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农田灌溉水费多少钱一方
79---120元每亩,各地有差异。
Ⅱ 农田一体化自动喷灌按安装每亩需要多少钱
首先你要明确你需要哪些功能,是单纯的灌溉用,还是连打药,施肥一起,是半自动控制(水泵自动,阀门手动,无远程控制)还是全自动(水泵自动,缺水欠压情况下电机保护,阀门自动,远程控制,手机APP操控,农药浓度,施肥精准控制等)。全自动的话有个100亩的规模可以做到单亩造价2000元左右,具体还要看地形,地块坡度及什么作物,水源情况等。以上说的是包土建(挖沟,机房建设等)以外的所有安装。如果做个简单的,一个水泵加上水管网及未端的喷滴灌,300一500元/亩也是可以做的来的,但这只是材料。不包施工。
Ⅲ 一亩地安装滴灌设备要多少钱
滴灌包括水源(首部),水泵、过滤器、管道、阀门、施工费用(管道埋设的土方和沉淀池等)等,现场条件不同、材料档次不同投资自然不等。一般亩投资范围在1000-3000。传统滴灌滴灌管(带)是长期使用的,多用于果园或温室大棚,造价较高,2000-3000左右。新疆天业发明并逐步推广到内地的膜下滴灌系统采用一次性地面支管和毛管,地下管道部分投资地面灌一般在1300元/亩,井灌1100元/亩。地面部分每年更新,一亩地要几十元钱左右。
Ⅳ 2020年农业灌溉用水价格
一是实行同水同价。环河灌区农田灌溉地下水价格由原来的0.056元/方调整至0.201元/方,地下水水资源费原按0.02元/方收取。二是推行分类水价。在配水定额以内,对实施连片规模种植、集中连片100亩以上应用滴管、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作物,实行优惠水价,优惠30%。对限制种植和传统低水效作物或已配套高效节水灌溉设施但未运行的,实行上浮50%水价。三是完善分档水价。凡超定额用水,均实行分档定额累进加价。超定额累进加价额度和幅度分为3级:超定额20%以下的,超额部分在调整后水价的基础上加价到150%(按0.302元/方计算);超定额20%至50%的,超额部分在调整后水价的基础上加价到200%(按0.402元/方计算),超定额50%以上的,超定额部分在调整后水价的基础上加价到300%(按0.603元/方计算)。四是实施精准补贴。在逐步完善水价形成机制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与节水成效、调价幅度、财力状况相匹配的农业用水精准补贴机制。五是实施节水奖励。对农业灌溉用水户采取节水措施,实际用水量低于配水总量的,对节约的水量进行奖励,具体奖励办法按照县水务部门政策执行。
Ⅳ 农田灌溉铺管多少钱一米
不同的管价格差别很大,不知道你说的管道直径以及耐压情况。市场上很多杂牌子,质量不好,但是价格很低。不建议用。一般农用灌溉用地埋pvc管道,例如70的,耐压7kg,大概在8块钱左右吧。
Ⅵ 农田灌溉水泵大概多少钱
建议使用离心式水泵,潜水泵在河里不太好。
300块钱,那是蒙人的,好东西价格都不会便宜。
建议使用扬程为7-10米,流量40吨以上的。
Ⅶ 今年农田灌溉补助多少钱
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8%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左右;国际收支状况有所改善。
这里要着重说明,提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主要是综合考虑了国内和国际多种因素,着眼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引导各方面把主要精力和工作重点放在转变发展方式、深化改革、加快社会建设上,防止片面追求和盲目攀比经济增长速度,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8%左右,主要是由于去年价格上涨对今年价格的翘尾影响较大,推动价格上涨的因素较多,控制物价上涨的难度加大;同时,又要考虑到居民、企业和社会各方面承受能力,努力避免物价涨幅过大。
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需要把握以下原则:坚持稳中求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坚持好字优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改革开放,注重推进制度建设和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今年经济工作,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鉴于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发展的不确定因素较多,要密切跟踪分析新情况新问题,审时度势,从实际出发,及时灵活地采取相应对策,正确把握宏观调控的节奏、重点和力度,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避免出现大的起落。
今年要着重抓好以下九个方面工作:
(一)搞好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宏观调控任务的要求,今年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
继续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就是要保持财政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充分发挥财政促进结构调整和协调发展的重要作用,增加对薄弱环节、改善民生、深化改革等方面的支出;同时,进一步减少财政赤字和长期建设国债。今年,中央财政赤字预算拟安排1800亿元,比去年预算赤字减少650亿元;拟安排国债投资300亿元,比去年减少200亿元;增加中央预算内经常性建设投资,中央建设投资总计为1521亿元。继续调整财政支出和政府投资结构,较大幅度地增加“三农”、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文化、节能减排和廉租住房建设等方面支出。要抓好增收节支,依法加强税收征管,规范非税收入管理,控制一般性支出。改革政府投资管理方式,提高投资使用效益。
合理安排财政超收收入。去年全国财政比年度预算超收7239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超收4168亿元。超预算收入使用的原则是:集中财力办关系民生和制度性建设方面的事,调整结构,加强薄弱环节。依法增加地方两税返还和一般性转移支付的支出;增加农林水、教育、文化和科技方面支出;增加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司法保障和廉租住房建设支出;增加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支出;解决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和国有粮食企业财务挂账等历史遗留问题支出。同时,削减财政赤字450亿元;拟增加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032亿元。
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主要是考虑当前固定资产投资反弹压力较大,货币信贷投放仍然偏多,流动性过剩矛盾尚未缓解,价格上涨压力明显,需要加强金融调控,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过快增长。一要综合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等方式,加大对冲流动性力度;合理发挥利率杠杆调节作用;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汇率弹性。二要着力优化信贷结构,严格执行贷款条件,有保有压。控制中长期贷款增长,特别是对高耗能、高排放企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创新和改进银行信贷服务,完善担保、贴息等制度,加大对“三农”、服务业、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节能环保、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贷款支持。三要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结售汇制度,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监管,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拓展外汇储备使用渠道和方式。同时,采取综合措施,努力改善国际收支状况。
