壁的习俗,故又被称为“纸褙城”。
上世纪80年代初期,福州启动旧城改造,20多年间持续推动了550多片旧屋区改造,数十万群众告别木屋,喜迁新居。截至2008年10月底,全市竣工的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已达250万平方米,45%的福州市民住进政府建设的保障房。
这些年来,为了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福州市坚持把公共资源和工作力量向民生问题倾斜,着重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
2007年,福州市本级财政教育经费拨款达7.01亿元,全市农村免除学杂费补助经费1.04亿元,1583所学校46.7万名学生受惠。从2008年春季开始,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亦被免除。
从2006年到2008年,福州市安排了1亿多元再就业资金,主要用于公益性岗位的补贴、“4050”灵活就业人员和商贸服务型企业吸纳下岗人员的补贴、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等。全市社区、街道全部建立了劳动保障工作平台,90%的乡镇成立了劳动保障事务所。
2008年,福州市361.64万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2.04%,政府资助每位农民每年80元,合计近2.9亿元;福州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覆盖率分别达到77.2%和100%,市财政补助经费达1300万元。
据统计,2007年,福州市本级财政用于改善民生的支出达42.88亿元,占总支出的比例高达37.5%,使得群众的住房、教育、就业、医疗、养老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福州新定位:适宜创业、适宜生活的宜居城市
2005年,福州市在制定“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加快生态城市建设,努力构建都市型经济、宜居型城区、和谐安康型社会和现代化中心城市形象体系。
目前,福州绿化覆盖率达35.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02平方米;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9%,在全国32个省会城市及直辖市中排名第三。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福州始终注重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并把灿古烁今的昙石山文化、群英荟萃的船政文化、人文氤氲的三坊七巷文化和名贵神奇的寿山石文化,作为城市四大精美的名片,构建福州蔚为壮观的文明风景。
为此,福州市投入13.6亿元启动三坊七巷保护修复工程;投入6亿元推进船政文化建设;投入6000万元用于昙石山遗址保护和博物馆工程扩建;投入2000万元建设寿山矿山公园核心景区。
同时,福州还拥有社区文化活动场所433个,社区文化活动队伍617支,“激情广场”活动阵地30多个。并连续3次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
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袁荣祥表示,改革开放30年是福州经济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社会事业发展最好的时期。如今,福州站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将致力于打造宜居城市,把福州建设成为福建省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和谐发展的核心区.
⑤ 榕城指的是哪个城市
榕城指的是福州。福州,别称榕城,简称福、榕,隶属于福建省,位于福建省东部、闽江下游及沿海地区,是福建省省会,福建省的政治、文化、交通中心,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之一。
截至201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766万人,全市海域总面积11.09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137公里,占福建省的1/3,当地居民以汉族的闽海系族群为主,通行闽东语福州方言。
福州市简称“榕”,辖鼓楼、台江、仓山、晋安、马尾、长乐6个区,闽侯、连江、罗源、闽清、永泰、平潭6个县,以及县级市福清。
(5)福建福州绿化面积多少扩展阅读
自然资源:
1、矿产资源:福州较特殊的区域地质,形成了独特的矿种结构。已探明的地下矿产资源近四十种,以建材原料非金属矿为主。
2、植物资源:福州市林地面积7792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65%,现有森林总面积947万亩,林木总蓄积量168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7.8%,绿化程度达88.6%。
3、地热资源:福州市市区地热总储量达9800立方米,是中国三大温泉区之一。福州盆地的地热田是福建省最大的地热田,其泉脉广、温度高、水质优、流量大、埋藏浅,且分布在市区中心。
4、海洋资源:福州市海域总面积11.09万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1137公里,占福建省岸线总长的三分之一。沿海多天然良港。
⑥ 福州市鼓山中学怎么样
环境好
毕竟是二类校
不能和一中
八中比
但在二类校里算很好了
望采纳
⑦ 福州地理环境,人文环境怎么样
福州,别称榕城,简称“榕”,为福建省省会,位于闽江下游,系我国东南沿海重要都市,东濒东海,与台湾省隔海相望,北、西、南三面分别与宁德市、南平市、三明市、泉州市、莆田市接壤。福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长期作为福建的政治中心,既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贸易港口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门户,同时也是重要文化中心,自宋代起文化教育非常发达,是产生进士(4100多人)、状元(31人)和两院院士(67人)最多的中国城市之一。在近现代史上,是中国最早开放通商的五个城市之一,也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和工业、科技发源地之一。
福州市的常住人口为7115370人。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886514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206679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596485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810326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129904人。
全市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4408076人,占61.95%;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2707294人,占38.05%。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3630096人,占51.02%;女性人口为3485274人,占48.98%。
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031136人,占14.49%;15-59岁人口为5224094人,占73.42%;60岁及以上人口为860140人,占12.0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584126人,占8.21%。
福州是历史名城,198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首批14个沿海港口开放城市之一。
秦置闽中郡。福州历为汉闽越国都,三国建晋安郡,南朝晋平郡、闽州、丰州,隋泉州、建安郡,唐泉州、闽州、福州、长乐郡,五代闽国都长乐府,宋福州、福建路、福安府,元福建行中书省、福州路,明、
中洲岛
清福州府的治所。1913年为东路道(1914年改闽海道)驻地、福建省省会、闽侯县治。1933年“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及所属“闽海省”省会设此,为特别市,旋废。1946年正式设福州市。1949年8月17日解放,为福建省省会、省辖市。
福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7000年前,福州就同黄河、长江流域一样进入新石器时代。先民们用简单的生产工具从事原始渔猎活动,并开始饲养畜类和从事简单的农业劳动,创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福州原始文化。
20世纪50年代以来,经过历次考古调查和发掘,福建省境内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数以百计,出土了大批遗物,其中以平潭壳丘头、闽侯昙石山等遗存最为丰富,并具有代表性的意义。
考古发掘证明,距今5000~7000年前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早期,福州地区就有氏族部落长期定居。“闽人”就是当时的土着居民。距今约4000年前,即公元前21世纪末至公元前16世纪初的夏朝时期,这里的闽族居民已和中原地区的华夏族有了联系。至周代,这里与中原的关系更加密切。它不仅向周朝进行朝贡,而且也进入了奴隶社会。战国中期(公元前334年),越王勾践六世孙无疆为楚威王击败杀死,越国开始瓦解,王族南奔,部份越人入闽,与闽族融合成为闽越族。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向福建进军。公元前220年,秦始皇废闽越王无诸为君长,在福建地区设闽中郡。秦末,群雄并起,逐鹿中原,无诸率闽越族人先是反秦,继而佐刘邦攻项羽。汉高祖五年(前202年),汉复封无诸为闽越王,“王闽中故地,都东冶”,福州成为闽越国的都城。无诸依冶山建城,人称“冶城”。晋武帝太康三年(282年),析建安郡(今建瓯市)侯官、东安二县设晋安郡,福州为晋安郡的郡城,第一任郡守严高改建郡城,时称“子城”。南朝、隋唐时,福州曾作为丰州、泉州、闽州的州城。唐武德六年(623),析建州闽县等地复设泉州(即今福州市)。 唐开元十三年(725年),改设福州都督府,从此,福州就定了名。唐末,河南光州固始人王审知随其兄王潮率兵南下,占领福建全境,创立闽国,定都福州。王审知安置中原移民,选用贤能,兴文重教,浚湖拓城,减税
福州市区鸟瞰
撤卡,发展海外贸易。唐天复元年(901年),王审知在子城外环建大城,设八城门、九便门、三水门,称“罗城”,全部用印有“钱纹”图案的城砖砌城。罗城内除官吏居住外,还让百姓按规定地段修建住宅,分段围以高墙,称之为坊,这便是“三坊七巷”的雏型。开平元年(907年),在大城南北增筑月城,大城夹在其中,人称“夹城”。因南门外一带地势低洼,又建城墙以防洪。是时全城略呈圆形,越王山(屏山)、九仙山(于山)、乌山均被圈入城中,福州因而别称三山。后来,王审知的儿子王延钧立国号“大闽”,避乱者渐次而来,典章人物,极一时之盛。南宋末,益王赵昰登基于福州,升福州为福安府,作为行都。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设福建行中书省于泉州,三年后迁返福州。明代,统治者轻徭薄赋,奖廉肃贪,鼓励垦荒,发展生产,福州经济恢复,纺织业、商业、航海业复苏。明洪武四年(1371年),在唐代的夹城与宋代的外城基础上砌石城以防倭,此为府城。此城沿用至辛亥革命后才陆续被拆除。明末,清兵入关,唐王朱聿键在福州即位,称福州为天兴府,又称“福京”,作为行都。明清时,福州为福州府府治。清代时,福州为闽浙总督(总督福建,浙江二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饟、管理河道兼巡抚事)的驻地。鸦片战争后,福州被辟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城市日益扩大。城内、南台和仓山连成一片,上杭、下杭、中亭、台江成为商贾云集的街市,仓山成为外国领事馆区。在近代史上,福州曾经是我国海军、造船业的发祥地,为我国培养出一代早期着名的海军将领英才。