防止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是今年宏观调控的重大任务。必须从增加有效供给和抑制不合理需求两方面采取有力措施。一要大力发展生产,特别要加强粮食、食用植物油、肉类等基本生活必需品和其他紧缺商品生产,认真落实支持发展生产的政策措施,搞好产运销衔接。二要严格控制工业用粮和粮食出口。坚决制止玉米深加工能力盲目扩张,违规在建项目必须停建。三要加快健全储备体系,改进和完善储备调节和进出口调节方式,适当增加国内紧缺重要消费品进口。四要把握好政府调价的时机和力度,必须调整的资源性产品价格和公共服务收费也要从严控制,防止出现轮番涨价。五要健全大宗农产品、初级产品供求和价格变动的监测预警制度,做好市场供应和价格应急预案。六要加强市场和价格监管,抓好教育收费、医药价格、农资价格及涉农收费的监督检查。依法打击串通涨价、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违法违规行为。七要及时完善和落实对低收入群众的补助办法,特别要增加对生活困难群众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补贴,确保他们基本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下降。八要遏制生产资料尤其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过快上涨。九要坚持实行“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物价问题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各级政府一定要把稳定市场物价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现在,国家粮食库存充裕,主要工业消费品供大于求,只要切实加强领导,认真落实各项政策措施,上下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保证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
近期发生的严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给经济造成重大损失,给群众生活带来很大困难。要继续做好灾后重建工作,把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要以电网恢复重建为重点抓紧修复基础设施,尽快恢复农业生产,加强煤电油运协调工作,妥善安排受灾地区群众生活。同时,要从这次特大自然灾害中,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加强电力、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灾和保障能力;加强应急体系和机制建设,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加强对现代条件下自然灾害特点和规律的研究,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二)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今年,要千方百计争取农业有个好收成,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突出抓好三件事:一是大力发展粮食生产,保障农产品供给。粮食安全,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丝毫不能放松粮食生产。要切实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提高单产水平。加大对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农民的扶持力度,实施粮食战略工程,加快建立粮食核心产区,全面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供给保障能力。农业生产既要增加总量,又要优化品种结构,促进各类重要农产品稳定增长。认真落实支持生猪、奶业、油料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发展畜牧水产业,扶持和促进规模化健康养殖。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二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成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搞好灌区改造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力度,搞好中低产田改造,提高耕地质量,建设一批高标准农田。加强农村饮水、道路、电网、通信、文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交通,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今年要再解决3200万农村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增加500万农村沼气用户,支持建设一批大中型沼气项目。三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快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加强农村现代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壮大和提升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乡镇企业,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农民转移就业能力,发展劳务经济。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继续减少贫困人口。
主要措施是:一要大力增加投入。今年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政府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调整耕地占用税使用方向,改革城市建设维护税使用办法,增加农村建设投入。今年中央财政安排“三农”支出5625亿元,比上年增加1307亿元。二要强化和完善农业支持政策。增加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扩大良种补贴规模和范围。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种类,提高补贴标准,从今年起农机具购置补贴覆盖到所有农业县。根据情况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三要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特别是加强基本农田保护。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从严审查调整各类规划的用地规模和标准,严格执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依法严格管理农村集体和个人建设用地,坚决制止违法违规占用耕地和林地行为。四要完善农业科技推广和服务体系。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强化以公益性为主的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加强良种、信息、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搞好动物疫病和植物病虫害防控。扩大测土配方施肥规模。五要全面推进农村改革。加快农村综合改革步伐。采取多种有效措施,积极稳妥地化解乡村债务。中央和地方将增加财政投入,用三年左右时间基本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历史债务。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太长了,你自己看吧。