编辑本段自然地理
东街口天桥及附近景观(10张)
福州位于福建省东部沿海,闽江下游,介于北纬25°15′--26°39′,东经118°08′--120°31′。东濒东海,与台湾省隔海相望,西邻三明市、南平市和泉州市,北接宁德市,南连莆田市。
地形 福州市区所在地属于典型的河口盆地,盆地四周被群山峻岭所环抱,其海拔多在600~1000米之间。东有鼓山,西有旗山,南有五虎山,北有莲花峰。境内地势自西向东倾斜。全市总面积1215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总面积1786平方公里。
矿产资源 福州市矿产资源丰富,叶腊石、花冈石、硅砂等非金属矿,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占有一定地位。
森林资源 福州市林地面积7792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65%,现有森林总面积947万亩,林木总蓄积量168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7.8%,绿化程度达88.6%。
本数据来源于网络地图,最终结果以网络地图数据为准。
地热 福州市市区地热总储量达9800立方米,是中国三大温泉区之一。
海洋 福州市海域总面积11.09万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1137公里,占福建省岸线总长的三分之一。沿海多天然良港,可兴建1~20万吨深水泊位的天然良港有100多个:福清湾、罗源湾、兴化湾久负盛名,是全国少有的深水港湾。东部沿海的海坛岛面积251.4平方公里,是全省第一大岛,全国第五大岛。岛上的三十六脚湖,湖面积达2.1平方公里,是全省第一大天然淡水湖。其它较大的岛屿有江阴岛、琅歧岛、粗芦岛、川石岛、大练岛等。淡水养殖鱼类有120种,海洋鱼类500多种,陆生动物属保护和禁僭的有20多种。
气候 福州位于欧亚大陆东南边缘,东临太平洋,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福州气候资源丰富,气温适宜,温暖湿润,四季常青,雨量充沛,霜少无雪,夏长冬短,无霜期达326天。年平均日照数为1700~1980小时;年平均降水量为900~2100毫米;年平均气温为16~20℃,最冷月1~2月,平均气温达6~10℃;最热月7~8月,平均气温为24~29℃。极端气温最高42.3℃,最低-2.5℃。年相对湿度约77%。近年来常出现热岛效应,又福州为盆地地形,夏季中午气温高达36℃以上。福州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夏季以偏南风为主。7~9月天气炎热,是台风活动集中期,每年平均台风直接登陆市境有2次。最佳旅游季节为每年4~11月。
春季:常阴雨绵绵,气温变化较大,是一年中阴雨天最多的季节。有春雨期(3~4月)和梅雨期(5月)之分,春雨期天气冷热多变,有的年份还会出现倒春寒天气和冰雹等强对流天气;梅雨期温度显着升高,湿度大,雨水多。
夏季(6~9月):以晴热高温天气为主,是出现局地热雷雨天气和热带风暴、台风活动最集中的时期;
秋季(10~12月):天高云淡,日照充足,湿度减小,温度适宜;
冬季(1~2月):雨量一般较少,气候温和,极少有零下低温出现。
⑧ 福州的地理特征
福州地处中国东南沿海、福建省东部的闽江口,东经118°08'~120°31',北纬25°15'~26°29'之间。与台湾省隔海相望。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之一,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建城至今已有2200多年,从汉代至今都是中国东南沿海贸易良港,素有"福海宝地"之誉。福州地貌属典型的河口盆地,城区位于盆区中央。盆地四周被群山峻岭所环抱,其海拔多在600~1000米之间,东有鼓山:西有旗山;南有五虎山;北有莲花峰。境内地势自西向东倾斜。全市总面积11,96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总面积1043平方公里;总人口660多万,其中城区人口243万。现辖鼓楼、台江、仓山、马尾、晋安五个区和福清、闽侯、罗源、连江、长乐、平潭、闽清、永泰等二市六县。居民以汉族为主,还有畲、满、苗、回等二十多个少数民族。福州依山傍海,气候宜人,绿树长青,属暖湿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⑨ 福州有哪些自然资源
第一,寿山石。福州的寿山石很出名,制作的都很精美,外地人来福州必去的景点就是三坊七巷了,我经常去那里,因为离家近。时常看见地段很好的那家店里的寿山石,很是震撼,雕艺使根据纹理把石头刻成合适的形状,极好看。看起来就质地很好,而且据我所知,盛产寿山石的地方不多,且当属福州的最有名。福建省是丘陵地带,山丘多,石料也多,什么花岗石之类的品种丰富,极具有观赏的价值,是我们的骄傲。
第二,森林资源。离开了福州上大学,发现福州的空气质量真的很好,究其根本,在于福州的森林植被等覆盖率很大,作为市树分榕树,枝繁叶茂,几乎随处可见。参观过森林公园,里面有引进的或者本地的各种好大参差的树木,各种樟树杨树 桃花樱花,充满了古朴的气息,令人沉下心来欣赏美景,呼吸新鲜空气,很有益处。
第三,水产资源,我们虽然没有直接沿海,但是交通便捷,海鲜众多,虾蟹鱼鱿鱼等可以说是一年四季都不停的了,我们爱吃海鲜这是毋庸置疑的,被广泛周知。
第四,茶叶。土壤的酸性适合茶叶的生长,福州有茶叶一条街,很文雅,茶园茶花也很是常见。铁观音,黑茶等等,在经过那条街的时候,总能看见店家挑挑拣拣,用精美的茶具泡茶,很雅致。
第五,福州的矿物质资源也丰富,有好几种元素,动物资源也不稀缺。可以说,福州的自然资源很是丰富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